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范文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通用12篇)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   点击数:392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没有耐心、没有主见的小猴子不断改种果树,最后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

  课文其实浅显易懂,如果按照教参上课费时而且趣味性不强,于是我便设计了不同于教参上教学。

  (第一课时)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一、故事引入:“猴哥”是老朋友

  猴子是童话故事的常客,但小朋友以前的课文他可没有出现过,所以,为了拉进他和孩子的距离,我把我们小时候的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小猴子下山找食物,看见了桃子,他就去摘了一个,他往前走了走,小猴子看见了西瓜,他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看见了小兔,他就扔了西瓜,去抓小兔,小兔跑到森林里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了。

  [这里不仅拉进了孩子和文中主角的距离,还把猴子见了这个,丢了那个的特点展现在孩子面前,也是对新课的铺垫。]

  我说:“小猴子下山后,就决定要种果树了,那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急切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二、明确目标:“猴哥”为什么种了树却没有果子吃?

  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默读课文,找找猴子种了几种果树,学生回答四种: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我又说种了这么多树,为什么没有吃到果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指出一节课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课后第4题中就有“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只有明确目的,教学才有效。]

  二、授之以渔:学习方法,自主读书

  我先和孩子看第一次种的梨树,说说小猴种树怎么样?后来树 成活了,又怎么样?学生都能看出这只小猴是很心急,急于求成,但是听了乌鸦的话却没有自己的主见,改变了主意,当我问这是只怎样的猴子呀,发言的学生很积极,有的说“没有耐心”,“没有主张”、“不能坚持”、“半途而废”……于是,我请孩子找找下面几次种树的情况,4人小组交流,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没有种成。

  在第一次种树的理解下,孩子选择了一棵树,交流得很投入,人人参与,最后,我请3位代表来交流,并出示板书:

  梨树乌鸦梨五杏四

  杏树喜鹊杏四桃三

  桃树杜鹃桃三樱二

  樱桃树樱桃好吃树难栽

  看了板书,交流的同学说得很清楚具体。接着,我又出示板书,请孩子自己填一填:

  正当()成活的时候,一只()()地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于是就()。

  学生认真地自己练说着,指名练说的同学基本把课文复述了下来。这样,接着的课文剧表演,就成功脱稿了。

  三、升华主题:学生是主角

  课文学到这里,才用了半节课多一点的时间,我知道课文学生能理解了,不用再说教。于

  是,我又问:有些小朋友想,都是乌鸦那些小鸟,他们不来就好了,你觉得他们有错吗?农谚有错吗?学生马上说,不能怪他们,如果猴子不听他们的,自有主张,别人再怎么说也没有关系。我便请这位同学上台板书自己的观点:没有主见。看到上台写字,其他学生可把手举得高高的,于是,黑板上又出现了“没有耐心”“心太急”“不能坚持”“不动脑筋”……

  [其实,孩子总结的,就是今天要解决的目标,这里,他们就是主角。]

  平等的环境下,一个学生举手了:我觉得这是只很笨的小猴子,他为什么要把书拔掉呢?它听了小鸟的话,可以在边上再种树,这样,到了第三年,可以吃桃子,到了第四年杏子,可以吃梨子。

  这是在张锦霞老师的博客上看到的她的孩子的见解,本来想引导孩子说的,却产生了没有预约的精彩。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趁热打铁,练习册上刚好有第二年,小猴子又种树了,这次会怎么样?请孩子上来演一演,这次请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的表演让我太幸福了:

  旁白:第二年,小猴子又开始种树了,他种了一棵梨树,勤劳地浇水、施肥。(小猴作出勤劳的动作)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飞来。乌鸦:“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呀?你不知道梨五杏四吗?”

  小猴子:“没有关系,我有这个耐心,我能等待,我喜欢吃梨子呀,但是我也喜欢杏子,我就在梨树边上种一棵杏树吧。”

  乌鸦点点头:“你真聪明呀!”

  旁白:于是小猴给两棵树浇水,施肥。

  ……

  喜鹊高兴地说:“你真是只有耐心的猴子。”

  ……

  杜鹃说:“你真有自己的想法呀!”

  旁白: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小猴子不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几年都没有栽活,虽然吃不到樱桃,但是,没有关系,因为小猴的耐心,他种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几年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下,小猴子可高兴了。

  [经过表演,聪明、勤劳、耐心的小猴子,给孩子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2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3、让学生从猴子种果树失败的教训中懂得做事要有耐心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词语

  猴哥 拔掉 浇水 耐心

  梨树 改种 施肥 成功

  二、精读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门很聪明,已经解决了许多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个大问题,没能解决,你们还记得吗?

  生:猴子种了那么多果树,为什么吃不到果子?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议一议。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为什么猴子种了果树吃不到果子?

  分小组读课文并讨论。师指导。

  师:猴子(图)先后种了哪些树?(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图)开始种梨树,他是怎么种的?(水壶、铲子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怎么会种了那么多果树,吃不到果子呢?

  汇报讨论结果:(三组汇报)

  第一组:

  正当梨树成活时,谁来了?(乌鸦图)

  他说了些什么?(谁做乌鸦,读乌鸦的话,学生做猴子,读猴子的话)

  是什么使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生答)板书:梨五杏四

  比较: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没有这个耐心。

  哪句更能加强语气?(生答)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第二组、第三组同第一组

  师引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那吃不到果子,该怪谁呢?

  乌鸦、喜鹊等有没有错?农谚有没有错?(生答)说理

  三、学习生字

  耐 拔 改 短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收集一些农谚和谚语。

  板书设计 :

  猴子 种 果树

  图 水壶 梨树 乌鸦 梨五 杏四

  改种

  图 杏树 喜鹊 图 杏四 桃三

  改种

  铲子 桃树 杜鹃 桃三 樱二

  改种

  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3

  指导老师:朱俊毅

  扮演者:王佳、尹磊、潘汉文、张莹

  时间:春天

  地点:花园里

  人物:猴子、喜鹊、乌鸦、杜鹃

  [幕起,猴子扛着梨树苗上场了]

  猴子(唱):春来了,春来了,它在哪里谁知道,春姑娘和咱一起捉迷藏,小朋友们看谁先找到,找到了,找到了,它在哪里我知道,春姑娘躲在哪枝树稍里,柳叶发芽它在枝头笑。

  春暖花开,3月12日植树节快到了,我小猴可不能闲着呀,老师不是要求我们都要种一棵树,我爱吃水果,不如就种棵果树吧,既种了树,又能尝到鲜美的水果。种棵梨树,尝尝梨子味。

  (挖坑,种树)

  (唱)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棵小梨树,春天的太阳当空照,春天的雨儿沙沙下,啦啦啦……小梨树对我把头点。

  (浇水,施肥)

  啊!我的梨树成活啦!快来看呀!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吃到又大又圆,又香又甜的梨子啦!

