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1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格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感悟,理解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奇妙的)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时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在那个时候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有很多,比如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等,但其中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国际互联网。(板书: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出示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介绍)

  (2)它奇妙在哪里?

  (3)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呢?……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读,一人一行,并纠错。

  出示词语:

  蜘蛛  电缆   光缆    悉尼   远在天涯   近在咫尺   丰富多彩

  查阅资料    逛商场    付款   息息相关    快捷   方便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关”。

  2.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词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字音和字形等。

  3.分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并且适当正音点评,注意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4.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板书:大、快、多

  三、初读课文:

  过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从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切入,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4)总结全文,点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范写。

  3.师重点指导“封,悉,款”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5.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书写时哪些需要注意。

  6.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互联网的资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     快   多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指导读题:谁能把国际互联网的特点读出来呢?(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奇妙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奇特、奇怪”呢?

  3、平时哪些同学上过网,你们在网上都做过什么?看来国际互联网对同学们很有吸引力。关于国际互联网,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确实很多,的确国际互联网是十分奇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揭开互联网奇妙的外衣。

  二、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样子之奇妙

  (一)阅读课文了解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2、三个方面:(样子大、速度快、用途广)

  (二)具体讨论样子大

  1、说国际互联网大,课文是怎么比喻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地球有多大?地球的表面积大约是五亿一千零一十万九百三十四平方公里,的确很大。

  板书:大

  3、看看课文还有哪些词描述其“大”的。

  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连接亿万台电脑,把整个地球团团包住,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三)具体讨论速度快

  1、国际互联网巨大无比,十分奇妙。为什么说它速度快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地球村。

  1、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找到有关语句做上记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

  ①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

  从哪里知道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速度非常快?(几秒钟)

  (课堂演示发送邮件)

  ②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a、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b、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c、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d、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e、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③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a、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b、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④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互联网为什么运转的速度如此快呢?(因为连接这张网的不是普通“线”而是。

  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电和电波的传输速度达到每秒30万公里。

  (四)具体体会用途广

  1、默读第三自然段,哪一句集中反映国际互联网用途广?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板书:广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2、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读一读,课文是如何将这么多作用连起来写的?(五个可以)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

  (7)指名交流。师小结: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8)老师这里也为大家提供了互联网的几种功能。出示:

  老师将每天的作业及时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果请你用“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种句式来排列,该怎么说?

  小结:上述三个方面,哪一项功能最为神奇,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理解,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说话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9)也许,国际互联网还有许多功能还未被人们开发利用,你希望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什么服务呢?

  同桌交流后指名交流。

  (10)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五、导读最后一段

  看来,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课文最后一段这样说(导读最后一段)

  说说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有人说,网络是广袤的草原,你要是骏马,它让你任意驰骋;网络是无垠的天空,你要是雄鹰,它让你自由翱翔;网络是无边的大海,你要是鱼儿,它让你开怀畅游。

  也有人说,网络像个大花园,百花齐放,春花灿烂,万紫千红,弥漫着诱人的芳香,让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险些忘了归家的路。

  网络,像个大杂院,居住着三教九流,仁人志士。有的伸张正义,有的闲侃无聊;有的加点色彩,有的天天吵闹。

  网络,像个大森林,百鸟朝凤,百兽群居。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千万分清敌和友,认清狼还是羊。

  网络,像一锅粥,五彩缤纷,色味俱全。有的人喜欢细细品尝,有的人囫囵吞枣;要解其中味,还要自品味。酸辣苦辣甜,你要慎选择。

  网络,像个大市场,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叫买叫卖,好不热闹。有的和气生财;有的倒买倒卖,欺骗别人,害了自己。

  网络,象个大港口,停靠着各种各样的船舶,上面装着众多物品。有的可食,有的可穿,有的可用,有的会腐蚀你灵魂。

  网络,像个电影院,天天放着七彩人生。有时开怀,有时悲伤,尽显不同的人生之旅。

  网络,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多了兄弟姐妹,多了朋友亲情,那快乐就常驻在心中。

  ……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句子。难度递增,激趣:

