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1

  课文

  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我家先生行踪不定,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

  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

  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五、作业

  主人公

  刘备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称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躬耕陇亩”[3]。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教育在线论坛    点击数:125

  、《三顾茅庐》教学札记

  ■第一课时

  [教学情况回放]:

  上个星期,我们一直学习的是关于创造力的一组文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古典小说的世界,本单元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讲一些故事,如诸葛亮、祁黄羊等,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故事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正如古话所说,我们以《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故事为镜子,我们能学到如何做人,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感觉到来了劲头。

  接着讲三顾茅庐的意思。这不难!讲完我问点难度系数大些的——茅庐就是茅屋,可是这里为什么不用茅屋,而用茅庐呢?

  孩子们够聪明,有的说茅庐是山上,有的说茅庐比茅屋好好听点,还有的说比茅庐听起来比较高雅,呵呵,还知道高雅一说,够可以的!

  在最后,我告诉了孩子们茅庐的意思是简陋的草屋,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们初读后,请任意选择一个任务进行评价,答案还是比较好玩:

  张飞太粗鲁了。

  刘备很重视人才。

  刘备很狡猾,他为了统一中国,他去茅庐请诸葛亮,我想他真的统一后,一定会将诸葛亮杀死,这就是狡猾。(孩子们不同意)

  关羽性急。

  刘备以大欺小……

  这真是有意思!

  分段读时孩子们更有意思。

  第一小节

  读“诸葛亮”,理解“统一”,有说归一个人管,有说不要群龙无首一样,几个国家要有一个带头的,有说占领中国,这需要纠正,我总结——刘备正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才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统一中国。

  滑“邀请”两字,想象前两次是怎么邀请的?

  刘备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讲?

  诸葛先生,我刘备久仰你大名,我想统一中国,可是正是因为没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还没有统一中国。

  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来拜访,是想请你出山助为我统一中国。

  诸葛先生,早闻你足智多谋,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出山,助我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我提醒注意诚心诚意,学生再说,要将你改成您。

  第二小节,张飞嚷着的那句,我请学生读,读得较好。我介绍嚷在字典上的意思是喊叫,这下学生再读的时候就好了许多。姜军读时,几乎要尖叫起来,实在有些恐怖,过了!

  后来刘备生气了,他们就不再无礼了,我问为什么怕?孩子们猜想有意思。其中还讲到“怕”是因为他们重兄弟感情。

  第三小节,蒋昕读,自读,再谈感受。

  抓住两个“轻轻”、“恭恭敬敬”等词,通过亲身模拟体验来体会当时的情景。

  还体会山冈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山冈如卧龙,学生体会很有意思。

  第四小节,对“三分天下、最后取胜”进行补充阅读。第五小节。

  最后,问最爱者是谁,最讨厌者是谁?学生回答好玩。

  --  作者:彭峰

  --  发布时间:-4-6 21:53:00

  --  

  (接上)

  戴天成说:我喜欢刘备,因为他很尊重人才,很懂礼貌。“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

  生:我喜欢刘备,因为他耐心等待。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聪明,人有长得帅。

  师:是的,刚才我读到了,诸葛亮确实很有风度,很优雅!

  黄达愿:我喜欢童子,因为他有礼貌,因为他对先生说,外面有刘皇叔已经等待多时。这还说明他很体贴刘备。

  王成成:我喜欢关羽,因为他兴子很直率,武艺高强。

  生:我喜欢张飞,他技压群雄。

  师:那你最讨厌是谁?

  生:我讨厌张飞,因为他没有礼貌,很凶!

