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
范文 |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4、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既是略读课文,就应在短时间内抓住课文的训练重点,在一节课内将学文明理、领会方法都训练到位,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发言,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语言文字和美好情感的熏陶。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2《万年牢》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讲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量,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告诉人们只有做事认真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本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所要阐明的道理。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读,思,悟,议,评”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 教学中我以旧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为学习本课,分析人物特征埋下伏笔。学习课文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总体感知,品读句子来理解三个“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理解三个“万年牢”的不同含义以及她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节的重难点,通过分析与学习,让学生明白了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板书设计,抓住三个万年牢的不同含义,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3课前播放《冰糖葫芦》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听了这首歌,看了图片,有什么想说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冰糖葫芦有关,题目叫《万年牢》。(学生说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自己放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可不要马虎,如果有困难的,请举手示意,我愿意过来和你一起读。(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读课文。) 2、张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觉得有这么几个句子比较难读。(出示句子)。 句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预习得真好。孩子们,课文中有三次写到“万年牢”,默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划出来。 2、学生读,找句子,交流后出示三个句子。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一起来读一读三个句子。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1、出示句子。(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2、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 学生交流。 3、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板书:做糖葫芦)请你读一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 重点研读句子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中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 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这个句子。) 重点研读句子2: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透过这个“甩”字,你可以看到什么?) 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造就了这品质上乘的万年牢。再读父亲的话。(“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齐读句子。)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1、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出示句子)。父亲说: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2、读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 结合理解“走正道”。联系生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走正道”的? (预设:不骗人,不掺假,不会缺斤少两……) 3、父亲这么说的,是不是这么做的呢?读读五六自然段, 为了这个事,老板和父亲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他们的这场争论再现出来。 4、出示对话句式(孩子每人一张): 老板地对父亲说:“” 父亲地说:“” 老板地说:“” 父亲地说:“” (写一组对话也可以,有时间的小朋友可以写两组。) 5、汇报展示。(交流一个学生,全班一起回读第二句万年牢。) 6、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读第二句万年牢的句子。) (三)、出示第三个“万年牢”的句子。 1、这句话中的“万年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课文中有三个“万年牢”,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联系?出示三个句子。 3、朗读句子(要有层次) 4、父亲用做糖葫芦的经历教导我做“万年牢”,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其实也在教导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会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呀,父亲的教导也使我们一生受益。下课。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4教师要在教后对自己进行反思,下面是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万万牢》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借鉴! 《万年牢》教学反思 《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万年牢》一课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含义十分深刻。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理解这三处后,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三处的联系。孩子们通过朗读、自由思考、集体交流,很顺利的理解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由于自己每个环节讲得过细,所以,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没有讲完,为此,自己感到很遗憾。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思路要整合,不要琐碎,本文讲得过细了,所以导致了拖堂。 2、板书设计不合理,应该是文路和学路相统一。 3、 教师语言表达要清楚,不能有口头禅。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使自己的课越上越实,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万年牢》教学反思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 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糖蘸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接着讲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一套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是出自孩子内心的真切感受。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片段】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是万年牢? 师:很好的问题,大家好好地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什么是万年牢? 生自由读课文,交流: 生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生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生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师;大家找得真好,谁能说说这三句话的意思?先同桌交流一下。 生4:第一句话讲得是糖葫芦的质量好,才能万年牢。 生5:第二句讲得是做生意要讲实在,讲信用,才能万年牢。 生6:第三句讲做人要实在,才能万年牢。 师:理解得真不错!这三句话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生7:我觉得一层比一层更进一步,从糖葫芦到生意到做人。 