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范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我的名字叫。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课我很高兴。大家以前有过像这样拿着复印的文章上课吗?(有)噢,李老师今天可是第一次这样上课,还有这么多听课的专家,真有点紧张。大家能给我一点鼓励吗?(引导学生学会鼓励别人方法:动作、语言、表情)好了,现在我放松多了。你们紧张吗?现在我们一起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我从同学们的神情中已经读出了自信。“阅读是崇高的享受”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有一次愉快而难忘的精神之旅。

  一、导入

  1、前天,*老师给大家上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冰心,走进冰心的精神世界,跟随冰心奶奶的脚步“只拣儿童多处行”,去探寻颐和园的明媚春光。

  还记得课题是从哪儿来的吗?

  回忆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出示②)

  “游人不解春何处,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答,说说含义。

  2、好,再读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词语,(生看)会读的请举手,不会读的请再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现在都会读了?好,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

  复习生字词。(出示③)

  3、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到颐和园的旅行线路,谁来说说?作者行踪(出示④)

  4、现在再请你读读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出示课题图⑤)

  生自由说,教师引导、梳理。

  你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  你会思考,这个问题有价值。  你真爱动脑筋。

  怎样“只拣儿童多处行”?     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学贵有疑。”我们阅读要学会思考,思考的问题越有价值,就越容易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就越能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我们一起读课文,请大家默默的读,思考第一个问题:

  二、精读感悟。

  (一)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只拣儿童多处行”?(出示 ⑥提醒学生扣住‘拣’字)

  1、自读思考,并说明理由。

  友情提示:自学方法

  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恰当的句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也就是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开动脑筋想。现在同桌可以交流一下,找到同一处,说明你们英雄所见略同,找的不同要互相请教,是找错了,还是找漏了。

  相信大家现在一定弄明白了,好哪位先来说说。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以下根据学生课堂的生成,机动安排顺序)

  (1)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出示⒁)

  重点词:迎  、挤

  你真有一双慧眼,能把这句读读吗?谁能读得更好一些,同桌来帮忙。重读“迎着、挤进”。这是刚才找到的一处,还有吗?(生举手)真好,你们都有发现的眼睛。

  (2)第三节,第一。(出示⒂)        理解“座无隙地”

  (3)第四节,第一句。(出示⒃)

  你觉得这一句话哪些词要强调一下。“总和,一群一群,撞个满怀”,  你再读一下。

  读得真好,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

  (4)第七自然段

  “一群刚出门的孩子”他们要回去,又折了回来。说明这儿本来孩子很多。

  3、小结。刚才大家都认认真真的读书,积极地动脑筋,第一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相信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二)为什么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⑦)

  1、文中有一句话把儿童和花作比较,能不能找出来?

  2、交流讨论。理解儿童多处春光美。

  (1)第八节

  (出示⑧)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认读生字词语,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词语的意思;初步领会题意;分辨1—4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2、根据作者的行踪给课文段;提供资料,了解作者,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基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分辨课文第一、二段中作者的见闻与联想,体验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3、领会“只拣儿童多处行”意蕴,感悟作者对美丽的春天和充满活力的儿童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读通课文,分辨见闻和联想,理解题意,感悟作者的情感。

  2、难点:区分第一自然段中的见闻和联想,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个星期,我们到田野里春游,大家玩得快乐吗?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春游的课文(出示课题)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拣、行)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简介冰心。投影: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她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至今仍然声誉不衰。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冰心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下面让我们跟随大作家冰心奶奶当年的行踪去游览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段号,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根据作家的行踪,把课文分为四段。

  3、读读想想,作者看到了什么,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学生说分段的理由、板书作者行踪(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澜堂)

  三、细读课文一、二段

  分辨见闻和联想,感受作者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导入:

  儿童像花儿一样美丽,充满生命活力。请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冰心描绘的颐和园门口那有趣的情景。

  (一)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表示作者联想的内容。

  1、投影:这段话。

  2、学生边读边悟,并理解“成千盈百”。

  3、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儿童多——散戏似的        颐和园——魔术匣子

  门——盖子                ?——小天使

  4、大作家的想象真使人惊叹不已。外国童话中常常把美丽的女人和孩子比作天使,冰心把儿童称为小天使,说明了什么 ?(爱意)

  5、看到这情景,作者第一感受是什么?(有趣)

  朗读指导。投影:“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

  (二)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诗句。

  冰心不愧为大作家,看到这情景,马上想起了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可是,冰心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觉得有道理吗?

