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练习1》教学设计
范文

《练习1》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23个声母、6个单韵母以及10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比较及看图拼拼读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高拼音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11种基本笔画以及9个汉字,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培养按时上学,认真学习,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爱护同学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1——4题。

  教学过程 :

  一、 学习第1题。

  1、用多种方法读声母表。如领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告诉学生:声母表上zh、ch、sh、r的声母排在z、c、s的前面,这和我们教学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因为我们先学平舌音,再学翘舌音方便些。

  2、打乱次序,卡片认读声母和单韵母。

  3、卡片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4、按顺序背声母表。

  5、打乱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做“送信”游戏。

  二、学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比比、读读。

  2、指名读,并说出顺口溜。如:“b b b,拉出天线听广播。”

  3、同桌互读。

  4、卡片认读。

  三、学习第3题。

  1、自己说、同桌互相说笔画名称。

  2、“开火车”,卡片认读笔画并书空。

  3、让学生回忆什么字中有这一基本笔画,如:“米”中有撇、捺。

  四、学习第4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汉字及词语:竹子、玉米、瓜果……

  2、自己读熟字组成的新词。

  “五一”就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大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

  3、指导在作业 本上书写。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5——7题。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5题。

  1、用卡片认读音节,特别注意读准三拼音音节。

  2、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连线,其余小朋友在作业 本上独立做。

  3、共同订正。

  二、学习第6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拼拼读读。

  2、指名说图上有什么动物,要求把音节读正确,特别注意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大的词。如:shé(蛇)、shī zi(狮子)、hú li(狐狸)。

  三、学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弄懂并说说图意。

  2、小红花找朋友。

  教师组织学生逐条评议,要求认真而诚实。图意如下:

  图1:按时上学不迟到。

  图2:上课专心听讲。

  图3:爱护同学。

  图4:认真完成作业 。

  图5:爱护书和笔。

  ◆[2004

《练习1》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 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 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 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 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 熟记8条成语。

  6. 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 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 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 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 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 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 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 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 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 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 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 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练习1》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习第1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二、指导学习第2题。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改正错别字。)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三、指导学习第3题。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四、指导学习第4题。

  (1)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给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

  (2)复习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五、指导学习第5题。

  (1)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2)让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并说说理由

  六课堂作业 。

  (1)完成上述作业 ,写到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结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提出本堂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习第六题。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三、指导学习第7题。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四、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2003年11月11日] 

《练习1》教学设计 篇4

  佚名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 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练习1》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教学后记:

《练习1》教学设计 篇6

  姚美英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

  一、读拼音写字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二、区别形近字、同音字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三、比一比,在组词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四、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五、作业 :

  作业 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本单元词语

  二、读一读,把句子写下来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三、说说下面几句话错在哪里,改正后写下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四、看图,把每幅图下面的话补写完整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五、作业 :

  作业 本作业 5——7

《练习1》教学设计 篇7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填字组成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照样子写出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的词语。

  2、能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给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3、能按课文填空,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能说段意。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第1题

  1、读题,明确目标。

  2、独立练习——反馈订正。

  3、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第2题

  1、自由读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抄写句子。

  三、学习第3题

  1、说说我们去过哪些公共场所,引出在不同的场合,人有不同的身份。如在学校,“我”是学生。

  2、出示小黑板。在其他场合,我们又是什么身份呢?(独立思考填写,交流,修改。)

  3、小结: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要遵守公德,做文明的小公民。

  四、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读一读,比较异同。

  两个句子意思相同,反问句有问号,但不表示疑问,而语势更强烈些,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2、出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朗读体会。

  3、完成第(2)题,交流,朗读。

  4、补充练习。

  (1)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枣子熟了,难道会往天上飞吗?)