  生:我讨厌刘备。他把不想出山的诸葛亮求出山。

  生:我讨厌诸葛亮……

  蒋雨雯:我讨厌张飞,他没有弄清楚,刘备都去请求了两次,他就反对,还想用粗鲁的办法来‘求’诸葛亮,这实在是不好,按理说他跟了刘备很多年了,应该知道刘备的心思呀。

  张飞不尊重他大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

  诸葛亮让刘备干等了好几天,(其实是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黄达:张飞,我比较讨厌他,因为他要将诸葛亮捆起来,很不礼貌。

  师:甚至可以说是粗鲁。

  生:我喜欢诸葛亮,又有点讨厌他,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我讨厌他是因为刘备来了,他竟然有本事还在哪里睡,打扮还要那么多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发表了这么多意见,我为你们自豪,说明你们读书爱思考了,这很好,但是评价一个人,最好还是将整本书都读一读,这样评价起来至少会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更正确一些。我向大家推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请同学们好好读读,然后在来评价你关注的人物。下课。

  转载教育在线论坛

  提供  彭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学习感受或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高兴。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薄”了。

  生:我学到了张飞和关羽脾气急,尤其是张飞,一开始对诸葛亮的态度很不好,不像刘备那样尊重人才。

  生:学课文后我知道了诸葛亮雄才大略、神机妙算,是当时的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师:是啊,我们把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叫做“贤人”。

  生:我学到了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这个人才三次诚心诚意地去邀请。

  师:是啊,刘备诚心诚意地“求贤”,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关于悼公“求贤”的__——《祁黄羊》。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按照习惯,读通课文,做上相关记号。(收获、注意点、疑点)

  师:把你学习的所得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想提醒同学们几个多音字。“落下了毛病”中的“落”读lào,解狐的`“解”读xiè。

  师:真好,很细心啊!

  生:我学会了“辞职”一词的意思,辞职就是说辞去职务,所以悼公才要重新选人担任中军尉。

  ……

  师:(出示小黑板)一起读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短语或人名吧。(征伐辞职举荐慎重兴亡合适出以公心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祁黄羊悼公解狐祁午)

  生:齐读。(有部分学生把“兴亡”的兴读成了“xìnɡ”)

  师:再读这个词语;“兴亡”(结果全读成了“xìnɡ”)到底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其中的意思。

  生:应该读,因为__说“国家的兴亡”是指国家的兴旺、兴盛和衰败、灭亡,根据意思应该读“xīnɡ”

  师:很好,能从意思去想字的读音。课文中说什么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生:中军尉的人选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因为中军尉的职责很重大。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军尉的职责更是重大,所以祁黄羊荐贤时不得不慎重,你能到课文中找到“慎重”的近义词吗?(郑重)“郑重”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到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郑重”一词的意思。(生找句子,读句子。)

  生:郑重就是说话时语气很认真,表情很严肃。

  生:很认真的意思。

  生:就是很谨慎,很严肃。

  师:为什么你觉得有谨慎、严肃的意思?能联系课文告诉我吗?

  生:我发现了祁黄羊每次“郑重”地说之前都要“想了想”,他是在思考之后才说的话应该是正确的。所以郑重一词应该是认真谨慎严肃的意思。

  师:能联系课文具体的句子来理解,真棒!那么祁黄羊分别郑重地举荐谁担任中军尉的?

  生:祁黄羊两次荐贤分别了推举了解狐和祁午。

  师:你知道解狐、祁午和祁黄羊的关系吗?

  生:解狐是祁黄羊杀父仇人,而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

  生:我不明白祁黄羊,父之仇人不共戴天,怎么能选解狐呢?推举亲生儿子担任国家要职,他就不怕天下人误解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什么祁黄羊“内举不避仇,外举不避亲”?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告诉大家吗?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2

