标题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的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体会风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的无形与奇妙。 2) 通过朗读、背诵体会风的美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4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风的声音及课件。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1、 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放的声音)。 2、 师:是什么声音?(风)同学们的耳朵真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乔写的古诗《风》。(板题:风)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 1)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 开火车检查字音。 5、 齐读。 四、出示古诗测读。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五、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 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 自由读。 ☆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 评。 ☆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 自由背。 ☆ 指名背。 ☆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 齐背。 六、小结 师: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七、拓展思维: 1. 仿说: 过度: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说一说“风”在哪儿? (课件出示“我们知道”)生自由说,指名说。 2、积累诗词: 过度: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小朋友。老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描写“风”的诗歌,想不想听一听,读一读?(课件分别出示《东风忙》、《风》、《咏柳》,师生读。) 《东风忙》 春风春风,忙东忙西。 去化积雪,去溶冰河。 去发绿叶,去吹风筝。 看它没影,听它有声。 《风》 春天里,东风多, 吹来燕子做新窝。 夏天里,南风多, 吹得太阳象火盆。 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 冬天里,北风多, 吹得雪花纷纷落。 咏柳 碧玉壮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总结:风真呀!(板书:神奇) 九、指导书写。 1、 读一读生字。 2、 你认为什么字应该注意?(强调“解”的写法) 十、作业: 1、背诵古诗。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落——叶 风 开——花 奇妙 掀——浪 斜——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选字填空,提高对字的综合辨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知识短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合体字,及数字四字成语。 教学难点: 扩展知识面。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又到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的时间了,相信这一次你们一定会从那里获得更多新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进行各项语文实践活动。 选字,选词填空,说说对字的理解,对成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许多名人名言,今天,可爱的小松鼠又给我们带来了名人名言,大家想知道吗?打开书,赶快来看看吧! 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齐读。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米老鼠吗?那你们知道米老鼠与迪斯尼的关系吗?打开书,看看书中的`知识窗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 过渡:顽皮的小狐狸今天要带给同学们两个绕口令,想考考同学们,你们介绍挑战吗? 5、小结。同学们,同勇于发言一样,专心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和好的习惯,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本课学习用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 师:上新课前,我们先来玩一玩对反义词的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你们就对出它的反义词,看看谁的反应最灵敏,请小朋友们注意听 师: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反义词吗?在《识字6》这首对子歌里,就藏着一些反义词,请小朋友们赶快把书翻到《识字6》,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 二、学文识字 1、“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并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2、课件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自由认读一遍生字,提问学生有哪些字是在课外认识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学习生字,认读正音。 师:请小朋友再看看这些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些字的音最难读准,就提醒同学们注意,好吗? A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生字:恨、忱、炭、贫,后鼻音生字:奉、永,翘舌音生字:忱,平舌音生字:索。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教读、小组赛读、玩摘星星的游戏全体学生齐读) B以玩送笑脸的游戏读准不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同时理解一些字义。 A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能把生字的音读得这么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这些识字大王。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好办法记忆生字的。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把你最巧妙的记字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B指名汇报识字方法,对识字方法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C教师在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的同时,授与学生识字方法,同时解释字义。 a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恨”: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样记住“恨”的。同学们先跟老师读读这句顺口溜: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课件出示“良”字)这个字怎么念?对,是良心的良,良心没一点,心边生怨恨,所以加个什么旁就成了“恨”字? b “贫”字拆成分和贝,字形意思就是把贝(钱)分了,所以钱少了。(通过课件把“贫”分成“分”和“贝”) 师:贫的下面是“贝”字,古人是拿贝壳来当作货币的,古时候的“贝”字就是表示钱财,把贝分了,贝就少了,也就是说钱财少了,钱财少了,就变穷了,所以“贫”的意思就是穷的意思。 c讲解“富”的字形的同时解释字义。(“ ”,表示房子,古时候,一口人既有房子住又有田地耕种,已经算是富有的了,所以“富”字就是这样写的。) d运用字理记忆奉字并释字义,同时理解“奉献”的.意思。(课件出示一幅图:一个小姑娘双手举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块玉。图的右边是“奉”的金文。) 师:“ ”这是一个汉字,我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字与这幅画有什么相相似的地方?这个古汉字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奉”字,请小朋友们联系这幅,说说“奉献”的意思。(奉献:指双手捧着或举起东西送给人家,表示心甘情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D 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组法、组合法、字理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E指导书写 a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暖。同时提醒学生“饥、饱、温、暖”要写得左窄右宽。 b提醒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丑”。 c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暖、丑”。 三、学习第一节对子歌,多种形式理解第一节对子歌中“美、丑、真诚、虚假、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的意思。 1、把生字放到第一节对子歌里边,让学生念读对子歌。 (自由读、拍手齐读) 2、把第一节对子歌里的反义词画出来。 A指名汇报画出了哪些反义词。 B学生分组对读反义词。 3、学生通过看课件出示的《乐于助人》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美的,看《乱摘花朵》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丑的;同时让学生说身边有关美和丑行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4、师生合作说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真诚和虚假。