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花瓣飘香》导学案 |
范文 | 《花瓣飘香》导学案(通用14篇)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练习分角色朗读。 3.通过充分朗读,体会小女孩心灵真挚,纯朴的亲情。着力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对人物外表的描写展示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材分析: 1.题解 标题诗意盎然,意味深长。从字面上看是指小小的花瓣飘着沁人的清香,待读完全文,细细思索,便会看出此题其实隐喻着文中那个摘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的小女孩,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含露的花瓣一样清香四溢。而舍“花儿飘香”取“花瓣”飘香为题,不仅切合文章的内容,而且十分新颖,能让读者带着“为什么只说花瓣飘香”的问题兴味盎然地阅读课文。 2.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通过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她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全文共十一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送花→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 花开-----门前月季盛开,花朵红艳可爱。“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既表现了“我”对月季花的喜爱,又为下文小女孩来摘花开路。 摘花瓣-----小女孩“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跑远了。摘花本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专注的神情,虔诚的动作,在读者心中激起的只是疑问:她摘花瓣干什么?为什么只摘花瓣?这就自然引起下文“我“和小女孩的谈论。 谈花----爱惜花朵,更爱妈妈。几天后。当小女孩又来摘花瓣时,“我”忍不住叫住了她。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是因为妈妈生病,她想摘一片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是因为小女孩爱花,她不忍心全部摘下,影响别人观赏。“只摘花瓣”是小女孩在爱花又爱妈妈之间的唯一选择。小女孩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人怦然心动。 送花----深受感染。小女孩的爱心深深打动了“我”。“我”买花,送花的行动便是受到感染的证明。 四.写作特点 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通过二人或几个人的交谈,来刻画人物和发展情节,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本文就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 关键字词的运用: (1)“红艳艳”一词告诉读者“我”家门前的月季花开得芳香迷人。 (2)“俯”“小心”“捧”“不知所措”“惶恐”等词在文中的用意。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小女孩摘花时俯下身子将摘到的花瓣双手捧着。生动地描写了小女孩当时“小心”的神情。“不知所措,惶恐”生动地刻画了小女孩被“我”叫住后内心所产生出的恐惧心理。 (3)“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轻轻地”体现了“我”态度的和蔼可亲。 (4)“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反映了小女孩非常敬重自己的爸爸和听爸爸的话。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说的话是发自内心,所以很激动。 (5)“我”将从集市买来的两盆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本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敬爱我们的母亲。 六.重点知识: 1.学会本课生字:俯,摘,捧,拿,措,惶,恐,舍,惹,懂 (1)“摘,惹,舍”为翘舌音。 (2)“措”为平舌音。(3)“捧,惶,恐,懂”为后音。 2.形近字: 俯(俯看)摘(采摘)捧(捧起)拿(拿到)措(措施)懂(懂得) 府(政府)滴(水滴)棒(棍棒)掌(手掌)借(借钱)谨(谨防) 3.近义词: 惶恐—惊慌飞快—飞速红艳艳---红彤彤不知所措---手足无措 4.反义词: 惶恐---镇静飞快---缓慢不知所措---泰然处之 5.多音字: 露lù(露水)舍shè(宿舍)给jǐ(给予)着zháo(着火) 露lòu(露脸)舍she(舍得)给gei(给我)着zhe(看着) 6.重点词语理解: 红艳艳:形容非常红。abb式词语后两个字叠用有强调作用。 不知所措:措,安排,处置。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惶恐:惊慌害怕。 七.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导入语: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地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你的心灵像露珠一样透亮,纯洁。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同学们,你听了这首小诗,你们从中了解到什么吗? (1)板书课题:6.《花瓣飘香》 (2)师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从中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些什么? 二、活动体验,对子帮扶 默读课文2—3遍,思考以下问题: a圈画出文中生字词,多音字并组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自学生字,有疑难字查字典 c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c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 d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心意思。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组板演以上相关的内容,剩余同学练读课文。 板演要求:诵读快,字迹工整,大方美观,用双色粉笔。 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2.各组带读相关板块,小老师大声,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词语—炒豆子游戏(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以便熟练掌握) 4.易错字提示 四、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1.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不过关小老师课下帮扶。 2.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一.明确目标,教学引领。 1、课文是怎样写花开的? 2、从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和神态你读懂了什么? 3、思考,交流“我轻轻地问”表示了“我”的什么样的态度? 4、默读三—十自然段,从“我”与小女孩的谈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5、“我”为什么要买花,送花?作者想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讲座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说说为什么喜欢? 2.导演邀趣,入境体验:教师先让学生当导演,再请他们做演员,教师点拨。(课本剧)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对子间读顺读通句子,感情处理要到位。 开火车读词语。(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知识未过关学生小老师课下帮扶。 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标记,并查字典解决。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2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小女孩和母亲之间真挚、纯朴的情感;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导入新课 1、师吟诵小诗《母爱》 母爱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qíng)着它,泪涟(lián)涟。 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点什么? 2、师:同学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你的妈妈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细细地品味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3、生齐读课题:花瓣飘香 师:再读一遍:看你们能不能读得让我闻到花瓣的味道? 二、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形象 (一)听录音谈感受,分析小姑娘形象: 1、师: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吗?