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范文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通用24篇)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

  1事故风险分析

  1.1作业现场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有限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 18%或者存在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时,可能造成中毒事故、缺氧窒息事故。

  1.2事故征兆

  1.作业人员缺少个体防护用品。

  2.作业前未采取送风设备对有限空间送风。

  3.虽送风但未检测有限空间氧气含量而进入作业。

  4.监护人员与作业人员未约定或缺少联络方式。

  5.未配戴防护用具抢救。

  1.3地点或装置名称

  在生产、管理和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有限空间本身具有进出口受限制、密闭狭窄、通风不良、潮湿等特点,其作业环境易出现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中毒,在有限空间环境下作业是危险的。可能发于前处理清洗池、污水池、消防水池、电梯井道、隧道烤炉;化粪池委外清理,同时不允许下池作业,故不列入。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本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自救组织机构设置如下:成立现场应急小组,由现场负责人、班组长和工作人员组成,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任现场应急小组组长,班组长任副组长。现场负责人不在现场时,班组长为现场应急小组组长。

  2.2工作职责

  (1)工作人员职责

  ①发现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应立即高声呼叫求救;

  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停止设备设施运行;

  ③立即执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④报告班组长或现场负责人;

  ⑤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的指令。

  (2)班组长职责

  ①接到工作人员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

  ②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立即上报现场负责人;

  ④接受并执行本应急小组组长的指令。

  (3)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①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

  ②组织本应急小组成员,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应急救援;

  ③如果伤者伤情严重需送医院治疗时应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④接受并执行应急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处置

  3.1应急程序

  1)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应急处置人员到现场救援。

  2)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一旦产生,该方案即启动。

  3)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进一步扩大时由现场指挥员或理级主管宣布启动应急响应升级

  3.2应急处置措施

  (1)抢险救援:

  1)现场应急指挥员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2)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正压式或长管或空气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3)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动物(如白鸽、小鸡、鸭子等)试验方法或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4)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确保整个救援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发现有限空间有伤害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

  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部位。

  6)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2)伤员现场救护:

  中毒急救

  1)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2)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3)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通风处新鲜空气。

  2)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打 120 电话)

  4注意事项

  1.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2.充分自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3.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

  4.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作业人员。

  5.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窒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6.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清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

  为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灾等重大安全风险,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促进全省(河北省,下同)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范围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燃爆火灾事故,确定此次整治重点是轻工行业:包括造纸、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加工、油脂加工、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酒类制造、纺织印染、皮革鞣制等涉及有机废料处理的企业;其它行业包括焦化企业、高炉工艺铸造企业以及市政工程、污水管网、污水处理企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治,摸清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灾风险的有限空间底数,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台帐;有限空间涉及的中毒窒息及燃爆火灾风险要素得到全面辨识和管控,通风、监测、监控等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全部按要求落实到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全部培训上岗,有限空间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省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燃爆、火灾事故及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

  三、重点内容

  (一)提升风险管控等级。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必须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对有限空间重新开展一次系统辨识,确认风险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基本信息。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涉爆粉尘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有限空间管理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精准辨识,进行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实施风险要素监测。企业自行组织或聘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原料、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厂区布局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特别是结合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得到各类有限空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以及浓度、数量等参数,并依据量化指标,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程,实施精准化管理。同时,要将检测评估结果、精准化管理措施等内容,及时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便于一线职工获取和使用。

  (三)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对日常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污水处理池等有限空间,必须加装强制通风装置,必须在内部适当位置加装监测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将监测参数和监控视频联接至操作室或休息室内,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有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通风、监测、照明、监控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要严格门禁管理,严禁擅自进入或者检测不合格进入封闭式有限空间。(四)规范现场作业管理。存在中毒窒息、燃爆火灾风险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批、审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经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必须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实施作业必须落实监护和应急措施,组织作业前培训,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对有限空间氧含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

  (五)严禁盲目实施救援。企业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实施科学救援。同时,企业必须深刻汲取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扩大的惨痛教训,要把事故案例作为安全警示教育学习资料,宣贯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知晓盲目救援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坚决杜绝盲目施救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调查摸底(20xx年8月1日至9月30日)

  1.召开动员大会。各市、县(市、区)要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组织召开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将整治内容及要求传达到纳入整治范围的每家企业,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讲解。各市安委办要派人参加所属县(市、区)的动员大会,汇总召开动员大会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于8月31日前报省安委办。

  2.全面调查摸底。各地及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整治范围,按照职责分工,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确保不漏一家,组织企业认真全面辨识本单位有限空间并建立台账,对企业上报的台帐进行复核后,填写《有限空间汇总表》(附件1),于9月30日前报省安委办。

  3.开展现场指导。各市、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各县(市、区)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由监管执法人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开展现场指导,切实解决好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企业按照整治方案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

  (二)自查自改,集中整治(20xx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

  1.对标自查自改。各企业对照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和时限,组织开展有限空间风险要素辨识、检测,细致排查隐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手段。没有相应能力的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指导,由技术服务机构帮助做好有限空间条件确认、隐患排查、制订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检测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20xx年11月底前,各企业将自查自改情况报属地监管部门备案。

  2.健全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按照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通风检测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外包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开展装备普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于20xx年11至12月期间,对本行业领域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开展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装备及个体防护用品为重点的安全装备普查,对未按规定配备相应安全装备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配备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期满未按要求配备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三)验收考核,全面总结(20xx年1月1日至3月31日)

  1.认真组织验收。各地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组织企业或者聘请专家开展整治验收,逐一对纳入整治范围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验收,填写《有限空间验收确认表》(附件2)。省安委办将对各地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2.严格工作考核。将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列为对各市和有关省直部门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和督导,通过查企业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情况,并将日常督查、执法以及事故情况作为考核重要依据。

  3.全面进行总结。各市以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报省安委办。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于20xx年3月底前报省安委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关协调机制,组织应急管理、住建(含市政、城管等)、工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列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并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检查督查,督促企业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所有纳入整治范围的企业,要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落实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把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专项整治的核心。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将整治方案和工作部署要求传达到每家企业,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全过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专项整治期间,发生有限空间事故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严肃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三)坚持统筹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专项整治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教育培训、应急处置等有机结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督促企业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改进安全设备设施,细化岗位操作规范,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标准化运行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质量提升。对有限空间作业整治责任不落实,不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不认真、走形式以及验收不合格的企业,相关的标准化创建、“双控”机制、诚信等级评定等一律不得通过,并依据省政府2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厉处罚。

  (四)加大执法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法》《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以重大事故隐患、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控制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专项整治始终。检查中,发现企业有限空间辨识、检测、评估存在遗漏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排查治理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给予上限处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坚决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同时,按规定将有关执法信息及时予以公示,将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

  (五)强化宣传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有限空间宣传教育作为强化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有限空间的管理要求和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全面系统开展教育培训。要根据有限空间的管理特点,特别是针对广大作业人员文化低、流动性大、管理松散的实际情况,编制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和安全作业手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负责有限空间管理的负责人为安全教育第一责任人,涉及到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教育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能力后方可上岗作业。要保证所有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实施作业前再进行一次安全告知和岗前培训。企业未开展教育培训或者相关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不具备有限空间管理知识的,必须责令企业停产整顿,依据省政府2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安全管控措施不落实实施高限处罚。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3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随着四季度生产旺季到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昨日市安委办印发《佛山市深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称“《方案》”),要求企业主体与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做好各项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10月11日,陕西省安康市恒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发生一起6人中毒死亡事故。“虽然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复杂多变,辨识困难,整治效果容易反复。”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出台《方案》,规范我市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工作。 《方案》明确指出,我市将针对有限空间辨识情况、涉及易燃易爆介质和有毒有害介质等有限空间作业,以及停复产、检维修等特殊时段有限空间作业环节等六项工作开展重点整治,并进一步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动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方案》要求,各区和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督促本地区、本系统负责监管企业再次开展有限空间辨识,全面掌握有限空间数量、类型、危险程度,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础情况表》,逐级上报至所在区对口监管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强调,各有限空间作业企业作为本次专项整治主体,除了要依法配备合格的有限空间作业检测、通风、应急救援等安全设施设备,在有限空间处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外,还需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作业前要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作业条件确认,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遵守操作规程。下一阶段,市安委办将深入各区开展强化督导工作,确保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预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结合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第四条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指导监督。各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有限空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依法承担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第六条各参建单位应充分应用《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事前风险识别,提前研判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定级后,采取相应的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七条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包括:(一)密闭设备:贮罐、槽罐、容器、管道、烟道、锅炉、密闭舱室等;(二)房屋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人防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消防水池、泵站、电梯井、通风井、采光井、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料仓等;(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地下管廊、隧道、施工竖井、雨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电信井、燃气井、集水井、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等。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危害物质包括:(一)建筑材料类:混凝土添加剂、防水涂料、防腐保温材料、挥发性有机溶剂,以及含苯、甲苯、二甲苯、氨、聚氨酯等物质的其他施工材料;(二)施工环境中存在或者施工产生的有害物质:煤炭或汽柴油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粉尘、瓦斯等。

  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包括: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拆模作业、电气焊作业、油漆喷涂作业、防腐保温作业、冬季明火保温施工、人工挖孔桩作业;各类管井保养维修清理及升级改造作业、清淤作业、内燃机(水泵、汽柴油发电机等)作业等。

  第八条根据有限空间事故统计和《指南》,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后果严重,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指南》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层级,管控措施主要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制定并实施,项目部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针对作业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实时检测。

  第十条气体检测应按照氧气含量、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顺序进行,检测内容至少应当包括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有限空间氧气含量低于19.5%或者超过23.5%,以及含有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超过安全标准的,必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可以自行检测,也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施工单位应当填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xx)有限空间作业气体监测记录表(AQ-C6-4)。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内手持电动工具、照明工具电压应不大于24伏,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手持电动工具及照明工具电压应不大于12伏。存在爆炸危险的,应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必须使用防爆型安全防护设备和防静电工作服;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应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配置气体检测、通风、照明、通讯等安全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安全警戒设施及应急救援设备,包括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强制送风设备、正压式隔绝式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速差式自控器、安全绳、三脚架等。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列出有限空间风险源识别清单,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完善有限空间管控措施,及时拨付有限空间安全施工措施费,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职责。建设单位应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安排专人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协调和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前,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单位履行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勘察设计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的勘察设计文件中,应充分考虑有限空间施工安全的需要,对建设项目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设计交底中要明确有限空间结构的用途和安全施工措施,不得设计无实际使用功能的有限空间结构。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有限空间安全培训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防护设备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根据有限空间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现场监督。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将有限空间安全工作列入监理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对未经审核擅自施工的,立即下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项目监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巡视检查。

  第二十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及作业过程符合有限空间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应于作业开始前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第二十一条作业人员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具备条件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牢系安全绳,安全绳的长度应当满足施工需要,安全绳的一端与全身式安全带系牢,另外一端必须有效固定于有限空间外。

  第二十二条监护人员应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有限空间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监护人员应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佩戴袖标并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完成后,监护人员应登记确认作业人员数量。

  第二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验收等工作,应当按照《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一)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二)有限空间的概况:有限空间名称、位置、设计参数;(三)危险有害物质情况:有限空间内含有的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氨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名称、浓度、预警值、报警值;

  (四)风险评估等级及管控措施;(五)通风检测设备及使用方法;

  (六)应急救援设备和使用方法,应急救援措施;(七)施工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护人员配备和分工。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进行有限空间风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应包括有限空间位置、名称、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事故后果、防护要求、审批责任人、现场责任人等基本情况。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使用围挡、锥筒、警戒线、护栏等有效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并在作业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每年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至少进行一次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培训教育。

  第二十七条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检测通风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的正确使用等。施工单位项目部的有限空间培训教育还应包括本项目有限空间的具体名称和位置、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作业内容、体验式安全培训教育等。有限空间培训教育应当做好培训教育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事故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救援程序和措施,并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

  第二十九条各相关单位未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职责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京建施〔20xx〕521号)同时废止。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4

  事故发生后,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各地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编制和完善相应操作规范,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现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要以事故教训为鉴,督促企业全面查漏补缺,对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涉爆粉尘、使用煤气(燃气)、液氨等危险化学品的工矿商贸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复工复产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设施“三同时”、重大危险源、危险场所和重点部位、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管理等情况。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二、开展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指导督促有关生产经营企业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培训。各地要利用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普及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安全常识和科学施救知识。企业要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未经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二是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严格按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和《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等规定要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外包队伍管理制度。