  ①二字词语:话题跨过电缆信封悉尼邮递查阅巨型付款(拧出“巨型”指导读,读得夸张些:“巨——型”,为后面读句子作好铺垫。)

  ②四字词语:团团包住足不出户无所不有天南海北万水千山咫尺天涯息息相关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③由“咫尺天涯”再生难度:能说出一句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能找到课文中的一句话吗?(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吗?(远-近,天涯-咫尺)

  ④读句子“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a找出关联词,b应该强调哪半句?c出示聊天视频画面,激趣,d读句子。

  小结:天涯若比邻,能传送声音和人的形象,这是谁能做到的?(国际互联网)

  觉得它怎么样?(奇妙)齐读课题,引入新课。

  [说明:本节课将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学习课文。而上面两个句子,很难融入三个问题中,为了后面教学的主题突出,以上两句子故提前至“复习”内容中。上面两个句子,关联词重要,内容凸显了互联网的“奇妙”,不能因本节课的主题而不管,所以加以检查,既照顾主题,又兼顾“奇妙”。]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出示三个问题)

  3、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中能找到?

  (样子与工作在第二段,作用在第三段)

  二、学习课文,探究三个问题。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三段。

  2、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指名读句子。

  (2)这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打比方)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张网的特点,你选什么字?(大)

  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巨型、团团包住、大网、包住地球、大网)

  (4)出示图画,再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是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提示要用夸张的语气,如: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5)其实,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它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出示网住地球的图片)网是这样的大!我们再一齐读读,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夸张地读)

  3、解决问题二: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1)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5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文字资料  ( )形象音乐

  新闻“大网”信息地球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近在咫尺(    )快捷(   )单调(   )麻烦(  )

  三、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  )几秒钟,对方( )能收到。

  2、我们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  )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能呈现他的形象。

  3、(  )亲友远在天涯,(   )国际互联网能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四、课文内容填空。

  1、“息息相关”的意思是(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可以举许多例子说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   );2)(     );3)(   )。

  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号的用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如:(“国际互联网”)、(“网”)、(“上网”)、(“入网”);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如:(“网上商场”)、(“网上钱包”);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线”)、(“大网”)、(“地球村”)。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还知道了国际互联网(构造奇特)、(传输速度快)、(内容非常丰富)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6

  本文选自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时,我要求自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着眼于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通过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元化。在课前准备阶段,我就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家长口述等多种途径来搜集相关资料。如:什么是国际互联网?什么是网站?你都知道哪些网站?等等。这样就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单一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新课改下的阅读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全员参与的、富有个性的阅读过程。教学时,我通过范读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无论何时一定要把自己心中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3.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我以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这样既简单又亲切的话语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中,我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合作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同时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接着,与学生共同研读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在“读、悟、听、说”中感受网络的神奇。最后,我又让学生自由结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喜欢的段落。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时的运用恰当的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对学生的看法表示肯定,表示感谢并进行鼓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了为学生服务,成了学生的合作伙伴。这节课中,我也注意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同时,自己在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组员的潜力?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索还很多很多,我将在课改之路上继续探索、实践。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乐一乐,猜一猜,看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一张蜘蛛网,团团包地球。亿万台电脑,无数“线”连接。声音图像文,几秒就能传。现代新科技,生活离不了。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起读题。

  读好课题,激发兴趣:

  看到奇妙你想问什么?想探个究竟吗?想弄个明白吗?把你的好奇读出来

  有兴趣研究它吗?那就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读----“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二、学习课文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引号的用法,写了生字,还整体了解了课文。这堂课我们就重点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感悟样子、结构的奇妙。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相机指导:你是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怎么读好这些词让我觉得你在惊讶,是在赞叹!。

  4、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朗读再读,注意读好这些词。齐读。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真是一张大网啊!它的样子奇妙,构造奇妙!

  5、引读

  这里的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所以“线”上也加了双引号。这里的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

  6、师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国际互联网的大,更感到了它的奇妙。这真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它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⑵感悟快

  1、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妙呢?同学们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一边读一边作记号,把你认为奇妙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指名读,说说奇在哪里?从哪儿体会到的?读好这些地方,把你奇妙的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齐读。

  3、文中怎么写文字传得快呢?生回答。

  4、师小结:对,这里举了个例子,让我们觉得文字传得确实快。那声音传得快吗?图像呢?