  冰心这么说,也这么做了!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谈谈你的感受。(笑着、迎着、挤进)

  (三)研读第3自然段,领会冰心对儿童的赞美之情。

  1、冰心此行另有目的,可是,冰心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读第3自然段第1句,理解“座无隙地”。

  2、冰心遇到的孩子可真多啊!请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自由默读“女孩子,男孩子……笑些什么”

  你是怎么读这句话的?那么多的孩子,又各具情态,多像我们自己啊!

  朗读指导:(抓住东一堆,西一簇和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3、课文下面这句话,很像我们班学生春游时的情景,谁来读一读?

  人们总是把自己喜欢的人比作太阳。读了这句话,你有新的发现?(a“喷发着太阳的气息”是作者的联想;b赞美了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的精神面貌)

  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4、读“也有些孩子”句

  设疑: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在读下面这句话时,有点疑问:冰心是不是看孩子看得糊涂了,她又没问,怎么知道孩子是跑累了呢?说说你的看法。

  5、读了下边一句,你们一定会有很多向往。读一读。

  同学们,要是我们也能到小蓬莱去游玩一次,去划划船,拍拍照,多好阿!想不想老师去向校长打个报告?不过,今天,我们先得把下面一段课文读懂了。先过“三关”。

  (四)趣读第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孩子们的风貌。

  第一关:你是如何理解“撞”的?

  第二关:你从一声“对不起”中读懂了什么?两个“匆匆地”又说明了什么?

  第三关:作者为什么又说“大概”了?

  四、总结延伸

  1、小结:冰心在颐和园门口和知春亭畔见到的孩子们真多,孩子们精力充沛,充满力量,得到了冰心的赞美。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冰心奶奶说吗?假如你是那么多的孩子中的一个,你又会对大家说些什么?

  2、想一想,写一写。(任选一题)

  (1)我想对冰心奶奶说                                              

  (2)我会对大家说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课文

  1、 了解冰心及作品。

  师:对于冰心老人,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冰心的资料。

  2、 导入新课。

  师:我也了解到:“有了爱就有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了。她曾说“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条小溪,从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入大海。”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深邃、辽阔、博大、温馨……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走过冰心,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3、 引导质疑。

  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重音)同一课题,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同学们  是不是也有不同的疑问呢?

  生:根据课题提问。(如:冰心奶奶为什么要“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引导初读。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初步反馈。

  师:经过这一遍的朗读,你已经初步解决了什么问题,收获了哪些知识?

  生:初步交流、反馈。

  3、引导合作学习。

  师:如此优美的散文,只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那就让我们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走近冰心、感悟冰心。(出示: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就是             ,就是             ,就是             ,就是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朗读,后交流。时间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4、交流、反馈。

  师:指名回答,完成板书。

  生: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就是  小天使  ,就是  花儿  ,就是   太阳   ,就是   春天   。

  三、赏读课文

  (一) 小天使 (学习第1自然段)

  1、品词析句。

  师:儿童就是小天使,同学们是从哪些读出来的?

  生:第1自然段。

  师:那位小天使愿意来读一读?

  生:个别读。

  师:你听了有何感受?

  生:评价朗读。

  师:谁来当一当冰心奶奶,再来读一读?

  生:评价朗读。

  师:其实,课文的文字是活的。它有声音。可以从哪个词中体会到?

  生:抓住“闹嚷嚷”来体会。

  师:有色彩?

  生:抓住“大红门” 来体会。

  师:有动作?

  生:抓住“飞涌”来体会。

  2、指导朗读。

  师:方字不仅有声音、有色彩、有动作,而且还有感情。冰心奶奶看到这群孩子是怎样的心情?

  生: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师:“小天使”在同学们的想象中是怎样的?

  生:体会“小天使”的可爱、快乐。

  师: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魔力的偌大的颐和园就像一个充满神奇磨力的魔术匣子,从中飞涌出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多么美丽的图画、多么美丽的场景,多么可爱的孩子。再来读一读这节。

  生:齐读第1自然段。

  (二)花儿(学习第5、6、8自然段)

  师:在冰心奶奶是眼里,儿童不仅是天使,而且是花儿,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5、6两个自然段。(指名读)

  生:个别读。

  师:走近玉澜堂的院落里,是什么使冰心奶奶的眼睛突然一亮?(海棠树)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

  生:找到课文中描写海棠树的句子。

  师:这里的海棠树和其他地方的海棠树有什么不同?

