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
范文 |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精选17篇)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1、氧化性: F2+H2===2HFF2+Xe(过量)===XeF22F2(过量)+Xe===XeF4 nF2+2M===2MFn(表示大部分金属)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F2+2NaI===2NaF+I2F2+Cl2(等体积)===2ClF 3F2(过量)+Cl2===2ClF37F2(过量)+I2===2IF7 Cl2+H2===2HCl3Cl2+2P===2PCl3Cl2+PCl3===PCl5 Cl2+2Na===2NaCl3Cl2+2Fe===2FeCl3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2Cl2+2NaBr===2NaCl+Br2Cl2+2NaI===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Cl2+SO2+2H2O===H2SO4+2HCl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O2+K===KO2 S+H2===H2S2S+C===CS2S+Fe===FeSS+2Cu===Cu2S 3S+2Al===Al2S3S+Zn===ZnS N2+3H2===2NH3N2+3Mg===Mg3N2N2+3Ca===Ca3N2 N2+3Ba===Ba3N2N2+6Na===2Na3NN2+6K===2K3N N2+6Rb===2Rb3N P4+6H2===4PH3P+3Na===Na3P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S+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3S+4HNO(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2P+3X2===2PX3(X表示F2,Cl2,Br2) PX3+X2===PX5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C+2Cl2===CCl4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C+CO2===2CO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SiCl4+2H2===Si(纯)+4HCl)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3C+SiO2===SiC+2CO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2不稳定性: 2HClO2HCl+O2↑(保存在棕色瓶中) 4HNO34NO2↑+O2↑+2H2O(保存在棕色瓶中) H2SO3H2O+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H2CO3H2O+C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H4SiO4H2SiO3+H2OH2SiO3SiO2↓+H2O H2S2O3H2O+S↓+SO2↑(在加热或酸性条件下分解) 碱 1、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OH–+SO2=SO32–+H2O NaOH+SO2(足)==NaHSO3 OH-+SO2(足)=HSO3– 2NaOH+SiO2==Na2SiO3+H2O OH-+SiO2=SiO32–+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OH-+Al2O3=2AlO2–+H2O 2KOH+Cl2==KCl+KClO+H2O Cl2+2OH–=Cl–+ClO–+H2O NaOH+HCl==NaCl+H2O H++OH=H2O NaOH+H2S(足)==NaHS+H2O OH–+H2S=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2OH–+H2S=S2–+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3OH–+Al3+=Al(OH)3↓ NaOH+Al(OH)3==NaAlO2+2H2O(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OH–+Al(OH)3=AlO2–+2H2O Ca(OH)2+2NH4Cl2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NH3)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Al(OH)3+NH4Cl不溶解) Ba(OH)2+H2SO4==BaSO4↓+2H2O 2H++2OH–+Ba2++SO42–=BaSO4↓2H2O 3、不稳定性: Mg(OH)2MgO+H2O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Cu(OH)2CuO+H2O2AgOH==Ag2O+H2O 盐 1、氧化性:(在水溶液中)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 2FeCl3+Cu===2FeCl2+CuCl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2Fe3++Cu=2Fe2++Cu2+ 2FeCl3+Zn(少量)===2FeCl2+ZnCl22Fe3++Zn=2Fe2++Zn2+ FeCl3+Ag===FeCl2+AgCl↓2Fe3++Cl-+2Ag=2Fe2++2AgCl↓ Fe2(SO4)3+2Ag===FeSO4+Ag2SO4↓(较难反应)Fe(NO3)3+Ag不反应 2FeCl3+H2S===2FeCl2+2HCl+S↓2Fe3++H2S=2Fe2++2H++S↓ 2FeCl3+2KI===2FeCl2+2KCl+I22Fe3++2I-=2Fe2++I2 FeCl2+Mg===Fe+MgCl2Fe2++Mg=Fe+Mg2+ NaNO2+NH4Cl==NaCl+N2↑+2H2O(实验室制氮气)NH4++NO2-=N2↑+2H2O 含氧酸 1、氧化性: 4HClO3+3H2S===3H2SO4+4HCl ClO3–+3H2S=6H++SO42–+Cl– HClO3+HI===HIO3+HCl ClO3–+I–=IO3–+Cl– 3HClO+HI===HIO3+3HCl 3HClO+I-=IO3–+3H++Cl– HClO+H2SO3===H2SO4+HCl HClO+H2SO3=3H++SO42–+Cl– HClO+H2O2===HCl+H2O+O2↑ HClO+H2O2=H++Cl–+H2O+O2↑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 2H2SO4(浓)+C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H2SO4+Fe(Al)室温下钝化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不能用浓硫酸与NaBr制取HBr) H2SO4(浓)+2HI===SO2↑+I2+2H2O(不能用浓硫酸与NaI制取HI) H2SO4(稀)+Fe===FeSO4+H2↑ 2H++Fe=Fe2++H2↑ H2SO3+2H2S===3S↓+3H2O 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5HNO3(稀)+3P+2H2O3H3PO4+5NO↑ 5H++5NO3-+3P+2H2O3H3PO4+5NO↑ 6HNO3(浓足)+Fe===Fe(NO3)3+3NO2↑+3H2O 4HNO3(浓)+Fe(足)===Fe(NO3)2+NO2↑+2H2O(先得Fe3+,在Fe过量时再生成Fe2+的盐) 4HNO3(稀足)+Fe===Fe(NO3)3+NO↑+2H2O 4H++NO3-+Fe=Fe3++NO↑+2H2O 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0H++6NO3–+8Fe=8Fe3++3N2O↑+15H2O 36HNO3+10Fe===10Fe(NO3)3+3N2↑+18H2O 36H++6NO3–+10Fe=8Fe3++3N2↑+18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30H++3NO3–+8Fe=8Fe3++3NH4++9H2O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 