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荷花》教案 |
范文 | 《荷花》教案(通用12篇) 《荷花》教案 篇1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荷花,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用途。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丰富词汇:荷花、花梗、叶柄、莲蓬。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准备:一幅荷花挂图、莲蓬和藕(实物)、刀子、印章画、纸。 活动过程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教师说谜语,让幼儿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生在绿船上"。(荷花,又叫莲花)二、了解荷花名称及生长特点出示荷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荷花各部分的名称和生长特点。 1、出示荷花图片,教师提问:你们在什么季节见过荷花?在哪儿见到过?观察荷花、花梗、荷叶、叶柄,并提问:它们叫什么?长得什么样? 2、出示实物莲蓬,并提问:这是什么?它的里面有什么?(剥开莲蓬,让幼儿观察)教师小结。 3、出示实物藕,让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荷花的什么?长得什么样?里面有什么?(切开藕,让幼儿观察)教师小结。 三、介绍荷花的用途提问:你们知道荷花有什么用吗? 教师小结。 四、游戏活动:夏天到了! 让孩子们边听音乐边表演夏天里的荷花盛开的动作。相互表演! 《荷花》教案 篇2[教学要求]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揭示课题。观察图画。带入情境。自学课文。自学讨论。理清层次。讲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阅读。教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节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荷花》教案 篇3教学目标:l、学习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境,深人感知课文(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教学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 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教学过程: 一、以待导题,萌发情感。 导语:古诗制《小池》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吧!l、整体感知“一池荷花”。 〔课件演示:荷花欣赏录像片断〕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导题。 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熏陶情感。 l、自由读课文。 要求:(l)读准字音,遇到生率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演示] 1.生字2.新词〕检查生字读音。3、激趣展示:指名分段读课文。(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地荷花?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l、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段。 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什么?(形状、颜色)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他挨挨挤挤的荷叶,荷叶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是“挨挨挤挤吗?还有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相机点拨。)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全开的呢?将开的呢?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导朗读。f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地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过渡语: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3、合作交流,解决难点。(理解“如果……”)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4.表演朗读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l、说感受,听录音,体会情感。 站在这如画的荷花池边,你们有什么感受?(小作者也有同感,他浮想联翩——〔课件演示:一朵隐藏着小孩脸蛋的荷花,并伴有课文四五段的朗读录音。〕) 2、质疑探究。听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3、合作解疑,讨论交流。 4、表演引读。(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 过渡语:大家读得真美,还想读吗?那我们齐读全文,领着全场老师再去荷花地闻一闻荷花的香,看一看荷花的美。 四、再读全文,抒发情感。 五、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l、小结写作方法。 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昧、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 2.想象说话。 看到这幅画面,你能仿照作者写荷花的方法,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一段话吗?可以用上“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 六、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荷花,你们看,老师的板书也恰好是一副赞美荷花的对联。上联……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它的清新,它的淡雅,相信大家久久不能忘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首小诗,回味荷花无穷的勉力。[课件演示三首描写荷花的小诗。〕 《荷花》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2、学习1-2自然段,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第2段,理解“挨埃挤挤”、“冒”,欣赏荷花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来了好多老师,转过身看看,猜猜有几个老师来听课?