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 生 命 |
范文 | 谈 生 命(精选13篇) 谈 生 命 篇1冰心
谈 生 命 篇2(一) 广东深圳育才二中 夏志明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 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谈 生 命 篇3基本构想: 1、 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初感,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 抓住课文中用以作喻的两种景物,感受、品味、赏析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培养学生感觉、欣赏、联想、想象的能力,并提高审美修养。 3、 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各处描写性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主题思想。 4、 通过把握两种具象,通过揣摩、品味文中哲理性的句子,从个别到一般,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和哲理,了解“生命”的一般普遍规律,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5、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自然、人生、社会中所发现的生命现象,展开广泛、深入的思考,并产生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常喜欢把生命比作“四季”,确实,从生机盎然的春天、热情蓬勃的夏天、成熟丰收的秋天,到落寞萧瑟的冬天,不正像我们每个人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吗?这一路走来,可谓是看尽人生百态,尝尽世间百味,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老人,去倾听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出示课题《谈生命》。 二、初读感知: 1、检查初读印象,理清行文思路。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起)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分说)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大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总结) 2、“生命”的历程与“春水”的行程、“小树”的成长有何相似之处? 3、全文用比喻的手法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有什么好处? 通过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含蓄而意味深长地抒写自己的情感意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精读品味“春水”部分: 1、 听老师配乐范读,在段中圈点勾画: 春水从发源到走向大海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快乐和痛苦?他是如何对待那些苦与乐的? 2、交流讨论问题,归纳“春水”所遇到的几种情形以及他的态度表现。 3、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层次,赏析语言: 找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最有深意的语句或者还不能理解的语句,用加旁注的方法,进行欣赏、分析或质疑,并和同学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四、小组合作,自读“小树”部分,比较两个部分在写作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提炼主题,加深理解: 1、春水和小树的形象还让你想到了自然界或社会上的哪些物、人?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生命中的苦与乐的? 提示:生物界如小草、腊梅、蚂蚁、蜡烛……;人物如杏林子、海伦 凯勒、陆 幼青、桑兰……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生命”?你同意她的看法吗?联系现实说一说。 六、拓展延伸 七、课外作业: 仿照课文中的一个层次(“春水”或“小树”),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或一首小诗,要求联系现实,也选用一个具体形象来表现主题。 资料链接: 生 命① 金克木② 生命是一粒白点儿, 在悠悠碧落里, 神秘地展成云片了。 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 在飘摇的小艇中。 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 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 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了, 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 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 一丝丝一丝丝的随着西风消逝去。 【注释】①选自《20世纪汉语诗选》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金克木(1912—),安徽寿县人,学者、诗人。 热爱生命 蒙 田①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②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卒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梢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梁宗岱 黄建华译) 【注释】①蒙田(155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代表作为《随笔集》三卷。 ②语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 谈 生 命 篇4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谈 生 命 篇5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多悟,把握作品内涵和行文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搜集作品有关资料。 一、导入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曾经在《生命生命》一文里,感受过生命的伟大与坚强,可爱与美好。生命是什么呢?在现代女作家冰心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让我们随作者一道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吧。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心感悟。 2.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起)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分写)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总收) 3. 交流感受,谈谈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预期成果:生命像一江春水那样东流入海,像一棵小树长大而后又叶落归根,生命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苦痛,无论怎样,都要“快乐勇敢”地面对。 三、品味探究 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呢?生命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意在表明什么? 教师与学生就作者所谈的“生命”话题交流探究,进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三方“对话”。 预期成果: (1)引导学生朗读和品味“分写”部分,勾画相应词句。 (2)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要经历逆境(如遇到“悬崖峭壁”“巉岩前阻”“暴风雨”),经历顺境(如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要经历人生的春、夏、秋、冬(如树木的生长荣枯、开花结果,经历春夏秋冬)。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如作者所说“快乐勇敢”地前进。在引导学生体会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来谈,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让学生就自己体验与感悟最深的一点来谈。 (3)作者用这样形象的比喻,表明生命不平坦的历程,说明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宇宙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的道理。 (4)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文段,对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学生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2. 学生针对本文的情思意蕴中难以理解或极其关键的地方提出质疑,进行交流探究。 