生8:对,这三处从本质来讲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父亲本身就是万年牢。 师:大家真了不起,请同学们再好好地去读读课文,作者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写出了父亲“做糖葫芦的可靠”和“做买卖的实在”以及“做人的认真”。 学生们通过朗读、自由思考、集体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5学习指导: 当一辆崭新的奔驰轿车“得而复失”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当另一位父亲为做好糖葫芦而不厌其烦,精挑细捡的时候,我们知道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实在、认真。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作者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同学们要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借助 “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个学习伙伴的提示,先找出相关内容认真读读,再体会做糖葫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前两处“万年牢” 是讲做糖葫芦这件事,后一处“万年牢”是讲怎么做人。对怎么做人,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讨论。此外,还要学习课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一个人好品质的写作方法。 在字词积累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是三个多音字:“闷好”的“闷”,“削好”的“削”,“去了把儿”的“把”;其次是“天津”的“津”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是“巷”。 复习指导: 1、同学们要潜心读书,用心揣摩、品味作者对父亲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他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逐渐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回顾全文,梳理一下文章的叙述顺序:故事围绕做糖葫芦这件事展开。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最后讲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学习作者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听写训练: 均匀 闷好 教导 聚宝盆 糖葫芦 万年牢 走街串巷 一丝不苟 诚实守信 一生受益 习题点拨 阅读提示黄泡泡中的问题: “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习题讲解:首先是回归原文,找到题目涉及到三个“万年牢”所在的段落,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三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这三句话的意思来体会三个“万年牢”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同步检测 基础知识题: 一、请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闷闷不乐 1、mēn 2、mèn 答案:2 讲解:1、mēn:空气不流通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呆在家里不出门;密闭;声音不响亮。 2、mèn:心烦不痛快。 (2)拮据 1、jū 2、jù 答案:1 讲解:jù:凭仗、倚仗;占;做凭证。jū:只能组一个词 (3)教诲 1、huǐ 2、huì:教导,劝说。 答案:2(只有一个音) (4)精湛 1、zhàn 2、zàn 答案:1 注意舌前舌后音 (5)崭新 1、zhǎn 2、zǎn 答案:1 二、请把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一) 0生活 1生计 2工作 3拮据 4维持 5卖力 6技术 7精湛 答案:0、3;2、5;4、1;6、7 (二) 0拥挤的 1痕迹 2有趣的 3时刻 4淡淡的 5人群 6幸福的 7事情 答案:0、5;2、7;4、1;6、3 三、请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0梦寐以求 1、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2、迷惑不解 3、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4、闷闷不乐 5、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答案:0、3;2、5;4、1 四、请把意思相近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0、拮据 1、看重 2、馈赠 3、困难 4、器重 5、赠予 6、日思夜想 7、疑惑不解 8、迷惑不解 9、梦寐以求 答案:0、3;2、5;4、1;6、9;8、7 巩固提高题 一、请在下面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遇到困难要有 ,遇到挫折不能 。 是做不好事情的,一件事做完后要 检查。 1、灰心 2、粗心 3、信心 4、细心 二、下面描写人物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单选题 1、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2 2、母亲常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3 3、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1 4、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4 (用排除法) 三、选词填空 0、大言 1、阴险狠毒的话 2、危言 3、令人吃惊的话 4、恶言 5、张扬扩大的话 6、戏言 7、随便说并不当真的 答案:0、5;2、3;4、1;6、7 能力拓展题 一、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1、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2、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3、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4、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二、单选:请给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顺序。 (1)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2)看着小船漂远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3)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小溪边。 (4)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5)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进水中。 1、(1)(3)(2)(5)(4) 2、(1)(5)(3)(2)(4) 3、(3)(5)(1)(4)(2) 4、(5)(4)(1)(3)(2) 答案:3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同学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身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同学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同学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同学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而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资料,对买来的资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24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老实、守信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8下面是小学略读课文《万年牢》教学反思,欢迎借鉴! 把握略读课文的教与学 《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地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我们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对话:“这篇(略读)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才上完。你呢?”“一个课时。略读课文嘛,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讲课,后者则是将略读课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比如《万年牢》这一课,从课题质疑“什么是万年牢”“什么东西能万年牢固?”开始思考,再通过课文中三次出现万年牢的段落中弄清每一次的“万年牢”有不同的含义,“万年牢”的理解就有了不同的内涵,通过这种学习思路的引领,学生很快把握文章的重难点,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9课前播放《冰糖葫芦》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听了这首歌,看了图片,有什么想说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冰糖葫芦有关,题目叫《万年牢》。