  听蒋丹芳老师执教《三顾茅庐》

  星期五课听了蒋丹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的第二课时,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这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蒋老师在40分钟时间内,不仅引导学生解读了课文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模仿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方式写一处景色。语文教学的内容多,而实际上课的课时少,加上各学科(尤其是术科)需要均衡发展,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免感到有些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好课程计划安排的教学时间,提高第一范文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阅读教学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这堂课从“刘备到底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这个问题入手,紧扣“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地方?”“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这两大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到刘备的诚心和求贤若渴的心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抓住要隘,设计好教路,打破逐节逐段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加强语言训练,确立教学主体的关键所在。2、教师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候,总能敏锐地觉察并迅速地作出反应,使得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流畅,节奏明快,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往往是中年级老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反映人物的心理特点。上路前刘备“生气”地斥责张飞“你一点儿也不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见面前“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无不反映出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心理。2、在对比中衬托人物的特点。第三次去邀请诸葛亮,张飞和刘备的态度截然不同,张飞“嚷道”要“把他捆来”,刘备则“生气”地责备张飞。蒋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张飞和刘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蒋老师还能注意语言的积累。1、在理解中内化。本文多次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蒋老师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一语言样式,而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在理解中内化语言积累。“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可以用——“拨云见天”四个字来概括。“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可见刘备和诸葛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正是——“如鱼得水”啊!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打比方这一语言样式,理解了这样写的意义,而且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2、在运用中深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课文第三自然段开头描写了隆中秀丽宜人的景色,抓住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的特点来写。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仿照写一处景色,使得这种形式在运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这堂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些值得商榷,在这就不一一细说。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我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出发,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渚的诚心诚意。

  2、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

  二、设计思路:

  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的“求贤若渴”等的体验中提炼出“诚”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中发现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成,表达成,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猪这一人所后来回味到留的成,最后让学生与刘对话,从而来赞美成,升华成。

  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设计点评: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7

  一、认真预习,搜集信息

  1.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与《三顾茅庐》有关的,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如故事作者、故事背景,故事的前因、后果,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

  2.学生介绍:

  本文作者罗贯中,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3.故事的背景了解: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刘表割荆州给刘备镇守,曹操有意攻打荆州,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刘备派关羽前去攻破,结果失败。回来后经徐庶指点,识破阵法缺陷。关羽带一百精兵前去,不伤一兵一卒,得胜归来。曹操闻得徐庶的才智,又知他是出名的孝子,于是设计把徐庶拉拢到身边为自己谋事。徐庶无奈母亲被曹操所挟,在去曹营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接下来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

  4.了解古今词义有一定距离的词语:三顾茅庐、行踪不定、谒见、行礼、草舍等。

  二、看读评议,整体把握

  1.看《东方小故事》中的《三顾茅庐》,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启发学生按一顾、二顾、三顾茅庐的顺序口述故事内容。

  2.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顺序 准备 刘备的态度

  (关键词语)

  关羽、张飞的态度

  (关键词语) 结果

  一顾

  二顾

  三顾

  总的说明什么

  (通过看电视、读课文,讨论、填表让学生大致了解了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个性,总的说明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的。)

  三、对比研读,细节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句,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

  2.交流点拨,对比研读:

  A:三顾茅庐时环境描写的句子:

  第二次拜访时: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岗。

  (借助这些环境描写的衬托,反映出刘备请诸葛亮决心大,心意诚。)

  B:刘备的语言与关羽、张飞的对比。

  刘备a.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b.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c.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张飞a.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b.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c.张飞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张飞的粗鲁、莽撞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

  C:刘备的行为与关羽、张飞的对比。

  刘备:a.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b.刘备轻叩柴门……

  c.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口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寺站在房门台阶下午等孔明醒来。

  d.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大业。

  张飞:a.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b.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

  (正是刘备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感动了诸葛亮,才使退隐山林的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

  D:指导感情朗读。

  a.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b.分角色表演性朗读。(读得好的,及时表扬)

  3.学生小结: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之人,结果他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从此下山辅佐刘备。

  四、课外延伸,引导阅读

  1.出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名句。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这句话是谁说的?