预期成果: (1)作者在人到中年时写作这篇文章,按理说她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风雨,对人生的体验有很深的感悟,可是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轻易就能谈清楚的;而在本文中作者只就与生命有关的一个方面──生命的过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既不是唯心主义者,也不是在宣传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她不是在宣传所谓轮回。人的生命只此一回,匆匆如“白驹过隙”,作者对生命的百般珍惜如随声出。 (3)应该怎样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流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如果不流动的便是死水,不活动的便是死亡的种子,不是拥有生命的都有意义,只有奋发向上的生命才是勃勃有生机的。 3. 引导学生朗读“总收”部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问:为什么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生命的过程不只有快乐,也有苦难,而正是这些苦难才造就了有生机的生命,生命从中得到了锻炼,人生也更美丽。生命中的快乐与苦痛是相生相成的,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很美丽。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存在,快乐才弥足珍贵,正是因为经历了痛苦,才更能体会快乐的滋味。 4. 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和把握本文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从行文结构和描写笔法来看,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比喻、反问、对偶、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形象性,也更富有诗歌的节奏,前后照应,一唱三叹,娓娓道出生命的内涵,传达人生的哲理。 5. 再次朗读课文,深入品味课文之美,积累记录文章的美词妙句。 四、延伸拓展 1. 比较阅读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把握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敬畏生命》选取“树”这一生命形式,以树传播种子的方式为描写对象,形象地阐发了那棵树令人“敬畏”的执著、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力。人们除了敬畏、折服外,还会对生命引发丰富的联想,在内心深处仔细品味这大千世界,这芸芸众生,甚至悟到: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在绝境里获得新生,在死灭后归于永恒。 《谈生命》表达作者冰心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作者用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把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并且以满腔热忱激励年轻人,去战胜困难,去迎接胜利后的辉煌,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 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学习了本文,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写一段话,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提示:或写一组比喻句,或写一组排比句,或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段散文诗等。 五、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之河正在滚滚向前,生命之树已经花满枝头,让我们一起谱写属于我们的生命乐章吧! 六、作业 1. 熟读课文,练习朗诵技巧,为本单元的朗诵比赛作准备。 2. 继续写作本文的读后感,或者是继续拓展阅读有关生命主题的课外佳篇,获取对生命的更多的感受和体验。 谈 生 命 篇6【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朗读既是过程,又是方法,还是能力训练点;与之并行的还有在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探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与之并行的还有在对语句含义的理解中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冰消雪融,哗哗奔流;种子破土,发芽抽叶。 2.学生欣赏画面,并由此生发联想。 3.教师导言:很多同学从这两组画面中联想到了春天、生长、生命。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这生机勃勃的大干世界里,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的丰富哲理。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冰心的《谈生命》,来聆听这位文坛祖母对生命的思考。 二、整体把握 1.学生初读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读后明确:全文只有一个段落。 2.听文章配乐朗读,按要求标记。 ①作者为了阐释生命的真谛,分别将生命比作什么? ②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语句有哪些? 3.交流听读所得。 ③作者将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④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语句有: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三、精读课文,悟情悟理 1.默读“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这一部分,说说朗读时感情有什么变化。 讨论明确:随着文章的展开,一江春水遇到的状况不同,朗读时感情要有起伏。遇到峭岩前阻时是“愤激”的,遇到红艳的桃花时是快乐羞怯的,望见大海、融归大海是平静的。在起伏变化中,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不变的。 2.学生练读,齐读。 3.提出问题: ①作者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过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状况和境遇? ②面对不同的境遇,一江春水是什么态度?他的态度给了你什么启示? 4.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5.集中交流: ①“他曲折地穿过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喻示着人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浪漫的历程”喻示着人生中的顺境。“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他……的怀里”喻示着人生命历程的结束。 ②遇到困难,他勇往直前;遇到顺境,他永不停歇;走到行程尽头,他从容、大彻大悟。由此可见生命是一个进取斗争的过程,生命的本质在于奋勇前进。 6.按照上面的方法,分组学习“生命像一棵小树”部分。 7.比较“生命又像一棵小树”这一部分和前面“一江春水”的历程的异同。 “生命像一棵小树”这一部分几个连续的阶段与人的生命历程是一一对应的,而“一江春水”是比喻人的生命历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状况,不分先后。但这两部分文字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一致的,所阐述的哲理也是一致的,都在形象地解说生命是一个快乐而痛苦的过程,生命历程中不只有坦途,也有坎坷。 四、品读关键语句,进一步领会文章内涵。 1.齐读“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段文字中某句话的理解。 示例:“不是每一道……变成了空壳”这句话是说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最关键的是自己。 3.学生畅谈。 五、教师赠言,总结全文 生命是珍贵的又是短暂的,在我们人生的四季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在这其间,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在你的生命长河中,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吧!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以“诵读感悟、背诵积累”的方法来组织学习这篇文质兼美、哲思深邃的抒情散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想,在想中读,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命运交响曲》的音乐背景下激情朗诵汪国真的《生命生命》。 2.教师谈话: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曲关于生命的悠远韵律。 二、诵读文本,把握文意 1.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请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文章表示层次的语言标志。 “生命像……又像……”。文章先总地说生命像什么,然后用“像……又像……”的句式连缀起两个层次,最后总结全文。 2.听读课文,感知作者行文的情感基调。 衬以柔和的音乐背景,播放相关画面和全文的录音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全文洋溢的情感基调。激情中充满着力量,平和中洋溢着坦然。 3.学生自然、动情地朗读课文。 ①教师点拨指导。 ②学生练读全文。 ③师生合作诵读文章。 