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
瑞雪图(精选16篇)
瑞雪图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这里降了今冬第一场大雪,想不想把自己在这场雪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说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作家峻青也特别喜欢雪,他还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想不想知道峻青为什么叫它是瑞雪图?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104页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作家笔下的雪有什么特点?
谁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找同学说说她读的怎么样?抽生评价不正确的地方。
那这场雪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谁起来说说?(雪大、景美)
大家都有一个同感:大雪过后是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品味出雪大、雪美的?
三、指导学生精读品味。(雪大、美。)
1“嗬!好大的雪呀!”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赞美,读出雪大、美、和自己的喜悦之情。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谁再来试试?可以齐读。
哪个地方看出它的美?
2远处。粉妆玉砌指用白雪装饰,用白雪砌成,形容雪后世界一片白色
3、近处。“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四个叠词,紧扣特点,贴切地描绘了“银条儿、雪球儿”的形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雪落枝头的美景,的确让人感到非常美。
4、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两个地方体会到美。因为读到这两个地方我感到雪末在落,在飘,在动,使雪后的画面活起来了。
说得不错。我们也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的美。那就让我们再美美的去读读这美丽的景象吧。来自己试试看。谁起来给大家读读?一起读读吧。
作者除了写了雪大、雪美,还写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第5小节吧。这小节写的什么谁起来说说。(雪后孩子们嬉戏欢乐的情景。)
当你踏上这厚厚的积雪,当你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掷雪球、堆雪人时,你有何感受?(快乐)
指导朗读。那谁再起来读读这小节把那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好大好美的雪啊,好快乐的孩子们!于是作者从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齐读。啊好一副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这就是峻青笔下的瑞雪图。现在我们知道它为什么叫瑞雪图了吧。谁起来说说。抓住雪大、美,人欢乐,丰收等等几方面叙述就可。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食欠收。国家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就在那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而这场大雪又预兆着来年的丰收,作者心中比我们看到这场大雪要激动兴奋的多。请大家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出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来。
好一个“瑞雪兆丰年”呀,(板书)那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描绘这幅图画的?
时间顺序。具体说是
下雪前:数日骤变天
下雪中:鹅毛舞翩跹
下雪后:景美人欢笑
那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或词语来概括一下“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象呢?
大家说的很好,老师给它们每一部分加了一个小标题,大家看看好不好。好那大家就记在心里吧。
雪前:数日骤变天
雪中:鹅毛舞翩跹
雪后:景美人欢笑
作业:我们也回家写写我们这里的第一场雪好不好?希望你能写出更新的内容来。
瑞雪图 篇2
本文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描绘了北国寒冬的美丽雪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瑞雪图 篇3
马敬,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多次承担国家级、北京市级、区级研究课任务。2005年获第五届北京市青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第一名。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教学简案]
教材分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语课本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学习生字新词。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
小结:通过查词典,初步了解瑞雪的意思。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学】
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想:这场雪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场雪下得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重点指导朗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
“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
(感受雪下得很大。)
第四自然段
“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通过换词比较,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
师生合作读整段。
(渗透下雪是有顺序的,应该按顺序描写景物。)
第五自然段——
“嗬!好大的雪啊!”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通过看图、换词、比较句子,感悟雪后景色的美丽。在反复地诵读中,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小结:通过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了瑞雪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运用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场雪的好处。
★介绍时代背景。
★品读“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小结:通过课外资料的延伸,更进一步地体会 “瑞雪”的深刻含义。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及段落。
★了解作者峻青,读读他的作品,如《秋色赋》等。
板书设计:
大 纷纷扬扬
瑞雪图 美 粉妆玉砌 希望
应时 丰年
瑞雪图 篇4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朗读技巧。
一、旧知导入 。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 );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瑞雪图 篇5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第三课时:开卷有益 雪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瑞雪图 篇6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联想到课文产生的特殊年代——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11月9日,我们这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所有场景竟与《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大致一样,我灵机一动,不如提前学习这一单元,于是下雪的第二天正是大雪纷扬时我们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边欣赏雪景边与课文对照,自然的融入雪前、雪中、雪后美景图、嬉雪图,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现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景文结合,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我主要采用了文本与实景结合、品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雪景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三、点拨精讲,析疑解难
