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看电视》第一课时 |
范文 | 《看电视》第一课时(精选17篇)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4、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全、奇”等9个生字,会写“全、家”2个生字。 2、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 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能谈谈你的家的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3、在家里看电视时都是谁让着谁? 4、但是,明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初读思考,感悟体会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谁教会了自己什么。 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字生字交流: 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 变序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分小组读: 教师指导字音。 3、指导学生看图: 这是谁的家? 他家都有哪些人? 他们在做什么? 4、学习第1自然段: ⑴ 指名朗读。 ⑵ 随机学习“全”、“奇”、“妙”。 ⑶ 以“奇妙”设立悬念: 有哪些奇妙的事呢? 5、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换成京剧。) 说说爸爸在看电视时想到了什么? ⑵ 集体交流,随机学习“却、精、赛、关、掉、完”等生字。 五、写字教学 “全、家”两字教学。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14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相互的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朗读课文 2、知道全家人在生活中应该相互关爱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我们全家人都看电视。提题:看电视 能谈谈你的家的成员都喜欢看什么节目?但是,小明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奇妙在哪里呢?打开课文《看电视》 二、教学新课,出示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1、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中什么事很奇妙呢? 2、再读课文找出生字,生字多读几遍 3、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三、师生交流预习学案。 四、出示导学案,读懂课文 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连一连 爸爸和我 球赛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奶奶 音乐舞蹈 爸爸和我 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妈妈 足球迷 2、爸爸在看球赛时想到了什么? 3、奶奶听戏听的的入了迷,我和爸爸都在打盹睡觉。奶奶又怎么想了呢? 4、当看到妈妈一脸的疲劳你会怎么想? 5、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五、师生交流导学案。 六、生字教学。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交流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bà bà quān jiā guā mēn ( ) ( ) ( ) 2、连一连: 爸爸和我 足球乐的直叫一起拍手欢呼 奶奶 音乐舞蹈 爸爸和我 京剧听的入迷打盹睡觉 妈妈 足球迷 3、你知道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吗? 二、师生共同交流完成课堂检测。 三、指导整体朗读 四、拓展教学 留意一下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 板书设计: 爸爸和明明 喜欢 足球 ↘ 足球 奶 奶 喜欢 京剧 京剧 ↗ ↘ 妈 妈 喜欢 音乐、舞蹈 音乐、舞蹈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3【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巧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 【学生分析】 1、学生都喜欢看电视,对电视很感兴趣: 但在家里当惯“小公主”、“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掌握家中电视遥控器的主权。 2、基本掌握一些识字方法: 熟字相加变新字,熟字加偏旁,组词造句,生活中见过等,自己会借助拼音来学习汉字。 3、在网络环境下能自主浏览网页,但仍有一些学生不听指挥,可能会浏览其他的网页;对一些感兴趣的文章会读,但不大喜欢读出声。 4、能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留言版上发言,但速度不是很快,错别字还是很多。 【课时安排】 本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人互相关心、谦让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 2、布置学生回家了解爸爸、妈妈等长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关、完、写、全、爸、家”)。 2、会自主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3、会为刚学过的生字出字谜,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 出示图片。 老师问:“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呀?你们猜一猜?” 学生各自猜说并说明原因(根据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 你们猜得对吗?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电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认一下。 这样做对于会认的同学可以建立成功感,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暂时不会的孩子来说,可促进课上认真学习,同时为了下一节课能赶上也能提前会认,课下还有可能更认真地预习。 2、自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把字连成词。 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3、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4、教师检查: ⑴ 出示加音节的生字(这步是为正音而设计的): 本课易错的字音有: 全、精、关 ⑵ 出示词语: 开火车朗读。 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 精彩、没完没了 这一步的设计是遵循了识字规律,学生读准字音,感知字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字意。 ⑶ 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认记。 5、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家”: 读字音。 分析字形。 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6、读课文: 争当朗读小老师。 三、拓展阅读 四、打写训练 模仿你读过的文章,用下面的词语进行写话: 全家人 奇妙 精彩 球赛 关掉 没完没了 换频道 球员们 写字 音乐 舞蹈 却 五、布置作业 1、了解家中各人的兴趣爱好。 2、把你的家和家人画下来或拍一张照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家中各人的兴趣爱好。 2、把你的家和家人画下来或拍一张照片。 3、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爸爸、妈妈等长辈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自己和家人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动画,听课文朗读,想一想: 这家子人怎样看电视? 2、听后自己读读、说说: 爸爸爱看(足球)却换成了(京剧),奶奶爱看(京剧)却换(足球),我们一起为妈妈换成了(音乐、舞蹈)。 过渡:想想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和同位互相读一读,想一想。 通过看、听、读,把课文的主干摆出来,引导孩子迅速把握课文的内容;同时抛出问题,要孩子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 二、读文悟文情 1、两两互读: 看谁读得好。 这一步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多读书,互相学习、讨论。 2、感情朗读: 师生评议。 通过师生朗读、评议,让孩子学习自己去领悟怎样读会更好。 3、齐读最后一句: 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讨论解答。 (他们心中都装有别人,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4、用“因为 所以”说话: 因为爸爸爱妈妈,为了让奶奶开心,所以把自己喜欢的足球频道换成了奶奶爱看的京剧频道。 指导孩子用“因为 所以”说话。 两两对说。 三、总结全文 全家人,真奇妙。看电视,让频道。 足球赛,却关掉。唱京剧,没完了。 看妈妈,写文稿。我动员,换舞蹈。 听音乐,解疲劳。不精彩,却欢笑。 四、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我”,遇上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你会怎样做 联系学生的实际提问,了解孩子的做法;同时为下一步的拓展阅读做好过渡。 五、扩展阅读 谦让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孔融让梨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了吧;还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情,你留意了吗? 请你去“资料城”里读读这些有心人的文章,想一想,在你家里,有什么事情值得你也来写一写。 六、打写练习 1、在家里,你能帮爸爸、妈妈等做些什么? 2、(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看照片描写自己的家人)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吗?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 让孩子懂得去留意家里人,心中装有别人,懂得去关心、体贴别人。 七、评议作品 八、布置作业 回去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4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那要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课《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 ‘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学生们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同意应该用‘换’字,因为我们平时不想看一个节目时,通常都是换频道选另外的节目的。”