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爬山教案 |
范文 | 关于爬山教案(精选12篇) 关于爬山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 篇2文本解读: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生长经历,表示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重点:叶老给“我”批改作文 教学难点: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释题。介绍叶圣陶。 二、自读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 3、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默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读这两个内容。 五、放声朗读“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内容。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细读课文,突出重点,引导理解“修改作文”的内容。 1、自读课文3----5自然段,同学质疑。 2、指读3---5自然段,考虑: (1)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指读3自然段。 (1)找出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叶老修改多·修改细。态度认真) (3)“愣住”何意?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生想象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4、指读4自然段。 (1)这段话中哪些是写叶老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生读相关句子) (3)从“仔细”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4)指读写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5)从叶老的修改中你学到哪些方法?(逐句阅读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的作文实际来体会) (6)齐读叶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结合实际谈自身的习作体会。 (7)看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样的体会呢?(指读相关句子) (8)齐读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体会。 (9)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此刻的心情吗?(生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5、指读5自然段。 (1)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的?(生找出读) (2)齐读叶先生的评语。叶先生的'评语中交给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吗?(作文事实具体。亲切)结合自身作文实际谈谈。 (3)作者看了评语之后,是怎样的感受呢?(读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自读3—5自然段,复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感情朗读“修改作文”的内容。深化同学认识。你想说点什么? 第3课时 一、谈话引入:这节课学习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二、自读6---10自然段。 (1)课文在写做客的内容中几次写到了爬山虎?请把它们找出来。 (2)指读相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突破难点,引导理解感悟作者去叶老家里“做客”的内容。 1、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一): (1)读句子。 (2)引导体会:这里为什么要写爬山虎?(写景抒情) (3)“迷离”何意?为什么“像温柔的小精灵”?(兴奋、紧张、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种心情吗?(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读这个句子。(师引读、指读、齐读) 2、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二): (1)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2)理解词语:沉郁、摇曳、虎虎。 (3)引导比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体会心情。为什么此时的爬山虎“像一片浓浓的湖水”呢?(心情平静,兴奋,充溢信心,期待) (4)读句子。用自身的话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读句子。 3、出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三):读句子,这是什么时候的爬山虎? 4、指读第10自然段。 (1)这段话有几句? (2)读第一句。“堪称楷模”何意?从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很庆幸)体会读句子。再联系第6自然段朗读体会惊喜意外之情。(3)指读第二句话。理解词语: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为什么还”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这样做的”,“这样”是哪样?(结合8—9自然段相关内容)“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么”是哪样?(结合修改作文内容理解) (4)到叶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样的的感受?(读最后一句) (5)这里写的是爬山虎,实际上是写自身的内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6)请结合上文用自身的话说说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1、自由读文,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2、讨论课文的命题。课文是写事的,请你重新给它拟题。 3、教师小结: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良师益友,那是三生有幸!叶老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刻骨铭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年又一年,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师引读,凸显课题,升华认识。春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夏天,在我的眼前,总有-------;秋天,在我的眼前,总有-------;冬天,在我的眼前,总有-------。 5、教师小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从春绿到秋,从下绿到冬,那种刻骨铭心的激励和教诲令肖复兴也成了一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一流的大作家。 五、相关链接:介绍肖复兴和叶至善 六、作业: 1、积累:背诵自身喜欢的语段。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认真(作品) 堪称楷模 做客亲切(人品) 关于爬山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 篇4【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同学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⑵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同学说)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 篇5一、新课导入 师板书:脚 同学们,还记得雪地里的小画家吗?|从文中我们知道了,小鸡的脚像竹叶,小鸭的脚像枫叶,小狗的脚像梅花,小马的脚像月牙,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脚,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件稀奇事,植物也长脚,而且它还有一个动物性的名字,叫爬山虎,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教学生字“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课文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相信也解决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课文写了爬山虎那些方面的内容(叶、脚)那那几段是写叶,哪几段是写脚的呢?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观察一下爬山虎的脚。 三、精度课文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请你从中找出爬山虎脚的相关信息。 