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教学指导

《瑞雪图》教学指导(精选14篇)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

  〖课文分析〗

  《瑞雪图》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欠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文章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象,最后写作者对瑞雪预兆丰年的赞叹。据此,全文可分为四个段落:一、天气骤变,寒风刮来(第1~2自然段);二、下雪景象(第3自然段);三、雪后美景,孩子玩乐(第4~5自然段);四、赞叹瑞雪(第6自然段)。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抓住这场雪的特点:这场雪来得快、下得猛、时间长、积雪厚等几个方面,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这场雪的大;二是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作者写雪的美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写雪景美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含义。这个题目写明了雪后的壮美景色(瑞:吉祥。图:图画。),表明雪给人们带来了外在的好处,也表达了人们喜爱雪、赞美雪的主观感受和态度(“瑞雪”)。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精读体会。让学生自己默读,找出描写雪下得大的段落,边读边想像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说一说从这些句、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站在作者的角度,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朗读中要注意引导品味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遣词造句的绝妙。让学生重点注意和学习的词语应该是与下雪、雪景直接关联的词语,如:瑞、吉祥、骤然、凛冽、彤云密布、簌簌落落、万籁俱寂、咯吱、极目远眺、粉妆玉砌、玉屑等(学这些词又要与学生字自然结合),以及abb式词语:白茫茫、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

  〖教学建议〗

  1.一种教法是先让学生阅读《雪》一文,使学生大致了解雪的特点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然后就容易领悟文中描绘的雪景了,喜爱雪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2.另一种教法,可以从学生经历的下雪情景或播放下雪情景的录像导入新课。导入后,让学生充分地自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设疑自读自悟。然后,组织讨论,交流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这场雪的,写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3.作者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写这场雪,是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但这一社会背景是四十多年前的情况,因此不必过深涉及,就文教文即可。

  4.学习本文正值隆冬时节,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本课学习,酌情开展下雪天的观察练笔或口语交际活动。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2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联想到课文产生的特殊年代——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11月9日,我们这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所有场景竟与《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大致一样,我灵机一动,不如提前学习这一单元,于是下雪的第二天正是大雪纷扬时我们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边欣赏雪景边与课文对照,自然的融入雪前、雪中、雪后美景图、嬉雪图,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现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景文结合,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我主要采用了文本与实景结合、品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雪景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三、点拨精讲,析疑解难

  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所感,欣赏窗外雪景,欣赏银条儿、雪球儿。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人欢与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中仔细思考揣摩,深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四、精读研读,激情朗读。

  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2单元的主体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在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新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设疑、质疑、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对文字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学生自己快速读、品读、有感情的朗读、研读、示范读、表演读等等,在适当的时候由老师示范读、带读。教学任务就在书声琅琅中轻松的完成。

  三、在教学中,我很适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唤起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许多孩子被那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在《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里,更从形、声上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雪景里,使学生有了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而在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时,我采用雪景图片做底的方式出示句子,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的回顾里,我再次出示动画,又让学生再一次和我一起走进白雪皑皑的境界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这些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四、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适时评价后进行鼓励。比如,有个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个学生在示范读的时候读得不是很有感情。我就对他说:“恩,不错!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假如你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能表现更好些!”那学生高高兴兴的坐下了,在其后的学习里格外认真。这一句句鼓励,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五、课堂上导读卡的使用,为我这节课增色不少。学生从不会写小标题,到会写,再到写好,始终都在讲授这种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从这节课当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

  这堂课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够,导致少数学困生没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动的接受知识;二、在课堂回顾的全文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语速过快,没有读出感情来。三、学生对于导读卡的学习时间较仓促,在之后进行课文分析时与导读卡的联系不十分紧密。这是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瑞雪图》教学反思

  本文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描绘了北国寒冬的美丽雪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3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4、学习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了解雪大、雪美、人欢的特点,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记叙顺序,领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作家峻青为我们描绘的《瑞雪图》,和作者一起感雪之情,听雪之声,赏雪之美。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回顾全文:

  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回忆: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场雪的?根据生回答板书      雪前     雪中       雪后

  三、品读课文,读文悟情、读文研法

  1、学习雪前部分

  (1)下雪前,胶东半岛的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从课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指名读课文