  乌鸦(拍拍翅膀,哇哇地叫着上场):猴哥,猴哥,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也会做糊涂事呀?

  小猴(满脸疑惑):乌鸦老弟,我怎么啦?

  乌鸦:你要种果树,怎么问都不问一下别人就种了梨树呢?有句农谚说得如:“梨五杏四”

  小猴:什么“梨五杏四”?我不明白。

  乌鸦:“梨五杏四”就是说,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杏树只要等四年就能结果,五和四,谁多谁少呀?你猴急猴急的,有这个耐心吗?

  小猴:对五年太长了,我可等到不及,还是改种杏树吧!

  乌鸦:听我的没错,再见。(乌鸦下场)

  小猴(拔树,又重新种上杏树)

  小猴坐在树旁,自言自语,杏树啊杏树,快快开花,快快长叶,快快结果吧!

  小喜鹊:唱(小喜鹊,穿花衣,今天来到小猴家)

  喳喳、喳喳,小猴哥,你看什么这么有劲?

  小猴:喜鹊妹喜鹊妹,快来看我种的杏树,不用过多久,我就能吃到甜甜的杏子了,到时候,你也来呀尝尝鲜!

  喜鹊(瞪大眼睛):小猴哥,小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

  小猴:怎么我又种错树啦?

  喜鹊:“是啊、是啊,‘杏四桃三’没听说过呀!,杏树过四年才能结果,你能等得及吗?我看你还是快拔掉杏树,改种桃树吧!”

  小猴:对,四年太长,我等到不及,喜鹊妹妹就听你的。

  (拔树,重种上桃树)

  小猴:这一次,我肯定没种错果树,过不了多久,我种的桃树一定能长出又大又红、又香又甜的桃子,到时候我一定要开个“桃子会”,请上我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

  杜鹃:(布谷、布谷,布谷、布谷,边叫边飞上场)

  小猴:杜鹃妹妹,快来看看我种的桃树,等我种的桃树结果子时,你一定要来尝尝鲜。

  杜鹃:猴哥、猴哥,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叫“桃三樱二”,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

  小猴(抓耳挠腮地说):急死我了,急死我了,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亏你早点告诉我,我马上就重栽。

  (拔树,种树)

  (画外言)樱桃好吃树难栽……

  小猴:(失望地下场)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4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收获也很很大。在这一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第一、激趣引入,创设良好学习氛围。上课之前,我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花果山的猴子种果树等形式引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第二、注重朗读指导,以读促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自读体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教育。

  第三,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为教学做一个良好的收尾。童话故事深受学生喜爱,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的终止,将课内延伸至课外,将童话故事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新《课标》对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提出的训练要求。由于课堂上时间安排的关系,没有能在课堂上说一说,但从课后的续编童话故事来看,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种出了各种各样的树,但这一次,猴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耐心,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然课堂上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指导的还不到位;表演这一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太匆忙,不够扎实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5

  本课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能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本课的教学要求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见,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教学本文时,我指导学生先从看图入手,揭示课题,并就题设疑: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课课文。要提示学生正音,比如说“樱”是后鼻音;“耐”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ai.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当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时,要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提出问题: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先读,再让他们思考,学生在读完后,都积极地进行思考,我发现他们个个都抢着回答问题,只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比较差,但是其他学生能及时地给予理更正。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

  教学时抓住动物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主见、有耐心。以导“说”、导“演”、导“读”、导“疑”的过程来让学生学习本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态,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

  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猴子的评价可以多元化。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让学生以这个寓言故事来教育自己,使自己不会犯小猴子的错误。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猴子种果树》

  教学目的及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猴子为什么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电脑,图卡,手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猴子下山》的故事吗 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

  板书:猴子

  2.这只小猴子不甘心,他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果实,于是他决定(板书:种果树)

  3.齐读课题后提问:这回小猴子有收获吗 为什么

  二,复习生词,引出结果

  1.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小猴子有收获吗 (生齐答)(板书:什么树也没种成)

  2.他到底种了哪些树呢 自由读

  3.认读生词:刚才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能叫出这些生字宝宝

  的名字吗 (指名读—齐读)

  4.指名回答:小猴子到底种了那些树呢

  (相机板书:梨 杏 桃 樱桃)

  5.猴子最先种的是:指板书生答梨树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

  三,讲读第一~三段

  1.出示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为什么这样读

  (3)真是一只勤劳的猴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他真想快点儿吃到梨子,多着急呀!谁能读好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他着急的心情.(再指名读)

  (4)齐读

  过渡:按理说,在猴子的细心栽培下,梨树会长的枝繁叶茂,然后结出满树的果子,没想到乌鸦的一番话改变了他的想法,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2,3段,用"——~~"分别画出乌鸦和猴子的话.边画边读

  2.乌鸦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乌鸦说的话

  (1)指名读

  (2)乌鸦说的话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

  理解:农谚——农民伯伯在种果树中,总结出的果树的生长规律.

  梨五杏四——梨树要五年才能成活,杏树要四年才结果.

  (3)耐心:五年啊,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吃到果子,你能等的及吗 等多久都不怕吗 (及时表扬有耐心的孩子)

  (4)生活中你做什么事需要有耐心

  出示补充句子:

  ( )在耐心地( ).

  3.乌鸦就是对猴子的耐心产生了怀疑,并替他担心.你能读出乌鸦说话的这种语气吗

  指名读——评价——齐读

  (我听出来了,你是在替小猴子担心呢!还有不同的语气吗 )

  4.猴子听了乌鸦的话就改变主意了,他是怎么想的呢

  (1)出示猴子的话

  (2)指名读: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听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没耐心)

  (3)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只没有耐心的猴子想的话.

  5,老师这有两只可爱的手偶,我们一起来给这两个手偶配配音,演一演.看谁演得好 (三次)

  过渡:乌鸦对猴子说了"梨五杏四"这句话就让猴子改变了主意,后来谁又来了 说了什么,也让猴子改变了主意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的后面几段.

  四,讲读4~8段

  1.自由读

  2.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边听边板书:

  喜鹊 杏四桃三

  杜鹃 桃三樱二

  3.乌鸦一说,猴子就改变了想法,那他听了喜鹊,杜鹃的话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猴子想的三句话:

  (1)仔细读读,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猴子的心情越来越急切,一听别人说就改变主意,这不是太没主见了吗

  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来吗 指名读——评价——齐读

  4.刚才小朋友读乌鸦和猴子的对话读得很好,相信下面的对话也能读好,请你选择自己的小伙伴分角色读一读,还可以演一演.