(学生说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自己放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可不要马虎,如果有困难的,请举手示意,我愿意过来和你一起读。(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读课文。) 2、张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觉得有这么几个句子比较难读。(出示句子)。 句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预习得真好。孩子们,课文中有三次写到“万年牢”,默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划出来。 2、学生读,找句子,交流后出示三个句子。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一起来读一读三个句子。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1、出示句子。(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2、读着读着,张老师觉得很奇怪,父亲为什么给糖葫芦起“万年牢”这个名字,你再读读这个句子,能帮父亲说说理由吗? 学生交流。 3、孩子们,父亲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糖葫芦?(板书:做糖葫芦)请你读一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 重点研读句子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中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 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这个句子。) 重点研读句子2: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透过这个“甩”字,你可以看到什么?) 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造就了这品质上乘的万年牢。再读父亲的话。(“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齐读句子。)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1、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出示句子)。父亲说: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2、读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 结合理解“走正道”。联系生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走正道”的? 3、父亲这么说的,是不是这么做的呢?读读五六自然段, 为了这个事,老板和父亲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他们的这场争论再现出来。 4、出示对话句式(孩子每人一张): 老板地对父亲说: 父亲地说: 老板地说: 父亲地说: (写一组对话也可以,有时间的小朋友可以写两组。) 5、汇报展示。(交流一个学生,全班一起回读第二句万年牢。) 6、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读第二句万年牢的句子。) (三)、出示第三个“万年牢”的句子。 1、这句话中的“万年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课文中有三个“万年牢”,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联系?出示三个句子。 3、朗读句子(要有层次) 4、父亲用做糖葫芦的经历教导我做“万年牢”,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其实也在教导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相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会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是呀,父亲的教导也使我们一生受益。下课。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0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 教学难点: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课件。 2、音乐《冰糖葫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冰糖葫芦》。 2、在解放前的天津,就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新凤霞的父亲。(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理解“牢”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分别是什么? 2、“万年牢”是什么意思?(永远坚固、永远结实) 3、万年牢与糖葫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22页。昨天我们预习了这一课,生字词会认了吗?我们来试着认一认。(出示课件:生字词) 2、这篇阅读课文比较长,那里面有很多长句子,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能大胆读给同学们听听吗? 句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句2: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这里有几个多音字,谁能把它们读准。) 句3: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先自己试着读一读。再逐句指名读或齐读。)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之前,我们要先理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画出相应的语句。3、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并拿出笔来,做相关批注。 师:再次读文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现在我们一块儿围绕自学提示,来交流交流收获吧。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吧。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情?(学生回答) 2、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找句子,交流后并读读。(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句1: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句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句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3、学生齐读这三个句子。 4、深入品析这三个句子。 (一)理解第一个“万年牢”。 a、指名读这个句子,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糖葫芦)。 b、万年牢的糖葫芦,是怎样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看来糖葫芦的质量是很不错的。 c、这样好的糖葫芦,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请你小声读课文2、3、4自然段,拿起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重点研读句子1: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 读着父亲选料的过程,你的脑海中会跳出一个什么词? (预设:精挑细选、精细、认真、细致) 再读这个句子,你是从哪些词儿体会到父亲的认真,父亲的细致? (去了把儿和尾一点儿都要上好)说明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要经过严格的挑选,谁能把父亲的认真,细致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句子。)这真是一位做生意非常实在、认真的人啊。不仅如此,父亲对待这项工作也是精益求精的。看蘸糖葫芦必须用——(生说:冰糖)煮糖必须用——(生说: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 选好料之后,父亲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读文章第3、4段)给这两段中表示做工的部分,排一排顺序。 (生:闷火、擦石板、削竹签、煮糖、蘸糖葫芦……) d、这么复杂的工序,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做工细) 是呀,父亲不仅选材讲究,而且制作糖葫芦的每一环节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父亲甩糖风更是一绝活,看课文中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研读句子2: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 透过这个“甩”字,你能看到什么?(生说) 作者用“聚宝盆上的光圈”比喻父亲甩出“糖风”的漂亮程度,一个“甩”反映出了父亲高超的技艺。我们一起带着赞美和钦佩之情读读这句话。 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第一句话中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带着自身的理解谈一谈。(生说)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工艺高,品质好。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认真,正是严格的选料,考究的工具,精湛的手艺造就了优质的糖葫芦,更是因为父亲的认真和实在,所以父亲的糖葫芦才如此的经久不衰,因此称它为“万年牢”是当之无愧的。