  三是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演练。督促企业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防护设施、检测仪器、救援装备。完善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加强演练,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

  三、严格监督检查,切实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审批作业制度不落实、应急管理不到位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以《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xx版)》为监督检查重要依据,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三违”现象突出等问题,加大处理处罚力度。情节恶劣的企业,要列为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监管对象。各地安委会办公室落实情况于5月31日前报省安委会办公室。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诺单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卡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汇编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e)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3)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3.2作业负责人职责

  a)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b)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c)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c)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e)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f)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1)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3.4作业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e)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f)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g)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5承包管理

  a)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b)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

  a)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b)部门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c)部门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d)该安全许可证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司安全部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主管部门兼职安全员保存,许可证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e)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a)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b)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c)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d)监护人员:

  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2)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

  3)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e)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职责

  5.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5.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5.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2管理范围

  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5.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5.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5.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

  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

  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

  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

  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e)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动火动焊许可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代替;

  f)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g)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h)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i)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j)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k)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l)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m)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2.7其它非生产区域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1总则

  6.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6.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6.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6.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6.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6.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6.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6.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6.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4.1检测

  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

  3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

  c)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d)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e)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6.4.2危害评估

  a)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c)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6.4.3通风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6.4.4防护设备

  a)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b)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c)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6.4.5呼吸防护用品

  a)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20xx《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b)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xx《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a)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b)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c)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d)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e)应急照明设备;

  f)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7.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名单:见附录B

  7.2职责

  a)组长:

  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

  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

  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

  4)指挥现场救护。

  b)副组长:

  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

  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

  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3预防与预警

  7.3.1危险源监控

  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7.3.2信息报告与处理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7.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7.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7.4应急响应

  7.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7.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7.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7.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7.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7.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7.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7.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7.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项目部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7.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工程项目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7.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7.8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7.9后期处置

  7.9.1善后处置:

  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9.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安委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f)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7.10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7.11培训与演练

  7.11.1培训:

  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b)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c)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d)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7.11.2演练

  根据有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7.12奖励与责任追究

  7.1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b)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c)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1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

  a)属于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b)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c)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8.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8.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8.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8.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8.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8.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8.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8.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8.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8.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四、有限空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五、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告知牌

  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5

  1.目的、范围

  1.1为了使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及管理规定,熟悉现场安全作业条件,避免和预防作业人员发生触电、烫伤、窒息、中毒、爆炸、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独山子区房屋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2.定义

  2.1有限空间定义:是指进出口受限制但足够容纳人员进入并执行作业,或自然通风受限,空间狭小,不适于作业人员持续停留的空间。如进入或探入塔、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地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备及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有可能集聚的场所。

  2.2非常规有限空间(或称特殊有限空间):是指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环境未达到或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能够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窒息、触电、爆炸等人身伤害的受限空间。

  2.3凡属下列情况之一,即为非常规有限空间作业(或特殊有限空间):

  2.3.1氧气浓度低于19%(V/V)或高于23%(V/V)的有限空间;

  2.3.2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高于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的10%的有限空间;

  2.3.3CO浓度高于30mg/m3的有限空间;

  2.3.4硫化氢浓度高于10mg/m3的有限空间;

  2.3.5温度大于40℃的有限空间;

  2.3.6从进入点计,距离超过20米的有限空间;

  2.3.7当电气设备采用超过24伏电压的有限空间;

  2.3.8夜间进行作业的有限空间;

  2.3.9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危险有害因素的有限空间,如涂装、除锈或清理尚有残留物的反应釜、油罐和下水井等;

  2.3.10进入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

  3.职责

  3.1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开展工作危险性分析,制定并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措施,确定作业人员,指定监护人员现场监护,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证。

  3.2施工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拟作业现场的安全设施、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工具、安全应急措施等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

  3.3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3.4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工作危险性分析和有限空间作业票进行审批,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理。

  3.5安全监理人员负责每天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上岗证进行确认,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活动及相关记录进行检查,对作业许可证进行核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和手续不全的,立即督促其办理和整改。

  3.6建设单位应当向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供供水、供气、供电等地下管线和水文地质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及时支付保证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督促其费用的合理使用。

  3.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的职责,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现场存在无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未进行教育及严重安全隐患的,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有限空间的潜在危险:

  4.1.1有限空间内施工时采用或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材料和粉尘等危险。

  4.1.2作业现场环境温度和作业时间的控制,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氧气含量。

  4.1.3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的用电设备和人员安全。

  4.1.4逃生通道和安全路线指示标识。

  4.1.5其他作业可能给有限空间带来的危险。

  4.2进入有限空间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4.2.1有限空间作业共分为四级,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的为一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为二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触电事故的为三级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时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为四级有限空间作业;其中一、二级有限空间作业为特殊有限空间作业。

  4.2.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提前24小时申办《有限空间作业票证》。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24小时,特殊有限空间作业票证的最长期限为8小时,如作业票已到期限,作业尚未完成,还必须重新申办续票手续。

  4.2.3施工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根据现场作业存在的危险和所采取的措施负责对作业人员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2.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无法排除的加强隔离、预防。

  4.2.5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监护,监护人员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并有明显标记。

  4.2.6作业现场出入口处必须设置禁止或警示标志和风险标识,将存在的危险告知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

  4.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3.1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必须确保采取以下措施:

  4.3.1.1设备和工具应可靠接地和固定,以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4.3.1.2进入密闭空间前必须进行适当地通风或增设换气设备。

  4.3.1.3特殊空间必须隔离所有电气和动力源。

  4.3.1.4有限空间内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金属容器或潮湿环境须采用电压不超过24V的安全行灯。

  4.3.1.5进入有限空间前一小时内,对氧含量和潜在的有害空气进行相关气体检测(氧气百分比不低于19%,并且不高于23%)。连续作业4小时,应对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再次进行检测。

  4.3.1.6施工单位必须制定救援预案,所有人员应熟悉救援预案的内容。

  4.3.1.7在作业场所适当的地方安装安全警示牌和防护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3.1.8根据作业性质和环境变化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都必须穿戴合适的呼吸面具和设备。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必须接受过呼吸设备使用培训,且考核合格。

  4.3.1.9动力电缆、焊接电缆、氧/乙炔气的设置应符合安全要求,且不得防碍人员安全通行。

  4.3.1.10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携带呼吸设备,一旦需要立即穿戴。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无法通视时,必须定时保持联络。

  4.3.1.11现场至少应备用两套合格的呼吸设备和救援设备。

  4.3.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4.3.2.1作业人员应熟悉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和应急救援计划,掌握报警及联系方式。

  4.3.2.2不见批准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作业。

  4.3.2.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任务、地点、时间与“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符不作业。

  4.3.2.4监护人不在场不作业。

  4.3.2.5劳动防护着装和工器具不符合规定不作业。

  4.3.2.6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4.3.2.7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张贴经批准的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票。

  4.3.2.8监护人对“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停止作业。

  4.3.2.9监护人必须对进出有限空间的人员以及运进有限空间所有设备和工具做好记录,并在出入口处张贴相关信息。时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作业期间不得擅离岗位,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找原因,如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同时报警。

  4.4有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

  4.4.1有限空间内的动火作业要同时申办《有限空间作业票》和《动火作业票许可证》,实施工作危险性分析。

  4.4.2作业开始前,施工单位必须检测有限空间是否存有可燃的/有毒气体及氧气含量。作业过程中至少保证4小时一次的检测,必要时增加检测频次。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超标不得进行动火作业。

  4.4.3制定通风方案,确定合适的排气口用来排出动火区域的烟气和有害散发物。并不间断地提供持续的和足够清洁的气源。

  4.4.4乙炔和氧气瓶必须放置在有限空间外。当由于某种原因暂停工作时,必须将供气软管与气瓶断开或将工具带出有限空间。

  4.4.5有限空间内应始终保持整洁有序。所有不必要的材料都必须从有限空间内清除。

  4.5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编制要求

  4.5.1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编制内容:工程概况—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的建立情况—针对拟采用的机械设备管理情况—对各种拟采用材料有毒有害性进场检查验收方法—具体的施工方法及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防范措施—施工作业现场环境注意事项—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对上述工作在落实时的保障措施。

  4.5.2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由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编制出该项工作的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并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项目部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都明白该项工作有哪些危险性,自我防护的措施等。

  5.附件:有限空间作业票许可证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6

  一、作业概况作业时间:

  受限空间作业由操作,主要作业容是:。

  二、作业管理组织机构(部门)

  为受限空间作业管理成立工作小组。

  总负责人:负责对作业场所的安全工作负总责。

  现场监督:负责对作业场所安全工作进行安全监督,对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进行监护,对现场作业过程的风险进行检查和控制,并作好记录。作业人员:组员负责对受限空间进行作业,并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应急救援人员:负责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状况。

  三、施工步骤

  1、准备好工器具:安全帽、手电筒、安全带、安全绳,空气呼吸器、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等;

  2、对作业场所进行燃气浓度检测:

  2.1氧含量19.5%-23%。

  2.2有害气体(高炉煤气)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3、在进入受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必须将设备上所有与生产系统连通的管道、孔洞与外界有效隔离,将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有效切断。

  4、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严禁使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盲板的加装及拆除应形成记录。

  5、受限空间带有用电设备时的电源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在切断电源时应按规定办理断电票证。

  6、必须确保受限空间的通风

  作业前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6.1打开设备上的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6.2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送风前必须对管道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同时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7、必须定时监测

  7.1作业前30min,必须对受限空间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能按程序办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后进入。

  7.2要求采样点必须有代表性,采样过程中,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7.3所有分析数据必须以公司指定分析人员确认的设备分析数据为准。分析人员在《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中确认签字。

  7.4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7.5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四中规定的防护措施。

  8、以上各项准备好后找安全员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取得作业票后方可开始作业。

  9、操作完毕后,人员离开受限空间;

  10、填写相关记录作业;

  11、受限空间作业完毕;

  四、安全施工措施

  (一)、安全管理措施:为了在作业时预防作业人员发生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作业安全进行,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由安全员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受限空间作业规定的教育。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由安全员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办手续。作业前,由安全员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排除后经确认方可作业。

  (二)、防护用具的使用:受限空间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由安全员进行查验。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正确方法佩戴使用。应符合要求:

  1、安全帽:凡进场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符合工种要求的安全帽。正确佩戴安全帽方法:戴安全帽高度为帽箍底边至人头顶端为80mm-90mm,安全帽抵抗冲击的能力必须符合国标规定,要扣好帽带,调整好帽衬间距。

  2、安全带:安全带使用时要高挂低用,防止摆动碰撞,绳子不能打结,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当发现有异常时要立即更换,换新绳时要加绳套,使用3m以上的绳要加缓冲器。在攀登和悬空等作业中,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有牢靠的挂钩设施。

  五、作业时的监护

  1、确保施工人员必须戴好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绳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前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合格,作业用具的检验合格证等。

  2、对作业场所进行可燃气浓度检测:2.1氧含量19.5%-23%。

  2.2高炉煤气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3、检查受限空间设备上所有与生产系统连通的管道、孔洞与外界有效隔离,将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有效切断。

  4、检查受限空间如需加盲板时的盲板加装的状况,盲板的加装及拆除应形成记录。

  5、检查受限空间带有用电设备时的电源切断措施,警示牌悬挂情况,切断电源时办理的第二电气作业票。

  6、检查作业场所通风情况

  6.1检查设备上的`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自然通风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6.2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送风前必须对管道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同时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7、检查定时监测情况

  7.1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7.2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规定的防护措施。

  8、现场确认,按要求完成了该作业。

  9、清理作业现场。

  六、风险识别

  1.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绳牢固。戴好安全帽、安全绳。

  应急措施:高处坠落现场处置方案;作业人员劳保着装。机械伤害现场处,现场专人监护,并正确使用工置方案具。

  2.作业前确保燃气检测:有毒有害气,作业过程中佩戴空气呼吸器。

  3.受限空间作业时对受限空间进行通风。

  4.作业前对受限空间的电器断电触电漏电现场。

  七、受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1、受限空间作业相关检测

  1.1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对作业场所进行可燃气浓度检测:

  1.1.1氧含量19.5%-23%。

  1.1.2高炉煤气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

  1.2必须定时监测

  1.2.1作业前30min,必须对受限空间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能按程序办理《作业证》后进入。

