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选北京教案 |
范文 | 精选北京教案(精选12篇) 精选北京教案 篇1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产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能听写部分词语。 3.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难点是第三自然段。其中“立交桥、拼成图案、桥上桥下、川流不息”等词语不容易理解,特别是立交桥,没见过的学生不容易弄明白。 教学思路: 1.根据结构特点,理清课文顺序。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即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向我们介绍了首都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第一自然段用了 “是……是……”的句式,总述北京是首都,是美丽的城市。中间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叙述了北京怎样美丽。结尾总结全文,赞叹北京的美丽,抒发了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首尾呼应。全文结构清楚,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明确这一点,不必向学生讲清楚,可抓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很美”这个问题,贯穿教学的始终。 2.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深入体会北京的美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抓住能表现北京如何美丽的词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例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提问:这一段的三句话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地方?从哪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北京很美?在这一段中,“庄严”一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以举一些学生知道的庄严场面帮助理解词义。在第三自然段中可设问:北京的马路是什么样的?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道路是很美的?北京的立交桥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许多”“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交通发达。第四自然段可抓住两个“许多”,两个“到处”,引导学生体会北京的古老的美——许多名胜古迹;自然的美——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现代的美——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最后一段用了两个感叹号作结,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问:这两个感叹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叹号表示赞叹、赞美的意思。第二个叹号是直接抒发爱北京之情的。理解后再读,激发起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最后,根据板书归纳、总结:这些美丽的地方构成了北京整体的美,北京又是祖国的首都,党中央所在地,的确令人向往,让人热爱。 3.充分利用插图、图片和录相片,增强教学效果。由于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到北京来,不能亲眼看到北京,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图片、插图、录相片等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印象。也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这方面的图片或资料,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教学资料: 1.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公园:八达岭长城、八大处、十三陵、故宫、雍和宫、法海寺、潭柘寺、颐和圆、圆明园、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 2.新开发的一些风景区:金海湖、雁栖湖、龙庆峡、虎峪、石花洞、十渡风景区、灵山、妙峰山、天仙瀑、京都第一瀑。 教学用具:有关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立交桥录相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在看图学词学句中就学过“我爱五星红旗”,谁还记得,画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在什么地方高高飘扬?(北京天an门前)这学期,我们又知道了北京有许多有名的建筑,谁能说说,北京是怎样的古都,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闻名世界、现代化)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要告诉大家,北京还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板书课题:北京)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听后回答:北京美不美? 三、北京这样美,你们想读课文吗,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四、请五名同学分段朗读全文。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五、纠正朗读中的错误后,自己再认读生字词。出示卡片:(不写拼音)天an门、中央、来来往往、立交桥、宽阔,北京城、各种车辆、黄瓦、广场、绿树成阴、大楼、风景优美。 六、再读全文。思考:课文告诉我们首都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是哪一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的?(板书:美丽) 1.读第一自然段,什么叫“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首都,是党中央所在地,又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一句应该怎么读?再读这一句。投影,填空:北京是( ),是( )。 2.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有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几个地方?(板书:天an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思考:天an门在哪儿?从哪些词语中你能看出天an门很美丽?“中央”什么意思?你们知道“瓦”是什么吗?再读这一句。 (2)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天an门什么样?体会: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3)再读这句,有哪个词你们还不太理解?(庄严)为什么美丽的天an门又是庄严的呢?想一想,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就站在天an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场面是庄重而严肃的。现在每天清晨,五星红旗都从这里徐徐升起,你们能体会庄严的意思了吗?因此,天an门不仅建筑美,还有庄严的美。 (4)天an门前面是什么样的广场?请读第二句。“宽阔”你怎样理解?(距离大、范围广)从这个词语中你感觉到天an门广场怎么样?(很大、很广阔) (5)宽阔的广场中间有什么?请读第三句。什么叫“矗立”?这个词语说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很高,很直。碑上有毛主席的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再读二、三句。 (6)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一下,只有北京,才有庄严美丽的天an门和天an门广场,有毛主席亲笔题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段该怎么读?