  (2)生汇报 天气变化的句子:“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天气骤冷”的原因是什么?“骤然”是什么意思?(快速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每句话的开头,用笔圈出,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时间短语)再看。这是一天的时间,这一天的时间里天气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说明什么?(雪来得很急)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来。指导个性朗读。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先后顺序)板书

  2、学习雪中部分

  引导: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从空中飘落下来,这场雪究竟下出了怎样的特点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看你从中能有怎样的体会?汇报读句子

  重点指导感悟“簌簌落落”“万籁俱寂”“咯吱声”

  创设情景感悟语境:

  “簌簌落落”是什么意思?是形容雪落的样子。想象:雪那么轻,那么薄,它簌簌落落的是什么样子呢?“粉笔落”是这样吗?不是太重了,“纸落”是这样吗?不是,太轻了! 噢!是介于纸和粉笔之间,比纸重一些,因为雪中含有水分,比粉笔轻一些,因为雪很薄,读出雪簌簌落落往下落的样子来。还要很美!

  “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让我们的教室“万籁俱寂”该怎么做?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到了什么?(静)在这个寂静的夜里,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说明了什么?(雪大)写夜静是为了反衬雪大。板书反衬     谁能读出夜的静和雪的大?

  “咯吱声”什么发出了这种声音?树木的枯枝。谁来读读这种声音?(雪大不大)

  白天作者看下雪,夜里作者又听雪声,这场雪真是下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3、学习雪中部分

  像这样大的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会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说一说。创设情景感悟雪美:想不想看看这场大雪后的美景?(出示图片)你想说什么?作者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咱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我先读,你们接读。谁知道为什么这样读?(总分的写法)板书  你们刚才读了这段后觉得雪后的世界美吗?从哪体会到美的的?有感情的读课文,边读边画。汇报

  着重指导感悟以下几个词语。创设情景

  品词析句: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用粉来装饰用玉石砌成,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白、美)这是雪的颜色,读出美。指导朗读“极目远眺”再看远一些,看10米,100 米,1000米。“万里江山”只看到了一里、再远些再远些,万里江山读出祖国的辽阔,读出祖国的壮美。谁能美美的读一读!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银条儿”指什么?“雪球儿”又指什么?毛茸茸的东西亮吗?蓬松松的东西沉吗?矛盾么?去掉行不行?比较句子(出示)说理由(视觉上看起来毛茸茸的蓬松松的)其实是很有分量的。注意指导读出儿化音。读银条和“银条儿”有什么不同?儿化音更突出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读出喜爱的语气。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的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的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玉屑”是什么意思?就是玉石的碎末,为什么把雪末比作玉石的碎末?想象一下,玉石的碎末,有什么特点?(透明)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怎么样?(发出五彩的光)美吗?“五光十色”这是从动态方面写出了雪的美。

  写法研究

  作者观察时的顺序是什么?从那里看出来?谁能把我们体会到的写作方法总结一下?

  总结写法:在这段雪景的描写中,作者为我们再现了雪后景象的美,从雪的颜色整体介绍,又写了雪的形状,写了雪的静态美,从“风吹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写出了雪的动态美。动静结合。作者在观察雪景时按一定的顺序由远及近,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写法灵活,你掌握了吗?同桌互说。出示课后二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8、雪后的景色除了写雪景的美,还写了什么?(雪中的人)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雪中的人都在干什么?出示图片这雪中得人玩的高兴吗?想象:如果你也来到了这白茫茫的雪地里,你想干什么?和大家玩的这么高兴,你想喊吗?喊出来!你快乐吗?谁能读出快乐?指导读,读出快乐,再快乐些

  “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这是真的吗?(夸张)这样写是为了体现出人们玩的非常快乐!看到此时此景,我被深深的感染了,诗兴大发,我想到了一句诗板书:

  雪美人欢声震天  我用这几个字来概括雪后的景象。这就是小标题。什么是小标题?(用极少的字概括一段的内容,这几个字是这段的魂 )再次齐读,也可概括为:雪美人欢

  你能用这个方法给课文的雪前和雪中部分概括小标题吗?总结板书

  天气骤冷

  夜静雪大

  我添几个字

  看我们将小标题连起来就是一首诗齐读

  天气骤冷寒风至

  纷扬雪降天地间

  夜静雪大压枝断

  雪美人欢声震天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雪的诗篇?(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4、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5、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7、 大雪满弓刀 8、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9、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这一场瑞雪也引发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出示课件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齐读三遍!从这段话中你听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读出赞美的语气。作者为什么对这场雪发出如此之深的赞叹之情呢?音乐声中讲述当时情景,课件出示

  简介背景: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

  谁能说说“瑞雪兆丰年”的意思?看到这场雪谁最开心?是呀!这一场雪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激动和喜悦这真是一场丰收的雪,希望的雪

  板书   瑞雪丰年笑开颜

  五、回归整体,诵读全文

  作者峻青用他那灵动而富有诗意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这幅壮美的瑞雪图,抒发了他对这场雪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作者对这场瑞雪的喜悦之情。最后音乐声中分段读课文

  六、课堂总结:让我们记住峻青,记住这场给人带来希望的瑞雪,也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时时逢瑞雪!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次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瑞雪图》一课第2课时这个单元以“风雪”为主题。《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说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三、说学法: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因而在学文时,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多读多背”、“批注评价”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理解文章的条理,为学文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思考:

  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品读、圈画

  3、学写小标题

  (二)学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思考:

  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来?

  2、默读,找象声词

  3、品读,加小标题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师范读,见思考105页填空题。

  2、自读,找出有关写景、人、色、声、静态、动态的句子。

  3、品读句子

  四1、加小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四)学第四部分

  1、配乐朗读

  2、说体会:面对这雪,最高兴的是谁?他们会怎样说?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等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为此,通过这一环节架起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桥梁,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与本文的作者达到心灵相同。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5

  《瑞雪图》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老教材中也叫做《第一场雪》,现为北师大版小语课本第七册第12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前不久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篇课文。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对话互动、质疑激思的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始终贯穿着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使整堂课在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中向前推进。且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初步学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这场雪很美。

  生2:这场雪下了很久。

  生3:这场雪把世界都变白了。

  生4:这场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4:能!(学生满怀信心地回答)

  师:那请其余的孩子们仔细听她读,一会儿来评一评,比一比看谁是最会听读的孩子?

  (生4充满自信地流利朗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字音准确,语句通顺,但有些句子没有读出感情。

  师:比如说哪一句,你来示范一下怎样才是有感情的朗读?

  生:比如说这句。

  (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稍稍有点感情了,但感觉还不够。

  师:嗯!你说得这样好,我想你的感觉应该到位了,愿意展示一下吗?

  生:好。(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师:她的读又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读得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你读得很好,因为我似乎都看到雪花飘飞的过程了,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种味道来的吗?

  生:我就是把开始下小雨读得轻快,把大片大片的雪花读得语气加重,然后彤云密布的意思是下雪前阴云笼罩,我就读出一种厚重的感觉。

  师:哦,你真会感觉,还能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指导自己朗读。那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句好不好?

  这一片段是第二课时开课的时候引入第三自然段教学,并开始做诵读指导的实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讲也罢,练也罢,都不能代替学生读课文,而是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积极能动地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理解和评价课文。使阅读课文的过程,成为学生用原作的外部语言内化自己的语言,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自己思想的过程,成为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思想和知识加以融会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思想上应重发展思维能力而反对机械记忆;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诱导探索而反对越俎代庖;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讨论答问而反对单项灌输;在诱导手法上应重形象思维而反对干枯说教;在教学原则上应重生疑质疑而反对轻信盲从。《语文课程标准》把这个精神贯穿于各个学段。其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一片段的展示也可以算是对《课标》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片段二:

  师:上节课我们理解到万籁俱寂的意思就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对吗?

  生齐:对!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为什么后面写道又还能听见“沙沙声”和“咯吱声”呢?

  生1:因为夜里在下雪,“沙沙声”是模拟大雪飘落的声音,又因为雪下得很大,所以雪积压在树木的枯枝上就把枯枝压断了,“咯吱声”就是模拟枯枝被压断的声音。

  师:哦!谢谢你的解答。也就是说这是写的动态的景色,大雪在飘,树枝被压断落到地上。可是,万籁俱寂是多么寂静的一幅画面啊,给人多么宁静的感觉啊!为什么后面又要写这些动态的景色呢?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2 :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

  师:你真能干!作者耍得这点小花招都被你看出来啦!那你知道他这样写的好处吗?