句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很(真诚)。 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骗人时,总爱对你说些好话,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漂亮话,我们说这是(虚假)的话。 5、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冷漠、热忱”。 6、看“雪中送炭”的情景图,理解“雪中送炭”。 师:我们又来欣赏一幅雪景图,想想看,把第一节对子歌的哪个词送给这幅图合适?(雪中送炭)。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图意:天下着大雪,一个小男孩站在雪地上,冷得直打颤,一个小女孩给他送来一盆燃烧着的炭。) 四、小结: “雪中送炭”指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献出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最新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 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一、教材分析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第一个上任的是神气的猫头鹰,他让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上任的是激动的袋鼠,他要大家跳着走路,小动物们听着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第三个星期,轮到可爱的小猴子了,他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理清课文条理。 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尊重别人是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体现。 3技能目标:能仿照例子说词组,并能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关于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懂得尊重别人是本课的重点。如何通过朗读来帮助体会角色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节课,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在教师讲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获取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教学中主要选用“讲授法、观察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在课前我让学生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让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自己动手制作了最喜欢的小动物的胸牌,能用几句话介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上课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我请戴着自己亲手制作小动物胸牌的同学介绍小动物的生活习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孩子充满欢畅的交流中不知不觉的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 2融入情感,引起共鸣 苏霍母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时,我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中,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后面两段做好铺垫。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读一读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想一想 第一个上任的猫头鹰是怎样当“万兽之王”的? (3)演一演 你能学学猫头鹰当“万兽之王”时的神气样子吗? (4)议一议 你觉得猫头鹰是合格的新首领吗?为什么? 学习完这一段后教师通过小结,引起学生的共鸣。师小结:每个动物,包括我们人类,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都有自己的规律,老师现在让你们都睡觉,睡得着吗?晚上不准你们睡,都必须写字,能写得好吗?肯定要打瞌睡,同样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规律,猫头鹰大王却不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自以为是,所以小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课文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后,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做到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从小动物们对猫头鹰、袋鼠的命令叫苦连天,对小猴子的命令却会立刻欢呼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融入了自我的情感体会,明白了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这样也就能更好的突破课文的重难点了。 3读中品味,积累词语 感受课文的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此,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整体认识后,应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的美读中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抓住关键词语认真品读。2、品读时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如写猫头鹰神气极了,他神气时是怎样,睁大眼睛、挥动翅膀,在读中通过动作语言神态表现出来。针对学生的朗读评选出“最威严的狮子”,“最神气的猫头鹰”,“最激动的袋鼠”,“最可爱的小猴子”。 在朗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如: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荡来荡去、郑重等,这样通过日积月累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演中感悟,创造想象 孩子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和教师一起把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表演出来,一定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 当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可以表演课文内容,可以通过想象表演猫头鹰和袋鼠第二次上任会怎样做,还可以想象你成为万兽之王会怎样做。 这样安排教学程序有三点理由: (1) 创造情景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特点,让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 (2) 分步落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自探自悟,合作学习。能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3) 能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板书设计 21从现在开始 日积月累 猫头鹰 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不管他人) 叫苦连天 袋鼠 跳着走路 (只顾自己) 议论纷纷 万兽之王 猴子 习惯的方式 (尊重人) 荡来荡去 我的板书设计是先用彩色卡纸剪出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形状,和一顶漂亮的皇冠,再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此板书形象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七、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亲的话语,和蔼的笑容,丰富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加上贯穿课堂的对学生的夸奖与鼓励,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潜移默化中又对学生进行了健全人格的培养。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作的完成,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教师) 课时安排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找,好吗?(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2.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重读“找”,“妈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生字和词语,师生相机正音:“捕”读bǔ,不读pǔ;“迎、顶”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yín、dǐn。 (2)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识记。 4.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扩展词汇。 三、图文结合,感悟快乐(用时:9分钟)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自由读。 (1)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感悟“大大的”“长长的”与“大”“长”的区别。 (2)指导朗读:强调重读“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要慢点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1.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去。 (2)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大脑袋、长尾巴。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语“一群”“快活”,明白“大大的”“长长的”比“大”“长”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3.学生用多种方式读第1自然段。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1.“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2.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在朗读中体会“甩”的意思。在这里“甩”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3.“快活”和“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四、巩固生字,指导认读(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塘、脑、袋、灰”四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词语。 3.把生字放回原文,在语境中识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3.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塘”“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袋”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脑袋”一词中读轻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深入学习(用时:3分钟) 1.复习生字、生词。 2.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课题,开火车读词语。 2.交流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听写词语,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二、图文结合,自读自悟(用时:22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几个小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 (4)找到青蛙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变化的? 3.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什么样? 4.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6.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中的生字。 (2)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4)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 2.学生回答: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四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3.按老师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一组同学戴头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1.学习第2自然段时注意以下几点: (1)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2)随机教学“迎”,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3)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哇、两、捕、就、阿、姨、哪、宽”和多音字“教”。 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习第3自然段。先试着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一读第3自然段,接着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3.注意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 “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 三、小组合作,拓宽思路(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学习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学习。 (师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帮助其他人解决更多的难题。) 学生根据搜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 1.蝴蝶的成长过程。 2.蝉的成长过程。 此环节教师应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中“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等9个生字,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摹。 3.指导反馈。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词。 (1)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内临摹。 2.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再进行范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规范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4、师: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这回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5、师: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你找到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2、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师: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 (生:乡音无改鬓毛衰) 4、师:“乡音”是什么意思?(家乡话)“鬓毛”呢?(头发,胡须) 是呀,虽然家乡话没有改变,但贺知章爷爷已经——老了,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诗? 5、师:“乡音的“乡”就是――(故乡,家乡的“乡”),谁能用“家乡”来说一句话?{我们的家乡在保亭,}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会!)那你明白贺知章爷爷为什么要回家乡看看了吗?(想家乡)板书 6、师:我们学校的周老师离开自己的家乡山东到我们毛岸教书,每当过节时不知周老师会不会想念自己的家乡?我想请我们班的一位小朋友当小记者采访一下周老师离开自己家乡的心情,谁愿意去采访一下呢?(相机指导:采访时要用上礼貌用语) 7、谢谢周老师让我们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贺知章老爷爷的心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带着思念家乡的心情读第一句诗吧(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8、师:贺知章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到外地做官,到八十多岁才回到家乡,整整五十年哪!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亲人,盼望着可以早日回家乡看看,现在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可家乡的一切还和他记忆中的一样吗?(生:不一样了,亲人没了。) 9、师:是呀,如果你是贺知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生:忧伤) 10、师:五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作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师:如果你是那些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心情问我呢?(开心,快乐) 12、师:那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无奈)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诗歌吧(。指导朗读——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师:你们读得真投入!读出了自己的感悟,读出了诗的韵味。周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14、师:想把这首诗歌记在心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指名背——分组背 三、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1、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3、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4、今天和同学们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了这一首古诗,看到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感觉到很高兴,也感谢贺知章让我们读到这么好的思念家乡古诗,也谢谢同学们能认真学习! 