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自己的祖国去
7回自己的祖国去(精选17篇)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xx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 ) 今( ) 借( )
罗( ) 令( ) 措( )
二、填上合适的内容。
( ) ( )
一座 一个 一辆
三、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XX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最高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2)多诱人的水果!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和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3、运用多种学习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华罗庚冲妻斩截借授握渊博令 遗憾 学写本课的生字:封 借初渊博令敬佩 遗憾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读华罗庚与妻子、外国朋友的对话,体会华罗庚当时的心情。
5、建议本课教学3——4课时。
拓展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借( )令( )憾( ) 遗( )
错( )今( )感( )贵( )
2、搜集值得你骄傲的图片,在小组内交流。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回自己的祖国去》
教师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学生齐读课题
1、 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师: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告诉大家你听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这么感人的故事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运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互相评价。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认字。
2 、运用游戏,牢记生字。
师:做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吧!
(1)仙女散花:课件出示仙女散花的情景,每一朵飘下的花朵上有一个要求认识的词语,学生抢读词语,并领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2)对对碰:老师说字音,同桌在生字卡片中找字卡,一次找对的画两颗星星,在别人帮助下找对的画一颗星星,最后比一比谁得的星星多。
四、理解课文内容,美读课文。
1、生字我们读得都非常正确流利,把生字放在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谁能把课文读得大家听?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纠正字音。
3、自由读课文,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读好,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同桌互相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师:华罗庚 得知中国解放了,他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组选一名学生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
4、投影出示句子:“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指名说。
5、师:是啊!身居国外,翘首盼望祖国的解放,一直在惦念自己的祖国,当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说一说,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语气要坚决。
6、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华罗庚与美国朋友的对话,同桌互读几遍,找出哪句话是说华罗庚要回自己祖国去的理由。再说一说,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交流朗读收获。
7、美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2)师生合作读课文,(3)小组之间进行比赛。(4)、男女生进行比赛。
五、指导书写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到书法斋静修一会了。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
1、让学生说出难记、难写的字。
师:哪位书法家为我们指点一下?(指名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
如:“佩”要写的窄一点,有一竖压在竖中线上。“令”不要少一点。
2、自己在习字薄上写一写,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回自己的祖国去》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2、如果你长大后能有所作为,也能出国深造,你打算怎么做?
3、课下搜集讲述爱国的故事,下节课在主题班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中国解放后,许多海外的爱国人才都纷纷回国了,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非常的激动,回到我们自已的祖国,他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了解了这一些之后,大家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个题目?
{学生感受,学生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师:现在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1:反馈
2:全班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交流。
3、过渡: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
(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
(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扬了扬、总算、盼)
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是这么激动,那他的妻子呢?
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一分激动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
{全班读}
(4)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
(二)、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
1、过渡:说回去就回去吗?那在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指名两人分角色朗读第四—九自然段。结合学生朗读,评议: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结合理解“斩钉截铁”
3、男女生对读
4透过这斩钉截铁的话语,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华罗庚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三)、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 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不是有更好的发展吗?这到底是为什么?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3指名交流华罗庚的看法。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自己的祖国尽力!”
(2)指名朗读这句话
(3)华罗庚认为遗憾吗?说说你的理由。
(4)华罗庚回自己的祖国去是一时冲动吗?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由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你还了解华罗庚的哪些事迹?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华)罗妻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惊异坚定敬佩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喊夫妇旧如贫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一天(旧)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喊夫贫
座减天贪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市、辆、汽”等16个生字,会写“夫、市、价“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城市、价值、客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回国的原因。
3、感受华罗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激发兴趣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介绍其生平事迹,让学生对华罗庚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小组检查读书情况。
三、一读代讲,感悟语言
1、自读第一部分,找出华罗庚与妻子的对话语句,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对话内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怎样才能读好。这样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4、出示第二部分华罗庚与美国教授的对话句子;学生同桌对读,相互纠正。
5、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华罗庚为什么坚决要回到祖国去?
