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风筝》教学设计
范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风筝》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语言朴实,概写做、放飞风筝,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待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

  【学生情况分析】

  就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来讲,对这篇童真童趣的课文,一定会很感兴趣,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情节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学后大部分学生会尝试做风筝、放风筝的乐趣。

  【设计意图】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铺垫。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指定生词,并积累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所述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放、找的过程中孩子们心情变化及描写心情的词句是重点。

  2、引导理解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是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

  用实物“风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用实际操作、观察,解决做、放风筝这两个重点。

  用表演及结合实际的方法理解心情变化的词句使学生体会出快乐与伤心的具体描写。

  【教具准备】

  风筝7个(实物)、课件(放风筝)、录音机、彩粉笔、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请学生读课题《风筝》:

  师:风筝,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大家打开41页的资料袋,先了解一下。

  2、激情引入:

  除资料袋中的风筝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由抢答,先举手为先)

  3、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风筝的课文(板书:风筝)

  二、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1、学生要认识5个生字注音(注在文中的字上,同学互相检查),然后用课件放出带有要认识字的词句或段,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5个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⑴ 先出示生字卡片(教师举着)分行读,然后把生字卡片固定在黑板上。

  ⑵ 让学生先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归类(指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归类排列)。

  ⑶ 再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书空后让学生把生字写在本上,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读流利,为交流做准备。

  2、听录音(展示课件、看“放风筝”的画面)

  学生思考:

  ⑴ 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几件事?

  ⑵ 哪一句概括地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听、观察并思考)

  3、分小组讨论,弄清以上问题,画出关键词(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第一句概括全文:做、放、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风筝

  1、自由朗读课文:

  ⑴ 分7个小组观察风筝(课前准备实物自由观察)

  ⑵ 大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和它所用的材料各是什么吗?

  (前后桌、同桌自由谈论,然后各组指一个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讲的好的有小红花奖)

  2、教师启发抓住重点词:

  如果你们每个人都自己做一只风筝,当时你心理会怎么想呢?有兴趣、高兴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憧憬、希望、快活)

  (学生自己谈方法、找关键词,教师归纳)

  板书:做风筝 充满希望 快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词。

  2、自已结组,课余时间去放风筝,为下节课的示范表演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教师:还记得做风筝大家的心情怎样吗?(板书:做、充满希望、快活)

  3、引入: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去放风筝,大家去了吗?那这节课就要比试比试了,看哪组放得与文中描写的情节最像。

  二、精读3~4自然段—放风筝

  1、放课件,再展示放风筝的画面,并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然后请一组同学到讲台上示范放风筝(其他组先竞争再演示,限制三组,并评出小红花表演奖)〈要求动作到位〉

  2、教师:大家放风筝时高兴吗?(抢答)如果你正放得高兴时风筝突然因线断而飞走了,你会怎样呢?(自由抢答,说出自己的感受)

  那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板书:放风筝 兴奋快乐 大惊失色

  3、学生自由结组探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是什么情景。(可说可用动作表演)

  三、学习5~8自然段—找风筝

  表演朗读(1人读、几个人找→自创动作)体会“垂头丧气”

  板书:找风筝 伤心 垂头丧气

  四、师生共同体会关键的词句,并总结全文

  1、找出具体描写心情的词句读一读(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师生共同抓住关键的词句勾勒出“我们”心情的变化过程(用彩笔)

  10、风筝

  做:充满希望、快活

  ↓

  放:兴奋、快乐→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

  找:伤心→垂头丧气

  3、教师小结:童年是金色的阳光,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童年的憧憬、童年的快乐,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愿同学们在童年,在金色的秋天里多留下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五、谈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如:学会字、词、做风筝、放风筝和别人合作等等,只要学生能谈就可以)

  2、秋天里很多快乐的趣事,可供我们去尝试,如:放风筝、采集标本等等……做时把过程记下来或画下来,准备在班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可看一看48页口语交际的要求)

《风筝》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

  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⑴ 读一读:

  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⑵ 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⑶ 想一想:

  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⑷ 找一找:

  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⑸ 结一结:

  (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⑹ 赏一赏: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 角色转换:

  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 创设情境: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⑶ 引导表达: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 角色转换:

  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 品味课文:

  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⑹ 深入赏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⑴ 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⑵ 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⑶ 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 读一读:

  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 说一说:

  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 试一试:

  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⑷ 评一评:

  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8自然段:

  ⑴ 师问:

  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 师引: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8自然段。

  ⑶ 生读:

  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⑷ 体验: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风筝》教学设计 篇3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松鼠和小熊的问候,带着他们的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当友谊破裂时,纸船和风筝又传递着他们的谅解,传递他们之间浓浓的真情。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与和好时的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把自己的心里话写给朋友。

  2.过程方法: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中情感因素变化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20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美丽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瞧,课文中的风筝带着生字宝宝来考一考小朋友,看谁能抓到它们(摘风筝游戏)

  抓住 幸福 吵架 松果 草莓 扎风筝 折纸船 乐坏了 受不了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大家表现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板画边描述:这儿有高高的山,茂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溪,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他们的家建在哪里呢?