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所感,欣赏窗外雪景,欣赏银条儿、雪球儿。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人欢与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中仔细思考揣摩,深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四、精读研读,激情朗读。
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瑞雪图》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2单元的主体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在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新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设疑、质疑、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对文字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学生自己快速读、品读、有感情的朗读、研读、示范读、表演读等等,在适当的时候由老师示范读、带读。教学任务就在书声琅琅中轻松的完成。
三、在教学中,我很适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唤起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许多孩子被那些美丽的图片所吸引,在《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里,更从形、声上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雪景里,使学生有了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而在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时,我采用雪景图片做底的方式出示句子,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的回顾里,我再次出示动画,又让学生再一次和我一起走进白雪皑皑的境界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这些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四、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适时评价后进行鼓励。比如,有个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个学生在示范读的时候读得不是很有感情。我就对他说:“恩,不错!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假如你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能表现更好些!”那学生高高兴兴的坐下了,在其后的学习里格外认真。这一句句鼓励,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五、课堂上导读卡的使用,为我这节课增色不少。学生从不会写小标题,到会写,再到写好,始终都在讲授这种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从这节课当中学会了知识和方法。
这堂课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够,导致少数学困生没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动的接受知识;二、在课堂回顾的全文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语速过快,没有读出感情来。三、学生对于导读卡的学习时间较仓促,在之后进行课文分析时与导读卡的联系不十分紧密。这是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瑞雪图》教学反思
本文用优美的文字向人们描绘了北国寒冬的美丽雪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瑞雪图 篇7
11月17日,气象台发布了强大的冷空气即将南下的消息,第二下下下辽远的西伯利亚地带袭来的寒流,就侵入了胶东半岛。
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天气,骤然变得冷起来了。一清早,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簌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卫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下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大街上,积雪足有一尺深。人在雪地上走着,脚下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瑞雪图 篇8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联想到课文产生的特殊年代——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11月9日,我们这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所有场景竟与《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大致一样,我灵机一动,不如提前学习这一单元,于是下雪的第二天正是大雪纷扬时我们学习了本文。同学们边欣赏雪景边与课文对照,自然的融入雪前、雪中、雪后美景图、嬉雪图,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现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景文结合,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我主要采用了文本与实景结合、品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雪景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三、点拨精讲,析疑解难
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所感,欣赏窗外雪景,欣赏银条儿、雪球儿。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人欢与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中仔细思考揣摩,深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四、精读研读,激情朗读。
教学时注意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瑞雪图 篇9
一、歌曲导入:
1、今天符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想听听吗?
2、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老师相机提问:同学们这是一首赞美什么的歌曲呢?(雪)
3、那么雪根据下的程度可分为几种呢?(小雪、大雪、中雪等)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雪被称之为瑞雪,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师:吉祥)
4、瑞雪纷纷扬扬,簌簌落落,那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瑞雪图》
二、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后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情况:
(出示生字) 白茫茫 沉甸甸 毛茸茸 咯吱 彤云密布
极目远眺 粉妆玉砌 万籁俱寂 瑞雪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学生汇报:(雪前、雪中、雪后)
4、生读课文完成填表格
(一)下雪前:
(1)、学生读,谈谈吸引你的理由。
(2)、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用两个字说是什么?(阴冷)?
(3)、如果把这段话瘦身、减肥,加个小标题,只要一个词概括,用什么词?(骤然变冷)(你看!你真是语言的概括大师)
(二)下雪中:
(1)、学生读
(2)、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那我们就来读一读这场雪,读的时候要把雪下得很大的那个气势读出来。
(4)、指名读。
(5)、作者听到了什么?
(6)、谁来谈谈你对“万籁俱寂”的理解。
(7)、你再来读读这句,看看能不能读出夜的静。
(8)、再来把这段话瘦身减肥,用四字词来概括!(纷纷扬扬)
(9)、我们再来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合起来读!男同学声音响亮读作者看到的大雪,女同学声音轻柔读安静的夜晚作者听到的雪声,听明白了吗?