  1.2.2要求采样点必须有代表性,采样过程中,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1.2.3所有分析数据必须以公司指定分析人员确认的设备分析数据为准。分析人员在《作业证》中确认签字。

  1.2.4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至少每2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作业中断超过30min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1.2.5采样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四中规定的防护措施。等。

  1.3必须确保受限空间的通风

  作业前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

  1.3.1打开设备上的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1.3.2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送风前必须对管道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同时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1.4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1.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2、危害评估

  2.1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2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3、防护设备

  3.1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受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3.2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3.3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八、安全应急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对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同时向车间主任报告,车间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汇报,并根据事故类别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九、应急预案

  1、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1.1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运转的机械,向周围人员呼救,同时拨打“120”等社会急救。报警时,应注意说明受伤者的受伤部位和受伤情况,发生事件的区域或场所,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1.2值班人员随时和综合办保持联系,并将此信息通报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请求支持和救援。

  1.3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创伤出血者迅速包扎止血,送往医院救治。

  1.4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扎紧好袋口,在袋周围放在冰块,或用冰棍代替,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1.5受伤人员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1.6在做好事故紧急救助的同时,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信息和证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2、中毒窒息现场处置方案

  2.1发生事故后后勤保障组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19和110,以尽快得到消防队员和急救专业人员的救助。

  2.2应急救援分为:自救、无需进入救援、进入救援。如消防和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而组织救援时:尽可能采用非进入救援;救援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以下情况采取最高级别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救援:有限空间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空气污染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

  2.3自救:由于危害的紧急性与急迫性,并且进入人员最清楚其自身的状况与反应,通过自救方式进行撤离比等待其他人员的救援更快、更有效,同时,有可避免其他人员的进入。因此,进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2.4无需进入的救援:当作业人员失去直觉,上方作业人员通过系在进入作业人员身上的全身式安全带和安全绳,将作业人员拉出作业场所,在地面采取有效心肺复术等措施进行救护。

  2.5进入式救援:由于作业人员无法自行离开危险场所、无需进入救援失败时,经现场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采取进入式救援。救援方法如下:向对作业环境不间断送风,检测人员持续监测有害气体浓度,进入救援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防暴照明灯、防暴通讯器材进入有限空间,随时向地面负责人报告情况,将作业人员拖到井口,地面作业人员利用三脚架将受伤人员拉出有限空间,后勤保障急救人员对受伤人员采取心肺复术,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现场受伤人员接受专业救护后方可停止心肺复术。

  3、应急救援措施:

  当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现场救护人员应当迅速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可使用现场的干燥物体或专用电工绝缘材料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关键是要“快”。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救护者切不可用手直接去接触触电者,也不得用金属或潮湿的物体去挑、拉电线和触电者。

  3.1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3.1.1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3.1.2可用有绝缘手柄的电工钳、干燥木柄的斧头、干燥木把的铁锹等切断电源线。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离电源。

  3.1.3当电线搭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为工具,拉开提高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3.1.4如果是在潮湿的地方,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实施急救。

  3.2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3.2.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3.2.2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3.2.3用高压绝缘杆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

  3.3触电者如果在高空作业时触电,断开电源时,要防止触电者摔下来造成二次伤害

  3.3.1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并对其严密观察。

  3.3.2如故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将触电者抬至空气畅通处,解开衣服,让触电者平直仰卧,并用软衣服垫在身下,使其头部比肩稍低,以免妨碍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发生痉挛,应立即准备对心脏停止跳动或者呼吸停止后的抢救。

  3.3.3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并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应停止抢救,许多触电者就是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的。

  3.3.4人触电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呈现昏迷不醒状态,通常都是假死,万万不可当作“死人”草率从事。

  3.3.5对于触电者,特别高空坠落的触电者,要特别注意搬运问题,很多触电者,除电伤外还有摔伤,搬运不当,如折断的肋骨扎入心脏等,可造成死亡。

  3.3.6对于假死的触电者,要迅速持久的进行抢救,有不少的触电者,是经过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抢救而抢救过来的。有经过六个小时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抢救而活过来的实例。只有经过医生诊断确定死亡,才能够决定停止抢救。

  3.3.7脱离电源后,立即将触电者仰卧在平地上或平板上,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同时进行“体外心脏按压”法来救护。心肺复抢救措施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往医院的途中)不能随便放弃救护。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7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排查整治工贸行业领域和建筑施工、市政工程、电力、水利建设等行业领域重大生产安全隐患,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避免盲目施救,促进我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坚决防范此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整治时间

  20xx年5月20日至12月15日。

  三、整治范围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工贸行业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建设、垃圾余热发电、燃气、热力、排水、环保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

  四、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内容

  (一)整治有限空间辨识和条件确认不到位的问题。针对企业有限空间场所辨识不到位,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识别不充分,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识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一是要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认真开展有限空间企业再排查摸底工作,认真开展有限空间再辨识和条件确认工作,务必做到排查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掌握存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企业、单位的真实数量,防止存在有限空间企业、单位的失控、漏管。二是对于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要纳入有限空间监管台账,建立“一企一档”。三是对于辨识出来的有限空间场所,要纳入企业有限空间管理台帐,要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树立危险告知牌。

  (二)整治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培训,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四类人员(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缺乏的问题。一是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对企业、单位进行督查、检查时,重点要对企业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知识测试来检验企业安全培训效果,对于培训不到位达不到培训目的的企业、单位要责令整改,务必做到培训测评合格方可上岗作业。二是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县区级及行业领域内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计划,聘请专家授课,参与人员要覆盖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四类人员,有效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三)整治有限空间企业检测设施设备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不到位的问题。针对未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防护用具不符合要求,检测设施未按规定校验等问题。一是摸清各辖区、各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二是要求企业配备长管呼吸器,配备防坠落用具(安全带、安全绳、自锁器,缓冲器、三脚架等),安全器具(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安全梯等),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三是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规范佩戴。

  (四)整治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问题。企业是否制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现场管理制度等,是否存在与本企业、单位实际不符、制度不健全、制度不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未按规定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内容不全、填写不规范,作业票要素记录不全、防范措施不切实际、气体检测记录不规范等问题。一是严格要求企业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二是指导辖区、行业领域企业、单位充分利用好省应急厅印发的《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三是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实施。

  (五)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企业是否存在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有限空间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否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未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或演练走过场,造成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所属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的督促检查,着重查看企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编制情况以及应急演练开展情况;二是大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教育;三是督导所属企业、单位树牢杜绝盲目施救的应急处置理念,提升科学施救能力。

  (六)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落实不力的问题。目前我市有限空间监督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对辖区、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还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还不到位,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落实不力、认识模糊、监管台帐底数不清,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仍没有打通,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是指导企业充分利用好省厅印发的《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手册》,规范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做到有限空间辨识全面、管理台账标准规范、作业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警示标识和危险告知牌风险提示到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齐全;二是加大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问题突出的企业、单位要进行通报、曝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涉事企业、单位违法违规的社会和经济成本,形成监管执法威慑力,推动企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有限空间作业风险。

  五、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阶段(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监管范围内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全覆盖排查,掌握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底数,建立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单位信息表(见附件3)。(5月31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上报整治方案和涉及有限空间企业、单位信息表)

  (二)集中整治阶段(20xx年6月1日—11月30日)

  企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条件确认,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建立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见附件4)、管理台账(见附件5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表)、隐患整改台账。各县(区)应急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全面执法检查,填写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专项检查表(见附件2),有限空间作业执法检查表(见附件6),对企业、单位排查的隐患跟踪指导,集中整治。(7月30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报第一轮企业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管理台账、隐患整改台账、专项检查表、执法检查表;11月30日前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报第二轮企业有限空间条件确认清单、管理台账、隐患整改台账、专项检查表、执法检查表。)

  (三)互查、督查阶段(20xx年7月30日至8月15日,11月15日至30日)

  市安委办组织各县区开展交叉互查,并成立督查组,对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四)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12月1至12月15日)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于12月1日前向市安委办报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市安委办总结通报全市专项整治情况,研究分析重点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深刻吸取近期省内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教训,充分认识有限空间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守住安全生产这个基本盘,聚焦主业主责,认真查摆问题、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拿出过硬措施,研究制定本辖区、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方案,稳扎实干,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强化组织领导,市安委办统筹指导、督查专项整治工作,各牵头部门具体组织落实本行业领域的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工贸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住建部门负责建筑施工、市政工程建设、排水、燃气等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发改(能源)部门负责垃圾余热发电、热力、油气管道等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环保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工作。其他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内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

  (三)强化主体责任。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设,加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外委外包作业安全管控。

  (四)强化安全监管。要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档,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要加大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安全管理松弛、隐患突出、基础较差的企业开展精准检查,发现问题的要责令整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要依法查处。今后凡是发生此类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律提级调查,造成人员死亡的由市级以上调查,对发生事故的企业、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专项整治阶段,对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县区和行业主管部门从严追责。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8

  一、案情回顾

  近日,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和嵊州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发现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现场作业人员正在清理污泥作业,现场未能提供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该单位涉嫌未按照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执法人员立即作出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责令该单位立即暂停污水池清理污泥作业,并立案调查。

  二、法条索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八条: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三十条:工贸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作业方案或者方案未经审批擅自作业的;

  (三)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本规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检测或者监测,并实行专人监护作业的。

  三、案例点评

  所谓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的.特点:一是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二是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作业方案,严格评估本单位是否有能力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有无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有限空间专业作业人员;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设备,应急救援设备是否符合要求。达不到以上要求,任何单位不得自行组织有限空间作业。如需开展此项作业,应与满足以上条件的专业单位联系,委托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9

  一、概况

  本方案针对本公司有限空间场所的检查、维修等作业方案及相应的措施。

  二、有限空间作业程序

  1、作业申请

  本公司内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的办理程序如下:

  向安全部门申请有限空间作业申请→安全部门根据作业情况确认安全措施→安全部门检验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是否合格→办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作业方案

  作业班组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遵循以下程序:

  作业部门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验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符合要求→作业人员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准备工作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2、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检查防护是否安全,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

  4、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监督人应检查管沟防护措施是否正常

  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1、作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①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③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④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⑤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检修、清理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①作业负责人职责: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②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③监护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5、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生产经营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实施临时作业时,应严格遵照本规范要求。如缺乏必备的检测、防护条件,不得自行组织作业作业,应与有关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委托形式进行。

  7、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没有条件开展培训的,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8、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9、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向所在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报告。

  五、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1、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根据现场情况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2、防护设备

  作业部门应该对其要进入作业的有限空间进行防护,出入口两侧禁止堆放物品

  3、应急救援装备

  作业部门应配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六、应急预案

  1、作业安全

  (1)进入作业场所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识别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检测与防护器材;

  (2)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监护人员和救援人员;

  (3)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审批制度。

  2、缺氧窒息急救

  (1)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2)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打120电话)。

  (3)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3、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情况救护电话119、120。电话内容:报告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大小、发生时间、明示行车路线,并派专人到村口或路口迎接救援车辆。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0

  一、改革背景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业尤其是作业负担重问题一直是家长及社会关注教育焦点问题之一,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学生家长全部很重视和关注这个问题。在目前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关键。我们必需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高度重新认识“作业”内涵,改变传统作业观,树立“大作业”概念,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纳入作业改革范围和视野。

  目前,中小学作业部署存在部分弊端,关键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数量轻质量,单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标,普遍存在反复誊录和机械训练弊端,学生负担较重,影响了学习爱好,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作用;二是重学科作业,轻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方法指导不够,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不足;三是重作业部署,轻作业评价,尤其是过程评价缺失,作业部署和完成效率不高;四是忽略了分层设置。实施作业改革实属当务之急。

  《山东省一般中小学管理基础规范(试行)》对学生家庭书面作业提出了总量控制和时间限制要求,同时“提倡部署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在家庭书面作业时间有限情况下,怎样部署质量高效率高书面家庭作业?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怎样计划、部署和实施?……一系列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扎实推进作业改革。《昌乐县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创新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意见》也对作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改革目标

  1.学科作业部署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学习方法及能力拓展,做到作业数量少、质量优、效率高。

  2.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常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能够整体计划,科学选题,加强指导,做到实践有收获,研究有创新。

  3.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连续发展。

  三、基础标准

  (一)统一计划和自主选择相结合 作业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统一计划和协调,制订作业改革方案。作业部署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依据学生发展不一样情况,建立作业自主选择机制,给学生选做各类作业权力。