  (回答:松鼠的家在山顶,小熊的家在山脚。贴图)

  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有了朋友真高兴啊,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课文哪里写出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呢?

  (指名)生答:

  首先,我们一起来分享小熊的快乐吧!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小熊在干什么? 指学生回答。

  生:小熊笑眯眯的,他拿着一只纸船在看。

  课文中说小熊“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答:很高兴。

  生:高兴极了。

  生:很快乐

  生:很开心

  生:美得不得了

  师:大家的词语真丰富。谁能读好第3段?指名读。

  师:哎呀,小熊是有点高兴。谁能读得更好一点儿?

  (指名读)听老师读一读,怎么样?(范读)

  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指名读)真棒!老师听了,觉得小熊心里都乐开花了。大家试着自己表演读(自由表演读)。

  师:松鼠又会高兴成什么样儿呢,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松鼠在干什么?

  生:松鼠高兴地拿着一个风筝在看。

  师:读第5段。看看还有什么原因让他这样高兴?

  (学生找到了句子)

  是啊,他们不但收到纸船和风筝,还有好吃草莓和松果呢,能不高兴吗?(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看! 还有什么呢?(指祝福的话。)

  对,我们还收到了美好的祝福呢! 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

  祝你快乐!

  祝你幸福!

  自由读(个别指导,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收到美好祝福时高兴的心情。)

  3.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两个名字相同,但是模样不同的兄弟,请大家找一找,他们是谁呀?(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师: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谁来说说他们不同之处?

  生:纸船“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风筝“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

  (师指导朗读,用手势体会区别)

  师小结: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有趣的地方。

  友谊破裂

  (情境引导,音乐伴奏)教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除纸船和风筝)

  ⑴ 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他们很难过。

  ⑵ 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女生齐读8、男生齐读9自然段。)

  ⑶ 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

  生:因为他们心里还想念着好朋友。

  修复友谊

  师: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指名接着读)

  师: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师: 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傍晚…(指名接着读)

  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漂流下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让我们紧紧抓住友谊的手,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配乐自由读课文。

  小熊和松鼠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珍惜友谊,所以在闹矛盾以后能够和好。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有与好朋友发生矛盾的事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让我们把心里话写出来吧。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把你的心里话大声说给朋友听。

  附:

  写话卡

  我想对好朋友 说:

  祝你

  教学反思:在《纸船和风筝》这节课中,我经过反复斟酌最终以“纸船和风筝”为切入点,贯穿于“快乐搭桥——吵架——修补友谊之桥——重建友谊之桥”的整个过程。“纸船和风筝”是松鼠和小熊感情的纽带。反复推敲后,我确定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环节,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板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另外我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第三和第五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情感,读出了韵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最后通过写话练习,让他们把从文中体会到的珍惜友情,联系到自己身上,更好地学会珍惜友谊。总之,整堂课较好地完成课前预设,达到预期效果。

《风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初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前两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初步观察画面,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来了,春光是这样地明媚,这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当中谁放过风筝?谁能给大家说说自己放风筝的情景?风筝上天了,我们的心也跟着风筝飞上了蓝天,想象的翅膀随着飘荡的风筝展开了。放风筝这是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放风筝》这一课。(出示图片)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 )和( )星期天( )的事。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分析结构,识记字形。

  (2)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宇宙:“宇”在字典中指所有的空间。“宙”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因此这个词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也可理解为无边无际的天空。

  各式各样: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文中是指风筝的式样各不相同。

  缓缓:不迅速,慢慢地。文中指风筝在慢慢地飞上天空。

  精致:“致”是细密、精细的意思,“精致”是精巧细致的意思。课文中是指称“小卫星”的风筝做得精巧细致。

  三、朗读课文初步观察图画。

  1.读课文。

  2.问题:有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哥哥放风筝?