有的说:“我也同意,因为当时给奶奶看喜欢的频道,一转换就行了,根本不用先关掉。”有的说:“我认为用‘关’字比较好,因为在一节诗里同时出现两个‘换’字,读起来就没有这么好听。”(一年级的学生能这样的看法真不容易。) 有同学紧跟着说:“我反对,在这一小节之后的两个小节中都有‘换’字,所以我认为还是用‘换’字好”。 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学竟说道:“正是因为后两节有‘换’字了,所以我认为在前面才应该用‘关’字。”听完学生的汇报,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双手,几欲拍手叫好。 一个“关”字问题的提出,击中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情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现场生成性,也就是教学的过程决定于师生的双向现场活动。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能根据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是可取的教学艺术。 2.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高明的教师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5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有些汉字表示一种具体可感的物品,有些汉字却表示一种状态或事物间的联系。一年级学生感到抽象,难以把握。识字教学时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载体,把生字放回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语境中体会生字的字义,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看电视》一课中的“却”字的教学。 【案例】 (我请小朋友找一找,你从哪里看出“一家人”看电视很奇妙,一个学生回答说从“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这句话看出来。) 师:小朋友,你知道怎么样的人才叫足球迷吗? 生1:足球迷就是非常喜欢足球的人。 师:是啊,你还知道什么迷? 生2:电视迷。 生3:书迷。 生4:漫画迷。 师:你是什么迷?到底有多迷?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5:我是动画迷,我有一次看动画片,妈妈叫我吃饭我都没听到。 生6:我是玩具迷,有一天我和妈妈在玩具店里,我被那些小汽车、手枪、机器人迷住了,都不想回家了。 …… 师:我们小朋友被迷住了,不想吃饭,不想回家。那么如果你是足球迷,看到有精彩的足球赛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想看。 生8:我一定要看。 师:我也这么想。“爸爸”做的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 生9:不一样,爸爸把球赛关掉了。 师:这个结果真让人想不到,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字把两句话连起来,你找到这个字了吗? 生齐:却。 师:是啊,足球迷爸爸却不看足球赛了,真是件怪事。现在我们来做个接龙游戏,老师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用上“却”,说一个让大家都想不到的结果好吗?上午天气还好好的,…… 生2:下午却下雨了。 师:好。小红明明没吃过饭,…… 生11:却对妈妈说她已经吃过了。 师:现在你能用上“却”字来完整地说一句话吗? 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了“足球迷”以及一个人迷上了某样东西时的想法做法,这时学生已经能想象出足球迷看到球赛时的心情了,再让学生听到一个令他们想不到的结果,使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受到了“却”字的含义。最后在“接”、“说”两个练习中,学生慢慢地从理解到运用,直至掌握“却” 字。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6【四川省眉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彭碧芳】 教《看电视》要教育学生明白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相互了解,彼此谦让。《看电视》的思想内容是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关爱。在教学活动中,我就将家庭之间的亲情延伸到班集体,学校和社会,让孩子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大家庭之中。家庭成员之间都应该像我们的小家庭一样相亲相爱,相互谦让,使我们的家庭充满友爱与温馨。 【浙江省温州市巨一小学 蒋春慧】 〖“色彩”为直观的文本与抽象的情感体验架起了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轻松的音乐,艳丽的图画,生动的故事都会使儿童产生极大的兴趣。刚入学的儿童,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很感兴趣,更喜欢各种艳丽的色彩。大胆地色彩想象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独特触觉,对情感的特殊表达。 由于儿童思维方式特殊性,使他们有时对某些文本所流露的抽象情感,很难体验,更难用语言表达,这时“色彩”的应用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 记得在指导《看电视》一课的朗读时,学生总找不到感觉。虽然他们已经知道课文体现的是一种“爱”,是晚辈对长辈的孝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可就是读不出这种温馨的、幸福的感觉来。于是我就借助“色彩”的魅力,从阳光入手。先让学生说说当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时,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地一片黄色,金黄的光芒照到我们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十分温暖、十分舒服。 师:家里人彼此关心,彼此照顾。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来表示这种感觉,你会选什么颜色呢? 生:黄色,像阳光一样温暖、舒服。 师:是啊。这个家到处充满了阳光,一片金黄。让人感觉暖洋洋的,很舒服、很温馨、很幸福。 然后再指导朗读,课文的韵味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实验小学 李陈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课文只是例子,高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例子,架起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庸人则可把一个好例子,教成毫无生机的死文章。我们都想成为高明的人,但怎样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有限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来重温一个概念:“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门以语言表述性为主要特点,依托于人的心理活动,生命活动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基础工具课。可以说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充分利用课文“这条线”“这张网”,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把火热的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使“死的课文”给其血、给其肉,让课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课文的阅读感悟,从而轻松愉快地欣然经历语文学习。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和生活联系主要还是体现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围绕对观察,体验生活场景。如在教学《看电视》时提醒孩子关注爸爸妈妈的喜好,及时把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及情感体验运用于生活实际…… 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用语文,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知识的习惯。最终的目的是调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的积极性。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 倪永玲】 古人有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应该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读中领悟,读中体会。可是,有一次,我却在这方面栽了跟头。 上《看电视》这篇课文时,我看课文内容很简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认了生字后,又把课文匆匆读了一遍,就问学生:“你都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两、三个学生举起了手,他们的回答令我大跌眼镜。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了奶奶爱看京戏。”另一个学生竟说:“我读懂了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简直牛嘴不对马唇。我立刻反省自己,不能拿孩子的理解力跟成人比,读得太少,学生们怎么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呢?于是,我马上让学生再读课文,个人读、小组读,读过几遍后,我再让学生交流想法,这回学生的思维就象开了闸的洪水,关也不住了。有的说:“我懂得了一家人要相互谦让。”有的说:“我懂得了一个爱字。”还有的说:“我懂得了家人快乐我快乐。”“我知道了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简直难以相信这一句句充满哲理的话出自一年级孩子的口中。 “书不厌读”。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多读”是上好语文课的法宝,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记住呀。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刘 晶】 “千万别小看了孩子!”一年来,这句话常常在我胸中涌动。课堂上的一幕幕时时在我眼前重现。它在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我对它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有一次,学的是《看电视》这篇课文。其中有一小节写到:妈妈这几天在修改文稿,当她从书房出来的时候,我和奶奶、爸爸都放弃了各自爱看的节目,把电视调到了音乐和舞蹈的节目,让妈妈休息休息。读了这一小节以后,我说:小朋友,你们读懂了什么吗?这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巴舌的,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说明长辈非常关心小辈。”