  (二)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为学生学习形式延伸,作业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和生活实践亲密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三)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基础巩固性作业能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提倡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她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能力。

  四、基础内容

  作业改革要关注作业部署、作业内容和作业评价三个层面,要和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紧密联络。

  (一)作业部署改革

  1.建立和完善作业部署管理系统。各中小学校要深入调查分析目前作业部署中存在问题,将学科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统一计划部署时间、内容和数量,尤其要对双休日、节假日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进行选题计划,要有具体明确指导性意见,要立即督查作业部署和落实情况。

  2. 研制高效作业标准。各学校要组织骨干老师研制高效作业标准,针对学生发展中微弱步骤部署作业,降低作业量,提升作业效益。提倡学科作业部署和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相结合进行。提倡部署不一样层次作业适应不一样层次学生需要,充足尊重和发扬学生个性专长。

  3. 指导探究性、实践性作业部署。学校要在年之初公布活动项目和作业选题,每个选题全部要落实责任老师进行指导,并让学生依据专长自主选择,提前作好准备。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要和综合实践课程开设、“五个一”工程、朝阳读书计划、学校社团建设、人生计划和职业指导、学校小区共建、小课题研究、依靠传统节日资源实施教育等推进素质教育关键项目结合起来进行。

  4. 改革作业部署形式。不管是学科作业,还是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部署要注意形式多样,充足关注学生学习爱好和做作业质量和效率。设计不一样形式作业本或作业纸,部署不一样类型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爱好。

  5. 引入多元作业部署主体。改革传统老师出题学生做方法,主动探索学生自主部署、相互部署、小组部署作业可行性。结合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也能够由家长、小区工作人员等作为作业部署主体,由学校和老师负责检验、批改。

  (二)作业内容改革

  1. 学科作业。提倡各学校、各学科老师要依据学科学习特点,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创新学科作业部署内容,提倡部署无纸化作业。

  ①基础巩固型作业。严格控制时间和数量,抓住知识关键点,关注能力提升,精选能够举一反三习题,重在纠错勘误,努力争取事半功倍。

  ②方法探索型作业。提倡部署部分经过比较、归类等发觉规律、把握问题处理方法作业,使作业变成学生处理问题“金钥匙”。

  ③思维想象型作业。经过改革作业内容,使作业成为激荡学生思维导火索,使学生在深入了解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思维创新。

  ④交流活动型作业。交流和合作能力是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之一,老师要重视部署交流活动型作业,在交流活动中完成对知识把握和了解。如语文学科可将排练书本剧等作为语文实践性作业,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习中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部署给小组合作完成等。

  ⑤分析评价型作业。可将部分不够完美习题案例交给学生去分析评价,经过让学生发觉问题并提出改善、完善提议,达成对学习内容深刻了解。

  2. 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小区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实现学生发展关键平台,作业部署内容要拓展到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尤其是要结合我县实施素质教育关键项目标开展,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探究性作业。

  ①小区服务型作业。在促进学校和小区共建过程中,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区服务活动,除学校统一组织大型活动之外,学校要科学设计小区服务型作业形式、内容,将小区服务以作业形式部署给学生去独立完成,让学生在服务中感受本身社会价值,形成自觉为社会服务意识。学校要采取对应检验和督促方法确保作业质量。

  ②社会实践型作业。结合节假日、双休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及学校“义工”、“志愿者”岗位设置,学校要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小型实践活动能够作业形式部署,让学生学会做事。针对寒假、暑假时间较长特点,学校激励并帮助学生联络工、商、企、机关和群团组织,落实适合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岗位,设计作业内容并提出对应要求。

  ③情感体验型作业。结合中小学生“五个一”成长工程、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实施项目,部署情感体验型作业,让学生学会体验和感悟生活,如能够部署学生参与家务,感悟亲情,表示感恩之心;能够部署学生参与社会慈善,感悟社会友好和温暖等。学校要创新情感体验型作业内容,丰富作业样式。

  ④习惯养成型作业。结合全市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研究项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深化推广”、“亲子共成长”等项目研究,设计和部署习惯养成型作业,从学习好习惯、做事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生活好习惯等方面入手,强化家校合作,提升作业成效。

  ⑤合作探究型作业。结合科学素养教育和以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社团建设,部署合作探究型作业,强化学生交流和合作意识。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共同研讨等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做好探究型作业。

  ⑥读书拓展型作业。结合“朝阳读书计划”、“中小学语文专题学习试验”、全县“诗文诵读”工程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划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部署形式多样读书拓展型作业,并在完成作业基础上组织读书会、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在作业中学会积累、学会欣赏、学会表示,从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品读中取得人生感悟。

  (三)作业评价

  改革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部署成效,要采取多样作业评价方法和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有效评价。

  1. 评价方法。作业评价能够采取老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个方法,依据不一样类型作业采取不一样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个方法进行评价。

  2. 评价方法。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各学校要针对作业尤其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内容和特点,设计对应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统计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针对性和实效性。

  3. 评价结果展现和反馈。评价结果展现不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还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对学生作业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改善和完善提议。评价结果反馈既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提议;反馈形式依据作业特点,能够书面反馈,也能够口头反馈。

  五、工作进程

  (一)调研和试点阶段(1-2)。在全县确定 12 处中、小学进行调研,听取学校意见,实施作业改革试点。在研讨和交流各试点校实施方案基础上,提出全县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

  (二)全方面探索阶段(3-6)。召开全县作业改革会议,交流试点校经验做法,下发《昌乐县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在面上推开改革。各学校要在全方面推进改革基础上,选择突破关键,做出自己特色。

  (三)总结完善和深化(7-9)。对作业改革做法和效果进行全方面总结、完善。全县各中小学校从 - 新年一开始就将作业改革相关要求转化为作业部署常规,全方面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六、保障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将作业改革作为全方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大举措,全方面统筹,强力推进。定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开展研讨交流,推广成功做法。各中小学校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工作,抓好落实,同时组建作业改革研究团体,从深层次上推进作业改革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对作业改革优异单位在全县通报表彰,推广其优异经验做法,组织作业改革优异结果评选活动,和评优晋职挂钩,提升老师主动参与作业改革主动性。各学校也要将作业改革纳入老师评价体系,建立对应激励机制。

  (三)加强督查和评定。县教育局主管科室要深入基层学校,加强对作业改革调研、督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作业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和重大突破。将各单位推进作业改革情况作为全县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关键内容纳入年底教育督导评定。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1

  全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自即日起至10月15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摸底排查阶段(8月20日前)

  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进行认真、全面、精准辨识,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管理台账。8月20日前,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完成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更新工作,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完成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更新工作,以后每半年更新一次。

  (二)集中整治阶段(10月8日前)

  1.深化机制建设。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精准分析判定每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的中毒、窒息、燃烧、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等级,制定针对性强地消除和控制措施,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及时将有关内容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8月底前,各生产经营单位完成必须完成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应急预案和风险告知等工作。

  2.加强应急管理。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监督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按规定配备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器材,定期进行检验、维护,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有关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的认识。9月15日前,要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演练。

  3.开展执法检查。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以控制中毒窒息和燃爆事故风险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始终,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对辖区内、系统内、行业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

  4.强化宣传教育。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有限空间管理要求和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特殊群体,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开展系统性教育培训。要针对广大一线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松散、思想麻痹大意、违章作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9月15日前,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通过专家授课、警示教育、观摩演练等方式,组织一次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专项培训。

  (三)验收总结阶段(10月15日前)

  各镇街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组织企业或者聘请专家按照标准,逐项对有限空间台账更新、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警示标识等开展现场验收。县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各单位验收情况进行督查问效。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2

  (一)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对有限空间进行确认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名称、地点、类型、危险因素、负责人等基本信息;健全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外协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二)完善有限空间安全设备器材。按规定配备有限空间快速检测设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防护用品。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通风、检测、照明、通讯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三)加强作业前准备工作。作业前,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由相关技术人员审查通过后,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同意方可实施作业。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二是必须组织作业前培训和应急演练,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救援要求,避免盲目施救。三是必须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四)强化作业过程安全管理。作业过程中,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设置现场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监督作业方案执行情况,始终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不得在作业期间离开现场。二是必须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三是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四是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发现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标准规定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五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

  (五)强化和规范应急救援。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实施科学救援,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问题发生。

  (六)做好作业后的清理确认。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对因实施作业临时移动或者拆除的设备设施进行恢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共同清点人数、工具等,确认无误后方可撤离作业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3

  一、有限空间作业抢险指挥机构

  总指挥:

  电话

  副指挥:

  电话

  现场指挥:

  电话

  二、有限空间作业抢险人员配置

  三:有限空间作业抢险设备表

  四、安全保证体系

  抢险安全事故现场指挥机构:

  总指挥:

  电话

  副指挥:

  电话

  成 员:

  电话

  电话

  五、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

  事故发现人-->抢险现场指挥-->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抢险总指挥-->公司生产安全管理部门。

  六: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援救程序

  发现安全事故-->抢险队抢救人员-->现场疏散、现场抢救-->伤亡人员送往最近医院-->了解事故及伤员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4

  为深刻汲取近期我省两起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和窒息事故教训,按照《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通知》(应急发〔20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工作实际,自即日起至20xx年xx月底,在我公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通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我公司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台账,完善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行为,增强事故控制和防范能力,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事故后的盲目施救,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重点

  (一)全面开展摸排辨识。各部门对有限空间开展一次系统摸排辨识,确认风险并登记建档,进一步完善有限空间基本信息。对摸排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及时设置(更新)安全警示牌和风险告知牌。

  (二)规范现场作业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必须落实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前需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实施作业必须落实监护和应急措施,组织作业人员培训,告知作业人员存在风险、规范和应急措施,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规定。

  (三)严禁盲目实施救援。各部门要根据本部门有限空间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明确救援人员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定期组织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科学施救,防止由于盲目救援造成事故扩大的惨痛教训。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将有限空间作业整治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起来,认真做好自查自纠,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二)立即行动,推动有力。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对本部门范围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三)加强宣传,提高能力。通过宣传培训,提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事故施救、自救、自我保护能力,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及《有限空间无限风险》宣传警示片培训教育,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5

  一、目的

  为提高项目部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性事故时,项目部能做到响应迅速,忙而不乱,有效地保护员工人身安全和项目部以及分公司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害,保障员工、公众安全,维护项目部的安全和分公司的稳定。

  二、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伤人员;

  3、组织疏散群众;

  4、排除现场灾害,消除危害后果;

  5、加强平时培训。

  三、方针与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把员工和社会公众安全、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人员和应急小组集结快、行动快、反应快、迅速控制事态,减少和消除危害后果。

  3、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高效协调,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4、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5、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6、依法规范、精细管理;资源整合,常备不懈;依靠科技,持续改进;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四、应急准备

  1、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机构

  本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有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等组成。一旦发生事故,应急指挥部立即到位,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

  (3)检验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4)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为;

  (6)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8)抢险领导小组人员构成:

  组长:

  副组长:

  (9)抢险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

  组长:

  副组长:

  (10)抢险领导小组通讯录:

  组长:

  副组长:

  五、事故特征

  1、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周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建筑行业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故对社会影响较大,为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检控管理。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操作时,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高处作业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施工人员的危险性

  ⑴使用钢架、脚手架、平台、梯子时,违章作业,不系安全带或者系挂不正确,或穿硬底鞋,或未搭设脚手架、未设安全网,均容易发生坠落。

  ⑵施工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恐高症等,或心理存在缺陷,年龄偏大,从事高处作业,容易发生坠落。

  ⑶高处施工作业人员工作时间酗酒,施工作业人员、监护人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能,安全意识淡薄,未经培训和安全教育,应变能力差。

  2.2施工作业环境的危险性

  ⑴施工作业使用钢架、脚手架、平台、梯子,吊篮时,遇到恶劣气候如大风雪、大雾、大暴雨等,容易发生坠落。

  ⑵施工使用脚手架过程中,因立体交叉作业,脚手架被施工的起重物体等突然撞击时,容易发生坠落。

  ⑶高处从事电气焊接作业时,周围环境未处理或交叉作业,监护和处理不利时,极容易发生火灾及人身伤害事故。

  ⑷施工使用的平台、地面有油污、地面滑等,容易产生坠落。

  ⑸高处施工平台、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栏或安全设施,容易产生坠落和物体打击。

  2.3施工设备材料的危险性

  ⑴使用的脚手架材料腐蚀、规格偏小,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时容易翻倒或压垮。

  ⑵使用的脚手架、吊篮、平台无防护栏杆,或吊篮的绳索、梯子有缺陷,绳索负荷不够,容易发生坠落。

  ⑶使用的安全带、安全网、安全帽等防护器材存在缺陷。

  ⑷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未放置在工具袋内或违规直接向上向下抛工具或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未固定好,以及施工场地周围未设置警戒等,容易发生物体打击。