  3.看图读课文,说说图上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写了什么?(放风筝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3.理解“阳光明媚”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中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的语句。

  2思考:“我”看到了哪些风筝?重点写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熟读本段文字体会写法。(由点到面)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是怎样的情景,想像空中还会有什么风筝?(小组交流)

  6.对照图片说说。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和叙事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里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都是什么样的?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风筝》这篇课文。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和哥哥什么时候,在哪儿放风筝,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提问:读课文的第三段,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课文中这一段主要写 “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2 、安排小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 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② 画一画,段中描写有“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③ 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3 .表演复述。

  ①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一边演一边说。

  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比一比:加点的字换成里的字号不好,为什么?

  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拿着)“大蜻蜓” ……哥哥拽着(拿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停)住脚。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高于头顶的意思,“ 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4 .总结写法:通过学习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些具体的? (准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5、.教师出示句子:

  它那两只眼睛骨碌碌直转,两对大翅膀微微地呼扇。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 ‘大蜻蜓’赛过飞机啦!‘大蜻蜓’赛过飞机啦! ”

  ①教师提问:读这句话,想这句话又写出了“大蜻蜓”的什么特点?

  估计学生的回答:“大蜻蜓”飞得很高,比飞机还高。

  教师说明:由于飞机大,风筝小,飞机远,风筝近,在高高的天空中,人们看上去感觉到飞机到飞得比较低,“大蜻蜓”仿佛比飞机飞得还高。

  ②教师引导:把换成“说”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强调:“嚷”突出了人物高兴的心情。

  ③有语气的读句子。教师指导:“嚷”的声音要大些。声音的大小,朗读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可以分别用大声和小声读一读,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三、学习四自然段。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指名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

  3.比较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

  ①那美丽的“大蝴蝶”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②那美丽的“大蝴蝶”徐徐上升。

  指名说。

  教师引导:第①句比第②句多的词语写出了风筝的什么特点?

  颜色 橘黄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点

  姿态 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有语气的朗读。

  4.教师说明:作者是通过写“大蝴蝶”颜色、姿态把“大蝴蝶”写具体的。作者又是通过写什么把“小蜜蜂”“大金鱼”“小卫星”写具体的?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讲解:作者的想象,如

  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

  好像在水里游

  好像在宇宙中飞行是作者的想象。

  5.学习课文的写法,说话练习。

  那美丽的“花蝴蝶”,( ),仿佛( )。

  那灰褐色的“蜈蚣”,( ),好像( )。

  那碧绿的“大蜻蜒”,( ),犹如( )。

  这一段的结尾处是……,作者省略了什么?哪能补充吗?

  6.总结写法:怎样使观察更细致、生动?

  四、做课后的选做题。

  五、总结全文。

  1.总结语:“天空中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多么美丽的风筝,多么美丽的天空,多么快乐的心情。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更是一种心情:快乐、无忧无虑……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2.放风筝

  放风筝的过程: 动作: 举拽收

  “大蝴蝶” 颜色

  “小蜜蜂” 姿态

  风筝 多 热闹: “大金鱼” 想象

  “小卫星”

《风筝》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前六个自然段的内容,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认识,教学本课时,主要以“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有的放矢地渗透识字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细读文本,体会小熊与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通过阅读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感受“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坏、祝、幸、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分同音字“漂”与“飘”的用法。

  2、能抓住重点词语“乐坏了”,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并积累好词好句。

  3、善于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拥有朋友,一生幸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体会小熊和小松鼠获得友谊的幸福,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

  一、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教师板书课题。

  2、出示本课词语,进行课前检测。

  (1)同桌互相词语读。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相机正音:“扎”,借助字典及图片,明白多音字可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3、出示长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节奏就能将长句读好。

  【设计意图:因本课生字词较为简单,上课后,直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不仅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还积累了有效的识字、辨音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逐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音读准了、句子也会读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课文,这次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将课文读的流利又通顺。让我们坐端正,把书拿起来,自己读自己的!

  2、又读了一遍课文,你哪里读得有进步或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3、文中的小熊和小松鼠也是一对好朋友呢!(师板画)找找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学生上黑板贴图。

  4、出示文中句子,辨析同音字“漂”和“飘”的不同。并加以运用。

  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再练读两句话,学会读文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板画,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始至终教师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细节,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同音字的辨析。让语文知识变得深入浅出,更加适合低段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三、品读领悟,体悟情感

  1、师生一起合作读读课文。

  2、我想采访一下这只小熊,你收到了一份什么礼物?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再读读课文!