四、畅谈感受,体会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六、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爸妈的帮助下,搜集华罗庚的图片或故事,举办一次“华罗庚的故事“交流会。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继续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5、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板书华罗庚)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
2、师:同学们真善于学习,你们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数学家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
3、生齐读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他为什么要回国?是什么时候回国的?你们想知道吗?
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1、请同学们打开书2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开始_
2、检查生字
(1) 师:有没有信心读准这些词语?(指1人读)
(2) 师有两个词容易读错(华罗庚 冲着)谁能读准?
(3) 咱们跑火车读词,行吗?(同位表示“握住”)
3、检查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三、 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过渡:华罗庚要回自己的祖国去,他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一)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师:你体会到了华罗庚的什么心情?
1、“中国解放了”(高兴)师问:这种高兴的心情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到?
2、“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急切、激动)(幻灯片出示这句话)谁再来读这句话?
师:他读得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说明什么呀?(华罗庚盼望祖国解放已经盼了好长时间了。)
3、是呀,盼了这么久,祖国解放了,他怎能不激动呢?华罗庚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回国)你怎么知道的?(幻灯片出示华罗庚说的这句话)
师:华罗庚在说这句话时态度怎样?(坚决)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说说“斩钉截铁”的意思吗?
师:真棒!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_很坚决!)谁能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指读、男生读)
师接着领读,你从这里又体会到了什么?
4、师:是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各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_9自然段(请一组展示)
5、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从华罗庚的语言和动作中体会到了华罗庚的心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二)自主阅读,畅谈感悟。
过渡:(指板书)华罗庚又是什么时候回国的?(1949年初春的一天)
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生谈)
师:嗯,的确如此。当时的美国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好,华罗庚有自己的洋房和汽车,而咱们祖国当时是非常贫穷的,人们住的是土屋、茅草屋。在这种情况下,华罗庚为什么回国呢?
6、师: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生:13段)(板书:奉献)出示幻灯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师:自己再小声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爱国)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谁能带着感情读这段话,读出华罗庚的爱国之情(指2人)
师:华罗庚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在数学领域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小结
像华罗庚一样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立刻回国,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人还有好多,他们满腔的爱国激情,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无不激起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掩耳报效祖国的热情。让我们齐读13自然段感受这份爱国之情吧!
师:同学们,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7、师读最后一段(出示插图)
同学们,此时此刻,华罗庚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华罗庚说些什么,请大家课下再认真读课文,把你的体会写出来好吗?
三、 布置作业:(任选一道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查找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 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祖 辆 华 罗 妻 异 算 夫 妇
旧 码 握 敬 抛 贫 献 价 值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 惊异 坚定 敬佩 价值 贫穷 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洋房 客厅 旧金山 海湾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记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住着洋房,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祖 座 喊 怎 夫 妇 旧 贫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怎:“作”字的单立人换成心字底就是“怎么”的“怎”。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 一天(旧) 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正确书空。
重点指导:
祖:左窄右宽,左边不要多一点,右边不要多一横。
座:广字头要写的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组( )坐( )喊( )夫( )贫( )
祖( )座( )减( )天( )贪( )
板书设计:
洋房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旧金山海湾 为祖国尽力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8
教学目标:
1、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 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 国当 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 华大学 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我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祖辆华罗妻异算夫妇旧码握敬抛贫献价值
2、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读生字.
2、流利朗读本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洋房客厅旧金山海湾
4、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记出来.
2、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住着洋房,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读全文.
2、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板书设计:
洋房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旧金山海湾 为祖国尽力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9
(旁白)场景一: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里。华罗庚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
妻子看书。
华罗庚手拿报纸,疾步走进客厅,冲着妻子喊到:“中国解放拉。。。。。解放拉!”
妻子惊喜:“什么?”(不动)
华向着妻子扬扬手上的报纸:“我们的祖国解放了。”(然后面向观众)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都上前(台中央)激动的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的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可是美国人会让我们回去吗?”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妻子看看房子,问“那这房子?”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妻子:“我马上收拾去。”
(一起下场)
(旁白)场景二: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带领着全家即将踏上归国之路。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
美国教授紧紧握住美国朋友的手,挽留道:“先生,我们这条件如此优越,您在这里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你再考虑考虑吧?”