这堂课,诸葛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它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荷花的图片,想看看吗?看之前,我要先考验考验你们。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些生字新词语你要读准,句子要读通顺。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顺利过关,可以看荷花了!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看了荷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翩翩起舞、争奇斗妍、相看两不厌) (你这个词语形容得真好!你肯定积累了很多词语!你是学习的有心人!)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 三、指导学习第一段 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谁来读读这一段,其他的同学注意思考:这一段作者从哪个方面写荷花的?哪些词语写出了荷花的香气诱人的? 2、反馈交流。理解“一阵”“清香”“赶紧”“一……就……” 3、指导朗读。(你把荷花的香读出来了。你把作者急切想见荷花的心情读出来了。) 四、指导学习第二段。 荷花的香气诱人,作者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荷花池,去欣赏荷花了。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想想美在哪里。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板贴荷叶。什么时候也看到过“挨挨挤挤”的场面?“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这个是一个比喻句,那么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呢?“大圆盘”是什么样子的?) (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你把荷叶的颜色美读出来了!你把荷叶的形状美读出来了!)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你把小莲蓬的可爱读出来了!你把全展开的花瓣的美读出来了!)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你把即将绽放的荷花的力量都读出来了!) 4、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生模仿。 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生做翘嘴巴的样子!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 5、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你能给冒字换个词吗?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师生齐读第二段) 教师范读。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6、想象说话。你想变成怎样姿势的荷花冒出来?(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优美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 你愿意朗读吗?那你就随着音乐尽情地读吧!读出荷花的美! • 你是学习的有心人,那你就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积累词句。 • 你想通过画笔赞美荷花吗?那你就画一幅荷花图吧! • 你最能干,因为你能像作者那样赞美荷花的美。请你用“荷花!”写几句话。 (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2、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板书: 香 荷花 美 《荷花》教案 篇5作文目标: 1、 写美术课上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感兴趣的内容,珍视自己的感受。 2、 培养学生通过学科教学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喜欢荷花,也有许多画家喜欢用笔墨表现荷花的美。你们的美术刘老师对荷花也是情有独钟的,所以他教大家画荷花,是有着良苦用心的。 尹老师陪大家上了一节国画课,我被刘老师精彩的教学打动了,同时我也欣赏到许多栩栩如生的作品,发现了许多绘画的天才。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机会,用文章把国画课上的精彩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写好作文,我们一同回顾一下那节国画课吧。 二、 回顾课堂,述说感受 1、 提问:刘老师是怎样教大家画荷花的? 2、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画荷花的?画荷花时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 3、全班交流汇报。 启发:可以说说画荷叶、茎、花瓣时的不同情况,还可以说说画得是否顺利,心情怎样。 三、 习作指导 1、 内容: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或最感兴趣的内容。 2、 写作要求:A、题目自拟,力求新颖。 B、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表达具体。 C、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D、一气呵成。 3、学生起草作文。 四、师生品评作文 1、选先完成的同学,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习作。 2、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议作文。 五、小结 这节课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家把我带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国画天地,让我陶醉在其中。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孩子们做个生活中的发现者,让美走进我们的内心,走进我们的习作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卓雅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课堂要将两门学科的教学进行整合。美术课上学习的是“画荷花”,作文课上老师就要指导学生将画荷花的情况和感受写下来。这样的课例还是在摸索实践中,所以我心中确实没有个谱。不过课结束之后,我心理轻松了许多,感觉课堂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首先,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各个学科都能为习作提供方便的素材,素材不再成为难题。这样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课堂整个流程很顺畅,先回顾,再交流,最后习作起草和评改。