  3、四人小组讨论:结合书中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小熊的表情、动作、试着填一填。小熊收到了纸船,乐得……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推荐积累关于高兴的四字好词语。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引读),这就叫——乐坏了(出示词卡)如果你能将四字词语积累下来,那你的语言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会积累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坏”这个字也是我们所要学写的一个生字,指导“坏”字的书写。

  (6)指导朗读,感受“乐坏了”。

  4、那随风飘扬的风筝礼物中又藏着什么秘密呢?请这只小松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收到的礼物,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此时的心情吗?

  5、关注三拼音节“抓”,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抓”字,并积累更多的带有提手旁的生字。

  6、拓展延伸:联系文中的第二幅插图,试着填一填。

  当___时候,小松鼠觉得特别幸福。

  当___时候,我觉得特别幸福。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融入情境,去体会语言的神奇、内容的多彩和内韵的深长。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规范书写、学写生字

  1、小熊把祝福扎到风筝上,松鼠把快乐折进纸船里,,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小松鼠带来了幸福,出示:祝、幸、福。这三个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写的字。

  2、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祝、福”。学生在写字纸上自己写一遍。

  4、写这个“幸”字你认为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习。

  5、连起来读一读,“祝你幸福!”这是一句话。就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个你身边的小伙伴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写字,因此在写字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看老师范写,记住笔顺,接着学生自己临写,真正达到细化写字过程、有效提升写字质量的目的。在写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写字能力。在互送祝福环节,力图激发学生内心最美好的情感,共筑一个涌动着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20xx年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乌市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在活动中陆教授对我所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做了精彩的点评,现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结合陆教授的点评做以下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我主要从识字、读文、写字三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识字: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识字教学,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数量不多,共八个生字,在准确划分课时后,我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有效结合,在这一点上,陆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教学一开始,我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常规性步骤—通读全文,直接从词语入手,并将课后要求认记的词语也一并出示,并重点教学“扎”字,运用字典中的标注,联系图片渗透多音字的读法可以根据意思来选择读音这一方法。在处理同音字“漂、飘”的教学中,我采取先区分、后运用的步骤将同音字的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明白根据同音字的部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记生字,还能依据部首准确地区分它们的意思,可谓一箭双雕!尤其在帮助学生积累、理解词语意思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理解词语“乐坏了”,先让学生根据图片练习说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启发学生关注小熊的动作、表情、并展开积极的讨论,给学生一个运用语言的平台,并鼓励孩子用上平时积累的四字好词,从而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在教学“抓”字时因为将拼音教学再现,所以在交流环节中有的老师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陆教授针对识字及拼音教学这两大板块也为我们指名了方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固然要以识字为主、但也不能忽视拼音教学,更应该把拼音当作工具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拼音的实效性、运用性,才能更好地辅助与识字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读文:

  这篇文章富有童真、童趣,为了凸显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很多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读、愿意读。例如采取简笔画的方式,为学生勾勒出一幅富有童话般色彩的图画;采取引导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出富有情感的灵动的画面;采取合作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温暖的氛围。但在这些环节的落实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内心的真正体验还没有达到高潮,所以陆教授在评课中提到的“整体性把握课文”这一对文本的切入值得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指导学生读文的设计中,我对文本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割裂与整合,切实忽略了文本整体性的特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整体地对文本进行把握,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地做出相应、随机的调整。

  三、写字:

  本课一共八个生字,我在第一课时要交写四个生字,在教写“坏”字时,采取的是体会“乐坏了”这一词语的意思—积累类似于“乐坏了”这样的词语—学些“坏”字这三步骤,主要让学生以书空的方式练写生字,同时要教写“祝、幸、福”三个字,这三个字我采取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从而归类教写。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课件出示的顺序让学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使“示字旁”归类这一共同点的发现非常之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关注点滴、关注学情,关注课堂。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陆教授的点评更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努力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进取,让课堂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遗憾!

《风筝》教学设计 篇6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

  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

  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同时,在教学的

  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文意蕴丰富,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

  想感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体验拓展”的教学环节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体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个性

  得到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风筝》教学设计 篇7

  明理念

  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教学中教师紧抓松鼠和小熊感情变化这条线,用浓浓的友情,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在充满童话意境的课堂氛围中,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析教材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

  知学情

  童话故事也是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文学形式,而乐于结交好朋友更是小学生所共有特征,所以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文所提供的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教师只在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是做适度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会写“祝、福”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回顾课文

  1.学生巩固复习字词。

  小溪山脚屋顶门口(本组为文中难读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松果草莓扎风筝折纸船(本组为文中关键词语,指导学生运用说话)

  祝你快乐祝你幸福(有感情朗读,师生互动送祝福)