六、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小离老回 音未变发已白(思念家乡) 客儿童不识 笑问从何处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8二年级语文教学日志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想,我仅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记得我小时候在语文课堂上时不时思想就跑别处去了,或困乏了。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学处的心理,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毕竟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好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人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插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秋天的图画>这一课中,我先自已展示一幅很好看的秋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先了解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1 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是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izhi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教案全集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重点:认识9个生字。 难点: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文。 二、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齐读句子。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三、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四、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后记:教师把学生当成小鸟、小树和西西,同学们很容易进 入角色,回答时充满感情,朗读时感情更丰富。 板书假如有一枝神笔红太阳 关爱环境 谷粒关 爱他人 一双好腿 24《日记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重难点: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喜欢)(生气)(高兴) 后记:妈妈小不小气?这个问题同学们很难理解,同学们也不知道妈妈资助啊英妹妹,通过多读课文才知道。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词,会写6个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难点: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原文】 我刚把信塞进邮筒,觉得有人拽我的衣襟。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姑娘。她举着一封信,秋风吹得她直流鼻涕。 “叔叔,请您帮我把信放进去,我够不着。” 这真是一封奇怪的信,沉甸甸的,信封上贴着一张邮票,可是却一个字也没写。 “你几岁啦?” “五岁半。” “这里边装的什么呀?” “槐树籽!”她骄傲地回答。 “槐树籽?”我不解地问。 “您不知道?”她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广播里说,全国都要支援西北种草种树。这槐树籽是我和小明一起拣的。我俩商量好了,这件事谁也不告诉!” 我掏出钢笔,在信封上工工整地写上:“甘肃省人民政府收,石家庄儿童寄。” 我抱起她,说“你亲自把信放进去吧!”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认识“姑、娘”等14个生字,会写“信、呀、怪”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4、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 2、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方式:学生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评价指导。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3、描红、临写 4、评价。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学习偏旁大字头。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学习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起,导入新课。 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信)。你知道为什么要写信吗?在以前没有我们现代的'网络呀、电话这种通讯方式,只能靠写信来传递消息、互相问候,可以说书信在以前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师介绍信封的书写。今天一个五岁半的小姑娘也要寄一封信,但这是一封奇怪的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一封奇怪的信》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指导书写“奇”“怪”两字。(齐读课题)为什么说它奇怪?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老师范读。生反馈。 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听准字音,一边思考它和普通的信有什么不一样?这封信要寄给谁? 2、学生自读。 你们想读吗?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不熟悉的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解决。把课文读通读顺。 3、同桌互相认一认,记一记,考一考。 三、随文识字,朗读课文。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和句,咱们一起来认认好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词语(姑娘、塞进)注意读准平舌音。认读生字 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当我把信塞进信箱时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它都有哪些动作?直流鼻涕说明什么?(天气冷)这么冷的天她想干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叔叔,……)生读 出示词语(够不着)认读生字。再读句子。小姑娘要寄一封什么样的信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句子。生读 出示词语(沉甸甸)读第四声。再说几个这样的叠词。为什么说信奇怪?(板书:沉甸甸、没有字)为什么没有字?你觉得奇怪吗?这封信让大家感到惊奇。于是叔叔想问个究竟。 4、学习四至九自然段。 出示对话。多种方式读。注意读出语气。 出示大西北、槐树图片师讲解。如果有了绵延千里的槐树,那茫茫的大西北一定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看了小姑娘的做法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这样的一个关心祖国建设的小姑娘能不让人喜爱吗?文中的我也和你们想的一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词语。生认读。 我想甘肃的人民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巩固生字 抢字游戏 五、总结: 我们就要和小姑娘说再见了,你想和她说点什么吗? 六、作业 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 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观察。(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一天傍他来到黄河岸边,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知道这个楼的名字与什么有关吗?通过“鸟字边”和“隹字旁”知道与鸟类有关。课件出示鹳雀及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和讲故事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借助拼音,朗读古诗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并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幼儿园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春江花月夜》,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明白道理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领悟古诗,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歌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鹳雀楼就是因为有了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而名扬千古。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楼有四座。(出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的图片)讲述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乐) 六、作业布置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宁宝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生活实践中感受诗人情怀) 2、课外读王之涣另一首诗《凉州词》。 3、给《登鹳雀楼》配上一幅画。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