师领读第一句,女生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男生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师生齐读最后一层。 三、选点切入,品味语言 1.出示四个话题: 我最欣赏的一个词语。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最难忘的一个细节。 最能激发我想象的一组画面。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品读的内容。 3.学生针对勾画的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 4.集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四、探究体验,启迪人生 1.作者认为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请用一句话谈谈你读过课文之后新的认识。 如: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奋进的过程。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珍爱、感激的过程。 2.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挚爱,那么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请用“生命像……”的句式说一段自创的话。 五、自由背诵,课堂积累 《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限时背诵。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品味语言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学用语言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故本方案意在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品味、鉴赏、运用中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步骤:一、介绍冰心,引入新课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在作品中热衷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 二、感知文本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4.学生自由放声读全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探寻文章美点 1.美在形象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人海的动感画面,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这一部分。结合画面,想象春水奔流情形。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过程,注意体现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多媒体播放显示小树成长历程的动画,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这一部分。按原文思路,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感受小树鲜活的形象。 2.美在情感 提出问题: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了作者动人的情思,请对此试着作一点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体会。 3.美在语言 布置任务: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美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仿句训练,创造美点 1.多媒体显示仿写题。 ①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人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请你也来尝试一下,写一段关于生命的比喻性文字。 ②在横线上补充一个句子,使之变成排比句。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变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变成了空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作业。 3.成果展示,评选最有创意的句子。 谈 生 命 篇7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一、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 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谈 生 命 篇8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个话题——生命。生命是什么?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画面。 (师投影展示“婴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成长历程的画面。) 师(配乐解说): (婴儿)在我们呱呱坠地时,生命如朝霞般鲜艳绚丽。 (童年)天真烂漫的童年,使我们的天性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 (青年)青年,意味着火一样的激情在体魄中燃烧。 (中年)沉思决定深度,中年的愿望就是努力挥洒人生的辉煌。 (老年)老年是绚烂后的慈祥,是洒着余辉的夕阳。 ——这就是人的生命历程。世纪老人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也为我们形象地诠释了生命的本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优美的散文吧! (师配乐深情范读课文。投影展示文中画面。) 一江春水——冰雪——洪涛——巉岩前阻——平沙和桃花——暴风雨——晚霞和新月——大 海——幼 苗 ——嫩叶——繁 花——浓 荫——果实——黄叶干枝——夕阳 (生齐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看来大家已进入了美文的意境中。来,大家也像老师这样美美地放声朗读起来。边读边思考: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呢?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一说: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生1: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师:你读得很认真。是的,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呢? (师投影展示文章题目。) 生2:一江春水在汇入大海的过程中有无数个险滩,正如人生中遭遇许多挫折一般,而同时春水又会遇到无数平坦如砥的坦途,正如人生中的欢乐一般。这种快乐和痛苦时而交替产生,正如我们人生各种境遇都会经历一样。[来源:学*科*网zk] 师:你能否借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它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呢? 生2:它的痛苦是遇到了巉岩前阻和暴风雨,而它经历的快乐是遇到了细细的平沙、桃花、晚霞和新月。 师:你借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了它们的相同之处,很好,一起来看看。 (师投影展示。) 巉岩、平沙、桃花、暴风雨、晚霞和新月 师:一江春水经历了巉岩、平沙、桃花、暴风雨、晚霞和新月等不同的境遇,这正如我们人生的历程是曲折的,丰富多彩的。既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顺境,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逆境;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巅峰,也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人生低谷。作者把生命还比作一棵小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呢? 生2:因为小树的生命历程也预示着人的生命,它的生长与人的生命历程是吻合的。小树是由小树苗慢慢长大的,人也是由婴儿慢慢成长起来的。树和人都有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最终归于消亡。 师:你说出了树和人的成长历程相似,并且分析得很有道理,哪位同学能接着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小树经历了哪几个成长阶段呢? 生3:它从幼苗到开出满树的繁花到结出累累的果实,叶子由浓绿到绯红,再到变成了黄叶干枝。 师:你找得很用心,找出了小树的成长过程,不过有一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绯”读错了。师纠正,生再读该词。) (师投影展示。) 嫩叶→繁花→果实→红叶→干枝 师:“一棵小树”的成长正如人的生命历程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归于消亡的过程。 作者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喻,将生命作了具体的描绘,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生命的本质作了直接的阐释,让我们共同来找一找。 生(生找出并齐读):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令人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师: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人生观,很细心。是的,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高度礼赞,齐声朗读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 (师投影展示。) (生齐声朗读。) 