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分香蕉
范文

分香蕉(通用15篇)

分香蕉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 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全部来自于学校周围的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教育意识也相差很大。但大部分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脑筋,愿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能力较强,喜欢听故事,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而且经过一年的学习,多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方法。由于学校是农村的一所中心校,没有多媒体,只有投影仪和学具,学生对动态的东西感受较少,只能借助一些操作,但要将全体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出来是很难实施的,而且学生的操作能力、抽象概括和表述能力也高低不一,这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课堂实录〗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十八十八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

  (教科书第38页)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李齐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2÷2=6(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敢。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4.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每份3根,有几份?□÷□=□(根)

  (4)每份9根,有几份?    □÷□=□(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写算式。

  □÷□=□(盘)           □÷□=□(个)

  师: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生1:6÷2=3(个)。

  生2:6÷3=2(盘)。

  师:你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1:把6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3个。

  生2:有6个桃子,每3个放一盘,可以放2盘。

  3.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10÷5

  (2)2+2+2+2+2               27÷9

  (3)有10个梨,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0÷2

  (4)27除以9,商是多少?             2×5

  (5)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32÷8

  (6)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邀请了18位家长代表观看,校长请二(1)班的小朋友帮着安排家长的座位。怎样放才能使座位整齐美观?

  师:按四人小组活动,先分一分,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学生小组活动)

  师:请各组的代表汇报你们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师同时板书)

  生1:先搬出18张椅子,每行摆6张,摆3行,18÷6=3。

  生2:每行摆3张,摆6行,18÷3=6。

  生3:每行摆2张,摆9行,18÷2=9。

  生4:每行摆9张,摆2行,18÷9=2。

  生5:每行摆1张,摆18行,18÷1=18。

  生6:每行摆18张,摆1行,18÷18=1。

  师:你认为哪种安排方法,校长最满意?说出你的理由。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把评价手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总结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末小结,归纳新知

  师:校长对你们的安排很满意,让我替他谢谢你们!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习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案例点评〗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我为校长解决问题的活动,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教一教、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中既有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又有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点评人:白德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研室)

  〖编者点评〗

  1.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黄老师也做得很好。

  2.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习。

  3.创设为家长安排座位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分香蕉 篇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第四单元 分一分——《分香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 吴国栋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齐天大圣孙悟空从天宫带回来一些水果给小猴子们吃,我们来看看带回来了什么水果。(播放课件) 带回12根香蕉分给两只猴子吃,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两只猴子都满意呢?

  (二)、探索新知

  1.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下面老师就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2)在分之前大家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使俩只猴子都满意呢?(生答:平均分,教师板书)

  (3)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①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②谁愿意把你分得的结果汇报一下。(请生到黑板来演示)

  (4)你们分得的结果小猴子很满意,可是你们知道这个问题还可用算式来表示呢?

  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②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读呢?12÷2读作:12除以2等于6。

  ③在这个算式里,12,2 和6各代表什么呢?

  (5)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2.活动二:智慧老人家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还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呢?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再用手中的小棒来分一分。

  汇报结果(请生到黑板演示:边演示边说)

  这道题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12 ÷4=3(个)

  刚才我们大家知道了它的读法,那么12、4和3又叫什么呢?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板书)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3.活动三:12根香蕉还可以怎么分?

  1、通过学生们的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还可以怎么分。

  2、汇报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①把12 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 列式:12÷6=2(根)

  ②把12 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 列式:12÷4=3(根)

  ③把12 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列式:12÷3=4(根)

  ④12 根香蕉每份3根,可以分成4份。 列式:12÷3=4(份)

  ⑤12 根香蕉每份2根,可以分成6份。 列式:12÷2=6(份)

  八、课堂练习:(体验感悟)

  1.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大家这样的题你会吗?(书上38页试一试)

  2.填空练习

  (1)算式6÷3=2 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12除以2等于6 写作:( ),表示( )里面包含( )个( )。

  (3)算式8÷4=2 算式 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3.判断

  (1)有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

  列式:6×3=18(个)- - - - - - - - - - - - - - - - ( )

  (2)有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根?

