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
范文 |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6篇)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孙权劝学》的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学习惯,学生借助注释和词句理解基本内容,教师只激发,点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读的训练中,我以读思结合的阅读原则:范读──速读──竞读──研读自学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背诵全文,提高了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大部分词语学生有学过,即便有遗忘,在翻译时不会再来解决,可节省时间,而不必个个点到。 2、分析文章内容时,问题设计有点多,面面兼顾,有很难兼顾。如的行文线索、的主旨、写人的方法、人物说话的心理、语气等,还应该根据当堂课教学的重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2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用多媒体出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 3、“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布置作业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2、教学重点:品味人物语言的语气特点,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4、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5、教学工具:PPT、录音、图片 6、课时安排:一课时 7、教学过程 Ⅰ 导入: “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 Ⅱ 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Ⅲ 检查生字词 卿 qīng 岂 qǐ 邪yé 孰shú 遂 suì 更gēng Ⅳ 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Ⅴ 学生齐读课文 朗读指导:注意文章中出现了三个人物,他们说话的语气也不尽相同,在朗读时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读出责备的语气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重心长。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出自豪的语气。 Ⅵ 疏通文意 初,权 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蒙 辞 以军 当初 对……说 当权 推辞 用 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 博士 邪! 事务 难道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通“耶”,语气词 但 当 涉猎, 见 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 若 孤?孤常读书,自 只 应当 了解 历史 罢了 谁 比得上 以为大有所益。” 蒙 乃 始 就学。 及 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 议,以(之)为,认为这样是 于是、就 从事 到了……时候 讨论 议事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重新 为什么 见事 之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认清事物 迟 于是 拜见 表顺接,然后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很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Ⅶ。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自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阿蒙由不学到就学,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有勇有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人刮目相待。反映出在现实生活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Ⅷ。体验反思 1.你觉得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谦虚、听从劝告,好学、 2.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A 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成才。 B: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C;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Ⅸ。延伸拓展: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谈谈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板书: 劝学 就学 赞学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变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5【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层次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 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 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 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 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3、三读。读懂词义。 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 4、四读。读懂句意。 只要刚才老师标示的那些词语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译现在这几个句子易如反掌,谁来表现一下? 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五读。读懂文意。 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 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 6、六读。读出语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 四、把握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分析结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总结全文,比较阅读。 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在语言积累上有什么收获?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朗读。“读”贯穿课文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课文,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最后引导学生研读对话,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的扩充课堂容量,教学更直观。 三、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习,效果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运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欠灵活,课堂拘泥于多媒体操作,使得一些环节不敢大胆的展开,课堂不敢放开。 二、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深入,,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三、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是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师生之间的合作会更默契,更愉快。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6《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利用多媒体)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 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 (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 (指名同学介绍) (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同时也说明,开卷有益的道理。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7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孙权劝学》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是一个名人单元。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教学这一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该课总得来说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的培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的实词、虚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等相结合。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但是却不能忽略了“双基”教育,这对文言文教学可谓是一大挑战,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对学生来说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注重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学习它的目的,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积累,因为它是学生举一返三,阅读的基础。