“不,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
“您真的要走吗?”
“恩,回自己祖国去”
“你学士渊博,令人家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的遗憾吗?”“不,把学士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
教授失望的说:“好吧,祝你一路顺风。”
华罗庚、妻子同教授一一握手,说:“再见”。
(登上船舷,迎着海风,招手。)“再见吧!——朋友!”
“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0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1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斩钉截铁敬佩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封建封闭
借:借口借用借钱
初:初中初升当初
渊:深渊渊博
敬:尊敬敬爱敬礼
憾:震憾遗憾
板书设计: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2
一.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单元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回自己的祖国去》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4、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5、了解华罗庚为什么回国。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认识“截”,正确书写“渊”、“佩”、“遗”、“憾”,通过阅读,理解华罗庚为什么回国。学习华罗庚热爱祖国的精神。 跟老师一起学:1、你知道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4、自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5、指导书写生字:找出关键笔画,敬、佩、渊、遗、憾(1)“憾”字要与“感动”的“感”比较。(2)“华”读huà不读huá。(3)“令”与“今”区别。6、组词练习(一字多组):渊——敬——遗——7、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一件谁的事?8、自读课文,说出你读懂了什么?9、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读课文。10、你读懂了什么?11、这篇课文中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12、“惊喜”是什么意思?练习朗读。1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有惊喜的感受?14、练习朗读,体会“斩钉截铁”的含义。画一画,读一读。15、读喜欢的语句。体会“疾步”、“坚定”、“喊”的意思。16、华罗庚为什么回国?17、当时国家的情况和华罗庚的事迹。18、读读华罗庚与美国朋友的对话,练习朗读“回自己的祖国去”,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之情。19、这篇课文哪里最让你感动?20、练习说话。华罗庚是( )的人。21、作业(1)读课文(2)查找资料,向同学介绍华罗庚的事迹。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1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3、能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4、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5、通过阅读,理解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事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认识1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认识“舱”,正确书写“遭”、“怨”、“侮”、“辱”,通过阅读,理解热那亚少年为什么又把钱扔回去,理解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事迹。 跟老师一起学:1、刚刚学完爱国科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们继续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的故事。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4、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5、重点分析:卖、蠢、侮辱读音注意:“可恶”的“恶”、“侮辱”的“辱”、虐、褴褛。6、指导书写生字:找出关键笔画,指导:骂、侮、辱、遭、遇、怨比一比,组成词语。(1)比一比,分别说一说这几组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组词练习。7、找出不懂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你是怎样弄懂的?8、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9、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练习读课文。读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1)“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总算”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这句话?(2)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这句话?(3)热那亚少年跳下床,……大义凛然地说:“你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理解“大义凛然”的意思。(4)练习朗读,体会“斩钉截铁”的含义。读一读,背一背。(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10、你读懂了什么?11、文中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12、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个少年很需要钱?读一读课文?练习朗读。体会动词:扔、砸、跳、站。读句子:热那亚少年跳下床,……大义凛然地说:“你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理解“大义凛然”的意思。(1)练习朗读,体会衣衫褴褛的意思。画一画,读一读。(2)练习朗读喜欢的语句。(3)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4)联系资料介绍意大利(5)朗读并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之情。13、想象,结合插图,想象热那亚少年的样子。14、拓展延伸(1)这篇课文哪儿最让你感动?(2)练习说话。15、作业(1)读课文(2)积累词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错误读音下打“_____”。虽然(suī sēi) 揉眼睛(róu yóu) 撞死(chuàng zhuàng)晕倒(yūn yùn) 情绪(xù xǜ) 端午节(duān dān) 二、请用“______”画掉“( )”内得不恰当的字。