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精选13篇)

智取生辰纲 篇1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 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 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 设计、教学步骤同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2月

  教案点评;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智取生辰纲 篇2

  课前预习务: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 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预习思考题: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4. 在阅读中注意标示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书的主题,成就等。

  二.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三.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谋的?(难点)

  四.概括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解疑释惑。

  教学方法:以学为主,以读为本,读、思、议、问、写相结合,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    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分钟)

  大家知道刘欢唱的《好汉歌》,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水浒传》)对,就展现了108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的《智取生辰纲》。

  二、了解《水浒传》的主题、成就等。(4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内容>

  作者与《水浒传》简介

  施耐庵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分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领导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三、由题启思.(5分钟)

  <用投影仪显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想想这\\\'生辰纲\\\'按理应该说属谁的?(  )

  a、杨志 b、吴用等七人 c、梁中书 d、蔡京

  2、能否运用\\\'生辰纲\\\'一词,并联系上a、b、c、d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造出一句能够概括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的话来。

  答:

  (此题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的整体把握情况,并有意训练学生对全文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小结:(略)

  四.理清课文的叙事线索。(6分钟)

  1.接着,大家讲讲课文在叙事上具有什么特点?

  <用投影仪显示全文线索图>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结构:

  2.结合练习一思考:作品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情节结构的理解〉

  小结:(略)

  五.讨论预习思考题。(13分钟)

  <用投影仪逐题显示,逐题讨论。>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亦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而要具体落实这个学习的重难点,可以通过讨论、分析、解决以上问题来实现,因为这些问题都紧紧围绕人物形象、情节构思、作品语言等方面去设计的,真正帮助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小结: (略)

  六.学生自由思考与提问。(10~12分钟)

  <学生问题选录>

  1.文中的老都管姓什么?他是梁中书的什么人?

  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在此有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或者有什么作用?

  3.\\\'……一个客人把钱还时,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兜了一瓢酒,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请问这里的几个\\\'客人\\\'是否同指一人呢?

  4.酒一般是用来驱寒保暖的,怎么可以用来解渴呢?而且在文中写明是\\\'白酒\\\'(见p93页第一行),看来不会是假冒伪劣商品吧?(这个问题提得很令人感到意外,独到而有深度,说明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5.为何要到最后一段才把这八人的姓名交待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环节旨在改变学生长期来处于被问的学习状态,实行教学民主,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善问、勇于探索的品质,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回答:(略)

  七.课外练笔。(2分钟)

  大家试想: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八.小结。(1分钟)

  今天只是学习了《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其实,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需要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去仔细鉴赏。   

智取生辰纲 篇3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 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 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 设计、教学步骤同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2月

  教案点评;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智取生辰纲 篇4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 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 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 设计、教学步骤 同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2月

  教案点评;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智取生辰纲 篇5

  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鸟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

智取生辰纲 篇6

  《智取生辰纲》(下称《智取》)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可从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智取》进行艺术欣赏。

  一、自读: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12回至第17回,了解杨志?事迹和杨志性格。杨志事迹(学生概述):①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②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以上第12回)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第13回)④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第16回)⑤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第17回) 

  杨志性格(教师归纳):\'失意、得志、幻灭\'(茅盾语)是杨志性格发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纲是杨志命运的转折点。杨志最终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智取》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二、改写:熟悉课文,把握故事线索和主要情节。 

  要求:①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将末段补叙内容插入叙述之中。②在规定时(六月初四)空(黄泥冈)范围内叙述故事。③500字左右。(投影示例) 

  六月初四,未及晌午,红日当天,十分大热。晁盖吴用一行七人潜伏在黄泥冈松林里歇凉。\'来也!来也!\'眼尖的,早见十五人沿着一条僻路,慢慢走上冈来。内中一个,头戴凉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手持藤条挥舞。众人知道,此人便是江湖上人称\'青面兽\'的杨志。(开端) 