  2.4施工管理的危险性

  ⑴搭设的脚手架稳定性差,防护栏杆不规范等,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时容易翻倒或压垮,发生坠落事故。

  ⑵搭设的脚手架,使用的梯子,平台等安全性差,梯子未固定,脚手架无通道等。

  ⑶使用的脚手架时,堆放材料超过规定的载荷或站在脚手架上面施工的人员过多,容易发生坠落。

  ⑷锅炉安装施工或在立体交叉施工过程中,施工安排不科学,同时缺乏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未落实,现场监护不到位等。

  ⑸在搭设的脚手架时,螺栓扣外露过多,处理不当,容易挂伤施工人员。

  ⑹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措施不具体,施工协调不统一等。

  ⑺在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安全三宝、安全管理监察不到位、雨雪天后高处作业没有防滑措施等。此类事故主要出现在冬雨季,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

  六、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⑴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急救药箱、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应急灯或手电筒、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工具等。

  ⑵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七、应急处置

  1、工地如发生高处作业事故时,现场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用电话向项目经理报告险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现场人员迅速进行抢救高处作业坠落者。

  2、项目经理立即带领应急处置领导组成员赶赴事故现场,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事故现场。

  3、项目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4、事故报告内容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调查、善后组织工作及初步分析的原因等;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八、处置措施

  1、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坠落者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2、应急响应措施

  a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至安全地带。

  b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c出现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d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e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f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

  ①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②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③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约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约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分钟—1分钟。

  g预防感染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

  h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机制,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

  i动用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九、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1、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可能发生坠落事故等特定危险施工作业,要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中加以确认。

  2、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

  3、严禁穿硬塑料底等易滑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4、高处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事故。

  5、不得攀爬脚手架。

  6、进行悬空作业时,应有牢靠的立足点并正确系挂安全带。

  7、锅炉安装钢架周边、建筑物临边、基坑周边等,必须设置1.2m高且能承受任何方向的100N外力的临时护栏,护栏围密目式(200目)的安全网。

  8、边长大于250mm的预留洞口,采用贯穿于预留洞口的钢筋构成防护网,或用大于6mm厚度的.钢板覆盖并栓固,或用木板盖板加砂浆封固;边长大于1500mm的预留洞口,四周设置防护栏杆并围密目式(20__目)安全网,洞口下挂安全平网。

  9、各种架子达好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架子工和使用的班组共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上架操作。使用时,特别是大于6级以上的狂风暴雨后,要检查架子是否稳固,发现问题及时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10、施工使用的临时梯子要牢固,踏步300~400mm,与地面角度成60~70度,梯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十、事故后处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6

  一、工程概况

  xx县第二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724万元,采用PPP模式,合作期限30年(其中建设期1年,运营期29年)。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一座15000方/天自来水厂,原水输水管15公里,配水管网40公里,原水提升泵站一坐。

  二、受限空间基本情况

  受限空间部位位于外管网原水提升泵站至砚山县职业中学后大门斜对面的防洪渠口,具体坐标起点为X=2617366.776Y=432951.342,终点=X=2617356.813Y=433517.544,全长580米左右。其功能为泄洪,其水位距板底80公分以下。设计为两根DN350钢带管,其单根12米长,法兰连接,钢托架支承,值筋穿孔塞焊与托架焊接。

  施工方法钢带管法兰盘连接和伸缩节连接采取室外加工,托架上采取螺丝连接。托架及托架上的卡箍孔制作采取厂外加工完成后进入渠入安装,预埋钢板厂外加工。渠内托架室内焊接。渠内动火和产生有害汽体只有焊接托架及埋件穿孔塞焊时两工序。设置两台3000方/时送风机进行送风。应目前渠内无水,处于干燥状态。采取36V照明装置,220V焊接线顺托架悬空。

  三、组织架构及职责

  1、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经理是本项目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a)贯彻实施管理体系文件;

  b)在管理活动中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c)确认项目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定期检查考核;

  d)加强教育,提高职工的意识和专业技能;

  e)定期组织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

  2、组织机构

  管理领导小组组长:胡江诚

  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陈中亮

  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陈小林王健李平陈长桂陈长桂卜晓华

  3、各级人员职责表(略)

  四、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

  1、根据工程项目调查的结果和施工要求,经分析、评价,并参考公司确定的危险危害因素清单,确定了本项目的重要危险危害因素,制定了控制措施(见下表):

  重要危险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实施表(略)

  2、隐患整改

  a)内部自查的问题,当时能整改的,立即整改,当时不能整改的,开出“隐患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

  b)对上级部门检查开出的“隐患整改通知单”按要求组织整改;

  c)隐患整改措施中,需上级解决的问题,向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3、施工作业管理

  a)工程开工前,由技术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长坚持每天开工前的安全讲话,施工作业过程中,监督员坚持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b)施工作业中贯彻执行《企业管理制度》。

  c)施工作业中贯彻执行《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施工机具装备的使用和维修

  对工程项目施工机具装置坚持日常检查和维护,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具装备性能完好、可靠。具体控制要求执行《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5、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⑴变更管理

  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作技术、设备、设施和管理方面的变更时,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按规定程序上报,经批准后实施;

  b)按批准的变更内容严格实施,并做好实施记录;

  c)变更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初步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d)对涉及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程序等内容的变更,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学习,或向公司提出培训需求。

  ⑵应急管理

  a)严格执行制定的应急预案;

  b)可能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并做好记录;

  c)根据演练结果和事故发生后实施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

  d)本项目的应急预案见附件。

  6、检查和监督

  a)按《检查和监督控制程序》进行检查,施工前确认“七想七不干”提示卡。

  b)检查发现的问题,按隐患整改的规定进行整改。

  c)管理员向责任人活动情况。

  d)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适当奖惩。

  7、事故处理和预防

  a)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应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

  b)积极配合上级部门事故调查;

  c)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d)按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并以事故案例教育员工,提高意识。

  8.评审和持续改进

  积极配合公司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经审核和评审涉及本项目的问题,按规定要求整改,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五、安全措施

  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法令、法规和上级指示、决议,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逐级负责,确保万无一失。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形成一个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施工氛围。

  2、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建立安全奖惩制度

  根据规定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成绩的个人给予奖励,对于违章施工的个人给予处罚,并追查责任。

  4、坚持安全检查制度

  落实好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讲话制度。检查中自查和互查相结合,专业和综合检查相结合及对照安全检查表检查等方法进行检查。

  ㈡进入受限空间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1、进入受限空间的原则

  ⑴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作业必须持有有效的进入许可证。

  ⑵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

  ⑶必须采取以下危害预防行动

  a)评估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潜在的危害的程度;

  b)制定措施消除、控制或隔离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的危害;

  c)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检测受限空间中的气体环境;

  d)消防器材配备必须到位;

  e)预测在受限空间里的活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

  f)预测空间外活动对受限空间内条件的潜在影响。

  ⑷按照以下次序和控制手段处理危害:

  a)消除危害降低危害。

  b)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⑸在进入受限空间前,相关的人员已经接受培训。

  ⑹救援人员、监护人员(每班至少有两名救援人员、两名监护人员)必须在现场,当接到报警时,能够实施有效救援。

  2、安全技术措施

  ⑴严格按照《施工生产安全条列》进行安全管理,开工前,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⑵施工区域内设置安全警示带和警示牌,并设置夜间警示标志,上岗人员使用劳保用品。

  ⑶施工前,在管道口用鼓风机吹风和引风机抽风,保证地沟内通风畅通。施工前,专人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后进入地沟内用气体检测仪对沟内气体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施工人员再进入管道内作业,如通风设备工作不正常,严禁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作业。

  ⑷管道内作业使用手电照明。

  ⑸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施工时,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具,并检查安全绳、安全带是否绑扎穿戴牢固,确认一切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及规范要求后,再进行施工。地沟洞口处设专人监护,每十分钟用对讲机对沟内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确认。

  ⑹监护及救护人员不得少于3人,以免发生突发事件时,无人进行急救和事故上报。在地沟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做好自身的保护措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用对讲机对外呼救,救护人员能及时将其救出。

  ⑺准备牢固可靠足够长的安全绳,并在地沟洞口周围设置醒目的警示带。

  ⑻只在白天施工,夜间严禁进入地沟内进行施工。

  ⑼开工前先编制专项方案并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3、适用原则

  ⑴气体检测

  在进入之前和进入期间应检测受限空间内的气体环境。

  ⑵氧浓度标准

  受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应当与空间外的相同。氧浓度保持在18%到21%范围之间。

  ⑶易燃性标准

  应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当其爆炸下限>4%时,浓度应<O.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应<0.2%(体积)。

  ⑷毒性标准

  受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作业期间应每隔4h取样复查一次,也可同时选用有效的便携式检测仪对受限空间进行连续检测,如有一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⑸危害控制措施

  a)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监护人和进入者必须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进入者应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监护人可通过系在进入者身上的绳子和用对讲机进行沟通。

  b)通风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用鼓风机、引风机通风进行强制通风方法,严禁向受限空间通纯氧。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可靠的呼吸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长管呼吸器,但配戴长管面具时,必须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c)照明及电气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安全要求。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所用照明使用安全电压小于24V的安全行灯。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设备。当受限空间原来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的,则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

  d)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依据相关的防护标准,确定个人的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

  e)工具、材料清点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f)进入受限空间必须经进入管理者批准,有进入许可证。

  4、职责

  ⑴进入管理者

  进入管理者负责认可并评估整个作业过程的危害,规定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授权进入。进入管理者的职责包括: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评估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

  c)清楚如何控制和管理危害;

  d)确认进入受限空间的安全条件,包括检查有代表性的气体抽样结果是否符合进入条件;

  e)批准和终结进入。

  ⑵操作人员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清楚危害是如何受控制、现场如何处理;

  c)掌握正确使用进入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

  d)清楚紧急情况时的撤离方式;

  e)熟悉安全进入的术语和条件以及与监护人的信息沟通方式。

  ⑶监护人

  a)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

  b)清楚危害对进入者的影响;

  c)负责监督影响受限空间作业的条件;

  d)始终掌握在受限空间内人员的情况,与进入者保持沟通;

  e)负责发出救援信息;

  f)受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必须在出入口处监护;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h)启动撤离行动;

  i)进行不进入受限空间的救援;

  ㈢技术措施

  1、管道焊接措施

  ⑴管道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额带,锁好带口,佩戴护目镜、口罩,系好安全绳;严禁赤背,穿拖鞋;

  ⑵作业人员严禁酒后作业,严禁吸烟,禁止追逐打闹,禁止私自动用明火;

  ⑶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⑷操作者在未操作前,必须对电焊机进行全面的检查,无故障和无异常情况后才能进行操作;

  ⑹操作手必须懂得电焊机的性能;

  ⑺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断电后再进行维修;

  ⑻在操作过程中,防止火花四溅,要设防护罩,防止火灾伤人;

  ⑼焊接完毕后应拉闸、断电,锁好闸箱,把废料清理干净,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系统水压试验要求

  a)管道安装过程中,试验压力为1.5Mpa。在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子、阀门、垫片、紧固件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把不宜和管道一起试压的配件拆除,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进行封闭,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对试压合格的管道进行吹洗工作,直至污垢冲净为止,并做好各项吹扫清洗记录和试压记录等工作。

  b)试验时应缓慢注水,注满后应做密封检查。

  c)加压宜用手压泵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后,稳压半小时,无压降为合格。

  d)进行试压时要清理现场,组织专人警戒,特别是人口稠密区﹑交通要道应设明显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试压场区。

  六、应急预案

  ㈠有害气体应急措施

  1、现场监督人员发现有人员中毒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

  2、现场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条件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在耳边轻轻地呼唤他,并轻轻地拍打他的脸,以确认其意识是否清楚。如果中毒者意识清楚,立即松开他的衣服,为其身体保温,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如果中毒人员意识丧失时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呼吸停止时要进行人工呼吸。