再读这一段,体会这种庄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出示卡片或小黑板,复习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很美?(学生说不全没关系。) 三、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回答: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马路、绿树、鲜花、立交桥、草坪、花坛、车辆) 1.读一、二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的道路是很美的?找出有关词语并讲明理由。(理解:许多、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北京的道路这样美,你能不能读给大家听? 2.投影幻灯,比较下面三句话,看哪一句最好,为什么。 这第三句话不但告诉我们北京有很多柏油马路,而且讲明这些马路是宽阔的,很长的,再加上马路两旁的绿树鲜花,你们说,北京的街道美不美?再读一、二句话。 3.读三、四、五句,北京的立交桥是什么样的?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先弄清什么是立交桥? 4.从哪些地方看出立交桥很美?找出词语,读出句子。(理解: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各种车辆,桥上桥下,川流不息。为了突破难点,也可设问:把草坪比作绿毯,说出草坪怎么样?花坛美不美?拼成图案的花坛呢?看插图,理解“拼成图案”。“各”什么意思?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说明了什么?你怎样理解“川流不息”?)再读三、四、五句,读出美的感觉来。 5.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北京的道路和立交桥是什么样的。 6.放录相,看北京的立交桥。 四、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一下这些地方美不美,从中你体会到北京的交通怎么样? 五、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北京有庄严美丽的天an门和广场,有许多又宽又长的马路和新建的立交桥,从中可以看出北京是很美的。下面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很美。 1.这一段中有两个“许多”,说出了北京的什么多?什么叫“名胜古迹”?你理解“优美”“高楼大厦”的意思吗? 2.看插图,图上画的是北海公园,说说它美不美?(体会风景优美) 3.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再读第四自然段。 4.“到处”什么意思?“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高楼”说明了什么?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六、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二、三、四自然段,回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京很美? 七、北京这样美,你爱北京吗,齐读最后一段。这一段说出了什么? 1.读“北京美啊!”和“北京真美啊!”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用“真”强调了北京真的很美,的确很美,特别美。)应该怎么读? 2.两个感叹号各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种赞美、热爱之情? 八、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导语。 课文学完了,我们不仅知道了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还学习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字义,下面我们学习写字,看谁能最快地记住字形。 二、识记字词。 1.“开火车”,复习生字词。 2.讨论,说一说哪个字你能用熟字来学习生字。(央—秧、阔—门、活、交—校、阴—明、楼—数) 3.学习其他的字,指导书写。(略) 4.听写词语。 三、完成课后第三题。填空后再读一读。 四、指导背诵。看着板书,回忆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写了什么,每个地方都是什么样的。可以一段一段地说,练习背诵,最后再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精选北京教案 篇2【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这些生字娃娃非常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它们还想跟你们玩一玩。 生字娃娃都在这呢!想和它们玩的同学就到前面来举起一个生字娃娃带领大家读一遍再组一个词,如果全对了老师就把这个生字娃娃送给你。谁愿意来呢?(认读生字)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那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3、生汇报: 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 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组织学生汇报: ⑴ 天安门: ① 请你把写天安门的句子读出来。 ② 天安门美在哪? ③ 出示天安门图片,简介天安门的历史。 ④ 看图体会天安门的美丽和庄严。 ⑤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⑥ 指导读句子、点读、评议、齐读。 ⑵ 柏油马路: ① 学生读出写柏油马路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指名读。 ③ 想象一下,“绿树成阴”是什么样子? ④ 看课件理解“绿树成阴”。 ⑤ 还从哪体会到马路的美? 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 ⑥ 指导读、点读、齐读。 ⑶ 立交桥: ① 学生读出写立交桥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点读。 ③ 师范读,指导读长句。 ④ 学生试读。 ⑤ 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为什么把草坪比成绿毯呢?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 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师:立交桥四周很美,桥上也很繁忙。 (课件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师: 立交桥确实很美 , 成了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⑷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②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③ 看课件老师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朗读总结 1、齐读2、3、4自然段。再次感受北京的美丽。 2、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五、扩展 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课间出示新体育场馆图片。 2、这些都是为迎接20xx年新奥运新建的体育场馆,到时候北京会吸引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3、指名上台来当小导游: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更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4、师生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精选北京教案 篇3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 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 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建议: 1、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 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 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你说我摆 右 上 下 左 精选北京教案 篇4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精选北京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央 瓦 庄 严 阔 碑 似 拼 案 坛 迹 厦 周"13个生字,读准后鼻音"央 庄'', "拼,案"是前鼻音,翘舌音''周 似 厦". 