  列式:8÷2= 4(根)- - - - - - - - - - - - - - - - ( )

  (3)有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列式:8÷4= 2(份)- - - - - - - - - - - - - - - - ( )

  4.看图列式

  九、作业安排: 课本38页试一试。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香蕉图片 3.学具:小棒

  十一、自我问答: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1.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课后,同桌互相讨论:20平均分,用算式表示出来。

  2.观察生活中,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到班级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平均分:12÷2=6(根)

  12÷2读作:12除以2等于6。

  12 ÷ 2 = 6(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 篇3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香蕉》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能自主地探索、交流。总体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在于经过前面几节“分一分”的除法意义的感受课中应让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和明确分东西有一个分的总数,还有分成的份数及每份分得的数量,到今天这一课感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还是不知所以然,胡乱分的现象还大大存在。还有就是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是少了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多多思考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去探讨解决课中的难点。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分香蕉 篇4

  《分香蕉》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及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的分一分、说一说,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的理念。

  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给激发出来了。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拔。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概念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由胡主任负责我们二年级的教学常规检查,我欣然接受了,只想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更多老师地指导,以求自己在教学艺术上的更大进步。

  按照课时进度我将要《分香蕉》这一课,可由于这是同学们初次接触除法,在教学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本想给领导求求情,让她下节课再听。可想到听课后可以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我决定就在今天让同学们来认识除法。

  本节课是要学生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课前,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 “小猴分香蕉”一故事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这时有学生说出:2×6=12,很不想听到的答案居然被同学们说了出来。这时,我只好停下来,请另一位同学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所列的算式到底求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呢?很快,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思考之余,大声喊到:求的是一共有多少根香蕉?我紧接着重复了先前的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来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和结果。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下面有同学在小声的说道“用除法”。唉,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时学生才猛然想到所见过的除法算式,很快地举起了小手。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会摆,会圈,却不会列式。有的学生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但是通过数数学生在括号里都能填正确,这种情况必须具体学生具体分析,进行个别指导。在以后的做题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

  我给任景业老师的留言

  我在巡听二年级(北师大版)“分香蕉”一课时,主题图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个猴子”教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是两个、两个分小棒,最后形成6小堆。而老师强调的是两小堆里有6个小棒,算式是:12÷2=6。在“试一试”中(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教师先让学生圈一圈,结果我发现又有很多的学生是两个两个地圈,而教师巡视的时候也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着急”,反复强调是“平均分成了2份,应该圈几个?9个吧!”这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难道圈两个就不对吗?圈两个就是一个一个地拿放在一起。拿了几次结果就是几,我想那些学生或许就是这样想的吧?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她们不太同意我的意见(我没有教过低年级)。请任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谢谢一叶轻舟老师,很难说我的意见能给你具体的答案,只谈谈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思考,供参考。

  小学生从具体实物的动手操作到算式抽象是很难的事。

  先要有借助具体实物的动手操作,然后才能脱离实物操作到心象操作,再到抽象的算式。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安排了几节分一分:

  第一节《分桃子》:8个桃子,两个猴子分,数目较小,没有余数。

  ——借助于学具圆片、木棒实物操作以及图画,让学生圈一圈,连一连。

  第二节《分苹果》:12个苹果分到4个盘子中,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数目相对较大,分一分时有了余数。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与乘法口诀的联系。

  ——借助于具体操作或图示,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

  第三节《分糖果》:20块糖果分给5个小朋友,大数目平均分。试商,平均分的合理性,策略的多样性。

  ——借助于具体操作、图示、表格,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填一填。

  第四节《分香蕉》:12根香蕉,两只猴子分。认识除法意义和算式。

  ——借助于具体操作、图示、算式。

  从教材的编排看,从实物操作到算式抽象,一直是借助于具体操作和图示。虽然前面已有了三节的教学作基础,但学生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仍然需要一个过程,由实物操作体会什么是平均分,然后,他要摆脱实物操作,到用心去想象着如何分,到把这个算式表达出来,看到算式知道且能想象到这个算式是什么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容易事。我认为,三节课的铺垫是远远不够的。