  十五人上得冈来。晁盖一行隐身松林,听得松林那边一场争说:原来杨志不准在冈上停留,众军士公然抗命。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用吩咐一人去林边舒头棵脑价望,却故意让杨志瞧见。杨志果然拿了朴刀,赶入松林。七人指着地上排开的七辆江州车儿,称是濠州贩枣商客。杨志去疑,同意众军士在冈上暂息。(发展) 

  这时,白胜挑着一担酒,唱着山歌走向高冈。天热难当,众军士要买酒止渴。见杨志制止军士买酒,晁盖一行掏出五贯钱,顷刻喝光一桶。刘唐从另一桶兜了一瓢,拿上便吃。白胜赶上制止,追入松林。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药抖在瓢中,便去桶中兜酒。却被回头的白胜劈手夺过,倾在桶里--此时,蒙汗药已当着杨志之面不知不觉下于酒中。杨志见剩下一桶酒已被吃过,料酒中无药,同意众军士买酒。杨志自也吃了半瓢。(高潮) 

  白胜挑着空桶唱着山歌下冈。晁盖、夹用一行指着杨志等十五人喊道:\'倒也!倒也!\'只见十五人一个个头重脚轻,软倒在地,动弹不得。晁盖一行推出江州车儿,将十一担金银珠宝装上车子,叫声\'聒噪\',扬长而去。(结局) 

  三、比较:探究《智取》结构、人物、场面与改写文字的不同。 

  1.悬念:读完最后一段补叙文字,吴用妙计始真相大白。以杨志失陷生辰纲为主线叙写,令读者在阅读紧张曲折的情节时,始终留有不解之谜。最后悬念解除,出乎意料之外,又本乎情理之中。 

  2.人物:小说充分展示出杨志这一人物在押、丢生辰纲中表现出的性格。作者从杨志对形势的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上,写出其人之机警干练。表现在:①押运时间的选择,\'辰牌起身,申时便歇\'。②深知黄泥冈乃\'强人出没之处\',不许军汉在此歇凉。③看到形迹可疑之人,\'赶人松林\',进行盘查。④军汉们要买酒吃,坚持不允。像杨志这样精明强干的人,却一步步陷入吴用预设的圈套,用杨志之\'智\'来映衬晁盖一行之\'智\',正是\'水涨船高\'之法。如此写,也不至于贬低杨志英雄本色--尽管此时杨志还是梁中书的奴才。

  3.场面:小说写两个场面,即押送场面和失陷场面。前者为后者作铺垫。写杨志与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盖一行有机可趁,而且写出杨志失败之必然。

  四、讨论:欣赏《智取》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艺术。

  题为\'智取\',根据课文内容,具体说明吴用之\'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制订\'软取\'策略。充分考虑时、地、人三个因素:天气炎热,押运者必有懈怠之处,利用\'天时\',以药酒作武器;黄泥冈为必经之途,人烟稀少,易于动作,于此设伏,占有\'地利\';杨志为人精细武艺高强,\'硬取\'一时未必得手,得手未必顺利脱身。实施\'软取\'计划。①乔装歇凉黄泥冈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②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迷惑杨志一行。③在另一桶饶酒,一人抢吃一瓢,另一人再来舀酒,巧下麻药,蒙骗杨志一行。④白胜赌气不卖,贩枣人\'好心\'调解,提酒与众军汉吃,引诱杨志一行--以上计划,皆吴用精心设计。精明如杨志,亦不能不入其彀中。 

  2.《智取》如何表现\'天热\'?对\'天热\'的描写有何特点? 

  《智取》写\'天热\'二十余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直接写,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写。天热方须歇凉,歇凉才会饮酒,饮酒终于中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热\'是智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志一行败于\'天热\',而晁盖一行成于\'天热\'。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挑夫如何不怨?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那石头热了脚疼\',一句七字,热极之苦,描画已尽。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众军人看那天时……\',天气之炎热难当,军健之怨怒怅恨,俱从四字道出。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赤日炎炎似火烧\',众军汉口渴难当,白胜所唱山歌恰好唱入众军汉之耳,另一场面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五、评点:品评《智取》人物描写艺术。(示例。仅列三则) 

  1.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个性化语言) 

  评点: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2.\'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精彩的细节) 