  生2 :这样写让夜显得更静了。

  这一片段展示的是讲解“以动写静”这个知识点的实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质疑激思。其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又指出:“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要靠激活思维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实践证明,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二是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就第一方面来说,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第四,抓住分歧点质疑。我采用的正是第三种方法,挑起静与动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由此在学生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讲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再做专门的朗读指导了,学生自身感受到的动静对比已经可以指导他们读好这句话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并想象,体会雪景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说说你的理由。

  2、师: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歉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喜悦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3、板书课题,生读两遍。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瑞雪”指什么雪?(及时的好雪,庄稼最需要水分时的雪)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时间顺序)。

  2、板书: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

  3、读了课文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三,精读课文。

  a下雪时

  1、齐读2、3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时的?

  2、师:下雪时风是怎样刮的?能不能学一学?寒风吹在你身上,给你怎样的感觉?

  3、雪是怎样下的?(纷纷扬扬)说明了什么?(雪大)

  4、课文中那些句子还可以看出雪很大?(同桌互学)

  (1)、用笔在文章中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看谁能把雪大的气势读出来!

  (2)、指名个别读。

  (3)、学生评价,说出理由。

  5、通过朗读,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内容?(大雪纷飞、夜静雪大)

  b、下雪后

  导: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雪停了,我们再来看看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1、齐读4、5段。

  2、这两段让你感觉雪怎样?(雪很美)

  3、四人一组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看谁读出来能使人感觉到雪后的景色的确很美。

  4、生汇报,试读。

  5、评价。理解“粉妆玉砌,玉屑似的”。

  6、比比看谁能把这些句子读的更好!

  投影出示

  (1)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雪的颜色美)

  (2)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雪的静态美、形态美)

  (3) 看近出,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长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的动态美)

  7、同学们都找到了描写雪美的句子,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第四、五段看看这个题你们会做吗?

  投影出示填空

  雪后的景色,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形态);先写静,再写(动);先写(远出),再写近出。

  7、雪后的景色如此之美,你们喜欢吗?最喜欢干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四、五段的主要类容。(雪美人欢、雪美人乐)

  c、下雪前

  师:这么大的雪在下之前,天气是怎样的呢?

  1、默读1、2段。

  2、谁能像前面一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两段的主要类容?(天气骤变、彤云密布)

  d、小结

  1、面对如此美丽的雪景,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吗?

  2、作者也像你们一样不由得发出了赞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3、此时,那些农业歉收的农民们会怎么想,又会怎样说呢?

  4、你们听过有关雪的谚语吗?(学生汇报并介绍科学性)

  四、再读问章,体会文章之美,感受人们的喜悦之情。

  作业,动手动脑长智慧。

  1、摘抄并背诵课文中你认为的好词好句。

  2、画一幅《瑞雪图》

  板书

  瑞雪图

  下雪前天气骤变

  下雪时大雪纷飞

  下雪后景美人欢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7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学准备:瑞雪图、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出示瑞雪图,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2、说一说,欣赏了雪景,大家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课文,认识这场雪的特点。

  a.雪大。

  1.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雪大的句子,画上横线,然后组内交流。

  2.找得快的同学,尝试读一读,看能不能把雪下得大的气势读出来。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1)这么大的雪,作者是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感受到的?

  (2)雪花飘落,悄无声息,怎么能听到呢?谁能通过朗读把山村夜静的特点表现出来。

  (3)指名朗读描写雪大的句子。

  (4)为了把雪大的特点表现出来,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突出哪些词语。

  (5)分男女生朗读。

  b.景美。

  1.出示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找一找、画一画,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

  (2)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2.自学。

  3.汇报交流。

  (1)“推开门……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颜色美)

  (2)“看近处……银球儿”(形态美、静态美、挖掘叠词、儿化音的妙用)

  (3)“一阵风……彩虹”(动态美)

  4.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样通过朗读,通过我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2)指名朗读。(评价)

  (3)拓展:你还看到了雪后哪些壮丽景色?