  (1)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再齐读

  (2)读的真好,谁愿意来演一演

  (注意及时评价)

  五,小结

  1.可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板书:樱桃好吃树难栽)几年过去了,一心想吃水果的猴子种的樱桃树也没有成活,什么树都没有种成的猴子心里可真难过.你能给他出出主意,让他有所收获吗 !

  3.听了小朋友鼓励的话,又是一年春来到,猴子一定会辛勤劳动,几年之后他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说不定还会请大家去吃一顿水果大餐呢!

  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吸取猴子的教训,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主见,开动脑筋,这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5.搜集农谚

  板书设计:

  乌鸦 梨五杏四

  喜鹊 杏四桃三

  22,猴子种果树 什么树也没种成

  杜鹃 桃三樱二

  樱桃好吃树难栽

  教训:有耐心,有主见,开动脑筋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李琇琪

  本课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例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梨树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让他们在读中自己体会猴子种梨树时的心情,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他读的情感也不一样:有的学生说猴子很勤劳,他就有夸奖的语气在里面;有的学生觉的猴子很想吃到梨子,他就会读出着急的语气.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大胆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对这三句农谚的理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自己的话来说,用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

  二,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悟理.猴子听了三只鸟的话就改变了主意,每次的心理活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从他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 我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到这是一只没有耐心的猴子,虽然种各种果树的时间都不一样,但他还是等不及,体会到句中"可,也,还是"表现了猴子越来越急切的心情.这就为学完课文请学生为猴子出主意,让他有所收获打下了基础.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合作的方式.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配音游戏的环节,我来为猴子手偶配音,让学生为乌鸦手偶配音,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还让学生大胆质疑,或让同学解答,或请老师帮助.

  四,有效的合作.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的第四至八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分角色读好喜鹊,杜鹃和猴子的一番对话,让他们通过互助合作,进一步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我注重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对猴子进行正确的评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白一个道理,让学生以这个寓言故事来教育自己,使自己不会犯小猴子的错误.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7

  在这节《猴子种果树》中,我在备课时的两课时的设计思路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识字——讲故事——演故事——--编故事”这四个环节。

  平时,我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都是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目的是纠正孩子们的读音并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和理解文中所学的词语。

  这节课,是先将词语进行分类,本课词语较多,分成四类:

  第一组: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

  第二组: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樱桃好吃树难栽 农谚

  第三组:乌鸦 喜鹊 杜鹃

  第四组:哇哇 喳喳 咕咕

  第一组果树的名称,学生读完后,引出与树有关的短语,也就是“农谚”,第二组农谚,先解释第一个“梨五杏四”,再举一反三理解其他三个谚语的意思,从而指向农谚意义的理解。这对七八岁的儿童来说,农谚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点拨。

  第三组鸟类名称,问“你喜欢乌鸦吗?”——为传统观念中的乌鸦改正:长得丑且有报丧鸟之称的乌鸦,也有其令人称道的孝顺一面,会反哺。

  第四组词语则是三种鸟类的叫声。四组词语都呈现后,让孩子们竖着读,让孩子明白归类有助于识记词语。 “每一行里都有一个故事。”

  平常我们在学生识字后,都会进入学习课文的环节,提出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让孩子们反复读课文并谈出感受,读出语气,以便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会听故事、讲故事:“有一天,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他来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过了一天,猴子来给梨树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又过了一天,猴子来给树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又过了一天,猴子来给树,说到这里,老师让学生接着往下讲,学生也会讲课文的第一段了。接着老师问:“这里

  边猴子每天做两件事,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浇水、施肥。”顺势我就并进行了随文识字,指导学生写生字“浇”和“施肥”这几个字。同样是对课文内容讲解,不用像平时那样去分析,而是通过让学生跟随老师讲故事,逐渐明白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进行书写指导。由于课文后面几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讲故事的第一部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讲后面的两部分,并不断用他自己的方式赞扬学生(第一个讲故事的孩子大力赞扬他讲得“好”;第二个用填空的方法讲故事的孩子,则称赞他“优秀”;第三个加大难度,只给出提示语讲故事的孩子,就称他是“超级棒”),不断激发学生内心讲故事的欲望,树立孩子们讲故事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上就能够讲课文的三个小片段的故事内容。

  经过专家点拨后,我发现自己存在没有把易错字的读音指出来,比如“着”急的着,还有耐心的耐等,在引导学生找哪几种果树或阅读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一些圈画的策略,导致有些孩子没有找准、找全相关的知识点,还有ppt的制作尽量用淡一些的背景,类似这些细节的问题在以后我教学中需要注意。童校长还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比如压缩时间,把猴子在栽树程中的“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渗透在讲故事过程中,把表演和讲故事结合,两者不能割裂,用优秀孩子的朗读引领其他孩子对课文的读、体会其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然后再创设情境演一演,使得课堂更加立体起来,在这里,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请来专家点拨、指导!

  但是我又不得不说“经过童校长的评课,我的困惑越来越多,不过也许这种碰撞,说明我在思考吧!不瞒大家说,我这节课有是模仿教学名师薛法根的课来上的,他在出示四列词语时,第一列课文四种树说完后,薛老师紧接着问:你还知道什么果树?什么树结的是什么果?在学习乌鸦、喜鹊、杜鹃时,薛老师不仅问了孩子们喜欢哪种鸟类,理由是什么?还问孩子们对其他鸟类的喜好,在指导写“肥”时,薛老师问了月在旁的字还有哪些,花了大把大把的花时间。然后我就产生了困惑:到底是抓住课文里关键的、核心字眼、核心语句,围绕课文去讲课文内容还是在语运(语言运用)和语句积累上下功夫。再说到把演故事融到讲故事中,我又觉得课时目标的界定好像越来越不清楚,如果第一课时就能演故事,我觉得这已经有了第二课时的影子,而第一课时一般要求是正确、流利去读课文,连有感情地读都还没有去做,怎么能演到位呢?在薛老师的课里,他只是一步步引导孩子去讲故事,并不要求与文本文字完全一致,只要按层次的一步步去讲,清楚表达就好,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发现,发现这三个故事的有相似性,把不同的地方找出来并作相应的替换就可以了。可能我模仿起来过于拙劣,所以没有那种整体上的掌控性不够,课堂效果不大好,并且有拔高之嫌。

