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精选14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 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 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了解国际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件出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二、精读:
学习第2节,体会互联网自身的奇妙和带来的通讯便捷
1、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国际互联网非常奇妙呢?想一想,画一画。
2、交流:
相机板书“大网”“线”“地球村”,围绕三个加双引号的词语展开对话等学习活动。
(1)“大网”:
a、(【课件出示】出示描写“大网”的句子。相机板书:大网
1、学生结合课文说感受,抓关键词。(紧扣“大”说奇妙。)
2、联系生活说感受,相机理解引号的意思。
3、边想象边说感受
4、朗读指导
(2)“线”:
a、(【课件出示】投影出示描写“线”的三句话。
1、体会 “线”的奇特。
b、教师相机引导:
第1句重点体会:无数条 亿万台。
体会到:线的多。
第2句重点体会:看得见 看不见
体会线的样子奇。
第3句重点体会:飞速流动 几秒钟 万水千山 世界各地。
体会工作原理。
相机朗读指导。
c、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一段录像是模拟国际互联网世界的,请同学们看仔细了。看完录像后你对国际互联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受?(观看模拟录像),什么感受?
相机朗读指导。
小结:这些“奇妙的线”,组成了这张“奇妙的网”,一张能够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3)“地球村”:
a、交流的过程中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预设1:相机红色突出显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如此浩大的一个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呢?
预设2:
【指导例1:】
学生交流后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
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指导例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现场对话】
体会利用互联网不仅……还……。通过互联网,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是——邻里一样,就像住在一个村子里!
引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小结。这张大网,把天涯变成了咫尺;这张大网,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真是——“奇妙” !
【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齐读。
相机板书:快捷方便。
三、学习第3节,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奇妙生活
1、是啊!国际互联网何止带给我们通讯上的便利呢?
2、学生交流:身边的人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
互联网上这么多内容,试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丰富多彩)
什么词语把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都联系起来的?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关注省略号。交流人们还怎么利用互联网?
试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来说说互联网的其他妙处?
小结:互联网上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相机朗读。
3、从反面想象情境体会:
生活中有没有遭遇到,突然间,网络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有没有?
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所以说,(引读)因为——有了这张“网”,——(引读第4节)
四、总结拓展,全面认识互联网
1、同学们,你们最想用互联网做什么?
练习生活进行交流。
2、诗歌配乐欣赏《网络是什么》
六、作业
1、进入老师的个人主页网上阅读《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家》《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三篇推荐文章,并在评论栏里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为灾区人民送去——。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线”“地球村”
奇妙 快捷方便
丰富多彩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2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
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
(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4)再读体会。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
(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
(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4)师读出“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几句,让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几个可以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互联网涉及到哪些方面?句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
三、总结全文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3
教材分析:
世界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过去人们难以想象的事,今天正一一变为现实,“国际互联网”就是其中一项发明。本文紧扣时代脉搏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奇妙”的新事物。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案例1:
1.出示句子: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齐读
3.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4.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5.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7.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9.“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10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11.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2.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堂教学反思1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这篇文章主要说的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堂课我先抓住课题质疑,提出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奇妙”,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读、说、问、悟”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在上这课时我很重视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如: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等。像在课文最后我让学生根据板书去说课文中心,说它为什么“奇妙”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案例2:
当学生充分感受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为此惊叹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否有百利而无一害呢?学生愣了片刻,既从网络的奇妙中“挣扎”出来,过了一会儿依然小手如林:
生1:不是,长时间盯着电脑,眼睛会坏的;
生2:看了不该看的信息,人可能会变坏;
生3:一直喜欢打游戏,成绩会下降;
生4:电脑上还有黑客呢;
生5:电脑还有病毒,如果不及时清除,电脑就会瘫痪