  ①出示理解难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②理解关键词与句子前后联系:

  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

  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③学习运用关联词:读到这一句,我们想到有个成语叫“咫尺天涯”,谁能学着上面的句子,用虽然但是来说说它的意思?

  ④拓展积累:读着这一句,我们还想到有一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谁知道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⑤回归原句:当然,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这只是诗人的美好祝愿。。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生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庞大的地球称为“地球村”了吗?

  而有这种神奇的力量的正是国际互联网。正是它无与伦比快速的信息传输能力。

  6、小结:

  第二自然段从互联网的样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写出了它的奇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与快。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感受它神奇的力量。板(快)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

  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这一句就是中心句。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如果是一个字呢?为什么?板: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2)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那就是“可以”,出现了几次?

  我们一次一次地来读。

  生读第一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娱乐。

  生读第二次,师:这就是在网上休闲。

  生读第三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学习,还可以怎样?

  男生读第四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工作。甚至可以怎样?

  全班读第五次,师:这就是在网上购物。

  从五个可以你体会到什么?从最后的省略号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你还知道可以在网络上做什么?请把你的答案用一句话写出来,用上可以这个词,写在省略号下面。

  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可以”说成一个排比句的句段。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把薄的书读厚。这又是一种本领。

  (3)让我们再完整地读这一自然段。

  师小结:是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它的魅力,就在于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发展,无限的创造。也许,未来的你,就是互联网的研究者,开发者。也许,你们中间,就有中国的比尔盖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关系十分密切,就叫“息息相关”。

  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说说为什么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吗?

  这张跟我们息息相关的网,就叫“国际互联网”。

  3、利用板书总结:这张网大、传输信息快,内容多,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称它“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三、回顾拓展

  1、学了这一课,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收获?

  2、是啊,网络构成了一个新的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人说,互联网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请看资料《网络是什么》

  读了资料又有什么体会什么想法呢?

  3、总结:是啊,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网络究竟是什么?到网上去实践后,你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更多的收获,随着年龄的增长,科技的发展,也许,你又会有不同的想法。希望国际互联网,能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食粮,撑开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板书: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奇妙

  大  快  多

  息息相关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今天,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 发送到李老师的电子信箱,李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9

  侯  器(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邳州,221300)

  [摘 要] 本文属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教学给人们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以有益启示:学科整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遵循学科的教学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资源学习平台为突破口。同时,教学还彰显出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师生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教学案例;学科特性;语文学习环境;师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来,我国许多中小学校加大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力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的普及不仅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可能,而且为现代中小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了的“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形成和现代教学样式的发展,成为现今摆在学科教学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为此,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小学语文四年级《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教学目标:

  1. 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学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和网上“冲浪”操作,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教材分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介绍现代高科技的一篇说明文,文章紧扣“奇妙”一词,通过对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从小了解熟悉网络,为今后使用网络更好地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考虑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的特殊性,笔者觉得本课教学应在充分使用课文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对网络“生活”的体验,这样既能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决定在网络教室上这篇课文。

  教学准备及教学结构:

  在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教学网页,构建了一个信息化了的“教学材料包”。该“教学材料包”构建时要求尽可能充分考虑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为此,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三大教学资源板块,即以学法指导为核心的“学海导航”板块(内含“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以防学生学习时“迷失方向”),以语言训练课文理解为中心的“协作学习” 板块(内含“资料宝库”“课文听赏”“咬文嚼字”“内容点睛”四个子板块)和以实践操作体验为内容的“网上冲浪” 板块(内含“网上畅游”“谈天说地”“合作探究”三个子板块)。将学生带入网络教室后,两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初读感知,学法点拨:

  首先是导入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入网”“上网”,你们知道他们所说的“网”究竟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吗?揭题后,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它为什么这么奇妙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待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简要说说本文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操作电脑,师生一起浏览“课文概要”“学习目标”“学法指津”三个子板块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且为下面自主解读课文作必要的学习方法铺垫。