师:冰心老人把对生命的感悟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句表述,相信文中还有很多句子能够引起你的共鸣。请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以个人喜欢的方式赏析,可自品自读,可共品共读,可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师投影展示。) (生采用个人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品读。) 生1:我喜欢四个“有时候”的句子。它用了“愤激”、“奔腾”、“怒吼”、“回旋”、“催逼”、“冲倒”等词语,因为在遭遇痛苦时,一江春水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如愤激、怒吼等,与人的反应很相似。它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积极昂扬向上。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品析了它们的语言美,把握了“一江春水”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的迎难而上的情感态度。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句话,请说说你的理解。 生2: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一江春水”汇入大海的历程,增强了气势。不只写“一江春水”,还有人的生命历程。有快乐也有痛苦,它们是相生相成、相互转化的,不因痛苦或快乐就停滞不前。 师:你品味语言的功底较深,从修辞的角度再次感悟了生命的本质。你能否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生读四个“有时候”的句子。) (生流畅地读完后,师指出“夹岸”的“夹”读错了,纠正后,全班齐读该词。) 师:我们读这几句话时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在遭遇暴风雨和巉岩前阻时要读出“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气势,正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遇到巉岩和暴风雨时应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态度,所以语速要快,同时几个动词要重读,语调要深沉。读“平沙桃花”、“晚霞新月”时语调要轻柔舒缓,读出快乐而平静的情感。下面请男生读第一、三个“有时候”,女生读第二、四个“有时候”,男生要读出气势,女生读出舒缓的语调。 (男生齐读第一、三个“有时候”的句子,女生齐读第二、四个“有时候”的句子。) 师:老师觉得女生读得比较柔美,读出了快乐而平静的情感。咱们男生没有把小小男子汉的气势完全表现出来,要读得更有力一些。 (师再示范读“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 (男生激情饱满地齐读。) 师:咱们全班齐读,读出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势。 (全班学生激情万丈地齐读第一个“有时候”的内容。) 师:我感到一股洪涛在奔腾在怒吼。同学们接着赏析你喜欢的句子。 生3:我喜欢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因为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痛苦可以增长人的才干,让人更加坚强。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师:借用名人的话,从哲理的角度揭示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的道理。哪位同学能结合自身经历或名人战胜痛苦的经历进一步谈谈对“感谢痛苦”的理解。 生4: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病痛缠身时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生5: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我们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可能会有遇到很多次失败,但正因为经历了挫折的磨砺,才让我们更加坚强,能够直面未来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感谢痛苦。 师:是的,不仅名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求学生涯对我们来说苦乐相交,但只有最苦的树才能开出最香的花。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还很漫长,要记住:只有在痛苦中磨砺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高度礼赞,再次朗读揭示生命本质的句子。 (生齐读,但情感不够充沛。) 师:最后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字字蕴含力量,要读出激昂的语调。 (生激情满怀地读。) (师指导生读“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生6:我喜欢的句子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人生必须努力,否则,人生便失去意义,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所以,我们要活出生命的意义,绽放出人生美丽的色彩。 师:语言非常丰富。这句话确实是警示语,让我们用语重心长的语调读出告诫的味道。 (生齐读。) 师:相信大家积累了这句话,你的人生就多了一份感悟。刚才大家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等角度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同时还感悟了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的哲理美及洋溢在字里行间昂扬向上的情感美,今后我们在赏析语言时要借用这种方法。 (师投影展示。) 语言美(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式) 哲理美 情感美 师:是啊,面对生命,冰心老人说: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请同学们也放飞自己的才思,用灵动的笔抒写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 根据“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根据“一棵小树”表现生命成长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什么什么。如:生命像一只蜡烛,生命像一杯咖啡,生命像一只蛹破茧成蝶,生命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 生1:生命像一轮朝阳,清晨,它升起在地平线上,发出灿烂的光芒。 师:正午呢,生命位居于天空的中央,发出万丈光芒;傍晚又变成一抹平静的夕阳,轻轻地向我们挥手道别。 生2:生命像一只帆船,在风浪中搏击,与大海为伍,与沉静的波浪为伴,时而会有朵朵浪花,时而会有不测风雨,而它会用不懈的努力、用无比的坚强导航,载着水手满满的希望,以信心和动力,驶向胜利的彼岸。 师:从你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位未来文学家的风采。 生3:生命正如学习的过程,一路上会有荆棘丛林,会有泥泞险滩,但只要有奋斗,只要有拼搏,一条康庄大道就会出现在我们脚下,一条新的航程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懈奋斗。 师:你的回答真的很让老师叹服! 生4:生命是一个奇迹,它正如魔术师手中的魔术盒,一开始空空如也,一段时间后里面便有了各色的东西。生命最初懵懂无知,一片空白,后来空白上便有了色彩,万物逐渐融入到生命中,它开始不断变化,但谁也无法预料到会创设出怎样瑰丽的奇迹。这就是生命,让人无法预测。 师:相信你的人生肯定会有这样的奇迹。 生5:生命正如一只蛹破茧成蝶,全力挣脱痛苦的束缚,冲破黑暗的桎梏,所有的泪水与快乐都化作了羽翼上最绚丽的色彩,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自由与梦想在一瞬间绽放,那是生命最美丽的眺望! 生6:生命像寒冬腊月里傲雪盛开的梅花,不管寒风凛冽,大雪肆虐,它都依然开放,阵阵清香随风飘散,向人间播撒着坚强。它们在其中体味着快乐,傲然挺立,向世人证实着不屈。 师:借用了“一江春水”曲折的生命形式,揭示了生命本身应不断奋进的道理。同学们都抒写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冰心老人是这样感悟生命的。(投影展示。)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要感谢生命!既要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让我们为生命全过程中的每一刻喝彩! 谈 生 命 篇9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睛,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谈 生 命 篇10一、引言: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散文《谈生命》,本文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要篇目,也是一则极好的朗读材料。