  可能正因困惑的存在,也激起了我对学校评课方式进行了思考,每次评课,我们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在个人评、小组评上,留给专家的.时间少,留给专家和我们互动、随意聊语文的空间太小,专家总在她的眼界范围内说,我们总是被动的听,没有真正找准思想碰撞的火花点,有时候是因为怕耽误专家的时间,有时候是马上就是我们自己的课了,我们自己也不想把研讨时间延长。因为之前研讨那么久,而效果呢?要么是不同角度的评导致范围越大,碰撞点越来越难找,要么是同样观点不断的重复,只是语言组织形式不同。所以可不可以这样,先由专家点评,然后主要由授课老师把他与专家观点不同或他在这节课困惑的地方找出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设计与专家不同,他当时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其他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老师也可以逐渐参与进来,这样,思维交锋点出来了,也许经过专家针对性较强的点拨,也许他真的能意识到哪儿不合理,修改后实验一下,也许进步会更明显些。

  另外,我觉得听专家点评不如进专家的课堂,现场聆听时,找到我们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地方,抓住机会请教,明白他教学设计背后的理念支撑,更能事半功倍吧!

  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节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上法,不同专家也是不同的看法,不管结果如何,希望我们都走在“探索”的路上。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8

  师生互动  以演代讲——我教《猴子种果树》

  作者:王晓红    转贴自:青阳实验小学    点击数:156

  《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事性文章,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内容,不如师生互动、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想象、说话能力。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导入新课。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猴子为什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学校蓓蕾电视台将把《猴子种果树》这篇童话故事拍成童话剧,想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当小演员,大家愿意吗?根据剧情需要,本篇童话剧将分上、中、下三集为了拍好这幕戏,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剧本,好吗?

  一、师生互动,拍摄上集(2—3小节)

  1、自读课文,看看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讨论:需要几个小演员?(3个:乌鸦、猴子、旁白)

  3、我们来对对台词。(老师乌鸦;男生 猴子;女生 旁白,然后互换。)

  4、我们该给主角配些什么动作呢?就请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三个同学合作讨论,并分角色表演。当然,老师也非常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

  5、比一比哪组最勇敢,其他同学当评委。(这时,学生异口同声要求老师参加的一组首先表演,表演者戴上头饰)

  6、指名学生评议。

  7、在评议基础上分三人小组再次排练,教师巡视指导。

  8、再次指名小组表演。指名评议,评奖。

  二、自主合作,拍摄中、下集(4—5、6—8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表演时要注意的。

  2、小组合作排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4、评议、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排练)

  三、畅谈体会,理解课文

  1、小朋友,大家看了刚才的表演,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猴大哥”说说呢?或者,我们的“猴大哥”有没有什么话对同学们讲讲呢?

  2、教师小结。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课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用演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根据要求开始排演,真正体现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真分析每一句话,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互动,教师变干涩的指导为以身示范,更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体会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在评论和交谈中,学生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开展评说,条理清楚,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青阳实验小学:王晓红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9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学一篇课文,题目叫《猴子种果树》,下面看老师写课题。

  (师认真地扳书课题,书写工整、规范)

  师:在这个课题当中,有一个生字,(在“猴”上写上音节:),下面请一个同学读这个生字,再读课题。

  生:猴,猴,猴子种果树。(读得准确,而且声音响亮)

  师:大家齐读,读两遍。

  生齐:猴,猴,猴子种果树,猴,猴,猴子种果树。

  师:这个课题特别的好,看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要讲什么了,不过呢要了解它的具体内容还得看课文,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熟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完课文之后呢,把小黑板上生字再读一读。(师挂出抄有本课全部生字的小黑板)下面请大家自由读。(生自由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把生字读一遍,要求比较高,没有注音。(一学生读生字两遍,字音读得很准确)

  师:黑板上15个字,上面是我们今天要完全掌握的,下面的几个大家只要认识就行了。下面再请同学读。(一生将生字准确地读两遍)

  师:很好,下面大家来齐读,还是读两遍。(生齐读两遍)

  师:下面,老师随便指哪个,大家一起来读,看看能不能认出来。(师用教鞭随机地指生字,生将字齐读两遍,所有的生字都齐读两遍)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识字的本领特别强,下面老师要检查大家读课文的情况,我们请每个同学读一个小节,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从这里开始读。(生开火车读课文)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

  师:很好,第二个同学读。

  (第二个学生读到“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狐狸说”时将“哇哇”一词读破了)

  师:停,这个句子要连起来说。(生再试,读连贯了。)

  师:很好,不错,下面一个。(生继续开火车读课文,一生读到“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将“咕咕”读成了“gu   gu ”)

  师:停“咕咕”不能读成   。跟我念, (生跟读)对,嘴不能太圆了。(生再跟读)还有点问题。好,你接下去念吧!(生继续“开火车”读课文)(一生读到“樱桃好吃树难栽”时读成了“樱桃——好吃——树——难栽”,众听课老师笑)

  师:看来呀,这句话你印象特别深,好,继续读 。(“开火车”读完了一遍课文)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读书的水平很高。下面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猴子都种了哪些果树,结果怎样呢?好,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读完后,还有几个学生还没读完,想读又不敢读)

  师:没读完的继续读,读好。(几个学生各自将课文读完)

  师:不要看到其他同学读好了,我也停下来,还要继续读完,下面请同学说说,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师:(打断学生的话)好,(板书: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生等老师板书好后):结果,一棵树也没种成。

  (师板书)

  生:重复:结果,到头来一棵树也没种成。

  师:你又多了一个词,或者是“结果”或者用“到头来”,用一个就行了。(板书: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指板书):下面,我将请同学将老师黑板上的连起来说一句话。(沉默了一会儿,有一两个学生举起了手)好,你说

  生:猴子种了一棵梨树——

  师:猴子种了梨树?

  生:猴子种了梨树,猴子种了杏树——

  师:后面加上顿号。(在板书的相应位置加上顿号)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杏树”一词说得特别重,众听课老师笑)

  (师笑,和蔼地说):谁这么说话呢!重来,说猴子种了梨树——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

  (师指板书上“樱桃树”):在这儿可以加一个字。

  生:加“和”

  师:对了,好,请你重说。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师指板书,示意学生继续往下说,于是生继续说)到头来猴子什么树都没种成。

  师:那个“猴子”就不要了,(众听课老师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很好,你胆子很大,谁再来说。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

  师:不说“和”,换一个词,换什么?

  生:还有。

  师:对了,说。

  生;猴子种了梨树、杏树、桃树还有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对了,什么树也没种成,好,刚才我们在杏树、桃树、樱桃树前面加了顿号,这回我们来加上“先”、“后”、“接着”、“最后”,加上这些词,怎么说?