  我听过一节《分桃子》,在学生解决分桃子问题时,学生用圆片代表桃子,很快得出了答案。但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给小狗分骨头时,学生并没有仿照上题的摆法再用手中的小圆片表示骨头去做,而是把圆片收起来,换成了长长的小木棒。我问陪同的听课教师,学生的小圆片有多少?他们说,有二十片,和小木棒的数量一样多。学生把圆片换成小木棒,不是因为手中的圆片不够用,而是因为长形的小木棒比圆形的纸片与骨头更相像。他们还不知道用“圆形”的东西也可以代表“长形”的东西。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手中的“一个”圆片也可以对应于书上画出的“一根”骨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具体实物的分一分到脱离实物的抽象有多么困难。

  这样来看,教师先让学生圈一圈,结果发现又有很多的学生是两个两个地圈,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为什么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着急”,反复强调是“平均分成了2份,应该圈几个?9个吧!”我不知老师的想法,只可做一猜想,老师在前面的分一分的几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分一分与乘法口诀的联系,在上节分一分时已作过分一分的策略方面的比较(也就怎样分可以一步到位,简便快捷,不易出错),学生应当出现直接的结果“分9个”。如果前面几节课老师已有过这样的要求,学生出现的情况与老师的预设不符,老师当然就会着急了。

  在具体的内容的教学处理上,老师有调整的权力。但我建议,引出算式不要忙着做试一试,回过头来再看《分糖果》《分桃子》《分苹果》,让学生将前面的分一分写成算式,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的知识结合起来,不要象黑熊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成人的思维有联系性,小学生这方面还太弱,需要我们教学中引导与示范。

  你说“那些学生或许就是这样想的吧”,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老师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但是最好的老师也不会阻挡学生不能这样想。这是规律,也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出现了这种想法,我们要思考学生的基础到了什么地方,只有明了这个问题,我们才可能给学生有效的指导,否则,就象两个学生走到了不同的*路口,你却发出指令让他们都同时向右拐一样的荒唐。

  再思考:

  我询问了很多低年级老师关于“平均分”让学生摆或圈的具体指导操作方法。她们都说是平均分成几份就是圈几个“大圈”,然后让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拿或两个两个地拿”分别放进大圈里,最后看一个大圈里有多少个结果就是几。然而我多次听此类的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在自主操作的时候总是喜欢“平均分成几份”就首先拿出几份放在一起作为一堆,然后数出一共分成几堆结果就是几。

  有人说老师那样分是“平均分”而学生那样分就是“包含除”。我不太赞成这种观点。因为在孩子的思维里他并不知道什么“平均分”、“包含除”这么专业的术语。对学生而言,是一次圈起来9个方便呢?还是一次拿两个(就是平均分成两份)圈在一起,然后再一次拿两个(还是平均分成两份)圈在一起……最后看分了几次,结果就是几这种方法简便呢?由此想到似水流年老师写的《 孩子的心是透明的玻璃》一篇文章,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很单纯的,只不过被我们成人想复杂了、繁琐了,抑或我们“根本没朝简单的事实方面去想”吧。

分香蕉 篇5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习。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平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平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平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平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平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习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 ★ ★ ★ ★ ★ ★ ★ ★ ★

  15÷3=( )

  ★ ★ ★ ★ ★ ★ ★ ★ ★ ★ ★ ★ ★ ★ ★

  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况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卡片

  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分东西)就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分小棒,每人拿出6根小棒,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你还有几种分法?

  学生操作,反馈。

  新授课

  1、 师:同2、 学们分得真好,3、 有两只小动物也想参加,4、 欢迎吗?(欢迎)快看看他们是谁?(小猴子)他们在分什么?(分香蕉)板书

  5、 出示课件,6、 两只小猴会分多少根香蕉呢?(12根)要把12根香蕉分给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两份)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两份,7、 每份是多少?愿意帮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8、 学们用小棒代替香蕉来分一分。

  学生操作,反馈,请学生上台演示。(出示课件)

  9、 师:这道题要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生:12*2=6(根)板书

  师:12*2这个部分怎么读?

  生:读作12*2。(板书)

  师:算式中12表示什么?(12根香蕉)

  2表示什么?(两份)6表示什么?(每份是6根)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中有加号,减法算式中有减号,乘法算式中有乘号,那么除法算式中这是什么符号?(除号)

  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10、 出示三张卡片

  师:你们看哪个除号好看?为什么?