过渡:同学们,雪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舞蹈家,它那多棱的晶体,漫天飞舞,潇潇洒洒,现在,潇潇洒洒的你,再来看看雪后什么景色
(三)下雪后:
(1)、作者用那么多美的句子,美的词语将雪后的景色描写的如此的美,想听老师读读吗?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找一找,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学生交流后汇报:
a、出示句子:
“呵,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a“呵,好大的雪啊!”怎样读出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b什么叫粉妆玉砌?能联系上下文描绘一下吗?
c那你知道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吗?
d这样的世界美吗?你来美美的读。
教师介绍背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食欠收。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就在那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作者心中能不激动、兴奋吗?
b、出示句子: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a学生读。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b什么样的银条?毛茸茸、亮晶晶怎么读?什么样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怎么读?
指导朗读:
c、出示句子: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读了这句话,你什么感觉
5、那我们给这一段加个小标题(粉妆玉砌)
(四)雪后活动
师:其实,作者不仅写了雪后的美景,还写了孩子们的活动情况,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读
师:刚才,老师一直沉浸在你们的朗读中,你的朗读,让我真正的感到皑皑白雪,铺天盖地,瞬间融天地于一色,白雪覆盖下的一切一切是那么的美。现在,老师奖励大家!带领你去欣赏美丽的雪景。(欣赏录象)
6、论写法。
师:大家的主意都不错!你们知道吗?作者之所以能把雪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先自己想一想他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点击课件)再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填下来。
师:谁把自己讨论的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雪后的景色,先写景,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声音;先写静,再写动;先写远处,再写近处。)
师:有其他看法吗?
生:……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是这样,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作者在描写雪后的景色时,先在第四自然段写景,第五再写人。
生:(课文写色彩之后,又写了咯吱咯吱声、叫喊声、嬉闹声。)
生:(课文先写静景后,又写了一阵风吹来……人在雪地上行走、堆雪人、掷雪球……)
生:(从课文中“看近处”可以看出是先写远处,再写近处。)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在今后的写作中,就应该多运用这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描绘出更多、更美的风景。就像作者把雪后的景色描写得如此美妙、如此生动。让我们再次来欣赏一下吧!
三、创设情境:
师:假如你也来到这样一个粉妆玉砌的雪的世界,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喊些什么?
出示:
1、假如我是一名歌手……
2、假如我是名摄影师……
3、假如我是一位诗人……
4、假如我只是一个孩子……
四、赞美雪
出示句子:“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1、学生饱含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赞颂雪,赋予它诗情画意,或气吞山河,或浪漫潇洒,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有关雪的优美诗篇,现在就让我们去欣赏与品位
六、作业:
补充练习:你将用怎样的话来赞美这场丰年瑞雪?
例:好一场瑞雪啊,你给我们带来了( ),带来了( ),带来了( )……
七、总结:
师:同学们!雪,是那天上的精灵,飘飘撒撒,把美丽和纯洁带给人间。雪还带给了我们丰收的喜讯,一句俗语脍炙人口,一起来说--瑞雪兆丰年!