  生:猴子先种梨树——

  师:猴子先种了梨树。

  生:猴子先种了梨树,接着种了杏树,然后种了桃树,最后种了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用赞叹地语气):了不起!这么难你也会说,谁还会说?

  (学生举手的人数明显增多了)

  生:猴子先种了梨树,接着种了杏树,然后种了桃树,最后种了樱桃,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再提一个要求,不说“先”、“后”,用“拔了”、“种了”(板书这两个词)再说。

  生:猴子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了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说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再请个同学说,我要请不大举手的。

  生:猴子先种了——

  师(指板书):猴子拔了——,种——

  生:猴子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今天胆子不小,在这么多老师面前敢说,我们一齐来说说,好,预备——齐。

  生(齐):猴子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树,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师:是么,猴子种了这么多果树,怎么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呢?我们来到课文中找答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看看猴子是怎么种梨树的。

  (生从课题读起)

  师:读第一自然段就不用读题目了。

  (生读第一自然段,读了“等着将来吃梨子”时师喊停)

  师:“等”读后鼻音。

  (生重读,并将第一自然段读完)

  师:好,这么认真地种梨树,怎么会发生什么其它的事情呢?下面请同学读第二、三自然段,马上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读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生快读完时,师板书:正当的时候对猴子说话。)

  (生读完后,师指板书问):正当什么时候,谁对猴子说话?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话。

  师:再请同学说,没发过言的。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话。

  师:对猴子说了什么呢?(边问边将板书中“对猴子说话”改为对猴子说:)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

  师:哦,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种梨树呢?(板书?)那么猴子就要想了,为什么不能种梨树呢?乌鸦告诉它什么?

  生:有句农谚:梨五杏四——

  师:告诉它一个农谚,所以不能种梨树。“梨五杏四”什么意思?

  生:梨树五年才能结果,杏树四年结果。

  师:哦,梨树五年才能结果,杏树四年结果,最后还要问它个什么的问题,你接下去说。

  生:你有这个耐心吗?

  师:你有这个耐心吗?(在板书上又加一个问号),谁再来说说乌鸦对猴子说的话。

  生:乌鸦对——

  师:从前面开始。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当学生停顿下来,师指板书提示)

  师:很好,谁再来。

  (生又从头至尾说一遍)

  师:对,你有这个耐心吗?这句话把它的意思说出来了,每个同学都说一遍,开始。

  (生自由说)

  师:乌鸦这么说了,猴哥是怎么想的呢?(板书:猴子一想)猴子怎么想的?听了乌鸦的话,猴子是怎么想的?

  生:猴子一想,对,我可等不及——

  师:对,这是想的,那它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于是)你说

  生:于上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

  师:谁再来说?从这儿(指“正当”)说到这儿(指“于是”)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低头看书)

  师:不要看书,看这儿(指黑板)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师:还有哪个同学会说?(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这么多同学会说,看来全部站起来说不可能了,下面互相说一说,生互相说。)

  师:猴子怎么拔掉梨树种杏树的,大家都会说了,下面请大家继续看课文,猴子种杏树时,又出现了什么情况?马上我们请同学说,先看课文。

  (生自由读相关自然段)

  师:谁会说猴子种杏树的过程?

  生:正当杏树成活的时候,一只喜鹊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杏四桃三,杏树四年才能结果,你不着急吗?”

  师:这儿和刚才不一样,刚才是——(生齐,你有这个耐心吗?)这儿是——你不着急吗?不一样了,意思是一样的,好,继续说。

  生:猴子一想,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

  师:这儿也不一样了,多了一个什么字?

  生:多了一个“也”。

  师:于是——(示意学生继续说)

  生:于是拔了杏树,改种桃树。

  师:谁再来说?

  生:……猴子一想,对 ,四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师:我——(示意)

  生:我也等不及,师点头于是……

  师:谁还会说猴子种桃树的?不看课文,也说出来这个句子?

  生: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桃树三年才能结果,你不着急吗?”

  (在生说的过程中,师指板书提示)

  师:很好,很聪明,不看书根据刚才的印象说出来了。由于时间关系呢,我们说到这儿,下堂课接着说,下面我们来看这课的生字。

  (挂出抄有本课生字中七个形声字的小黑板):这上面七个字有一个共同特点,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比如说这个“猴”,“猴”是动物,所以是反犬旁,右边是“侯”,“诸侯”的“侯”,和哪个字差不多?

  生齐:“候”,“时候”的“候”。

  师:大家看,这儿还有几个字,都能用这个特点区分,同学看,能不能看出哪一部分表示意思,哪一部分表示读音。

  生:“梨”,“梨”下面是木,上面是“利”,表示读音。

  师:还有,你看。

  生:“拔”,——要拔萝卜要用手拔,所以是提手旁,右边是“反”多一点。

  师:右边这个字表示读音y o,我们不认识,记住反多一点就行了。还有哪些字?

  生:“浇”,三点水旁就是——“浇”要用水浇——

  (众听课老师笑)

  师:“浇”就是浇水,所以它是什么旁?

  生:所以是三点水旁,右边这个表示读音。

  师:右边这个字读y o,这儿(顺指“尧”字右上角)不能多一点。——有两 个比较难——

  生:“棵”——一棵树——一棵树是木头——一棵果树——

  (众听课老师笑)

  师:一棵树砍伐下来才是木头,所以它是木字旁。

  师:这两个字老师来讲一下,这个“短”呢,左边是“矢”,“矢”是什么呢,“矢”是古代射箭的箭(画简笔画),这个箭和这个弓之间比较短,古代量短的东西就用这个箭,右边“豆”,表示读音,读音已改变了,只保留了声母。

  (师指“施”):这个字也是,一个“方”加上上面一撇一横,在古代造字时候就是“旗”、“红旗”的“旗”,后来因为用这个字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下面加“其”表示读音,“施”这个字下面“也”也表示读音,不过,读音发生了变化,大家就这样记。

  师:好,下面大家齐读这七个字,一边读,一边记清字形,每个字读两遍。

  (生齐读生字两遍)

  师:下面,用手在桌上写这七个字,记住的同学不看黑板,记不住的呢,可以看黑板。(生练写生字)

  师:下课的铃声已经响了,我们先下课。下课。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好,请坐,上节课到最后,我们说了猴子怎么种桃树的,下面我们继续说。说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课文,看完课文再继续说。

  (生沉默)

  师:自己看课文。(生自由读课文相关段落)

  师:准备好了?