  (4)全班朗读。(师评价)

  c.人欢。

  这么大的这么美的景色,最喜欢的首先是孩子了,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师介绍背景资料。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场雪,你会说什么?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项做一做。

  1.搜集资料,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

  2.仿照《瑞雪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丰收图》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

  瑞 雪 图

  雪 大        簌簌落落

  景 美        粉妆玉砌

  人 欢        瑞雪丰年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8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 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    间小 标 题景  物天 气 特 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小结: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小结)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导读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导  读  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   间小 标 题景  物天 气 特 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   间小 标 题景  物天 气 特 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     )。

  (三)总结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本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              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执教的《瑞雪图》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曾以不同版本出现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如今,面向刚刚升入小学四年级,生活在武汉的的学生,如何使他们爱读、会读、读出文章蕴涵作者深厚的情感,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众所周知,一些名家都讲过这篇课文,上好这堂课,对于我这位年轻的教师来说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瑞雪图》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峻青创作于1962年的《瑞雪图》这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而充满生机的瑞雪图,抒发了自己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因此,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难点是理解文中“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课堂上,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理解“瑞雪”的三层含义贯穿教学始终。

  课文的题目是《瑞雪图》,因此,我抓住“瑞雪”,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字词教学时,引出“瑞雪”一词,让学生查一查“瑞”和“瑞雪”在字典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学生初步了解了“瑞雪”是应时的好雪的意思;接着,学生带着“为什么说这场雪是应时的好雪?”这一统揽全文的问题学习课文。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这场雪大而美丽,进一步理解“瑞雪”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他们说说雪的好处,又适时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补充峻青原文中的一段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在三年灾害中人民对风调雨顺好年景的期盼,感受到这是一场给人民带来憧憬和希望的雪,从而真正体会 “瑞雪”深刻的含义。

  二.利用课文丰富的语言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应该根植于语言文字,我们要帮助学生在体会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瑞雪图》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上成之作,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理解雪大这一部分时,我抓住文本中描写雪大的两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雪大,却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在感悟雪后的美景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句子、换相近的词语。使他们体会到加上形容词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更加生动,并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虽然学生进入了中年级,但字词教学也不能全然放手。于是,我有的放矢地抓住生字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正音,到词义的理解,从好词的积累,到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瑞雪的意思。每一步都为学生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感谢小语会给我这次站在全国观摩活动的舞台上讲课、学习的机会。我深知,这样的经历也许在我的一生中只有一次。我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了一份答卷。由于年轻,我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地认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

  2.学习书写“簌、籁”,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4.抓住描写雪后美景的语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谜语、诗歌《星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猜一猜?

  师:课件出示

  (谜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乱入梅花看不见。)

  师:雪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花很白!

  生2:雪花很多!

  生3:雪花很顽皮,很可爱!

  生4:我很喜欢雪花!……

  师:我和小朋友们一样也很喜欢雪花,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课本104页,走进《瑞雪图》,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有趣的儿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师生对话顺畅进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师:在同学们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教给同学们一个读书的“小窍门”呢?想不想看一看呢?

  生:想!

  师:课件出示“我的读书小窍门”

  我的读书小窍门:

  1.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书上标一标,画一画!

  看看谁最棒!

  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接读课文,随机处理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不错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好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新朋友,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好吗?

  出示字卡――“胶东半岛”,学生认读。

  师:胶东半岛就在我们山东省,谁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呢?

  生1:就是山东省地图上那个伸出来的地方。

  生2:就是山东省东部伸出来的那块岛屿。

  师:你们说得都对,寒流侵入后,胶东半岛变得什么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也遇上了一个拦路虎,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吧,出示字卡――“骤然”,学生认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生: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聚集”的“聚”,就是“骤”。

  师:对熟字加偏旁就是一个认字的好方法,“骤然”什么意思呢?

  生:一起回答道:“突然!”

  师:对,换个词语我们就理解它了。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用多种方法识字,既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能让学生感到易记易学,同时为解决课文的阅读夯实了基础。)

  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了,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在读课文时,这场雪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下得很大。

  生2:下雪前,天空乌云密布。

  生3:雪后树木变白了。

  生4:山川、河流、房屋也变白了。

  生5:下雪时,能听到雪下落的声音。

  生6:雪景太美了!……

  师:同学们不光课文读流利了,而且还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一样,课文既写了下雪时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写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1:我知道,是按雪前、下雪时、雪后的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 三)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所以同学们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才有个同学说树木变白了,你是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读懂的?