2,会写"央 交 市 旁 优 阴 坛 城 国 图"10个字,学会''国 图" 方框字的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 4积累好词,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课前预习: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13个生字,难认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读熟"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 3,通过查资料,收集有关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资料,想想你最想去哪个地方旅游..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唱一唱:随音乐齐唱《我爱北京天an门》这首歌. 2.找一找: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北京的位置. 3.说一说: 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4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深深地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an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4, 2008年奥运也将在北京举办,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随着福娃贝贝,一起去北京看一看,玩一玩. 5板书课题,齐读 6福娃贝贝带我们游览北京前,先给我们一份旅游简介(课文),你会读吗 必须要认识里面所有的字.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读读课文,先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3过字词关:福娃检查学生认读字词: ⑴ 我会读,抢答游戏.(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抢答) ⑵ 当"小老师"领读等形式进行正音,重点读准后鼻音"央 庄'', "拼,案"是前鼻音,翘舌音''周 似 厦". ⑶ 巧记字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把生字记住 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说,总结识字方法. ⑷ 我们认识了这些生字,现在我们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中央 城市 旁边 花坛 祖国 庄严 图案 立交桥 风景优美 绿树成阴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学生先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除了这些词,你还喜欢哪些四字词 学生补充说自己喜欢的四字词.(如鲜花盛开 来来往往)出示"读读记记", 读熟"读读记记"中的四字词语. 4,福娃说同学们的词语读得不错,你们能把旅游简介读好吗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与说你为什么想读. 5,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6福娃说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一个人来读课文,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 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读课件里田字格中的范字 2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4学习写字 左右结构的四个字:优 阴 坛 城 a这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老师范写并抓住难点作少而精的讲解:他们是左窄右宽,不同是高低不同. 优 阴:左右高低相差不大,注意"右耳旁"的笔顺. 坛 城:都是提土旁,左右高低不同,注意"成"的笔顺. c描红仿写.先描后写. d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四,课后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课后收集介绍北京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 这节课福娃继续和我们一起游览《北京》.福娃考考大家还认识生字娃娃吗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和读背四字词 (认读生字和词语)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福娃马上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感知课文内容,走入文本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3,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福娃说同学们如果能发现北京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只要你想去,福娃就带你们到哪儿. 4,生汇报: 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 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⑴品读第二自然段: 天an门: ① 请你把写天an门的句子读出来. ② 福娃首先把大家带到了天an门广场,你看到了什么 ③ 说天an门庄严.课件展示天an门及天an门广场画面,简介天an门的历史. ④ 看图体会天an门的美丽和庄严. ⑤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⑥ 读天an门庄严.书中是怎么说的 指导读,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 品读第三自然段:柏油马路 立交桥: a福娃把我们带到北京的马路和立交桥去看看,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b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c解答疑难: 看课件理解"绿树成阴". 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课件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 e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 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欣赏了天an门和马路,我们还想去哪儿呢 ⑶ 品读第四自然段:名胜古迹和公园: ①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②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③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④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⑤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⑥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4)自己背诵喜欢的部分 四, 课后延伸,提升情感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2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课间出示新体育场馆图片. 2,这些都是为迎接2008年新奥运新建的体育场馆,到时候北京会吸引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听了你们的介绍,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学生接读)"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4,师生再次共唱《我爱北京天an门》.