反思2: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可以让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国际互联网,不至于因盲目地欢喜而在不经意间受到网络的伤害。但细细想来,这个环节是否让语文课变味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就是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着手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这里似乎都失去了意义。语文教育成了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单纯的电脑知识介绍。长此以往,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将成为一锅杂碎汤,而品尝这锅汤的学生将永远尝不到语文的真滋味。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国际互联网是否有白利而无一害呢?请想一想,并承接着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也用总分的结构和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写。经过调整作业布置后发觉这个环节能围绕语文为中心,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这种人文情怀的培养是渗透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的,可以触及学生的心灵,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艺术化地倾诉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综合的言语活动,能实现多项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4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你知道他们所说的“网”是怎么回事吗?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比如说,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这比普通的邮递不知快了多少倍。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张“网”,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邮递 蜘蛛 跨过 奇妙 国际
付款 光缆 甚至 查阅 咫尺
3、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4、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5、用钢笔描红。
缆 跨 尼 涯 咫
聊 阅 逛 款 捷
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与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
全文可分为2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构成特点和主要功能。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比较、举例等方法,生动浅显,准确活泼,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4、理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功能,以及与人类的息息相关。
教学建议
(一)教学要点
1、导入新课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2、初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 光缆 跨过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查阅 甚至 奇妙 信息 息息相关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多数在上下文中都有相应的具体说明,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也有一些词语,因缺乏具体的语境,可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
3、学习第一段
① 为什么“入网”、“上网”、“网”都加上了引号?
②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④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
⑤ 你知道互联网还有哪些作用吗?
通过朗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网”、“线”的实际意义,从而领悟文中引号的作用。
这一段可通过反复朗读,划找词句,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是一张“巨大的网”以及其速度之快,领略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4、学习第二段。
① “无所不有” “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
② 第3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③ 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可抓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一句式,通过朗读、分析,进行语感训练,从而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总结全文
漫谈: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身体会,畅谈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此时可适当安排一些拓展阅读,以丰富课文内涵,充实阅读实践。
(二)媒体使用
可结合学校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亲身上网实践,切实体会国际互联网的神奇。
◆ 网络家电知多少
今天,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你还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络家电已走近了人们的生活。
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在收看节目时可以通过相关设备在电视屏幕上获得补充信息,还可和其他观众交流感想。比如在收看足球比赛时可以获得某些运动员的有关信息,也可看到有关的统计资料;收看儿童动物节目时,可以回答有关的提问,用打印机打印出画面,进行绘画等。
网络可视电话 这种电话机与家用电脑和网络相连,装有因特网软件产卡、麦克风、扬声器和视像屏幕,不仅可以在网上对面聊天,还能通过因特网拨号到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各地直通长途电话,收费相当便宜。
网络冰箱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冰箱上加一个液晶屏幕,通过网络和外界相连。这样,用户只需敲几下键盘,便可通过网络向商店发出订单,商店方面根据订单取货、发货;并把货物的价钱通过网络告诉消费者。另外,这种网络冰箱还可以及时告诉用户冰箱里的食品的状况,以免出现食品过期和腐烂的状况。
网络微波炉 通过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使用户可随时通过因特网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沟通,从其网站存储的上万个菜谱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菜,或将菜谱下载,依据其设定的程序指令让微波炉自动烹饪。由于同站中的菜谱不断更新,遂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各种各样的南北大菜和风味小吃。
网络视像摄像机 电脑用户使用调制解调器即可上网进行双向联系,传递声音影像。用户通过荧屏和麦克风等,就可上网和远方的亲朋好友见面,并让摄像机的视像放大,拉近距离,让远方的画面传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网络全球收音机 机内有一个微型电脑,通过通讯卫星接收全球1000多家广播电台的信号,调频清晰,音质尤佳,并可以进入因特网收听各种综合服务的数据信息。
◆ 下世纪,你在自己的手腕上办公
或许再过个10年、15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你就是你的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包会了zi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袖口镶边内的是一个位置作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地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薄片扬声器。需要电话号码吗?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后,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
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上,借助于导航网络,来电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如接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遍布整个世界。信息、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哪些问题(出示):
预设:(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朗读
