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言两则》|人教版 |
范文 | 《寓言两则》|人教版(精选17篇)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 ──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习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板画) (板画) (板画) \ │ / \ │ / \ 错 / \ │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1、指导造句:从此-------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大黑板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3【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知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习,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盼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盼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死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同学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5《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是《亡羊补牢》,作为成语,这四个字连用,大概是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秋兴》,诗句“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开始的,再往前找,它在《战国策·楚策四》的《庄辛谓楚襄王》里,当楚襄王由于不听庄辛的忠告而被秦军攻下首都被迫流亡时,又把庄辛给找来时问他:“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时,庄辛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因而,在课伊始时,可以以这个故事导入,既拓展文本的外延,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随着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国都郢城将会保不住了。(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这时候,庄辛就给楚襄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请大家认真去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庄辛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楚襄王什么道理。 在读通课文,解决了字词后,可以让概括主要内容,并联系课文理解课题中的“亡”和“牢”。课文中有现成的词可解释:“亡”──丢了,“牢”──羊圈。 接着以“当他第一次丢羊后是怎样想问题的?”“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样看等这个问题的?”来引导,并利用这些练习的辅助得出寓意: 庄辛想通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楚襄王。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同学,因为不认真学习而致使学成绩下降,老师想给他说说《亡羊补牢》的故事,那老师想告诉那个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这样小结:这么看来,不管什么事,只要做错了或出了问题,都要( )。 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常常还这样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当然,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后提出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作为初始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示范来让学生明白这样才算 “自己的话” 可以先出示课文的一段话(第一段),然后罗列一些讲法给学生参考: 1、从前有个养羊人,一天早上,发现自己的羊少了一只。他查了一下,发现是羊圈破了一个洞。夜里,狼从这个洞里钻进来,把羊给叼走了。 2、很早以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他的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半夜里狼从这窟窿钻进来叼走了羊。 3、以前一个人,养了一些羊。一天早上,他在放羊时发现少了一只。哪里去了呢?原来是他的羊圈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一个窟窿,被一只狼发现了。夜里,这狼就从这个洞里钻过去,把羊叼走了。 第二个故事《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是这样的: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因而也可以以这个原版故事为导入: 魏王一心想称霸诸侯,取得天下的信任,于是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想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正出使别国的季梁听说后,走到半路赶紧折回来,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垢也顾不得洗干净,急急忙忙去见魏王,说了自己路上碰到的一件怪事:这个怪事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学的《南辕北辙》。 在读通课文时,也需要释题。这个释题最好能制作一张马车的图片,这样就能比较形象地明了辕和辙的意思,这为理解隐含着的“目标和行动”这一意思铺垫了基础。 在理解课文时,也可抓住这个人是怎样想问题的?他朋友呢?你呢?来理解文本,领会寓意。(寓意:做人做事,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 之后可延伸开去问:季梁说这个故事和这有什么联系?这样既得出寓意,也可深切了解战国时期的这些辩士高超的表达方式,促进对国学的了解。 不过,这儿提醒一下,课堂上学生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南辕北辙是能到达目的地的,而且还是环球旅行呢?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6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三、拓展学习 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丢失。“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那个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后来为什么没再丢羊?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4、评一评:你对这个牧羊人有何评价? 5、感情读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养羊人丢了羊他什么态度?我们在朗读时怎样把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读出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五、总结。 教后小结: 我们主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和锻炼的机会等。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包括读的权利,写的权利,交流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评价的权利等。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评价那个牧羊人,学生谈得头头是道,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效果远比问学生: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最佳方案,保证教学扎实有效。 寓言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把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精炼、生动的故事里。它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来源于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借助某种自然(动物、植物、无机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的作品。它反映了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的光芒,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表现了人民优越的艺术才能和幽默风趣。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 (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 (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7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感悟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八、教学反思 《人生寓言(节选)》知识点梳理 第3课 人生寓言(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嬉xī戏 风韵yùn 慷慨kǎi 金窖jiào 抢劫jié 泯mǐn灭 禀bǐng告 厄è运 掳lǔ 皎洁jiǎo 险象迭dié生 2.解释下列词语。 (1)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2) 闲适:清闲安适。 (3)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4) 泯灭:丧失。 (5) 厄运:不幸的命运。 (6)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7)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8)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地发生。 二、重点句子 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 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三、文学(文体)常识 1.《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哲学家(称谓) 周国平(人名)。2.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律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9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 ──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习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习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附板书: 揠苗助长 原 因 做 法 结 果 巴 望──── 拔 高──── 枯 死 (板画) (板画) (板画) \ │ / \ │ / \ 错 / \ │ / \ │ /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道理: 按事物规律办事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0【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1、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⑶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⑵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⑶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有错─→就改─→不算晚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1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 2. 《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的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二、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 会复述《滥竽充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 (二) 教学过程 1. 