  生:读课文中描写海棠树的语句

  师:在这里,作者把海棠花比作喷泉的飞泉,飞泉从底下往上喷出的全是水,而这里喷出的是什么?

  生:体会海棠花的“闹”。

  师:从树底从树梢,全开满了花,这样的海棠花你看到过吗?冰心奶奶大概也没有看到过。这么美的春光,是冰心跟谁走才看到?

  生:感知儿童和花儿的关系。

  师:冰心奶奶是跟着儿童多的地方走,才看到这么美的春光,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的春光,冰心奶奶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春光……”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课文中有一段话把儿童和花儿比较着写,我们一起来看看。(第8自然段)

  生:自由读:边读边划,花儿和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旺盛的生命力,欢畅活泼、新鲜可爱)

  师:看到花儿这么新鲜、可爱,再看看你们,一个个活泼、可爱,这不是一样的吗?来,我们再读一读第8自然段。

  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太阳(学习第3自然段)

  师: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太阳。从哪里体会到?

  生:读“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各抒已见,感受儿童和太阳的相似点。

  师:是啊,儿童就和太阳一样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朝气。

  生:各种方式训练朗读。

  (四)春天(学习第9自然段)

  师: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花儿,就是太阳,所以她对人们说:朋友……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春天。

  五、延伸

  (一)写阅读体会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来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生:定阅读体会。

  师: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已见。

  生:畅所欲言。

  (二)再读小诗

  师:冰心奶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我们再来读两首冰心奶奶写的短诗。

  生:自由读读课前发给的资料《雨后》、《纸船——寄母亲》。

  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啊,只有心中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你对冰心作品还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

  师:冰心爱儿童,爱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是冰心作品的核心。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对冰心的评价。(出示内容)

  生:齐读。(一代代青年读了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师:同学们,我建议大家下课后,多去找一些冰心的书,多卖一点冰心的书来看吧!那你也会像冰心奶奶那样充满爱心,那你,也一定会像冰心和巴金老人那样,永远年轻。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4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坐无隙地、浩荡、密密层层、忸怩、感召、团聚。

  3.说一说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意思。

  4.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6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坐无隙地”等17个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目标: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像出示,图文引入。

  (出示春天图片,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小草,唤醒了百花,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春天带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和着轻风流水,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小朋友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最想到哪里去找春天?

  (学生自由表述)

  师:太美了,你们都很快找到了明媚的春光。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儿童找春天的情景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1.指生读,齐读。

  2.指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可爱、天真、迷茫)

  二、揭示课题。

  1.导入:

  师:不过在我的眼中,你们可要比诗中的儿童聪明多了,活泼多了。刚才你们就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引读:她在——他在——他在——)很好。

  师:那么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指生读,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齐读这两句诗。

  3.教师板书课题: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注意“拣”字的写法)

  4.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冰心奶奶说春游时如果不知道春光在那里的话,就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哪里一定会有明媚的春光的。理解的真好啊,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1.指学生读课题。

  (指导学生分别读好体现作者心情、想法、行动的三个词语“只拣”、“多处”、“行”。)

  2.质疑课题。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也一定会有不同的疑问,学贵有疑,谁能就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质疑。

  4.梳理疑难,引导读文

  师:这些问题问的很好,答案就在文章之中。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后人人都能有话可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了解情况。

  (2)读后,教师肯定,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品读课文,深刻感悟

  师:本文篇幅较长,共有9个自然段,请你看看在这9个自然段中,你最想读哪一段,然后再美美地把它读上几遍,呆会儿我请你们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2.展示个性,读出体会

  师:真好,你们都能津津有味地去品读课文,并且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真是了不起啊,现在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能和你一起共同分享明媚的春光。

  (1)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随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儿童比作“小天使”、“太阳”、“花朵”、“春天”的象征。

  (3)指导朗读。

  五、学法迁移,语段训练。

  1.小结学法,理清文脉。

  师:刚才你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讲了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好,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心中春天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天真,可爱,充满朝气的儿童啊,在她心里:(出示,引读: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2.课外延伸,语段训练。

  (1)再现音像图文:

  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师:(深情诵读)“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是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便是冰心奶奶一生的写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冰心奶奶,她曾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冰心奶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雨后》、《纸船》、《繁星》、《再寄小读者》等等都是冰心奶奶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读一读冰心的书,学会冰心奶奶的人格,学会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现在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人说了?请敞开你的心扉,大胆地向老人表白吧,你可以告诉她很多很多……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总结全课