  生齐:好了。

  师:不要看到其他同学准备好了,就放弃准备,下面请同学说说猴子是怎样种桃树的?好你说。

  生: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桃树再短也得(将“得”读成了de)——

  师:停,也得(d i)  ——

  生(继续):桃树再短也得(读d i,纠正过来了)三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猴子一想,对,三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生:他缺个“也”。

  师:再请你说。

  生: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能结果,你不着急吗?猴子一想,对,三年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师:猴子是怎么种梨树、杏树、桃树,都会说了,下面把猴子种梨树、杏树、桃树的全过程说出来。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

  师:其他同学注意听。

  生: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正当杏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一只——

  师:一只什么?

  生:一只喜鹊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杏四桃三,杏树要等四年才能结果,你能等得及吗?”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杏树 ,改种桃树。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能结果,你不着急吗?”猴子一想,对,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说得不是很流畅)

  师:说得怎样?

  (生沉默)

  师:说得怎么样啊?

  生(小声地):好。

  师:怎么表示啊?

  (学生一起鼓掌)

  师:下次想鼓掌就鼓掌,不要等老师说,怎么表示啊,就嚓、嚓、嚓鼓掌。好,六个小节都能说了,真不简单。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他一样说,我们马上还要说,猴子种樱桃树——又是怎么种的呢?请大家看第7小节,——好,你来。

  生:猴子哪里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连几年都没栽成功。

  师:哦,原来,樱桃树不是时间短,种两年,谁都能种成功。“樱桃好吃树难栽”,所以一直没有栽成功。下面,大家把书合起来,在下面好好准备一下 ,从课题开始,把猴子种果树的全过程说一遍,自己在下面准备。自己说,说不出来可以翻书。

  (学生自由练说)

  师:都说好了吗?

  生:说好了。

  师:下面请个同学说,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复述一遍。好,就请你,到前面来——有点紧张,没关系,说不出来时,可以调头看一看。好,你说吧!

  生:22,猴子种果树,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

  (众听课老师笑)

  师:猴子还没种呢!种了之后才好说——

  生:22,猴子种果树,一只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略)

  (这个学生成功地复述了一遍课文)

  (学生自发地一起鼓掌)

  师:这次不要老师说,他说得很好,大家鼓掌向他表示祝贺。从他刚才复述的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猴子种果树也很辛苦,但什么树都没种成。下面,请大家帮它想想办法,猴子怎么种,才能吃到果子?

  (学生沉默,无人举手)

  师:比如说,猴子种梨树时应该怎么种才能吃到梨呢?

  生:猴子种梨树时,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师:对,猴子种梨树时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谁再说?

  生:猴子要有——

  师:猴子种——

  生:猴子种梨树时,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师:这是应该做的,不能做什么?我们要从课文中得出经验教训,不能怎么做?

  生:不能半途而废。

  师:不能半途而废,它实际上听了谁的话?

  生:乌鸦。

  师:你连起来说,猴子种梨树的时候——

  生:猴子种梨树的时候——

  师:不能——

  生:不能半途而废——

  师:不能听——

  生:不能听乌鸦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

  师:猴子种杏树,不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才能吃到杏子?

  生:不要听——

  师:把话连起来说。

  生:猴子种杏树时,不要听喜鹊的话,不能半途而废。

  师:要——

  生:要有耐心,才能吃到自己种的——

  师:种杏树最后吃到什么?

  生:果子。

  师:种杏树吃到——

  生齐:杏子。

  师:种桃树,怎么说?

  生:猴子种桃树的时候,不能听杜鹃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自己种的桃子。

  师:再请同学说,猴子种桃树的时候——

  生:猴子种桃树的时候,不能听杜鹃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桃子。

  师:我要请一个同学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

  生:猴子种梨树的时候,不能听乌鸦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梨子。猴子种杏树的时候,不能听喜鹊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杏子。猴子种桃树的时候,不能听杜鹃的话,要有耐心,才能吃到桃子。

  师:大家听了以后觉得这几句话怎么样?

  (生沉默)

  师:怎么样?

  (几个学生小声地):太啰嗦。

  师:是啊,真啰嗦,怎样简洁地说呢?把这么多树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一下——你说。

  生:果树。

  师:对,果树。(板书)

  师:不能听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也用一个词,不能听——

  生:不能听别人的话。

  师:对。(板书)最后才能吃到梨子,杏子、桃子,也用一个词——

  生:果子。

  师:对,果子(板书)把这些全包括进去了。最后请同学说,说一句话。

  生:猴子不能——

  师:猴子种——

  生:猴子种果树,不能盲目听别人的话,要有主见——

  师:刚才加上了两个字,特别的好,哪两个字?

  生齐:盲目。

  师:猴子种果树,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话,要有主见,要有耐心,接下去说,才能——

  生:才能吃到果子。

  师:是啊,这是猴子,还有其它的动物,种果树、种什么——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或者……等等,再用一个词概括,包括更多的情况。

  生:做事。

  师(伸出大拇指):了不起!(板书:做事)“做事”就把种果树,做其它的事全部包括进去了。最后才能怎么样?(稍停)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见,最后才能怎样?

  生:才能做得好。

  师:对,再换一个词。

  生:才能成功。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才能胜利。

  师:对,才能胜利,才能成功,下面请同学说说,不仅仅是猴子,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啊?哪个同学能把这句话说好?

  生:猴子种——

  师:不说猴子了——

  生:猴子——

  师:除了猴子,还有其它动物,加个什么词?

  生:加“我们”。

  师:对,我们,你说。

  生:我们做事,不能听别人的话,要有主见,才能胜利。

  师:好,谁再说?

  生:我们做事,不能听别人的话,要有主见,才能成功。

  生:老师,我想加两个字。

  师:好。

  生:不能盲目听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见。

  师:加了“自己”,是不是啊?很好,这样,做事才能成功。(稍停)同学同刚才说得都很好,课文学习完了,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本课还有些其它的任务下面,我们来完成。

  (学生打开书)

  师:在此之前,请同学把课文从头至尾再读一遍,这次读,要边读边想象猴子种果树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课文)

  (大部分学生读完后,还有两个学生未读完,他们按照自己原来的速度,坚持到最后读完了。)

  师:读到最后的两个同学最了不起,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众听课老师笑)自己没读好就继续读下去。下面,我们来看生字,本课还有四个生字,(挂出写有四个生字的小黑板)这四个字也有一个特点,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分别表示一个意思,合起来又是一个意思。

  生:“功”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工人”的“工”,右边是“力量”的“力”,合起来就是“功”,“成功”的“功”。

  师:做工再用力,再努力就会成功,(指“改”)这个字谁来说?

