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观舞记》同步练习 |
范文 | 《观舞记》同步练习(精选12篇)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1【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3、理解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的特点。 4、发挥再造想象,领会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美。 5、了解本文的作者冰心。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绚丽 髻 褶裙 笑颊 垂睫 细腻 妥帖 屹立 铮铮 雏凤 星宿 花鬘 斗薮 惆怅 本色当行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3、理解下面的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绚丽: 细腻: 妥帖: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举手投足: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 自然段): 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答: 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答: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答: 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 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 答: 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 喜乐 哀愁 娇羞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答: 9、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1—10 以抒情的语言表达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赞美。 11—18 具体描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19—20 赞美印度文化艺术并简要介绍卡拉玛姐妹。 21—22 对卡拉玛姐妹离去的“遗憾”,表达对印度人民的友谊和热情的感谢。 2、引起读者注意,表现了对卡拉玛姐妹的由衷赞美。 3、这段文字是说作者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卡拉玛姐妹舞蹈的优美了。可以用“妙不可言”来形容。 4、卡拉玛舞蹈的时候不是在表演,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她除了形体在舞蹈,连心灵也进入舞蹈的境界,真正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5、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是植根于该民族的土壤之中的,如果没有印度民族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的熏陶,没有“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精神食粮的供养”,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迷人了。 6、总的特点是“飞动的‘美’”,是通过对形体、神态和服饰的描写来表现的。 8、《安塞腰鼓》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本文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2基础知识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咿( )哑 颦( )蹙( ) 嗔( )视 叱( )咤( )风云 尽态极妍(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变幻多姿: 浑身解数: 息息相通: 尽态极妍: 3.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至少三处)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6.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7.《观舞记》的《安塞腰鼓》同是写舞的,这两种舞蹈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8.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请你各找出两例,并体会其作用。 三新精英园 (一) 到了十二点半钟,看那台上,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台来,并无一语,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张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将三弦子取来,随便和了和弦,弹了一两个小调,人也不甚留神去听。后来弹了一支大调,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这曲弹罢,就歇了手,旁边有人送上茶来。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 髻,戴了一 银耳环,穿了一 蓝布外褂儿,一 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锹锹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卖瓜子、落花生、山里红、核桃仁的,高声喊叫着卖,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 9.在文中横线上填入适当的量词。 10.给下面的字注音。 弦( ) 铮( ) 遽( ) 11.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①抑扬顿挫: ②不绝于耳: ③新莺出谷: 12.第二段文字写黑妞及其表演是从 的角度来写的,从描写方法上看运用了 描写。 13.第二段文字描写其声音的词语有 ;描写其声音时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4.根据上下文,试简洁地概括琴师、黑妞形象特征。 琴师: 黑妞: 15.写琴师、黑妞的表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6.为什么重点写黑妞的外貌,再重点写她的演唱? 17.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黑妞歌喉之美?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 18.写观众议论与描写白妞有没有关系?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种一片太阳花 ⑴差不多没有人不喜欢花,但谙于花道、又长于种花的人并不多。我就是个只爱花,而不会养花的人。 ⑵这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幼年时,生养我的家乡,是个草木落地生根的地方,常年四季,所到之处都有鲜花开放。成年以后在北方的山野为民,虽然寒冷的气候和瘠薄的土地,都不利于绿色生命的繁衍,但出门是田地,举目是山坡,夏花秋叶还是比比皆是。 ⑶来到机关后,山川和土地远了。机关的四合院,构筑方整,屋舍俨然。半世纪前,据说曾经是大军阀的公馆。为了舒适,也为了阔气,室内的地用木板镶了,室外的地用青砖铺了,偌大的一个院子里,竟难找到五谷和花草赖以生长的泥土。 ⑷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这里,映进眼帘的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夏天,烈日当空,砖铺的院地像火炉那样散发着热,叫人焦躁难忍。此情此景,使人强烈地生起对于色彩的渴望。渴望郁郁郁葱葱的树,斑澜多姿的花。 ⑸有这念头的似乎还不止我。于是大家动手,揭掉砖头,垒起花墙,收拾起一块长方形的花圃。 ⑹种什么呢?我和同事们面对一方泥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认定不能太娇,也不能太雅,太娇太雅都不是我们侍养得了的,末了,一致地想到太阳花。 ⑺银粒儿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身子瞅它,盼它,可是大半月过去了,竟丝毫没有动静。有人说种早了,有人说埋深了。正在各种判断莫衷一是时,它破土而出了。 ⑻新出的芽儿,细得 ,红得 ,几天之内,就抽出很圆的秆,红圆的叶,叶和秆都饱和着碧绿的汁液,嫩得不敢碰。很快地,叶叶秆秆密密麻麻地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 ⑼当案头的文稿看得双目昏花时,走到院子来,看一看这绿茵可爱的太阳花,对于困倦的眼睛,是一种极好的休息。 ⑽一天清早,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乍开的花, 那么艳丽, 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⑾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面的便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紫、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斑澜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⑿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这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曝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烈,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⒀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为单独的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间这么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整整,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⒁这新旧交替是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花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⒂人们还注意到,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它们将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待到秋霜肃杀时,它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无数的新芽。 ⒃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它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啊! ⒄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 ⒅为了这,我们院里的劳动者说,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 1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第⑻和第⑽段的横线上 像彩霞 像宝石 像针 像土 20.用“||”将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 21.第⑿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太阳花 的特征。 22.在第⑿—⒂段中,作者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有哪三个方面? (1) (2) (3) 23.这篇文章写了太阳花的播种、发芽、开花的过程,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详写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4.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5.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6.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7.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8.略 9.略 10.略 11. 12.视觉 听觉 肖像 动作 13.字字清脆 声声婉转 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百变不穷 比喻 排比 14.琴师:丑陋的外貌,高超的五谷丰登技 黑妞:漂亮、朴素、歌美 15.抑扬法 为白妞出场作铺垫 16.为后面黑妞的出场作准备 17.把黑妞演唱写到叹为观目的地步,更有力地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 18.有关系。观众的评论,使文章波澜起伏。 19.像针 像土 像彩霞 像宝石 20.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 21.对比 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22.(1)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2)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3)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23.开花 播种、发芽 为了表现作者对太阳花的认识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3《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情感目标)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 1、创设情境,以舞导入(说舞蹈): 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2、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读雅句): 设计理念: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3、品读课文,集体探究(读雅句): 设计理念: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4、合作交流,阅读探究(解困惑):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迁移拓展,课堂延伸(用妙语):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学生对舞蹈《千手观音》都有较深的印象),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积累语言(谈感受):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上完《观舞记》,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欣慰: 1、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地整合手段与内容: 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2、冷静面对“跑题”,机智点拨引出妙语: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后,到了上课时,却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自己的设计和理想相距甚远,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教学机智,智慧引导。《观舞记》教学环节中为了让零碎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我设计了问题“概括出印度舞的特点”,学生在谈“印度舞之美”时,出现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这种细节性说法(与我的设计目标相悖),甚至出现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当时,我的大脑也被这些说法击得差点“短路”。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我进行了巧妙地引导:“对!那你说说“冰心观赏印度舞只是被她们的美貌吸引了吗?”将问题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务上。又连续追问:“印度舞很美,从卡拉玛姐妹的美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席话,“漂亮的玛格丽特自立自强是美,丑陋的卡西莫多宽容善良亦是美”等更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鉴别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于它深厚的文化。(这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课堂节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读细品: 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显得头轻脚重,在“读雅句”与“解困惑”板块中学生好象课文还没有读明白,就开始了读之外的“用妙语”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无疑有些肤浅。 2、学生审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积淀: 由于借班上课,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预习课文。在指名朗读课文时,暴露出了对文本的生疏。(这值得我思考:在公开课中如何避免或解决这个问题)在“延伸拓展”时,问及中国的男舞蹈家时出现了“冷场”,这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初中生对艺术缺少了解,对“美”缺少感受,缺少积累,审美品位不太高,这与平时没有强化这方面的熏陶感染有关,由此得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品位的提升,要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我们当教师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一篇:关于《观舞记》教学的二点看法 下一篇:《观舞记》教学反思1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通过课文,从文学角度感知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 1.