4Zn+10H++2NO3–=4Zn2++N2O↑+5H2O 4Zn+10HNO3(稀)==4Zn(NO3)2+NH4NO3+3H2O 4Zn+10H++NO3–=4Zn2++NH4++5H2O 还原性: H2SO3+X2+H2O===H2SO4+2HX(X表示Cl2,Br2,I2) H2SO3+X2+H2O=4H++SO42-+X– 2H2SO3+O2==2H2SO4 2H2SO3+O2=4H++SO42- H2SO3+H2O2===H2SO4+H2O H2SO3+H2O2=2H++SO42–+H2O 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5H2SO3+2MnO4–=2Mn2++4H++3SO42–+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H2SO3+2Fe3++H2O=4H++2Fe2++SO42– 酸性: H2SO4(浓)+CaF2CaSO4+2HF↑(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NaClNaHSO4+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2NaClNa2SO4+2HCl↑(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H2SO4(浓)+NaNO3NaHSO4+HNO3↑(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 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强酸制弱酸酸)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工业制磷肥) 3HNO3+Ag3PO4==H3PO4+3AgNO3 3H++Ag3PO4=H3PO4+3Ag+ 2HNO3+CaCO3==Ca(NO3)2+H2O+CO2↑ 2H++CaCO3=Ca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不挥发性酸制取挥发性酸,磷酸是非氧化性酸) H3PO4(浓)+NaINaH2PO4+HI↑ 还原性: 2FeCl2+3Cl2===2FeCl3(在水溶液中不需加热) 2Fe2++3Cl2=2Fe3++6Cl-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S2-+8H++2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3SO32-+2H++2NO3-=3SO42-+2NO↑+H2O 2Na2SO3+O2===2Na2SO4(Na2SO3在空气中易变质) Na2SO3+SNa2S2O3 Na2S+Cl2==2NaCl+S↓(在水溶液中)S2-+Cl2=2Cl-+S↓ 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Ca(OH)2+CuSO4==Cu(OH)2↓+CaSO4↓(波尔多液) MgCl2+2NH3?H2O===Mg(OH)2↓+2NH4Cl Mg2++2NH3?H2O=Mg(OH)2↓+2NH4+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2↓+3NH4+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Fe3++3NH3?H2O=Fe(OH)3↓+3NH4+ CuSO4+2NH3?H2O(不足)==Cu(OH)2↓+(NH4)2SO4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铜氨溶液 CuSO4+4NH3?H2O(足)==Cu(NH3)4SO4+4H2O总方程式 Cu2++4NH3?H2O=[Cu(NH3)4]2++4H2O铜氨溶液 AgNO3+NH3?H2O==AgOH↓+NH4NO32AgOH=Ag2O(灰黑色)+H2O 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银氨溶液 AgNO3+2NH3?H2O==Ag(NH3)2NO3+2H2O Ag++2NH3?H2O=[Ag(NH3)2]++2H2O总方程式 ZnSO4+2NH3?H2O(不足)==Zn(OH)2↓+(NH4)2SO4 Zn2++2NH3?H2O=Zn(OH)2↓+2NH4+ Zn(OH)2+4NH3?H2O=Zn(NH3)4(OH)2+4H2O ZnSO4+4NH3?H2O(足)==Zn(NH3)4SO4+4H2O Zn2++4NH3?H2O=[Zn(NH3)4]2++4H2O总方程式 与酸性物质的作用:强酸制弱酸,或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 Na3PO4+2HCl===Na2HPO4+2NaClPO43-+2H+=H2PO4- Na2HPO4+HCl===NaH2PO4+NaClHPO42-+H+=H2PO4- NaH2PO4+HCl===H3PO4+NaClH2PO4-+H+=H3PO4 Na2CO3+HCl===NaHCO3+NaCl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HCO3-+H+=CO2↑+H2O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Al3++3H2O=2Al(OH)3↓+3CO2↑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CO32-+2Fe3++3H2O=2Fe(OH)3↓+3CO2↑ 3NaHCO3+AlCl3===Al(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Al3+=2Al(OH)3↓+3CO2↑ 3NaHCO3+FeCl3===Fe(OH)3↓+3CO2↑(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HCO3-+Fe3+=2Fe(OH)3↓+3CO2↑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S2-+2Al3++3H2O=2Al(OH)3↓+3H2S↑ 3NaAlO2+AlCl3+6H2O==4Al(OH)3↓+3NaCl(物质之间的双水解反应) 3AlO2-+Al3++6H2O=4Al(OH)3↓ 3NaAlO2+FeCl3+6H2O==3Al(OH)3↓+Fe(OH)3↓+3NaCl 3AlO2-+Fe3++6H2O=3Al(OH)3↓+Fe(OH)3↓ NaAlO2+NH4Cl+2H2O==Al(OH)3↓+NH3?H2O+NaCl AlO2-+NH4++2H2O=Al(OH)3↓+NH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CO32-+H2O+CO2=2HCO3- Na2CO3+H2O+2SO2==2NaHSO3+CO2↑(1:2) CO32-+H2O+2SO2=2HSO3-+CO2↑ 2Na2CO3(足)+H2O+SO2==Na2SO3+2NaHCO3(CO2中的SO2不能用Na2CO3洗气) 2CO32-+H2O+SO2=SO32-+2HCO3-(2:1) Na2CO3+SO2==Na2SO3+CO2(1:1) CO32-+SO2=SO32-+CO2 NaHCO3+SO2===NaHSO3+CO2(CO2中的SO2可能用NaHCO3洗气) 2HCO3-+SO2=2HSO3-+CO2 2NaHCO3+SO2==Na2SO3+2CO2+H2O 2HCO3-+SO2=SO32-+2CO2+H2O Na2SiO3+2HCl===H2SiO3↓+NaCl或Na2SiO3+2HCl+H2O===H4SiO4↓+2NaCl SiO32-+2H+=H2SiO3↓或SiO32-+2H++H2O=H4SiO4↓ Na2SiO3+CO2+2H2O===H2SiO3↓+Na2CO3 SiO32-+CO2+2H2O=H4SiO4↓+CO32- 盐与盐复分解反应 Na2SO4+BaCl2==BaSO4↓+2NaCl(沉淀不溶于盐酸、硝酸) SO32-+Ba2+=BaSO4↓ Na2SO3+BaCl2==BaSO3↓+2NaCl(沉淀溶于盐酸,在硝酸中生成新的沉淀,沉淀不消失) SO32-+Ba2+=BaSO3↓ Na2CO3+BaCl2==BaCO3↓+2NaCl(沉淀溶于盐酸、沉淀消失) CO32-+Ba2+=BaCO3↓ Na2CO3+CaCl2==CaCO3↓+2NaCl(NaHCO3不反应) CO32-+Ca2+=CaCO3↓ AgNO3+NaCl==AgCl↓+NaNO3Ag++Cl-=AgCl↓ AgNO3+NaBr==AgBr↓+NaNO3Ag++Br-=AgBr↓ AgNO3+KI==AgCl↓+KNO3Ag++I-=AgI↓ 3AgNO3+Na3PO4==Ag3PO4↓+3NaNO33Ag++PO43-=Ag3PO4↓ CuSO4+Na2S==CuS↓+Na2SO4Cu2++S2-=CuS↓ FeCl3+3KSCN==Fe(SCN)3+3KCl Fe3++3SCN-=Fe(SCN)3(血红色,用于Fe3+的特性检验) 不稳定性: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S2O32-+2H+=S↓+SO2↑+H2O NH4ClNH3↑+HCl↑ NH4INH3↑+HI↑2HIH2+I2 NH4INH3↑+H2↑+I2↑ NH4HCO3NH3↑+H2O+CO2↑ 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AgNO32Ag+2NO2↑+O2↑(保存在棕色瓶中) 5NH4NO34N2↑+2HNO3+9H2O 10NH4NO38N2↑+4NO2↑+O2↑+20H2O↑(硝酸铵爆炸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MgCO3MgO+CO2↑ 电离方程式 1、酸的电离(H2SO4、HNO3、HCl、HBr、HI、H3PO4、HF、H2SO3、CH3COOH、H2CO3、H2S、HNO2、C6H5OH、HCN、HClO) H2SO4==2H++SO42-或:H2SO4+2H2O==2H3O++SO42- HNO3==H++NO3-或:HNO3+H2O==H3O++NO3-(以下雷同) HCl==H++Cl HBr==H++Br HI==H++I H3PO4H++H2POH2POH++HPOHPOH++PO HFH++F H2SO3H++HSOHSOH++SO CH3COOHH++CH3COO H2CO3H++H++ H2SH++H++ HNO2H++NOC6H5OHH++C6H5O-(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CNH++CN HClOH++ClO H2OH++OH 2H2OH3O++OH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3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0.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2HCl===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H2SO4====MgSO4+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2HCl====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Na2SO4+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CaCO3↓+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NaOH====NaCl+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KOH====KCl+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Cu(OH)2====CuCl2+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Fe(OH)3====FeCl3+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2KOH====K2SO4+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Cu(OH)2====CuSO4+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2Fe(OH)3====Fe2(SO4)3+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NaOH====NaNO3+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CuSO4====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FeCl3====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MgCl2====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CuCl2====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Na2CO3===CaCO3↓+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H2O===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应用 2Mg+O2点燃或Δ2MgO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或Δ2HgO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 2Cu+O2点燃或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点燃或Δ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4Fe+3O2高温2Fe2O3 C+O2点燃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点燃SO2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点燃2H2O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 4P+5O2点燃2P2O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Δ2KCl+3O2↑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HgOΔ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H2O+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实验室制备氢气 Fe+H2SO4=Fe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Mg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Fe2O3+3H2Δ2Fe+3H2O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Δ3Fe+4H2O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W+3H2O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ΔMo+3H2O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2Na+Cl2Δ或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2C+O2点燃2CO煤炉中常见反应、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 2CO+O2点燃2CO2蓝色火焰煤气燃烧 C+CuO高温2Cu+CO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2Fe2O3+3C高温4Fe+3CO2↑冶炼金属 Fe3O4+2C高温3Fe+2CO2↑冶炼金属 C+CO2高温2CO CO2+H2O=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证明碳酸的酸性 H2CO3ΔCO2↑+H2O石蕊红色褪去 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CO3+H2O+CO2=Ca(HCO3)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 Ca(HCO3)2Δ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小苏打蒸馒头 CaCO3高温CaO+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泡沫灭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uO+COΔCu+CO2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冶炼金属 