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读课件里田字格中的范字:央 交 市 旁 国 图 2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 指导写字 a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老师范写并抓住难点作少而精的讲解: 央:最后一笔是"捺". 旁:注意第6笔是横钩.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国 图:注意方框字的笔顺.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 c描红仿写.先描后写. d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板书设计: 10 北京 天an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精选北京教案 篇6中队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奥运,发扬奥林匹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出旗仪式略) (主持人甲、乙、丙、丁上,男女各2名) 主持人合:腾飞的,相约在北京。 甲乙合:我们出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丙丁合:那是一块美丽而神圣的土地。 甲:它有山明水秀的南国景致, 乙:更有雄壮粗犷的北国风光; 丙:它有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 丁:更有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 主持人合:它的名字叫,万里江山--美如画! 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盛开在祖国的阳光下。 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的名字叫中华。 丙:我们从小爱祖国,祖国时刻装心中。 丁:下面请听歌曲《爱我中华》 甲:悉尼奥运的圣火已经熄灭。 乙:中华健儿的辉煌已经铸就。 甲:人在世界体坛上扬眉吐气。 乙:健儿奋勇拼搏,英姿飒爽。 甲乙合:华夏儿女--(队员合):无不感到激动万分。 丙丁合:炎黄子孙--(队员合):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甲:队员们,在历届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也为江苏人民争了光。下面请**同学讲一讲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葛非、顾俊的成长故事。 乙:我们的首都--北京,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丙:从那里放射出五彩的光芒。 丁:你热爱北京吗?了解北京吗?你看,我们请来了一群北京的队员,他们会给我们讲讲北京的事。 队员一:北京的大街小巷贴满了申奥海报、广告。(队员们拉起横幅:祝北京申奥成功) 队员二:北京已经开始修建新的公路、体育场和其它基础设施。 队员三:北京承诺,将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一些工厂已被关闭,小汽车、公交车正在更换清洁燃料。我们将要比悉尼的"绿色奥运"办得更好! 队员四:1990年,举办的亚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坚信一定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丙:真精彩!我相信北京一定会成功! 丁:那就让我们8年相约在北京! 男主持人合: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斗争。 甲:曾几何时,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乙:曾几何时,运动员被排斥在奥运大家庭之外。 甲乙合:请听相声《漫漫奥运路》 女主持人合:你对奥运了解多少,下面进行奥运知识竞答。 甲:奥运会全称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 乙:奥林匹克起源于哪儿?(希腊) 丙:奥林匹克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丁: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谁?哪国人?(萨马兰奇,西班牙人) 甲:0年9月在哪里举办的第几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第27届) 乙:北京申奥的结果是什么时候揭晓?(1年7月) 丙:奥运会几年一度?下届在哪儿?北京申办第几届?(4年,希腊的雅典,第29届) 丁:0年悉尼奥运会谁为夺得首金?(陶璐娜) 甲:悉尼奥运会上,谁为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又是谁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孔令辉、王楠) 乙:悉尼奥运会上,代表队共夺得金牌多少枚?(28枚) 丙:在悉尼奥运会上名列第几?(第三) 丁:申办8年奥运会的除了北京,还有那些城市?(巴黎、多伦多、大阪、开罗、吉隆坡、伊斯坦布尔、布宜诺斯艾利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九个城市) 甲:了不起,大家对奥运了解得真不少。 乙: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王国。 丙丁合:凭着这样的实力,我们一定能把第29届奥运会办得更加精彩,更加迷人。 甲:请欣赏歌曲《拥抱明天》 男主持人合:我们为申奥助威。 丙丁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辉煌的梦想。 队员们合:相信8年的奥运会一定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 丙丁合:这是我们每个少年的共同心愿。 队员合:我们为申奥助威,为健儿加油。 丙:你们为北京申奥都做了些什么?(几名队员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支持申奥的美术作品) 队员一: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为的是向世界展示少年的健康体魄。 队员二:我们每人养了一盆花,栽了一棵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队员三:我们自觉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向世界展示少年的文明风采。 队员四:我还教爸爸、妈妈学习100句英语。 队员五:我还给萨马兰奇爷爷写了一封信!(朗读信的内容) 甲:我还写了一首诗《欢迎你,奥运》,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朗读。 丁:队员们为了申奥成功,还真作了不少努力! 丙:我坚信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更加美丽,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甲:我看到五环旗在长城上空飘扬。 乙:我听到各种语言在北京荡漾。 丙:相约在8年。 丁:相约在北京。 四名主持人合:让我们畅想8年北京奥运会。 队员一:我正坐在观众席上挥舞着五星红旗,为健儿们加油! 队员二:我们队包揽了羽毛球、乒乓球的所有金牌,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冉冉升起。 队员三:我为女排重振雄风,勇夺金牌,流下了眼泪。 队员四:男子游泳队进步了,奋力夺得金牌。 队员五:昔日的马家军又跑上了环行跑道,披上了五星红旗。 丙: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了一个个荣誉,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奋勇拼搏呢?是慈祥的祖国母亲。下面请听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一个队员领唱,全体队员合唱) 主持人合:朋友们,让我们8年相约、相约在北京,让奥运圣火在熊熊燃起! 甲: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略) 主持人乙宣布队会结束。(退旗仪式略) 精选北京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的聚焦于北京。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爱北京、以北京为豪。在学习时我打算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北京了解了哪些,在放幻灯片,让学生对北京古老而现代的景观有所了解,再进入本文的学习。生字的学习还是发挥小组的作用,有小组长带领读一读、说一说、记一记,再通过读短文检查。