一堂课让学生不仅训练了口语的表达,也训练了书面的表达;既评议了别人的习作,也在对照中自我评析着习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评改能力。 再次,课堂上我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意蕴美,更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象征意义。让孩子们明白不仅要画好荷花,而且要表现出它的精神。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提升了层次,有了思想。 当然,课堂不免还有不足之处。学生在写作文时还是没有打开思维,局限在那节课的内容上,在过程上做文章的很多。当然这个场面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头一次,面对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来写作文,心理肯定发怵,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总的看,学科作文这种方式特别值得推广,我愿意继续探索下去,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方法,我们都应该坚持去探索。 专家评课: 他认为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讨中思考和交流,形成了积极探讨,互说互评的场面。另外他还认为老师能给予学生自主的话语权,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所以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精彩的,这得力于老师巧妙的引领。 他讲了学科整合探索的历程,肯定了探索中的成功之处。同时他还介绍了现很多城市正在推广这种整合的情况,并确信地表示这种学科之间的整合是非常有前景的。 针对这节课,钟校长觉得美术和作文的整合非常默契,两科的老师都非常重视这种整合,所以作文课的成功不仅是语文老师的功劳,美术老师幕后的付出也是功不可没的。他还谈到对本节课的建议,希望学生能放开手脚,从多角度去写作,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 《荷花》教案 篇6目标 l 学习用塑板的方法制作荷花花瓣,探索将大小不同的花瓣拼成荷花的方法。 l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荷花的典型特征,并用瓷泥表现荷花的典型特征。 l 感受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成功的喜悦。 准备 l 盛开的荷花图片,事先画好的荷叶每组一份,荷叶上做好花心莲蓬。 l 瓷泥、泥浆、干布、反罩衣。多媒体设备。 l 幼儿对荷花已有一些了解。 过程 l 荷花真美丽。 ——展示荷花图,这是什么花,它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荷花的花瓣特征。(扁扁的,一头尖尖,花瓣中间凹进去)。 l 荷花怎样开。 ——思考:用瓷泥怎么做荷花?(先做花瓣,再将大小不同的花瓣拼成一朵荷花。) ——做花瓣。教师和幼儿共同探讨荷花花瓣的做法:取一团泥,拍成泥板,用手将泥板捏塑成一头尖的椭圆形叶子状,在用大拇指将花瓣中间压成凹进去状。幼儿尝试制作几片大小不同的荷花花瓣。 ——拼荷花。引导幼儿注意荷花花瓣的叠放顺序:大的花瓣在下面,小的花瓣在上面。每一层的花瓣是插空摆放的。请幼儿小组合作将大小不同的花瓣拼粘在底板荷叶上的花心上,变成一朵荷花(提醒幼儿要使用泥浆),教师可以给予帮助。 ——用数码相机记录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成品。 l 荷花朵朵开。 ——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幼儿制作荷花花瓣的录像,请片断中的小主角做补充介绍,也可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观后感。 ——展示每组幼儿的作品。哪组的荷花开的漂亮?你觉得每组的荷花什么地方做的最好? 《荷花》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边欣赏边探究边尝试的过程中,感受潘天寿的指画特点,初步萌发对潘天寿的敬仰之情和对指画的兴趣。 2.引导幼儿通过水印游戏,拓展指画方法,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不同手指、不同组合)作画带来不同效果的乐趣,激发创造思维。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潘天寿代表作品——《映日荷花》),幼儿作画工具(涂碘宣纸、宣纸、墨、颜料等)。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潘天寿的作品,对潘天寿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水墨作画经验。 活动过程: 1.作品激趣,欣赏切题 (l)教师出示潘天寿作品《映日荷花》,并引导幼儿赏析“你看到了什么?”(水墨画、荷花) “你觉得美吗?哪里美?”(花、叶子、墨晕) “你知道是谁画的吗?”(潘天寿爷爷、陈明纲爷爷……) “他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毛笔、宣纸、国画颜料……)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你猜的对不对?” (2)课件展示潘天寿手指作画的照片 分析:在课件的展示下,幼儿将注意力和已有知识经验一下子集中在了潘天寿爷爷身上,能说出潘天寿爷爷是宁海人,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国画大师。同时,他们对于课件中的国画绘画工具也不陌生,在此他们将国画和绘画工具进行了很好的联系。但潘天寿画指画的照片的出示使他们感到意外,国画怎么可能是用手指画的?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探究指画的兴趣。 2.局部探究,初涉指画 师:“你知道潘爷爷是怎么把画画出来的吗?”(根据作品,幼儿猜测并尝试指画) 幼:“花茎,用手指勾画出来的。”(师请幼儿现场尝试) 幼:“荷叶,用手掌抹画出来的。”(师请个别幼儿尝试抹画) 幼:“花茎上的点,用手指点画出的。”(也请小朋友尝试点画) 师:“潘爷爷为什么用手指勾画茎,用手掌画叶,用手指印点?” 幼:“手指印:点(茎节点)。” 幼:“手指勾画:线(茎)。” 幼:“手掌抹画:面(荷叶)。” 师:(小结)“潘天寿爷爷的指画可谓别具一格,他用手的不同部位来画点、线、面,还经常以波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我们在作画时也要思考:我要画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可以用手指的哪个部分来画。” 分析:在此环节中,幼儿能大胆猜测并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现场的猜测验证使孩子们跃跃欲试,首先将画面上的点、线、面与手指进行联系,如花茎上的点是用手指点出来的;因为荷花茎是长长的,所以用手指画线就能画出来;具有难度的是荷叶,但经过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了自己的手和画面之间的联系,因为荷叶是宽宽的,所以用手掌来画。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对孩子们的语言进行概括提升,如线可以用手指勾画出来,比较大的面我们可以用手掌来抹画等,为下一步的作画作好经验提升。 3.