板书设计:
大 纷纷扬扬
瑞雪图 美 粉妆玉砌 希望
应时丰年
瑞雪图 篇10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1单元的主体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本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1、在进入新课之前,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雪景,再谈谈自己看了雪景后的感受,使他们对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进而揭示课题。2、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悟。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明白写作的顺序。3、再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怎么样学习课文。学生提出:可以想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可以用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先带着感情读课文,在读中再去感受理解课文;可以互相讨论交流。4、在学生以小组或同桌的方式对整篇课文进行自学以后,让他们在全班互相交流。5、在学生对课文深入了解后,我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场大雪的感受谈谈作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叹。使学生理解瑞雪丰年的涵义,激发他们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6、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受、感悟雪景的美,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在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新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设疑、质疑、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的感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我始终以读为主:学生自己快速读、品读、有感情的朗读、研读、示范读、表演读等等,在适当的时候由老师示范读、带读。教学任务就在书声琅琅中轻松的完成。
三、在教学中,我很适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唤起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在课后的讨论会上,不少听课老师都说:在导入新课时的动画太美了,在《我爱你,塞北的雪》的音乐里,首先就从形、声上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雪景里,就使学生有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冲动。而在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时,我采用雪景图片做底的方式出示句子,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的回顾里,我再次出示动画,又让学生再一次和我一起走进白雪垲垲的境界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这些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四、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适时评价后进行鼓励。比如,有个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个学生在示范读的时候读得不是很有感情。我就对他说:“恩,不错!你的声音很响亮。但是假如你能更有感情的朗读,就更好了。希望你下次能表现更好些!”那学生高高兴兴的坐下了,在其后的学习里格外认真。这一句句鼓励,学生想要表现自己的欲望很强烈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这堂课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够,导致少数学困生没有很大的思考的余地,很被动的接受知识;二、在课堂回顾的全文朗读中,学生的朗读语速过快,没有读出感情来。这是应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今后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示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瑞雪图 篇1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执教的《瑞雪图》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曾以不同版本出现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如今,面向刚刚升入小学四年级,生活在武汉的的学生,如何使他们爱读、会读、读出文章蕴涵作者深厚的情感,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众所周知,一些名家都讲过这篇课文,上好这堂课,对于我这位年轻的教师来说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瑞雪图》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峻青创作于1962年的《瑞雪图》这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而充满生机的瑞雪图,抒发了自己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因此,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难点是理解文中“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课堂上,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理解“瑞雪”的三层含义贯穿教学始终。
课文的题目是《瑞雪图》,因此,我抓住“瑞雪”,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字词教学时,引出“瑞雪”一词,让学生查一查“瑞”和“瑞雪”在字典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学生初步了解了“瑞雪”是应时的好雪的意思;接着,学生带着“为什么说这场雪是应时的好雪?”这一统揽全文的问题学习课文。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这场雪大而美丽,进一步理解“瑞雪”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我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他们说说雪的好处,又适时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补充峻青原文中的一段文字,使学生了解到在三年灾害中人民对风调雨顺好年景的期盼,感受到这是一场给人民带来憧憬和希望的雪,从而真正体会 “瑞雪”深刻的含义。
二.利用课文丰富的语言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应该根植于语言文字,我们要帮助学生在体会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瑞雪图》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上成之作,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理解雪大这一部分时,我抓住文本中描写雪大的两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雪大,却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丰富。在感悟雪后的美景时,我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句子、换相近的词语。使他们体会到加上形容词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更加生动,并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虽然学生进入了中年级,但字词教学也不能全然放手。于是,我有的放矢地抓住生字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正音,到词义的理解,从好词的积累,到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瑞雪的意思。每一步都为学生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感谢小语会给我这次站在全国观摩活动的舞台上讲课、学习的机会。我深知,这样的经历也许在我的一生中只有一次。我也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了一份答卷。由于年轻,我在教学中一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恳请各位评委、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瑞雪图 篇12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瑞雪图,(师板书课题)请孩子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雪的?
(生);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他先写了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冷,再写了下雪时雪下的很大,夜里山村很安静,只听到雪降落的沙沙声。最后写了下雪后,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人们也在雪地上欢快的玩耍着,那欢乐声、嬉闹声、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师)板书:下学前——天气骤变
下雪时——夜静雪大
下雪后——景美人乐
(师)作者先写了下雪前天气骤变,再写了下雪时夜静雪大,最后写了下雪后景美人乐。按照时间顺序生动细腻的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这三部分中你最喜欢那一部分?自己先大声读一读,再说说理由,先说给自己听听。
(生):我最喜欢描写下雪后景色的第四自然段,我特别喜欢这里:推开门一看,……粉装玉砌的世界。因为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了雪下得很大,仿佛看到世界变的雪白雪白的。
(师)从他的朗读里,我听出来了,雪下得真大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落在了山上,落进了谷里,落在了树枝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洁白的一片。谁还愿意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在他的朗读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童话班的世界。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带着这些感受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这是作者他从远处给我们描绘了雪后的世界是洁白无暇,粉装玉砌的。
你还喜欢那些句子?
(生)我还喜欢这里:看近处……雪球儿。因为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树上都开满了朵朵梨花。
(师)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雪下的很大,树木都披上了银色的时装。现在请孩子们欣赏两幅图片,并思考为什么有的树是银条,有的树却是雪球儿呢?