  师:除号要先写(一横),横要平要直,然后在横线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圆点要(一样大),位置要(对齐)。

  生跟师书空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

  11、 师:又甜又香的香蕉多好吃呀!现在又来了一只小猴也吵着要吃香蕉,12、 怎么办呢?同13、 学们能帮忙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

  14、 学生操作,15、 出示课件,16、 并且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学生汇报:12*3=4(根)板书

  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师: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叫(除号),除号前面的数叫什么?(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什么?(除数),等号后面的答案叫什么?(商)板书

  巩固练习。

  1、分一分,算一算

  师: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分?

  (1) 学生分小棒,(2) 反馈。

  (3) 每种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上台演示)两种分法:12*4 12*6

  2、完成课后练习“试一试”。

分香蕉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1、填空:

  三十二六十二二十八六十八

  2、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一天,猴妈妈买了12根香蕉,要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要使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猴妈妈要怎么分香蕉呢?

  生:平均分。(板书: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磁铁代替香蕉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表示有2只猴子,用磁铁代替香蕉,有谁要上台来帮忙分香蕉?

  师:我们看每只猴子分到了6根香蕉,每只猴子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了。

  2、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像这样平均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师:注意,这个算式里面有一个新的数学符号“÷”,叫做“除号”。你们看,它的中间是一条横线,上下有两个小圆点。

  师:小朋友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算式读出来?

  生:十二除以二等于六。学生跟读2遍。

  师: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6表示每只小猴子分到6根香蕉。

  师:那么整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6根。

  3、介绍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师:现在猴妈妈让小猴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那么需要几个盘子呢?(板书:每4根香蕉装1盘,需要个盘子。)

  师:可以看出一共是需要3个盘子,能把12根香蕉分完。

  师:这个分的过程是平均分吗?

  生:是的。

  师:那我们还是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刚才分的结果。12÷4=3(个)

  学生读一遍这个算式。

  师: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除号表示平均分,4表示1个盘子装4根香蕉,3表示用了3个盘子。

  师:整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3个盘子。

  师:我们都知道加法、减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除法算式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师:(总结)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除得的结果叫做商。

  师: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运用了除法,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呢?

  总述: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1、12根香蕉还可以怎样平均分?用除法算式表示。(学生分小组合作,在全班交流。)

  2、看图填一填:(同学们帮小猴解决了难题,小猴又拿出一些水果来感谢大家。)出示水果图。

  (1)12个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

  3、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根骨头?

  4、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5只猴,正好分完。猜一猜,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5、数学书38页试一试。

  四、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分香蕉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38页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 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鱼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每人20根小棒 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创设你们喜欢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回答:问题探究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分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分,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分怎样列式? 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分能用除法表示吗? 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智慧老人想把香蕉分给两位客人,每只小猴子分几个?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边分边说 12÷3=4(根)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平均分2分: 18÷2=9 平均分3分: 18÷3 平均分6分: 18÷6 平均分9分: 18÷9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12 ÷ 3 = 4 (根)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香蕉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使学生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具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演示课件“分香蕉”】你们真是热情和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我们二年二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平均分成几份?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3、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2)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3)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里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 12÷3=4(根) 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活动四:课间操.

  三、体验感悟.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猫分木材.

  (1)小猫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课堂评价.

  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自我评价一下.

  五、实践应用.

  调查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分香蕉 篇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3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材简析及设计说明】

  本节教学内容是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教材通过小猴分香蕉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联系,由于我校没有多媒体,很难直观的再现小猴分香蕉的等分过程,用小棒代替又引不起学生足够兴趣(因为前面的分一分活动绝大部分是借助于小棒完成)。因此,我吧“分香蕉”的情境改为学生分组参加跳绳比赛,让学生自行设计分组方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并体验数学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下午,我们班要举行跳绳比赛,根据报名人数,各组都有12人参加,那么,怎样组织比赛呢?怎么样平均分组才能使必死啊更好呢?我想请同学们来设计这个方案,看看谁是设计能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构建数学模型