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师: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师: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师:“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2.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四、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纵横交错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构造神奇
极大方便
信息快捷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7
侯 器(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221300)
[摘 要] 本文属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教学给人们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以有益启示:学科整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遵循学科的教学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资源学习平台为突破口。同时,教学还彰显出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师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教学案例;学科特性;语文学习环境;师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加大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力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的普及不仅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可能,而且为现代中小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了的“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形成和现代教学样式的发展,成为现今摆在学科教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学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和网上“冲浪”操作,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材分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介绍现代高科技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紧扣“奇妙”一词,通过对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从小了解熟悉网络,为今后使用网络更好地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考虑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的特殊性,笔者觉得本课教学应在充分使用课文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对网络“生活”的体验,这样既能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决定在网络教室上这篇课文。
教学准备及教学结构: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教学网页,构建了一个信息化了的“教学材料包”。该“教学材料包”构建时要求尽可能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为此,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三大教学资源板块,即以学法指导为核心的“学海导航”板块(内含“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以防学生学习时“迷失方向”),以语言训练课文理解为中心的“协作学习” 板块(内含“资料宝库”“课文听赏”“咬文嚼字”“内容点睛”四个子板块)和以实践操作体验为内容的“网上冲浪” 板块(内含“网上畅游”“谈天说地”“合作探究”三个子板块)。将学生带入网络教室后,两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初读感知,学法点拨:
首先是导入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入网”“上网”,你们知道他们所说的“网”究竟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吗?揭题后,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它为什么这么奇妙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待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简要说说本文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操作电脑,师生一起浏览“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且为下面自主解读课文作必要的学习方法铺垫。
二.自主学习,讨论共享:
这一环节紧扣课文,以文本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读悟课文以及必要的协作学习,完成本课常规阅读目标,这一环节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20分钟左右)
在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协作学习”板块的内容,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选择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自定学习进度和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与同桌讨论。
“资料宝库”板块:辑录了课文中“电脑”、“电缆”、“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图片和介绍,可以为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课文听赏”板块:是一个带视频解说的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当然,这里还为学生准备了学生“自读园地”,学生可以用来练读课文。
“咬文嚼字”板块:选出本课需重点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如通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提醒学生运用想象,感受互联网的纵横交错和巨大无比的特点)。
“内容点睛”板块,提出了两个问题: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一下。2.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联系的二、三自然段说说互联网与我们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段学习,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阶段(30分钟左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就第三、四子板块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环节类似常规教学那样进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好文本,让学生经历一个“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学习过程,以切实落实学文目标。比如上文选取的那句话,教师经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齐读。
(2)质疑: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巨大无比)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学生齐读,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4)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强调:这里的“网”不再指普通的网,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上加双引号)
三.操作体验,探究发现(30分钟左右):
等学生完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古代“海内存知己”是可能的,但“天涯若比邻”就不太现实,那只会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我们知道这个愿望在今天很容易变成现实。同学们,我们面前的这些电脑就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你们想不想到网上“冲冲浪”去体验一下“天涯若比邻”的快感?此时学生打开“网上冲浪”菜单下的“网上畅游”子菜单,上面有“网上信箱”“网上新闻”“网上银行”“网上课堂”等条目,每个条目下链接互联网的一两个正规网页,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浏览体验。教师选择几个学生演示如何接发电子邮件,如何网上购书,在线学习等,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的方便快捷及与我们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上网不仅能玩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下一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一道“谈天说地”,说说上网的“感受”“体会”,会打字的同学可以把感受做成电子简报,在教室机上传阅。