  评点:\'瓢\'是\'道具\',布设文中,绝非闲笔。\'瓢\'有瓢的妙用,无瓢如何舀酒?舀酒,正为相机下药。\'椰瓢\'多次出现,不是凭空布设,游离情节之外,而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成为\'软取\'的有机组成部分,令情节摇曳多姿。 

  3.\'只见这边,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便盖了桶盖,望桶里一倾,持瓢往地下一丢,口里说道……\'(戏剧性动作) 

  评点:写\'智取\'成功的核心一招--下药,用了一系列动词。吴用拿瓢舀酒,白胜夺瓢倾酒,药已瞒天过海下于酒中。动作连贯紧凑,瞒过了杨志眼睛,也瞒过了读者眼睛。到底如何中计,想杨志那厮上了梁山方可明白。 

  --备课资料-- 

  1.官制执掌

  中书--宋代的内阁侍读。清梁章钜(称谓录内阁各官古称):\'宋称内阁侍读为中书检正。\' 

  提辖--宋代州郡多设置提辖,或由守臣兼任,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宋史•职官志七》:\'崇宁中,复制提举兵马、提辖甲兵,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都管--总管,管家。《水浒传》六十一回:\'那一个为头管家私的主管,姓李名固……教他管顾家间事务。五年之内,直抬举他做了都管。\' 

  虞候--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第256、3698、6187、5084页)

  2.人物绰号

  青面兽杨志--\'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十二回) 

  赤发鬼刘唐--\'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鬓边一搭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十四回) 

  托塔天王晁盖--\'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十四回) 

  人云龙公孙胜--\'因为学得一家道术,亦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十五回) 

  注: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文中写道:\'梁山泊上一百另八条好汉都有诨名……着眼多在形体,如\'花和尚鲁智深\'和\'青面兽杨志\',或者才能,如\'浪里白条张顺\'和\'鼓上蚤时迁\'等……\'\'青面兽\'是从形体而起的绰号,\'托塔天王\'是从才能而起的绰号。其余人物绰号由来,类此。 

  3.麻药之谜

  那妇人(孙二娘)那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丁口扑地便倒。……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 

  (《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小说家尝言:蒙汗药人食之昏腾麻死,后复有药解活,予则以为妄也。昨读周苹窗《癸辛杂志》云,回回国有药名押不庐者,土人采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至三日少以别药投之即活,御院中亦储之,以备不虞。又《齐东野语》亦载,苹乌未同一草食之即死,三日后亦活也。又《桂虞衡志》载,曼陀罗花,盗采花为末,置人饮食中,即皆醉也。据是则蒙汗药非妄。 

  (郎瑛《七修类稿》卷下,事物类) 

  注:明代郎瑛举押不庐、草乌末、曼陀罗花三种具有麻醉性能的药草,断言蒙汗药非小说家虚妄之谈,可信。\'押不庐\'似不多见,\'草乌末\'麻醉后不能自行苏醒。曼陀罗花,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曼陀罗的花冠,即中医所称洋金花、风茄花。看来,孙二娘\'洗脚水\'中所放,便是曼陀罗之花冠粉末。 

智取生辰纲 篇7

  教     案备课组初三学科语文执笔陈景杰课题

  17智取生辰纲教时安排2教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2.  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方面1、欣赏人物形象。

  2、把握矛盾冲突。能力方面1.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  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了解《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内容,对于本课学习有帮助,再结合课文分析品味杨志的思想性格特征。鉴赏小说故事情节中如何体现智取的。

  二、先让学生了解〈水浒传〉,预习〈智取生辰纲〉,预习中做到:一是熟读课文;二是提出自己的理解课文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上视问题的多少、难易来决定所用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百单八将”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回答〈水浒传〉。讲了什么事情?学生答。