(板书:懂事) 2、师: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请你们好好看书,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 (丛书上找相关的句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主要是从小女孩说的话里面体会到她的懂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几句话。 3、出示句子:“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a、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生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知道小女孩喜欢和“舍不得”摘花呢? (生可从第二自然段中找相关词语然后细细品读,读出舍不得的心情来,多练多指导,抓住“俯”“小心地”“双手捧着”“飞快地”来指导朗读,适当时师可范读) b、既然“舍不得”为什么还要摘呢? 生找第七自然段, c、小姑娘想送给妈妈什么呢? 你们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呀?(生畅所欲言) 指导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读出那份幸福甜蜜) d、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丽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e、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听话? (生找第九自然段)这泪花里告诉了你们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f、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所以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二)、分析另一人物形象 a、小女孩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和谁在对话呢? b、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这个“我”是个什么人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读阿姨说的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多朗读) c、小女孩这么懂事,深深地触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齐读最后一段。 d、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 三、再读课题,揭示内涵 a、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 b、生再读课题 c、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你在平时做了哪些让妈妈高兴的事? (师评价)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如何让这片花瓣飘出幽幽的清香,那就用你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们的母亲吧!师:同学们,这堂课上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生:我知道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了,我要学会关心我的妈妈。 师: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互相帮助,让我们在爱自己、爱亲人的同时也爱家庭中的其他人吧!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3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摘花小姑娘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品质。 二、品读感悟 (一)读讲第二自然段。 1、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吗?在课文第几段?请你找出来。 2、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 3、指读第二段。 4、投影句子: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5、交流: 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6、小女孩很爱花,很珍惜这片花瓣。(板书:爱花) 7、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从“小心地”、“双手捧着”) 8、她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9、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10、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11、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2、过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13、是啊,课文中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所有读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读悟3-10自然段。 1、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要求:轻轻地读读,3-5自然段,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3、投影句子: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1)现在请小朋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3)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 (4)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5)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6)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板书:爱花) (7)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8)“惶恐”是什么意思?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评。) (9)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这是哪一个词的意思?读好词语:不知所措 (10)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板书:善良 (11)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12)看看小女孩的话后面为什么有6个小点?(省略号)她还想说什么?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呢! 4、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自由读读6-9自然段,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1)出示句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1)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可见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2)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 (3)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 (4)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你能加上“——地说”来读一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 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b(1)小女孩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板书:听话)“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 她这样做了,想想她在回信中会怎样对爸爸说呢? (2)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5、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6、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7、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8、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你会读懂更多! 再次投影第三段: (1)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2)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3)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4)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 #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9、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可课文还有一段,写的是什么呢? (三)读悟最后一段。 1、指名读11小节。 