2、精读句子的理解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长在茎上"也就是告诉我们爬山虎的脚所长的位置(板书:位置),那”茎“又是什么呢?看着这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把它指出来吗?原来这根粗粗的就是爬山虎的茎啊。 (2)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嫩红“一词告诉我们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颜色),这颜色课真美啊!你能再把这句子美美得度一遍吗?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说得是爬山虎的样子、它的形状(板书:形状),“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柄”字,它是左右结构,而且是左窄右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吧这个字写漂亮(师范写),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刚才同学们一眼就把“茎”找出来了,你现在能不能找出叶柄呢?原来叶子与茎相交的地方。“反面伸出细丝”,同学们看到“细丝”了吗?“就像蜗牛的触角”这爬山虎的脚可真是太有趣了!竟然有六七只脚,而且像蜗牛的触角,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既有趣又稀奇的事儿吗?(指名读)我看大家都对着感到很有趣,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吧1 四、小结 短短的几句话,同学们就从中读出了这么多关于爬山虎脚的信息,同学们课真会读书,那爬山虎这细丝般的脚又是如何爬上高高的墙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地去瞧瞧,这节课就到这。 关于爬山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与这些生字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尽自己最大努力。 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巍峨峻拔的泰山脚下。泰山,以它优美的景观和灿烂的文化闻名世界,更令我们这些泰山儿女倍感自豪!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爬过泰山吗?谁能谈谈你爬山时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爬山》。看看作者又有着怎样独特的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检查课文中难读的句段朗读情况。 3、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引导生抓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想想: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找到文中的话来回答。 (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问? 结合学生回答理解“沉静”。 为什么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学到了怎样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带问题学习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梳理出父亲说的话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2、交流:读读你划出的父亲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说的?(师随机板书)那这三次不同的话语让我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呢? <二>学习上山途中父亲的话 1、(课件出示)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征服”的意思,再来体会“征服山”和“征服自己”的含义。 3、结合自己的体会自由读读这段话。 4、指生读。 <三>学习山顶上父亲说的话 1、指生读父亲的话,想想从这段话中又学到了什么? 2、引导生理解“尽了力”的意思。 3、引父亲的对话。 (1)请同学们读读这几段话,谁来帮帮老师,告诉我该怎样读父亲的话?那儿子的话又该怎样读? 根据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慢条斯理”“自以为是”的意思。 (2)师生读,。 (3)分角色读。 <四>学习下山途中的话 1、大家都爬过山,联系你爬山时的经历,说说你下山时是怎么做的? 2、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读读文中相关的段落。 3、师引:就在我逞强的又跑又跳着急下山的时候,父亲用他那双厚实的手拉住了 ,让我和他一起躺在树林的草地上,感悟大自然的美景,体会大山的沉静。我闭上双眼,仿佛听到了微风吹拂声,鸟鸣蛙叫声,清脆的蝉声,淙淙的流水声,落叶飘零声……雄伟的大山向我们展开了他无比宽大的胸怀,我的身心也全部融入到了沉静的大山之中。当我睁开双眼,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我的感受时,父亲像一位哲学家似的解说着他的哲理——(大屏幕出示父亲的话)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读这段话,你听出了什么?出示 ①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还要用你的脑袋去思考。 ②大自然的美景要用眼睛去看,要用耳朵去听,要用心灵去体会,要用脑袋去思考。 5、比较两个句子,自由读读,体会一下哪一句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6、:是呀!不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我们要眼耳心脑并用,做每一件事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再来齐读这段话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配乐朗读这段话 2、说说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3、课下背诵此段 四、 人生就如爬山,只要做到有信心,有毅力,尽力而为,全心投入,定会享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 关于爬山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默读课文,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四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一五一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持之以恒的精神,教会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谈谈自己爬山的感受吗? 生:谈感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山》这篇文章,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词能读准吗? 生:试读——同桌互读——指生读(强调崎岖) 师:老师发现,凝视的“凝”不好写,我们一块来写一写。 生:写两个 师:认识了生词,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26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爬山的经过。 师:谁来补充一下,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 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师:这里有个词“沉静”你怎么理解? 生:沉着冷静不动摇。 师:理解了这个词,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生:“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我们把问题整理一下,“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在爬山过程中,父亲的话或许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帮助,默读课文,请随笔画出父亲的话语。 生:认真读,认真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都被同学们感染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读读画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顶的句子——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关于爬山教案 篇8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关于爬山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 (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位置:A、看实物 B、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C、多媒体显示 样子:A、看课件 B、是什么样子的?