  3、项目负责人拨打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中毒的症状、反映及事故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4、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5、查找气体中毒原因,排除隐患,防止事故扩大或再发生。

  6、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7、施救者不可只戴纱布口罩进入现场救人,因为纱布口罩对气体或化学气味,几乎没有防护功能。

  8、对进入检查井等坑道部位进行施救的人员必须采取系挂绳索等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施救人员发生意外。

  ㈡触电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触电,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或立即就地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抢救。

  1、使伤员迅速脱离电源

  ⑴将伤员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伤员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中,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⑵如伤员处于高处,解脱电源后会自高处坠落,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

  ⑶伤员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棍、竿、橡胶等不导电物品)解脱伤员;也可抓住伤员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伤员的裸露身躯;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伤员;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为使伤员与导电体解脱,最好用一只手进行。如果电流通过伤员入地,并且伤员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带木把或有绝缘柄的工具将电线剪断。剪断电线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

  ⑷伤员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伤员。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2、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⑴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⑶需要抢求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

  3、呼吸、心跳的判定

  ⑴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⑵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心肺复苏法如心跳、呼吸已停止,应立即接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⑴通畅气道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规程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扒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

  ⑵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a)在保持伤员气道畅通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一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b)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立即纠正。

  c)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此时吹气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d)胸外按压正确掌握按压位置和按压姿势、按压频率。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5、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⑴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⑵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抢救。

  ⑶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6、抢救过程中的移动

  ⑴心肺复苏法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⑵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⑶应创造条件使伤员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完全复苏。

  7、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均已恢复,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随时准备再次抢救。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伤员安静。

  ㈢创伤应急措施

  1、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2、抢救前先使伤员安静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有无出血、骨折和休克等。

  3、外部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而休克。外观无伤、但呈休克状态,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虑胸腹部内脏或脑部受伤的可能性。

  4、为防止伤口感染,应用清洁布片覆盖。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内填塞任何东西或随便用药。

  5、搬运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运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搬运中应严密观察伤员,防止伤情突变。

  6、止血

  ⑴伤口渗血用较伤口稍大的消毒纱布覆盖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仍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

  ⑵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

  ⑶用止血带或弹性较好的布带等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刚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上肢每60mm,下肢每80mm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开始扎紧与每次放松的时间均应书面标明在止血带旁。扎紧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不要在上臂三分之一处和腋窝下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神经。若放松时观察已无大出血可暂停使用,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

  ㈣烧伤应急措施

  1、电灼伤、火焰烧伤、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或消毒纱布覆盖送医院。

  2、未经医务人员同意,灼伤部位不宜敷搽任何东西和药物。

  3、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糖盐水。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7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有分布范围广、事故发生呈现季节性等特点,每年3月至10月为事故易发高发期,春夏两季尤为突出。近年来,贵阳市贵安新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xx年7月30日,中天会展城B区至南广场地下污水管网清理淤泥发生一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充分暴露贵阳市贵安新区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存在盲区、死角,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屡禁不止,突发事件发生后盲目救援情况突出。为进一步深化贵阳市贵安新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燃爆、火灾等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贵阳市贵安新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强化有限空间事故应急救援,避免盲目施救,确保不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

  二、整治范围及责任分工

  (一)整治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范围为污水处理、市政工程、环保工程、城镇燃气、物业管理、农业(沼气池、化粪池、青储室)、电力、通信等行业以及工矿商贸企业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

  (二)责任分工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原则,切实履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职责,督促指导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房屋、燃气、城市排污等网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按职责分工对电力网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负责对市政工程建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燃气、电力、城市排污等网管、房屋、市政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2.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特种设备生产、维修、保养、使用、拆除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3.应急管理部门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矿商贸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4.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环卫、市政及城市园林绿化、所属公园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5.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路建设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6.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长输油气管道设施、电力设施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7.教育部门负责各类学校、幼儿园、教学培训基地(机构)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8.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煤矿、民爆物品生产和经营、储存、工业和工业园区、通信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9.民政部门负责殡葬、收养、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社会养老场所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0.水务部门负责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厂建设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1.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农业(沼气池、化粪池、青储室)生产、渔业生产、农药使用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2.商务部门负责成品油等专业性能源及汽车加油站、加气站、燃料加注站、商贸企业、各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报废汽车、二手车行业、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3.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文旅行业(包括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等)等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5.林业部门负责林场、林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木材加工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6.人防部门负责人防设施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7.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对涉及放射性物品、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等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8.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其监管范围内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行业领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19.各区(市、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贵安新区各乡(镇)、大学城街道筹建委员会。负责辖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督促指导辖区内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

  20.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强化作业人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禁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配齐并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使用有限空间安全设备器材,充分做好作业前准备工作,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制度,强化全过程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三、整治内容

  (一)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对有限空间进行确认并登记建档,完善有限空间名称、地点、类型、危险因素、负责人等基本信息。

  (二)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有限空间教育培训制度、作业审批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应急管理等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外协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三)配齐有限空间安全设备器材。按规定配备有限空间快速检测设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通讯报警器材、安全绳、救生索、速差自控器(防坠器)、三角架等防护设备。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等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含检测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

  (四)加强作业前准备工作。一是必须制定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员审查通过后,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同意方可实施作业。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聘请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二是必须组织作业前培训和应急演练,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安全作业规范和应急措施,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救援要求,避免盲目施救。三是必须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五)强化全过程安全管理。一是必须设置现场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监督作业方案执行情况,始终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不得在作业期间离开现场。二是必须在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三是必须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保持作业点(处)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四是必须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或连续检测,发现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或者氧含量浓度低于标准规定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五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

  (六)做好作业后的清理确认。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对因实施作业临时移动或者拆除的设备设施进行恢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共同清点人数、工具等,确认无误后方可撤离作业现场。

  (七)强化和规范应急救援。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人员及职责,落实救援设备器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发生有限空间作业险情后要按应急预案规定实施科学救援,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问题发生。

  四、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自即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摸底排查(20xx年9月底前)

  1.再动员、再部署。当前正处于夏季和汛期,各地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落实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在20__年贵阳市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基础上,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动员一切实力量对每一个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真查实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确保不漏一家。

  2.进一步全面调查摸底。涉及有限空间的企业以深入推进“双控”机制建设为契机,对有限空间重新开展一次系统辨识,确认风险并登记建档,建立健全本单位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涉爆粉尘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有限空间管理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精准辨识和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制定专门管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3.开展现场指导。各地、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开展调查摸底的同时,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指导,切实解决好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企业按照整治方案的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开展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填写《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台账》(附件1),报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各地安委办汇总填写《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汇总情况表》(附件2),各地安委办于20xx年9月30日前将附件1和附件2一并报市安委办。20xx年9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台账更新工作,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完成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更新工作,以后每半年更新一次。

  (二)自查自改、集中整治(即日至20xx年9月30日)

  1.对标自查自改。各企业对照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和时限,组织开展有限空间风险要素辨识、检测,细致排查隐患,制定管控措施,完善监测、监控、应急处置手段。没有相应能力的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指导,由技术服务机构帮助做好有限空间条件确认、隐患排查、制订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检测评估、应急演练等工作。20xx年10月15日前,各企业将自查自改情况报所在地安委办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2.健全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按照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通风检测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外包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3.配齐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20xx年9月底前,涉有限空间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按规定配齐快速检测、强制通风、应急照明、应急通讯报警、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和呼吸防护等装备、用品。

  4.强化教育培训。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开展系统性教育培训;编制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料和简便易行的作业手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和作业能力及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后,方可上岗作业。20xx年9月底前,各地、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实际,通过专项培训、专家授课、警示教育、观摩演练等方式,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培训。

  5.深化“双控”体系运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以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为主线,精准分析判定每一个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的中毒、窒息、燃烧、爆炸等危险有害因素和危害等级,其中涉及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涉爆粉尘的有限空间,一律按照重大风险等级实施重点管控,制定针对性强的消除和控制措施,改进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并及时将有关内容更新至有限空间风险告知牌。20xx年9月底前,规模以上和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运用好“双控”体系系统。

  6.加强应急管理。要监督指导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有关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的认识。20xx年9月底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至少要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演练。

  (三)全面总结阶段(20xx年10月至11月)。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专项督查和检查,及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报市安委办。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要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于20xx年11月30日前报市安委办。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强化“红线”意识,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市的工作部署上来,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列入重要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行政综合执法、水务、农业农村、住建、工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检查督查,督促有关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所有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做到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自查整改到位,确保专项治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二)严格执法,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以重大事故隐患、中毒窒息和燃爆等事故风险控制为重点,将执法检查贯穿专项整治始终,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企业有限空间辨识、检测、评估存在遗漏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排查治理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给予上限处罚;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到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企业,坚决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全过程参与整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确保整治取得实效;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列入隐患治理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做到“五落实”,确保按期整改到位。

  (三)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有限空间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强化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有限空间的管理特点和广大作业人员文化低、流动性大、管理松散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同时,要加大新闻媒体曝光力度,及时将典型案例、反面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举报渠道,鼓励企业职工举报事故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

  (四)严厉问责,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市安委办将加大对各地、有关部门有限空间专项整治的明查暗访力度,狠抓反面典型,对责任不落实、整治效果差的地区、部门,进行约谈通报。对有限空间作业整治责任不落实,不积极开展整治,工作不认真、走形式的企业,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专项整治期间,发生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对外包单位疏于管理发生事故的以及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的,要依法从重处理,并倒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8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落实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着力解决我县工贸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基础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政策法规知识不足、安全操作技能差、现场危险辨识不到位、管控措施落实不力、应急处置演练不够、审批制度执行不坚决以及各项防护装备不足等问题。以三项制度为抓手,建立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层层落实的有限空间作业机制,使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坚决杜绝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和场所

  (一)整治行业: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四大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单位。

  (二)整治场所:企业涉及作业人员进入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不能长期在内工作、自然通风条件不良等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区分为: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清理浆池、沉淀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涉及有限空间内容见《工贸企业有限空间参考目录》。

  三、工作重点

  (一)健全安全管理

  1.企业要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安全审批管理。

  2.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进行充分辨识,全面掌握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对有限空间风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基础台账,并及时更新完善。

  3.企业应建立完善培训制度,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并有完整的培训记录。

  4.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保证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和救援技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二)规范作业现场

  1.企业应在有限空间出入口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保持出入口畅通,并告知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至少有一名监护人员。

  3.企业应按规定保证安全投入,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通风设备、呼吸器、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测维护。

  4.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应当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管理制度,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要进行安全交底,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对作业安全负主体责任。

  (三)落实条件确认

  1.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履行审批手续。

  2.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必须对有限空间的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作业。

  4.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3月—4月)。各企业要建立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做好安排部署工作,要通过会议、发布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企业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要摸清有限空间作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企一档”,明确分级分类监管职责。确保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有限空间均纳入监管范围。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5月—7月)。企业要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自查)表》(见附件2)内容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并及时将本企业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落实情况整理汇总备查。

  第三阶段,检查督查阶段(8月—10月)。各科室按照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对企业自行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对涉及冶金煤气管道、水泥窑炉、纸浆池、酿酒池、腌渍池、污水池、电解槽等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整改情况。认真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自查)表》、《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专项检查表》(见附件3),对排查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相关企业限期整改,各科室和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将《冶金等工贸行业重点监管工作(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季度统计表》及时上报经信委安全办。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并分别于6月18日前、11月18日前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县安监局安全监管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整治工作,我委成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明确检查范围、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经信委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督促系统工业企业开展工作。

  (二)加大宣传教育。充分发挥传媒作用,通过事故现场会、培训班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及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职工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爆炸事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消除因施救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或引发次生事故。

  (三)坚持统筹兼顾。各企业要把有限空间作业违规、违章行为作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重点之一,要抓住企业有限空间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场所和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要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四)严格责任追究。通过检查、暗访抽查等方式,加大对有限空间作业的检查力度,将有限空间作为日常监管的重点,对不认真开展专项治理的,要公开予以通报;对存在违法行为整改不力的,要依法从严处罚;对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19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县教育局有关作业改革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作业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刘俊民

  副组长:李成银 张金华

  组员:董燕 田家英 王明芳 霍玲玲

  三、改革目标

  1.通过学习与研究、实践与反思、总结与提炼,逐步形成校本化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评价、辅导和检查等体系。

  2.学科作业布置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学习方法及能力的拓展,做到作业数量少、质量优、效率高。

