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

  教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课文,感受蚂蚁与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感悟文章的方法——“读而有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发“壮”歌

  师:昨天的一节课,议国英雄们已经为我们唱响一曲雄伟、有魄力的生命壮歌,今天,课文又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二、奏响“壮”歌

  1、找出课文中羚羊的生命遇到危难这部分内容, 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生命遇到了什么危难?

  一边是的猎人?一边是的悬崖边 < 活捉 悬崖边绝境>

  2、那个同学来读一读羚羊身处绝境的这部分内容,指导读 。

  3、师:一千个读这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相同一篇课文,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师在初读时也有一句话的感受—— 感想一:当生命处在最危难的时刻、或是绝境,生命往往会谱写出一首首壮烈的歌!

  4、面对绝境,这群可怜的动物们并没有——<生齐说:束手待毙>小组讨论它们怎么做的?用一个词说课文中它们怎么做的。 读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感受? (团结合作)<板书: 跳跃 奇迹 神圣>

  5.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齐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那弧线是什么弧线?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2)这样的场景,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年轻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3)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生命桥?用“因为…所以这是一座生命桥!”句式来回答。

  (4)望着一只只年轻的羚羊月跃到了悬崖的对面,而一只只老羚羊笔直地、默默无声地坠入了山涧,你的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

  (5)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有什么感想

  三、绵延“壮”歌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板书生命桥)。  

  2.板书:生命桥 深情地叙述:这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神圣的情景啊?

  一道道眼花瞭乱的弧线构成了一座座——生命桥

  这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生命桥

  这是一座座用自己的生命托起别人的生命的——生命桥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神圣的——生命桥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同学们课文读到最后又有什么感受?这首生命之歌是壮烈、壮丽、壮美

  出示老师感想三: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生命,这是世界上最壮烈的歌! 为别人活着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为别人牺牲的生命是最为壮美的!

  5、而老师却说这是一首悲壮的歌?悲从何来?(生)是啊,这感人的旋律是以老羚羊的死为代价啊,如果人类多一点爱心,少一点血腥滥杀,就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令我们痛心的情景了,

  说说你是否想呼唤些什么时,学生的回音是:

  ——让我们爱护动物,世界会更美好!

  ——保护珍惜动物,不要让他们灭绝!

  ——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2

  《生命的壮歌》一课中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讴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礼,促使情感的升华。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教学两个故事时,我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蚂蚁、英雄、羚羊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发言积极,通过交流,认识到:蚂蚁在生活中是极其弱小的生灵,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它们不过是区区弱者,一阵微风、一个手头就可以使其毙命,在自然界它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小小蚂蚁怎么会被称为英雄,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在密林深处,一群羚羊被狞猎队一步步逼上了悬崖。悬崖是这样高耸入云,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面山崖又离得较远,一只羚羊无论如何不能跳到对面崖上。它们会怎样呢?交流着交流着,学生渐渐入情了。这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珠玉落盘,清脆亮丽之声不绝与耳,这是生命体的撞击绝唱,是师生借助文本奏响的生命乐章。

  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句段。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之后,纷纷举手:

  一生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可以看出蚁国的英雄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竟然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以生命为代价,以求得整群蚂蚁的生存。蚂蚁突遇灾难时让人的惋惜到其脱险方式的果断、巧妙,着实令人惊喜又惊叹!尤其叹这些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抱团突围”一层中的两个“也不”,完美地诠释了这些英雄们至死坚守岗位的那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生说:“ 生活中的桥是从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桥》中,山涧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缭乱的弧线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是从这边悬崖通向那边悬崖的道路,更是从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换来的。”此时,羚羊飞渡那悲壮场景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际,他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丰富内涵,这时不妨留一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学生沉思之后,让他们说说是否想呼唤些什么时,学生的回音是:

  ——让我们爱护动物,世界会更美好!

  ——保护珍惜动物,不要让他们灭绝!