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三、学法的指点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法,字字落实。重视了文言文的工具性,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性。怎样把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恰倒好处的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课堂应训练和实践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点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法具体: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方面,感知文章的主题,对求知的正面宣传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主要分三步:初读—精读—品读。以读贯穿始终。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却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发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古人曰“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竞赛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在朗读的基础上,简单回顾。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质疑问难的情绪。),所以可以设置第三个问题。 1、齐读课文,对文中的生字、词、句进行解疑。 2、请部分学生朗读,找出认为特别需要重视的文言字词。 a、如:岂,难道。辞,推托,当涂:当道,当权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道授业的学官,等等。 b、吕蒙面对孙权的劝说,有没有接受?他后来的结果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不可不学———辞+就学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3、协作质疑 (朗读课文,同学之间合作、讨论、探究)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要有怀疑精神。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资料,运用自学法阅读课文,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让我们从一前一后先明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变化。 a、文章题为“孙权劝学”重在“劝”字,他是如何来规劝的。 b、吕蒙的改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鲁肃的论议:(一问一答)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8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来学习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1、提问:《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指名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教师明确作家、作品 三、一读-----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请一生明确读音,全班齐读。 2、请一生试着朗读课文。 3、听课文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4、全班齐读。 四、二读-----读懂课文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解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提出疑难字词,全班互助解决。 4、出示重点词句,指名翻译。 5、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五、三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1、孙权的谈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语气肯定,语重心长,现身说教。(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鲁肃与吕蒙的对话。 提问: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明确:鲁肃:惊讶、赞叹。吕蒙:自豪、自得。(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3、教师顺势抛出问题:从上述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点评、肯定。 4、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表演孙权与吕蒙、吕蒙与鲁肃的对话,再现当时情境。 5、全班齐读。 六、延伸拓展: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七、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 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 善 劝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9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用多媒体出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提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 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学法指导: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 3、“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以上问题仅供参考。课堂中还出现其他问题恰当处理。 三、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提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0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型: 自读课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生答:通过吕蒙于鲁肃的论议。学生齐读二人的对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同学们要知道,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学生表情朗读鲁肃的话并试背) B、引导学生体会吕蒙应答时的'神态语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吕蒙颇为自豪自得的神态。 (学生表情朗读吕蒙的话并试背) C、联系“结友”一句,概括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听劝好学 (六)总结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赞学,“结友而别”。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并且赢得了鲁肃的夸赞,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答)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几年之后,当我们再见面时,同学们都不再是当年那个吴下阿蒙了,你们的进步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待。 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吕蒙的变化给你的启示。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1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 、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畅谈感受 1, 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 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 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作者邮箱: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导语 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 ,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1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 一 竟读课文 ⒑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9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5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导 学 达 标 四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8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5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1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3《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结课即兴拓展(实录) 执教者:本论坛老师 唐苇 讲完语文版八上第六单元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课后练习处理完了,还有不少时间,于是我即兴来了下一段: 师:“同学们,这两篇文章都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老师说过,他的这本书是想给谁看的呀?” 生齐:“皇帝。” 师:“好,今天你们读了其中两篇,也是皇帝了。” 师做下跪状:“臣向各位‘小皇帝’请安!” 学生哄笑。 师:“敢问各位皇帝,读懂了吗?” 生兴奋地齐声:“懂了。” 师:“好。先就《孙权劝说》来说吧,你们如果真是皇帝,应该得到什么借鉴呢?” 学生沉默。 师:“换句话说,有什么启发什么认识。” 生:“要关心手下人。” 师:“怎么关心,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他?” 生:“不是,让他们多掌握知识。” 师:“哦,在学识上关心手下人。对,皇帝手下的人有了知识就能帮助他治国了,孙权真聪明。”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 师提示:“如果孙权是个不学无术的君主,吕蒙会听他的吗?” 