Fe2O3+3CO高温2Fe+3CO2冶炼金属原理 Fe3O4+4CO高温3Fe+4CO2冶炼金属原理 WO3+3CO高温W+3CO2冶炼金属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点燃2CO2+4H2O C2H5OH+3O2点燃2CO2+3H2O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热酒精的燃烧 Fe+CuSO4=Cu+FeSO4银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湿法炼铜、镀铜 Mg+FeSO4=Fe+MgSO4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Cu+Hg(NO3)2=Hg+Cu(NO3)2 Cu+2AgNO3=2Ag+Cu(NO3)2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镀银 Zn+CuSO4=Cu+ZnSO4青白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镀铜 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6HCl=2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 Na2O+2HCl=2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2HCl=CuCl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Cl=Zn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2HCl=Mg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2HCl=CaCl2+H2O白色固体溶解 NaOH+HCl=NaCl+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Fe(OH)3+3HCl=FeCl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 Fe2O3+3H2SO4=Fe2(SO4)3+3H2O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l2O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n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白色固体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Cl2+H2SO4=BaSO4↓+2HCl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白色固体溶解 CuO+2HNO3=Cu(NO3)2+H2O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2HNO3=Zn(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MgO+2HNO3=Mg(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2HNO3=Ca(NO3)2+H2O白色固体溶解 NaOH+HNO3=NaNO3+H2O Cu(OH)2+2HNO3=Cu(NO3)2+2H2O蓝色固体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白色固体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白色固体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3NaOH+H3PO4=3H2O+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H2O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处理硫酸工厂的尾气(SO2) FeCl3+3NaOH=Fe(OH)3↓+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Mg(OH)2↓+2NaCl CuCl2+2NaOH=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H2O=Ca(OH)2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2KOH有白色沉淀生成 CuSO4+5H2O=CuSO4·H2O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CuSO4·H2OΔCuSO4+5H2O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AgCl↓+NaNO3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Na2SO4=BaSO4↓+2NaCl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MgCO3+2HCl=MgCl2+H2O+CO2↑ NH4NO3+NaOH=NaNO3+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NH4Cl+KOH=KCl+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氨:NH3 胺:氨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分类按照氢被取代的数目,依次分为一级胺(伯胺)RNH2、二级胺(仲胺)R2NH、三级胺(叔胺)R3N、四级铵盐(季铵盐)R4N+X-,例如甲胺CH3NH2、苯胺C6H5NH2、乙二胺H2NCH2CH2NH2、二异丙胺[(CH3)2CH]2NH、三乙醇胺(HOCH2CH2)3N、溴化四丁基铵(CH3CH2CH2CH2)4N+Br-。 铵:由氨衍生的一种离子NH4+或基―NH4,也叫“铵根”,它是化学中的一种阳性复根,用表示。它和一价金属离子相似。它的盐类称为胺盐。如化肥硫铵和碳酸铵的分子都含有铵。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4(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Al2O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2P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SO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充足)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足)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电解水2H2O2H2↑+O2↑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5)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2KClO32KCl+3O2↑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2H2O22H2O+O2↑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5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Ag++Cl-=AgCl↓2H++CO32-=CO2↑+H2O 2、置换反应型:Zn+2H+=Zn2++H2↑Cl2+2I-=2Cl-+I2 3、盐类水解型:NH4++H2O==NH3·H2O+H+CH3COO-+H2O==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MnO4-+5Fe2++8H+=5Fe3++Mn2++4H2O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 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 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 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6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进行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手帕完好无损,同学们惊呆了。