  2.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图画,教师描述:看,这儿有一座大山,小松鼠和小熊的家住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上台贴图,根据板书和图画复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松鼠和小熊离得很远很远,他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板书贴画:纸船和风筝)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板画的出示,教师的语言渲染,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了学生的心,轻轻松松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第二板块:读悟交融感悟友情

  建立友谊

  1.出示纸船实物,指导学生大声地读、轻轻地读、甜甜地读纸条上的祝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熊的动作和神态,联系生活理解“乐坏了”,体会小熊喜悦兴奋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想象补白:小熊现在又会想些什么呢?小松鼠收到礼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5.纸船和风筝给它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吧,一起去分享这份快乐。

  6.区分“漂”和“飘”。

  请同学把词卡“漂啊漂”,“飘啊飘”分别贴在纸船和风筝的旁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形声字的特点,并用红粉笔标出“飘”和“漂”的偏旁。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辨生字,“纸船漂啊漂,顺水而漂”“风筝飘啊飘,随风飘荡。”教师并用红笔标出不同的偏旁,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有所感悟,产生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维护友谊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啊!(课件播放音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和好朋友吵完架后的内心感受。

  2.情境对话,感悟吵架过后小熊和小松鼠内心的失落感和难忍的痛苦。

  师佩带头饰,扮演小鸟,去问候小熊和小松鼠。

  ★小熊你好,你今天怎么看起来垂头丧气的啊?

  预设:你怎么还在扎风筝啊?

  为什么不把风筝放出去,而把它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呢?

  ★小松鼠你好,你现在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你准备怎么做呢?

  3.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感悟松鼠和小熊修补情感裂缝的独特方式。

  A小松鼠看看空荡荡的天空,感到孤独极了,过了几天…(引读第1.0自然段)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动画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重点指导朗读。

  B收到纸船的小熊马上放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引读第1.1.自然段)

  4.风筝又飘起来了,纸船也飘起来了,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再次粘贴纸船和风筝的图片)生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状态被启动,充分体验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内心的伤感和孤独,从而使学生与文本融入一体,产生共鸣。]

  第三板块:总结拓展,放飞情感

  1.联系生活学习“福”字。

  对于“福”这个字,小朋友一定不陌生,你在哪儿见过“福”这个字的?

  (多媒体出示)这个“福”怎么是倒的呢?联系“福”字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2.指导书写词语“祝福”,小组交流评议。

  3.小熊和小松鼠又回到了原来幸福和快乐的时光,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4.练习写话。

  小朋友,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按要求在祝福卡上写话。

  5.布置作业: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小伙伴们听。

  [本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友谊所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风筝》教学设计 篇8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过程与方法: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

  教学难点: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1)生交流

  (2)师总结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你能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看出什么样的社会意味?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

  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十、体验反思

  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十二、小结

  师总结,生欣赏歌曲《三月三》

  附:板书设计

  风筝

  鲁迅

  林晓铃

《风筝》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进一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3、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德育目标〗

  1、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2、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中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教学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可先让学生把不太懂的地方画出来,然后质疑问难,合作讨论。采用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研究具体问题的思路进行阅读。对少数需要联系特定写作背景来理解的疑难语句,教师宜作必要的引导、讲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色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设计问题。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和过程中。用录音矫正读音,以弥补普通话不准之缺陷。用小黑板先把板书设计写好,以便课堂上好展示,免得耽误课堂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在圈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一般在什么季节玩?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写到过风筝的吗?(《春》“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

  人世间,什么感情最珍贵?当然是亲情了。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去看个究竟吧。《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学生根据自己听读或预习的情况,把文中的生字列在黑板上后,自己动手查字典分别注音。

  3、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难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查词典注释并走上讲台为同学解释。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以下词语。(用小黑板展示)

  ⑴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丫杈(chà):桠杈,树枝歧出。

  寂寞(jì mò):孤单冷清。

  憔悴(qiáo cuì):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肃杀(sù):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jué):分别(多指不再见的离别)。

  嫌恶(xián wù):厌恶。

  什物(shí):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惊惶(jīng huáng):惊慌。

  瑟缩(sè suō):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抖动。

  傲然(ào rán):坚强不屈的样子。

  虐杀(nüè):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shù):寒窗饶恕。

  恍然大悟(wù):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愿上讲台完成)

  jué bié(诀别)dàng yàng(荡漾)qiáo cuì(憔悴)

  jīng huáng(惊惶)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大悟)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组对课文进行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由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

  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可把问题分为4组,1~2段的疑问为第一组,3~4段的疑问为第二组,5~8段的疑问为第三组,9~12段的疑问为第四组。第三、四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情境写作训练,选择文中精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学生带情感朗读课文