“我读懂了,爸爸很爱他的老婆。”他刚说完,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说:应该叫妻子。我马上接话:你们都对,老婆和妻子都能说,只是要看在什么场合罢了。就在此时,我们班的才女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爱情!”我还来不及反应过来,又一个孩子作了总结性发言: “这就说明我们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哦,这就是我的这群活泼聪明的孩子,在整个和谐、愉悦的课堂中,他们通过自读、自悟,完全读懂了课文。于是,我因势利导:对啊,孩子们,我们一家人就是要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福建省厦门市金鸡亭小学 何雅琳】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的培训中曾这样讲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感到如今的独生子女情感上存在冷漠、自私等问题。根据教材的实际,精心布置了相关的内容。当孩子学完拼音后,让他们用拼音写信,可以写给爸爸妈妈,可以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等,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心灵的沟通让孩子激动了好久。学完《看电视》时,让孩子去留意观察家里人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平时还喜欢干什么?从中学会关爱他人。 【福建省漳州市名流小学 陈巧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为重,突出朗读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读中有所发现,在读中感悟自得,在读中体会情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和最使你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理解课文。 如《看电视》一文的教学,学生自读完,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奇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爸爸明明是足球迷,怎么奶奶来了就换成了京剧迷?他们每个人心里到底装着一个什么秘密?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而让学生带着自主探究的心理去朗读、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落,既让学生在自觉的朗读中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领会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应丽敏】 反思:教学《看电视》一课时,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爸爸明明是个球迷,不知为啥把精彩的球赛关掉’,这个‘关’字用得不对。”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既然是在看着球赛的过程中换成京剧的,就不应该用‘关’字而应该用‘换’字。”多好的想法啊,我便来个顺水推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关’字还用‘换’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们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吴志萍】 反思: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对课文的感悟,可以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1、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2、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⑴ 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 ⑵ 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第二点最感人,也是这首诗的最精彩之处,要让学生多读,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读第四部分,想想奇妙在哪里: 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4、读第五部分,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赵银环】 反思: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 【广东省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 肖惠婷】 教材中有些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 如第5课《看电视》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我问学生:“小朋友,你喜欢看电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于是,我又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是什么电视吗?你在家里看电视都是谁让着谁?”这样,彻底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接下来的朗读,学生便入情入境。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7【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一: 当时我正准备组织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生字。我说道:“请大家在小组中学习这些生字,读准它们的音,再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起来,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讨论,我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中。我怕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又提高嗓门,把后半句话重复了一遍。我在参与有些小组的讨论中,发现还是有不少孩子没有听到老师后半个要求。 分析:学生们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便展开了讨论。表面看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有不少小组只是停留在了对字音的反复学习上,并没有对每个字作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片断二: 熟读了儿歌之后,我问大家:“课文里说到了家里的哪些人,他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孩子们纷纷举手,其中甲回答了这个问题:“爸爸喜欢看足球,奶奶喜欢,嗯──”甲稍微停了一会儿,正思索着。这时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嘴中边喊着:“京剧,京剧!”甲尴尬地望着我,嘴里咕哝着:“噢,京剧。”坐下了。 分析:甲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只作了短暂的停顿,稍加思考。其余孩子便没有耐心听下去,着急的代替他回答。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甲思考、回答的权利。 教学片断三: 在拓展说话训练时,我要孩子们用谁喜欢看什么的句式说说家里人喜欢看的电视。乙说道:“我喜欢看动画片。”几个同学发言之后,我见丙举手特别积极,便请他发言,他说:“我喜欢看动画片。”此语一出,有的孩子便说:“刚刚说过了!”丙不服气,有些委屈地说:“我又没有听到。” 分析:丙在别人发言时,没有认真听,结果,重复回答了。 【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听”的习惯的训练、培养。“听”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已有知识局限,正是应该大量听记、大量输入、大量积累的黄金时间。而我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孩子们才会在课堂上有这种表现。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平时的小练习中,就发现有的孩子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释题,往往审错题意;有时,孩子们的作业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看来,注重对孩子“听”的训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一般课堂上的 “听”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即:老师听学生(从上至下)、学生听老师(由下往上)、学生听学生(平级)。针对此,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以身作则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给与适当的评价。 二、细化要求 以往,一直要求孩子们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孩子们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的人的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三、进行评价 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听”的表现,做一个总结。评价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内容为老师提出的听的要求。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更重的是指出了孩子们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四、表扬鼓励 在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表扬鼓励。哪些孩子做得特别好的,应及时鼓励,必要时,要把文章做足。当然,老师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让学生敢问乐问──一年级下册《看电视》教学片段及反思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 吴金红 【教学片断】 师:(初读课文后)读课文时有没有遇到难题?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奇妙)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来解释,“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就是美妙的意思。也是“奇怪美妙”的意思。 生:不对!我认为“奇”应该是奇特的意思。 生:不对!我觉得是“希奇”的意思。 (场面有点乱,几种意见相持不下。) 师:看大家讨论得这样热烈,说明这个问题提得不错!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出有关句子来读一读。 生:在第一节。(生读句子。) 生:在最后一节也有。(生读句子。) 