感受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揣摩文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研习精彩语句段,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印度舞蹈的魅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给人以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卡拉玛姐妹优美酌舞蹈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人体悟形体语言的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cd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诵读感知文意,研读精彩句段。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丰富素养。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这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 (板书文题、作者) 二、诵读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叱咤风云 尽态极妍 雏凤 花鬘 斗薮 浑身解数 妥帖 褶裙 (2)释义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静穆:安静庄严。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妥贴:恰当;十分合适。 2.教师感情范读全文,学生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如“深深地低头合掌”“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印度舞蹈,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用飞动的“美”概括。 3.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段)。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学生批注的精彩句段有: 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如“光艳”“秀丽”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从衣饰方面写出舞蹈的美,如“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17段运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舞蹈的特点。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4.学生大声朗读摘录的精彩句段,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明确: 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的:(1)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2)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3)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 三、合作探究,深透领悟 1.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提问,师生交流,探究释疑。 学生的疑问可能有: (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第2~5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5)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提示: (1)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 (2)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 (3)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 (4)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5)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2.迁移延伸 (1)教师导学: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 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教师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则尽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使人领会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2)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学习冰心用优美的词语、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的语言技巧,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 四、课堂小结 冰心《观舞记》的引领,使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五、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①她端凝地站立着。 ②笛子______起,小鼓_______起,歌声______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③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髫上的花朵,腰间的zhé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痰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④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_________;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__________;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_________;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nì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1)zhé( )裙 (2)细nì( ) 2.解释文中下列词语。 (1)颦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浑身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段中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相应的动词。 4.把“叱咤风云的盛怒、无边的喜乐、无限的哀愁”三个短语恰当地填入第④段空白处。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也有类似第②段“离合悲欢”的词句,写出这两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主要用了_______修辞,选文还运用________修辞,请写出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说“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参考答案: 1.褶 腻 2. (1)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2)形容威力极大。 (3)全部的本事。 3.吹 敲 唱 4.无限的哀愁,无边的喜乐,叱咤风云的盛怒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6.排比 比喻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7.在她舞蹈过程中,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讲说印度古代优美的诗歌故事。 六、布置作业 1.以“假如”为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段话。 2.阅读《鼎湖山听泉》,回答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拔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仅仅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给加黑字注音。 ①繁衍( ) ②污垢( ) ③万籁俱寂( ) (2)选文写了两方面内容,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比喻来写泉声的? (4)作者在听泉,但听到的不仅仅是泉声,还听到什么? (5)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污垢”一词的含义? (6)从内容、语言方面,任选一点谈谈你阅读之后的感受。 参考答案: 2. (1)略 (2)第一层:从开头到“奇妙的交响乐”。主要写所听到的泉声。第二层:“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到完。