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范文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通用4篇)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我们党诞生在苦难的岁月,无数革命先辈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抛头颅洒热血,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光盘行动”,虽然成效明显,但之后也存在反弹情况。在一些地方、一些场合,铺张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制止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契机,对餐饮浪费首先说“不”,做好表率,用实实在在的“光盘”行动带动群众勤俭节约,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在社会掀起节俭风,让厉行节约成为一种常态。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用好勤俭节约的“传家宝”。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面对新冠肺炎影响和防汛救灾之战,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在头脑中刻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印记,将其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时时处处绷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弦”。这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光盘行动”,过紧日子,切实用思想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能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在工作生活中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投入到党和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大事上,通过身体力行的点点滴滴,带动身边人、身边群众形成崇朴尚俭的良好社会氛围,引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时代新风尚。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当好文明餐桌的“光盘侠”。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餐桌上不论“做客”还是“做东”,党员干部都要主动当起文明用餐的“带头人”,在落实“光盘行动”、拒绝“剩宴”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把简朴、节约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体现量“需”而行的新理念,自觉抵制带有物质化、人情化、庸俗化的庆贺方式,严守纪律“红线”,做到“舌尖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做到不操办、不参与“升学宴”“谢师宴”,以清正的党风政风家风引领淳正的社风家风民风,主动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旗帜鲜明地“制止餐饮浪费”,带头遵守文明餐桌公约,日常用餐合理健康,食堂用餐吃光用尽,在外用餐剩菜打包,并养成习惯,以此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久而久之,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观念就会如星星之火,慢慢被全社会认可、接受,从而让制止餐饮浪费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大众的习惯。

  打好“光盘行动”持久战,党员干部要念好制度建设的“紧箍咒”。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不能光靠自觉,不能见好就收,更不能走过场、一阵风,惟有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才能持续释放成效。各级党政机关的奢侈浪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发现和处理难度很大,必须动员全社会来监督,从规章制度方面建立一整套的监管机制和一支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切实落实好“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作风规定,筑牢“浪费墙”,出台“光盘行动”长效机制,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在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切实加强协调引导各个方面形成监管合力,对餐饮浪费问题盯住不放,依规依法严肃查处,不搞“下不为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党员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久久为功地坚持下去。切莫让“光盘行动”变成“一阵风”,要让“光盘”的种子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勤俭节约风气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进而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动、形成社会风尚,使之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农作物凝聚着辛勤劳作的汗水,餐桌浪费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光盘”的背后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必然弱化。联系“党课开讲啦”活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好比一桌大餐,是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形成的真理,若是党课开展流于形式、学习不深不实、理论和实践脱节,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和餐桌浪费本质上是一个道理。党课培训也要以节约为原则,追求效率最大化,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吃透,不浪费“一桌好菜”。

  点餐适量,避免眼大胃小。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反思,党的理论成果已经形成了一座巨大的宝库,短时间将这些海量的成果学深悟透,达到融会贯通不现实,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新、最适合的内容来讲,避免因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浪费资源。一是要选好材,让党课营养丰富。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呈现出来。二是要烩好菜,让党课味道可口。从讲着手,结合具体工作、经典案例、先进榜样来讲,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以点带面,将党课真正讲实、讲活、讲透。

  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走进自助餐厅,经常可以看到“吃多少拿多少”的宣传标语,学习也是一个道理,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企图面面俱到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带着目的学习才能收获知识。党员干部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坚持精神去学习。主人太热情,而自己胃口小吃不完也是造成餐桌浪费的原因之一。党员干部若是出现学习中跟不上节奏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是讲得太快太笼统,还是自身原因跟不上,及时调整状态,做好沟通反馈,避免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习脱节。

  细嚼慢咽,避免囫囵吞枣。“光盘行动”旨在避免食物浪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能一味求快、贪多,要避免泛而不精,不能采用狼吞虎咽的学习方式,走马观花式阅读,囫囵吞枣式学习也会造成浪费。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汲取营养,学习的目的是要用,不是为学而学。党员干部要在学与思上狠下功夫,将理论知识有效分解,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真正用好学习这个增长才干,攻坚克难的法宝,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

光盘行动培养节约习惯学习心得体会 篇3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勤俭节约精神发扬下去,争做“光盘行动”引领和践行者。

  不久前,有网友拍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一家超市里调研大米售价的视频,年迈的袁爷爷时刻关心着粮食供应问题。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牢危机意识,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光盘行动”成为一种文明习惯。

  在思想上重视“光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意思是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古人云:“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提升党员干部的节俭意识,要从强化教育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等多方面入手,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打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烙印,将其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时时处处绷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弦”。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把“光盘行动”当成一门“必修课”。

  在宣传上引导“光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对于国家来说,勤俭是立国之本,也是治国之道。对于广大群众来说,勤俭是立身之本、修德之道。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标兵”,要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抓好厉行节约宣传,比如鼓励各大餐饮行业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通过发放海报等形式,使消费者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更多的思考。

  在行动上落实“光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有人认为请客吃饭,讲究的就是排面,分量上一定要“长足面子”,即使吃不完也不打包,认为没有面子,“盛宴”变成了“剩宴”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落实“光盘行动”、拒绝“剩宴”上,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简朴、节约”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要做到量“需”而行,切莫撑了场面,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要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上做好表率,当好“排头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群众,让节俭之风吹到城市村落、大街小巷去。

  有一种美德叫“光盘”。党员干部们应在思想上重视“光盘”、在宣传上引导“光盘”、在行动上落实“光盘”,争做一名光荣的“光盘侠”。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6: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