  3.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经常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能够整体规划,科学选题,加强指导,做到实践有收获,研究有创新。

  4.作业评价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作业布置要坚持层次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建立作业的自主选择机制,给予学生选做各类作业的权力。

  2.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为学生学习形式的延伸,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应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在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基础巩固性作业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对于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倡导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博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基本内容

  (一)作业改革涉及的学科

  作业改革主要涉及语文、数学和英语,其它学科不留书面作业,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布置口语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作业。

  (二)作业量及作业时间调控

  低年级(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三至六年级)除语文、数学和英语外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和英语书面家庭作业应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每天不超过1小时。

  (三)作业设计的改革

  作业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是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前者必须精谋,才有后者的巧练,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设计活动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探索者

  活动性作业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如试验、测量、制作等)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实物现象、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这种作业能彻底改变作业简单重复的弊端,使作业由以往的单调、枯燥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2.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成功者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3.设计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协作者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学生与家长合作,一来让学生有向父母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父母对孩子的监督作用。生生合作,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定期布置学生合作性作业,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合作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4.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创新者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解题方法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题目答案开放,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方案的可能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做知识的建构者

  由学生自编自做作业。指导学生自编作业,既可合作编写,也可独立编写,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编作业过程中学会了知识运用、归类和整理,编题后的自做,又巩固了知识。

  6.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研究者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原理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设计探究性作业。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设计童趣性作业,让学生做学习的爱好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各科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知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爱好者和主动者。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四)作业布置的改革

  要使精心设计的作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方式,讲究技巧。

  1.以第一人称布置作业

  方法:用第一人称来布置作业,如:将“抄词语4遍”改成“我要抄词语遍”,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做作业前考虑一下:我抄几遍可以掌握词语?优点:可以激发学生这样一种主体意识:学习是我的任务,我要学会,我能学好。这样布置作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

  方法: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由教师指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优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3.让学生自选作业

  方法:老师按教学内容提供适量的作业,只布置一个完成作业的最低量,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特点:学生自由选择,可改善作业效果,让学生享受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4.由学生自编自做作业

  方法:指导学生自编作业,既可合作编写,也可独立编写,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特点:学生在编作业过程中学会了知识运用、归类和整理,编题后的自做,又巩固了知识。

  (五)作业批改的改革

  1.注重作业的两次批改

  一次批改即学生上交作业的第一次批改,二次批改指一次批改后教师将作业反馈给学生,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矫正然后上交,老师对学生的矫正进行再次批改,若还存在问题的则进行面批,直到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2.符号批改与文字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写上评语,其实所有学科在平时作业本上加点评语也能收到很不错的效果。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加些鼓励性评语:“你虽做错了,但字写得有进步”、“你的表现真让我惊喜”等。这些评语对学生有一定的感召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如在在做得好的地方加一个笑脸等等。这样的评价可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乐趣,教师的一个钩,一个评语,一个图标都成为学生体验成功的源泉。

  3.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册

  教师要研究性地批阅学生的作业,不能只是判断对与错,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发生差错的原因,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册,就是在每次批阅作业时简要记录下典型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感想,以加强作业评价和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六)作业评价的改革

  作业评价关系到作业布置的成效,要采取多样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有效评价。我校的作业评价工作从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和学生的作业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采用ABCD四个等级。评价检查被评为后两个等级的教师和学生,学校将对其提出批评,并要求其立即整改。

  1.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方法

  作业评价不仅要关注作业完成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各学校要针对作业特别是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调查问卷、过程记录表、评价表等,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过程,增强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评价结果呈现与反馈

  评价结果的采用等级呈现,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建议。评价结果的反馈既要反馈作业质量等级,也要反馈发展建议;反馈的形式根据作业的特点,可以书面反馈,也可以口头反馈。

  六、激励机制

  学校制定作业评价办法,每学期两次对作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学期末组织作业改革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提高教师积极参与作业改革的积极性。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0

  为认真汲取以往受限空间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教训,全面落实受限空间作业审批流程,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在实处。针对受限空间事故发生暴露出的问题,各战区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以发现问题,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全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现场各部门协同能力为目标,开展由战区总经理亲自参加受限空间作业和演练活动。截至到今日,暂未出现受限空间伤亡事故。

  一、成果主要内容

  此次应急演练真实地演示了污水区、集粪蛟龙池、猪舍地沟等受限空间作业标准流程、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处置流程及救援过程,同时展示了各战区内部救援与社会外部救援有效结合流程,整个演练,预案充分,部署周密,环节紧扣,有序开展。面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反应迅速、各部门团结一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现场井然有序,取得预期效果。使全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理念,提高了对安全隐患排查“零容忍、全覆盖”和超前防控重要性的认识,为新形势下有效防范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各级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夯实安全责任,护航安全发展。

  二、分工明确,准备充分,方案完善

  各战区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各战区成立应急演练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安全管理人员在战区总经理的指挥下,按照“零容忍、全覆盖”的原则全面排查潜在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逐细节反复推敲、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受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方案》。战区安全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履职,认真做好应急演练现场布置、进行演练筹备等工作。将预案印发各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员,明确各自在预案中的角色和职责。

  三、各战区演练完成情况

  目前12个战区总经理已参加受限空间作业或演练,其中海外战区由于战区总考察推进菲律宾项目并未开展,本月将会完成此项活动。

  于此同时,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也积极参与其中,已有41位战区总经理参加受限空间作业或演练,剩余分子公司将按时间节点开展此项活动。

  四、亮点及推进计划

  1、通过本次活动,所有参与人员对受限作业空间安全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对作业时提高了如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组织急救能力,对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在模拟救援现场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并做到按照程序进行。

  2、各战区间相互支持,资源共享,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做出指导:包含配置标准,培训频次,培训资料,经验教训总结分享以及巡检时的现场指导,各战区充实了相关安健环管理知识库。各战区分享大量受限空间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经验,小到如何使用氨气检测仪、四合一气体检测仪等故障排除,如何佩戴检测仪器更方便高效等大量的科学总结和经验分享,为年度复产洗消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无事故零伤亡顺利完成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财富”。

  3、持续开展受限空间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一是进一步促进分子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促进直接作业环节管控,促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二是要强化应急演练,做到常态化,提高自救能力,配备足够应急资物;三是树立综合应急救援意识,完善应急预案。

  五、发现问题

  1、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不足;

  2、演练现场劳动防护物品穿戴不规范,如未佩戴安全帽等;

  3、持续使用高压水枪对地沟进行冲洗,面罩/护目镜存在溅上污水或内部生成水汽,影响人员作业视线;

  4、模拟对中毒昏迷人员进行心肺复苏,部分员工未掌握正确方法;

  5、方案学习不到位。演练过程中部分人员对应急救援演练方案不熟悉,不清晰掌握自身职责,行动迟缓、自身工作任务不清楚;

  6、临场紧张,当事故发生时不够冷静、镇定,主要表现在向上级汇报或者报警时表述不清、要素不全面或条理不清晰。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1

  1、总则

  为了预防进入污水处理厂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在事故突发状态下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2、有限空间的范围

  2.1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或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2.2 有限空间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进入以下三类场所进行的作业。

  2.2.1 密闭设备设施:如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管廊等;

  2.2.2 地下有限空间:如各类检查井(包括城区内各类检查井)、泵坑、格栅等水下设备的安装井(坑、渠道、廊道等);安装有地下设备(包括各类闸、阀、风机、管道等)的井、坑、室;容积较小的构筑物(如沉砂池、初沉池、浓缩池、储泥池等);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2.2.3 地上有限空间:如通风不畅的储藏室、设备间、发酵池、垃圾站等;容积较大但可能局部积存有毒气体的生物池和沉淀池等构筑物区域。

  3、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或厂长助理)

  组员:各个部门负责人

  联系电话:急救电话 120

  消防电话:119

  4、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4.1 组长职责:

  4.1.1 负责安全救援事故统筹安排,及事故上报;

  4.2 副组长职责:

  负责现场救助总体安排,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救助,保护好作业现场,负责救险人力,物资和车辆的调配工作。

  4.3 组员职责:

  4.3.1 服从组长,副组长的安排,积极参与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4.3.2 组织做好防护物品日常检查工作,保证正常使用。

  5、污水处理主要危害物质

  5.1 主要危害物质和因素有: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甲烷等;

  5.2 危险物质特性及危险性

  5.2.1 硫化氢为无色有鸡蛋味的气体。比重 1.19(空气为 1)。在空间易积聚,不易飘散。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硫化氢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0.035 毫克/立方米,人们即可嗅到,当浓度超过 10 毫克/立方米,臭鸡蛋味反面减弱,不易察觉,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5.2.2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窒息性毒气。比重 0.968(空气为 1)。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 11.7g/立方米,呼吸 55 分钟,可引起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了血液的输氧功能,出现窒息中毒。

  5.2.3 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溶解度为 0.144g/100g 水(25℃)。在 20℃时,将二氧化碳加压到 5.73×106 Pa 即可变成无色液体,常压缩在钢瓶中存,在-56.6℃、5.27×105 Pa 时变为固体。液态二氧化碳碱压迅速蒸发时,一部分气化吸热,二另一部分骤冷变成雪状固体,将雪状固体压缩,成为冰状固体,即俗你“干冰”。

  “干冰”在 1.013×105 Pa、-78.5℃时可直接升华变成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977g/L,约是空气的 1.5 倍。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最主要的是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会引起头痛、神智不清等症状。

  5.2.4 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为-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除低,容易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 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等,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被冻伤。

  6、预防事故的措施

  6.1 企业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对现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应该包括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事故应急处置救援和自救知识;相关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6.2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或安全措施,应该包括监护人与作业人员约定联络信号、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

  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内容,在受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材,比如空气呼吸器、供风式防护面具、救生绳、灭火器材等。保证其畅通无阻,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便于出入和抢救疏散。

  6.3 当受限空间状况改变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出现场,并在入口处设置警告牌“严禁入内”,并封闭受限空间入口防止误入。处理后需重新办理许可证方可进入。

  6.4 通风措施,可采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管道送风前应对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向内充氧气。作业人员每次进入受限空间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或休息。

  6.5 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受限空间,应在停机后切断电源,并在开关上挂“有人作业、严禁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监护。

  6.6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进入金属容器和特别潮湿、工作场地狭窄的`非金属容器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 V。

  潮湿环境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当用电电压大于12 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其接线箱严禁带入容器内使用。

  6.7 作业前 30 min 内,应根据受限空间设备的工艺条件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进行检查,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小时,应重新进行检测分析。

  气体浓度检测仪器必须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8 受限空间容积较大时,应对受限空间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检测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受限空间内温度应在常温左右。监测结果如有1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6.9 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要佩戴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

  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气体浓度报警仪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6.10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所带的工具、材料须登记,禁止与作业无关的人员和物品工具进入受限空间。

  6.11 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面具、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等。使用供风式面具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供风设备。

  6.12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期间,在相关工序操作平台挂牌警示,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

  7、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7.1 当有限空间内有人中毒窒息,晕迷或受伤时,监护人必须戴上防毒面罩后,方可进入救人,其他人员负责在有限空间外接应;

  7.2 监护人下到出事地点,受伤人员无法站立时,可用安全绳直接往上拉,监护人可一边托着伤者,一边指挥上面的人拉的节奏,同时保护作者不被触伤或刮伤,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7.3 其他人员在拉绳子的过程中,要使重心尽量往中心移,用力要均匀,与下面的人配合好,一定要注意不能碰伤伤员;

  7.4 受伤者被救出安全区域后,才能解下防护装备,让伤者平躺下, 救护人员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按压,并用担架并伤者送往医院。

  8、中毒表现症状

  轻度: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或有短暂的晕厥。离开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很快消失;

  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程度较浅的昏迷。患者面色潮红、口唇及皮肤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噪、此时若抢救及时,可使病人苏醒;

  重度:除上述症状外,常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如呼吸中枢麻痹,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9、现场急救

  9.1 缺氧窒息者的急救

  一旦发现有人员缺氧窒息,应立即将中毒者救出,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应迅速将缺氧窒息者移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和紧身衣服及妨碍呼吸的一切物品,让其头部侧偏,以保持呼吸畅通。视情况对窒息者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

  9.2 中毒急救:

  9.2.1 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9.2.2 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逼其将毒物吐出;

  9.2.3 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9.2.4 眼,耳,鼻,咽喉粘膜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10、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10.1 先检测,后进入;

