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诗《草》教学设计 |
范文 | 古诗《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 ,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 (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 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 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小草很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7.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写字“枯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板书设计: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 春 夏 秋 冬 一岁一枯荣。 荣 枯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古诗《草》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领导、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鼓励和指导将使我对诗歌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的诗歌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说读想议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听说读写的几个感官参与绝不能孤立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说读想议上有成功之处。 在插图画面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看图说话把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乐说好说;通过所看所想与诗歌进行对照讨论理解感悟,在“春风吹又生”的画面想像中学生的讨论有了碰撞和融合,这体现了议的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字,剖析理解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诗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对每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离离、原、岁、枯、荣”的理解,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三、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诗、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枯”和“荣”的理解与书写,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在说话练习中培养语感,既抓住了识字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所体现的形体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发现不足,奋勇改进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每堂课中能发现一点不足并改正的话,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能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紧张,多一些亲和力的话,这堂课肯定能上得更加精彩! 感谢听课老师给我的宝贵意见,在对诗歌“尽”的解释是到位了,然而在朗读的指导上还不够引起重视,没能读出绵远未尽的感觉是为遗憾。我将不断修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理解与感悟要在朗读中得到真实的情感再现,还需要在语音、语调、语速上进行整合。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2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 他写的是什么意思? 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3师:《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师: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一样。那么,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 生:(一个接着一个说)是高原上的草;是平原上的草;是原野上的草;是原来的草。 师:同学们能大胆发言,很好!好多同学都说得不错,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 生:(纷纷回答)不对!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高原呀、平原呀、原野呀,说的是“地方”,而“原来”是地方吗?比如说“我原来上幼儿园”,这里的“原来”是表示什么呢? 生:过去。 师:对,过去。“过去”是表示时间的,不是表示地方的。这句诗写的是原野上的草。大家想一想,在广阔的原野上,那么一大片草,长得绿油油,非常茂盛。那样的景色该多美啊!(稍顿,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那么,诗句中的“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生:茂盛。 生:旺盛。 生:非常茂盛。 师:好!说的都很好。现在谁能把“一岁一枯荣”的意思讲一讲?同桌、前后桌的同学可以围在一起议一议。(学生讨论) 师:好!谁能先用“岁”字说个句子? 生:过了新年后,我长了一岁。 生:我爸爸30岁了。 师:对。“长了一岁”就是过了一年。“岁”在这里就是“年”的意思。接着看,“枯荣”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 师:对。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在春天的时候,草长得怎么样呢? 生:非常茂盛。 师:对。“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在北风呼呼、大雪飘飘的冬天,草是什么样子呢? 生:黄黄的,干干的。 生:都快要干死了。 师:说得对。“枯”就是“干枯”“死去”的意思。那么,“一岁一枯荣”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枯死一次,茂盛一次。 生:“一岁一枯荣”就是每一年都要茂盛一次,又要枯死一次。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下面的句子里,“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烧不尽”是说草的哪一部分没有烧尽呢?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尽。 生:是说草的根部没有烧完。 师:好。再看最后一句“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生:春风吹,小草又生出来了。 生:春天来了,春风温和地吹着,小草又生长出来了,更茂盛了。 师:说得很好。现在,咱们看一段录像。(放显示诗意的课件:原野上小草一大片,非常茂盛。冬天来了,一片枯黄。野火熊熊,好像把草烧光了。但是,春天来了,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看完录像,谁能把全诗的大意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原野上的草非常茂盛。每年都要枯黄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完草根。春天,小草又茂盛地长起来了。 师:你看,原野上的小草是多么坚强啊!那么大的野火也烧不尽它,春风一吹,它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现在,同学们把全诗读几遍,争取很快背下来。 (学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表演。一个同学扮爷爷,一个同学扮小孙孙。孙孙放学回到家里,给爷爷讲这首古诗。(学生纷纷要求表演。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和孙孙。) 孙:爷爷,我背首诗给您听好吗? 爷:好!背什么古诗? 孙:背《草》。今天上午我们刚学的。 爷: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呀? 孙:(一愣)嗯,因为……因为小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爷:噢--我明白了。背吧! (孙背) 爷:“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孙:“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爷: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孙: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爷:哈!你看俺孙孙多有本事,小小年纪就会背唐诗,还会讲意思呢! 师:这两个同学表演得非常好,大家用掌声鼓励。(同学们热烈鼓掌) 【评析】这段教学实录具有三个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3.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了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理解草的象征意义2、为学习《海边荒石》做好铺垫工作【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草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我下乡的前一夜,母亲取出针,在早已缝好的被子上加密针脚,她不能再为我做什么,能做的好象只有这些,母亲的言语和针线一样绵绵密密素朴无声。