紧接着,我又变了几个小魔术:魔棒点灯、藏猫咪、清水变牛奶等,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我将他们带入化学的王国。接下来,我就说,同学们我从不打听大家以前的学习成绩,化学是一门新课程,不存在什么基础,在我的化学课堂不存在什么差生。化学是理科,但比数学、物理要好学的多,是理科中的文科,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只要想学好化学,从这堂课开始,你就能学好,大家有信心么?同学们就举起有力的拳头,高喊有;就在这一声响亮的回答中,我和这些同学的合作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的命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学科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回顾我的教学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能全身心地付出,虽然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无奈,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中我深深的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海无涯,艺海无边。今后,我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教育事业这块沃土上勤耕不辍的孺子牛。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7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氯离子Cl-,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七、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浓)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点燃)2NaCl2Fe+3Cl2===(点燃)2FeCl3Cu+Cl2===(点燃)CuCl2 Cl2+H2===(点燃)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HCl+HClO2HClO===(光照)2HCl+O2↑ 1、体积的水溶解。 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的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的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八、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CO3+2AgNO3==Ag2CO?3↓+2NaNO3 Ag2CO?3+2HNO3==2AgNO3+CO2↑+H2O Cl-+Ag+==AgCl↓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点燃)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H2SO3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浓H2SO4)12C+11H2O放热。 2H2SO4(浓)+CCO2↑+2H2O+SO2↑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一、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二、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NH3.H2O===(△)NH3↑+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NH4Cl(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8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9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0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并有白雾产生。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产生。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红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最后褪色。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2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 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盐)。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Cl2+2NaOH=NaCl+NaClO+H2O,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3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气体: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1、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4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5、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5一、概念判断: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4、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的能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5、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 6、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7、元素由化合态变游离态,可能被氧化(由阳离子变单质), 也可能被还原(由阴离子变单质)。 8、元素价态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元素态有还原性,但不一定有强还原性;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价态,,如:Fe2+),阴离子不一定只有还原性(不一定是态,如:SO32-)。 9、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0、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反应类型的关系: 【同步练习题】 1.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 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 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molSO42-,可脱去2molCl2 答案:B 点拨:该反应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S2O32-,H2O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 2.(20xx?