  1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汇报交流设计方案,师板书记录。

  可能有以下分法

  (1)平均分2组,每组6人。

  (2)平均分3组,每组4人

  (3)平均分4组,每组3人

  (4)平均分6组,每组2人

  3、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算式的联系

  (1)根据板书(1),把12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6人,可以列算式如下:

  12÷2=6

  (2)引导学生读12÷2,读作12除以2

  (3)学生自读2遍,同桌互读2遍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根据以上分发,把12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2人的除法算式是:12÷6=2,除法各部分名称如下所示

  12 ÷ 6 = 2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2)生齐读除法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12÷6=2各部分名称。

  5、四人小组交流生活中运用除法的实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拓展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完成p38页练一练

  生先用笔在树上圈一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把除法算式列出来。

  2、出示小黑板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每份3根,有几份?□÷□=□(根)

  (4)你还想怎样分?把分的算式写出来。

  3、看图写算式。

  □÷□=□(盘)     □÷□=□(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说一说。下午的跳绳比赛,就按你们设计的方案分组进行

分香蕉 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分香蕉 篇12

  教育要求:

  1、 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构造,味道,科学食用方法,生长地方,谁栽培。

  2、 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3、 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制作香蕉。

  教学准备:

  1、 实物:一串香蕉,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

  2、 彩色油泥和棕色,绿、黄纸。香蕉的故事(课题一)

  教学课程:

  1、 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提问: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2、 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数数有几根?每人发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摸在手里怎么样?知道怎么吃法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提问: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

  3、 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教育幼儿不乱扔乱抛,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小不点分香蕉(课题二)

  教学过程:

  1、 出示小不点家的场景。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塔积木或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 音乐门铃响,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 (分香蕉)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想:数数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正在和面粉的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 。”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 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他是怎 么做的?

  5、 行为训练:老师: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 大家,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面前,用模拟动作比划请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6、 谢谢小哥哥,再见!(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分香蕉 篇13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答:(分桃子、一样多、平均分)

  师:学得咋样?

  生:好。

  师:淘气今天可要考考你。

  出示课件:考考你

  1.填空:

  二六( ) ( )十二 三六( ) ( )十八

  3×( )=12 ×5=15 5×( )=30 ( )×4=16 ( )×6=18 ( )×9=9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班级回报)

  (由“考考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课题引入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问题探究

  1、看一看、找一找

  师:(课件演示:我能行)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一只猴妈妈。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

  2.圈一圈,说一说。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圈一圈。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

  生:6根。

  师:对不对呢?火眼金睛的大圣来了,请他做裁判。(演示课件)

  生:对。(拍手表扬)

  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想。

  (演示课件: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我们看笑笑是怎么读的。

  (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

  师:(演示课件)淘气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还是让淘气告诉你们吧。

  (动画演示课件:12 ÷ 4 = 3(根))

  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教)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四、体验感悟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

  生1: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

  生2: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4根。算式是: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2位客人,每人6根。算式是:12÷2=6(根)。

  教师出示课件: “齐天大圣”来帮忙,补充并订正结果。

  12÷6=2(根)

  12÷4=3(根)

  12÷3=4(根)

  12÷2=6(根)

  12÷12=1(根)

  (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算式2 。)

  生: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来帮忙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五、实践应用

  1、把( )根蜡烛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根。

  列式:( )÷( )= ( ) (根)

  2、把( )个苹果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个。

  ( )÷( )= (个)

  3、火眼金睛(列式对的打√)

  12个草莓装3盘,每盘装几个?12÷2=6(个) ( ) 12÷3=4(个) ( )

  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几根骨头?

  18÷2=9(根) ( ) 18÷6=3(根) ( )

  4、把12根筷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 )÷( )= (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 )÷( )=( )(根)

  5、教师巡视,课件订正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小结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学习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火眼金睛的大圣引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 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以生活,数学就在我身边”。

  4、在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方面表现得不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

分香蕉 篇14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

  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6÷2   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香蕉 篇15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 ÷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 “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

  6÷2      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实践应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数学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xx小学 王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喜欢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觉得只要我们有意地创设情境,把所要学的内容创编成故事,孩子们都会被精彩的片断所吸引。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我只适当地指导和点拨,我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