水印游戏,拓展方法 师:“除了用手指点画、勾画,用手掌抹画,我们的手还可以怎样作画?” 教师为每组提供一张涂碘宣纸,让幼儿用手指作画。 教师引导集体分享讨论:“你还有什么画法?画出来是什么样的?” 分析:此环节让幼儿在涂碘纸上用手蘸水进行探索,不但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还能将孩子的作品留住,并让他们对他人的方法进行联想和拓展,如几个手指同时勾画,手指弯曲勾画、印画,用掌侧刮画,用拳头印画等。 4.实践指画,表达表现 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份墨、水、颜料、人手一份宣纸,并提出作画要求:“先想好自己要画什么,用手的哪部分画,注意画面整洁”。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经道猜测、探究、拓展,此环节可以让幼儿将自己所获得的经验进行表达和表现。 5.欣赏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幼儿个体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最令人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教师引导幼儿集体互动评价:“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分析;教师通过幼儿自荐式的评价对他们的创作和亮点加以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感。教师通过带领幼儿集体互动评价,使他们能以获得的经验去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 《荷花》教案 篇8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荷花》教案 篇9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文章赏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本文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第二部分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荷花录像片断、配乐带、三幅不同姿态的荷花图、课文幻灯片、幻灯图片。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讲读第一节。 1.读课题。 2.配乐,导入新课。 3.齐读第一节。 问:你从一就知道什么?所以就把我们吸引到荷花池去欣赏荷花。 二.学习第二节。 1.(出幻灯图)指导看图。 ①大家仔细看,上面有许多的什么? ②荷叶是什么样儿的? ③荷花又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是描写的?(出幻灯问题:荷叶、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①分别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②指名回答。 3.现在我们来欣赏荷花的美。(出幻灯句) 1.荷花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齐读。问: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②哪句写得好?第二句好在多写了哪些词语? ③A.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你从挨挨挤挤这个词语知道什么?还有哪个词写出了荷叶长得多? B.碧绿写出了什么? C.这句话把荷叶比作什么?从大圆盘我们知道荷叶的形状是怎样的? D.齐读。问:谁连起来说说多写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E.导读。(指名读,齐读)。 4.而白荷花就在这迷人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①给冒出来换个词。 ②体会用冒的好处。 冒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白荷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花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 ③导读。(开火车读、齐读,在前边加个啊来读) 5.你们看,冒出来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非常美丽。(揭示三幅图画) ①看图说说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是怎么样的? ②这些冒出来的荷花有哪几种姿态? ③课文是怎样将这三种姿态描绘出来的?(出幻灯句,齐读) 5.引导想象,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①看,这半开半合的多像齐读第一句,读出喜欢。 ②咦,藏在里面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齐读第二句,读出喜欢。 ③(做动作)你们看,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就要开了,我们高兴极了。齐读第三句。 ④导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引读、个别做动作读) 三.学习第三节 (出幻灯图)看着这一池的荷花,我们陶醉了,觉得眼前这池荷花简直就像是一大幅活的画。(出幻灯句) 1.你从这个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美) 2.你从这个活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充满活力)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呢?请带着问题看录像。 4.请大家联系刚才看的录像和第二节的内容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5.问:是谁画了这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是谁? 6.(出幻灯句)一齐读这句话,赞美大自然的美景。 四.学习第四节 1.听配乐范读课文。 2.导语引入情境。 3.①什么是翩翩起舞?现在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当风吹来时,我们轻快地舞蹈,好不好?(全班一起随风起舞) ②问:看着这池荷花,你为什么会翩翩起舞? 4.看着,看着,人和花已经融为一体了,开始一起舞蹈,一同欢乐了。这时(出幻句不光好梦,齐读) ①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②问: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 5.指名配乐读第四节,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 6.让我们满怀爱的感情来配乐读第四节。(配乐齐读) 五.学习第五节 我们迷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齐读第五节。 六.