  2.出示诸葛亮的名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此文中的名句。

  3.教师讲解《出师表》的大致意思。学生小结:《出师表》最终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4.从诸葛亮下山到诸葛亮最后写出名作《出师表》以表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什么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道仅仅是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吗?课余阅读《三国演义》通俗读物,了解刘备其人、其事。重点评价刘备性格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张老师带大家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带大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学生读题:三顾茅庐

  一、复述词语,把握全文

  1.出示词语:

  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

  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群星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1)还认识这些词语吗?你能读正确哪一组就读哪一组?生自由读。

  你发现了什么?(a、这些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b、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c、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

  (2)一起读这三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选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你看!

  1.欣赏美景

  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秀丽宜人”(生自由说)

  (2)美在哪里?里面写了哪几样景物?(松林、溪流、竹林)

  (3)积累词语:

  (4)这里的景色的确秀丽宜人,连起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出示图文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看图做手势理解。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过渡:诸葛亮真的就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他真的很有能耐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策略一定很高。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话读好。生读。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你们发现什么?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比喻句)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一)语言

  1.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2.交流。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a张飞嚷了什么?读。

  b为什么嚷?(两次去都没见着,憋了一肚子气。再者,刘备是一方诸侯,诸葛亮是何许人也,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 什么心情?(烦躁)

  c 他怎么嚷?谁来像张飞一样嚷一嚷?自己先练练。谁来做一回猛张飞?

  过渡:听来张飞的话,刘备是怎么说?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过渡:刘备说要尊重人才,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3.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齐读课题。

  联系旧知导出课文引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自读情况。

  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按要求自读课文。

  分段读课文。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宜:与“宣”比较。

  交流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明确提出自读要求,使得学生学习有目的,思考有方向。

  比较和交流中深化字词的理解,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放录音范读全文。

  问: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听录音,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出示《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对学生要求不必过高,能听懂多少是多少,这样能减少学生压力使得学生能畅所欲言。

  二、细读课文

  问: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组织交流。

  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出示: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引导比较:

  (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说明什么?

  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讨论: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齐读第五自然段

  比较和朗读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在朗读中升华,进一步感受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小练笔。

  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说理能力。

  四、作业

  课后继续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的信,互相提意见修改。

  板书:

  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上路前 刘备:尊重人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10

  作者:刘娟萍    转贴自:湟里中心小学    点击数:83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刘娟萍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

  刘备

  (言、行、神态)

  问……又问…… 失望而回

  张飞

  (言、行、神态)

  失望而回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分别投影,重点落实字词,这些句子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随机板书: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投影出示,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分小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随机板书:反衬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湟里中心小学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11

  之一

  执教者:浙江省临海市晓村小学 周仲撑

  教学目标 :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 揭题。

  3、 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 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4、 教学复姓。

  5、 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 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 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 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 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 写话训练。

  四、 小结过渡。

  五、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附板书:◆ 三顾茅庐

  (恳请) (辅佐)

  刘备 ────→ 诸葛亮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由姓孙——孙悟空(本领)——四大名著

  t: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s: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t: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s: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t: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s:(开始沉默还不够有勇气)

  t: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s:我的理解是三次去拜访。

  t: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s: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t:(激励)这次说得很准确,看来没有你小小的错误哪来他大大的正确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t:“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s:上官

  s:夏侯、司马、玄武……

  t: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杳杳字典。

  t: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

  s: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t: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三个人的问题去读课文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

  s:(读书)

  t: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t:(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请同学读第一节

  愿意读的请举起你们的手,举手的都是勇敢的、自信的,将来你们也一定是成功的,孙老师就喜欢举手的同学。

  s:(读第一节)

  t: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s:读第二节

  t:(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

  s: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第3段比较长,请同学们限度前半部分,描写“卧龙岗景色的”(这一次举手的要喊,不举手的也要喊。)照顾整体。

  s:个别读。

  t:隆中怎样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s:蜿蜒

  t:“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s:就是弯的意思

  s: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

  t:中国汉字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

  s: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t:像谁?

  s:诸葛亮

  t等待谁让他腾飞?