  二.自主学习,讨论共享:

  这一环节紧扣课文,以文本学习为主,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读悟课文以及必要的协作学习,完成本课常规阅读目标,这一环节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20分钟左右)

  在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协作学习”板块的内容,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可以选择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自定学习进度和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先与同桌讨论。

  “资料宝库”板块:辑录了课文中“电脑”、“电缆”、“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图片和介绍,可以为学生解释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课文听赏”板块:是一个带视频解说的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可以边看边听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读书理解课文,当然,这里还为学生准备了学生“自读园地”,学生可以用来练读课文。

  “咬文嚼字”板块:选出本课需重点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如通过“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提醒学生运用想象,感受互联网的纵横交错和巨大无比的特点)。

  “内容点睛”板块,提出了两个问题: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一下。2.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联系的二、三自然段说说互联网与我们生活工作有什么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段学习,对学生进行段落训练。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阶段(30分钟左右)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着重就第三、四子板块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环节类似常规教学那样进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好文本,让学生经历一个“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学习过程,以切实落实学文目标。比如上文选取的那句话,教师经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齐读。

  (2)质疑: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巨大无比)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

  (3)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学生齐读,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4)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强调:这里的“网”不再指普通的网,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上加双引号)

  三.操作体验,探究发现(30分钟左右):

  等学生完整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古代“海内存知己”是可能的,但“天涯若比邻”就不太现实,那只会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我们知道这个愿望在今天很容易变成现实。同学们,我们面前的这些电脑就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你们想不想到网上“冲冲浪”去体验一下“天涯若比邻”的快感?此时学生打开“网上冲浪”菜单下的“网上畅游”子菜单,上面有“网上信箱”“网上新闻”“网上银行”“网上课堂”等条目,每个条目下链接互联网的一两个正规网页,学生可以自由上网浏览体验。教师选择几个学生演示如何接发电子邮件,如何网上购书,在线学习等,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的方便快捷及与我们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告诉学生上网不仅能玩游戏,还能帮助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下一个环节教师与学生一道“谈天说地”,说说上网的“感受”“体会”,会打字的同学可以把感受做成电子简报,在教室机上传阅。

  第三环节,布置作业。课文学习后,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围绕“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为中心问题做些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写,并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该课设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教学构建了一个“过滤”过了的整合了的“教学材料包”,这一“课程”形态新颖别致,又目标突出,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二是自始至终强调“以学生学习为本”(包括构建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教学材料包”的使用还凸显出个性化学习特征,无疑,这些都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三是在网络教室上传统的语文课。由于设计时注意处理文本学习和上网学习的关系,所以电脑、网络成为了学生可有效利用的语文学习工具,传统语文教学样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融合。

  这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在网络教室教学本课,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光缆”“互联网”等词语的理解,对文中写作互联网结构、工作原理、互联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句子理解都明显好于普通班,课文朗读也不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很明显,网络技术在本课教学中的运用强化了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对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试验极大地坚定了笔者从事教改的信心。笔者以为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加大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力度。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实施的前前后后,笔者还对如何应用网络、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语文教学等问题从教学的层面进行了一番思考,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尽管这样的认识在方家看来可能还停留在真理认知的“初级阶段”。

  1£® 首先,网络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不应被“埋没”,教科书的地位必须突出。网络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开发使用网络资源能突破语文资源匮乏的“瓶颈”,补传统教学资源之不足,但技术手段、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手段,它们使用必须服务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考虑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遵循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语文教学无论其教学样式怎样都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披文入理、情动辞发、积累运用的语文学习过程。还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但课文这个例子是经过精选加工的,它具备最基本的语言文字学习目标和核心的价值观念,因此其作用不可小觑,地位无可替代。扔掉教材,舍弃文本,单纯追逐课外补充的网络资源等必然会丢掉学生学习语言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2£® 必须加大对网上资源开发特别是整合的力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和学生可以凭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单就网上提供的资源就相当可观。语文教学大力倡导开发网络资源,但网上“原生态”资源进入课堂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过滤”:网上信息不同于教科书,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因此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以提高资源使用的科学性。必须对所搜集的资源按与课文内容联系的远近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要加强与教科书等资源整合的力度,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益。另外,网上资源除可用做成教学课件外,还可用以建设教学资料库或做成教学网页,这就必须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资源再整合,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学策划和设计。

