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
范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精选2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 篇1

  教学要求:

  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课件

  教学设计:

  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次一起认识的两个人物吗?(板书: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2.我们都知道当时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可这一次他到底说了什么话使伽利略产生疑问的呢?(出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3.伽利略为什么会对这句话产生疑问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他当时的想法。

  4.想像一下,当时他产生疑问时人们会怎么说他?假如在生活中你做一件事或有某个想法,旁人不但不支持你,还指责你,你会怎么办?

  5.可伽利略又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做试验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字词读懂了什么?

  (出世: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侯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课文插图,为什么他要选择在比萨斜塔上做?

  2.这么多人,他们纷纷议论着,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出示:有的(     )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    )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还有的(    )说:------------)

  指导朗读

  3. 进入情境,质疑研讨。

  ①假如你就是当时围观者中的一个,比如说是位记者,你想问伽利略一些什么?找到你身边的伽利略自由采访。

  ②反馈:请记者和伽利略上台采访

  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

  1.而事实证明了什么?人们从铁球落地的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怎么理解?

  2.交流:你又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3.总结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 篇2

  一、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请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反思:虽然阅读课以学生的朗读体悟为主,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弃讲解。由于考虑到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斯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的这一教学难点比较吃力,于是,在突破难点时,采用列算式来理解:,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这种方式也学科间的知体现出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这些关联词了吗?你能不能不看课本,说一说伽利略思考的过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让学生用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能够令他们感受到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试验?

  (无数次)

  2)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明伽利略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那句话的确说错了。)

  3)为什么要作公开试验?

  读课文第5自然段。

  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这里可以结合作业本,令学生指导,信奉意义,信奉的反义词是怀疑作业本还是要用起来,以后备课一定要记得连作业的内容一起备进去。)

  总结: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

  公开试验的结果是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那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公开试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公布自己的试验结果吗?

  再次朗读朗读第五自然段。

  得出结论:之所以要公开试验,就是要向权威挑战。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默读课文思考:当时人们是怎样崇拜亚里士多德的?人们又是怎样议论伽利略的行为的?

  读课文2、5段,对比人们的不同态度。

  总结: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升华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话。

  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

  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师总结。

  出示: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练笔:

  伽利略终于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观点,上塔前,人们对伽利略充满怀疑,那么现在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得时候,人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