  10.2 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10.3 必须将有限空间内固体垃圾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10.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0.5 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应急指挥组长批准,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 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并将事故调查结果汇报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2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20xx】69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武”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决定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赛活动,现将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以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强化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二、内容和形式

  ㈠内容

  教师基本功比武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五项内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比武包括课堂教学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案展评、教育教学随笔展评四项内容。

  ㈡形式

  全体教师参加,立足本职岗位,人人参与,同伴互教,集体培训,个人自练的形式进行,以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为载体,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

  三、活动安排时间

  1、从20xx年3月起至20xx年7月。

  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五、注意事项:

  1、我校要在“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武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比武形式、丰富比武内容,确保比武活动全面开展、扎实有效。

  2、教务处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提高。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比武活动,立足教学岗位,增素质、强技能、树形象。同时教务处要收集好比武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并分类归档。

  3、对本次活动的优秀参赛作品学校评比奖励(每项活动奖励前三名)并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指标,作为评优评先、选拔骨干、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六、具体安排(见附表)

  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比武活动安排表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3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Z2.1-20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T18664-20__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e)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3)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4)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3.2作业负责人职责

  a)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b)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c)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3监护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c)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e)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f)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g)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现场应携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1)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3.4作业者职责

  a)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b)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d)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e)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f)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g)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3.5承包管理

  a)委托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承包管理,规范承包行为,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b)有限空间作业发包时,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存在多个承包单位时,应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c)承包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协议,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利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检修、处理临时设备故障时对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进行有效把关,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能够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部门应按制度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4.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

  a)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中的申请栏内容并签字;

  b)部门作业负责人接到申请后,与作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对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并制定安全措施,在制定安全措施栏填写有关内容(如果作业安全许可证中列出的综合安全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增加补充措施)并确认后签字。同时,安排有关人员落实安全措施,并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分析;

  c)部门领导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向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并在审批栏内签字,批准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确认合格后,在安全措施落实栏内签字;

  d)该安全许可证至少一式三份,一份交公司安全部门存档,一份由施工人员保存作为有限空间作业的凭证以备检查,另一份由主管部门兼职安全员保存,许可证不得涂改且要求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e)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独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2填写《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a)设施名称:填写详细,应写到具体设施、设备,任何人无权扩大或更改作业对象;

  b)作业内容:指作业的具体内容,如对作业对象进行清理、检修、电焊、涂刷防腐涂料等作业种类,任何人无权更改作业内容;

  c)作业人员:指直接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姓名,有几人就填写几人,进去几人,出来几人,要相互一致,必须本人签名;

  d)监护人员:

  1)监护人员自始至终必须在作业现场,对作业前必须落实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然后签字确认;

  2)作业中密切注意作业安全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络和沟通;

  3)作业后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4)按事故应急救援,携带好相应的救援器材,以备急用;

  5)进行有限空间气体检测时必须详细的填写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气体名称、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的气体的代表性和准确性负责,然后签字确认。

  e)作业负责人:作业负责人应为现场作业负责人,对整个作业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自始至终在现场直接指挥、参与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应对安全措施给予确认,有权补充完善。

  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5.1职责

  5.1.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5.1.2化学供水组负责取样分析及数据填报。

  5.1.3作业现场所属部门负责制定安全措施,填写并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2管理范围

  包括在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等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作业。

  5.2.1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未办理许可证,严禁作业。

  5.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及审批见《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5.2.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装置全面停车检修期间,经全面检查合格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有效时间不超过72小时。

  5.2.4作业期间如果安全措施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达到作业的安全条件后,方可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5.2.5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有限空间相关的试车、试压、或试验等工作。

  5.2.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a)《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的审批人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作业环境交底,内容应包括:

  1)所从事作业的风险及应急计划;

  2)必要的安全知识、救护方法;

  3)便携式检测仪使用方法、急救方法等。

  b)对所进入的有限空间要切实做要工艺处理,所有与有限空间相连的可燃、有毒有害介质(含氮气)系统,必须用盲板与有限空间隔绝,不得用关闭阀门替代,盲板应挂牌表示;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设备,必须有可视的明显断开点,配电室电源开关应挂有“有人检修、禁止合闸”标示牌,并设有监护;

  c)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分别取样分析。应保证有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含量不超过该介质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的10%(体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部门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氧气浓度在19.5%—23.5%(体积)之间,容器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每隔四小时取样复查一次(特殊情况下,根据实际确定检测频率),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如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必须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由作业单位与有限空间所在部门共同制定作业方案,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并在作业前组织模拟演练,确认安全可靠后,经公司分管生产领导批准方可作业。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分析合格1小时后作业,应再次分析,确认合格后方可作业;

  e)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要符合防爆要求,电压在24V以下。要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用火应办理“动火动焊许可证”,不得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代替;

  f)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g)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应畅通无阻,不得有障碍物;

  h)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出设备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单位安全部门批准;

  i)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清点;

  j)有限空间外的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

  k)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作业时,应视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l)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必要时,作业人员可戴供风式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佩戴长管面具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要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吸气口应置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处,并有人监护;

  m)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进入有限空间,同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报告工作。

  5.2.7其它非生产区域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6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1总则

  6.1.1为加强和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防范伤亡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6.1.2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都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有限空间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6.1.3未经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

  6.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

  6.2.1凡新调入有限空间作业班组职工或离岗三个月以上返岗等人员都必须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经闭卷考试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6.2.2有限空间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c)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d)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e)有关事故案例等。

  6.2.3每年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考试,将培训教案、考勤、试卷、成绩、评估等相关材料定期归档保存。

  6.3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

  6.3.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6.3.2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6.3.3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a)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6.4.1检测

  a)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b)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

  3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

  c)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d)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e)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6.4.2危害评估

  a)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c)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6.4.3通风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6.4.4防护设备

  a)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b)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c)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6.4.5呼吸防护用品

  a)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20__《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b)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__《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4.6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a)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b)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c)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d)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e)应急照明设备;

  f)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7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7.1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

  副组长:安全部门负责人、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名单:见附录B

  7.2职责

  a)组长:

  1)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

  2)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演练;

  3)对应急救护组员进行培训;

  4)指挥现场救护。

  b)副组长:

  1)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2)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c)组员:

  1)参加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和预案演练;

  2)了解救援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3)禁止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3预防与预警

  7.3.1危险源监控

  现场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各主管部门兼职安全管理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施工队伍对所施工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监督、控制。

  7.3.2信息报告与处理

  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信息报告,做好记录,如有问题及时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处理。

  7.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施工项目负责人→应急救援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职责分工进行救援。

  7.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事故现场→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简况及伤亡人员情况→向上级报告。

  7.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附录C。

  7.4应急响应

  7.4.1应急响应行动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实施,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支援。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政府通知有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参加应急增援。

  7.4.2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赴救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7.4.3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7.4.4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7.5紧急处置及救助防护

  7.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灾难发生后,项目部门配合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7.5.2医疗卫生救助:及时向事发地附近医院请求支援。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7.5.3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7.5.4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项目部门与工程所在地政府、施工队伍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b)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应急状态下施工人员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现场人员突发事故疏散路线图)

  7.5.5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动员工程项目周边企业、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7.6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小组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检测、鉴定与评估,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以后此类预防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7.7应急结束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在专业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撤离。

  7.8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组长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抢救过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布,向上级进行汇报。

  7.9后期处置

  7.9.1善后处置:

  项目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7.9.2事故灾难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由安委会牵头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具体措施措施如下: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f)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7.10应急物资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

  7.11培训与演练

  7.11.1培训:

  应急小组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a)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

  b)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

  c)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

  d)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留存记录,有参加人员的签字确认。

  7.11.2演练

  根据有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应急救援小组长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经验并对预案进行评估,为实战中救援做好准备。

  7.12奖励与责任追究

  7.12.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法律、项目部及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a)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b)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c)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d)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12.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阻挡行为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

  a)属于违反公司有关规定的,由公司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b)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c)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8.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8.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8.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8.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8.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8.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8.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8.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8.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8.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8.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8.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8.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8.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8.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 篇24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行为,预防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标准、规范,结合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轨道交通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适用于本规定。

  第三条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第四条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指导监督。

  各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有限空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依法承担有限空间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第六条各参建单位应充分应用《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事前风险识别,提前研判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定级后,采取相应的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第七条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包括:(一)密闭设备:贮罐、槽罐、容器、管道、烟道、锅炉、密闭舱室等;(二)房屋建筑工程有限空间:人防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消防水池、泵站、电梯井、通风井、采光井、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料仓等;(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限空间:地下管廊、隧道、施工竖井、雨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电信井、燃气井、集水井、污水池、沼气池、化粪池等。

  施工现场的有限空间危害物质包括:(一)建筑材料类:混凝土添加剂、防水涂料、防腐保温材料、挥发性有机溶剂,以及含苯、甲苯、二甲苯、氨、聚氨酯等物质的其他施工材料;(二)施工环境中存在或者施工产生的有害物质:煤炭或汽柴油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粉尘、瓦斯等。

  施工现场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包括:防水施工、暗挖施工、顶管施工、盾构施工、拆模作业、电气焊作业、油漆喷涂作业、防腐保温作业、冬季明火保温施工、人工挖孔桩作业;各类管井保养维修清理及升级改造作业、清淤作业、内燃机(水泵、汽柴油发电机等)作业等。

  第八条根据有限空间事故统计和《指南》,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后果严重,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指南》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层级,管控措施主要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制定并实施,项目部负责具体措施的落实。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针对作业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实时检测。

  第十条气体检测应按照氧气含量、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顺序进行,检测内容至少应当包括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有限空间氧气含量低于19.5%或者超过23.5%,以及含有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超过安全标准的,必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可以自行检测,也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施工单位应当填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xx)有限空间作业气体监测记录表(AQ-C6-4)。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内手持电动工具、照明工具电压应不大于24伏,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和金属容器中作业,手持电动工具及照明工具电压应不大于12伏。存在爆炸危险的,应符合《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1)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严禁使用明火,必须使用防爆型安全防护设备和防静电工作服;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有限空间,应符合《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配置气体检测、通风、照明、通讯等安全防护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安全警戒设施及应急救援设备,包括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扩散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强制送风设备、正压式隔绝式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速差式自控器、安全绳、三脚架等。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列出有限空间风险源识别清单,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完善有限空间管控措施,及时拨付有限空间安全施工措施费,督促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职责。

  建设单位应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安排专人对施工总承包单位、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单位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协调和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前,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直接发包的专业承包单位履行相关手续。

  第十七条勘察设计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的勘察设计文件中,应充分考虑有限空间施工安全的需要,对建设项目存在的有限空间作业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设计交底中要明确有限空间结构的用途和安全施工措施,不得设计无实际使用功能的有限空间结构。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有限空间安全培训制度、作业审批制度、防护设备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根据有限空间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现场监督。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对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将有限空间安全工作列入监理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核,对未经审核擅自施工的,立即下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项目监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巡视检查。

  第二十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负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及作业过程符合有限空间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应于作业开始前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第二十一条作业人员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具备条件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牢系安全绳,安全绳的'长度应当满足施工需要,安全绳的一端与全身式安全带系牢,另外一端必须有效固定于有限空间外。

  第二十二条监护人员应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有限空间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监护人员应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佩戴袖标并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完成后,监护人员应登记确认作业人员数量。

  第二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验收等工作,应当按照《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有限空间的概况:有限空间名称、位置、设计参数;

  (三)危险有害物质情况:有限空间内含有的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苯、氨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名称、浓度、预警值、报警值;

  (四)风险评估等级及管控措施;

  (五)通风检测设备及使用方法;

  (六)应急救援设备和使用方法,应急救援措施;

  (七)施工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护人员配备和分工。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进行有限空间风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应包括有限空间位置、名称、主要危险因素、可能事故后果、防护要求、审批责任人、现场责任人等基本情况。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使用围挡、锥筒、警戒线、护栏等有效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并在作业区域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每年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至少进行一次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培训教育。

  第二十七条有限空间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检测通风设备、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的正确使用等。施工单位项目部的有限空间培训教育还应包括本项目有限空间的具体名称和位置、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作业内容、体验式安全培训教育等。

  有限空间培训教育应当做好培训教育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第二十八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事故特点,制定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职责分工以及应急救援程序和措施,并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

  第二十九条各相关单位未履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职责的,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北京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京建施〔20xx〕521号)同时废止。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