师: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提一个问题? (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生:为什么说“我们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课文的前面说“我家看电视,真有些奇妙”,课文的最后一节还要说“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 生:为什么前面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横线,最后一节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感叹号? 师:(板书:──)这个符号不叫横线,叫“破折号”。 生:那什么叫“破折号”?有什么用啊?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你们能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吗? 生:老师,我还想提问题。 师:好,你问吧。 生:什么是“咿咿呀呀的”? (许多学生都笑出声来,还说:“这都不懂啊?”该生脸都红了。) 师:你们别笑,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认真读书,认真思考。我想他肯定没听过京剧,谁来帮帮他? 生:“咿咿呀呀”就是这样。(学唱京剧,全班哄堂大笑。) 师:学得真像,懂得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真棒! 生:“精彩”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明明是足球迷,为什么要把精彩足球赛关掉? 师:(板书:精彩)非常好,你问到关键了,待会儿读到这一段时,大家可要认真思考。 生:“打盹”是什么意思? 生:(生笑)这有什么难的!我知道,就是“打瞌睡”嘛! 师:谢谢你帮他,不过,可别笑他,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嘛! 生:那么,“打盹”和“睡觉”不是重复吗?能不能只说“我和爸爸都在睡觉”或“我和爸爸都在打盹”呢? 师:好问题!(师笑着看了看刚才回答问题的男生)你还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搔了搔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那好,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再来解决,还有问的吗? 生:“啥时”是什么意思? 生: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 生:“直叫”是什么意思? 生:“快射门”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生:我觉得“好球,好球,”后面也可以用感叹号,为什么课文用的是“逗号”? 生:我们家每个人心里装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不说你也知道?我就不知道呀。 …… 【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深层次的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定教。当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我非常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奇妙”一词刚好是课文的文眼,与我心中确定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接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奇妙”一词继续提问题,应该说学生提的三个问题是十分精辟的,我是既意外又得意,这说明一段时间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效果的。因而,我急着让学生按这条思路走下去,马上就问:“你们能通过自己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吗?” 准备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没想到,学生说:“老师,我还有问题要问。”我一时有点犹豫,让他们继续问下去吗?会不会打乱课堂教学的条理性?会不会影响教学的节奏?还好,我意识到如果一意孤行阻止他们的提问,会扼杀了他们提问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于是,我让他们继续提问,果然,学生又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课后想想,我心中固有的教学模式还是在不断地发挥作用,我差点又屈服于习惯的力量。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雅量,学生才有想提问题的欲望吧。 后来提的问题中,有些问题提得较为浅显,比如“咿咿呀呀”“直叫”“啥时”等,可以马上就请同学及时帮忙解决;有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就留待讲读课文时再随机解决。从所提问题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一节课里,所表现出来的最近发展区是有区别的、有层次的,这也是正常的。我及时阻止了同学对某些学困生所提问题的嘲笑,并借助语言、手势、眼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8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全、奇”等生字,会写“爸、全”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喜爱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借助插图及联系生活经历,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喜爱朗读诗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重、难点与关键 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词语。 全家 奇妙 精彩 关掉 球赛 音乐 写字 交换 完成 舞蹈 3.开火车读词语。 二、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 2.小组讨论: (1)这是谁的家? (2)他家有什么人? (3)他们在干什么? (4)你知道他们现在在看什么节目? (5)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三、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明明”和爸爸在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奶奶不看电视,一直笑眯眯地看着他们。这家人看电视的表现可真奇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读课文,看看谁先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奇妙”是什么意思? “明明”家还有什么奇妙的事呢? 爸爸不看球赛让奶奶看京剧;我们把电视换成音乐和舞蹈,让妈妈放松。 3.文中是怎么说的?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4.指导朗读第2~4节。 5.他们每个人都爱看电视,可大家都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朗读第6节,想一想:每个人心中的小秘密是什么? 7.说话训练。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第2~4节的内容。 (1)因为爸爸孝顺奶奶,所以把自己爱看的球赛悄悄地换成奶奶喜欢的京剧。 (2)因为奶奶关心我们,想让我们高兴,所以把京剧换成我们爱看的球赛。 (3)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放松,所以把球赛换成音乐和舞蹈。 “明明”一家看电视的场面真让人感动,正是因为大家心中都藏着爱,所以才会发生正么多奇妙的事情。 8.你们家看电视是什么样的?也是这么奇妙吗? 9.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从看电视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明”一家浓浓的亲情。学了课文,你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和学生交流平时看电视的一些情况,拉近学生和本课的距离。在学文过程中,紧扣“奇妙”一词,让学生结合插图品词品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将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家看电视是什么样的?也是这么奇妙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做的不足的方面。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家庭中的其他成员。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9教学目标: 1、我会认读“全、齐”等14个生字。 2、我能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3、我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 法:激情、引导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具:生字卡片、课件 学 具: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语文快乐谷(出示课件) 1、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猜谜语: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我过关(出示课件)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遍。 2、对子抽读生字、生词。 3、对子交流识字方法。 三、展示我最棒(出示课件) (一)、生字我会认 1、小组展示认读生字。(齐读或开火车读) 2、小老师教读。 3、全班齐读。 4、交流识字方法。 (二)、词语我会读(出示课件) 1、小组展示认读词语。(齐读或开火车读) 2、全班认读词语。 (三)、朗读我最棒 1、小组展示读课文。(齐读、分节读或分角色读) 2、评价。 四、感悟我能行 1、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出示课件) (1)“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他们不爱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是真的不爱看吗? (2)“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啥秘密,到底是啥?” (3)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待会儿举行朗读比赛。 五、课后拓展 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 板书设计: 5、看电视 奶奶 爸爸 互相关心,互敬互爱 妈妈 我 } 评价与反思: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首先让孩子们在家按照预习要求进行自学。(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五遍。2、标自然段,圈生字,画词语。3、想一想,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什么?)孩子们通过预习,大部分同学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第二天在学习这一课时,孩子们就会轻松得多。