  t这里描写竹林还有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t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t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

  s美丽迷人

  t噢,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之为卧龙。大家再一齐读读

  s读

  t接下来刘备是怎样拜访的呢?往下读

  s“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t这节我们将在下一节重点讨论,请大家齐读第四节

  s“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t最后一段请女同学读(生读) 抓住“如鱼得水”

  t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s四个字“诚心诚意”

  t哎,了不得哎,孙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还有别的吗?

  s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s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s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s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s刘备待人诚恳

  s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t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到课文中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第二课时: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

  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齐读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 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t:板书(如鱼得水)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板书:拔云见日)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t:(延伸)刘备“三顾茅庐”*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s:待人诚恳,谦虚

  s:不要摆架子

  s: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二、请看练习4

  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我来到玉龙河,这里山绵延不断犹如一条盘旋的龙,这里树郁郁葱葱,河面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4、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 二 教 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三国》中极为脍炙人口的一个经典故事——《三顾茅庐》,知道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现在,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自然段主要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课文详写的是“三访孔明”这一部分,也就是“3、4、5、6、”自然段。

  2、初读三顾内容,要求:

  1、长话短说,能否用一句话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直接写刘备及侧面写天气、张飞等语句的品读,已经感受到了刘备的那份真诚,对吗?板书——诚

  师: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诚心的语句划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推敲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屏幕出示“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重点点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

  师:老师不明白了,刘备他们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学生交流(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高高在上,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板书——下马步行)

  哦!原来如此,你们可真懂刘备的心哪。指导朗读,读指名——(点拨:真会读书,在“半里多地,下马步行”这几个词上加强了语气,感觉刘备的心意更诚了,来,我们学着读读这句话。——齐读。

  2、出示句子:“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理解“恭恭敬敬”,从字形上感受“恭敬”——表演“恭敬等候的样子”,师:你认为要读好这句话应该强调那几个词呢?(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指名读——齐读。板书——阶下恭候

  3、第5自然段

  (1)从语言中可见身份、地位不同。

  (2)“赶紧”板书——下拜谒见

  师追问: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按照道理应该是诸葛亮给刘备下拜才是啊。但刘备并没有计较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主动去结交有德、有才的人,刘备的这一番举动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礼贤下士

  小结:同学们,就因为作者关注到了刘备“下马步行、阶下恭候、下拜谒见”这一些细微举动,才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情真意切,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啊!还有吗?

  4、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1)大家有印象吗?这可是张飞第二次受到刘备的斥责了,找到“第一次斥责”之处,并读一读,

  (2)大家看,张飞第一次受斥责是因为——(言语不恭),那这一次斥责呢?是因为——(做法粗暴,无礼……)指导朗读两次斥责的话

  (3)张飞人称莽张飞,他性格急燥,想法简单,哪里了解大哥一次次恭恭敬敬去拜访诸葛亮的心意呢?不过老师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聪明人,刘备的心思肯定已经被你猜着了八、九分,能说说吗?(…… )指导朗读男读张飞、女同学读刘备,师读其他部分。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懂刘备的心思,但张飞不了解,所以才有先前的“叫”,到后来的“捆”,甚至是“烧”,而他的言谈举止又恰恰反衬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

  三、课内练笔,丰满人物形象

  师:那么,诸葛亮值得刘备为他如此诚心相邀吗?请读最后一段话,找到理由。

  你知道有哪些胜仗?屏幕显示: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草船借箭……)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顺势理解“辅佐”你想,到那时,张飞、刘备、诸葛亮回忆当年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想起当年三顾茅庐的情景,(张飞、刘备、诸葛亮不禁感慨万千,他想:( )

  学生交流,随机补充《出世表》

  2、师:是啊,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完成板书——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

  斥 责 张 飞

  诚 下 马 步 行 礼贤下士 阶 下 恭 候 求贤若渴

  下 拜 谒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