《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她将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我把本文设计为两个课时,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讲解第一课时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描写了春水的生命历程,揭示了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通过学习本部分,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还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感受鲜活的生命形象,进行哲理性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我根据新课程的三个维度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揣摩文意,领悟文中精美深刻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3、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并吸取积极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作为本堂课的重点。由于文中“一江春水”的比喻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哲理深邃的语句也很丰富。所以,我把品味精美的语言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遵循“师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原则及九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 1、品读感悟法:于永正先生曾说过“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作为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同学们一定喜欢,但其中不少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用心朗读才能体会。我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及欣赏文中明朗鲜活的文字。 2、阅读评点发:对文中精彩的语句,组织学生鉴赏评述,并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示范教学法:教学中诵读课文,评价语言,表达感悟等环节,适当给以示范。 学法: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法指导,我采用自主赏析,自主感悟和合作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有人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精美;有人说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还有人说,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的撒在人生的旅途上……那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来描述生命,你们觉得生命像什么呢?各抒己见,老师做适当点评后引出: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冰心老人呢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既导入新课,营造气氛又了解学生对生命的感知水平) 2、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并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部分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配命运交响曲的背景音乐),后稍微点出(“巉岩”:高而险的山岩)的写法和意思。然后提问: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作者把生命比作成什么?(回到文本,训练学生分析概括文字的能力)。 3精读课文: 提出: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遭遇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应对这些遭遇的?同学们自由朗读后自己从文中找出(提示关键词“有的”并总结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这时配以图片和相应的声音,做朗读指导,示范其中的应注意的轻重、缓急、高低并让同学们尝试着读。之后引导同学总结水的特点。自然地引出《飞得更高》的歌曲。由于《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因此,我让学生那个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欢的理由。(这一部分我主要找托,总结动词的很具表现力的作用顺势引导同学复习《背影》中精当的动词,总结这部分的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然后提出:文中有一个重要的词表现了春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心态,同学们迅速的找出来(享受),顺势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遇到一些挫折和磨难,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战胜困难使自己变得坚强的?(拓展内涵,引发同学对生命的思考) 4、制造悬念,巧妙结束: 这一江遭遇了复杂,曲折和多变却依旧享受生命的春水,在投入大海的怀抱时,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欣赏吧! 谈 生 命 篇11谈生命 冰心 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挟卷( )羞怯( )覆压( )清吟( ) 荫庇( )芳馨( )云翳( )悬崖峭壁(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3、 词语积累:一泻千里 荫庇 芳馨 云翳 理解探究: 二、 课文内容分析。 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6、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7、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8、 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合作释疑: 9、“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10、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课内精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1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 (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 。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层,然后把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想写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10那 树 楼德镇初级中学 陈静 教师寄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老树的形象。 2.品味文中精妙的语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正确认识科学与环保的关系。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 引颈受戮( ) 周道如坻( ) 2.解释下列词语。 屹立不动: 引颈受戮: 豁然开阔: 徒劳无用: 周道如砥: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怎样的故事。 理解探究: 4、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5、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 6、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7、品读语言 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合作释疑: 8、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 9、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 10、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11、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 课内精读: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2、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那树最后遭到了怎样的命运?(请用原文回答) 14、那树“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请说说“坚固”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试着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6、树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绿色是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当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当我们周围的绿色越来越黯淡的时候,你想对周围的人说点什么?写下你最真实的感受吧。 拓展迁移: 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是弱者,有时又疯狂地报复人类,那么人类文明与自然该怎样和谐发展呢?请谈一下你的认识。 (交流认识,畅所欲言。) 