  师:冰心奶奶告诉我:“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在老人家的带领下我朝着你们走来,感谢冰心奶奶给了我机会,感谢你们带给了我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祝福声中,我也要向你们说再见了,谢谢各位同学,请你们也向全体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同时别忘了对他们说声: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

  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学生自由发言)

  二、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

  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2、今天,我们学习冰心老奶奶寻找春天的一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

  3、让学生读课题。

  4、理解课题。

  ①课题里面有个生字“拣”,谁知道“拣”是什么意思?

  ②“拣”字是怎么写的?(注意“拣”字右边要与“东”字区别开)

  ③“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只挑选儿童多的地方去)

  5、冰心老奶奶去寻找春天,那么,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和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测生字和词语。

  ①认读生字:拣、匣、隙、漾、匆、棠、钮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成百盈千、闹嚷嚷、叽叽呱呱、饱满、蕴藏、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

  3、了解颐和园。

  ①出示词语“颐和园”。

  ②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颐和园。

  ③教师用课件演示颐和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后师生评价。还要让学生说一说,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成百盈千”“蕴藏”“忸怩”“浑身解数”等词语。]

  5、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置留作业

  1、出示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匣、聚、匆、概、梢、释、额、纽、旺

  2、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匣”字要注意笔顺,先写横,再写“甲”,最后写横折。“聚”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勾”。“概、梢、纽、旺”4个字,左边偏旁稍窄,右边部分稍宽。“释”字左右宽窄大致相同,左边注意不要写成“采”。)

  3、学生写生字。

  4、作业:熟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理请顺序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语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学习第一段(1-2自然段)

  ①提出问题:

  作者路过颐和园,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③交流体会。

  [先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在学生理解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④教师点拨:

  a从哪些词语看出儿童很多?

  [让学生抓住“成百盈千”“一群接着一群”“涌”“挤”等词语体会。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盈”是什么意思,给“盈”组词。]

  b“小天使”指的是谁?为什么叫“小天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c“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d介绍两句诗的出处: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e作者为什么要把“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成““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被儿童吸引,喜爱儿童)

  f还从哪里写出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笑着……迎着……挤进……)

  [教师的点拨不要过碎或过细,切不可演变成串问的形式。要在学生不能理解和抓不住要点的时候,随机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能理解的,教师就不要再多问或解答了。]

  ⑤引导学生朗读1-2自然段。

  作者路过颐和园,看见了“成百盈千”的孩子,于是引起了联想,由衷的产生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谁能作者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

  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读后的激励和评价。必要时,教师可范读。]

  3、学习第3-4自然段。

  ①默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知春亭畔看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②小组交流。

  ③点拨和引导:

  a读了这段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孩子特别的多: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重点理解“隙”字,“隙”是缝隙,“座无隙地”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坐着,写出了孩子的多。)

  ●体会孩子的活泼可爱;

  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脱”“搭”写出他们玩得很随意。“说”“笑”写出他们很开心。“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

  [教师可以趁机点拨:他们会说什么呢?你们在出游的时候有这样的情景吗?]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聚精会神”不仅写出他们爱玩,还写出他们爱学习的特点。)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荡漾”“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

  [教师可拓展:假如你就是冰心老奶奶,孩子撞在你的怀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b作者抓住了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了他们活泼可爱的特点,这样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你们能不能把孩子活泼可爱的特点读出来?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c自由地练习朗读。

  d指名学生朗读。

  [注意在激励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总结,置留问题

  作者一走进颐和园,就被孩子们所吸引了,在知春亭畔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可爱。那么作者走进玉澜堂的院落的时候,又感受到了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相关的教学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

  2、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1、2两自然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资料、及朗读课文等。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四、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气息与儿童的旺盛生命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7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

  2、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3、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冰心也出去找春天了,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初读感悟、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生字词并划分段落。

  2、检查预习,相机指导“解”的读音

  3、再读课文,感悟全文脉络。

  三、精读课文,探究体验。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2、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

  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6、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学生思考交流)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交流)

  四、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

  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五、回顾全文、解决问题。

  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六、 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只拣儿童多处行”,春天来了,我们在尽情游玩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儿童多处总是春。

  七、课后作业:

  1、课文第四第五段背诵

  2、 练习课后题

  八、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春光美             生机勃勃    给人欢乐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8

  一、课文简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第一单元“春光无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安排了4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春光美,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认读多音字“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5、通过品词析句、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情感目标:

  6、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板书课题)

  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背诵有关春的诗歌既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又引入到要学习的课文上。课题是文眼由课题入手质疑直奔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二、初读感悟、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解数”的意思。

  3、分段朗读。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字词教学以检查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他们交流本课的重点词语,老师有针对性的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指导。】

  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

  (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

  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

  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

  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

  5、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

  学生畅谈体会。

  预设一:儿童多处春光特别美;

  预设二: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预设三:冰心奶奶特别爱儿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通过品词析句探究感悟文字背后的内涵,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进而将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

  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朗读。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配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冰心笔下那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天。】

  (三)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

  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四)回顾全文、解决问题。

  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与文本对话、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体验,此时再回到开课伊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上,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也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四、 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交流上节课自己的收获。

  2、听写生字词语。

  3、检查朗读、背诵课文。

  二、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1、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2、集体交流,相机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学习比喻句体会其好处及“以花喻人”。

  讨论解决: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有用许多笔墨写花儿?初步感知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为习作奠定基础。】

  三、走近冰心、升华情感。

  1、根据课后查阅的资料进一步交流对冰心的了解。

  2、阅读冰心作品:

  (1)回顾已经学过的冰心诗歌《雨后》;

  (2)阅读《纸船》(课件出示)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浓浓的母爱。

  小结:“给世界爱和美”“‘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儿童、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是冰心作品的主题。

  3、再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冰心文章中对儿童浓浓的爱意,升华情感。

  四、拓展阅读、感悟春光。

  1、课件出示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2、交流阅读感受。

  3、完成《同步探究》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只是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阅读积累才是更重要的目的,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春光无限”。】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

  2、 推荐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寄小读者》,写写阅读感受。

  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春光美               儿童多处就是春

  儿童多处生机勃勃、给人欢乐   冰心爱儿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9

  设计流程:

  一、感知铺垫阶段

  1、课前准备:学生翻阅有关儿童诗资料,获取诗歌的感性认识。

  2、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到外面去找春天,你们想到哪儿去找春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3、揭示课题:春天是多么美,62岁的冰心奶奶也去找春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她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诗为题,有诗一般的语言。教师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4、整体感知

  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a.谁挑儿童多的地方走?b.为什么挑儿童的地方走?c.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干什么?……

  补充课题的前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初步感知:a.放声读,读准生字新词,读完一遍的站起来继续读。(师巡视)

  b.放声读,遇到读不懂的反复多读几遍,还是读不懂的做上记号。(师巡视)

  二、领悟品味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对课文中的警句、重点段的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说说、读读、议议等多种形式,投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中心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从课文中找理由。

  学生读、划、找。

  自由读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在研究、交流的基础上,抓住几个重点句: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一群关不住的小天使。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灿烂,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

  3、小小的身躯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

  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感悟到:因为我们最喜爱春天,春游中哪儿儿童最多,哪儿往往就是春景最浓、最美的地方……

  师:找儿童的句子,并且体会一下。

  交流。

  师:春光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感悟到:冰心奶奶,赞美的不仅仅是春光,而是借赞美春光来赞美我们儿童那种天真烂漫的特性;赞美我们儿童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从中倾注着对我们少年儿童浓浓的爱……

  三、积累内化阶段

  本阶段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吟诵,逐步感受语言的内涵,切忌走过场。

  1、分层次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语段。

  2、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开放式积累。

  a.自由选择“读”、“背”、“默”等积累方式。(方式开放)

  b.自由选择积累的内容。(内容开放)

  c.交流积累的成果。(评价开放)

  3、回复课文,根据别人的积累成果大面积辐射。

  四、迁移、运用阶段

  教师在本阶段要准确把握教材,有重点、有计划、恰到好处到创设新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形成能力。

  1、请读过冰心其他作品的同学联系本文谈谈感受。

  初步把握冰心作品的特点:童心母爱自然美

  2、教师简介冰心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小桔灯》、《寄小读者》等。下发《小桔灯》原文。

  3、延伸。

  a.阅读《小桔灯》,交流。

  b.仿写:春天美好景色的片段。(赞美春天的无限生机)

  c.写一篇读后感。

  d.组织主题班队活动:“充满童心的老人”读书交流会。

  设计理念: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一些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而这些句子(所谓的警句)都是课文的精华、重点。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警句,进行框架设计并且抓住它展开教学活动,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纽”、“旺”、“肢”、“匣”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0

  一、 导入新课

  设计一:谈话,这首歌熟悉吗?喜欢春天吗?你会到哪儿去找春天呢?

