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楹联法则
范文

楹联法则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妙趣。1981年,《中国青年报》曾以“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为题征联,应征者多有妙对,如“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等,与古对“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音法】
  
   与上述两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多音法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山海关姜女庙的一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解读为:上联一、三、五、六字读“chang,经常”,二、四、七字“zha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对,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 *漏字法 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在联语的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所漏写的字去表达楹联创作的主旨的制联方法俗称漏字法。用漏字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如: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再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 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又如: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死后,有学者撰此一联相“悼”。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使其不能成对,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 *制谜法 为了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创作意图,有时在楹联中不直说,而是隐寓于上联语之中,要“捕捉”其联意,和猜谜语一样,一要费一番思索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楹联叫制谜法。用制谜法所创作的楹联实际上就是谜目的谜语楹联。这种楹联往往具有双重的含义:一重是楹联本身的宣示之意,是比较明确的含义;一重是其深层之义,是在联语背后所隐寓的含义。这样的楹联,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宣传性等多种效果兼备,在民间更为多见。
  
  常见的制谜语的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这副楹联所表现的似是讲农家小孩爬树取鸟蛋,描绘相当形象生动,凡农家孩子多有体会。其实这是一副谜语联,上联隐一“攀”字,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