  生:“改”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自己”的“已”的竖弯钩改成竖提,右边是个反文旁,合起来就是“改正”的“改”。

  师:你说对了,但没把意思说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右边反文表示什么——表示“手”——自己做错了事,用手把它改过来。还有其它的字,反文也是表示手,“放东西”的“放”,用手放。(稍停,指“哥”)这个字谁能记住它?

  生:哥,“可歌可泣”的“歌”把欠字旁去掉就是“哥”,“哥哥”的“哥”。

  师:把“唱歌”的“歌”,“欠”去掉就是“哥哥”的“哥”,这样记也很好。

  生:“哥”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可”少个钩,下面一个“可”,合起来就是“哥哥”的“哥”。

  师:其实这个字原来就是“唱歌”的“歌”,后来借给“哥哥”,“唱歌”的“哥”加上个“欠”。(指“耐”)这个字,老师来说一说,这个字左边这个“而”是什么?是人的胡须,右边这个“寸”表示人的手,用手去拔胡须,看你叫不叫(众听课老师笑)不叫,说明这个人什么?

  生:有耐心。

  (众听课老师笑,上课的老师也笑了)

  师:这个“而”是胡须,右边一个寸,表示人的手——表示一个很轻很轻的刑罚。好,下面请大家读这四个字,记住这四个字的字形。

  (生齐读四个生字两遍)

  师:下面自己画一画。

  (学生自己在桌面上画)

  师:下面把书打开,完成描红这项练习,把十一个字描好。写字时注意写的姿势。

  (学生开始描红,教师在行间巡视,看描红情况,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师(出示写有“梨”、“棵”的小黑板):写好的同学看黑板,看黑板上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稍停)有什么相同?

  生:都有“木”。

  师:有什么不同?

  生:“梨”上面是“胜利”的“利”,“棵”右边是“果树”的“果”。

  师:看“木”有什么不同?

  生:“梨”下面的“木”是“捺”,“棵”的“木”的捺变成了点。

  师:对,“梨”的“木”是捺,“棵”的“木”是点,还有。

  生:一个是木字底,一个是木字旁。

  师: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是左右结构,左右结构这个“木”就变——

  生齐:变瘦了。

  师:上下结构——就变怎样?

  生齐:变胖了。

  师:变扁了,所以写左右结构的“木”,一横要短,一竖要长。写上下结构的“木”时,一横要长,一竖要短,一撇一捺,下面跟着老师书写,(指“梨”的“木”字底)长横——短竖——撇、捺(学生边用手划,边跟说),(指“棵”的“木”字旁)短横——长竖——撇、点(学生跟说书空),还有其它的字,请大家看看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瘦一点,上下结构的扁一点,好了,最后请大家再看一看本课要掌握的这十一个字,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记一遍,马上,我们要听写这十一个字,可以划一划,可以画一画,可以看一看。

  (学生默记生字字形)

  师:下面把书合起来,会写的不要看黑板,不会写的,可以很快地瞄一瞄。

  师:第一个字,“猴子”的“猴”,(学生写)注意写字的姿势。“一棵两棵”的“棵”,“梨树”的“梨”,“浇水”的“浇”,“施肥”的“施”的“施”,“哥哥”的“哥”。(下课铃响了)好,还有几个字,下堂课再写,同学们把文具收拾好,下课。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10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它的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就是这些简单,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尽量地简单,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开开心心地获得体验。

  第一,针对三部分结构相似的特点,重点辅导第一部分的教学,在第一部分教学的时候,抓住猴子和乌鸦之间的对话展开教学,向学生提问:你从乌鸦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从而学生理解“农谚”和“梨五杏四”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关键句子,获得理解。然后再请学生学一学乌鸦说的话,帮助巩固,也使课堂童趣起来,学生扮演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生动、有趣起来了。但由于三部分的内容相似,而且三部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吃力,由于课堂上训练的时间不够,导致了在后面的演一演环节中,学生显得比较生硬,未能将童话表演好。

  第二,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猴子的心理,在教学时,设计一些说话训练,加强学生对猴子心理状态的了解,在一开始种梨树的时候,“猴子围着梨树苗,又是兴奋又是高兴,它会说什么呢?”学生体会猴子在种下果树时的那份焦急的心情,为后面没有耐心拔掉梨树树该种其他树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猴子无奈地坐在地上痛哭起来,这时安排学生来对这只猴子说些什么?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像这只猴子那样做事没有耐心,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

  第三,发挥想象,续编故事为教学做一个良好的收尾。童话故事深受学生喜爱,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的终止,将课内延伸至课外,将童话故事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新《课标》对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提出的训练要求。由于课堂上时间安排的关系,没有能在课堂上说一说,但从课后的续编童话故事来看,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种出了各种各样的树,但这一次,猴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耐心,盲目地听从别人的话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文字较为简单。它的简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文的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表达也是差不多的;二是课文的语言非常浅显,学生在阅读中无法引起更多的阅读期待,无法形成更多的空白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三是猴子没有种出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读就明白。

  其实不然,以上理解是对教材不甚理解,缺乏文本细读的一种表现。文中的小猴子没有种出果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它自己的急于求成,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个原因是它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三只鸟的行为在猴子种果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面对猴子的急于求成,他们并没有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劝说猴子,而是不断的指责猴子,促使猴子一次又一次地犯急于求成的错误。这一点在教学时,孩子们经过老师的点拨还是能够认识到的。所以后来在续编故事中,学生大部分都知道巧妙地把这一点融入到小鸟和猴子的对话中,猴子不再是一只急于求成、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猴子,而小鸟也不再是一些只知数落,只知瞎指挥的小鸟了。孩子们笔下的猴子和小鸟都吃一堑,长一智了。

  这篇课文实际上是简单中蕴涵着深刻,这也许是苏教版课文的特点。这种深刻,为学生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始终围绕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猴子为什么没有种成果树?这样的阅读就不会显得松散,提高学生思维的向度,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在围绕关键词句的品读中,在围绕课文空白点的想象中,文中的动物形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的心灵波动。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并没有只是停留在猴子的急于求成、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上,而是看到了三只小鸟对于猴子行为所起的作用,看到猴子行为背后蕴含的一些道理。这样的阅读,才是深层次的阅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节课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生动和鲜活的语文活动,让孩子们说一说,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并体会到学的欢乐,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第二节课利用课文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孩子们百分之百已经背下了这篇课文,这在以前是比较少的一种现象(连那几个背书表现最不积极的也背出来了),真让我欣慰!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它的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于是,我对文本也就没有多加细读,设计了教学过程:一、指导学好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的勤劳与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文章的第二、三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两节时,我以扶为主,指导学好这两节。三、以放为主,指导学好第四、五和第六、七节。