写作者听泉声的所想。 (3)从音乐角度。比作提琴、弹拨乐器、贝司、铜管、交响曲。 (4)还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 (5)这里比作心灵上、思想上的垃圾。 (6)只要从内容、语言方面任选一点谈,言之成理即可。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5《观舞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师生交流介绍作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谈初读体会(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3提出思考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形体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服饰 飞动的美 心灵之舞 神态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63月2日,县初中语文七年级备课会在我校开展,钱库镇一中的陈秋扇老师上了一堂《观舞记》公开课,课后有关人员还组织了对此课的评议。听完后,我自己回去准备了一下这课的教案。上完课后,我自己给自己评课。 教学本文,我立足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与文本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觉得自己还可以的地方是:能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遗憾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学生审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积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舞蹈艺术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 总之,应该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上一篇:《观舞记》教学反思3 下一篇:《观舞记》教学反思1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7广东广州市19中 雷陆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 (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中舞蹈艺术。本课《观舞记》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板块: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 第三板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播放多媒体) 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板块 我认为: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播放多媒体)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 第五板块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理解课文。 第六板块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更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本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两种评价方式: 1.教学语言梯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使用“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等有梯度的语言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采用鼓掌方式或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评议。 第七板块 “精导妙引——整体感知——研讨赏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我一直都信奉的这样的一句话:“一棵树苗,或生长在荒凉的沙漠,或生长在茫茫盐碱地,或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就犹如是树苗,我们的课堂就犹如是培育树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谐氛围才是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思考,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 (一)精导妙引 (播放多媒体)(4分钟) 现场情景展示:教师多媒体放错,尴尬万分的say “ sorry”,立刻神情紧张的纠正,没想到却频频的出错。 恢复正常说:“其实刚才是我为同学们特设的一个现场情景,”(播放多媒体)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对刚才的情景进行描述。 目的在于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并学习冰心描写舞蹈艺术语言优美,先行演练,而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将自己口述的语言与冰心的语言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的体会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 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 具体体现在:服饰、动作、眼神、表情…… (在学生归纳之后,多媒体放映印度的婆罗多舞) 三.研讨赏析(11—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妙的句、段,以着重号“△”标出,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 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四、拓展延伸(8--10分钟)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五.结束语。(1分钟)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说课结束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8师:本文是一篇描述异域舞蹈的文章。大家已经读过了这篇文章,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文中的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跳的是什么舞?是印度舞中的哪一类舞蹈? 生:婆罗多舞。 师:你们知道婆罗多舞名称的含义吗? 生:与婆罗门有关,与湿婆大神有关…… 师:婆罗多是三个梵文词语的首字母的组合,这三个词分别是表情、曲调、节奏,婆罗多舞如果意译即指表情、曲调、节奏三者巧妙结合的舞蹈。在印度,湿婆是印度教三个大神之一,他是毁灭之神,法力无边。他可以用目光将引诱他的爱神烧为灰烬,他也能吞下足以毁灭世界的毒药而安然无恙,甚至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河水就是银河水经过他的头发从喜马拉雅山顶流淌下来的。他也是舞蹈之神,在他看来,舞蹈就代表了宇宙本源的运动。因此,在印度中世纪,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要学习舞蹈。而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表演时间少则3小时,长则5-6小时。 但是,作者冰心对这些知识了解吗? 生:不了解。 师:那么这舞蹈在哪些地方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呢?朗读1-10小节。 学生朗读。 生:变幻多姿的旋舞。 生:清扬的眉宇和服装。 生: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生: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师:作者在这里如何表达她的赞美之情? 生:使用了一系列的假设句。 师: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她们的舞蹈太丰富多彩了,只有什么人才能将之表达? 生:诗人。 师:她们的服饰太绚丽了,只有什么人才能将之描绘? 生:画家。 师:她们的舞步实在变幻多姿,只有什么人才能传达出其神韵? 生:作曲家。 师:她们的身形太过美丽,只有什么人才能用最美丽的宝石将之表现? 生:雕刻家。 师:但作者什么也不是,她以一个比喻作结,什么比喻? 生:将她自己比作一个婴儿。 师:婴儿只会发出“咿哑”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没有自己的语言。作者也没有自己的语言吗? 生:不 师:她有没有描绘出这舞蹈的美好? 生:有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是直接描绘舞蹈本身的? 生:11-18小节。 师:冰心首先告诉我们,这舞蹈有一种什么样的美感? 生:飞动之美。 师: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舞蹈?这飞动之美如何体现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勾划相应语句。 