  (2)将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诚实和信任比金钱要重要。)

  (3)自己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反问句和陈述句。

  五、学习第5题

  1、出示四个关联词,说说表示的意思。

  2、出示句子

  独立选词填空——同桌交流——集体讨论交流——订正。

  3、补充练习

  (1)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能……不但……而且……

  ( )是掉在地上的红枣,革命战士( )不能吃。

  红色小汽车的主人( )没有要求我赔钱,( )还向我表示感谢。

  ( )达丽玛上课走了神,( )乌汉娜老师让她留下来补课。

  ( )处处维护人民利益的军队,( )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用以上关联词各造一句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6题

  1、学生自由熟读《登山》第15自然段。

  2、尽量不看书,完成填空。

  3、同桌互查,反馈订正。

  4、朗读、比较、体会用上这些词语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7题

  1、阅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短文,思考:李旋帮助钟奶奶做了哪些事?同学们为什么称李旋是钟奶奶的“活拐杖”?(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划句,编号等。)

  3、讨论交流思考题。

  4、默读第2段,说说段意。

  (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评议——同桌互说)

《练习1》教学设计 篇8

  佚名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7道题。第1、2题是字词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书写时做到字写得正确、端正,间架结构匀称;能够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怎么样”的形容词,正确搭配词语。第3-5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六种常用的标点符号;通过比较句子,了解像声词的作用,以便恰当运用把握依据,作出结论,仿照例句写句子。第6、7题是阅读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按顺序把错乱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边贯的话;读懂短文,知道短文写了什么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地写笔画较多的字,能写出恰当的词语跟指定的词语搭配。

  2能正确运用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和问号。

  3了解像声词的作用,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4能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顺序连成一段连成一段连贯的话。

  5理解短文中的两个句子包含的意思。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照样子写句子进行推理判断的逻辑训练。

  四、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明确什么叫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2) 认读要写的字,教师示范。

  (3)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

  2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明确“春雨”“白雪”表示句子中的“什么”,要填写的是这些东西“怎么样”。

  (2) 口头练习。

  (3) 完成作业 、反馈。

  (甘甜)的春雨 (猛烈)的暴雨

  (绵绵)的秋雨 (晶莹)的白雪

  (暴烈)的狂风 (隆隆)的雷声

  3指导练习第3题。

  (1) 复习顿号、逗号、句号、引号、问号的用处。

  (2) 独立完成作业 。

  4指导练习第4题。

  (1) 比较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 分组读用了像声词的句子和没用像声词的句子,体会运用像声词后句子的生动语感。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7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按要求完成作业 。

  (3) 把馈纠正。答案:

  ① 燕了冬天要迁徙到南方去。

  ② 张红可以参加夏令营。

  2指导练习第6题。

  (1) 读句子,弄清句子间的关系。

  (2) 完成作业 ,反馈纠正。

  答案:③②④①

  3指导练习第7题。

  (1) 读短文,思考: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作者什么比小溪流?

  (2) 再读短文,完成作业 。

  出示答案:①短文写清晨老爷爷在小街上疏通由于两个小伙子吵架而造成交通阻塞的事。

  ③ 人群和车辆都停下来,造成了交通的阻塞。

  街上又上来又往,畅通地阻了。

《练习1》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全部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读字形,读准字音。

  2、复习巩固学过的18种基本笔画和45个汉字,能正确书写。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使学生知道要锻炼身体,爱清洁,讲卫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1——4题。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24个韵母(6个单韵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学习了四声和拼音。另外还学了18种基本笔画,45个汉字。我们来复习一下,看谁学得好。

  二、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韵母表,让学生按单韵母、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类别读,并用卡片认读。

  2、读整体认读音节。

  复习时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可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如“送信”、“找朋友”等。

  三、指导练习第2题。

  在上一题复习韵母表的基础上,比较形近、音近韵母第一行是形近韵母,看清字母形状,不要读错。第二行是音近韵母,前后鼻音要区分清楚。

  四、指导练习第3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基本笔画。

  2、说说横折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弯、横折弯钩、撇点这6种笔画的名称。再想想这笔画在什么字中出现过。如:横折钩(月、地),竖弯钩(地、七),竖弯(四),竖折折钩(马),横折弯钩(九),撇点(女)。