  ——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

  讴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击,学生体会其中的内含,思想也就得到了升华。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体系

  苏版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生命的壮歌》。本次说课以第二篇短文的教学程序为例。

  苏版教材的基本特点是凸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选课文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力倡导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促进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这篇课文就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主题却相似,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像特写镜头一样的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生精神。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生命桥”这篇文章真实的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他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宁肯同归于尽,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课文中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生命的桥梁”图,深深的揪痛人们的心。

  二、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完“蚁国英雄”之后学习“生命桥”这篇短文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动物之间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学习方法上,他们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但是,羚羊生活的实际离学生的生活是很遥远的,平时又很少涉及这种哺乳动物的知识,尤其是对他们的生活习性和良好的群体精神缺乏认知,因此对羚羊的认识不够全面,这都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和感悟。

  三、重点难点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小羚羊,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两个只识不写的字“涧”“瞪”。能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篇短文。

  2、通过阅读感悟,能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3、把课堂内的学习向课外拓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广泛、深入地阅读有关文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目标:

  1、在阅读中感受羚羊合作团结,勇于献身的精神。

  2、通过学习,乐于去了解羚羊以及其他动物的感人故事,增加对动物的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

  五、课前准备:

  搜集羚羊的资料,了解这一濒临灭绝的动物。

  六、教学程序设想: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适当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悟”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这是一篇扣人心弦,催人思考的文章,在学了“蚁国英雄”后,学生的灵魂深处已经受到了较大的震撼。在这时,如果教师要一味的坚持以烦琐的分析讲解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思考与感悟反而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严重的是强占了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权利。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

  (1)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借助前一节课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书旁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选择性的学习,是尊重生命个体的表现。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认识上的一种差异,要善于包容不同的感受,倾听不同的心声。在各种各样的读中,他们记忆中的相似模块被震醒激活,深藏在体内的激qing被点燃。此时,教师声情并茂地阐述,娓娓的深情,就把学生、作者和文本一起带进那苍凉、悲壮的一幕之中。

  (2)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的羚羊的重生,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年轻羚羊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轻读、默读、齐读、引读、小组读、个人读以及听、评、想中,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发出强烈的控诉。

  (3)以课题为灵魂提高语感能力。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之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说“蚁国英雄”和“生命桥”是一首生命的壮歌呢?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再回到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体会课题的含义。比较内容与主题时,学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再现了动物在面临逃生的悲壮场面,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正是因为他们的壮举才赢得了他人的生命的。这才是一首真正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的献身壮歌呀。

  2、举一反三,迁移延伸

  迁移是高素质的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表现,是发明创造的核心。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策略又将推动课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自主合作,持续探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还要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研究。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了学习的主导地位。

  在全课教学结束之际,播放一段有关羚羊的现状的资料,并意味深长地讲述:对于任何一种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切望避免,当我们的后代需要了解它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了。学生才建立起的对羚羊的关切热情就会促动他们自由地阅读,积极地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样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正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

  在此基础上,我提供了大量的人类的感人“生命桥”的故事。例如洪水中,美国的“9.11”事件中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不仅仅是动物,人类也是这样的。

  课本只是学习的载体,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巨大教育功能,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我们要努力使每一堂语文课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认识生命的价值。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47

  铜山县农村小学 李争 《生命壮歌》(生命桥)

  师:说个带口字的成语。

  生纷纷说

  师:一个带口字的成语就可以看出我班同学底蕴丰厚。再来一个:添口,成吕。说说这个字。

  生纷纷说

  师:又来了,品。品过什么?

  生纷纷说,师评价。

  师:咱们今天也来品一品,品一篇课文,那就是(齐读课题)

  师:主要品《生命桥》。字不多,却能给我们很多启迪。翻开书,多读两遍,读畅为止。

  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比较难读,有必要向大家提示一下。

  生读难句。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我找同学来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

  生读师评价。

  师:一篇文章读顺是你的收获,读懂应该是你更大的收获。你再来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把它画下来。

  师:谁来提问题?

  生:为什么不让年轻羚羊跳下涧而让年老羚羊下涧?

  生:什么样的桥才叫“生命桥”?

  生:猎人为什么要放下猎枪呢?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问题里,我想锁定一个。你觉得锁定哪一个好?