  (自愿按下列分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判别他们的朗读有误读的现象没有,并作好圈点,等他们读结束后,给予指正。

  1、第一、二自然段,由一女生朗读。

  2、第三、四自然段由一男生朗读。

  3、第五至十一段由一男生和一女生朗读。

  4、由一女生朗读第十二段。

  二、学生分组讨论,整体感知文意(每组由中心发言人负责表达本组的思想)

  1、就“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这两个问题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教师作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的方法。

  明确:文章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反悔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不允许自己的小兄弟放,一次粗暴地毁掉了他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但是后来,在“我”接触了外国教育方面的书籍后,却发现自己做错了,于是非常忏悔,渴望得到补救。但当“我”对已届中年的小兄弟提及此事时,小兄弟已经忘却。对此,“我”不仅没释然,反倒尽情更加沉重。

  我读了以后,我认为:从手足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的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作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从作者的自省精神看,作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2、全文共12个自然段,思考讨论: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文章可分几个部分?

  明确:全文12个自然段,以风筝为线索,可分为四个部分:(出示小黑板)

  (1~2)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

  风(3~4)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了兄弟的风筝的故事。

  总──分──总

  筝(5~11)到中年想风筝,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心中充满忏悔。

  (12)看北京的风筝,尽情十分悲哀沉重。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继续分组对课文进行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并由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

  按照问题分组进行陈述,教师着重在第第三、四组问题的研讨上进行指导,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情境写作训练,选择文中精美的句子进行仿写训练,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研讨(出示小黑板)

  要求学生就所研讨的问题进行评述,鼓励有创意的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

  第一组问题: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第二组问题:

  1、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

  ⑴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⑵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明确:描述略。

  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

  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2、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二、深层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探究题:

  1、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本文的主旨含蓄而深邃。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另外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

  三、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在对比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提供的情景,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我是向来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他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p116周粲《满天的风筝》,试与课文比较,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提示:鲁迅的《风筝》与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思想感情全然不同。《风筝》笼罩着深沉的悲哀,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后来懂了新道理,觉悟到这是精神的虐杀而心情沉重,想求补过而又不得,心情异常沉重。《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是小时候跟二哥一起放风筝的快乐,写自己糊的风筝放起来又满足又骄傲)

《风筝》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语、作者及介绍,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2、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通过作者心理变化的描写,理解作品中对封建的教育思想的批判性。

  教材分析 :

  《风筝》叙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经历。“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还有一次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件事到时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然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探索这篇散文的内涵: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还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感慨。

  这篇课文的难点很多,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由浅入深,解决疑难问题。

  学情分析:

  《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准备: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2、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学习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愿上讲台完成)

  jué(      )别    dàng yàng(     )   qiáo c u ì(      )   惊huáng(       )    huǎng(    )然大悟    瑟(    )缩    虐(    )杀   丫杈(     )厌恶  (   )   苦心孤诣(     )

  2、有关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881年出生于绍兴一个封建大家庭。19xx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和精神的麻木。便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去唤起国人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通过写文章,办杂志,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1926年 4月,政变发生后,写了数百篇杂文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与世长辞,终年55岁。

  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本文写于1925年1月24日,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新课标第一网

  三、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精读课文

  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对课文主体内容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3、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

  4、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体验拓展

  1、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3、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当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憔悴(    )(    )    诀别(    )  什物(    )    虐杀(    ) 厌恶  (   )   苦心孤诣(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1)肃杀:

  (2) 恍然大悟:    •

  (3)苦心孤诣:

  3、填空。  

  (1)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收在《_______》里。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  

  (2)本文通过           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      解剖,批判了那些受          思想影响,无端压制          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      的和_______而形成的无可把握的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的极端憎恶和对_______的向往。

  4、从下列一组字中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伶  怜  拎  

  a.(  )仃地显出憔悴可(  )模样。  

  b.他(  )上个包就走了。  

  c.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  )气。 

  反馈矫正

  1、第二自然段“故乡的风筝时节……打成一片春的温和。”写了什么内容,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及“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3、文章开头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结尾说“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  

  典型习题

  爸爸错了  

  孩子!你听我说!当我进来时,你已经睡着了。你把一只小小的手掌压在腮旁,你前额的汗把你的金发贴住。还只几分钟之前,我的心中曾引起一阵思潮,使我不由自主地跑来看你。  

  孩子!我深深悔悟,以前我是待你太凶狠了!你晨起洗脸粗忽,挨我一顿恶骂;你皮鞋忘了擦净,受我一阵痛斥;你随地乱丢东西,我就暴跳如雷。进早点时,我怪你打翻杯子,怪你在面包上涂了过多的牛油。当我出门,你送我出来,并向我道别时我粗声恶气地说:“进去!”  