  五、指导练习第4题。

  1、用卡片“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

  2、看音节找汉字或写汉字。

  dì lì qī mǐ tǔ wǔ zhú fù

  地 立 七 米 土 五 竹 父

  mù yī yù nǚ ɡuǒ duō zuò

  木 一 玉 女 果 多 坐

  niú liù jiǔ sì shí rì

  牛 六 九 四 十 日

  3、读读写写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练习5——7题。

  教学过程 :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选一个表示图意的字,可先圈起来,再填在作业 本上。

  二、指导练习第6题。

  让学生先认认图中的事物,再拼读音节,把图和音节连起来。答案是:树叶、熊猫、蝴蝶、台灯、手表、喜鹊、水牛。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看图,说说丁丁、冬冬是怎么做的。

  图1,丁丁每天做早操。

  图2,冬冬跳绳,锻炼身体。

  图3,冬冬爱清洁,饭前把手洗干净。

  图4,丁丁也讲卫生,常剪指甲。

  2、你和丁丁、冬冬一个样吗?做到的在图下方打一个√。

  3、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像丁丁、冬冬那样,养成锻炼身体、讲卫生的习惯。

  ◆[2004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运用量词。

  2、能按指定的要求把词语归类。

  3、领会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规律,知道中心词加上修饰语后可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会用“如果……那……”、“不管……都……”仿写句子。

  4、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一段话;能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第1题

  本题要求填写的均为量词,意在训练学生准确使用这类词。

  练习时,一要强调用得恰当,二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

  2、教学第2题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练习的要求;

  按要求先口头对词语进行归类,师生共同订正;

  书面独立作业 

  3、教学第3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别找出题目所列的2个句子。

  按课文内容,再括号里填上修饰词语。

  让学生说说,加与不加修饰词语在意思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教学第4题

  读读例句。

  用加点词语说个句子。

  讨论订正并选一个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这样加的理由。

  二、教学第6题

  这段话是石头与泉水的对话,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训练。

  朗读时应根据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句子的语气。

  括号里应填“水滴石穿”。

  三、教学第7题

  先让学生读这段文章,按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弄懂这段话的含义,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基础上,找出概括全段的句子。

  ◆[2004-01-10]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准指定的音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稀少”、“宽敞”的近义词。

  3、能说出省略号在指定的句子中的用法;会仿照例句改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确定讨论重点

  快速看题目,哪几题有疑问,需要重点讨论?(3.4题)

  二、重点讨论第3题。

  1、学生质疑

  2、集体讨论

  归纳:当一个词的近义词比较多时,可以代入句子,看是否合句意。也可以看搭配是否恰当。

  “稀有”一般是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珍贵或罕见。“少有”含有“稀有”的意思,但范围要小得多。“很少”可指一切事物数量少。“稀罕”也即“少有”。看句意:“人烟?”排除其他,只能选“很少”。

  3、同理讨论第2题。(宽敞——宽大。)

  4、小结:给句子中的词语选近义词要紧扣句意,注意搭配。

  三、讨论第4题。

  1、说说省略号表示哪几种意思?

  2、读句子,说说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说话因慌张而断断续续,最后一个表示话未说完。第二句:参观的地方很多,不一一例举。)

  3、用省略号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说一句话。

  四、交流一下你做题的方法。

  你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一下。

  (要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盲目做题。)

  第二题“荒芜”“国徽”“商量”不要写错。

  第二课时

  一、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题目。

  二、重点讨论第7题。

  1、审题,确定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围绕课后思考题1自学。

  3、交流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用了什么方法?