  生:我选取第一个。因为我觉得他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更能说明“生命桥”。

  师:文章有个题目,题目是最有提问价值的。把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师:这到底是一座用什么来搭建的桥?为什么叫它“生命桥”?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接着我的读。学生读。

  师:生命桥就这样搭起来了,紧接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出现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与羚羊的心合在一起时,你就会感受更深刻。现在,把自己当作老羚羊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一会儿老师会把话筒对准你。

  师:你读得好,你来读。

  生模仿年轻羚羊来读课文。把年轻羚羊换成“我”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是年轻羚羊。当他读到,我并没有听出他有什么高兴,年轻的羚羊们,你们得救了。你再来读一读。

  师:我听出了一种沉重。还有谁愿意读一读?你也可以把老羚羊当作自己的亲人来读一读。

  生:再以年轻羚羊的语气来读。

  师:我感觉到每一个字里都有血,每一声里都有泪。不要读老羚羊,那有可能就是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奶奶。再读。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年轻羚羊,你就走进了羚羊的内心。如果把自己当作老羚羊,你的感受一定更不一般。再读。

  师:谁来读?这位男生你来读。

  师:你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你有什么感觉?你高兴吗?

  生:我高兴。

  师:当你再来读一读。

  师:当年轻羚羊得救了,心里却一阵痛。当老羚羊下山涧却十分高兴。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来读。

  师:大家看一看这对试跳者。(看幻灯片)我们能够看到老羚羊的眼神是坚毅的。可当年轻羚羊越过山涧时,它的眼睛里含着的是什么呢?微笑啊!让我们再把第二自然段再读一遍。

  师: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新生命,它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条弧线。那是多感人的画面。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群羊飞渡。同学们,自己再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山涧的下面许多老羚羊死去了。我看见了秩序井然的一幕。我仿佛看见了猎人情不自禁的放下猎枪的场面。

  师:同学们,你从秩序井然读懂神圣了吗?这对于晚起跳的羚羊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每一道弧线就意味着一个老羚羊生命的失去。

  师:让我们自己去读一读第三小节,感受羚羊带给我们的神圣。

  生自读后齐读。

  师:最后,山涧上空没有弧线画出了,伤心崖上只剩下头羊,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崖上。突然,天空出现一道彩虹,老羚羊义无返顾地走了上去。。。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5

  笔者问过许多教过这篇文章的老师,他们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是十分精彩的文章,是启迪人类发展的文章,是人类反思自己行为的文章。这篇文章不难,故事性特别强,孩子听完一遍心就会颤抖。所以笔者就用这课颤抖的心来教学这篇文章。

  一、练读课文,构建感受场景

  这节课的第一课时我是这样教的:

  师:请同学们先默读《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

  (生读课文)

  师:默默读完后,是否有想出声读的那种冲动?

  生:(齐答)有!

  师:请你们放声读吧!

  (生大声齐读,每个学生最少读了二遍,有部分学生练读三四遍)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听一遍录音。

  (师放录音,学生边看边听)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读,想想这两篇小文章的情境,看看自己能否看到课本中描述的两幅场景。

  (师放录音,学生闭眼倾听)

  (学生诉说看到的场景,略)

  [因为这篇文章十分简单,孩子们完全可以通过几遍的反复读听构建那两幅场景。而在这一节课上一开始就从场景的思路来设计,有利于学生整体建构,有利于学习这篇文章后能更好的关注场景。一则场景一幅画面,一则精彩感人的故事。实践表明,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上,都有了这种感觉。又因为这篇文章的素材吸引人,感动人,从默读到自己放声读、听读、听想,孩子们的那颗心被震醒。这节课我没有任何讲解,没有特殊的引导,只是孩子们的读,但读的过程中,孩子被文章自身材料激活,这也给了学生写作重视选材的暗示,也就是只有学生如此朗读了,内化成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后,才能寻找到课文以后的东西,才能有个性化的收获]

  二、让孩子成为“蚂蚁专家”