  3£® 网络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设计应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依靠网络进行教学,加大资源的容量和密度并非教学的根本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给学生创设一个以资源为中心的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符合语文学习特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技术必须考虑学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应该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学习平台上。应大力倡导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设计教学,灌输教育的思想应该彻底抛弃。

  网络语文教学,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语文学习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很关键,比如本课教学中一些学生课堂上学习“掉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太差。同样,信息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条件下的语文设计不仅要求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熟悉网络,还要求教师能充分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具备具备较强处理信息、整合资源的能力。具体说来,教师要能会利用搜索引擎采集信息并用各种软件对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学会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既包括文本的形式,超文本的链接,还包括图片、录像、音乐、动画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以利于寓教于乐;精心安排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搭建留言板、bbs、 e—mail等交流平台,推动师生互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心安排教学补充材料……总之,教师必须加快自身现代教学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学生们一起成长与进步,在学习中完成新时期一个现代教师素养的重新建构。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9

  通德桥中心小学 李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互联网)

  此文转载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11

  之二

  作者:赵海鸿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师强调:

  “网”不是指普通的网,

  “线”也不是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

  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二)解决问题二: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来工作的。

  (三)情境体验,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

  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4、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5、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6、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词看出五个方面呢?(可以)

  8、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可以……(这是生活)

  9、“……”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10、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11、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12、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息息相关、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天南海北等。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流程: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1、谈话导入:前些年,有一次进行超短小说竞赛,一位作家只写了一个字,居然获得了一等奖。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字吗?

  2、板书:网。

  3、引:也许大家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篇小说的意义,以后可能会明白的。不过,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却与“网”关联。

  4、介绍:现在又有了一种新鲜的网——国际互联网。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6、引:这篇文章介绍的对象是国际互联网,介绍的中心要点是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二、读好课题,引导质疑。

  1、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2、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引: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结构。

  1、引导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认清字形,试着理解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的读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词语,自由练读。

  话题跨越一封信悉尼熟悉快捷方便无所不有丰富多彩天南海北

  邮递查阅资料付款息息相关万水千山足不出户远在天涯,近在咫尺(咫尺天涯)

  ②指名领读词语,相机正音。

  ③齐读词语,再次正音。

  3、检查字词的理解情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4、有感情地齐读词语。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6、交流: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小结: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非常清楚,课文是从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

  板书:大、快、多。

  8、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人们时常谈起“上网”,“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国际互联网是由许多电缆组成,靠电缆传送数据,速度大,功能多。

  第三段(4)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9、指导学生连接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10、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国际互联网究竟有哪些功能、速度究竟有多快,我们下堂课再继续研究。

  四、课堂练习,课后延伸。

  1、指导书写生字描红。

  ①交流:你认为在写本课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②重点指导:题款。

  ③课堂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3、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4、继续在父母的带领下上网浏览,领略网络的有趣与功能强大。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一课时导学案 篇13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课题

  同学们, 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海内存知己

  (1)会对吗?齐对(天涯若比邻)

  (2)连起来读两遍。

  (3)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当然“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

  (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 齐读

  (2) 找出两组反义词远(近)天涯(咫尺),天涯是说距离远,咫尺是说距离近。

  (3) 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在朗读时,我们应该强调前半句, 还是后半句呢?

  (4) 指导朗读,一组同学读前半句,齐读后半句。

  2、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3、你想走近国际互联网吗?你想了解它吗?你想到网上漫游,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质疑自学。

  1、那么你想知道国际互联网那些方面的知识呢?

  2、生质疑。

  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还真不少,限于课文有限内容,我想我们只能解决其中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探究了。

  3、出示问题: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作业 :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7)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3、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4、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5、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3、搜集资料

  板书: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 跨越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 传到各地电脑 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