  设计二:复习(紧扣课题)谁“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找春天)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快速地阅读,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语句。

  二、 感受春天的景美

  学生速读课文,找到之后,认真地读一读。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

  引导交流:景色如何?可以先说感受,再读相关的语句,也可以先读相关的语句,再加以读论。

  (出示海棠图),你可以对着图来介绍一下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吗?“海棠花……”

  景色真美,让冰心奶奶“眼睛一亮。”你喜欢吗?你能把自己对海棠的喜爱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练习试读。指名展示。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齐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出示第6自然段)一气呵成,齐读这一段。引读好五六两段。

  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没有,(找到了,而且是那么饱满,那么烂漫)板书:花儿旺,春光好。

  三、 感悟儿童的可爱

  (一)过渡设计:花真多,老师不由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花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同样也是寻找春天,杜甫是只拣花儿多处行。而冰心奶奶却只拣儿童多处行(在课题上点出“只”)。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

  (三)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书,找出书上反映儿童多的语句。反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说理解,体会多,统一认识,标上序号。

  2、儿童真多!儿童多处怎么样呢?你可以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认真地读一读,可以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也可以从少年儿童同龄人的角度。把自己的读后的感受写下来,写在文章的空白处。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巡视

  3、提出新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马上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说,还要读。

  (四)引导交流:儿童多处怎么样呢?

  “怎么样”的参考观点:充满快乐,很自由,我很羡幕他们,很幸福。充满了笑声。很有礼貌,无拘无束,充满活动。朝气蓬勃。

  朗读指导重点是第一、第三自然段。

  学生的交流方式:我感觉儿童……我要朗读的是……或我读的一句是……我感觉儿童……引导相互评价:你觉得他有没有读出这种感觉?引导相互补充:还有谁也准备了这一段,有自己的感受,也想读这一句的?

  大家真了不起,学习语文就要这样用心去读书,读出感受,读好感受。只要是自己用心去读的,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相信自己。

  (五)统一主导性体验:调查一下,你作为同龄人,看这样的情景,羡慕他们吗?(欢乐多、活力足)想想冰心奶奶看到这些,心里想些什么呢?

  (六)(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可以提供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说话)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在冰心奶奶眼里花儿,儿童都是春天的一道风景)

  追问:儿童与花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质疑或提问:“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自己是谁,别人指谁?

  读好这一段,背下这一段。

  小结:现在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找春天,明白了吗?板书:(欢乐多,活力足)读好第9自然段。注意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 体会冰心奶奶的人性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

  今天我们都不虚此行,你们的活力让教师欢乐。

  课后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读课外书

  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花儿旺,春光好,

  欢乐多,活力足,

  儿童多处总是春!

  第二课时的设计令人豁然开朗,我觉得这一课要让学生理解冰心对儿童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由眼前的海棠花联想到对儿童的教育,感受春光的灿烂、饱满入手,再感受儿童的天真烂漫,然后讨论两者的共同特点,进而体会冰心的人性美是遵循了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的,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1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坐无隙地、浩荡、密密层层、忸怩、感召、团聚。

  3.说一说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意思。

  4.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6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坐无隙地”等17个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目标: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像出示,图文引入。

  (出示春天图片,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小草,唤醒了百花,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春天带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和着轻风流水,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小朋友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最想到哪里去找春天?

  (学生自由表述)

  师:太美了,你们都很快找到了明媚的春光。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儿童找春天的情景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1.指生读,齐读。

  2.指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可爱、天真、迷茫)

  二、揭示课题。

  1.导入:

  师:不过在我的眼中,你们可要比诗中的儿童聪明多了,活泼多了。刚才你们就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引读:她在——他在——他在——)很好。

  师:那么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2.指生读,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齐读这两句诗。

  3.教师板书课题: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注意“拣”字的写法)

  4.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冰心奶奶说春游时如果不知道春光在那里的话,就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哪里一定会有明媚的春光的。理解的真好啊,谁再来读一读课题。

  1.指学生读课题。

  (指导学生分别读好体现作者心情、想法、行动的三个词语“只拣”、“多处”、“行”。)