  生:从第四自然段。

  师:雪还让什么变白了,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表示白色的词语画出来。

  生:学生默读。

  师:谁来说说雪还让谁变白了?

  生1:山川、河流、树木、房屋

  生2:所有的都变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为什么从这句话能知道呢?

  生:“粉妆玉砌”就是用白粉和玉石做成的,所以万里江山用白粉玉石做成当然是白的了。

  师:大家听他说得多好呀,就像他说的一样,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美呀,你们小声地读一读,把你们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看近处……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师:这个句子我也很喜欢,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欢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2、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悟雪后的景象。

  2、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揭题剖题。

  同学们,大家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文章《瑞雪图》。

  ★师板书课题,强调瑞的写法。指名说说“瑞”的意思。

  ★剖题。课题的意思就是:吉祥的雪,美如图画。

  ★作家在文中到底给我们描绘了多少画面?这节课我们就从文章中去用心感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轻声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骤然变冷 铅色阴云凛冽寒风

  大片大片 彤云密布枯枝压断

  粉妆玉砌 咯吱咯吱五光十色

  3、指名读词,发现这三行词语各有什么特点?(雪前,雪中,雪后)

  4、指名读书,雪前、雪中、雪后,“感受”一句齐读。相机正音。

  四、精读感悟。

  ★感悟雪中景象。

  1、这场雪下得怎么样?指名读第三段。

  2、读后汇报: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这场雪下得怎么样?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大雪下

  3、你还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雪很大?相机理解 “彤云密布”,指导读好“大片大片”、“一会儿”。

  4、晚上还下吗?文中是怎样写晚上的雪大的?指名读,山村的雪夜很寂静,你从哪个词读出来了?相机理解“万籁俱寂”。

  5、师范读这一句,生闭目听后跟读。

  6、有感情地齐声朗读。

  ★感悟雪后的景象

  1、课件欣赏雪后景色。

  2、用自己的话说说雪后的景色怎么样?作者和大家一样,也

  发出了一声赞叹,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一句。指导读出兴奋、激动之情。

  3、作者从远处都看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

  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指导理解“粉妆玉砌 ”。

  4、同桌练读,读出感情。指名一组朗读。

  5、从近处又看到了什么呢?生齐读。

  6、出示课件,看图理解“银条儿”、“雪球儿”。

  7、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巧妙。

  8、指名读动态美的句子。

  9、配乐朗读第四段。

  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什么?

  (堆雪人、打雪仗)

  10、请大家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人更欢”。★师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们国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庄稼连续三年歉收,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就在这一年下了第一场雪,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齐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图!”板书:瑞雪丰年图

  11、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赞叹,齐读。

  12、这一场雪,给人们带来了激动的赞叹,再读。

  这雪能无缘无故地下起来吗?引入学习 “雪前”

  ★略读雪前:快速浏览本段,找出最能突出天气变化的词语,画下来。 (骤然变冷)仅仅是天气变化吗?还有“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刮)

  13、指导书写“骤”。

  14、这就是峻青笔下的瑞雪图,如诗如画,齐读板书。

  五、总结拓展。

  1、 这篇文章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雪后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风雪给群山和大地披上银装,也给来年的丰收带来了希望。不同的人对雪有不同的感受,请大家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雪的文章。

  2、课外阅读峻青的《秋色赋》。

  六、作业:

  1、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写雪的文章。

  2、背诵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3 、阅读峻青的《秋色赋》。

  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骤冷寒风刮

  雪中夜静大雪下

  雪后雪美人更欢

  感受瑞雪兆丰年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悟雪后的景象。理解课题的含义。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瑞雪图)你知道“瑞雪”的意思吗?应时就是及时,这场下得及时的雪,雪后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请孩子们一边看屏幕一边回忆,课文里的那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ai 图  你能给同桌说说,通过预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也可以是一句话。(雪美、雪大)

  2.看来大家对这场雪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大家翻开书p107,请你告诉大家你的这种感受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其他同学听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读得准确,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如果读得又准声音又洪亮,就请送他最热烈的掌声。(指2名读句)