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2. 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 (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 “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3. 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 (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 朋友 坐车人。 上哪儿去? 到楚国去。 怎么不是往北走? 我的马跑得快。 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我带的盘缠多。 (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3) 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 (4) 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5) 指导朗读。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 “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 “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恃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 (3)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 5. 齐读这则寓言。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 (二) 教学过程 1. 复习《南辕北辙》 2. 学习《滥竽充数》 自读课文,想想: (1)“充”是什么意思?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 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 (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序数。) 结全理解“装腔作势”。 (4) 人们常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3. 说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4. 想想,南郭先生逃回家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5. 作业:续写。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2【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无论学习什么技艺,都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的经过。 2、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第一课时《纪昌学射》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还记得《惊弓之鸟》故事中的更赢是怎样一个人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学生齐读。(“昌”:读成 chāng,注意翘舌后鼻韵;“昌”与“帽”的右边区别。)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纪昌跟谁学射箭?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二、讨论交流,朗读课文 1、请你带着要了解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⑴ 纪昌跟谁学射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请教:请求指教)。 ⑵ 纪昌怎样学射箭?完成填空: 纪昌( )学射或者纪昌学射( ) 。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纪昌学射不怕辛苦,很有毅力和恒心?(引导学生抓第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句理解。) 飞卫让他练眼力(眼力:视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穿梭:像织布的梭子一样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师:现在把你手中的笔拿起来当梭子,在眼前来回晃动,请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你有什么感受?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眼花缭乱。 师:看来,纪昌真的是很辛苦。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绑:读 bǎng,注意后鼻韵)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它。 师: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万丈高楼从地起,飞卫先让纪昌练眼力,其实是在练习基本功) 师:这些句子(第二、三自然段)该怎么读好呢?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刺:读 cì,注意平舌;“刺”左中不封口)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⑶ 结果学得怎样?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师:纪昌为什么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因为纪昌勤学苦练,很有恒心和毅力;练好了基本功。) 三、总结课文,揭示寓意 1、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吗?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纪昌学射》告诉我们: 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决心、毅力和恒心。 3、用“要想掌握……,就要……”的句式写几句话。(学生练笔) 4、学生交流: 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 〖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练眼力──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基本功:恒心、毅力 〖作业设计〗 1、将下面的技能与基本功搭配练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2、我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扁鹊治病》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导语: 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 2、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或者课件播放扁鹊的故事:原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古代统称名医为扁鹊。本文所指的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著名医学家的医学家,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尤其擅自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晚年时,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忌妒,被李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引入: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学课文 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学习生字: ⑴ 字音重点的是: “肠”读成 cháng,注意是翘舌后鼻韵。 “烫”和“汤”都是后鼻韵。 ⑵ 分析对比记忆字形: “肠、烫、汤”的字形;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⑶ 学生质疑,全班讨论理解字(词)义: 一声不响:一点声音也没有。 理睬:理会。 缚:搽上,涂上。 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思考: 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2、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2、回答思考题,同时指导朗读: ⑴ 扁鹊四次见蔡桓公,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⑵ 每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蔡桓公怎么回答?当时双方分别会想些什么?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蔡桓公的态度要有变化) 如: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3、抽学生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教师小结: 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五、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尊重医生,有病及早医治。讳疾忌医才让蔡桓公丧失了生命)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请治) 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 不信 皮肉之间 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 非常不高兴 病入膏肓 浑身疼痛—病死 (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作业设计〗 1、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扁鹊 蔡恒公 医理 有一天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过了十来天 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治好。十来天后 病以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又过了十几天 觉得奇怪。 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无能为力。 跑到泰国去了。 2、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和扁鹊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扁鹊、蔡桓公,我想对你们说》。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3【教学目标】 1、(思想)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作业 小辩论: 我喜欢养羊人 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 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 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4【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 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 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 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 ) 叼( ) 屈( ) 窿( ) 梅( ) 叨( ) 窟( ) 隆( )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5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 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B 案 第 一 课 时 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学射;纪昌学射。 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 二 课 时 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6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 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梅 叼 叨 屈 窟 隆 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寓言两则》|人教版 篇17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