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按照我校“361快乐课堂的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他们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这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室里也就会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场面。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上改变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确确实实看见学生当了课堂主人。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0《看电视》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看电视》是一首短小的儿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把家庭的温情和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课文十分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使学生感到真实和亲切。 在课文的开始,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年龄小,应该结合看图,我却忘了。可是由于昨天在课堂上领着同学们读课文和标生字了,预习效果好,所以学习起来很愉快,孩子们不吃力。 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加分减分的方式实施奖惩,孩子们的听课效果比较好。比较满意的是让大家每读一次课文,就有一个提问:1、课文讲了什么事?2、奇妙在哪里?3、秘密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对于一年级,我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通过两种形式,一个是单认字,一个是组词认,并借助笔把彼此不会的字圈起来,便于针对难点学习,减轻老师负担,效果较好。 整个教学自我感觉还不错,下节课进行朗读训练和写字训练,并对二类字进行一字多组词的训练。第二课时,生字教学放手还是不够,教师应只对难字指导,那样留给孩子更多的写字时间。 《看电视》教学反思 电视在每个家庭中是非常常见的家用电器,几乎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看电视。今天教学的课文《看电视》很有必要,它让孩子们学会了谦让的美德。 在教学设计中,我立足于体现基础改革的新理念,紧紧围绕“奇妙”,运用看、读、演、议等方式,通过品词品句、以读代讲、演中拓展,把词语理解、朗读与感知、理解课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达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知识之目的。上完这一课后,颇有感触。 一、分步识字重内化效果 本课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任务:预习中主动识字;阅读中分散识字;作业中巩固识字。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好。 “课堂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教学生识字时没有按以往一个固定的套路读拼音、数笔画、说部件、连词语,而是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记字、辨字。当小老师写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得到增强。 二、读中感悟重创新感受 1、把“读”作为教学主线,陪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实践了一个朴素的思想——重复—重复—再重复。在螺旋递进的重复中,学生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字、词、句进行了感知,在不断地词句“拼装”中,巧妙地实现了课文内容梳理、字词巩固、理清脉络等三大目标。也许,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整合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2、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惜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新的阅读。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如“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什么?”“‘我们’家的电视还会变频道吗?为什么?”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都使学生对课文作出了各自独特的思考,因此,学生对问题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从中学会了自己品读、揣摩、推敲课文。 3、多元朗读,培养学生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读、演、议中体会“关爱他人”这一中心。在默读、合作读、引读中探究课文内容,在表情朗读、读中想象,读读背背中深化课文中心。 三、想象识词重理解渗透 本课教学中,我还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词语。例如:“疲劳”这个词语,我请学生先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意思,再想象一下妈妈“疲劳”的样子,并用几句话说一说。像这样,对一些聚集着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挖掘,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有较深的理解,还有效地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体现基础改革的新理念,即紧紧围绕“奇妙”,运用看、读、演、议等方式,通过品词品句、以读代讲、演中拓展,把词语理解、朗读与感知、理解课文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以达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知识之目的。上完这一课后,颇有感触。 总之,教学这一课文,学生受益非浅,自己也觉得很成功。我在想:如果每一节课都象上这节课那么成功,那我的语文教学将回上一个新的台阶,孩子们也会在这样的教学中,如鱼得水! 《看电视》教学反思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以课文的“奇妙”为线索贯穿全文诗,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我家看电视奇妙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和全班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爸爸把自己最爱看的球赛换成了京剧给奶奶看,奶奶有又把京剧换成了球赛给我和爸爸看,我、爸爸和奶奶有把电视换成了妈妈爱看的频道。让学生知道“奇怪”的原因是——全家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互相关爱的亲情。从而揭示了课文的主题。 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呢?”当老师把这个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后,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过一会儿再请学生发言,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爱看新闻联播。”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爱看球赛”,还有的说:“我妈妈爱看电视剧。”还有的说:“我奶奶爱看电影。”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看什么节目。我顺势引导学生说:“那你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来自豪的、大声的说:“当然知道了。“为什么呢?”我接着问道:“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特别的爱我,每到动画片的时间,我爸妈就主动给我换频道,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一起看,给我讲其中动画片中我看不懂的内容,时间长了哪个台演什么动画片,什么时间开始,他们都知道的很清楚。“我又顺势引导学生说:咱们有谁和他一样,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关心你呢?请举手!”三十多个小手都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我又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真爱你你们。老师都羡慕你们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他们如此的爱你,可是我们当中有的同学连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都不知道,你自己认为你自己做的怎么样?应不应该让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你的爱了呢? ”只见他低下头小声的说:“我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以后我会留意,让爸爸妈妈问样感受到我的爱。” 我又说 “是啊,在生活上、在学习上,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无尽的爱。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话刚说完,许多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都抢着回答。有的说:“我以后把电视让给爸爸看。”有的说:“我看到妈妈累了的时候给妈妈看,让妈妈好好休息。”我高兴地说:老师觉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你们学了课文以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人,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深爱着我们的所有亲人的。你们愿意这样做吗?”同学们高兴地齐声回答:“愿意!”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强从小就要爱父母、爱长辈、爱所有的亲人的观念。让尊老爱幼的好风尚从小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结果。同时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虽然现在社会上下都在提倡给孩子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我认为,在提倡这些的同时,更应注意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对家人、同学、师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爱。这是我们每个家长、老师和社会的职责。让尊老爱幼的美德在我们的国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板书设计: 看电视 奇怪 ?