精(致 至) 书(藉 籍) 饱(胀 账) 全神(贯 惯)注桑(阴 荫) (鱼 渔)灯 (锤 捶)背 守(殊 株)待兔 三、照样子,改变句子的说法。例:我把书包取走了。书包被我取走了。1、他把人家大门上的铃铛偷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几个官兵又把马良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把丽丽送给我的一只布小熊珍藏在抽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珍贵 宝贵1、时间是非常( )的,我们应该珍惜它。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 )的历史文物。3、你们这些( )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4、云南白药是我国特有的( )药品。 坚固 牢固1、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既( )又美观。2、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 )地掌握知识。3、这座立交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也十分( )。4、凶猛的洪水被( )的拦洪坝挡住了。 【试题答案】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错误读音下打“______”。
虽然(suī sēi) 揉眼睛(róu yóu) 撞死(chuàng zhuàng)
晕倒(yūn yùn) 情绪(xù xǜ) 端午节(duān dān)
二、请用“______”画掉“( )”内得不恰当的字。
精(致 至) 书(藉 籍) 饱(胀 账) 全神(贯 惯)注
桑(阴 荫) (鱼 渔)灯 (锤 捶)背 守(殊 株)待兔
三、照样子,改变句子的说法。
例:我把书包取走了。
书包被我取走了。
1、他把人家大门上的铃铛偷走了。
人家大门上的铃铛被他偷走了。
2、几个官兵又把马良抓住了。
马良又被几个官兵抓住了。
3、我把丽丽送给我的一只布小熊珍藏在抽屉里。
丽丽送给我的一只布小熊被我珍藏在抽屉里。
四、选词填空。
珍贵 宝贵
1、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
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3、你们这些(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4、云南白药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药品。
坚固 牢固
1、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既(坚固)又美观。
2、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3、这座立交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也十分(牢固)。
4、凶猛的洪水被(坚固)的拦洪坝挡住了。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3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回自己的祖国去》的第2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继续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这节课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一、背景教学
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去理解当时那个年代人爱国的那种不惜放弃自己优厚待遇,而为祖国做贡献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整篇课文中适时地采用了背景资料的渗透。比如:(1)让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场景及人们激动的心情。为的是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尽快深入教材。(2)在理解“总算盼到了”一处时,恰当地引入华罗庚是1946去美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么长时间华罗庚都在盼望着。(3)再比如理解华罗庚为什么回国时,引用的1950年中美的对比资料的运用。(4)最后华罗庚离开我们事实的经过,把课文引进了高潮。
以往的背景资料的引入都是很死板的,而我这节课是适时的的插入,很自然,很有针对性。这样就拉进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读代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节课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就是抓字词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去谈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去读。这也许就是新课程中所提倡的“独中感悟”,以读代讲吧。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比较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本课中的“斩钉截铁”我就让学生联系华罗庚所说的语言去理解。(2)本文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提示语”,虽然不是重点,我在这里也对学生进行了交待,这样无论是对他们今后阅读和写作都会渐渐的起作用。
三、遗憾之处:
再讲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1950年中美两国的居住环境时,我问学生你想住哪处房子时,我课前没有想到学生有想注茅草屋的,所以此处我引导的有些不到位。可以看出我还是教育机智不够,以后还应努力。
四、教学机智的体现
1.讲解“总算盼到了”,我在备课时只是想渗透一下当时的背景就可以了。而在教学中,我当时一向这不正是一个训练学生并结合自身去谈体验的好时机吗?所以我马上激励学生去联系自己,有没有过这种体验,然后再练读,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
2.当我讲述华罗庚故事是,看到学生没说到,我马上讲了自己的看法。这一说,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共鸣。
总之,在心课程的带领下,我会继续钻研、探究。希望各位老师多多帮助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尽快成长。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路漫长其修远,我会继续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下去,并会虚心向大家请教!谢谢!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4
教学背景
《回自己的祖国去》讲述了身在美国,享受优越待遇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决心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为祖国尽力的感人故事。时代久远,在如今的社会各方面教育的影响下,我担心这节课会上的“没劲”。
案例
片段一
师:读一读课文,如果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你怎样分?