望着夜色中孩子渐行渐远,母亲手里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针。”《针》作家: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鲍尔吉是蒙古姓氏,原野则是颇富诗意的笔名,构成“蒙汉合璧”的名字。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到了原野眼中,就充满诗意唯美的光辉。原野的文章清新自然幽默风趣,叙述中有抒情,寻常小事中隐含大美,仿佛是在不经意间,诗意却如江南花针一样绵密的春雨,在轻飘细撒,织出一片桃红柳绿。原野与我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他的心中有歌声、有图画、有美和爱,而我们的心里一无所有。 二、 阅读《草》全文,并思考(1)划出文中能表现主旨的关键句,理清各段段意(2)段2“草是绿色的水,在风和雨水里蔓延”,这句话的含义?(3)段3仅一句话,为何将之独立成段?(4)文章第4、5段引用惠特曼和齐白石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1)段1:表现草形似柔软,实则顽强段2:表现草顽强生长和强盛的生命力段3:从视觉到嗅觉,概括草“尽最大的努力活着”的精神和作者的感受段4:引用惠特曼的话,表现草象征谦卑、贫*和民主的力量段5:引用齐白石的话,表现草象征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段6:评价惠特曼的创作,也同样涌现草的精神明确(2)表现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及在逆境中不屈不饶的精神明确(3)写作角度发生变化。由视觉到嗅觉,由作者对草的直观感受,到作者自身的感受和评价,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明确(4)草象征着一种超脱生死的洒脱的人生观。揭示了一种“生命——死亡——再生——不朽”的永远循环,这是一种将个人生命与自然万物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生命观,是一种豪迈乐观的生命观。 三、 阅读《海边荒石》,写下自己的感受(150字)【教后记】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惆怅。对这篇文章的主题有很多的解读,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在本文中,作者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在我的“乐园”里,有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地里捕鸟的乐趣;即使在三味书屋里,面对严厉的`老师,我同样能找到乐趣,新奇的追问,园内嬉戏,课下偷玩,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各抒己见”这一环节。预设的问题是:“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课堂上本环节是学生参与人数最多,积极性最高的一个环节。有的说三味书屋是苦屋,理由是学习内容枯燥无味;有的说三味书屋不是苦屋,因为作者也写了一些趣事,如寻蝉蜕、折腊梅枝……经过学生的探究,再由教师点拨,提炼出这样一个观点:三味书屋中既有苦也有乐,应该说是一个“苦中有乐”的书屋。再联系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主题自然得以凸现,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很关键。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有效性,必须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必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乐于回答,急于回答。问题必须提到点子上,课文的难点才能得以突破。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其它环节的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读课文的方式有些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摸索,力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6【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稻草蘸印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活动准备】 稻草、素描纸、水粉颜料、勾线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稻草,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瞿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稻草) 师:那稻草有什么用呢? 师:原来稻草有这么多的用处,可以堆草人,草房子,草帽……(出示图片)其实来师告诉你,稻草还有一个新本领,你们想不想发现呢?那我们先来看一看。 (二)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稻草蘸印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山、树)他们漂亮吗? 师:你们信不信这些漂亮的画是用稻草蘸印出来的?(不信)那么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看稻草蘸印画的方法。 师:(视频)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颜料,稻草)稻草在颜料里面蘸一蘸,然后在画纸上蘸一蘸。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相信了吗? 师:哇,稻草的本领大不大呀!那你们现在想不想用稻草蘸印画?(花、树……)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自由创作稻草蘸印画。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也准备很多的材料,我们轻轻的过去吧! (教师适时的指导幼儿) (五)幼儿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师:这是哪位小朋友画的,跟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了稻草蘸印画,那草尖可以画画,拿稻草的其他地方还可以干什么呢?我们到回教室再想一想、试一试。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7活动意图: 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我们幼儿园的小操场里小草渐渐露出了头。孩子们喜欢在草地上游戏,但是对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还会去拔草。因此想通过组织这样一次集体活动,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意识的去观察、发现、了解草的一些特征,知道小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懂得要爱护小草,保护环境。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较仔细地观察草的特征,初步了解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爱护草地,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操场里的草地画有小虫、小兔、小牛、小羊的大纸板一张与幼儿人数相等小虫、小兔、小牛、小羊的`头饰每人一个 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1、户外散步,寻找食物。 ——教师:今天,我们动物王国里的食物吃完了,我们没有食物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外面去外面寻找食物好不好?请大家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跟着老师出发吧! 教师一边说儿歌一边带着幼儿到户外的草地上 儿歌:草儿草儿青青,小虫小虫爬爬;草儿草儿青青,小兔小兔跳跳;草儿草儿青青,小羊小羊咩咩;草儿草儿青青,小牛小牛哞哞;草儿草儿青青,宝宝宝宝跑跑。(教师边说儿歌边带幼儿做动作)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喜欢吃什么?(引出小草) 2、体验感受,了解小草的主要特征 教师带幼儿来到草地上。 ——教师:现在我们就用自己的小手、小脚或鼻子来亲亲小草,和小草做游戏好吗?(观察幼儿是怎么与小草做游戏的?引导幼儿用手压、打滚、脱鞋赤脚在草上走) 3、交流分享 ——谁来说说刚才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你的脚(手)碰到小草有什么感觉? 请幼儿回答,孩子们共同感受小草的特征 师幼小结:小草是软绵绵的、小草的尖尖头碰到手时还感到有点刺刺的、痒痒的。 ——刚才我看到你把小草轻轻地压下去,你发现小草会怎么样?(弹起来)小草真厉害压下去,还会弹起来。我们也来试一试时,看看小草会不会弹起来。 ——教师:你和小草是怎么做游戏的?在小草上打滚感觉怎么样?小朋友,你们知道踢足球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哪里举行足球比赛的吗?(出示图片)为什么一定要在草地上踢足球? 师幼小结:是呀,草地就像绿色的大床、绿色的地毯,我们在上面玩又舒服又不容易受伤。 感受小草的清香味 ——教师:谁闻到小草的味道了?我们一起闻一闻,感觉怎么样?老师告诉你们,小草发出的清香味还能使我们身体健康。所以幼儿园里有许多草地,还有许多地方也有草地,想想,你们在哪里见到过草地呢?(小区、公园等。) 4、爱护草地,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师:我们在草地上玩又快乐又安全还能身体健康,你们说草地是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草地也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喜欢草地? 幼儿在交流中回忆爱吃草的动物有哪些?进一步丰富、了解食草类动物。 