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又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小记者采访导入。 小记者:我是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今天有几个问题想采访一下大家。请问你平常在家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小记者挂上记者牌) 学生a:我最喜欢看《少儿频道》…… 学生b:我最喜欢看足球频道。 学生c:…… 小记者:你知道爸爸、妈妈、奶奶平常喜欢看什么节目吗? 学生a: …… 学生b:…… 小记者:那如果你在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同时,妈妈喜欢看的舞蹈也开始了怎么办,你平常是怎么做的? 学生a: ……. 学生b: ……. 二.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细读品读课文。 1.进入主题,范读课文。 教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在家看电视的情况,下面这也要一位小朋友叫欢欢,他家看电视可奇怪了,你们像不像来看一看他们家是这么看电视的?(课件播放课文范读。) 2.教师:欢欢把他们家看电视的情景写在了书上,请打开语文书20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五课《看电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欢他们家看电视真奇妙、真有趣!你想知道他们家看电视的秘密吗?如果想那就来闯四关! 第一关 :请大家来做个游戏。课件放摘果子游戏,认生字。学些“家、完”两个字。 第二关:读课文比赛,把生字宝宝在放回课文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算闯关。马上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闯关。 第三关:四人为一组读课文。读的好,奖给他一颗星,读的有问题的地方,你帮他纠正过来。 第四关:读完之后,填空。 爸爸和我爱看( ),却换成了( )。 奶奶爱看( ),却换成了( )。 我们一起为了妈妈却换成了( ), 三. 重点质疑,讨论解答。 (1)、为什么爸爸和我爱看足球却换成了京剧?指名读第一小节后,同桌讨论后用上“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2)为什么奶奶又把她爱看的京剧换成足球?看图说图上的内容,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奶奶当时的心情是怎样?重点感悟、理解奶奶的表情和心理。你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第二小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3)我们最后为什么又都提议换成音乐舞蹈?指导读第三小节,讨论后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4)用自己话讲述欢欢家看电视的故事。 三、整合全文,整体感悟 1、齐读全文,读完这篇课文,你现在知道欢欢家的秘密是什么吗? 2、小记者采访. 问题一、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问题二:以后在家看电视时,你正在看你喜欢看的少儿频道,而爸爸喜欢看的《新闻联播》也开始了,你会怎么做? 二、 布置作业。 回去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把它们记载下来。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2《看电视》教学片段及课后反思 【教学片断】 师:出示词语“奇妙”,这个生词宝宝谁认识? 生:“奇妙”! 师:我们来读读课文第2节,看看奇妙在哪里? 生(读):爸爸爱看球赛,却把球赛关掉,换成了京剧。 生:奶奶听得入了迷,我和爸爸却在打盹睡觉。 师:“关掉”、“换”,这两个字谁认识呢? 出示“精彩”。 生:精彩、关掉、换。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第3节,大家想想奇妙在哪里? 生读。 生:奶奶本来爱看京剧,却不看,换成了足球赛。 生:我和爸爸看足球赛乐得直叫,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师:奶奶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因为奶奶想让我和爸爸高兴。 生:因为奶奶爱我们。 师:大家想想,平时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怎样对我们的呢? 生:奶奶把好吃的都给我留着,也看着我吃。 生:奶奶做的饭我如果吃得多,奶奶就特别高兴。 师:对,爷爷奶奶都很爱我们,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浓浓的爱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先同桌互相读一读。 生读。 师: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口齿清晰、发音准确,更重要的是读出了奶奶看到我和爸爸看球赛时那种高兴,我想,你的奶奶也一定很爱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4节,看看奇妙在哪里?首先,我们来认识两个字,出示“写”、“蹈”。 生:我们都不看球赛了,是听音乐、看舞蹈。 师:为什么我们要换台呢? 生:因为妈妈修改了文稿后很累。 生:我们想让妈妈看电视休息。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四个人一个小组来读吧!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5节呢? 生读。 师:大家想一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 生:关心家里的人。 生:宁可自己不看,也要让家人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每个人的心里装的都是“爱”。 生:最后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今天的生字。 【教学反思】 一、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主体,阅读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针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够强的特点,我安排的教学思路是:初读感悟──深入体悟──获得教育──课文拓展。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以情激趣,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关爱父母,体贴长辈的行为。 二、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 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三、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一节小课约20分钟)让学生书写。 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 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 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 第三个阶段在课后,采取开火车的形式集中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 四、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作家毕淑敏女士在她的亲情散文《爱的回音壁》里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帐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分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的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 这群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小学生是否能腾出手来完成给予和关爱他人的任务呢?语文教学便承担了这样的使命。《看电视》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对现在的学生很有教育意义。教材如此的贴近生活,怎样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真正的洗礼?我想,只有给予学生时间充分地读,去发现自己长辈对自己爱的表现,才能去领悟课文蕴涵的人间亲情。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这节课就是唤醒孩子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 教学是一种唤醒,是对学生学习、创造潜能的唤醒,是对学生自信心和奋进精神的唤醒。“唤醒未被知晓或沉睡的能力”。这便是我们语文教学要追求的理想境界。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惟其如此,才使人朝朝暮暮、留连忘返。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3《看电视》教学反思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春静 上午第二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册第五课《看电视》。整篇课文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不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主动放弃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但授课中发生的事情却使我的心异常沉重。 课堂上,讲到文中情深之处,我问学生:“球迷爸爸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赛,而换成了奶奶爱看的京剧?”有的同学抢着回答说:“可能比赛输了,爸爸不愿看了。”有的说:“可能爸爸困了。”当我问到“奶奶为什么又把京戏换成了球赛”时,有的同学说:“奶奶累了,不愿看了呗!”……总之,没有一个孩子涉及到 “爱”的内容,哪怕一个字眼!孩子们的表情是天真的,这确实是孩子们真实心灵的再现,没有掺杂任何伪装的成分。在他们的小小心眼里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意志,幼小心灵的概念里还没有渗透进给予他人爱的意识。可见,平时“爱”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是多么贫乏! 课后,我陷入沉思。可以说现在的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太多太多,千般呵护,万般疼爱,岂不知父母只是机械地单向地去爱孩子,而从不曾教孩子如何爱他人;孩子们则一味地接受、索取爱的甘露,而从不曾从心底培植“爱”,这谈何爱的回馈?善良的为人父母者,可曾想过爱的简单累积岂能等于爱的质量?长期下去,一个连父母、家人都不爱的人,长大以后如何谈得上爱社会呢? 虽然现在社会上下都在提倡给孩子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我认为,在提倡这些的同时,更应注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对家人、同学、师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爱。 