  [我的第二课时及课外的读写课全是在网络室上的,因为这有利于学生研究蚂蚁。这种设计就是让每个孩子关注一下这个小动物,也想把孩子打造成蚂蚁小专家]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想请大家自己寻找有关蚂蚁的材料,要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蚂蚁的内容,然后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最后形成一篇研究蚂蚁的文章。要求直接粘贴、复制,自己命题。

  (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老师指导学困生搜索)

  [通过两节课的搜集,学生找到许多材料,有蚂蚁的生物课上的知识,有《最大蚂蚁合作组织惊现阿根廷 超级王国绵延6千米》、《惊心动魄的人蚁大战》等的报道,有《谁是世界举重冠军》、《蚂蚁间的“种族大战”》的小知识,还有许多蚂蚁王国的许多趣事。全体学生都是惊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全面阅读过蚂蚁方面的材料(我经常这样上课,也使他们真切感悟到网络的价值,不仅仅只是游戏),没有这么全面的阅读蚂蚁世界,学生阅读着,那些世界奇迹让他们感受到课文中介绍一定是真的(孩子们在读完课文后,有好多学生问我这件事是真的吗?通过他们两节课的阅读,他们终于明白了),当孩子们认识是这一事件是真的以后,我感受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定在发生变化,因为真的事件才能激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他们最后形成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教材编者试图让他们理解的蚂蚁团结合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其实已经理解了]

  师:(因为学生搜索时,我已经浏览了他们的一些素材)同学们!我对蚂蚁也是特别喜欢的,想不想听我介绍你们没有搜集到的材料,一些更精彩的故事?

  (此时的孩子热情特别高,我便讲起了二战期间,德国一个师在原始森林中被蚂蚁全部吃掉的故事;讲了世界上只有三种动物能耕种、喷洒农药,一是人,二是蚂蚁,三是非洲的一种甲壳虫;讲了蚂蚁像人一样会侵略,懂得惩罚俘虏)

  师:通过你们的如此努力,愿意不愿意把你们获得的材料汇集起来,以《小蚂蚁》“出版”一本小书?

  (全体学生紧张的按照我提出的要求又进行书的材料大搜集,封面的设计,我想一个星期后,这本书一定能够编写好)

  三、让人震撼的生命桥

  [生命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是让读者眼流泪、心滴血的一个词。如何让孩子感受生命桥?我原以为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去理解就行了,在教学完《蚁国英雄》之后,我才考虑这篇文章的教学。于是我进行了资料的搜集,进入网络,键入“羚羊的故事”五个字,一篇篇浏览,我震惊了,我比听这篇文章的录音想像到的情境更震惊,这种冲动使得我必须调整教学时间让学生像蚁国英雄一文一样来自学]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本想让你们自学《生命桥》一课,但因为我在查找资料时读到了很多很多关于羚羊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不仅读到了课文的原文,还知道了更多的让人痛心的事。我想请你们自己一篇阅读,一点点体会吧!这篇小文章的学习任务是:汇报你们的思考。

  师:在没有自学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段真实的事,这是一则真实的报道,是关于河南人如何在大街上杀狗的事:他们先把活狗钉在墙上,活剥狗皮,当狗掉在地上时还在动。

  生:(齐说)太残忍了!

  师:你们上网查看羚羊的材料后,你会发现到更残忍的事。

  (生上网查找并阅读)

  生1:我在《野生动物王国》一文,读到“每到春季,藏羚羊好像听从一种无声的命令,自动来到无人区的半荒漠草甸上集结。公羚羊是最忙碌的角色,它们一个个都忙于争斗角逐,施展全部本领以取得对母羚羊的占有权。有趣的是,在藏羚羊家族这场争夺异性的角逐中,往往不是强者取胜,而是弱者反败为胜。常常会看到强者惨死在弱者的利角之下。开始当然是弱者斗不过强者,实在抵挡不住强者的进攻时,弱者被迫落荒而逃,强者不肯罢休,紧追不舍,追着追着,弱者实在跑不动了便就势往地上一趴,它的两只长长的尖尖的角伸向后方。乘胜追击的强者猝不及防,两只锐利的羊角就会刺进它的胸膛,使它一命呜呼。这是藏羚羊家族的奇闻,也是动物王国里的悲剧。“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大自然的规律也不是绝对的,藏羚羊就是一个例外。”这样一段话。