生:我找到了课文的第16小节。朗读这一小节。 师: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生:舞蹈者的舞姿。 师:课文中还有哪一部分写到了舞蹈者的舞姿。 生:第18小节。 师:朗读这两个小节。思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比喻。 师:在作者的笔下,印度舞蹈者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呢?“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说明节奏变化如何? 生:变化极快,节奏丰富。 师:“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表现了舞蹈的什么特点?莲花花开是一种很细微的变化,小鹿的跳跃表现了什么特点? 生:轻捷灵活。 师:“孔雀的高视阔步”表现了什么特点? 生:高贵的气质。 师:而这一切都被这卡拉玛姐妹溶合在一起,而作者也使用一系列排比句,结合比喻手法,将这丰富多彩的舞蹈展现了出来。文章中还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舞蹈的特点? 生:课文第16节。 师:朗读这一小节。这里写了舞蹈的什么特点? 学生朗读。 生:神态。 师: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文中用了几个“忽而”? 生:六个。 师:作者在这一小节开头说“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那她又为什么能如此细致地描绘舞蹈者的神态变化? 生:表演者的表演太逼真动人,以至于使观众被完全吸引了。 师:表演者的表演太生动了,以至于跨越了什么界限? 生:国家。 师:不同的国家也可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真正阻隔了他们的是什么? 生:文化。 师:而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已经跨越了文化的隔阂,与作者取得了心灵的勾通。作者已经完全进入了表演者的内心,感受到了她心灵的震颤。你们发现了吗? 生:“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师:“忘怀了观众”容易理解,不被观众的情绪所左右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如何理解“忘怀了自己”,她为什么会连自己也忘记呢?刚才我说过印度舞蹈在印度人看来,代表了神的运动,宇宙的本源,而此时的卡玛拉姐妹也进入什么境界? 生:因为她已经超越了身体的界限,进入了神的境界,也就是超越形式的自由境界。 师:非常好,在舞蹈中,卡拉玛已经完全与音乐溶为一体,成为了舞的精灵。下面让我们观看一段印度舞蹈的录相,感受一下这舞蹈的魅力。 播放录相。 师:文章还写了舞蹈的哪些内容? 生:舞台的背景。(朗读这一小节) 播放相关录相。 师:舞台的背景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庄严。 生:神秘。 师:文中用“静穆庄严”一词来形容,表现出舞蹈不同于一般娱乐性舞蹈的特殊意义。 生:舞蹈家的亮相也很有特点。(朗读第13小节) 播放《印度舞教程》 学生齐读第13小节。 师:你们觉得舞蹈家的亮相给人们什么感受? 生:充满了光彩。 师:舞蹈家就好比一朵突然绽开的花朵,光彩照人。在婆罗多舞中的第一段称为“阿拉瑞普”,“普”又有花的意思,表示舞蹈者的动作和表情由眼、颈、肩直到手臂和全身,由小到大,象花儿一样逐渐开放,而这里描写的就是这段舞蹈。 师:作者描绘了有关舞蹈的很多方面的内容,那么哪些最能体现出“飞动之美”呢? 生:神态、动作、心灵。 师:文中还提到了“细响的铃声”等,这些体现了什么特点? 生:还有服饰。 师:作者用“尽态极妍”来形容舞蹈家的表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师:作者最后以白居易的两句诗来盖括舞蹈的特点——“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舞蹈者的舞姿和服饰都很优美。 师:能不能解释的再具体一些。“缨”是妇女的头饰,这里的缨是由珍珠串成的,当舞蹈者舞动时就仿佛满天星辰在闪烁。“花鬘”指什么? 生:头发。 师:舞蹈者头发的舞动如同巨龙飞舞,可见舞蹈者的舞姿之美。我觉得作者的描绘同样也是尽态极妍,舞蹈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似乎都被她捕捉到了。作者为什么能如此细致地表现舞蹈的特点?作者的观察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细致而全面。 生:作者始终在用一颗欣赏、仰慕的心来观察舞蹈。 师:对这才是作者能够表现出舞蹈神韵的根本原因。 本文和《安塞腰鼓》同样是写舞蹈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生:句式不同。《安塞腰鼓》用了许多短句,本文用了许多长句。 生:给人感受不同,《安塞腰鼓》给人以一种阳刚之美,本文给大家一种柔婉之美。 师:课文的最后一段(19-22)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告诉我们卡拉玛姐妹精湛舞技的源泉是什么? 生:印度的广大人民。 生:印度的文化传统。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强调她们来自南印度吗? 师:南印度是保留印度传统文化最多的地方。在北方遭受穆斯林国家侵略时,南方的维贾亚纳加王国曾抵御了穆斯林国家侵略三个世纪之久,保留了大量的印度传统文化。 最后请同学欣赏一下我国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感受一下其独特的魅力。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9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以下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程序”等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我把积累字词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一;同时,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我把“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二。 2、能力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观舞记》正是一篇反映印度舞蹈文化的绝妙佳作。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特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2、教学难点:同时,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运用语言描述视觉美的能力也有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三、说教法: 1、诵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放声朗读、美读和朗读挑战等途径深入品课文味。 2、联想想象法。《观舞记》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在读课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美丽形象,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主要运用在“自主学习——读雅句”等环节。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我将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充分预习:通过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按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共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五、说教学手段: 1、印度舞蹈视频和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穿插激情四溢的印度舞蹈视频和图片,可以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2、中国舞蹈的视频资料:结尾播放精致典雅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悟中外文化的不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从而获得人生启迪。 六、说教学评价: 1、小组擂台积分榜:为了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软件评价。比如在“自主学习——读雅句”、“合作交流——解困惑”等环节,都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为该小组加上一颗五角星予以奖励,最后根据小组积分情况给予口头或操行分的鼓励。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2、教师的语言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实际情况,我将给予形式多样的语言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如“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比不过你!”、 “像这样的学习态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有自己的见解!”、“你的回答很精彩,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完美吗?”等。 