  2.质疑课题。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也一定会有不同的疑问,学贵有疑,谁能就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3.学生质疑。

  4.梳理疑难,引导读文

  师:这些问题问的很好,答案就在文章之中。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后人人都能有话可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了解情况。

  (2)读后,教师肯定,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品读课文,深刻感悟

  师:本文篇幅较长,共有9个自然段,请你看看在这9个自然段中,你最想读哪一段,然后再美美地把它读上几遍,呆会儿我请你们来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2.展示个性,读出体会

  师:真好,你们都能津津有味地去品读课文,并且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真是了不起啊,现在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向大家展示一下,让我们能和你一起共同分享明媚的春光。

  (1)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教师随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儿童比作“小天使”、“太阳”、“花朵”、“春天”的象征。

  (3)指导朗读。

  五、学法迁移,语段训练。

  1.小结学法,理清文脉。

  师:刚才你们都读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讲了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好,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冰心奶奶的心中春天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天真,可爱,充满朝气的儿童啊,在她心里:(出示,引读:儿童就是小天使,就是太阳,就是花朵,就是春天,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2.课外延伸,语段训练。

  (1)再现音像图文:

  走近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师:(深情诵读)“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收获。是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便是冰心奶奶一生的写照。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冰心奶奶,她曾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外,就是儿童。冰心奶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将她毕生的爱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展现给了小读者,《雨后》、《纸船》、《繁星》、《再寄小读者》等等都是冰心奶奶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读一读冰心的书,学会冰心奶奶的人格,学会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今天读了这篇课文,我想:你现在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人说了?请敞开你的心扉,大胆地向老人表白吧,你可以告诉她很多很多……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总结全课

  师:冰心奶奶告诉我:“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在老人家的带领下我朝着你们走来,感谢冰心奶奶给了我机会,感谢你们带给了我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祝福声中,我也要向你们说再见了,谢谢各位同学,请你们也向全体听课的老师说声:“再见”吧,同时别忘了对他们说声: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

  (一)课前师生互动

  上课之前,师生共唱《春天在哪里》。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我国有一位古代的诗人写找春天的诗。

  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只知到游人多的地方去。

  师:表扬,在这个诗人眼中儿童只是盲从者。

  师: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谁来读一读。

  出示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生:游人不知道春在哪里,只挑选儿童的地方去。

  师:冰心奶奶只挑选儿童多处行走,去干什么呀?

  生:去找春天。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冰心奶奶一起学习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3——4个学生读后齐读)

  敞开   湖畔   搭在   大概   倚靠   红旗   繁花   团聚   额头   旺盛   浇水   四肢   海棠   纽扣   身躯   匣子   波澜

  2、知道个别生字书写。

  敞:左右结构

  繁:上下结构

  聚:上下结构

  3、同桌每人一个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作者从香山归来,游历颐和园时和孩子们相遇的情形。课文主要描述了在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玉兰堂的院落里这三个地点的见闻。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师:冰心的文章文笔清新而自然,感情真挚而朴实。同桌两人一组,在课文找到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读后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读。

  3、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预设:

  (1)第一段

  把颐和园写成大魔术匣子;把孩子写成小天使。

  (2)第五段

  把海棠树比作喷花的飞泉。

  4师:看到了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欣赏了这么迷人的春光,冰心奶奶大发感慨。冰心奶奶是怎么把儿童和春光联系起来的,谁来读一读第七段。其他学生思考看一段中,哪些词写了花儿和儿童共同的特点。

  生:第一点是,在春天的感召下,儿童和花儿都会欢唱活泼的。然后是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

  师:生命力旺盛。第三点是什么。

  生:花儿快乐,自己也快乐。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要选儿童多的地方行呢,因为儿童美,自然春光美,儿童也是——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齐读第八段。

  (五)总结:你们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冰心奶奶爱儿童。她曾经说过,儿童是世界上最美的,除了宇宙之处,就是儿童。

  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

  生:我觉得她特别喜爱儿童。

  生:我觉得她是一位有童心的人。

  师: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让我们想冰心奶奶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翻星春水》。

  2、小练笔:写写身边美丽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我眼中的冰心:爱孩子、有童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自读导语和课文,了解这篇散文中冰心写了哪些内容,表露了哪些心声。

  3、理解题目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几个场面,并自主积累精美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依据课文内容,体会冰心爱孩子的主题。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几个场面,并自主积累精美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课时:1课时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