  生2: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藏羚羊产羔后离开‘产房’时的情景也很能说明这一点。据传说,此时的公羚羊表现出尽善尽美的组织纪律性和崇高的责任感。数不清的公羚羊自动组织起来,同舟共济,承担起作‘父亲’的神圣职责,精心保护着母羚羊和刚出世不久的羊羔。遇到江河溪流,公羚羊首先跳下水,在下游排成屏障,保护母羚羊和羊羔过河。一旦有小羊被水冲倒,公羚羊便用身子使劲挡住它,以让小生命爬上岸去。这种动物王国里的‘父子’亲情万古不变,令人感动、引人遐想。”

  生3:我在《人是一种什么动物》中读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个说他用冲锋枪射杀藏羚羊的故事。在广袤的高原草地上优雅奔跑的小生命竟是那样的‘憨傻’——矫健敏捷,奔跑如飞,一只被射杀后,一大群都不肯离开,直到被人通通杀死,这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啊!高雅、善良、美丽、尊贵……一切最好最美的形容词全用来形容藏羚羊都不为过。正是因为她们有着高雅的长角和异常精细的绒毛,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让人心痛!

  生4:我读到了《比狼还凶狠的偷猎者》的文章……

  生5:……

  …………

  (许多学生在流着泪听着伙伴们汇报的材料,汇报完后,孩子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的想法)

  [这篇小文章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是让学生感受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而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因为这篇文章应该告诉孩子们“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权利,不能因为我们是这世界暂时主宰者,就去侵害、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当孩子读到这些残忍的事后,心不可能不颤抖,不可能不接受可持续性发展的思维。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他们对这些材料的理解一定是深刻的,一定是久远的,一定是超出课本的]

  四、回归课文,再次读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新读读课文。

  (此时的学生自动采取了默读)

  [这不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吗?那跳动的文字,那份人与动物应该有的情感,也许就此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实录]

  师:《圣经》上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始。”在我看来:“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生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它的意愿是生存,是好好地活。当灭顶之灾袭来的时候,生命进发的智慧,值得我们敬畏。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朗读课文——《生命的壮歌》。

  (生倾情读文)

  “蚁国英雄”

  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着火了。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放松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生命桥”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羚羊为一群。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踉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向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疏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师:请你们谈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生:蚂蚁了不起!

  生:羚羊真神奇!

  生:我对它们肃然起敬!

  师:读了蚂蚁和羚羊用生命写就的撼人魂魄的悲壮凄美的诗歌,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默读课文,想一想被大火包围的蚂蚁,被猎队逼近悬崖的羚羊,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是怎样*智慧求得生存的?

  (生圈点勾画,静思默想)

  师:先说说蚂蚁,再说说羚羊。请大家畅所欲言。

  生:“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情况万分危急,蚂蚁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师:火舌围着的包围圈在缩小,情况更加严峻,部分蚂蚁开始惨遭厄运,课文中写道——

  生:“火神肆虐的热浪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师:此时,如不迅速采取行动,所有的蚂蚁都会葬身火海。他们的行动是——

  生:“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区区的弱者”,什么叫“区区”?

  生:小。

  师:小小的蚂蚁,的确是弱者。但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不是束手待毙,而是——

  生:“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师:扭成一团,团结就有了力量,弱者就变成了——

  生:强者!

  师:无情的烈火逼迫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凝聚个体,抱成团体,滚动突围。

  生:“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我似乎听到了“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我似乎闻到了外层蚂蚁“被焚烧而发生的焦臭气味”。但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放松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师:蚁国英雄们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此时,只有放弃个体,才能保全整体!齐读“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生:“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师:一层薄薄的烟雾即将散去,一道道弧线正凌空升起。让我们走上这令人敬畏的《生命桥》。

  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羚羊们面临着灭顶之灾。它们怎么办呢?是束手就擒,还是绝路求生?