2、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3、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4、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6、小朋友,一片花瓣,一盆月季,凝聚了孩子对妈妈的多少真情, 7、认识这么一位可爱的懂事的小女孩,是多么幸运,多么令人感动,老师忍不住也想吟一首小诗, 8、这样吧,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先默默地在心里读一边,然后一起来深情地吟诵——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yè)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可爱的女孩, 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9、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飘香!!” 10、学了这篇课文,认识了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聪明的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谁先来说? 11、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个妈妈的心头! 板书: 花瓣飘香 爱花 小女孩 摘花瓣 善良 懂事 孝顺 听话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5 朗读、赏析、理解、感悟——花瓣飘香教学侧记 (一) 师:谁来说一说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是俯下身子,小心地采了一片带露珠的花瓣。 生:小女孩摘了以后是双手捧着的……【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大家已经注意到小女孩摘花瓣时候的动作了,请大家来找一找,把小女孩摘花瓣动作的词儿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俯下身子、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师:大家找得真准,现在请你把这些词儿放到课文里,再用心地读一读,要读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小女孩。 学生试读。 师:现在你能上来学着小女孩的样子摘一摘吗? 生:用形体动作表演(俯下身子、小心地采摘、双手捧着……) (二) 师:摸着这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小女孩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会说:“ 孩子,这花瓣摸着像绒布一样,真舒服啊!” 生:妈妈可能会说:“闻着这淡淡的花香,我的病仿佛好多啦!真是我的乖女儿!” 生: 妈妈还可能说:“你真是我的好女儿,妈妈有你这样的女儿知足啦!” ……… 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是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意象,这是语文课教学目标途中的重要环节。 在“一”中,学生通过阅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景“过电影”,再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让学生直观生动的表演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再现和理解。为什么这样小心?双手捧着? 在“二”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再创造,进行“再次理解”,想象出了妈妈摸到花瓣,闻到花香以后的情景,也体会女儿对妈妈的深情厚意。 转载自妙桥小学博客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5【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孩子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三八),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 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2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小女孩。 二、初读感知。 1、一读课文。 这位小女孩和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在咱们的课文里。让我们捧起课文,专心地读一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 读读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谁来做领头雁领着大家读? (提醒注意“捧”是后鼻音,“拿着”,“捧着”,“着”都要读得轻而短。) fǔ zhāi bàn pěng 俯下身子 摘 花瓣 双手捧着 ná cuò huáng kǒng 拿着花瓣 不知所措 惶 恐 rě dǒng 惹(不要惹妈妈生气) 懂事 kuàng 眼眶 花丛 阳台 3、再读课文。 4、交流。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小女孩摘花瓣)(师板书“摘花瓣”) “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能用一个词儿就概括吗? 板书“懂事”。 三、品读感悟。 看来,这位小女孩已经给大家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不过,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懂事”这个词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细细地去读书,从字字句句中用心去感受,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呢? (一)、读讲第二自然段。 1 找一找 你看到小女孩摘花瓣了吗?在课文第几段?请你找出来,(第二段) 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 学生自由读。 2(出示)第二段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遍?。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3 交流: 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么样的小女孩? (1)小女孩很爱花,很珍惜这片花瓣。(板书爱花) (2) 从哪些词语最能看出?(从“小心地”、“双手捧着”可以看出、) (3) 她为什么那么小心?(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 (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捧起课文—— 过渡: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是啊,课文中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所有读这个故事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那就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相信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读悟3-10自然段。 小朋友,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读读这几段话,(出示3-5段)看能不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来? 1自学 要求:轻轻地读读,3-5自然段,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好,请小朋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板书爱花 )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 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批评。) 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 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 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3说话练习: 等等……小女孩的话后面为什么有6个小点?(省略号)她还想说什么?你能帮助她说出来吗?她有点不好意思呢! 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自由读读,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1、出示6-9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a、 a 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b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说不定病就会好了很多呢!)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 c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你能加上“——地说”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d、小女孩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板书“听话”)“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有惹妈妈生气,而且—— 她这样做了,她在回信中会怎样对爸爸说呢?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2、第10节。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你会读懂更多! 