  下午我回来了。一切情形仍是如此。我在路上碰见你正在与小朋友们伏在地上玩石子,我就当面把你申斥一顿,扯你回家。我教训你说:“你看你把袜子都弄破了,你知道它们是你爸爸用血汗换来的吗?”试想:说这话的是你的亲爸爸呀!  

  以后我走到书房去读报,你就跟了进来,你那种懦弱可怜的样子,我一看见就又怒声喝道:“进来干什么?”可是你没有回答我,却突然奔到我的眼前,两手绕住我的脖子,狂一般地吻我。我猛然感到一种不可磨灭的爱!我看见你后来放开手臂走了,但是我自己呢?一种茫然无措的心境占据了我,手中的报纸已经不知什么时候滑落。  

  我想起来了!以往我做了些什么?我一直把你看做像我一样的大人。我要求你应该和我一样懂事,但却忽略了你的年龄,——你还是一个小孩子哩!我整天用斥责、厌恨、吹毛求疵来对付一个你这样的小孩子!  

  我想起来了!你是多么天真而又光明哟!这一切在你吻我并道晚安时完全表现出来了。孩子,我不想再说什么。现在窗外夜色茫茫,我已悄悄地在你床前跪下忏悔。我要做你的好爸爸,好朋友;我要跟着你笑,跟着你愁;我要永远记住一句话:“你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孩子!”我后悔不该用成人的眼光,对你过于苛求。瞧,你睡得多么天真!  

  10、文中的“爸爸”错在哪里,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11、找出文中表现孩子天真可爱的句子。  

  12、“我后悔不该用成人的眼光,对你过于苛求”一句中,“苛求”一词在文中的前几段文字中有其相应的词语,写出这些词语。  

  13、爸爸在忏悔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用原文句子作答。  

  学习资源链接

  2、风筝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写于一九二五年,时年鲁迅先生44岁。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使鲁迅先生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想起儿时因不许放风筝而扼杀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先生,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抨击了旧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中自由地生活和生长。

  文章从在北京看风筝写起,由眼前景回忆起儿时江南放风筝的境况。而写北京的风筝只是一笔带过,却用浓笔写出了故乡放风筝的细细的情景。从时间和季节入手,写出了风筝的姿态颜色、形状。虽然“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周围的春的景色分明是一片“温和”。文章的一二两段构成了一个层次,引起了下文对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一事的具体描写。

《风筝》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字词,会写“祝、福、幸、句”四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船和风筝贴图,小熊和松鼠贴图,房子贴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老师听说大家都准备了一个非常好的礼物,能拿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恩,折得真漂亮。能告诉我,你们折的是什么吗?

  2、老师真高兴,作为回礼,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份小礼物,不过它可不是折不出来的,想看吗?(想)(出示CAI)对,是风筝,它是扎出来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替老师保管好礼物,把它轻轻放在抽屉里。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纸船风筝有关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板书课题。

  4、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大家试试,题目也一起试试。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开始!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出示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词宝宝都吸引过来了,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指名读2位)想读的小朋友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读不准的,请同桌帮忙。

  哪对同桌愿意试试,齐心协力读准词宝宝。(2对同桌齐读)

  2.学习生字。(出示生字)

  词宝宝都认识了,老师把字宝宝单独请出来,你们还能叫出名字吗?(个别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有没有难记的字宝宝,教教其他小朋友记住它。(抓,爪—瓜,莓—梅—海--悔,受—爱)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简笔画。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老师边简笔画边描述:那里有高高的山,清清的水,茂密的.树林,绿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儿)这儿美吗?(学生齐答:美! )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儿,大家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家)大的是小熊的,小房子是松鼠的。请小朋友们去读一读课文,看看他们的家应该建在哪儿呢?

  (2)贴房子。

  谁愿意上来帮小熊和松鼠贴房子?

  方案一:(学生贴对了)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贴吗?

  方案二:(学生贴得有错误)其他同学都同意把房子贴在这里吗?(有不同意的请他上来贴)为什么这样贴呢?

  (学生以课本为依据,在相互交流中贴对房子的位置。)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1)了解课文大意。

  山林里的小鸟偷偷告诉老师,它知道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老师就奇怪了,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它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方案一:(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方案二:(学生说故事的细节)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是什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学生回答,借机贴纸船和风筝)教师指简笔画总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2)“漂”和“飘”区分

  A、纸船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B、小熊为什么送了只风筝给松鼠?它也可以送纸船呀!你来说一说,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这段话吗?