(板书:产品) e、接下来带着自身感受再读父亲的话。 (二)理解第二个“万年牢”。 a、父亲做糖葫芦用心,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齐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生读第二句话) b、读了父亲的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万年牢”的理解。(生谈看法) c、什么是“正道”?(预设:不骗人,不掺假,不干坏事,做生意不会缺斤少两……) 正道用父亲的话说就是什么?在文中找找。(生说——就是凭良心做买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生意经是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 从哪儿能看出父亲做买卖讲究公平实在?请默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一读,画一画。(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辞去工作) d、为了让老百姓吃到上好的冰糖葫芦,面对老板的行为,认真实在的父亲干了不到一年,毅然辞去了这份相对走街串巷来讲比较安逸的工作,辞去了这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重新踏上“提篮叫卖”的日子。同学们,父亲“提篮叫卖”意味着什么?与店里做相比,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e、谁再来谈谈你对第二句话中的“万年牢”的理解?(生说)指父亲做生意讲究实在,这样做生意必然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当然是“万年牢”啊!(板书:生意) (三)理解第三个“万年牢”。 a、它不仅是一位好生意人。还是一位好父亲。我们一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也就是文中第三个含有“万年牢”的句子。齐读第三句 b、想一想,这里的万年牢指什么?(板书:做人) c、你认为怎样的人就是万年牢的人?(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d、(屏显三个句子)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这三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想它们的含义。(生齐读句子) e、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随文延伸,升华情感。 1、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结: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做人实在、可靠,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同学们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板书设计:6、万年牢产品 生意 人品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1学习目标: 1 、认识8 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powerpoint 课件或小黑板。 自学提纲: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检测练习: 一、小小书法家:把难写的生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二、词语积累:朗读本课词语,读准字音。 走街串巷 损伤 晾晒 耽误 师傅 邀请 掺假 闺女 三、你读懂了吗? 1、联系文中具体的语句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更正: 1 、小组合作研讨。 2、班内汇报交流。 3、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 、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练习设计: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tiān jīn liàng shài dān wù zhuàn qián zhú qiān ( ) ( ) ( ) ( ) ( ) 二、请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闷闷不乐 (mēn mèn) (2)拮据 (jū jù) (3)教诲 (huǐ huì) (4)精湛 (zhàn zàn) 三、课文链接 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的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也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假,他不听。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2、文中的“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片断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便把目光(盯、落、)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来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yī yí yì )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啊!(ya na wa)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取)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选择你认为更准确的字下画“___”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从画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说明:关于导学案的设计我和所有的老师一样,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今天我把《万年牢》一课导学案设计呈献给所有的同行,仅供参考,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2学习指导: 当一辆崭新的奔驰轿车“得而复失”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诚实守信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当另一位父亲为做好糖葫芦而不厌其烦,精挑细捡的时候,我们知道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实在、认真。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作者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同学们要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借助 “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个学习伙伴的提示,先找出相关内容认真读读,再体会做糖葫芦与做人之间的关系。前两处“万年牢” 是讲做糖葫芦这件事,后一处“万年牢”是讲怎么做人。对怎么做人,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讨论。此外,还要学习课文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一个人好品质的写作方法。 在字词积累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是三个多音字:“闷好”的“闷”,“削好”的“削”,“去了把儿”的“把”;其次是“天津”的“津”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是“巷”。 复习指导: 1、同学们要潜心读书,用心揣摩、品味作者对父亲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他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逐渐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回顾全文,梳理一下文章的叙述顺序:故事围绕做糖葫芦这件事展开。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最后讲父亲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学习作者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听写训练: 均匀 闷好 教导 聚宝盆 糖葫芦 万年牢 走街串巷 一丝不苟 诚实守信 一生受益 习题点拨 阅读提示黄泡泡中的问题: “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习题讲解:首先是回归原文,找到题目涉及到三个“万年牢”所在的段落,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三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这三句话的意思来体会三个“万年牢”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我的糖葫芦糖蘸的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这里的“万年牢”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体现在蘸的糖均匀,还不怕冷、热、潮。这样的产品靠的是实在和诚信,必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因此称它为“万年牢”。 (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这句话中的“万年牢”是指好的产品会受到顾客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 从产品、生意的万年牢引申到做人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同步检测 基础知识题: 一、请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闷闷不乐 1、mēn 2、mèn 答案:2 讲解:1、mēn:空气不流通二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呆在家里不出门;密闭;声音不响亮。 2、mèn:心烦不痛快。 (2)拮据 1、jū 2、jù 答案:1 讲解:jù:凭仗、倚仗;占;做凭证。jū:只能组一个词 (3)教诲 1、huǐ 2、huì:教导,劝说。 答案:2(只有一个音) (4)精湛 1、zhàn 2、zàn 答案:1 注意舌前舌后音 (5)崭新 1、zhǎn 2、zǎn 答案:1 二、请把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一) 0生活 1生计 2工作 3拮据 4维持 5卖力 6技术 7精湛 答案:0、3;2、5;4、1;6、7 (二) 0拥挤的 1痕迹 2有趣的 3时刻 4淡淡的 5人群 6幸福的 7事情 答案:0、5;2、7;4、1;6、3 三、请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0梦寐以求 1、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2、迷惑不解 3、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4、闷闷不乐 5、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答案:0、3;2、5;4、1 四、请把意思相近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0、拮据 1、看重 2、馈赠 3、困难 4、器重 5、赠予 6、日思夜想 7、疑惑不解 8、迷惑不解 9、梦寐以求 答案:0、3;2、5;4、1;6、9;8、7 巩固提高题 一、请在下面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遇到困难要有 ,遇到挫折不能 。 是做不好事情的,一件事做完后要 检查。 1、灰心 2、粗心 3、信心 4、细心 二、下面描写人物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单选题 1、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2 2、母亲常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3 3、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1 4、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 1、动作 2、神态 3、语言 4、心理 答案:4 (用排除法) 三、选词填空 0、大言 1、阴险狠毒的话 2、危言 3、令人吃惊的话 4、恶言 5、张扬扩大的话 6、戏言 7、随便说并不当真的 答案:0、5;2、3;4、1;6、7 能力拓展题 一、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1、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2、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3、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4、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二、单选:请给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选择正确的顺序。 (1)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2)看着小船漂远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3)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小溪边。 (4)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5)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进水中。 1、(1)(3)(2)(5)(4) 2、(1)(5)(3)(2)(4) 3、(3)(5)(1)(4)(2) 4、(5)(4)(1)(3)(2) 答案:3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3课前听记训练: 1、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中彩那天》,知道了那位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父亲,这位父亲做的`糖葫芦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解放前的天津很有名气,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2、加*,“*”表示什么?这样的课文学习任务在哪儿?看一看,你认为这可得学习任务有几个?哪几个?(总结三个内容方面的任务)提醒学生还有字词方面的任务 二、生字词语 1、课前,咱班写字最漂亮的吴步晓把这课的词语写在了小黑板上,你会读吗? 走街串巷 天津 把儿 掉皮损伤 晾晒 闷炉火 削竹签 蘸糖 甩糖风 耽误 提篮叫卖 赚钱 掺假 火候 注意多音字:把:刀把儿、梨把儿、缸子把儿、话把儿、花把儿 削:削竹签、削果皮、削铅笔 闷:闷热、闷声闷气、闷声不响、闷头做事 2、自由读课文(提醒能把课文熟练有感情读下来的孩子声音一定是响亮的,坐姿最漂亮) 三、理解探究课文 1、读完课文,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相机板书:认真、实在、可靠) 2、那么课文为了表现父亲的这些特点,围绕做糖葫芦写了哪几件事?(两件。先讲父亲自己经营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而辞去工作) 3、第一件事是哪些自然段?第二件事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父亲做事认真、为人实在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2—4段用笔画出来,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A、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B、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从选料讲究、技术娴熟、甩糖风漂亮三个方面谈感受,一边理解一边指导朗读) 提醒:写文章注意抓住动作也能把文章写具体。 过渡第二件事: 1、父亲的认真实在不仅体现在他做糖葫芦这件事上,更体现在他和一个打字好的老板做生意这件事上,请自由读第7段,提醒你看注意读好哪些词语就能表达出父亲的认真实在。 2、这篇课文重点是写父亲的,但是这一段除了写父亲,还写了老板,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更衬托父亲的认真、实在、可靠) 3、所以今后再写表现一个人的品质,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把文章写具体。 过渡“万年牢”: 1、孩子们,这篇文章是写父亲的,可是课题却是“万年牢”,“万年牢”一次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答 3、齐读三句话 4、这三处“万年牢”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做糖葫芦、做生意、做人处事) 5、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文三次提到“万年牢”。“万年牢”第一次本来是指父亲做的糖葫芦-----------;后来上升到了父亲做生意------;第三次引申到做人-------。 四、随文延伸,认识作者 父亲的这一教导是作者新凤霞终生受益,有兴趣的孩子可以查找有关了解一下她的事迹。 五、思考拓展,升华主题 1、说的真好!孩子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万年牢吗?联系你知道的相关的故事、生活中的事情以及谈谈自己的想法。 (需要。现在有些商人只顾赚钱,卖假东西。那天我去书店买书,结果买了本盗版书,字又小,还有很多错别字。 我觉得《中彩那天》中的父亲就是一个万年牢的人,因为他很诚实。我还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万年牢的人。她答应了我的事情每次都办到了。) 2、是的,无论在哪个时代,万年牢的人品都不能丢。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赞美这种品行,让我们都来做“万年牢”! 最后,让我们以这样的名言来激励自己!(课件) 齐读:“言必信,行必果。”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板书设计: 万年牢 做糖葫芦 做生意 做人处事 认真 实在 可靠 《万年牢》公开课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难点: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 、检查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 、小组合作研讨。 3 、班内汇报交流。 4 、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 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 、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 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 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1.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2.完成“每课一练”中的第三题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作业(一).写自己的父亲(二).层次性作业:1.我能选择正确的读音.2.我会选.3.我会填.4.开心读一读,快乐做一做. 板书: 万年牢 做糖葫芦――万年牢 可靠 万年牢 凭良心做生意――万年牢 认真 一生受益 做事做人――万年牢 实在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