总结课文 《荷花》教案 篇11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荷花的方法,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利用思→划→找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有的…… 有的……有的……写几句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 2.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是大自然创造出的荷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 谁能说说你所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今天这篇课文,就将带我们去欣赏一池白荷花的美景,打开书80页。 二、完成预习 1.读预习,了解大意。 2.预习中对学习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1)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都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3.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一池美丽的荷花。) 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后自己说一说,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图,注意说时要按顺序: 板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 4.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将一池荷花写得淋漓尽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由读课文: (1)想一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是什么样儿的? (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 (回答时可将第2、4自然段读一遍。) 三、默读课文 1. 划出文章的自然段。 2.找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板书:挨挨挤挤:挨āi不要读成ái; 莲蓬:蓬应读轻声pen; 姿势:势庆读shì 衣裳:裳应读轻声shang。 3.指名读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确。 纠正:“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不是“姿态”,齐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新课 1.(教师将荷花的挂图,挂在黑板的左边。) 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其它同学听音乐观察图画,体会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配乐钢琴曲。) 2.老师曾交给你们了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谁还记得是哪三个字? 板书:思(问题)→划(句子)→找(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三个字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打开书:80页 3.为什么一进门,我就往荷花池边跑去? 思考问题,看看从哪个自然段找答案。(第1自然段。) 找句子,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词语。(教师指黑板上的三个字:闻,清香。) 板书:闻清香 “跑去”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 4.是荷花的清香将我带到了荷花池边,我首先看到了什么?板书:看 (“荷花开了不少”)表示荷花开得非常多,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概括的写荷花给我的整体感觉。 5.走到荷花池边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默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从下到上。) 先描写的是荷叶,荷叶是什么样的?板书:叶读句子,找重点词语(“挨挨挤挤”)板书:挨挨挤挤 什么叫挨挨挤挤?(靠近、紧紧地挨着) 看老师写这四个字就是挨挨挤挤的。(教师将这四个字写得比较紧密。) “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荷叶生长得很茂盛。) 6.荷花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长出来了?(长字读重些。) 有的同学听出了老师的错误。(书上说是冒出来了。) “冒” 是什么意思?(向外透,往上升。) 我们一般说什么“冒”出来了?(水开了从壶盖边冒出来了,烟从烟囱里冒出来了……) 也就是说冒是用来形容正在动的东西,本身荷花是静止的这里用“冒”字来形容就怎么样了?(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活 简单的一个字就赋予了书本上荷花生命,你们说这个字用得好不好?板书:冒我快把它写在黑板上吧! 7.那么这些荷花都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花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从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两人一组,一起学一学。(学生自由讨论。) 指名说:先读句子,再找出重点词语。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重点词:才展开,才展开表示什么?(刚刚开)板书:才展开 (2)“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重点词:全展开,全展开了,已经露出了莲蓬说明了什么? (全开了)板书:全展开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重点词:要破裂也就是说荷花将要开放的。板书:要破裂。 破裂是什么意思?(破开,分开)白色的花瓣,紧裹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花瓣马上要破裂,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小鸡出壳)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8.描写荷花样子的三句话开头都用了一个词“有的”,这三个词就表现了,一池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也就是说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下面咱们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教师挂出二幅表示不同场面的插图,要求学生说出。)例如: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空地上植树,他们干得可起劲了!有的和同学一起扛小树苗。有的将水倒入栽好的树坑里。有的在给小树添土。 9.