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设计方案格式 |
范文 | 设计方案格式(通用5篇) 设计方案格式 篇1活动名称:“增强体魄愉悦身心亲子同乐” 活动时间:5月6号 活动地点:维信小广场 活动对象:兴蓉社区育龄妇女和青少年 活动目的:感恩母亲节 活动流程: 一:前期 宣传方式: 前期报名:社区居民小组长和信息员负责收集和统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人数 二:中期 活动开展: 1、5月6号13:30分,活动工作人员在维信小广场集中,进行活动的会场布置,并对游戏项目进行调试 2、参与活动人员于下午14点准时到达会场,14点半准时开始活动。 3、具体活动内容:1、“我来保护你”踩气球游戏;2、贴鼻子;3、你划我猜;4、筷子传乒乓;5、果盘运水来回跑。(具体游戏内容详见附录1) 注意事项: 1、活动举办之前,要先对游戏进行试运行,看效果。 2、活动开始前,有主持人向参与者介绍活动的顺序及活动的规则。 3、每个活动需要专人进行负责。 4、有专人进行记录时间。 评分标准及奖项设置: 1、每位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项目即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现场由主持人颁发) 2、每位参与者,参与活动即能获得纪念奖。 人员安排: 1、主持人:2名() 2、游戏人员:7名 3、现场机动人员:3名 三:后期 附录1:游戏项目 游戏1:“快乐三足行” 游戏内容及规则:每位参加者在脚上绑上绳子,一起向前跑,最快到达的一组,可以获得礼品 游戏2:贴鼻子 游戏内容及规则: 在黑板或大海报上画个大脸,画上眼睛,嘴巴,让参加者蒙上眼睛转三圈后由此游戏的负责人指导到黑板或海报前试着去找正确的区域贴上鼻子。贴对地方则通关。 游戏3:筷子传乒乓 两人一组,经过比赛,所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为胜利者,最终胜利的一组每人可获得礼品。 游戏4;果盘运水来回跑 两人一组,经过比赛,所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为胜利者,最终胜利的一组每人可获得礼品。 附录:活动道具的统计 活动道具:音响1个;话筒2个;绳带:4条;果盘:4个;遮眼布:4条;黑板或海报,粉笔或贴纸;筷子10双,乒乓球20个。 设计方案格式 篇2活动名称:自己梳头发 目标:1、学习梳头的方法,知道要注意自己的仪容的整洁。 2、了解梳头的需要的工具。 3、幼儿养成初步的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意识。 准备:梳头发流程图、梳子、小镜子、毛绒娃娃、自编儿歌 过程:1、教师情境引入活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一天,洋娃娃起床了,头发乱糟糟的,可是她的妈妈有事先走了,没有人帮她整理头发,怎么办呢? 2、了解梳头的工具。 师:梳头发需要哪些工具呢? 小结:梳头需要有一把梳子和一面镜子。 3、师幼讨论梳头发的方法。 师:怎么用小梳子梳好头发呢? 4、幼儿尝试自己梳头发。 5、师幼共同梳理正确的.梳头方法,并展示梳头流程图。小结:拿起梳子,先从头上往下梳整前面,再梳梳侧面、最后梳后面的头发。可以一边梳,一边检查头发梳好没有。 6、将梳头的方法创编成郎朗上口儿歌,幼儿按照正确的梳头方法梳头。 儿歌: 小梳子手上拿, 先从上往前梳, 再梳头儿两边, 头儿后面不能忘, 看谁的头儿最整洁。 设计方案格式 篇3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 (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 (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略 设计方案格式 篇4【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读题: 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 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⑶ 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 (15分钟。) ⑴ 学生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⑵ 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0分钟。) ⑶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 (6分钟。) ⑴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 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⑶ 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 (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⑴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⑵ 《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 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方案格式 篇5活动一:集体舞《快乐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蹉步动作,完整合拍地随音乐舞蹈。 2、利用已接触过的简单动作来提示新学习的舞蹈动作。 3、注意避免在蹉步移动时拉倒舞伴和被舞伴拉倒。 活动准备: 手腕花、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准备性律动 1、幼儿坐成圆圈,右手套花环,坐在椅子上复习准备性律动。 2、站成单圈,加入转身、拍手动作,再次复习律动。 二、学习蹉步动作 1、教师示范蹉步移动动作。 2、练习随音乐的蹉步移动。 3、听音乐完整练习A段动作,理解准备动作将会怎样提示舞蹈的动作方向。 4、两两结伴,探索击掌和对转方式。 三、完整随音乐舞蹈 1、随音乐将动作完整练习。 2、加入姿态的要求完整练习。 活动二:打击乐《解放军进行曲》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旗操的基础上,学习用圆舞板、小铃、铃鼓等乐器演奏《解放军进行曲》。 2、根据旗操的动作、节奏型拍出节奏,探索大鼓的配器方案。 3、向解放军学习,能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解放军》进行曲 1、今天,我请大家听一首曲子,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2、解放军是怎么走的?(请个别幼儿试试) 3、在教师带领下,集体复习旗操。 4、转换节奏型。 5、老师做旗操动作,幼儿拍手转换节奏。 二、使用乐器,幼儿看指挥练习 1、学习看老师的指挥。 2、第一段齐奏,第二段看老师指挥分组演奏。 3、小结幼儿演奏情况,引导幼儿解决困难之处。 4、出示大鼓,探索应该加在什么位置上。 5、集体练习听音乐拍大鼓节奏。 6、请幼儿演奏大鼓,其余幼儿看指挥演奏乐器。 7、出示指挥棒,全体 幼儿起立模仿军乐队演奏。 活动三:歌曲《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边唱边表演。 2、根据故事情节,在集体讨论中提炼、填充歌词。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回忆熟悉故事内容。 二、倾听旋律,提炼歌词,词曲匹配 1、倾听琴声,了解旋律。 2、幼儿随较慢的琴声尝试自己编歌词。 3、师生共同提炼歌词。 4、教师表演,幼儿唱歌。共同边唱边表演。 三、边唱边表演,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1、分角色表演歌曲。 2、小结相互接纳的好处。 活动四:乐律活动《捉螃蟹》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舞蹈、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和同伴的体态可以提示自己做出音乐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的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讲的是一个小动物,是谁?(幼儿自由发言) 2、它有好多好多的脚?是谁? 二、师生共同创编,学习游戏动作(放音乐) 1、创编、学习螃蟹手脚跳舞的动作。 2、创编、学习螃蟹横行、吐泡泡的动作。 3、创编、学习螃蟹挠痒痒、舞蹈的动作。 4、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整听音乐学习。 三、探索幼儿规则 1、倾听、捕捉音乐,创设游戏情景。 2、共同讨论,确定游戏规则。 四、听音乐游戏 1、了解在动作转换时可以提示自己动作的方法。 2、随音乐游戏,注意不碰撞同伴。 六、带领幼儿随音乐舞蹈若干遍。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