(生)汇报。
(师)看来雪姑娘在不时的变换自己的舞步,象个淘气的孩子让人难以预测,可无论它怎么变都逃不脱孩子们锐利的眼睛。这是什么样的银条?
(生)汇报
(师)我听出来银条儿的样子是毛茸茸亮晶晶的。师引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
(生)读“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师)那是什么样的雪球儿?
(生)汇报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引读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转眼之间,树木既像穿上了银白的衣服,又像开满了朵朵梨花。在这里作者他从近处生动细腻的给我们勾勒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你还喜欢那一句?
(渑)汇报:一阵风吹来……
(师)猜猜风他是想来干什么?
(生)汇报
(师)风吹着口哨来了,他和雪姑娘做着这么多游戏,他们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刚才我从他的朗读里听到了一点开心,和欢快,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在作者生动细腻的笔下,远处的山川、河流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处的村庄洁白无暇,树枝上挂满了银条和雪球儿,这构成了一幅静态的美丽雪景图。可这时淘气的风吹着口哨来了,树枝立刻像少女一样舞动着娇嫩的身躯,这一幅静止的图画就动了起来。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这童话般的世界。
(生)读
(师)这么迷人的雪景,顽皮的孩子们在干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能读给我们听听吗?
(生)汇报
(师)你们还想干什么?
(生)汇报:唱歌、跳舞、尝尝雪的味道
(师)原来你们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你们的欢乐声、嬉闹声,把树上的雪都给震落下来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字里,去感受一下大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生)读
(师)让我们把4、5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走进文中去欣赏一下美丽的北国风光。
(生)读4、5段
(师)听了孩子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晶莹剔透的世界,听到了耳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时你们的学习小伙伴丁丁冬冬也来凑热闹了,并给你们带来了一把金钥匙,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这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请孩子们先自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再做习题。
(生)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孩子用金钥匙打开了知识大门?
(生)汇报
(师)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学一学作者的这种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人景结合的写作手法,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或者描写景物。你还喜欢那一部分?说说理由。
(生)汇报
(师)我听到了天气变化的很快。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段。
(生)读
(师)你还喜欢哪个部分?
(生)汇报
(师)我听到了雪下的很大。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生)读
(师)这是入冬以来胶冬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这场雪下了整整一夜把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想不想来赞赞它?
(生)想
(师生)啊!好一幅……
瑞雪图 篇13
〖课文分析〗
《瑞雪图》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欠收,人们都企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本学期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加深理解,综合运用,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复习相应的读写训练项目。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正是复习旧知的好教材。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文章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先写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化,再写下雪中的情景,然后写下雪后的壮美景象,最后写作者对瑞雪预兆丰年的赞叹。据此,全文可分为四个段落:一、天气骤变,寒风刮来(第1~2自然段);二、下雪景象(第3自然段);三、雪后美景,孩子玩乐(第4~5自然段);四、赞叹瑞雪(第6自然段)。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抓住这场雪的特点:这场雪来得快、下得猛、时间长、积雪厚等几个方面,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这场雪的大;二是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作者写雪的美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写雪景美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
1.学习本课首先要理解题目的含义。这个题目写明了雪后的壮美景色(瑞:吉祥。图:图画。),表明雪给人们带来了外在的好处,也表达了人们喜爱雪、赞美雪的主观感受和态度(“瑞雪”)。
2.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精读体会。让学生自己默读,找出描写雪下得大的段落,边读边想像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说一说从这些句、段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站在作者的角度,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朗读中要注意引导品味文章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如,“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作者写得是否真实,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遣词造句的绝妙。让学生重点注意和学习的词语应该是与下雪、雪景直接关联的词语,如:瑞、吉祥、骤然、凛冽、彤云密布、簌簌落落、万籁俱寂、咯吱、极目远眺、粉妆玉砌、玉屑等(学这些词又要与学生字自然结合),以及abb式词语:白茫茫、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
〖教学建议〗
1.一种教法是先让学生阅读《雪》一文,使学生大致了解雪的特点及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然后就容易领悟文中描绘的雪景了,喜爱雪的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2.另一种教法,可以从学生经历的下雪情景或播放下雪情景的录像导入新课。导入后,让学生充分地自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设疑自读自悟。然后,组织讨论,交流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这场雪的,写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3.作者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写这场雪,是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但这一社会背景是四十多年前的情况,因此不必过深涉及,就文教文即可。
4.学习本文正值隆冬时节,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本课学习,酌情开展下雪天的观察练笔或口语交际活动。
瑞雪图 篇14
师:刚才我们从字典中初步了解了瑞雪就是应时的好雪。为什么这一场雪会被称为应时的好雪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也可以在文中的某些地方做上批注。
师: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场雪怎么样?