第三环节,布置作业。课文学习后,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中心问题做些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写,并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该课设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教学构建了一个“过滤”过了的整合了的“教学材料包”,这一“课程”形态新颖别致,又目标突出,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二是自始至终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本”(包括构建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教学材料包”的使用还凸显出个性化学习特征,无疑,这些都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三是在网络教室上传统的语文课。由于设计时注意处理文本学习和上网学习的关系,所以电脑、网络成为了学生可有效利用的语文学习工具,传统语文教学样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这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在网络教室教学本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理解,对文中写作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句子理解都明显好于普通班,课文朗读也不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很明显,网络技术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强化了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试验极大地坚定了笔者从事教改的信心。笔者以为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加大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力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实施的前前后后,笔者还对如何应用网络、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语文教学等问题从教学的层面进行了一番思考,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尽管这样的认识在方家看来可能还停留在真理认知的“初级阶段”。
1£® 首先,网络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不应被“埋没”,教科书的地位必须突出。网络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开发使用网络资源能突破语文资源匮乏的“瓶颈”,补传统教学资源之不足,但技术手段、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手段,它们使用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考虑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语文教学无论其教学样式怎样都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披文入理、情动辞发、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过程。还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但课文这个例子是经过精选加工的,它具备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和核心的价值观念,因此其作用不可小觑,地位无可替代。扔掉教材,舍弃文本,单纯追逐课外补充的网络资源等必然会丢掉学生学习语言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必须加大对网上资源开发特别是整合的力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和学生可以凭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单就网上提供的资源就相当可观。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开发网络资源,但网上“原生态”资源进入课堂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过滤”:网上信息不同于教科书,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因此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以提高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必须对所搜集的资源按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远近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要加强与教科书等资源整合的力度,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益。另外,网上资源除可用做成教学课件外,还可用以建设教学资料库或做成教学网页,这就必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资源再整合,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学策划和设计。
3£® 网络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设计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依靠网络进行教学,加大资源的容量和密度并非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给学生创设一个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符合语文学习特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技术必须考虑学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应该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学习平台上。应大力倡导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设计教学,灌输教育的思想应该彻底抛弃。
网络语文教学,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语文学习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很关键,比如本课教学中一些学生课堂上学习“掉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太差。同样,信息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条件下的语文设计不仅要求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熟悉网络,还要求教师能充分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备具备较强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具体说来,教师要能会利用搜索引擎采集信息并用各种软件对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学会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包括文本的形式,超文本的链接,还包括图片、录像、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以利于寓教于乐;精心安排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搭建留言板、bbs、 e—mail等交流平台,推动师生互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心安排教学补充材料……总之,教师必须加快自身现代教学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与进步,在学习中完成新时期一个现代教师素养的重新建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4、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疑
1、播放《小苹果》,学生欣赏(会唱的也可跟唱)。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一首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首歌这么流行?
生自由汇报。
2、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跟写,读题。
3、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
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是奇妙的?
国际互联网究竟奇妙在哪里?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国际互联网有什么作用?
板块二:初读闯关
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
听完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刚才的这位叔叔说得怎么样?