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 RO3-+________+6H+===3R2↑+3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 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 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 答案:B 点拨:RO3-中R为+5价,周期表中ⅤA、ⅦA元素均可形成RO3-离子,A错误;据元素守恒,反应中只有R、H、O三种元素,则缺项一定为R-,且配平方程式为RO3-+5R-+6H+===3R2↑+3H2O,据此可得R为ⅦA元素,B正确;R-中R处于态,只能作还原剂,C错误;RO3-中R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D项错。 3.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 A.失去1mol电子B.得到1mol电子 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 答案:A 点拨:KH中H为-1价,KH+H2O===KOH+H2↑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中有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用双、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1、双线桥:“谁”变“谁”(还原剂变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变成还原产物) 例: 2、单线桥:“谁”给“谁”(还原剂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 例: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找四物: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关系:特别是歧化反应、归中反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量与反应物或产物的关系 例: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当有68gNH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6记得刚到玉祁中学的时候,我们老教研员过龙南老师就向我介绍说:玉祁化学组的实力要比锡南强(当时除了三所重点以外,锡南是第二层次的)。现在我们新上任的教研员薛青峰老师第一次到玉祁来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王明局长向他介绍说玉祁高中化学组在惠山区是个实力很强的组。我知道这些成绩的肯定与我们组两位前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尤其陈国兴老师连续几年高三所创下的成绩,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我组现在一共有7人(五男两女),我感觉最深的是我们高中化学组的人虽然人不多,但都是精华,也许是理科中选择化学的人一般都认为不是很聪明,所以我们就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不露山不露水,都只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那一份工作。尤其是我组的那些男教师哪个不是工作中一把好手,在家又是一个个模范丈夫。勤奋、刻苦是我组的一个特点,也正是我们的这一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化学组在历年的高考中,可以说为玉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陈国兴主任连续几年的高考成绩有目共睹,我今年也是第四次带高三,今年不好说,但前面三次我所带的班的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我组这几年始终没有出现过青黄不接断层现象,老带新工作开展得很好,老的毫无保留地带,新的谦虚勤奋地学,现在我们的吴伟新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完全可以胜任高三教学,我们可以说每个年级都有把关老师,高中三个环节没有一个薄弱。这一点学校领导也是可以对我们放心的。 在教科研方面,我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见长,“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我们始终来记这一点,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就是“实验探究模式”,希望运用实验来体现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我们组彭辉老师还写了一篇关于自制实验仪器的文章,发表在中国化学协会中心刊物《化学教育》上,我们每年的高二化学实验会考都得到上级的肯定。现在我们的陈波等年青老师又在多媒体上开辟新天地,让一些在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实验(如一些有毒实验和微观世界的实验等),都设计成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养成学化学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自编随堂配套习题上,我组也是启动比较早的,我们在上学期期初就制定了教研组计划,高一年级开始建立试题库,不再用现成的成本参考书,准备三年完善。现在经过一年高一年级四位老师的辛苦努力,高一年级的习题库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我们准备是高二和高三了,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次设计习题,让每个学生都吃饱。 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也是一丝不苟得在执行学校的要求,我们每年学期初都会详细的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总要安排组员根据不同课型开讨论课,希望在各种课型上都有突破。备课组活动主要讨论的是每一节课知识点的最佳切入点,以期每一节都让学生有所得,希望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我们也在探索怎样把化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也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我们陈国兴老师的课幽默风趣可是有名的,)我们希望让学生对我们这门课发自内心的喜欢,从学生对我们化学老师的满意程度和近两年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上看,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这几年中,我组的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完善自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实验探究》在无锡市化学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两等奖,今年又有两篇已被省级刊物录用,即将刊出。彭辉老师去年获得镇先进。吴伟新老师去年获得区嘉奖,还在今年的惠山区实验技能比赛中获得两等奖,所写论文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陈波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也在区获奖。陈国兴老师去年被评为惠山区首批教学能手。彭辉老师今年考取了南师大在职研究生。 虽然我们现在的成绩有些微不足道,但我们组有一个很大的财富,那就是我们都很年轻,相信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我们组也私下和真正的研究生彭辉老师讲好,在理论方面请他将来多指导。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组现在正雄鹰展翅,相信我们,我们会拥有一片蔚蓝的天空。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版 篇17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