七、说教学程序: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情景导入——说舞蹈”、“自主学习——读雅句”、“合作交流——解困惑”、“延伸提高——用妙语”、“课堂小结——谈感受”等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1、情景导入——说舞蹈(3分钟): 以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导入,使学生直观感觉到舞蹈的优美,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容易回答问题为开端,由此引发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读雅句(13分钟): 放手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提出本课应该掌握的字词,再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实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不足之处由老师补充。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段落,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朗读挑战”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在此过程中,若遇冷场,老师机智加入朗读,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在这一环节中实现两个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印度舞蹈的特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这样可以让零散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 3、合作交流——解困惑(14分钟): 学生课前已充分预习,在此环节中我将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预计主要有这样的几个问题:(1)“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3)“‘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即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4)“文中说: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师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心得,此时让学生自由发问,师生共同合作解决疑惑。如果有需要掌握但学生没有提及的问题,老师可以灵活地提出,组织学生解决。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4、延伸提高——用妙语(7分钟): 学生观看中国舞蹈《千手观音》片断,有了感悟再来动笔按照要求进行写作练习。这样才能真正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晶,也可以很好地体会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后全班交流,教师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准确优美的文笔以及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5、课堂小结——谈感受(3分钟):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堂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后,请允许我以本课的结束语作为今天说课的结束语: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敏的双耳去倾听,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因为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谢谢!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10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 (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中舞蹈艺术。本课《观舞记》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板块: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 第三板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播放多媒体) 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板块 我认为: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播放多媒体)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 第五板块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理解课文。 第六板块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更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本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两种评价方式: 1.教学语言梯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使用“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等有梯度的语言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采用鼓掌方式或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评议。 第七板块 “精导妙引——整体感知——研讨赏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我一直都信奉的这样的一句话:“一棵树苗,或生长在荒凉的沙漠,或生长在茫茫盐碱地,或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就犹如是树苗,我们的课堂就犹如是培育树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谐氛围才是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思考,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 (一)精导妙引 (播放多媒体)(4分钟) 现场情景展示:教师多媒体放错,尴尬万分的say “ sorry”,立刻神情紧张的纠正,没想到却频频的出错。 恢复正常说:“其实刚才是我为同学们特设的一个现场情景,”(播放多媒体)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对刚才的情景进行描述。 目的在于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并学习冰心描写舞蹈艺术语言优美,先行演练,而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将自己口述的语言与冰心的语言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的体会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 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 具体体现在:服饰、动作、眼神、表情…… (在学生归纳之后,多媒体放映印度的婆罗多舞) 三.研讨赏析(11—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妙的句、段,以着重号“△”标出,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 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四、拓展延伸(8--10分钟)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五.结束语。(1分钟)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说课结束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11导读目标: 1、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导读重点: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 导读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导读方法:品读感悟法 总体设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已的主观感情融于优美生动的描写之中。指导学习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换位思考,通晓文章的情理,让学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读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 同学们每年的春节晚会总少不了精彩的舞蹈,优美的旋律,婀娜的舞姿,妖媚的打扮,曾让多少人迷恋忘返啊!