  原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层次设计得挺清楚,课文又浅显易懂,在课堂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一上完课,给我的感觉是,学生的表现比我精彩。我认为的学生的精彩之处有:1、在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学生交流自己对本段的体会时,别的小朋友认为小猴“天天浇水施肥”是是猴子急着想吃梨子,没有耐心的表现。有一学生却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这也是猴子有耐心的表现,讲得有道理,值得肯定。2、学完课文,请小朋友谈谈,如果以后猴子还要种果树,你会怎样提醒小猴?有的说小猴不要光听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应该相信自己,一定能种好果树;有的干脆说,要是乌鸦、喜鹊等还来出主意,就捂起耳朵不要听,…… 有个女孩的看法使人眼前一亮,她说:“我会告诉小猴,你可以在别的地方分别种上杏树、桃树、樱桃树,这样每年都能吃到果子。”她的回答使人不得不赞叹。3、学生对本文的分角色朗读兴趣浓厚,并有声有色。4、在学习生字,识记“拔”的字形时,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我帮朋友拔了一颗牙”的有趣、形象的猜字谜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我因为犯了语文教师最忌的毛病——没有仔细研究教材,在理解文本时出现了失误。—、文中“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应该是疑问句,我把它当作了反问句。怪不得,在引导学生比较时,学生有点蒙。 而我当时也纳闷,上学期学生早就学过了反问句的作用了,而且掌握得不错,今天是怎么啦?二、文中三只鸟儿出的主意分别是: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它们的建议根本没错,错的是猴子听了它们的话后,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了错误的行为——拔了这棵果树种那棵果树。而我却误导学生鸟儿出的并不是好主意,因为有了我的误导,所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偏向,才会让学生有“要是乌鸦、喜鹊等还来出主意,就捂起耳朵不要听。”的错误想法。

  通过这一堂实践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工作中还需努力。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11

  让“教案”成为“学案” ------《猴子种果树》教后

  作者:惠自玲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5

  让“教案”成为“学案” ------《猴子种果树》教后

  惠自玲

  几天前,我执教了《猴子种果树》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三大板块,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书本的语言符号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打通,将语文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巧妙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动,有效地改变了师生的课堂生活。

  板块一:给图画配文,进入文本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语文教学要想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尤其是正处于积累语言黄金段的小学生。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

  我在课堂安排了以复述为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给画面配文”。课堂上,我出示了三幅图画(猴子与鸟儿对话的情景图),并煞有介事地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连环画,可惜只有画面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人看懂呢?”有的学生建议:“给画面配上文字”。我说:“好主意。在配文之前,老师建议大家先认认真真地读书,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段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顿时,教室里书声琅琅。他们不仅熟知了课文内容,更内化了课文的语言。

  板块二:读中感悟,深入文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定位,自己动手做头饰,准备扮角色表演。

  师:今天,同学们的头上戴着各种各样的头饰,想必大家兴致很高。现在,咱们先扎扎实实地读读书,特别要揣摩好鸟儿的话语,猴子的想法、做法。过一会,咱们看谁能到台前表演给在坐的同学、老师、家长看。

  学生自由练读后纷纷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生:我想读乌鸦的话:“猴哥,猴哥,你……”(师:读这么急干吗?)因为乌鸦和猴子是好朋友,对猴子很关心。(师:看来你对他们很了解)。

  生:我想读“就这样,这只猴子种了拔,拔了种,一连几年都没有栽成功……”(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呢?)这句应舒缓,因为猴子种了拔,拔了种,非常辛苦却没有吃到果实,我替它很惋惜。(师:我们也感到惋惜,咱们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接下来,孩子们纷纷登台,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真诚的人文关怀,如新鲜的空气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板块三:“知心信箱”,拓展文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在第三板块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猴子种了拔,拔了种,辛辛苦苦到头来什么果实也没吃到。它非常苦恼,向‘知心姐姐’求助。现在,你就是知心姐姐,你怎么帮它解除烦恼呢?”

  生:猴哥,你不要轻易听信那些鸟儿的话,像〈〈抬驴〉〉中的父子俩那样没主见。

  生:猴子,你要有耐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就坚持种哪种果树。

  生:猴弟,你不能急,没听人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吗?

  生:你还要学习科学知识,樱桃树虽然难栽,只要认真向果农学习,你也会成功的。

  ……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了学生张扬个性的自我超越。学生精彩的发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显示了多元价值取向。

  这样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这样的课堂,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自由、有创意地学习。

《猴子种果树》教学随笔 篇1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四册22课《猴子种果树》。这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采取生生互动的形式,每个孩子在主动参与排演短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体会,探究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督导日常行为。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想验证的一个观点是:学生在参与一系列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能促使其自主的学习。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之后,就放手让他们将课文排成课本剧演一演。采用课本剧的形式,是根据低年级学生有好说、好动、爱表现的行为特点,这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之所以一反常规,不将排演课本剧安排在课文学习结束后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放在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因为排演短剧的活动能使阅读变成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任务,一种其乐融融的活动。“任务”和“乐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课文阅读,通过读去体会文中语句。“排演”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当一回文中角色,角色的承担使学生成了课文中的人物,代角色说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地体验,有助于他们更真切体察角色特点,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们先后参加由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构成的4人“演出组”(也叫异质组)和由扮演不同角色学生组成的“研究组”(又称同质组),两种不同类型的小组交替活动。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小组里与不同的对象相互切磋、沟通交流、相互启发、合作学习。正是这种合作学习形成了一种“对话场效应”,使学生主动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增强语言感悟力。在合作学习中,接受型的学生以听、读、看的学习方式,努力去把握角色对话、动作,创造型的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角色贴切的动作和神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形成自主、活泼、和谐的学习局面。

  第二个大环节是:学生在朗读诵读活动中,探究“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在排演课本剧之后,再练习朗读,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以声传情的能力。学生在表演后,很容易做到声情并茂,十分投入地朗读课文。这是因为学生与故事中角色已经沟通了,情感相融了。在这种交融的情感中,让学生为一无所获的小猴子找找没种成果树的原因,就像在为自己的朋友解决困惑一样。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使探究寓意成为一种生硬的教学环节,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之上,让探究寓意变成一种主动的行为,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思考,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写在纸条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避免思维敏捷的学生快速说出思考结果,限制其他同学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以保证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差异下的共同发展。

  第三个大环节是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活动,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因为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把事情办糟的例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就不自觉的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便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以上所介绍的就是本节课我所设计的三个环节。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努力营造自主、平等、交往的氛围,使课堂成为伙伴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课堂,创造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