出示:(第二节)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写了什么? (三)读悟最后一段。 1 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2 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3 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4 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41 《花瓣飘香》实录片段 涵溆 献丑了,下面是我上完《花瓣飘香》后整理的一小段,请各位多多指教。 (我们班的生物角养了好几盆花)开始上课: 师:华夏,请你帮老师到生物角摘朵花来,谢谢!(学生都非常好奇,一直目不转睛的看着华夏,直至他把花交到我手中。)同学们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华夏,谁能告诉我,刚才他是如何摘这朵花的?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他走到生物角,随意折了一朵,就拿在手里伸直手臂,走过来递给了老师。 师:从学生说话中选择板书: 随意 折 伸直 走过来递给 真不错,观察到了华夏摘花的动作和细节。(投影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请看这个小女孩,又是如何摘花的呢?把能体现小女孩摘花时的心情的词画出来,并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你画出了哪些词。 生:她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听学生朗读,随机板书: 俯 小心的 一片 捧 飞快地 找得真准,读得也很清楚,那么,从你画出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些什么? 生:小女孩很舍不得摘那朵花,你看她只摘了一片花瓣,而且摘得那么小心,还用双手捧着,似乎生怕一个不小心摔疼了那片花瓣。她很爱护那朵花。 师:你真会读书,说的真好。既然小女孩那么爱花,为什么还要去摘掉一片花瓣呢? 几天后的又一个早晨,我解开了这个谜底。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看看作者找到的是什么样的答案。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7一、目标点击: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课文中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感受小女孩真诚的爱心和美好的心灵。想一想:我是否也是父母心中听话懂事又孝顺的孩子呢? 二、读拼音写词语: fǔ shì zhāi xià dǒng shì huáng kǒng pěng zhe ( ) ( ) ( ) ( ) ( ) 三、写出下列近义词语: 惶恐--( )飞快--( ) 红艳艳--( ) 不知所措--( ) 四.写出下列反义词: 惶恐--( ) 飞快--( ) 不知所措 --( ) 五.多音字组词: 露lù ( ) 舍shě( ) 给 jǐ( ) 着zháo( ) 露lòu( ) 舍 shè( ) 给gěi( ) 着zhe ( ) 六、照样子,在括号内写上abb式词 ( )的太阳 ( )的麦苗 ( )的米饭 ( )的星星 ( )的稻田 ( )的葡萄 七、词语连线。 飞快地 望着 懂事的 集市 惶恐地 穿过 热闹的 孩子 轻轻的 问道 淡淡的 泪花 疑惑地 摘下 晶莹的 清香 八、读句子谈感受 1.小女孩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2.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子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我母亲的阳台上。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8【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 买花(“我”) 敬重父母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9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0《花瓣飘香》这课没有明确说出“我”是什么性别,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1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8 资源提供者:快乐音乐 资源名称及内容: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能体会父母的爱,对父母有颗感恩的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读好课题。 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读得真好,老师就好象闻到了飘来的淡淡清香。 2、这是什么花的花瓣,幽香沁人心脾啊!(月季花) 二、学习课文1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来写丛月季的?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花多,花美)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来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她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小女孩? 三、学习课文2-10自然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板书:懂事 (爱花 爱妈妈) (1)哪些地方看出小女孩喜欢花的? 卡1:一天清晨,``````跑远了。 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交流。读体会。 卡2:“我舍不得把``````” 交流,读体会。 (2)你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体贴妈妈的。 卡1:“妈妈生病了,``````妈妈会高兴的。” 交流,读体会。 卡2:“爸爸在南沙``````不要惹妈妈生气。” 交流,读体会。 2、小结:为了``````虽然爱花``````但还是``````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啊! 3、与小女孩对话的还有一个我,我们来读一读我说的话。 读句子,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齐读11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我被打动的? 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3、师范读这一段。学生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延伸 1、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还有一句原话:妈妈,我没有钱买礼物,但这是我亲手做的,意义不一样。 2、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3、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2[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读懂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关心父母的好孩子、“我”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 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谁愿意再为大家读读课题? 生:(读)花瓣飘香。 师:读得真好听。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月季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真美。 生:这么多的花,开得真热闹。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的一束花,你会特别想读课文的哪一节呢? 生:我想读读第一节。 师:那就读读吧! 生:(读第一节)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师:你眼中的花红得真鲜艳,是红艳艳的。还有谁想读? 生:(另一位学生读) 师:你看到的花真多,都开满了。今天老师带来是一束花,而我家门前可是一丛花,比这更多更美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欣赏欣赏这丛美丽的月季花吧。 生:(全班有感情地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在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了。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深深情意的、人文色彩浓厚的美文。一片小小的月季花瓣映射出小女孩金子般的纯洁心灵。简短的情节折射出的亲情、友情使人掩卷难忘。这堂课的教学也可以说是开门即见景。教师精心地创设故事的氛围,通过让学生观察月季花联想课文的相关内容,自然引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正因为有这直观的一束月季花带来的美,让学生的学习显得更积极、更主动。而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对“红艳艳”、“一丛” “开满”等词的理解、朗读也显得更到位。]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再带大家听听这个故事。 生:(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师:在上节课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它。 [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境界。如果教师在学生处于这种“愤”与“悱”的阶段对其进行启发与引导,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朦朦胧胧的感受到小女孩的可爱,但对于她摘花瓣的行为始终有些耿耿于怀,因为依照平常行为习惯的标准,摘花是不文明。