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庙波涛滚滚, 火神庙烟雾沉沉。 关圣宫大刀显圣, 南华宫遍地金银。 观音堂尽出美人, 江西馆紧靠福音。 贺家祠古柏森森, 半边街闹姑儿满门。 这首民谣唱出了五凤溪古镇的宫、庙、堂、馆的烟火兴盛,场镇经济繁荣的盛况。这个山地古镇是成都东路的要塞,沱江水路的要津,故而商贾云集,客流如梭。古镇民风淳朴,礼佛信道。小小山镇真是宫庙林立,古刹森森。据不完全统计,仅镇街内就有关圣宫、南华宫、王爷庙,火神庙、观音堂、福音堂、江西馆、财神庙、土地庙等十一座。以镇街为中心,四周是遍布名寺古刹:东有灵隐寺、八仙庙、南有燃灯寺、太慰庙,西有金相寺、炳灵庙,北有白岩寺、白马庙。散布于全镇境内的寺庙更是不计其数。诸如高龙寺、回龙寺、灵官庙、川主庙,妇庙子。儒、佛、道以及外教天主教都争相入境,尽力渗透,形成一种“国教”“洋教”共存,孔子、释伽牟尼、太上老君、上帝共处一镇的奇观。以至有些善男信女进去后,磕头作揖、焚香许愿、顶礼膜拜之后,究竟是寺庙还是道观,究竟供奉的是何方神圣都还不清楚。戏撰一联: 哪管它寺庙还是道观,抬脚就进; 休问他菩萨亦或神仙,纳头便拜。 这些庙堂馆中,尤以民谣中所提到的几座最为著名。 王爷庙,位于五凤溪与沱江交汇处之半岛高阜上,居高临下。远观,颇有“两水夹一庙,水在庙下流,庙在水上浮”的神韵。旧时沱江风高浪大,五凤溪也常有山洪暴发,这里是重要码头,船帮们也希望行船时顺风顺水,希望得到龙王的护佑,因此在此建庙祭祀龙王。王爷庙规模宏大,建有戏台、正殿和配殿。旧时每年五月初五为龙舟会,六月初六为龙王会(又名镇江会),每年两次会均由船帮出资延请戏班演出大戏,祭祀龙王爷。一般演出十天左右,据说最盛时曾一连演出三十几本大戏,时间持续月余,轰动整个沱江流域。可惜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被拆,现在遗址还在,基脚尚明显。 火神庙,又名三圣宫,位于金凤街中段,依山势而建,座北朝南,建于清雍正前后。由于地处闹市,又依山而建,没有建戏楼的地方,因此火神庙的戏楼为一过街戏楼,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过去,该庙内各种民间会社众多,庙会自然也不少,可以说是香火鼎盛,正月十六为火神会,四月二十八为药王会,五月二十八为城隍会,六月二十四为川主会,七月二十二为财神会,十月初一为牛王会等。现在,过街戏楼早已成为历史,只是在半山腰上还剩有几间摇摇欲坠的殿堂。还好,殿前山脚下的两株百年古榕树,还是那样枝繁叶茂,那犹如一幅板画的沧桑嶙峋的树根,将庙下保坎的石头都紧紧的抱住,庙与树形成一个整体,好象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关圣宫,位于玉凤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此庙为木结构二层,座北朝南,四合院式,大体成方形布局。最北端的是正殿,供奉关羽等神位。最南端中央是为戏台。戏台下为正大门通道,过通道,过道下石梯数十阶,即为气势恢宏大山门,下面是古镇主要街道之一的玉凤街。戏台两端及东本厢房(耳楼)均为二层,木栏杆,窗台、墙体均为木板。庙内台柱对联、台沿浮雕、顶棚板画,门窗雕镂均系鬼斧神工之杰作。现保存较好。 南华宫,位于青凤街尾,座北朝南,与关圣宫隔溪对岸相望。占地较广,同样为木结构,四合院,前戏楼,后为殿,正殿、配殿布局有致,两侧厢房。保存基本完好。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其楼台亭阁,壁画浮雕,均有不菲的艺术价值。整座建筑古朴壮观:屋檐回角勾心,伸入云天,挑梁屋脊,均有龙形装饰,威武雄壮。南华宫为广东籍人会馆,祀奉南华老主。是旧时谈生意做买卖之处,做生意时那种双方将手笼在袖中比划价钱的镜头,就是这种地方。因此民谣中有“遍地金银”之说。 观音堂,隐身于白凤街腰部,神秘莫测。木结构,四合院式,距今200多年历史。旧时正月初九、十九和六月十九为观音大士成道日,十月十九为观音会,逢会时,极为热闹。保存基本完好,目前仍为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