生:这场雪很美。
生:雪很大,雪花纷纷扬扬地降了下来。
师:你画了哪些描写雪大的句子。
生:寒风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师:他很会学习。(板书:纷纷扬扬)
师:那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真大!自己再读一读。(生读课文)
师:你来读给大家听。
生: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
师:雪中又是怎样的情景,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雪大的呢?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读)
师:你还从哪感受到雪大?
生:不久雨住了,风停了,……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师:(媒体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从文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这段话中出现了那些描写雪大的词语呢?
(媒体展示)鹅毛般的 纷纷扬扬 降落
(学生读)
师: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丰富呀,让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
师: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落下来,一会儿地面就白了。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生:夜里,冬天的山村,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师: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读——
生齐读:“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咯吱声。”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美丽的雪地。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段话。老师读第一句,男同学读剩余的部分,其他同学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
师: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生:开始的时候……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师: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山村很安静,所以要轻轻地读。
师:可能老师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我是问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分工读?老师为什么要读第一句。
生:第一句概括写雪很大。
师:对,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还感受到雪确实很大。
师:现在,我们都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面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的心情很高兴,很激动。
师:你来读。
生:嗬,好大的雪啊!
师:极目远眺,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你们看,这就叫粉妆玉砌的世界。(图片展示)
师:看近处,这又是怎样的世界呢?
生:看近处……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师:如果把这段话撤下几个词语,那是怎样的景象。
(媒体展示)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 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 雪球儿。
生:没有原来那样美了。
生:书上原来描写的让人觉得特别喜欢。
师:好像我们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自己再读一读。
瑞雪图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悟雪后的景象。理解课题的含义。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雪有关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瑞雪图)你知道“瑞雪”的意思吗?应时就是及时,这场下得及时的雪,雪后又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请孩子们一边看屏幕一边回忆,课文里的那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cai 图 你能给同桌说说,通过预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也可以是一句话。(雪美、雪大)
2.看来大家对这场雪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请大家翻开书p107,请你告诉大家你的这种感受是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其他同学听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读得准确,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如果读得又准声音又洪亮,就请送他最热烈的掌声。(指2名读句)
3. 孩子们真会读书!作者描写的这场又大又美的雪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能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吗?(时间)板书:下雪前 下雪时 下雪后
同学们真了不起!预习时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还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二、理解、品读
1. 既然大家感受到了这场雪下得很大,感受了它令人心旷神怡的美,就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去感受雪后的美景吧!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美的?可以勾画,还可以用一、两个词在旁边做上批注。(自读四段)
2.谁愿意来读一读?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四段说理由)
3.①真棒,你第一次读课文就能把生字读准确,如果……就更好了!②了不起,你让我们感受到雪后的景象的确是一幅壮美的画卷!你最喜欢哪句话,读一读,为什么?
⑴生: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理由:时间长、雪大)
师:你读书时真仔细,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积雪该有多么厚呀!
