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英语散文》American media: mouthpiece of terrorism |
范文 | 三年前美国媒体配合政府,将“科索沃解放军”定位为“恐怖分子”,到了今日,则又被视为“正义斗士”,标签的任意变换,原因在于三年前美国主要以肢解克罗地亚及波士尼亚为目标,设若当时也将南斯拉夫固有领土科索沃包括进来,势必造成南斯拉夫严厉反对,而使克罗地亚及波士尼亚问题亦无法解决。 而今前面的问题业已解决,已可进一步肢解南斯拉夫,为了合理化自己,于是昔日的“恐怖主义”立即翻转成了“正义斗士”。 完全根据自己的策略而决定将别人贴上什么标签,媒体都能充分配合地采取必须的画面和报道视角。这些乃是选择性的“误讯”,在这个媒体发达而人民健忘的时代,借着媒体来加工制造同意,已的确来愈容易了。 杭士基在《恐怖主义文化》里特别指出,当年的“伊朗--尼游丑闻案”可以说乃是一个最特殊且成功,甚至“希特勒的助手弋贝尔及史大林都会为之大笑”的案例。 当时国务院为了替颠覆及侵略制造民意基础,特地在国务院下秘密设置“公关室”,展开一个代号“真理作业”的“心理战计划”,由“国安会”主控,“将宣传当作机密消息”发给媒体,为了如何掌控媒体,他们于85年3月,甚至草拟了一份厚达15页的备忘录。 那是近代美国借着掌控媒体而制造民意的最成功的经验,此后更江河日下,无往不利。 媒体时代,媒体的结构性掌控,以及借着媒体而塑造出固定的论述及修辞模式,也就等于塑造出了政治的议程及民意。掌控媒体也就掌控了概念、语言、人们谈论某个问题的方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