谈 生 命 篇1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2、生字、生词 挟(xié)卷 芳馨(xīn) 怡(yí)悦 云翳(yì) 巉(chán)岩 荫庇(yìn bì)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带问题朗读: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②作者是如何谈生命的?)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行程的终结”时“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3)“一棵小树”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5)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1)提出话题,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可从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3) ※生长顺序 ※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5)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独特体验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作者将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品读,品读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3)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4)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5)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黄莺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鹃啼血”指惨景,而“枭鸟的怪鸣”则指人生中凶险的事物。美景与惨景、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3)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4)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5)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6)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再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感悟主题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大声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2、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生命的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资料: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人,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他们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生命进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 谈 生 命 篇13谈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品读法 3 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听听中国文坛老祖母冰心的答案吧。 设计(二)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í) 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 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 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 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请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 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有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 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副副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 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 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巉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a 请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b 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秒年时微度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 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凤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a 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b 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 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副副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 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 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推荐,开阔视野。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 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回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 (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着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淼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材,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 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上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色怀念革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 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 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 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涵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 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 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副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洌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生命 赵丽宏 一 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 二 假如生命是草。决不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 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舍地将根须钻进石缝,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四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五 假如生命是水。要成为一股奔腾的活水呵!哪怕是一眼清泉,哪怕是一条小溪,也要日夜不停地、顽强地流,去冲开拦路的高山,去投奔江河…… 六 假如生命是云。决不在天空里炫耀自己的姿色,也不只作放浪的漂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 七 假如生命是一段原木。做一座朴实无华的桥吧,让那些被流水和深壑阻隔的道路重新畅通! 八 假如生命只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了,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劈里啪啦从头燃到脚…… 学生思考。明确:真正的生命是平凡的。平凡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勇敢地面对挫折、充满自信、扎根现实、激流勇进、谦虚朴实、随时奉献自己的火热的新,那么平凡也就透出几许高贵了。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 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语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