宋代词人晏几道就曾赞叹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冰心奶奶也曾慨叹“只能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艺术”,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随冰心一起来用心感受舞蹈艺术的无群魅力。(多媒体出示课题材,播放印度舞蹈记录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 (解说: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教学手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的朗读课文,独立感受,发现美点,同时思考: ① 文章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的? (课文第16、17、18段)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感谢之情)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请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且说说它们美在哪里? (解说: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三、品读课文,赏析揣摩。 引导重点品读精彩段落。 ①品析最能表现印度舞蹈美的语句。 ②学生闭目听同学配乐表演读,想像舞蹈情景。 ③找同学口头描述想像的情景。(多媒体配画面) ④齐读第18段。 (解说: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四、再读课文,质疑探究。 1、 小组合作讨论: ①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 ②作者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 质疑讨论。 找出疑难问题或值得探究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解说: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玛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教师小结。 冰心真不愧的语言大师,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印度舞蹈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舞美、情美、言美有机结合,汇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我们每个人也应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 欣赏舞蹈《天鹅湖》,说说观后感受。 (解说:充分利用现有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六、作业 布置,内化迁移。 1、 摘抄记录优美语句。 2、 展开想像,补写舞蹈者的容貌、服饰美或观众反应片断。 《观舞记》同步练习 篇12广东广州市19中 雷陆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观舞记》。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板块:(出示幻灯片) 第一板块 (播放多媒体) 本课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中的绘画艺术;《观舞记》、《安塞腰鼓》中舞蹈艺术。本课《观舞记》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冰心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我把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板块: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 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 第三板块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文化背景、高超的语言技巧及写作的特色,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法为主,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播放多媒体) 我之所以确定以“朗读法为主”的原因是朗诵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是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直接感受语言,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念,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课文内容主体化,想象化,进而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四板块 我认为: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播放多媒体)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究优美的语言。 第五板块 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理解课文。 第六板块 新课程之所以“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新型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更体现在评价方面。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需要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本课时的教学我采用两种评价方式: 1.教学语言梯度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使用“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等等有梯度的语言进行评价。 2.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采用鼓掌方式或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评议。 第七板块 “精导妙引——整体感知——研讨赏析——拓展延伸”。 我之所以这样确立,是因为我一直都信奉的这样的一句话:“一棵树苗,或生长在荒凉的沙漠,或生长在茫茫盐碱地,或栽种在肥沃的土壤,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就犹如是树苗,我们的课堂就犹如是培育树苗的地域,而只有民主的、和谐氛围才是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思考,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 (一)精导妙引 (播放多媒体)(4分钟) 现场情景展示:教师多媒体放错,尴尬万分的say “ sorry”,立刻神情紧张的纠正,没想到却频频的出错。 恢复正常说:“其实刚才是我为同学们特设的一个现场情景,”(播放多媒体)要求学生用口头语言对刚才的情景进行描述。 目的在于为了让学生在体会并学习冰心描写舞蹈艺术语言优美,先行演练,而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自主地将自己口述的语言与冰心的语言进行比较,以达到更好的体会优美语言的目的。 (展示课题,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初读课文,谈谈初读体验。 这部分要明确:飞动的“美”。 具体体现在:服饰、动作、眼神、表情…… (在学生归纳之后,多媒体放映印度的婆罗多舞) 三.研讨赏析(11—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自己认为写的精妙的句、段,以着重号“△”标出,细心品味、大声朗读并加以积累。提示学生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 学生先在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形式特点) 四、拓展延伸(8--10分钟) 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放飞学生想象。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 五.结束语。(1分钟)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了卡拉马姐妹二人精湛的舞艺,这舞蹈是心灵之舞,而这“心灵之舞”又植根于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希望同学们细细品味,多渠道的去接触、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同时也要学习大师高超的语言技巧,去描述生活中精彩的画面。 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每位同学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 说课结束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应是师生共同理解、共同感悟、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双赢”活动,师生自然地结为一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