  3. 孩子们真会读书!作者描写的这场又大又美的雪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吗?(时间)板书:下雪前  下雪时  下雪后

  同学们真了不起!预习时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理解、品读

  1. 既然大家感受到了这场雪下得很大,感受了它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就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去感受雪后的美景吧!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美的?可以勾画,还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做上批注。(自读四段)

  2.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四段说理由)

  3.①真棒,你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生字读准确,如果……就更好了!②了不起,你让我们感受到雪后的景象的确是一幅壮美的画卷!你最喜欢哪句话,读一读,为什么?

  ⑴生: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理由:时间长、雪大)

  师:你读书时真仔细,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积雪该有多么厚呀!

  ⑵生:一阵风吹来……(理由:簌簌落落)

  师:是呀,银条、雪球随风抖落,还带着点儿声音,的确很美。

  ⑶生:玉屑似的雪末儿……(理由:雪末儿幻映成彩虹)

  师:听了你的朗读,蔡老师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

  ⑷生:看近处……(理由:写得美)

  ① 你会抓住词语理解句子,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②那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cai 图  看了这么美的画面,你对雪景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带着新的感觉来品读这句话。指名读句

  ⑸生:极目远眺……(理由:粉妆玉砌)

  板书:粉妆玉砌  师:他找到了“粉妆玉砌”这个词,真能干!课文中这一部分的确写得很美。cai 三句话“推开门……世界”我们一块儿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指名(“都”“厚”——雪大)你能读出雪特别大吗?(指名读句)

  雪下得这么大,眼前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了,远处也不例外,所以,作者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把“粉妆玉砌”换一个词,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世界?请说完整。(洁白无暇、银装素裹、晶莹洁白)。对,这真是一个洁白无暇、银装素裹、晶莹洁白的冰雪天地,所以作者说(齐读: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注意“万里江山”要读得宽广些,因为不论眼睛看到的,还是看不到的地方都被雪覆盖了!再来读一读。(齐读这句)

  难怪作者推开门,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指板书  齐读:嗬!……)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指名:惊喜、惊讶、赞叹)为什么?请你带着(惊喜、惊讶、赞叹)读一读,好吗?

  4.是啊,这场雪太让作者惊喜、惊讶、赞叹了,所以⑴当他看到这个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雪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时,他会说——(齐读:嗬……)⑵ 当他看到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时,他会说——(又读)⑶当他看到阳光映照下,随风飘扬的玉屑似的雪末儿时,他会说——(再读)

  5.这雪实在是太大、太美、太令人赞叹了!就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雪的喜爱,再来读读这一段!(齐读四段)

  三、体会“瑞”雪

  1.这场雪是这样大、这样美,这样让人喜欢,快速浏览课文,除了作者还有谁喜欢这场雪?(孩子)为什么?(可以……)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一群群……)

  2.还有谁会更盼望呢?(农民)没错,你能联系昨天在“语文天地”中学到的知识来说说,农民伯伯为什么最盼望这场雪的来临吗?(指名)是啊,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靠土地吃饭的农民盼来了这场预示着来年会丰收的大雪时,怎能不欢欣鼓舞?带着喜悦齐读最后一段。

  3.你们知道吗? 当时,胶东半岛接连九个月滴雨未下、异常干旱,不光是这里,全中国连续三年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孩子以树皮、泥土充饥而死去。所以当人们快要绝望时,这场雪又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瑞”代表着吉祥,所以,课题叫做—— (指黑板  齐读课题)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粮棉歉收,农民眼看着粮食颗粒无收,来年又会挨饿受冻,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这场大雪可以说是他们的救命雪,所以,课题叫做—— (再读)

  四、积累

  1.这场雪太大、太美、太及时了,让我们把精彩的语句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吧!你可以背诵第四自然段其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这一整段。

  2.谁来试试?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3

  第一天白天 下雪前   第一天夜里 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     下雪后  

  (2)雪后的景色,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声音);再写(动);先写(远处),再写近处。     5、出示根据课文内容编的诗歌天气骤冷且变脸,   山村静夜雪漫天。晶莹世界人尽欢,   更喜来年丰收粮。6、说说你收集的有关雪古诗7、写带雪的词(七)作业: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借景抒情)        雪前 寒风呼啸 天气骤变    (冷)时间顺序 雪中 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大)雪后 粉妆玉砌 五光十色    (美) 联想 瑞雪丰年              (喜)