  生:绝路求生。

  师:他们是怎样绝路求生的?

  生:先分成两队,然后一只老羚羊带头试跳,最后一队队羚羊学着跳。

  师:这种做法高明在哪里?

  生:“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年轻羚羊向悬崖对面跳过去,老羚羊随即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老羚羊死了!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年轻的羚羊活了。有死有生,死而后生。

  生:“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临危不乱,井然有序,如果大家争先恐后,一片混乱,就会影响飞跃,就会贻误时机,就会被活捉。

  生:“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老羚羊死了,虽死优生。猎人们最终在伟大的生命桥面前退却了——他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师:即使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放下猎枪,就是敬畏生命!

  师:我们敬畏生命,敬畏非常时期蚂蚁和羚羊的生存智慧,我们同样敬畏常态下一些动物的生存智慧。请看资料——

  在北美洲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长着一种旅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的时候,其中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鲜亮耀眼的黄色,以吸引天敌捕食的目光;倘若天敌的捕食仍不足以尽快使鼠群减少到适当的数量,旅鼠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

  同时,这块土地上还养育着一种狐狸,以鼠为生,是这里旅鼠的天敌。但它们对旅鼠的捕食也并非无所节制,当鼠群减少、狐群增加而严重威胁鼠群繁衍的时候,狐狸们便会采取行动,限制种群的发展:一部分成员会聚在一起,疯狂地、不间歇地舞蹈,夜以继日直到力竭气绝而死。

  中国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状态的临界点,族群成员以生命来维护这一状态——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

  坠崖而亡。

  师:请谈谈你们的感想!

  生:用一部分老鼠的死换来了整个鼠群的生,这些决意奔赴死亡的老鼠所选择的是正确的。

  生:狐狸虽喜食老鼠,但他们知道适可而止。

  生:狐狸和猴子都知道适时地自生自灭。

  生:那成群结队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的老鼠,那夜以继日不间歇疯狂舞蹈直到力竭气绝而死的狐狸,那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的猴子。那悲壮的一幕幕,把我的眼圈都看红了。为了种族的繁衍和生存,它们去奔赴死亡的约会,把生命交回了大自然。

  生:从动物们身上,我明白了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生生死死,生死无穷。

  生:在保存整体的大义面前,它们死得悲壮,死得其所。这样的死亡,是绿色的死亡!

  生:生死攸关的时刻,动物们表现得的确都很大度!如果是我,我能做到吗?

  师:反躬自问,我们越发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

  [教学思考]

  《圣经》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始”;《佛经》说,“觉悟一切皆空,是智慧的开始”;我认为,“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

  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始。首先,它意味着与生命对话。譬如与那“肝胆俱裂也不言放弃”的蚂蚁对话,与那“粉身碎骨也不束手待毙”的羚羊对话,与那“相拥相携、投海自尽”的旅鼠对话,与那“日夜舞蹈力竭气绝”的狐狸对话,与那“毅然决然坠崖而亡”的猴子对话。与危难之中惊天地泣鬼神的小生命对话,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客,怎能不油然而生“敬畏生命”之恃?

  其次,它意味着与智慧对话。烈火包围之中的蚂蚁们能够“迅速地扭成一团”,团体突围;猎人包抄之下的老羚羊能够甘做“桥墩”,让小羚羊置死地而后生;旅鼠、狐狸、猴子能够以决绝的方式理性地控制种族数量,求得生态平衡。如此明抉的生存智慧,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我们敬畏这些动物的生命,就是敬畏它们的生存智慧。

  生存智慧关涉着生命的质量。譬如,教育的生存智慧:如果圃于环境的压力,一味儿地向往“功利教育”,这样的课堂便会机械地迎合“科考”,用累积学分来“牟取”学历,获得学位。但是,当面对实际人生挑战的时候,却不免依然彷徨,因为那些耳提面命的知识不是活泼流动、与时俱进的智慧。

  智慧是什么?在傅佩荣先生看来:“第一,它与主体结合,凡事皆问‘如果是我,又当如何?’由此表现为抉择的明快与勇气。第二,它与整体相关联。凡事视其在时间上的前因后果和空间上的组合脉络,由此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的作风。第三,它与根本呼应,所谓根本,即是人生的终极归宿及意义坚定,凡事皆思其在死亡限制之下尚有何种价值。”(《智慧的魅力》)

  这种智慧,在学生与《生命的壮歌》对话中已初见端倪:“如果是我,我能做到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动物们表现的确都很大度!”“它们死得悲壮,死得其所。这样的死亡,是绿色的死亡!”