在他们看来,一个有这一不良行为的孩子是不能被看作懂事的。因此在上课时一个孩子就提出了上面的问题,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就顺水推舟以这一问题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辩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语言的魅力,得到心灵的陶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真正弄懂这个问题呢? 生:认真读课文。 生: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觉得是应该先自己读书、思考还是应该先讨论。 生:应该先读书、思考,等有了一定地想法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 师:对,这样的讨论会更有效果。那么,就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的2—9节,你觉得小女孩到底懂不懂事呢?从课文中画出关键的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生:(认真地阅读、勾画。) 师:(巡视指导) 师:不少同学已经胸有成竹了。那么我们就分小组讨论讨论。讨论时,先把你勾画地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试着把你勾画的句子读好听。今天是星期五,就由5号同学主说,其他同学再他说完后帮他补充、纠正。 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热烈的讨论。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可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赖于教师时时地引导与培养。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非常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要先静下心来读书亲近语言文字,静下心来思考,然后再讨论,这样可以避免因理解不到位、思考不周密而导致讨论的肤浅,达不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再如: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仅进一步明确讨论内容,还就讨论步骤、人员安排等细节进行了具体要求,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组讨论有序、高效的进行。]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小女孩很懂事。我们是从这句话中读懂的: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选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月季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月季的花瓣,用鼻子闻月季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我刚才闻了闻这朵月季花,觉得月季的香味很淡,要凑近了才能闻到。 生:月季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月季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你读的这“香味”似乎太浓烈了,能不能再淡雅些,再试试看好吗? 生:(再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生:也许我会紧紧搂着她说不出一句话,因为,我太感动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创设生活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跳出旁观者的身份,进入生活世界中去,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在饱满高昂的情绪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想象妈妈看到花瓣的情景,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更让学生体会到母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到小女孩的“爱”给妈妈所带来的喜悦与满足,给读者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语文课程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站在普通读者——与学生平等身份的角度,自然的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动,入情入境的与学生真诚的对话。而实际的课堂效果也再次验证: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qing四射时,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生:我从这句话知道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南沙在祖国的最南面离家很远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如果你有这样一位当解放军的爸爸在保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你感到怎样? 生:我会感到很光荣。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生:我会感到很自豪。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生:在小组内小声地讨论后汇报。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我们这小组觉得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咦,这种想法挺特别。 生:刚才杨若甜同学说得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觉得小女孩还是尽力的去照顾她的妈妈了。你看,妈妈生病了,她还为妈妈送花瓣,想方设法让妈妈高兴呢。 生:一般像她这么大的小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照顾呢?可是,她却能主动的关心妈妈,让远方的爸爸放心,说明她很懂事呀。 师:你们两位说得真好。所以,作者才会情不自禁地夸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谁来夸夸她。 生:(有感情地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随即调控,抛出一个看似奇怪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是唯一的,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孩子甚至要展开辩论了。而在这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小女孩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进一步的感受到小女孩纯洁的心灵。]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小女孩说的这两段话中读懂她关心父母、懂事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呢? 生:(无人举手,很多同学在犹豫。) 师:似乎没有了。但我们在看看刚才大家讨论的这个问题,(再次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小女孩摘的是花吗? 生:不是,是花瓣。 师:从课文的第几节知道的? 生:第二节。 师:第二节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的过程,读一读这一节,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生: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非常小心。 师:想不想像小女孩那样小心的摘一回花瓣。 生:(齐声答)想。 师:要想演得像,必须要读懂剧本,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节,其他同学一边读一边想,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 生(指名读后质疑)“俯“是什么意思?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犹豫,不能确定。) 师:其实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个字,在课外书中,我们经常看见它和“视“在一起合成一个词——俯视。俯视的反义词是—— 生:(齐答)仰视。 师:仰视就是—— 生:(齐答)抬头向上看。 师:那么俯视就是—— 生:(齐答)低下头向下看。 师:俯视的“视”是“看”的意思,那么“俯”就是什么意思呢? 生:低下头。 [对于“俯”字的理解,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巧妙点拨,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字义。] 师:对。“俯”是小女孩摘花瓣时的一个动作,这节中还有哪些词也是描写摘花瓣的动作的? 生:(读书、勾画、汇报)还有“摘了、捧着、穿过、跑远了。” 师:表演时,这一连串的动作不能漏掉。不仅如此 ,还要注意这些动作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演得逼真。请一位同学读读,看谁读得像,等一会一定演得好。 生:(指名试着有感情的读)。 师:你们评评看她读得像吗? 生:我觉得她读得像。特别是“小心地摘”和“双手捧着”这些地方读得让人感到小女孩摘花瓣真的是非常非常小心。 师:你听的真仔细,请你也来读一读,小心地摘一片花瓣。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生:她刚才“跑远了”好象小女孩真的跑得飞快,跑远了让人看不到一样。 