  C、出示第2,第4自然段。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

  师边演示边说:纸船放在小溪里,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d、细心的小鸟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它就藏在这两个红色的句子中,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引导:漂和飘读音相同,偏旁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漂”是三点水,(师相机板书“漂”在纸船边上)表示纸船在水上漂。而“飘”是风字边,(师相机板书“飘”在风筝边上)表示风筝在空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呀!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奥秘呢!

  (3)学习第3,第5自然段

  A、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高兴的句子吗?试着高兴地读一读。(自由找读)

  B、朗读交流

  你找到了哪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段落,从哪里看出很高兴呢?

  方案一:(如果学生找到了“乐坏了”)根据学生回答,描红句子“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咱们看看图上,小熊都乐成什么样了?(小熊手里拿着小船,嘴都合不上了,还在那跳呢。)这呀叫手舞足蹈。看他多高兴啊!“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坏了……)你能把小熊乐坏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生读——评价——再读)

  师:从你的脸上就能看出来,你真是“乐坏了”。

  方案二:(如果学生找到其他句子)有一个词直接写了我们高兴的心情,找到了吗?

  小熊很感动作为回礼就扎了只风筝送给松鼠,松鼠手拿风筝也乐坏了呢!

  C、比较读

  描红两句“乐坏了”的句子,小朋友们去读一读红色的句子,看有什么不同。

  师:“拿起”,“一把抓住”,你能表演下吗?

  师:松鼠为什么一把抓住风筝啊?((生:会飞走,快)

  师:看,风筝飞过来了!小松鼠们,我们怎么办呀?(全班起立,生表演“一把抓住”)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吗?(表演读2个,齐读)

  D、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让它们这么高兴呀?

  方案一:草莓和松果

  小朋友,这松果是谁最喜欢吃的呀?小熊又不爱吃松果,干吗要送它一个松果呢?看来,小松鼠的这只纸船带去的不只是松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带去了——快乐,情意,心意,友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能不高兴吗?朗读第三自然段。

  方案二:“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个别读。读出感叹号。

  同桌说。和同桌扮演小松鼠和小熊,对对方说一说。

  师生表演说。

  师:哪只小松鼠,愿意把纸船送给我,对我说说祝福的话呢?

  生上台,师相机进行礼仪教学。(双手递上,双手接下,“谢谢”,“不客气”。)

  师:小朋友们可以把你满满的祝福,写在纸船上,送给你的好朋友,也可以送给老师们,不管认识的还是不熟悉的,都让她们感受到我们暖暖的情谊!(配乐找朋友,写祝福,送祝福。)

  E、齐读第3,第5自然段

  师:松鼠和小熊的情谊真让人羡慕,而我们班小朋友们的情谊,也让老师很感动,让我们再来分享友谊带来的快乐吧!

  五、写字教学“幸福”

  师:我们一起来描写幸福,留住幸福。

  1、观察。

  2、 师范写,生书空。

  3、 生描写。

  4、 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生评价。

  5、 同桌互评。

  六、小结

  师总结:从这以后,天空中经常看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经常看见漂流的纸船,纸船和和风筝就这样传递着它们俩之间的友谊。可是,有幸福的时候,就会有难过的时候,松鼠和小熊这对好朋友,像小朋友们一样也会吵架,也会不高兴,发生什么事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吧!

《风筝》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

  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步骤 :

  (一)布置预习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①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 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内容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文章,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

  (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7-9)年级教学目标 的三纬融合是这样说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意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教案的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板书设计 :

  毁

  我 风筝

  情

  严厉 自责

《风筝》教学设计 篇14

  今天上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读准,学习生字,品读第2自然段做风筝。导入以后同学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和句,发现同学读课文读得很慢,一遍课文就得五分钟,然后单个分段读大家一起为其正音,然后整体理解课文,边读边划出文章层次。

  在精读做风筝并找画出描写小朋友们做风筝的心情的句子这一环节,我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同学的.听讲率不达标,一部分学生没听到心情二字,不过看到不少同学很会抓重点词,这一点我很欣慰。找出重点句后让同学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同学把自已在读书时的疑问提出来,有的同学还提出一些难懂的词。然后我就把学生趁机拉到了难理解的词上,让同学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将难理解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我发现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不少,看来生字词以后可以慢慢放手了,以后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朗读课文指导方面,我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会怎样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丰富。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