  敬畏生命,欣赏他人生命最美好的一面,同时表现自己生命最美好的一面。旨在唤醒不安于有生有灭的肉身生活限制的我们的灵魂,寻求这种“欣赏”与“表现”的超越途径。不管寻求有无结果,寻求本身已经和肉身生活保持了一个距离,这个距离便是“智慧的开始”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3、情感目标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重点词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肝胆俱裂”,感悟将外层蚂蚁称为“蚁国英雄”的原因。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蚂蚁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对蚂蚁有哪些了解?

  2、看到蚂蚁,你会想到哪些词儿?

  3、小小的蚂蚁,地位低下,力量弱小,在人类看来它是区区弱者。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个关于蚂蚁的故事。

  板书课题:蚁国英雄

  教学思路:通过课前让学生观察蚂蚁,收集有关蚂蚁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认识蚂蚁,了解蚂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直面蚂蚁的卑微,并让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小小的蚂蚁,怎么会被称为英雄呢?

  二、创设情境,感悟蚂蚁的壮举

  1、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细细品读。请打开课本,轻声读读。

  2、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读?

  (出示词语)

  1)指导读。

  2)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

  3)学写“肆”(sì)。

  3、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令你心惊肉跳,甚至惊心动魄呢?静下心来,先轻声读读,在默读划下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交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震撼?

  教学思路:至此,学生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蚂蚁出人意料的举动让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强烈的震撼。及时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交流体会,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并让学生在朗读时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更好地了解、感悟课文内容。

  6、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迅速地扭成一团,而且越来越迅速地滚动”呢?再默读全文,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

  7、交流

  1) 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火势凶猛?(显示)

  2) 自由读、指名读。

  3) 你仿佛看到了那是一场这样的大火?

  4) 这一刻,对于区区弱者——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

  8、在熊熊烈火中,万万没有想到——(引读)

  9、蚂蚁们想雪球一样飞速地滚动着,滚动着,它们要穿越火海,逃离火神。(想象说话)在熊熊烈火中,我们仿佛看见——,我们仿佛听见——,我们仿佛闻到——

  教学思路:阅读要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通过反复品读,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蚁团突围时的情景,透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获得熏陶、洗礼和升华。

  10、同学们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可是你们可明白它们的心、它们的情吗?如果你们就是外层蚂蚁,你们会怎么想呢?

  1) 外层蚂蚁呀,你们的身体那么小,怎么能抵挡这烈火的焚烧?

  2) 外层蚂蚁呀,你的同伴已经被灼焦,为什么还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 外层蚂蚁呀,你们的寿命很长,活着多好!你们难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吗?

  教学思路:通过让学生想象外层蚂蚁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那一个个沉着冷静、团结协作的个体,那一幕幕舍己为“人”、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想象体会,使得学生深刻感悟到外层蚂蚁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11、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这是让人想象不到的事情?

  12、交流:可、并、竟、突然、并、但是、却(齐读这一段)

  13、蚁团之所以不见缩小,是因为,引读——(显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14、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显示: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讨论: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你从哪里读出它们的英雄行为?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这些区区弱者的悲壮之举使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教学思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因为它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教者马上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层的蚂蚁已经死去”,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具体感悟灾难的巨大、献身的壮烈。接着,以“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诱导学生由表及里,由蚁国英雄们的行为推及它们的精神世界。从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他们的感悟是具体的、深刻的。紧接着,以“这样看来,它们是‘死’去了吗”,激起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最后,教师以动情、形象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做总结,更是水到渠成地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发起学生对蚁国英雄们的敬佩、赞美之情。

  15、音乐起,教师深情描绘蚂蚁重建家园的片段。

  教学思路:从开掘内心体验的角度入手,走进蚂蚁的内心世界,感悟其舍生忘死、奉献和牺牲的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使朗读和悟情有机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发自内心。拓展蚂蚁家族经历劫难后获得重生辛勤劳作的画面,通过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产生一种感动和力量,这是另一种深刻的“对话”。

  三、全班交流,领悟生命的价值

  1、让我们合上书本,掩卷沉思……你们在想什么?