课文的朗读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读通、读顺、读的有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an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⑴ 学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⑵ 课件出示词语: 中 央 黄 瓦 高楼 大 厦 宽 阔 四 周 拼 成 图 案 庄 严 花坛 名 胜 古 迹 纪 念 碑 绿 毯 似 的 草 坪 ① 学生自读; ② 小老师领读; ③ 开火车读。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正音。 ⑷ 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欣赏,悟情 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读想想说说:哪些地方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想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和他说说你为什么想读。 4、你觉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实践活动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丽,让我们动手把它画下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一幅想象画,并配上一、两句赞美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这些生字娃娃非常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它们还想跟你们玩一玩。 生字娃娃都在这呢!谁想带领大家读一遍再组一个词,如果全对了老师就把这个生字娃娃送给你。谁愿意来呢?(认读生字)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那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3、生汇报: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组织学生汇报: ⑴ 天an门: ① 请你把写天an门的句子读出来。 ② 天an门美在哪? ③ 出示天an门视频,简介天an门的历史。 ④ 看图体会天an门的美丽和庄严。 ⑤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⑥ 指导读句子、点读、评议、齐读。 ⑵ 柏油马路: ① 学生读出写柏油马路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指名读。 ③ 想象一下,“绿树成阴”是什么样子? ④ 理解“绿树成阴”。 ⑤ 还从哪体会到马路的美? 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 ⑥ 指导读、点读、齐读。 ⑶ 立交桥: ① 学生读出写立交桥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点读。 ③ 师范读,指导读长句。 ④ 学生试读。 ⑤ 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为什么把草坪比成绿毯呢?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 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师:立交桥四周很美,桥上也很繁忙。 (视频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师: 立交桥确实很美 , 成了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⑷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②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③ 看图片,老师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观测天象的古观象台,还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朗读总结 1、齐读2、3、4自然段。再次感受北京的美丽。 2、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五、扩展 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课件出示新体育场馆图片。 2、这些都是为迎接2008年新奥运新建的体育场馆,北京吸引了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3、指名上台来当小导游: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更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4、师生共唱《我爱北京天an门》、《北京颂歌》。 精选北京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课件1、2)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我会读”下面词语。(课件3)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三、学生自主识字。(课件4) 1、重点认读以下生字:央、市、旁、城 2、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四、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图理解“矗立”的意思)(课件5、6、7)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课件8)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课件9)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课件10、11、12)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课件13)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柏油马路宽、长、绿树成阴 立交桥许多、川流不息美丽 名胜古迹、公园风景优美 精选北京教案 篇9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1、自由读 2、出示图片 3、组织交流 4、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5、创设: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6、组织齐读。 二、合理想象自主学习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三、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思索: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有着写景文共同的特点,一是景观方位清楚,二是语言优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关注用词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现主题,但是如果过于关注历史,写景文的特色就会丢失?如何协调好这样的关系呢? 一、思想上,明确了历史背景是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背景,才会吸引这样多的游客。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 问题一:课堂上有些散 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 问题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 因为有着较好的,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问题三:激励语太多,显得虚 课堂上,我运用了较多的激励性语言,虽然琐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兴趣,但是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没有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得对学生评价浮在表面的同时,拖沓了课堂。 