  教师明确: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清洁

  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教师明确: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对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看书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后回答。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故事中的许多情节,都被炎热的气候条件所决定。因为“火似热”,所以众军汉肩挑重担,苦热耐熬,一路惆怅不已。因为天热,所以不“趁早凉走”却“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挡”,所以行黄泥岗,见到松林,便要歇凉,死活不走,杨志与部下的冲突也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天热,所以口渴难耐,见到酒就要喝,最后杨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为天热,所以晁盖等人装作歇凉争先喝酒也毫无破绽。总而言之,吴用用蒙汗药智取的计策,就是根据炎热的气候条件设计的。写炎热,才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

  板书设计

  〈水浒传〉 内容:农民起义

  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天气炎热

  作用: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布置作业: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势:“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也明白一路的情势,他知道黄泥岗“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绣道是这般光景”。他的判断完全正确。他发现有人在对面松林里“舒头探脑价望”,马上前去盘问。他一见众军汉买酒,就断然制止,生怕中了蒙汗药的计策,事情果真如此,吴用之计果真用的是蒙汗药。

  但是,我们只能说杨志“相当”精明,不能说“十分”精明。凡防范措施,总须以防万一,宁可过头不可不防。即使酒里真的没有下药,还是不吃保险。吴用他们做手脚,杨志“在远远处望”,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不想一想,第二人去舀一瓢酒,为什么被夺住往桶里一倾,这举动有没有别的文章。他到底被吴用做的手脚蒙住了,结果中计被劫。可见,他的精明,跟吴用相比,就略输一筹。

  杨志更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说他“蛮横”是不错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军阀作风,棍棒纪律,以致他的饿部下一路怨声载道,离心离德。他在押送队伍中没有威信,呀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虞侯的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事前他没有把道理讲明白,不把纪律规定好,当然无法使大家齐起心来,战胜困难。单靠打骂,最后黔驴技穷,指挥陷于僵局,他们行到黄泥岗时,杨志已彻底陷入孤立。

  三、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明确: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课练》 

智取生辰纲 篇8

  17、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三、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四、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描写特点:①渲染气氛,增强实感。②文不在多,妙在传神③烘托心理,形神毕现。④转换场景,发展情节。

  五、布置作业 :

  划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归纳其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

  内容:农民起义

  《水浒传》

  局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自然环境:天气炎热

  作用: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两条线索安排之巧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杨志正是这样一个人,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划的语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生讨论、交流杨志的思想性格特点

  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杨志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

  三、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智取生辰纲,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效果。先写杨志押送生辰纲,归结到一点,是要写明白杨志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最后准许众军汉喝了那桶酒,也就是说杨志怎么会掉进吴用设置的圈套。作者一路写来,一面写杨志的精明,一面写他的蛮横,终于左右不了局面,最终进入了“智多星”吴用设计的圈套。

  四、小结:

  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五、布置作业 

智取生辰纲 篇9

  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 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 ,喝令∶“快走!”

  他们到了黄泥冈。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 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 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 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 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杨志说∶“这是 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

  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 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

  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 车的在乘凉。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 卖枣子到东京去的。”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 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他走到松林边 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 ,也解暑气。”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 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白胜说∶ “好,五贯钱一桶。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 边吃枣子,一边喝酒。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 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 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吴用拿酒瓢 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 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 君子。”

  众军汉见卖枣子的喝了酒,都说∶“我们也买一桶吧!实在太热 太渴了。”老都管也说∶“冈子那边没处讨水喝,就让大家买了喝吧 !”杨志见卖枣子的喝了没事,就说∶“既然老都管说了,就去买了 喝吧!”

  众军汉凑了五贯钱去买酒,白胜却说∶“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 药。”众军汉陪笑道∶“那是说笑话,何必当真。”吴用把白胜一推 ,说∶“大家都出门在外,做点好事吧!”说着把酒桶送给军汉。

  吴用又拿些枣子说∶“给你们下酒。”众军汉谢了,轮流用瓢喝 酒。连老都管、虞侯和杨志都喝了。顷刻间,杨志等十五人个个头重 脚轻,先后软倒了。

  晁盖等七人马上推着小车从松林里出来,把枣子倒在地上,把十 一担金银珠宝装进车里推着就走。

  杨志酒喝得少,先醒了,他爬起来,看见其他人都倒在地上动弹 不得,财宝全无,指着骂道∶“都是你们不听我的话,遭人暗算,丢 了生辰纲,连累洒家。”拿起朴刀,叹了口气,下冈去了。