5、为小动物做草坪 教师带领幼儿会活动室,出示大纸板。 ——教师:这是小动物的家,乐事它们的家园什么都没有,我们帮助它们添画上它们最喜欢的青草好不好? 幼儿集体在大纸板上作画,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小草的疏密分配,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种类的小草,不同形状的叶片,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特征。 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活动更多的是要启发孩子的内心,释放他们的潜在能力,所以在后续的区域活动中我把这节内容延续了下来,希望通过不同途径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创意空间。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8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9佚名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六、板书设计 草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0《草》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通过后两句浅显易懂的诗句,体会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做到心中有诗,脑中有画。也许这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适当地加深、加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未必不可行。 古诗《草》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们又学了一首古诗《草》,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背了,还没教之前,学生们就开始背了。因此,怎样让学生在这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又有新的收获,是我在这堂课中要做好的。这首诗中,我们要会认两个生字(枯、荣),会写三个生字(枯、荣、烧),所以识字量和写字量相对而言比较少,为此,我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上。希望通过理解诗的意思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草的顽强生命力),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诗的意思时,我加强对个别字的理解,如:原、岁、枯、荣、生等。我发现,学生们虽然能背,但要求他们说出这些字的意思,困难很大,只有一两个学生敢举手来回答,有时说得也不够正确。因此,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让他们了解这些字的意思,并把意思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抄写在语文书上。然后,让学生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同学们说得比较好,并能说出这首诗告诉我们的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在完成练习时(补充课文),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填写出来,只有一个学生把“原”写成了“远”,而以前,这个字的错误是很大的,我认为在低段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还是很有必要的。 古诗两首《草》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教学《春晓》时,我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就做不到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课堂上当老师刚读出《草》时,好多同学就齐声背出了后面的诗句,这时我就问:“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呢?”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提出很多问题:那个人干吗写这首诗?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写这首诗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离离”是什么意思?草烧没了怎么会长?等虽然学生很小已经会念这首《草》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 在前面教学中,老师作单纯地分析讲解后,让学生再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结果很多学生说不好甚至说不出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古诗的意思,并且会说呢?我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集中多了。 教参中指出,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1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做“推”和“倒”的动作。 2、能根据游戏需要控制“推”和“倒”的动作力度。 3、体验和自我游戏的乐趣。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的《墙头草》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墙头草吗?他有什么特点?老师念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墙头草》,你们听听儿歌里的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2、学习歌曲《墙头草》。 提问,而歌中有谁?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出示《墙头草》图谱,根据图谱有节奏地读歌词,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内容。 3、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引导幼儿创编两编导的动作。 提问:①你们知道墙头草被风吹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②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要求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引导幼儿按节奏作出推的动作。 提问:风吹墙头草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4、根据音乐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游戏,简介玩法和规则。 师:这个音乐还能玩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来唱歌,老师玩一遍,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玩法:两人面对面站立或蹲下,第三人先站中间当“墙头草”,两边的人随音乐轻轻推“墙头草”,“墙头草”身体向两边倒。 规则:两边的幼儿,控制推地力度,“墙头草”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请三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组织幼儿结伴游戏,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2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这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4个生字,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小草,了解有谁种它,长得怎么样。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荒原野草图。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原、岁、吹”的音,记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组成,不能写成“泉”;“吹”右边第二笔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写成“乂”。 2.写字教学 指导写字,要引导学生整体识记生字的间架结构,注意重点笔画的写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岁”字上部的“山”与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长,不能写得一样长;“吹”字左边的“口”稍窄些,右边的“欠”稍宽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齐,撇、捺相交在中线上。 (三)词句教学 古诗中的词语不要求学生全都准确理解,学生只要熟读背诵大概了解诗意就行了。本课中个别词与学生日常用语有所差别,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如:“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指“年”;“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一是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教学时要通过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掌握读法。注意诗中的两个“一”读音不同,可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区分平翘舌音的练习。