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精选12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1
一,背景描述: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有极强的可读性.
二,案例概述:
"入境始于亲",本课我以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此同时为后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题的出现,及文章的理解埋下"伏笔".
然后,初读课文:让大家带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国际互联网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这些疑问,来读读课文.
再指导学生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请学生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并说说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大",出示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电脑课件的虚拟图,直观感受一下.
然后,指导学生品读文本,解决问题二: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让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说说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 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让学生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这时,教学的重点落在 "地球村"的理解上,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自己上网和自己家乡的亲人对话.
最后指导学生想一想在网上还可以干些什么事,学生回答: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让学生自己在网上冲浪,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水道渠成的解决了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息息相关、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天南海北等。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流程: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1、谈话导入:前些年,有一次进行超短小说竞赛,一位作家只写了一个字,居然获得了一等奖。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2、板书:网。
3、引: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4、介绍:现在又有了一种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6、引:这篇文章介绍的对象是国际互联网,介绍的中心要点是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好课题,引导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引: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引导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认清字形,试着理解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的读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词语,自由练读。
话题跨越一封信悉尼熟悉快捷方便无所不有丰富多彩天南海北
邮递查阅资料付款息息相关万水千山足不出户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咫尺天涯)
②指名领读词语,相机正音。
③齐读词语,再次正音。
3、检查字词的理解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4、有感情地齐读词语。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6、交流: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小结: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非常清楚,课文是从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8、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人们时常谈起“上网”,“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国际互联网是由许多电缆组成,靠电缆传送数据,速度大,功能多。
第三段(4)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指导学生连接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0、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国际互联网究竟有哪些功能、速度究竟有多快,我们下堂课再继续研究。
四、课堂练习,课后延伸。
1、指导书写生字描红。
①交流: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重点指导:题款。
③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3、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4、继续在父母的带领下上网浏览,领略网络的有趣与功能强大。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设计理念: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同学们,咱们大家都上过网吧?
那你们想对这个电脑上网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吗?
2、精读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上网”、“入网”这些词都加上引号?
(2)读一读,体会作者在开头用一个问话的好处?
(3)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4)那些线究竟怎样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通过学生认真读这段话让他们自由理解,然后老师并给予指导。
(5)读后面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生活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6)读第三自然段谈一下感受,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7)这个“息息相关”如何理解?
(8)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email: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附《网络是什么》
网络是什么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5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
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
(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
(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
(4)再读体会。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
(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
(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4)师读出“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几句,让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几个可以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互联网涉及到哪些方面?句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
三、总结全文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6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格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感悟,理解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奇妙的)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时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在那个时候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有很多,比如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等,但其中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国际互联网。(板书: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出示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介绍)
(2)它奇妙在哪里?
(3)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呢?……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读,一人一行,并纠错。
出示词语:
蜘蛛 电缆 光缆 悉尼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丰富多彩
查阅资料 逛商场 付款 息息相关 快捷 方便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关”。
2.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词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字音和字形等。
3.分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并且适当正音点评,注意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4.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板书:大、快、多
三、初读课文:
过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从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切入,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4)总结全文,点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范写。
3.师重点指导“封,悉,款”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5.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书写时哪些需要注意。
6.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互联网的资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 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 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了解国际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件出示】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二、精读:
学习第2节,体会互联网自身的奇妙和带来的通讯便捷
1、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国际互联网非常奇妙呢?想一想,画一画。
2、交流:
相机板书“大网”“线”“地球村”,围绕三个加双引号的词语展开对话等学习活动。
(1)“大网”:
a、(【课件出示】出示描写“大网”的句子。相机板书:大网
1、学生结合课文说感受,抓关键词。(紧扣“大”说奇妙。)
2、联系生活说感受,相机理解引号的意思。
3、边想象边说感受
4、朗读指导
(2)“线”:
a、(【课件出示】投影出示描写“线”的三句话。
1、体会 “线”的奇特。
b、教师相机引导:
第1句重点体会:无数条 亿万台。
体会到:线的多。
第2句重点体会:看得见 看不见
体会线的样子奇。
第3句重点体会:飞速流动 几秒钟 万水千山 世界各地。
体会工作原理。
相机朗读指导。
c、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一段录像是模拟国际互联网世界的,请同学们看仔细了。看完录像后你对国际互联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受?(观看模拟录像),什么感受?
相机朗读指导。
小结:这些“奇妙的线”,组成了这张“奇妙的网”,一张能够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3)“地球村”:
a、交流的过程中投影出示相关文字。
预设1:相机红色突出显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如此浩大的一个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呢?
预设2:
【指导例1:】
学生交流后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
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指导例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点红关联词。【现场对话】
体会利用互联网不仅……还……。通过互联网,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是——邻里一样,就像住在一个村子里!
引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小结。这张大网,把天涯变成了咫尺;这张大网,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真是——“奇妙” !
【课件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齐读。
相机板书:快捷方便。
三、学习第3节,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奇妙生活
1、是啊!国际互联网何止带给我们通讯上的便利呢?
2、学生交流:身边的人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
互联网上这么多内容,试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丰富多彩)
什么词语把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都联系起来的?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关注省略号。交流人们还怎么利用互联网?
试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来说说互联网的其他妙处?
小结:互联网上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相机朗读。
3、从反面想象情境体会:
生活中有没有遭遇到,突然间,网络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有没有?
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所以说,(引读)因为——有了这张“网”,——(引读第4节)
四、总结拓展,全面认识互联网
1、同学们,你们最想用互联网做什么?
练习生活进行交流。
2、诗歌配乐欣赏《网络是什么》
六、作业
1、进入老师的个人主页网上阅读《互联网把世界连成一家》《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三篇推荐文章,并在评论栏里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为灾区人民送去——。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网”“线”“地球村”
奇妙 快捷方便
丰富多彩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齐读
(2)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还是后半句呢?
(4)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
昆山市司徒街小学 徐卫国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第四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谁的家有了电脑的?谁家正准备购买电脑?
2.我们班上的小华同学最近几天闹着要他爸爸给他买一台电脑,可他爸爸对电脑、对国际互联网了解不多,只知道玩电脑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说服小华的爸爸购买电脑呢?(师生分别扮演爸爸、小华表演对话)
3.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请默读最后一段。
板书:息息相关
4.“息息相关”是什么意思?(选择“息”的意思,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说这个词语的引申义。)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3.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课外阅读:认真阅读《网络是什么》一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
(2)合作探究:“网上商场”是怎么购物的?“电子钱包”又是怎么付款的?
(有条件的可以将读后感或研究的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
附板书设计:
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11
之一
作者:通德桥中心小学 李健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今天,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 发送到李老师的电子信箱,李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我的电子信箱是:
3、点击你将进入无锡商业大厦的“网上超市”到那儿你会体会到网上购物的乐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案例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