  众人这才醒过来,老都管说∶“生辰纲失了,杨志也走了,我们 怎么办?”有人说∶“就说是杨志和强人串通一气,用蒙汗药把我们 麻翻,把金银珠宝全抢走了。”众人立时收拾停当,回去禀报去了。

  再说杨志走到一片树林里,突然一个赤裸上身、背上刺着花的和 尚对他喝道∶“你这混蛋,是哪里来的?”杨志反问∶“你是哪里的 和尚?”那和尚不回话,抡起禅杖就打,杨志挺起朴刀相迎。两人就 在树林里打了起来。

  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外,喝声∶“且慢!你这青面汉子是什么 人?”杨志道∶“俺是青面兽杨志。”和尚道∶“俺是花和尚鲁智深 。”

  杨志笑道∶“你不是在相国寺吗?怎么来到这里?”鲁智深道∶ “因俺救了林冲,高俅不许相国寺收留俺,俺想上二龙山宝珠寺安身 ,寨主邓龙不肯,俺打败了他,他就跑上山去,把住关口,俺攻不上 去。”

  杨志引鲁智深住进操刀鬼曹正开的酒店。曹正和杨志相识,听说 他俩要上二龙山,就说∶“我有一计,不知两位中不中意?”杨志道 ∶“愿闻良策。”曹正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二人决定依计而行。

  次日,曹正和打扮成乡下人的杨志把鲁智深用活结绳索捆了,押 着来到二龙山关口。曹正对邓龙说∶“这胖和尚说要请梁山泊来打二 龙山,还要扫平附近村庄,我把他灌醉捆了献给大王。”邓龙大喜, 开关让他们上山。

  曹正等人上了山,就把捆着鲁智深的绳索结头偷偷一抽。鲁智深 松开手臂,拿过杨志手中的禅杖,抡起一杖将邓龙打死,众喽罗纷纷 跪地投降。鲁智深和杨志从此当了山寨寨主。

智取生辰纲 篇10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智去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情节简单,因是用古代白话文写作的,通俗易懂,所以学生在理解文意上没有太大障碍。只是需要对杨志的经历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杨志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科学地、充分地预习课文,设计了导学纲要来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发放《导学纲要》,指导学生预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关于《智取生辰纲》的片断

  提问:1、片断中主要涉及到那些人物?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三、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

  1、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更变起行时间

  催促军健赶路

  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

  三问枣客

  警惕卖酒者

  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害怕担当责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

  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

  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

  明确: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

  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二)群体形象----------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吴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a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气氛

  有助于刻画人物

  推动情节发展

  (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

  黄泥冈,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

  (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军健

  虞侯                    杨志

  老督管

  (4)智用计谋(播放《水浒传》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

  明确: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2、小结

  小说运用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八位英雄的群体形象: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整部小说在这里开始转折,由个体斗争转向集体斗争。

  四、总结

  通过这样一场"智"的激烈斗争,我们在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个体形象,又有群体形象,作者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去展现自我,并且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正是由于《水浒传》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列、杨家将系列、说岳系列等不同的作品,而且对其他题材的作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五、讨论:

  生辰纲被夺对于杨志而言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从此落草为寇,最终归梁山。他是被逼上梁山的,梁山的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让我们从中选择几个人物(林冲、杨志、鲁智深)相比较,来看一看他们的被"逼"有何不同?