学生齐声:“不会” 师:“为什么?” 生:“只有自己有知识,才能说服别人。” 师:“哦,这么回事。事事要从自己做起,才能给别人树立榜样。臣懂了,各位皇帝,你们懂么?” 学生们快活地大声:“懂……了!” 师:“那从《祖逖北伐》中皇帝们又能得到什么借鉴呢?” 下课铃响。 师:“哦,各位皇帝累了,容臣告辞,明日上朝再来聆听。” …… 第二天上课。 师:“我们接着上堂课的问题来讨论,如果一个皇帝读《资治通鉴》,读到《祖逖北伐》,他会想到什么呢?大家先讨论五分种。” 学生讨论。 师:“谁来先说?” 生:“要重用人才。” 师:“哦,哪重用唐老师吧,唐老师在唐朝就是人才了。” 学生哄笑。 师:“这种认识应该与文章有关系吧,文中有重视人才的内容吗?” 生:“有,司马睿重用祖逖,派他北伐。” 师:“是这样吗?大家看书,谁看懂了谁举手。” 学生看书。 一生举手:“司马睿并不想北伐,是祖逖自己组织军队北伐的。” 师:“很好!读得细心。其实,祖逖确也是人才,司马睿没有给他军队,没有重视 他。如果他早点主动派祖逖去北伐,不会‘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了。这也可以从反面来说明重用人才是重要的,所以文中是有这个内容的。” 师:“皇帝们读了这篇文章还能认识到什么,借鉴些什么呢?” 学生沉默。 师读:“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师:“大家想一想,皇帝们读到这一段,会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有生举手。 生:“要内部团结,才能打败敌人。” 师:“对,文中说到‘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这也是从反面来说明的团结是重要的。孟子就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学们,干什么事,都要团结一致啊。” 师:“还有没有要发言的?不是皇帝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应该也有很多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祖逖少有大志,后来率军北伐,说明要从小立志,长大才能做大事。” 生:“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实现理想,要刻苦努力,不怕吃苦。” 师:“好,说得非常好。还有吗?” 学生思考,沉默。 师:“老师补充一点吧。晋被戎狄侵犯,祖逖挺身而出,主动带兵北伐。我们应该想到,一个人要时刻考虑到国家的安危,在危难之时,敢于身负重任,为国报效。有一句古代名言,同学们知道吗?一起说。” 生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对,天下兴亡,你我有责。” 师即板书:天下兴亡,你我有责。 师:“同学说得很好,说了,还要去思考啊。今天听各位皇帝的一席话,微臣胜读十年书啊。“ 学生大笑。 师:“还没下课,大家自由读课文,准备背诵。” 学生读书……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4《孙权劝学》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个字,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叙事方面,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刚刚步入初中的弱班同学,我想不会有太大难度,我把教学目标定得比较低。从施教过程看,有启发之处,有不足之处。 1、激励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学习基础比较弱的授课班级,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为理解故事内容做铺垫。 2录音朗读的示范对比,对于学生句读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 3、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 课文理解并不难,课前有预习,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让学生利用注释,合作学习,讨论质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我对这个环节持犹豫的态度,因为我怀疑学生们的能力,没有放手让学生随心所欲,而是扣着问题来理解。生怕一略而过,学生非但字词句没有掌握,连中心也模糊。但是事后收上预习作业,发现这一环节,学生几乎都能解决。这节课让我重新审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我仅布置学生预习,告诉学生第二天要上公开课,课文让学生读几遍。但公开课上,我发现孩子们梳理课文非常到位,自学能力非常强。我后悔在教学环节中译句太多,对人物分析分布的时间太少。教学中越俎代庖的时候太多,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样反而约束了学生的发展。 4在主旨把握的方面, 分析探讨不够深。一来,时间限制,二来,学生有些拘谨。如果以两课时教学,教学内容有单簿之嫌。安排一课时,导致了某些教学环节不够丰满。在课后的主旨补充分析时,学生从吕蒙、孙权、鲁肃三个人物、三个角度来提炼启发,效果比公开课漂亮。周琪从孙权事务多却勤于读书提炼出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能够出其不意,让人欣喜。 始终觉得文言文教学,面对普通班级,如何做到文辞与思想兼顾,不走老路,要上出新意,是我很难解决的顽症,现在迈出一小步,也算尝试!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5《孙权劝学》是一篇难度适中、篇幅较短的文言文,比较适合讲授公开课。在我校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比赛中,申老师授课时不仅串讲了字词,也欣赏了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杨老师主要夯实基础,主抓字词和翻译;我选择了公开课讲授第二课时,把字词留在了第一课时。两位老师都选择在平行班讲授此课,于是,我选择了在七四班,也是平行班,我自己的班级。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读发现亮点。 因此,这节课,我制定的目标是: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品读,学生能读准节奏和停顿,读出语气感情。 2、通过小组合作和自己思考,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得到感悟。首先,课间时,我为同学们播放了《孙权劝学》的动画片,片长约5分钟。(后来细细想来,课前课堂反差较大,是不是容易让七年级的孩子们对课堂兴趣不大?) 正式授课过程中,我的教学环节基本为: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把整篇课文的标点符号去掉,然后让同学们齐读,以此判断同学们断句情况。结果,发现个别同学读的不够整齐,于是我顺势介绍了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这个“高分锦囊”上有。这个环节比较有新意,但是,断句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讲的不够全面。 我的第二个环节是:二读课文,赏析对话美。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同学们可在对话旁边作批注,感受这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然后上台展示。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同学们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实践证明,这个环节执行得还比较到位。 我的第三个环节是:三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体味人物心理。由于前面比较拖沓,这个环节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酝酿,敢主动展示的同学较少。于是,我降低难度,挑选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句子,让同学们读其中的一句。 譬如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让同学们读;课堂气氛渐渐活跃了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多,譬如刘洁、吴嘉仪等同学回答都非常好。可惜离下课越来越近。 然而,比较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是在第二天的第三课时授课时,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于是,我反思:对于普通班同学来说,一定要把握学情;没有充分的酝酿或者说发酵,孩子们回答问题往往不够自信;如果有充分的酝酿和积淀,同学们一定会表现非常好。 我的第四个环节是:四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句式:通过句(或词语),我感悟到了。这个环节设计的是开放性试题,一般能激发同学们的回答欲望;如果运用得当,会精彩纷呈。可惜,时间关系,这个环节留作了课后习题。 反思我的整个课堂,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因此课堂语言不够流畅,有的环节不够熟练,这节课虽然也有部分优点可圈可点,但是,我认为,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要继续努力。 实用的《孙权劝学》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 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学计教设 时间 教 学 活 动 教师手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 语 设 计 5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 ,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1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 一 竟读课文 ⒑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 学 达 标 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9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5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又该怎么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主动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如何?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导 学 达 标 四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8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5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1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