  第一天白天 下雪前   第一天夜里 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     下雪后  

  (2)雪后的景色,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声音);再写(动);先写(远处),再写近处。     5、出示根据课文内容编的诗歌天气骤冷且变脸,   山村静夜雪漫天。晶莹世界人尽欢,   更喜来年丰收粮。6、说说你收集的有关雪古诗7、写带雪的词(七)作业:1、读读背背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课外阅读一篇写景的文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板书设计]           第一场雪(借景抒情)        雪前 寒风呼啸 天气骤变    (冷)时间顺序 雪中 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大)雪后 粉妆玉砌 五光十色    (美) 联想 瑞雪丰年              (喜)

  一、教材简析

  《瑞雪图》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瑞雪图》一课是这个单元以“风雪”为主题。《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色。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中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记叙顺序,领悟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1、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因而在学文时,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多读多背”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都是北方孩子,每年冬天都会见到雪。你们喜欢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瑞雪图》,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二)复习

  1、读词语,说说你会解释哪个词:(出示小黑板)

  骤然 凛冽   纷纷扬扬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瑞雪丰年

  极目远望     粉妆玉砌  白茫茫    毛茸茸蓬松松    沉甸甸

  玉屑  五光十色

  (2)本课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时间顺序)说说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雪前天气骤变,寒风刮起。第二段(第3自然段)下雪时的景色。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雪后美景,孩子玩乐。第四段(第6自然段)联想瑞雪。(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三)新课研读,感受精美。

  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后,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并在书中勾划出来。

  连日来  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一清早   天空布满了铅色的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 刮起凛冽寒风      (寒流到来)。

  黄昏时分 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板书:寒风呼啸  天气骤变    (冷)]

  2、师生对读,师可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也可调换读一读。

  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开始”   “伴着小雨”。

  “不久”   “鹅毛般的大雪”。

  “一会儿”  “地上白了”。

  “夜里”   “压断枯枝”。

  2、出示句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黑板)

  (1)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飘将下来。

  “大片大片”说明雪很大。

  “簌簌落落”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2)“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压断”说明积雪很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3、小结:在这一段雪中景物描写中,作者抓住以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致, ““鹅毛般的大雪” ”(写了雪的形状),“地上白了” (写雪的颜色)而且写了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 写雪的 声音)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板书:大片大片  簌簌落落 (大)]

  学习第三、四段。

《瑞雪图》教学指导 篇14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1单元的主体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本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1、在进入新课之前,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雪景,再谈谈自己看了雪景后的感受,使他们对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进而揭示课题。2、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悟。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明白写作的顺序。3、再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怎么样学习课文。学生提出:可以想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可以用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先带着感情读课文,在读中再去感受理解课文;可以互相讨论交流。4、在学生以小组或同桌的方式对整篇课文进行自学以后,让他们在全班互相交流。5、在学生对课文深入了解后,我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场大雪的感受谈谈作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叹。使学生理解瑞雪丰年的涵义,激发他们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6、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受、感悟雪景的美,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在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新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设疑、质疑、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学生自己快速读、品读、有感情的朗读、研读、示范读、表演读等等,在适当的时候由老师示范读、带读。教学任务就在书声琅琅中轻松的完成。

  三、在教学中,我很适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唤起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在课后的讨论会上,不少听课老师都说:在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太美了,在《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里,首先就从形、声上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雪景里,就使学生有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冲动。而在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时,我采用雪景图片做底的方式出示句子,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的回顾里,我再次出示动画,又让学生再一次和我一起走进白雪垲垲的境界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这些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四、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适时评价后进行鼓励。比如,有个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个学生在示范读的时候读得不是很有感情。我就对他说:“恩,不错!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假如你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能表现更好些!”那学生高高兴兴的坐下了,在其后的学习里格外认真。这一句句鼓励,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这堂课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够,导致少数学困生没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动的接受知识;二、在课堂回顾的全文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语速过快,没有读出感情来。这是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