精选北京教案 篇10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 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精选北京教案 篇11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朗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营造浓浓的奥运氛围,在诵读中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初步体会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3、学习几个生字:京环机员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范读,感知大意 1、出示“鸟巢”图片 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2、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3、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指名读,指导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4、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5、听老师把文章读一遍。(在《我和你》处放音乐) 6、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什么呢? (二)自由练读,读准读通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自己练习朗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好的地方停下来,多练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2、出示词语 biǎo míng chǎng péng 表演几名场上朋友 yuán ào huán 运动员奥运会五环旗 wéi mù huǎn 落下帷幕缓缓降下 xióng rán shāo xī 熊熊燃烧渐渐熄灭 pāo 礼花四起抛向天空 (1)指名分行读 (2)分组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自己练读,不会的可以快速看一下课文。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句朗读,相机指导,纠正 (2)师生配合,共同朗读课文 4、词语搭配 奥运圣火缓缓降下 五环旗渐渐熄灭 北京城落下帷幕 奥运会礼花四起 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相机提问: (1)能给“渐渐”换个词吗?怎么读呢?再齐读。 (2)五环旗是奥运会的会旗,你们见过吗? 出示五环旗图,一起按顺序说说五环的颜色。 小结:这五环呀,就代表了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3)奥运会落下帷幕是什么意思呢? (4)齐读答案。 (三)精读第一节,感受留恋与不舍 1、过渡:五环旗缓缓降下,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这些都告诉我们,第29届夏季奥运会真的就要结束了!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一年前的8月24日晚(出示),回到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现场(出示鸟巢图)——这是哪里呀?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夜晚,鸟巢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节,把你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好好读一读,等会儿我们比比谁读得最好,我们奖励给他最大的福娃! 3、汇报交流 ●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1)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句? 出示缺少“深情”和“微笑”的句子,指名填。 (2)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补充图片,介绍外国运动员对北京的夸赞和对中国的喜爱! 小结:看来,不仅是这几名运动员舍不得离开北京,还有很多外国运动员都爱上了北京,不想离去呢! (4)感情朗读,读出不舍。 ●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1)我猜,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定也很喜欢《我和你》这首歌吧!这可是我们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呀!会唱吗?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 (2)真好听!这简简单单的歌词,唱出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出示) (3)是呀,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可是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一家人就要分开了,同学们舍得吗? (4)出示: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连奥运圣火都舍不得一下子熄灭,而是? 感情朗读。 (5)“熊熊燃烧”“缓缓降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 4、齐读第一节。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会徽: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像什么呢?它还像我们的一个汉字! 对照会徽师范写“京”,别写别赋予“京”每个笔画以人的特征。 生在桌上写一个。 2、出示:环机员 自学,说说怎么记住。 3、描红、临写。 精选北京教案 篇12一、教学要求 1毖岜究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蹦苷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绷私饪挝哪谌荩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这句话讲了天安门在北京的位置和它美丽的特点。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或投影片,让学生了解这里的“中央”是指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庄严”是指天安门给人的观感是庄重而严肃的。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平坦。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平坦的草地。“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如: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可以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第四题是抄写句子,要先读句子,然后抄写。 (六)扩展活动 1比醚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笔ι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出示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中的几幅图,提问:这些建筑物叫什么?它们在哪里?接着,教师用导语将学生再次带入首都北京,领略这个美丽的大都市。 (二)创设情境,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学习课文。可以按课文叙述的景点为旅游路线,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旅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在“游览”中学生可以提问题。“游览”完毕,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导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课文内容。 (三)情景交融,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首都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课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句间的自然停顿。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三、四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布置扩展活动。 《北京》综合资料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