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是什么样的,它就这三种姿态吗?作者在这里不多向我们形容荷花的各种样子,而是怎么说的?(而是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为什么不在这里多写几种呢?(①千姿百态,无法形容;②太美了,无法形容;③抓住重点来描写。)板书:姿势不同。 10.作者只好把眼前的美景看作了一大幅活的画。板书:的画 哪位画家这么了不起创作出这么美的一幅画呢?板书:美 (大自然)大自然可真了不起。 2、3自然段作者主要将所看到的写清楚,写得非常美,谁能将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读一下2、3自然段。 11.我看着看着就出现了奇迹,范读第4自然段。(教师边读边将小女孩,蜻蜓,小鱼贴入图中) 作者太羡慕白荷花了,自己也想成为一朵白荷花,荷花又将蜻蜓,小鱼都吸引了过来。课文没有具体描写荷花与蜻蜓、小鱼的对话,下面大家来想象一下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讨论)请同学分别当荷花姐姐,蜻蜓弟弟,小鱼妹妹。 这个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许蝴蝶又飞来了与荷花比美;也许青蛙跳上了荷叶欣赏荷花的美丽……) 11.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12.请同学把书平放,这节课,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才来到了荷花池边,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重点把荷花是什么样的写清楚,最后作者入迷了,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作者通过闻→看→想象把一池活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喜欢吗?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靠近,紧紧挨着。 饱胀:体积变大。 冒出来:往上升,向外透。 翩翩起舞:轻快地飞舞或跳舞。 破裂:破开,分开。 姿势:体态,样子。 2.读一读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冒;写时上大下小,下边是“目”字; 瓣:注意和辩、辨区分开; 胀:注意和张区分开; 翩:注意和遍区分开; 蹈:注意和稻区分开; 梦:注意和楚区分开。 二、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白荷花都是什么样的?然后填空 刚开的白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全开的白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将要开的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三、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将说的写下来。 四、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练习背诵。(同桌背,指名背,全班背。)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荷花 冒瓣莲胀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 辩莲张全开的白荷花 ________________。 翩蹈梦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 《荷花》教案 篇12教学目的 品味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体味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1.景语和情语。 2.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1.散文式的格调。 2.诗歌般的意境。 教学方法 研读、品味、思考 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 小说语言质朴、明丽、流畅、耐人寻味。要着重品味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话别”一席话为例。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紧问不放,丈夫支支吾吾,闪烁其词;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纯朴,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又是爱家爱国,深明大义。另外还有五个青年妇女商量探亲的对话,寻夫时的说笑,脱险后的一番议论,都各具特色,写出了白洋淀儿女特有的风貌,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二、讨论文章中的几个问题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提示: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妇女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妇女尚且如此,何况武装起来的男人?……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提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出嫁的女子就归属于丈夫家,以丈夫的名字称呼她,如“水生嫂”。他们只管家务,侍候老人孩子,织布、纺纱,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她们辛勤地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比较起来,她们的生活闭塞、观念陈旧、眼界短浅、相对比较自私……可是就连社会地位极低、观念陈旧的妇女们都勇敢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中国的抗日战争怎么能不胜利呢?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荷花淀(.)..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主要是通过动作性很强、抒情性很强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妇女们从思念亲人,探望亲人,到遭遇敌人,亲眼看到子弟兵们与敌人的斗争,她们深受教育和鼓舞,进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 三、把握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特色。 孙犁小说被称为“诗体小说”,他是用散文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善于营造诗一般的意境。如开头描写水生嫂编席子的场面,那语言简洁、动听、优美。学习时要注意思考,这一段描写有哪些作用。 四、作业:生活中有很多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描述。选择大家熟悉的一个或几个景点,尝试着做诗意化的描写。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