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上这课前,考虑到这课篇幅比较长,读通读熟不容易,早读课上让学生重点读,大概用了20多分钟,通过检查,情况还不错。
因此,按照事先的预设导入后,先巩固了生字新词及比较生疏的词(乳白色 执行 划破 控制 侨胞;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肃然伫立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直指苍穹 清晰可辨 游弋 蕴含 澎湃 橘红色)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飞船和太空的资料,学生们畅所欲言,找了很多内容,更可喜的是这样的场面给今天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时机,随后问到:大家搜集的内容和今天要学的课文《梦圆飞天》有哪些不同。
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回答:这篇课文中的飞船是首次载人飞向太空的。我很快又问:“首次”怎样理解?有人回答:是第一次。“让我们自由读这篇课文吧”每个学生都很投入。课文中有好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
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文中按飞天的先后顺序重点描写了四个场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他们感动的场面说一说原因,主要以“送行——发射——问候”几方面来讲,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体会到怎样的心情这一大问题,一起和学生品味了,学生想说的很多,体会得也比较好,能扣住文章的关键词体会到人们激动、期待、兴奋等心情,也能从杨利伟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必胜的信心、坚定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外,让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有关飞船的信息,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好这篇课文也是有帮助的。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关于修辞的教学时指出:“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告诉我们学习修辞的目的不是为了系统掌握修辞学的知识,而是要服从理解课文的需要;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修辞要掌握的“角”是“必要”,不要讲得太深,要在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内;还告诉我们不必另设修辞课专门讲解修辞知识,应当采取“随文学习”的做法。
比如,本课中的“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和“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前者是比喻,后者不是比喻,通过比较的方法,学生就能理解比喻容易出现的误区。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方法。
学生对精读不陌生,用此教学对重点过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感情课文所要说明的意思是如下几点:一是略读的意义;二是怎么进行略读;三略读该注意些什么。通过学习课文中介绍的略读,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应道学生感悟说明问题的条理和方法,重点是略读的方法。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4
《灰椋鸟》这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他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课始,我利用谈话方式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重点段落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特别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似……,如……”等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
与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我开始复习时出示灰椋鸟的外貌,到最后没有再出示进行比较,使课堂教学少完整;其次,在让学生想象说话时,学生思路较窄,我没有及时进行思维广度的引导,使课堂缺少了灵性;还有,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上,我觉得自己的评价语言比较贫乏,对学生的激励性不够,使课堂语言少丰富。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5
今天这堂课,我从苏轼的另外一句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入手,让学生品读雨之奇,扣住一个“奇”字,学生读到了雨的来去匆匆,读到黑云白雨的奇妙色彩……一个“奇”字,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啊。
品味诗文意境前后,学生对诗题中的“醉”字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刚接触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就注意到这个“醉”字,他们理解为喝了点酒写下的'诗文,然而在学完诗文之后,学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学生提出,这个“醉”,还有陶醉的意思。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6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中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学生礼貌的重要性: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之前,因为大队部举办的“踏英雄足迹,做文明少年”的队会活动中,我班学生将文中的三个事例进行了课本剧排练,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把三个小戏剧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演。再让学生讨论,同是问路,为什么岳飞就得到了悉心的指点,而牛皋就没有得到指点呢?从而让学生理解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接着,我采用了放手的态度,让学生自学后两个事例,效果不错。这节课,我还通过结合以前所学的课文让学生了解了议论文的文体。但仿写的效果并不理想。还应加强写作指导。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7
《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并未一下子就让学生谈体会,而是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朗读、感悟。
我首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并说说你的第一感受,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最初了解。然后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这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就又更进了一步,他们此时考虑的并非完全是课文中的原话了,而是把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都挖掘出来了。如有同学说“安详”平时都是用来描写人物的……最后我又设计了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对课文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在教学“我”和小外甥月下对诗时,我大胆地放开手了,从头到尾都把学习课文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探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丝,学做小诗人吟诵诗句。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是学生在学习、在思考、在探索。我只是他们汇报学习情况的组织者、牵引者。这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整节课,在诗和月的光辉里渐渐度过,学生们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8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了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二: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通过与发奋的比较,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是个是非分明的客观的史官;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他是一个伟丈夫。
因为开始提出的.问题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贴近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读书感悟、熏陶、内化,充分地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和表情朗读课文,感悟、体验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司马迁受酷刑时“悲愤交加”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司马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效果很好。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9
《月光启蒙》是内蕴丰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孙友田感谢“月光启蒙”,我也同样感谢《月光启蒙》。 《月光启蒙》让我进一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且这些不足还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准确和备课时偏重于备教材忽视了备学生而造成的。
1.“对话”问题。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分享对文章的理解,探讨重点问题。作为教师,比孩子早一步解读教材,其实在整个“对话”过程中更应该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对“对话”在备课中是早有预设的。对于预设,在备课中我是相当细致的,从学生角度出发,设想了许多情境,同时也设计了必要的引学过程。但课堂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总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预设,这就不再是真正的“对话”了。
2.“评价”问题。
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办法。我在评价上做得总欠火候,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微笑、适时的示范都是评价,往往“无声胜有声”。学生是否从评价中获益,并有所提高,是评价有效与否的标准。在本课的教学中,对朗读的评价是重点,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从评价中理解课文应该怎么读好,读出味道。如对歌谣的朗读,第一次我是让孩子在理解第四节的基础上读得柔美、深情。第二次则是让孩子在理解歌谣的基础上读出文字的'意韵。
但在教学中,因为评价的意向性不够明确,孩子没有读到位就急于推进教学,而使读的层次体现得并不分明。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有丰厚的语言底蕴,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能用妥当的语言引导,巧妙而又自然的推入下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上了这一节课,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借助课文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上方的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清晰形象地显示了金字塔的外观形象,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绍也正好吻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畅谈所见所感,无疑为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作了一个非常有益的`铺垫。
2、通过多种途径,扎实训练。
1、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解读;
2、诱导学生不但能看出金字塔的外形特征,而且能读懂其内在的品格;
3、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
4、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
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从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首先可以利用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心句;其次,一定要在学习课文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
如果没有补充一定的背景材料,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经过预习,课上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亮点。我问学生:“维出纳是大音乐家的'摇篮,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些街道、公园。都会命什么名呢?”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兴趣被调动起来:贝多芬公园、海顿礼堂、莫扎特剧院、莫扎特街道、施特劳斯会议大厅、舒伯特公园、海顿公园……
但反思整节课,我觉得个性化朗读还是做得不够好。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如果能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把维也纳的美丽画卷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展示,使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和体会,这节课也许就会更加激发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效果也会更好些。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在教学黄晓文这个典型事例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感受。一根铁钉扎进脚底,问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受伤情况吗?学生摇了摇头,但他们说曾被针扎过,被刺扎过,那么我们如何面对的`?首先想到的是把刺儿拔掉。黄晓文扎的是铁钉,可能有生命危险,他怎么做?找出了6个表示他当时动作的词语:咬、拔、扯、捆、扛、爬。再注意这些词:猛地、随即、三下两下、二话没说、转身、又。为什么?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所谓“抢险”是从时间的紧急中救出人民群众的一切啊!这就是“全然不顾”啊!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啊!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