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选正确后,再读一读古诗,达到把每个字读正确。 第四题为的是复习巩固生字词,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练习前可先背一背课文;填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填写后同座可交换看一看,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引出课题,范读课文。 1.提问:在花、草、鱼、鸟中,你们最喜欢什么? 2.揭示课题,简介课文:诗人白居易赞美草的古诗。 3.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学习生字词,解释“离离”“岁”“荣”。 (四)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填空练习。 五、参考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远芳侵古道, 一岁一枯荣。晴翠接荒城。 野火烧不尽,又送王孙去, 春风吹又生。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来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大诗人。陕西渭南县人。出身比较贫寒,29岁中进士。经历了安史之乱时期,使他对当时社会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许多创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荒淫腐朽的本质,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著有《白氏长庆集》。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3佚名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查字典,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五)巩固练习。 1.填写诗句,写出加粗字的意思。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 )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 )的意思,后面的“一”是( )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 )里。 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 )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 )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4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5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方法: 读 议 展 点 练 一、课前预习 1、当你看到这一题目时,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故事? 2、相关知识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作者简介 4、检查字词 正音 蔫( )巴 酸涩( ) 抽噎( ) 背( )阴 绽( )开 火燎( ) 愠( )怒 霎时( ) 焦灼( ) 飒飒( ) 踉( )踉跄( )跄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学生讨论、交流) (1)理清本文记叙的线索; (2)根据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层次。 (二)主要人物及刻画方法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举一些例子说明。 (三)继续探讨人物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理解句意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五)自我发现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较深层的含义,请说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课文以“草”做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有什么含义? 四、拓展训练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五、仿写训练 找出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模仿这一段,写一段类似的描写。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6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古诗《草》教学设计 篇17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王愿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及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本 1、作者简介: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字词积累:(找出重点字词与易读错的字)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朗读小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语气、停顿、节奏、重音,并通过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人物和情节。当然,读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的设计。 1、请同学们用你的理解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1) 读对话,准确把握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如“人群和担架都停下来……僵住了”。) (2) 读语言,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如“吃草。嗯,说得好……吃得胜利了”。) (3) 读描写,读出情感,读出节奏。(如“杨光不安地走过去……敬礼也忘了”。) 2、 默读全文,说一说,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让我感动的理由是 活动三:(学法指导:扩大阅读,追求个人感悟,创作并大胆地把它说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小组竞赛,读书后第一题 2、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草有怎样的理解,写一写。 三、小组合作总结 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蔫巴( ) ②蒜苗( ) ③背阴( ) ④绽开( ) ⑤瘦弱 ( ) ⑥火燎( ) 2.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靠着警卫员的扶持,周副主席在担架上半坐起来。 B.他费了好大劲,才把身躯往担驾边上移开了些。 C.不知是由于疲累还是怎的,他倚在警卫员的肩头,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 D.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 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 五、巩固、拓展延伸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课文的线索。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3、学习周总理的高尚人格。 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3、小说的特点: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4、 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原形的一些特征加以综合而成。因此,比现实中原形更为典型。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5、小说的情节:(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6、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7、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8、小说的分类:长篇、中篇、短篇(特殊类型-微型小说) 9、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读情节——析人物——揭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一:(自学书后2、3题,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找出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二、学会赏析重点或精彩语句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两个“就会”强调了什么? 2、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我认为其他精彩的语句有 三、小组合作总结 四、当堂训练 1、你一定有课外读书笔记本吧!请你为它写一副对联式的自勉语。现已拟出上联:“天天阅读乐趣多多”,请续写下联。 2、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3、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完整的两句。 五、巩固、拓展延伸 见《练习册》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