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石头书 第二课时
范文

石头书 第二课时(精选4篇)

石头书 第二课时 篇1

  一、教材分析: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的是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外形像书,内容上也像书,蕴含着许多学问。课文还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文章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课文借着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介绍了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构思精巧。所以全文设计以问答为主,在问答中有关"石头书"的含、如层层剥笋,逐次展开。由“好奇”——“奇怪”——“高兴”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谈话:上接课,我们读通课文,知道了两个小朋友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小黑板上的句子)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学习课文,感悟解疑:

  1、刚才,你们读了句子,也在一个接一个地提问,这就是(出示词语:刨根问底。齐读)

  2、课文中是谁在刨根问底呢?他们问了那些问题呢?现在你们要不知道呢?(要)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二节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呢?

  (待学生回答后小结: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4、谁来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5、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指导朗读2、4这两个自然段。)"好奇"表现了川川看到勘探队员对一块大石头入迷时感到的疑惑,从而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奇怪"则表示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6、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 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不禁是抑制不住的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挂图认认石头上的字和画 。(出示挂图)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第8、10自然段

  ①出示小黑板上的第8、10自然段

  ②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石头的字画和贝壳恐龙的化石,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的

  ③再读读这两句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在用法上的区别。

  ④学生观察练说后小结:注意提示语在前,标点是(:)提示语在后,标点是(。)

  ⑤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刨根问底"是问个明白,探个究竟。)

  谁能用"刨根问底"说句话?

  7、朗读第14自然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8、分角色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为了把课文读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为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来读不谓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让学生抓住一些重要的词、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对话场景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让学生充分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复述教学作好铺垫。)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设计:(设计意图:课内外的延伸继续采用学用结合,与课堂中创设的说话写话情境保持一致。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字、词掌握的能力,让本课的字、词得到更多的训练特设计这些字、词的练习。)

  1、给下面带“-”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地壳(ké qiào )   好奇(hào hǎo)   地壳(ké qiào)       

  好看(hào hǎo )     足迹(jī  jì )     画册(cè  chè)

  2、写出近义词。

  好奇(  )高兴(  )刨根问底(   )聚精会神(   )

石头书 第二课时 篇2

  教学内容 17、石头书 共几课时 3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读好对话、了解石头书的内容及价值。 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上的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石头书”的含义。 预习 设计 1.课前搜集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5分钟) 1.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30分钟)           (一) 1.自主学习。(3分钟)   2.展示。(8分钟) (1)齐读第6小节,读出情不自禁的感情                             (2)它上面还有白的,红的等许多不同的小不点,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许多呢。           (二) 1.欣赏图片,理解“化石”。 (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三)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__________。 师引说:化石告诉我们:我们看到树叶的化石,知道这里曾是__________,我们看到小鱼、贝壳的化石,知道这里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5分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和磊磊看见一位勘探员叔叔正趴在一块大石头,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叔叔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板书:石头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题目。   第二板块:理解课文 川川和磊磊看到叔叔趴在大石头上,有好多问题呢,他们问了哪些问题?读读课文,将问题画出来。 2、交流。 3、你们现在想了解哪个问题? (一)学习第6-7小节 1.过渡:这2小节提出了什么问题? 2.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①“这书上有字吗?”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找找石头书上有哪些字,用“——”划出来。 ②自学时间:5分钟。 3.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4.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5.导学。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2)(教师板书:字)齐读第六节。不禁是什么意思呀?你能读出这种情不自禁的感情吗?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七小节。 结合理解“雨痕、波痕”: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石头书上还有字吗?(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石头书上有好多好多的——字(手指板书:字) (4)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因为石头上有雨痕、波痕、矿物等,所以说石头像书。) (二)学习第8-9小节。 1.过渡:还提出了什么问题? 2.这是——树叶,这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呢。其实啊,石头书上还有好多好多画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图片出示)这些都是化石。相机理解“化石”。 3.请你再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三)学习10-1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石头书上有字有画,可是这光秃秃的山上,竟然有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2.对呀,化石能说明什么呢?指名读第11节。(指名两个学生读后齐读) 3.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4.化石告诉我们的知识可真多呀,勘探队员根据化石上的字和画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1节,体会体会化石的作用。 5.小结:化石的作用还真大呢。 6.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还不满足,他还问了什么?叔叔是怎么说的?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石头书上还有(很多很多知识),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用处可真大呀! 7.我们学会读“石头书”有什么用呢? 8.难怪川川和磊磊会高兴地感叹;“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板书:学问) 9.学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第四板块:总结全文 1.川川和磊磊通过刨根问底获得了那么多知识,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小朋友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也要学会“问”噢。 2.《石头书》这篇课文通过川川、磊磊和勘探员叔叔的对话,告诉我们好多知识,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安排形式及表情。 2.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3.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作业 设计    

石头书 第二课时 篇3

  教学目标 :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 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 指名读句子。

  (3) 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己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 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 书”)

  (3) 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 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 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 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 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 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 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 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 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 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 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 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石头书 第二课时 篇4

  作者:沈高明    发表时间:2004-4-28    阅读次数:435 

  作者:南京市天妃宫小学    史春妍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勘探队员叔叔告诉我们石头就是书,因为石头一层一层

  的……(生答)

  2.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第六~十四自然段

  1.自己读第六~十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读好。

  2.老师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爱提问,哪些同学爱回答问题?再读课文,爱提问的遇到课文中的问话多读几遍,爱回答的遇到课文中的回答就多读几遍。

  3.(出示问话)请爱提问的同学推荐一位导读。要求:让我们一听就知道你重点问什么?[相目机板书:字画]

  4.(出示带提示语的问话)加上提示语,你们是不是能读得更好,问话更吸引

  人?自己读。

  (1)指名读,把你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我们听。    

  ①“不禁笑了起来”——说说川川心里怎么想?

  ②“一起问”——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一起问。

  ③“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班有没有像川川一样遇到问题爱刨根问底的同学,请你们一起来读一读。

  5.学习答话。

  (1)你对这4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在书上找到叔叔的回答,自己读一读。

  (2)指名答。

  ①“有字吗?”指名答。问:字是什么?[板书:波痕、雨痕、矿物]问:矿物是什么?还有可能有什么颜色?

  ②“有画吗?”指名答。问:画是什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看书上的化石图,欣赏上面的图画。

  ③“化石能说明什么?”老师课前找了一些资料,请大家读读课文,再结合资料想一想,化石到底能说明什么?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指名答,再结合这块石头上的“字、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④“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指名答。结合书上的省略号想一想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课后查资料。

  6.分角色读叔叔和川川、磊磊的对话。

  三、师总结

  化石能让我们由现在推测到过去,多神奇啊!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心中的小问号解决了吗?这样的石头书你们会读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石头书

  字    波痕  雨痕  矿物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P><P>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