⑵生:一阵风吹来……(理由:簌簌落落)
师:是呀,银条、雪球随风抖落,还带着点儿声音,的确很美。
⑶生:玉屑似的雪末儿……(理由:雪末儿幻映成彩虹)
师:听了你的朗读,蔡老师眼前似乎真的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
⑷生:看近处……(理由:写得美)
① 你会抓住词语理解句子,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②那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和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cai 图 看了这么美的画面,你对雪景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带着新的感觉来品读这句话。指名读句
⑸生:极目远眺……(理由:粉妆玉砌)
板书:粉妆玉砌 师:他找到了“粉妆玉砌”这个词,真能干!课文中这一部分的确写得很美。cai 三句话“推开门……世界”我们一块儿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齐读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词感受到的?指名(“都”“厚”——雪大)你能读出雪特别大吗?(指名读句)
雪下得这么大,眼前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了,远处也不例外,所以,作者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把“粉妆玉砌”换一个词,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世界?请说完整。(洁白无暇、银装素裹、晶莹洁白)。对,这真是一个洁白无暇、银装素裹、晶莹洁白的冰雪天地,所以作者说(齐读: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注意“万里江山”要读得宽广些,因为不论眼睛看到的,还是看不到的地方都被雪覆盖了!再来读一读。(齐读这句)
难怪作者推开门,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指板书 齐读:嗬!……)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指名:惊喜、惊讶、赞叹)为什么?请你带着(惊喜、惊讶、赞叹)读一读,好吗?
4.是啊,这场雪太让作者惊喜、惊讶、赞叹了,所以⑴当他看到这个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雪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时,他会说——(齐读:嗬……)⑵ 当他看到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时,他会说——(又读)⑶当他看到阳光映照下,随风飘扬的玉屑似的雪末儿时,他会说——(再读)
5.这雪实在是太大、太美、太令人赞叹了!就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雪的喜爱,再来读读这一段!(齐读四段)
三、体会“瑞”雪
1.这场雪是这样大、这样美,这样让人喜欢,快速浏览课文,除了作者还有谁喜欢这场雪?(孩子)为什么?(可以……)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一群群……)
2.还有谁会更盼望呢?(农民)没错,你能联系昨天在“语文天地”中学到的知识来说说,农民伯伯为什么最盼望这场雪的来临吗?(指名)是啊,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靠土地吃饭的农民盼来了这场预示着来年会丰收的大雪时,怎能不欢欣鼓舞?带着喜悦齐读最后一段。
3.你们知道吗? 当时,胶东半岛接连九个月滴雨未下、异常干旱,不光是这里,全中国连续三年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孩子以树皮、泥土充饥而死去。所以当人们快要绝望时,这场雪又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瑞”代表着吉祥,所以,课题叫做—— (指黑板 齐读课题)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粮棉歉收,农民眼看着粮食颗粒无收,来年又会挨饿受冻,就在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这场大雪可以说是他们的救命雪,所以,课题叫做—— (再读)
四、积累
1.这场雪太大、太美、太及时了,让我们把精彩的语句深深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吧!你可以背诵第四自然段其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这一整段。
2.谁来试试?
瑞雪图 篇16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语文第7册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景。作文通过对这一场瑞雪的描述,要表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作者按雪前、雪中和雪后的顺序写了第一场写了雪的美,写得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茏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树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在写雪景美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目标: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
1.由于这些孩子生活在南方,大部分都没见过雪,搜集关于雪景的多媒体课件,有利孩子对雪白认识。
2.收集有关雪的诗歌、图片。
3.圈划描写雪的重点句子。
四、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问题引入→精讲细读→总结升华→朗读回顾→提高能力
第一步:复习导入新课。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课文的?为什么?又是怎样描写这场雪的呢?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下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一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工作,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得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后,早上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那么我们作者是怎么给大家描述的呢?”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接下来,老师范读,并总结这一部分应如何来读?进一步训练朗读能力。2思: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哪一句是概括地写雪景?‘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这句子用了什么手法?句子是什么意思?我们从这一部分中,听出了作者的情绪如何?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地方听出来的?3议:思考并讨论以上问题。4再读:“是啊!这些优美的语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让我们再读一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借以复习旧知。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么手法?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用问题引入第一段的学习:“这场雪怎么下下来的?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交待的?”这一部分表述非常清楚,条理性强,所以没有必要更多的讲解,我只需要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解决了上述问题就可以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到此我再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当然会更加的欢喜!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述:本文作者峻青。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发展。作者为此而高兴。所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强调“第一场”)这是自然界的第一场,更是我们人类将要打的第一场大胜仗。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到这再请同学说说文章的中心,已是轻而易举。
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加深学习印象,完成教学要求。
第五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朗读一次全文!”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雪中,雪后两部分。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第六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我指导学生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时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