  板书:

  智取生辰纲

  衬托

  杨志                                      吴用   

  送                                取

  智        

  天           地           人          谋                                         

智取生辰纲 篇11

  目的:

  1、学习本文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的结构方式。

  2、认识杨志的性格发展变化及形象特征。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和衬托的作用。

  重点:结构和人物。

  时间:

  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的双线结构。

  步骤:

  一、解题

  本文节选《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题目“智取生辰纲”只取了一半。从这个题目来看,是个动宾词组,用“智”修饰“取”,鲜明地突出了用“智谋”这点上。把这个句子扩展一下,就变成“晁盖等人智取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智取”与“押送”的斗争,表面上是晁盖、吴用等人同杨志的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的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肯定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二、阅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1 — 4)杨志押送金银担,军汉天热行路苦

  发展(5 — 9)黄泥冈军汉歇凉,黑松林吴用下钓

  高潮(10—11)众军喝酒中巧计,七星智取生辰纲

  补叙(12 段 )打破谜底说根由,枣客原是七好汉

  三、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杨志押送金银担(明)—→时间、地点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

  ↓ ↓ ↓

  开 杨志凉行热歇 内部 五月十五前平坦大路 秘密行动

  端 杨志凉歇热行 矛盾 五、七日后尴尬去处 秘密行动

  ↓ ↓ ↓

  挑夫歇凉 六 到 七星歇凉

  发 杨志盘问 月 黄 七星巧答

  展 干预买酒 外部 初 泥 白胜卖酒

  杨志观风 矛盾 四 冈 吴用下药

  中计吃酒 枣客送酒

  高潮 杨志失宝 明暗相会 七星取宝

  补叙 交代卖枣人和卖酒人是谁(暗线转明)

  复习巩固。什么是双线结构?

  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由两条线索贯穿全文的结构方式叫做双线结构。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三组矛盾。

智取生辰纲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施耐庵及《水浒》一书的主题思想

  (2)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两线的妙处。

  (3)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做一个做事有谋略的人。

  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本文巧妙地构思,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

  教学难点:

  把握杨志的思想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一、有关资料:

  1、《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三、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四、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五、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讨论后逐一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二、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 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处处小心 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预设机关 团结合作 智取成功

  三、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 、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四、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板书设计:

  明线:上路 —— 中计 —— 失纲

  暗线:定计 —— 施计 —— 劫纲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 —— 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 —— 黄泥冈松树林

  智用人和 —— 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智取生辰纲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大概内容。

  ⑵ 了解与本文主要人物杨志相关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阅读与现代语不完全一样的白话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对《水浒》主要内容的了解和与杨志有关情节的把握,结合本文的内容,品味杨志精明能干、粗暴蛮横的性格特征。体会智取生辰纲的智,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色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古典文学天地,阅读古代优秀作品,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吸取养分,提高文学赏析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意义;掌握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文章题目智取生辰纲与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水浒》有关知识和与杨志相关的情节幻灯片。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读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正确理解文章;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水浒》基本知识和与该文相关情节的理解,设计以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呀由刘欢唱红大江南北的《好汉歌》中的英雄好汉就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中的人物,他们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深入人心,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演绎的故事之一──智取生辰纲。

  二、预习准备情况检查

  1、学生交流《水浒》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课件展示:

  《水浒》又叫《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七十一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2、读一读,写一写: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三、解题

  学生交流《水浒》中与杨志有关的情节后,教师课件展示:

  杨志人称青面兽,是五候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超,提拔他为监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本文选自《水浒》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纳,标题是编者加的,生辰纲,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纲,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

  四、整体过程

  1、感知课文:

  ⑴ 课文是以谁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

  ⑵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巧夺。

  2、研读课文:

  ⑴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词句,并以此分析一下杨志的性格特征。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有关词句如: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⑵ 分析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物的感觉、作者叙述)

  作用:

  A、烘托了人物性格;

  如:酷热之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就表现了他的谨慎;吴用他们之所以敢于采用酒里下蒙汉药的智取方法,就是分析了酷热天气中会发生什么,反映了他们的智慧。

  B、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第1段说:天气热了,行不得,引出下文杨志鞭打军健、怒责虞候的情节。

  白胜唱着:赤日炎炎似火烧展开了另一场景,故事转到吴用等智的描写之中,推动了情节发展。

  ⑶ 智取生辰纲的智体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酷热难忍──口渴 天时

  黄泥冈松树林──休息 地利

  麻痹对手,巧下蒙汉药──蒙骗对手 手段高明

  ⑷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是《智取生辰纲》却自始至终都是正面写杨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