《看电视》教后反思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董方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看电视》是一篇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 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围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秘密,到底是啥?”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时,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探讨的气氛。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方式上的改变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上改变使课堂教学有了生气:尤其是课活课,确确实实看见学生当了课堂主人。 《看电视》教学反思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孙小平 新教材中很多文章在结束时,都让一位学习伙伴提出了一个使课文得以延伸,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的问题。这种小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个性想法表达出来,而且发展了创造力,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完《看电视》一课以后,学习伙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爸爸妈妈,最爱看什么节目?”当老师把这个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后,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过一会再请学生发言,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爱看新闻联播。”有的学生说:“我的爸爸妈妈爱看焦点访谈”,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看什么节目。 老师顺势引导:“那你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你最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来自豪的、大声的说:“当然知道了。”“为什么呢?”老师接着问道。“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特别的爱我,每到动画片的时间,我爸妈就主动给我换频道,而且有时他们还会和我一起看,给我讲其中动画片中我看不懂的内容,时间长了哪个台演什么动画片,什么时间开始,他们都知道的很清楚。”“是啊,你的爸爸妈妈真爱你,拥有别人的爱是件很幸福的事,我们都羡慕你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同时我也替他们感到惋惜(学生惊讶的表情),他们如此的爱你,可是他们为你付出的爱似乎没有得到回应,你连他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都不知道,你自己认为你做的怎么样?应不应该让爸爸妈妈也感受到你的爱了?”只见他低下头小声的说:“我爸爸妈妈爱看什么节目,以后我会留意,让爸爸妈妈问样感受到我的爱。” “是啊,在生活上在学习上,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无尽的爱,而作为孩子的我们做的怎么样呢?老师觉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回报深爱着我们的父母的,课后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大讨论:我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下次班会课的时候进行汇报。 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强了要爱父母的观念,同时通过讨论发言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4教学依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看电视》 教材分析: 球迷爸爸非常爱看足球赛,却把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关爱。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之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一“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教学重点 1、 能认课文中出现的“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能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 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学生讲家里看电视的趣事) (猜谜语揭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家里看电视的趣事,易于学生走进文本)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3、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交流,增加,巩固学生识字方法)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比如:小组读,男女同学对读,分小节读,全班齐读。 4、进行比赛,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加以鼓励。 (疏通字词,再来读课文,便于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读得物棒的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的呢? 请同桌互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两个人讨论讨论。 请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齐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这一小节 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了足球频道;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课文插图。) 品句:“好球,好球,快射门!” 问题一:说明了什么? (先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再出示句子加以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比赛关掉,―――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4、看课文插图,学习第四小节 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5、学习第五小节。 问题二: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 (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以课文插图为契机,引导学生观看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通过反复朗读,品句,让学生体会爸爸的孝心,奶奶的慈爱,感悟到这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二、巩固生字 1、游戏摘苹果 2、生字组词。(完成随堂练习第二题:好朋友,读字互相帮。)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范写难字,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4、评议,再练写。 四、童谣总结全文: 我家看电视真奇妙, 频道不停来回调; “球迷”偏把京剧挑,“戏迷”看球赛拍手笑; 妈妈工作太疲劳, 需听音乐看舞蹈; 为了他人心欢笑, 我们争把爱好抛。 (用童谣总结,使课文更加通俗易懂,也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5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3个生字,会写出“爸”、“全”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欢读诗歌。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教具:农远课件 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1、猜谜: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换花样。找一家用电器。学生回答,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念一念。 2、谈话:你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电视?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你们知道吗? 3、过渡:(出示课文的插图)这家人也爱看电视,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爱看什么电视又是怎么看的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的。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尝试着读。 2、把自己认为觉得很好的那个生字教给其它的小朋友,老师帮助正音。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生字的,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去掉拼音打乱顺序读,开小火车读,并给这个字找个朋友,组词) 四、再读课文 1、小组进行读,读给组里的同学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个别读,评议,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听读的小朋友有没有读得不对的地方。 3、练读,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 1、我们来看看这图上有哪几个人啊?他们在做什么啊?你觉得他们开心吗?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小节,有哪个小朋友觉得自己第一小节读得棒,想读给大家听一听? ②以“奇妙”设立悬念:这家人看电视有哪些奇妙的事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①请学生读第一小节 ②接下来我们就要看看这家人看电视到底有什么奇妙的。 ③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什么地方?同桌讨论 ④请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⑤齐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三小节 ①指名学生读 ②说说有什么奇妙的地方?(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③说明了什么? ④有谁能把这一小节读得非常好。谁来试试?(指导学生读出奶奶爱自己的孩子。) ⑤自由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①四人小组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小节。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4、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小节。