  4、指导感情朗读。

  (1)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练习朗读。

  (2)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语句朗读。评议提高。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交流方或提醒注意的地方。

  1、仔细,不添字漏字,写完后要连起来读一读。

  2、第6题别忘了加逗号。

  四、完成作业 本上的题目。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拼读音节,注意人分辨前后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

  2、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的意思。

  3、 能区分不是同一类的词语,进行词语逻辑归类的训练。

  4、 能按句号、问号、汉号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能把一句话分成几句话。

  5、 能读懂一段部分段式的话,找出总起句,说出分述部分是怎样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二、 教学过程 

  1、 教学第1题。

  这一题既是朗读训练,又是复习汉语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前后鼻音。

  让学生先重点读准“盆、瓶、碰、乒”等字音,再连起来一句一句地读正确。

  2、 教学第2题。

  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正确用字的能力。不但要求学生指出用错的字,还要说明为什么错了,该用哪个字才正确。

  答案:⑴稳—隐、向—像;⑵精—筋、采—彩。

  3、 教学第3题。

  要求先确定字的部首,然后写出部首以外的笔画数,再根据词语,选择恰当的字义。

  4、 教学第4题。

  每组所列的每一个词语都是一个具体化的概念,而它们表示的概念有的属于同一个大概念,这样的词语就是同一类的,否则就不是同一类的。划分前,要让学生想一想:大概念是什么?然后,把不属于这一大概念的词语划去。

  5、 教学第5题。

  按语气分,句子可以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6、 教学第6题。

  要求学生把一句话分成几句话说,使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这是理解长句的一种手段。

  写作文的时候碰到句子太长,也要把一句话分成几句写。

  7、 教学第7题。

  此题目是复习总起分述的段落知识。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划出这一段话的总起句。

  知道分述部分是用一组排比句从3个方面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2004-01-10]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

  2.自读儿歌。

  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掌握笔顺规则。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

  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 :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

  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2、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2004

《练习1》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看图认识五种花。

  2、读通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

  3、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

  4、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5、熟记八条成语。

  6、学写毛笔字。

  7、练习以“我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借助拼音,指导学生读词,要读准字音。

  3、投影出示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每一种花朵的颜色、样子等,要求能抓住每种花的特点说,说话要流畅。并随机请学生说出这种花的名字。

  4、请学生在书上把花名与相应的花朵连上线。

  5、交流连线结果。

  6、提问:你最熟悉其中哪一种花?关于这种花,你还了解些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介绍。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说说读谜语遇到生字怎么办。

  (2)学生练习读谜语。

  (3)指名朗读,正音。

  (4)请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请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回答。

  (5)猜一猜每一则谜语各指什么花,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

  (6)教师随机出示“仙人掌花”与“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种花的特点。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强调要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要抓住花的特点写,但不要写出花名。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用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

  (2)师生随机点评有没有抓住花的特点写,句子是否通顺。发现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给予表扬。

  3、练习。

  (1)学生练习写句子。

  (2)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并由他点名请同学猜猜写的是什么花,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评议。

  (3)请没有在全班读自己写句子的同学与周围同学交流,互相猜、互相评。

  4、反馈。

  对没有抓住特点的句子,举一两个例子组织全班同学口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请学生谈谈用什么方法学习成语。

  2、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成语。

  3、交流:你是怎么学习这些成语的,你学会了什么?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成语在意思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请学生自己观察“途、蓬、透”。每个字有两个捺,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强调“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

  (3)教师以“途”为例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我家的一张照片)

  1、审题。

  (1)启发谈话,揭示口语交际话题“我家的一张照片”。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讨论说话的顺序。每个人根据自己说的需要确定顺序。

  (2)请学生从影集中选出一张最喜欢的照片,自由练说。

  (3)指名说,通过师生评议,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

  ②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

  ③要讲真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3、练习。

  (1)分组练习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2)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2)让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

  (3)写好后,请同学们交换影集欣赏,相互交流,增强了解,也进一步练习说话。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2、指导。

  (1)指导学生分析“及”“乃”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讲解要领边示范书写“横折折撇”“横折折折钩”。

  3、练习。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特别注意写字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帮助。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