2、生自由汇报,师顺势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捕捉信息和读书。
师过渡: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读书就应该像说话一样自然。其实刚才你们所听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叔叔已经读得很棒了,那你们想不想像叔叔那样把课文读好?等你们读完课文,老师还准备了三道关,大家敢不敢闯关?来,请看要求。
3、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词读准,将句子读通顺,同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书时,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与同学交流等方法来解决。
4、检查自读,勇闯三关。
第一关:“我会读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齐读,师相机纠错并引导交流对难懂词语的理解。
第二关:“我会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纠误,适时强调:“缆、款”是前鼻音,“封、逛”是后鼻音,“阅、蜘”是整体认读音节。
第三关:“我来说大意”
课件出示提示,指名补充概括,师归纳(从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三方面)。
国际互联网就像一张网包住了整个地球,它有的是通过无数条看得见的和来连接,还有的是通过看不见的来连接,其中包括了文字、图像、声音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因为上面可以、看电影、聊天、购物……可以说它现在与我们了。
板块三:再读寻奇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互联网奇妙的语句,可以在句子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汇报。
预设:“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网”。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大”)。
(2)指导朗读。
预设:“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村”。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快”)。
(2)指导朗读。
预设:“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送到家中……”
(1)生汇报,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多”)。
(2)指导朗读。
板块四:学习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要写的生字,并请学生说说最易写错的字。
2、师范写,生描红,练写(配乐),展示。
板书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大快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说我教授这节课的过程。
一、 说教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人们密切的关系。
2> 感悟、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3> 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作用,体会起奇妙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选择了目标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用运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重在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接触、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积淀语言。如何在说明性文体课上上出语文味,是一大难点。但本设计应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第一特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以读代讲,以合作探究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互联网的奇妙。通过课前预习、读、疑、想、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到课文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
三、 说教学程序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开火车读)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读了课文,这节我们做什么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出示课题齐读
4)精读课文 感受奇妙
a 、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认真读每一句话从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处?可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
b、全班交流 朗读感悟。
依次出示板书三个特点;大、快、多,学生很快找出相关句段。课件出示这些段落,通过读、想、议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 、拓展延伸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写文章,通缉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丰富知识。
5)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我总结说: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这几方面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但这只是网络知识的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探索。
6)课外作业巧布置,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这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
四、说这节课的得失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1、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之处:没能很好利用网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点明沉溺网络的危害。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
(出示:问: 床前明月光 答:疑是地上霜
问:独在异乡为异客 答:每逢佳节倍思亲
问:故人西辞黄鹤楼 答: 烟花三月下扬州
问: 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还记得最后一句是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这里有一对反义词,谁能找到?——天涯、咫尺
4、揭示课题: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的就是——(国际互联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
(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点出神奇)
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的句子(相机出示片段)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大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同学们见过蜘蛛网吗?(出示蛛网图)这就是蜘蛛织成的大网,而国际互联网就像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的大网,网住了整个地球。(出示互联网图)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
1、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那么,它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快)
(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指名读(补充:北京到悉尼的距离,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要一个多星期)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谁能说说它还奇妙在哪?
学生回答
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互说,交流。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
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齐读 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
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
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
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知道了互联网的样子和作用,以及和我们的关系。课后请同学们发封邮件或者电子贺卡到老师的邮箱,亲自体验一下互联网的神奇,好吗?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email: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附《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什么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2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 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2.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齐读
3.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4.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在教学设计中我找准中心,设计问题。
文章有“文心”,题目有“题眼”, 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教学,能凝神聚力切实高效展开教学活动,成就高效简洁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 “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 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通过研读,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问题的有效性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每一问都应该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伊始,我问:“爱上网吗?平时你都喜欢在网上干什么?”,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大大激起了学生上课的热情。直奔文章要核心,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引导学生走进深度走进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明白,课文是从设计面大、传递信息快、内容多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时。再次引导学生: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传递信息快?哪些语句讲了互联网内容多?再次引导了学生读书探究,也引导了学生抓住了重点,最后准确地找出“ 天涯咫尺”“无所不有”“巨大的蜘蛛网”等语句。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孩子们走进课堂教学实践,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课堂教学的快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
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看着他们对网络那么好奇,我知道,他们也像我一样,离不开网络,也许会有人误入陷阱,或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课文学习后,我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问题做些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再回到课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切不可沉溺于网络游戏中。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反思
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课上,我紧紧抓住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如互联网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等等,进入初读课文的程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完成初读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上课时,我主要抓住国际互联网的三个特点来教学。一是“大”。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接下来要解决国际互联网的工作原理,这需要学生明白这个“网”中的“线”其实就是电缆、光缆和无线电波。因此就能归纳出它的第二大特点:“快”。课文举了一个例子正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速度很快,让学生理解“地球村”的含义。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多”,国际互联网的作用多。课文用了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也没有能详尽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知道了国际互联网的作用,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还有很多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不能了解的。通过讲解后,学生对国际互联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 篇14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