生:我给课文的第一至第九自然段分为第一个部分,第十至第十四自然段为第二个部分。
师:为什么这么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一至九自然段写的是在华罗庚家里的事,十至十四自然段写的是在码头的事。
师:你越来越会思考了。能从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分部,真不错!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和××同学分的一样。不过我想的是,第一部分写的是华罗庚知道中国解放了,想回家了。第二部分写到1950年初春,华罗庚到了码头准备回家了。
师:你思考得更深了。是的,华罗庚从有想法到去行动是有时间变化的。
评析: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常常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创设情境,以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因此,课前我预设好,如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意义段,概括大意,再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再经过组织语言,完整地表达。这样不断的练习才会让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提升。
片段二
师: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怎么样?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说明他生活情况的语句吗?
生:他生活的很好。课文中写道“优雅别致的房子”“小汽车”,这些都是华罗庚的,说明他在美国的生活很好。
师:华罗庚在中国又会过怎样的生活呢?
生:那将会是贫穷落后的生活。
师: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生:他为什么要回国呢?
师:是呀,在别人的眼里他一定是个傻子!不然为什么不在那么好的环境下生活,非要跑回来吃苦?
生:不是。
师:那华罗庚在别人心里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他是一位学识渊博、令人敬佩的人。从他的一位美国朋友的话中可以看出来。
师: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他要回国?
生:因为中国解放了。
师:仅仅如此吗?他可以在美国好好庆祝一下了,这是一件喜事呀!还可以回国看一下,再回美国工作。
生思考。
生:不是的。他要为祖国做贡献。
生:他要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中国,为祖国尽力。
师: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能表现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生读文,画句子。师指名读句子。)
师:是呀!从华罗庚知道中国解放的消息开始,他就下定决心,为祖国做贡献,为自己的祖国尽力。你们能把自己当成华罗庚,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无比激动。
生:十分高兴。
生:兴高采烈。
师:你们的回答,像真的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一样。那么,我们就再次一起回到华罗庚知道中国解放的消息时。读一读课文,找出你能感受到他心情激动、兴奋的语句。多读几遍,和华罗庚一起激动起来。
生: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师:你读得很动情。我听出你很激动。
你认为这句话里哪些词能表现出华罗庚的心情。
生:疾步、冲着、喊,都能表现。
师:如果我们当时都在华罗庚的家里,你能见到他的一举一动,你能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他的样子吗?
生:我见到华罗庚很快地走进家门,对妻子大声地说:“中国解放了!”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把我好像也带到了华罗庚的家。
师:谁还能读读自己有感受的语句。
生:“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师: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可以边说边做。
(生边读边高举右手摇一摇。)
师:看!同学们,华罗庚心里的激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了,他要行动了。(师边说边扬了扬手中的书。)他会怎样做?
生齐答: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华罗庚的深深爱国情感感动了。那我们来分角色把课文1—9自然段读一遍。
(男女生读,同桌读。)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是教师经常提出的学习要求。可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只会成了一个口头任务,学生绝对没有受益。要让学生越读越有滋味,教师得与学生一起读,一起想,一起动。案例中,教师适时把学生引到故事发生的地点,时时提醒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学生的朗读才真正的进入了人物的内心。而在此之前,我自己就深深地被华罗庚的这种不贪图名利,一心爱国的高尚品格所感动,每读一遍课文,华罗庚高大形象就出现在我眼前。上课时,就一心想把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也因为我做到了“生未动,我先动”,才不会有这节课上的真“没劲“的感觉。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2.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目标: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2.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目标: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7回自己的祖国去 篇17
教学要求: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知识目标: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可以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可以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一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
憾:左右结构。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 ) 今( ) 借( )
罗( ) 令( ) 措( )
二、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xx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高。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织称赞为“东方魔稻”,他也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多漂亮的花儿!( )
(2)多诱人的水果!( )
(3)“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时候( )和( )激励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他培育出了( )水稻,大大地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