(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C、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 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 萎了 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爬墙 触、巴、拉、贴 变化 萎了 牢固 爬山教案 关于爬山教案 篇10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篇爬山虎的学习,一方面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建立起对身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三、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玩猜一猜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好,那大家可都看仔细了啊,老师手上有一些图片,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教师模拟第一张图片)大家看看这个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那个同学平时最善于观察了。 (这时学生思考,纷纷举手想要回答) 就这样通过小猫脚图片、小鸭子脚图片、小狗图片和爬山虎脚的图片,引出脚这个话题。 师:同学们,其实不光是我们的动物有脚,我们的植物也有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脚,看看它怎么走路的,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拉朗读,勾画出不会、不懂得字词,同座之间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学习。 2、再度课文,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勾画出爬山虎脚的描写句子,然后四人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得出爬山虎的特点?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和如何爬的这四个方面去寻找)。 3、深入研读课文 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例如: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要这么仔细的描写爬山虎啊?)感知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以及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在这过程中,通过分析句子来介绍文中所用到的一些新的修辞手法。 (三)你说我演,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通过一个游戏来加深学生对课文描述的爬山虎的脚的爬行方式的理解。 游戏一:一个同学说爬山虎的脚样子以及运动方式,一个同学根据同学的叙述一步一步的做出相应的动作。 游戏二:贴纸游戏,在黑板上展现课堂开始的图片,让学生把对应的图片上脚的特点贴在对应的图片中来。 (四)巩固提高 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回忆字词。 从第一小组的同学开始: 师:爬山虎爬呀爬,爬到…同学 生:我是爬山虎,这个是我的脚,它读…、,它可以这样来造句,我身边有这样的…、植物,它的脚是这样的……。 通过爬山虎脚移动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起来分享自己这篇课文学习到的字词和修辞手法以及身边的其他相似的有脚植物。 (五)小结和作业 1、课堂小结采用发散式+收束式,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呀? 生:《爬山虎的脚》 师:那有那个善于总结的同学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那些新本事呢? 生:我学到新的生字和新的修辞手法 师:这个同学非常棒,还有哪位同学能起来和大家分享吗? ……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我们的一个新朋友-爬山虎,一起了解了植物爬山虎的脚,知道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以及它是如何的爬,在这之中呢,我们也学到了新的生字宝宝和新的修辞手法。最后,让我们再次的自由朗读课文,去再一次感受爬山虎的神奇运动脚步吧! 2、同学们下去后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有哪些植物是有脚的,用今天新学到的修辞手法来描述出来,明天上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分享,看看哪位同学观察最仔细,描述的最生动。 关于爬山教案 篇11一、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难点解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师课前搜集爬山虎的资料,准备爬山虎实物或标本或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有关爬山虎脚生长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初读课文,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检查学生对每个自然段大意的了解情况。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要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学完课文,还可以向你介绍我为题,让学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绍自己。 3、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作者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很美,语言更美。教学中可以朗读体会为主,先个人自主朗读,并想想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还要把课文读给其他同学听,大家评一评,是不是让人感觉到叶子的美,表达出作者喜爱之情。通过自读和讨论,要让学生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文讲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仍然要以朗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的运用为辅。可先让学生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认真地读几遍,分别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和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语句,再对照图,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想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出示挂图(或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再让学生认一认: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状的?(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再让学生画一画,画两幅图,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爬的。画好以后,在小组里交流,讲一讲,评一评。 4、在反复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已接近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较快地背下来。按一定的顺序记忆,抓住有特征的词句记忆是帮助记忆的好办法。第2自然段,可按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的顺序背。背长大了的叶子这一层时,可抓住叶子的绿和密的特点背。第3、4自然段的背诵,可借助画一画帮助记忆,边画边背。当然,也可以抓住顺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帮助记忆。几种记忆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三、重点字词 叠读dié,不读diě;隙读xì,不读xī;拂读fú,不读fó;茎读jīng,不读jìng。 叠,上中下结构,查又部,上边是三个又字,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且字。书写时注意又的捺变点。隙,查双耳部,左右结构,左边是双耳,右边是小字头、日字、小字。书写时注意小字头一竖无钩。 漾起波纹的意思是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是指爬满墙壁的爬山虎的叶子被风吹动,好似波浪一样在荡漾。理解时,要让学生认真读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叶子被风吹动时上下波动的样子。 要注意区别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课后,可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关于爬山教案 篇12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名家,这就是他写的文章。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谁写的?你知道叶圣陶吗?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