师:你真用心,别人读书的时候,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似乎真的浮现了小女孩的身影。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指名有感情的读)。 师:读得这样好,相信一定会演得很好。请你演一演,老师来帮你配音。 (师生合作表演,结束时赢得同学的掌声)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以演代讲,符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盲目的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表演前积极地内化语言:先引导学生质疑,理解难懂的词语。再引导学生找出摘花瓣的动作以及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最后引导学生评读这一段文字。正因为语言内化得到位,所以当学生将语言再外化为动作表演出来时才显得准确自然。学生点评的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是训练有素的。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渗透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匠心独具。] 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摘花瓣前,你在月季花前面停留了好一会,你在找什么呀? 生:我停在那是想找出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把它献给生病的妈妈。 师:为什么一定是要带露水的花瓣呢? 生:因为这样的花瓣是最美的。 师:谢谢你的表演,也谢谢你解答了我心中的疑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有问题想问她的? 生:我有一个问题。花瓣很美,由花瓣组成的花应该更美,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我来回答。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 生:我同意这种说法。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让远方的爸爸放心。 生:而且月季花多美啊,许多人都爱观赏它,小女孩真不愿意去破坏那份美丽,于是,她选择了只摘花瓣。 师:哦!原来如此!正是摘花瓣这一细小的举动,更让人觉得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作者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她被小女孩深深的感动了,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被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生:(深情地读课题)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通过过渡语巧妙地将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渗透了渗透其中。] 师: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花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在两盆花的下面,我都压着一张贺卡,同学们,你们猜猜看,卡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生:(热烈讨论后汇报)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祝你的妈妈早日康复。”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谢谢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小女孩的贺卡上写“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祝你全家幸福。”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我爱你妈妈”。 生:“我”会在给妈妈的贺卡上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师:这句诗用在这里太恰当了。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两句诗的呢? 生:因为,我觉得作者被小女孩深深的打动了,她觉得自己也应该像小女孩那样去关心妈妈,孝顺妈妈,所以我想到了《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忽然也想起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我们刚刚在练习4中学过的孟子说的两句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师:意思是说—— 生: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 生:(齐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意思是说—— 生: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师: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很多,如果你身边有一朵美丽的月季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呢?说得好的,老师就真的花给你一枝月季花,让你送给想送的人。 生:送给亲爱的妈妈,因为生我、养我非常辛苦。 生:送给爷爷奶奶,他们年龄大了,我应该好好孝顺他们。 生:送给敬爱的老师,因为老师很关心我们。 …… 师:一会功夫,老师手上的花就送完了,真是供不应求。看来,想表达心意的同学还真不少呢!那么没有拿到花的同学可以用什么方式怎么向身边的亲人、朋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生:妈妈工作很辛苦,我可以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生:天越来越冷了,我想每天晚上帮妈妈捂被子,妈妈会高兴的。] 生:下个礼拜天是奶奶的八十大寿,我想送给奶奶一个甜甜的吻,并对她说:奶奶,我永远爱你,祝你永远健康。 生:我想为老师泡一杯清香的茶,让老师的声音更动听。 生:我想把我的压岁钱寄给希望工程,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能重返课堂。 …… 师:同学们这么有创意。老师发现你们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善良、可爱,这些想法真让人感动。其实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当的方式,给人以惊喜。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以及你关心的人表达一份心意,并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这样具体的写下来。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课题。 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人文性的语文就是要关注和挖掘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就是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猜猜花盆下的贺卡上会写些什么。这一训练环节让学生将此时内心的感受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实践机会,教师更是在利用这一环节悄悄地拨动孩子们心中已有的美好人性的萌芽:从关爱亲人到关爱身边所有值得关爱的人,从用“花”来表达心意到用“心”来表达心意,使得原本看似柔弱的人性逐渐滋生起来、壮大起来、挺立起来。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教师始终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独有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回家实践的过程中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作者那样具体的写下来。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运用价更高。当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时,心中一定满怀美好,此时请他们将这份心灵的感悟诉诸于笔端,会有一吐为快之感,也能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目的。 在本堂课中课题一共读了四次,每一次都在特定的情况下朗读,感悟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第一次,在上课伊始,通过教师评价暗示学生课题要读得好听;第二次,在学生感受花瓣的美、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二次读课题,加深对花瓣美与香的感性认识;第三次,在学生读懂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基础上,三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小女孩对父母的深情像花瓣散发出的芬芳,悄悄飘进了作者的心,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第四次,读在全课结束时,代表着让同学们的爱心也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一瓣心香。这四次课题的朗读一咏三叹,意义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 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花瓣飘香》导学案 篇146 花瓣飘香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