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

《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

《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无拘无束的废旧纸造型的创作活动,获得丰富的感受和自信,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对废旧纸的再利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3、学生将创造能力与在劳动、美术、手工等课上学过的技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废旧纸的再利用。

  二、活动时间:

  3学时。

  三、活动用具及材料:

  1、教师用:已制作好的废旧纸造型、录像。

  2、学生用:剪刀、胶水、圆规、尺子、刻刀、废烟盒、牙膏盒、废鞋盒 、废邮票、旧挂历、废报纸、包装纸、糖纸。

  四、活动重点:

  对废旧纸的设计再利用。

  五、注意问题:

  1、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废纸盒。

  2、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些较精致的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造,制作。

  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制作。

  要求:

  (1)要充分利用材料

  (2)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一件或多件

  (3)新作品要设计新颖、实用、美观。(教师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满足学生材料上的需要,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辅导)(复杂的作品,可以由两名或几名同学合作完成)

  (二)评议、展示、汇报。

  1、小组评议。

  (1)评选出组内较好的作品(可以是多件),待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汇报展示。

  (2)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本组较好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教师作为一名欣赏者)(因学生的能力不同,制作出的作品多种多样,有简单也有复杂的,只要充分利用废旧纸就可以了。)

  2、全班评比。

  对较好的作品再次进行评选,选出全班最新颖、实用、美观的作品。教师对其进行表扬,同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加以肯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一下。

  3、教师补充。

  (放录像)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作品或比较精美的作品。

  (三)活动总结。

  学生畅谈 主要谈谈这次活动的.收获及今后的计划。

  七、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手中的废旧纸制作出了这么多的作品,变废为“美”。希望你们在平日多观察、多思考、勤动手,充分利用废旧物品,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

《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2

  作者:徐菲 烟台开发区海河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补洞洞。

  2、发挥想象,尝试根据洞洞的形状添画出各种形象。

  3、体验洞洞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胶棒、记号笔

  2、各种服装杂志、彩纸、彩色报纸等

  3、PPT:教师登山照片;各种形象(动物、车、水果、人物等)

  4、 音乐:《撕报纸》、《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放假,你们出去玩了吗?(去公园了、没出去···)你们猜我去哪了?(打开登山照片)对我去爬山了!爬山很开心。哎!只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郁闷,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几个洞,你们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呀?(缝一缝、补一补)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各种纸)假如这是一块布,我把它补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补好了。怎么让洞洞看起来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图案,装饰上花纹···)

  二、游戏—撕洞洞。

  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把这些洞洞设计一下。

  1、提出设计要求:老师准备了各种T恤纸,但现在上面还没有洞,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把上面撕出各种形状的洞洞,然后再来设计。(记住:洞洞的形状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播放音乐《撕报纸》开始游戏。

  三、尝试想象创作。

  1、补洞洞。

  师:现在T恤上有许多洞洞,你们把洞洞周围涂满胶,选一张喜欢的纸把洞洞补好。

  2、添加想象。

  师:洞洞补好了,我们看看洞洞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示范)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儿开始创作!

  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3

  课题:

  会动的纸造型

  教学目标:

  在纸筒基础上,通过剪、折设计多变的纸筒,利用拉杆使立体纸造型动起来,会动部位和形象巧妙结合。通过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纸造型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动物的哪个部位动,让纸造型动起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动物的哪个部位动,让纸造型动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仪、作品若干件、各色彩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调动全员参与,开动脑筋,试一试。

  1、出示纸筒,‘比一比谁聪明,谁能给纸筒变个样!’

  各小组讨论,动手试一试。

  2、各组反馈,学生在视频仪上变形。

  二、探究新知

  1、送给各组小礼物,出示课题。

  各组打开礼物玩一玩;给学生新奇感,在玩中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出示研究问题:

  它哪个部位能动?

  研究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会动的部位与形象是怎么巧妙结合的?

  2、各组展示会动的纸造型的玩法

  小鸟——翅膀扇动

  青蛙——舌头卷动

  大鱼——吃小鱼

  房子——出来小主人

  小孩子——露出头

  3、自学制作方法

  各小组看书研究‘小熊’的制作方法

  4、学生反馈,教师演示

  构思要表现的内容,重点设计哪部分动。(与形象巧妙的结合)

  身体结构——筒状的变形。

  利用拉杆,制作能动的部位。

  装饰美化,突出形象特征。

  三、学生设计制作

  作业要求:做一个会动、新颖的纸造型玩具。

  辅导要点:

  1、巧妙的设计。

  2、帮助困难的学生让纸玩具动起来。

  3、装饰美化。

  四、课堂

  展示学生作品,把自己设计满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

  板书设计:会动的纸造型

  小鸟——翅膀扇动

  青蛙——舌头卷动

  大鱼——吃小鱼

  房子——出来小主人

  课后反思:

  通过剪、折设计多变的纸筒,利用拉杆使立体纸造型动起来,会动部位和形象巧妙结合。通过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纸造型的兴趣。

《会动的纸造型》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点、线、面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难点:

  1、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各种线描画鱼范例;

  2、“海底世界”影碟、线描笔、油画棒、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了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了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了,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了(收起范例),还留下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了,没有了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了,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

  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三、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