想想每个人心里装着的秘密是什么?(互相关爱,为了别人的快乐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小节。 二、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难字“完”、“家”,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本上练习,师巡视。 四、实践活动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6一、精彩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 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吗?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 二、明确目标,指导学生自学 1.引导学生揭开他们家看电视中的“奇妙”之处,朗读课文,找到答案。(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3.找出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带出的词语,反复读。(生在书中找词语) 4.学生汇报词语,师在屏幕上呈现词语。 三、合作探究,收集疑点难点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 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再出示句子加以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打盹睡觉。” 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里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四、集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围绕“奇妙”一词展开,学生读第2~5小节,找找奇妙藏在哪里?(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2.学生分组讨论,奇妙在哪里?(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身为球迷的爸爸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抓住这一点,询问学生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表现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爸爸孝顺母亲的感情读读这一节) (2)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如果学生读不出这种感情,教师范读指导) (3)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有感情的读这一小节,读出家庭成员间互相关爱之情。 (4)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爱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五小节) 五、要点精讲,搞好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方法。(边板书边讲解) 3.学生描红并临写生字。(书写姿势要端正) 六、精选精练 注重学习反馈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王)奇(大+可)妙(女+少) 精(米+青)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扌)写(冖) 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2)四人小组词语接龙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 全奇 精赛 关员 写音 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看电视》第一课时 篇17一、教材简说 足球迷爸爸明明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这是老人的慈爱;看见妈妈的疲劳,我们都提议关掉球赛,让妈妈听音乐看舞蹈,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关切,当然,也有“我”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孝道。 这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精彩处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感慨万千。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首尾呼应;整首诗也都在写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放弃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换成别人爱看的频道。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样什么东西?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三拼音的字多,如“全、妙、关、掉、换、员”等字;韵母相同的音近字多:如“全、关、完、换、员”。以下教学思路可供参考: 1.多读诗文,读熟以后再指导学生在诗文中画出生字连词反复读。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指导认读。 3.去掉音节,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方式认读。 4.组词练习。 5.指导学生回到诗文中连词、连句读。 认记生字,应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认记。如拆分认记:“女—少—妙”,“米—青—精”,“立—日—音”。再如自编谜语或儿歌认记:大王头上有一人(全),大哥压着可弟身(奇),宝贝小口头上开(员),大米青草一起吞(精)。 本课6个要写的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指导写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帮助他们找到书写方法: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都要写得宽扁一些。然后再要求他们以正确的姿势描红和临写。“全、关、完、写”四个字是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需要特别提示,如“全”字,“人”字要写大一点、宽一点;“完、写”二字,上半部要小一点。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浓浓的“情”,而这浓浓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 可以先和学生谈谈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再谈谈在家里看电视时都是谁让着谁,然后可启发引导: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的一家是怎么看电视的吧!接下来,教师可以先范读再领读,再采用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练读,读得正确流利以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对课文的感悟,可以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1.读第二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2.读第三小节,想想奇妙在哪里。(①奶奶放弃自己喜欢看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②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第二点最感人,也是这首诗的最精彩之处,要让学生多读,体会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 3.读第四部分,想想奇妙在哪里。(关掉球赛,看音乐舞蹈) 4.读第五部分,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的喜好) (三)实践活动 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留意一下电视报上或电视里的节目预告,找到爸爸妈妈爱看的节目,到时候打开电视机请他们观看。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1.猜谜语:(打一家用电器) 小小一间房, 只有一扇窗, 唱歌又演戏, 天天翻花样。 板书:电视 2.谈话:你喜欢看电视吗?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3.看图: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看什么节目?说说你观察的依据。 过渡:这家人看电视,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第5课。 (二)读文思考,感悟体会 1.读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读准生字,注意“赛”是平舌音,“音”是前鼻音。 2.思考 (1)“我”家看电视,很奇妙,表现在哪里? (2)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每人心理都装着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3.讨论 就以上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 问题一提示:(先给时间让学生说,再出示句子分析说明) 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关掉,——打瞌睡睡觉。” 奶奶:“奶奶啥时换了频道?——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我们:“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 问题二提示:心理装着的东西是——“爱”(对他人的关爱)。 4.感悟 读课文二、三、四节,用“因为……所以……”说话。 句一: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句二: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句三:因为我们都爱妈妈,想让妈妈……,所以……。 联系自己家,用“因为……所以……”说话。 出示课文后面学习伙伴的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逐段朗读,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勾画出课文生字。 2.小组合作分析生字,交流认记方法。例如: 合体字:全(人十王)奇(大十可)妙(女十少)精(米十青) 员(口十贝)音(立十日) 部首字:却(卩)赛、完(宀)掉、换、拍(扌)写(冖) 3.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2)四人小组接词比赛,看哪组接的词语最长。 全奇 精赛 关员 写音 4.写字指导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写、完、家”三个字。 (四)课后活动 观察家里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学了课文后,该怎么做。 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全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