  2、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看蚂蚁的“蚁”字。是由虫字旁和一个义字组成的。你觉得这个“义”字代表什么呢?

  3、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有一个独臂英雄丁晓兵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组委会在给他的颁奖辞中是这样说的:(显示:“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4、如果请你给这群蚁国英雄们写一句颁奖词,你会怎么写呢?拿起笔写下来。

  5、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是卑微的,但是它们的生命同样是伟大的,是值得敬重的。

  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个体精神对象化”不会凭空产生,具体的文本内容便是凭借。阅读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和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才有可能与文本对话、共鸣、分享,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在教学中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诗化的教学语言,用读、述、想、品、赏、写等感性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在语言文字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从而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读中悟、悟中读,分层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读中明白道理,理解课文内容。

  2、信息收集与处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语文能力,本节课,通过收集、交流蚂蚁的有关资料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蚁国英雄们的钦佩之情。

  教后反思:“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语文的学习终究要落脚在“文”字上。紧扣“生命”,通过拓展延伸语文文本的方式,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无论是“颁奖词”的撰写,对“义”字的理解,还是拓展阅读链接,都着力于“生命的价值”。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文本中得到了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启示,更激荡起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真正在读中感悟到其中蕴涵的精神,从心底生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卑微的敬重,从而真正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2组词;3按课文内容填空;4听写词语。

  课外:1排列句子;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8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附板书设计 :

  18、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9

  作者:王斌

  教材简析:

  本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的生字和重点词语以及课文的朗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体: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先听录音,思考:着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和词语。

  二、初读课文。

  1、提问:谁能说说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答)

  2、抽读生字卡。

  学生自读课后的生字。老师出示卡片指名读。(用开火车的方法)

  注意的字:前鼻音链怜惋焚涧

  后鼻音陵瞪

  翘舌音至臭舐灼坠狩

  平舌音肆

  3、映示:课后词语。学生读。

  补充词语。指名读,齐读。

  4、显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课文,找出难读的句子。

  5、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难读的句子。句子略。

  三、写字指导。

  1、学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字描红12个生字。

  注意:“肆”的笔画较多,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

  “链”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毙”字中的“比”部。“俱”中应是三横。

  四、布置作业 。

  1、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每个抄4遍)

  2、再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要求:

  巩固上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并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两则小故事,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蚂蚁团结合作、勇于自我牺牲的

  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1、映示:课后词语和补充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哪两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蚁国英雄”)

  1、学生齐读课文。

  2、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起火

  3、给“临河”的“临”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靠近、对着 ②来到、到达 ③将要、快要

  4、靠河的草丛起火了,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指导读)

  映示:我们随着……。

  这里的“可不是”是什么意思?(的确是),黑压压一片(蚂蚁群)指导读。

  5、我当时看了这样的情景,心想:指名读。(惋惜)指导读,反复读。

  学生齐读下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6、这么紧张的场面,下来将发生什么呢?朗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映示:(1)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致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指名读,(“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英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坚守岗位

  (2)可万万没有想到……。

  指名读 理解“束手待毙” 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

  板书:突围

  7、蚁团的结果是怎样的?齐读最后一句。

  板书:冲进河流

  三、齐读课文,讨论:

  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受到了哪些启发?

  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牺牲。

  四、指导背诵

  讨论如何更好的背出来。

  指导学生,列出提纲:起因(不慎、起火、火舌围向丘陵)——被发现——突围——蚁国英雄们坚守岗位——冲进河流

  让学生反复读并背诵,同桌互背。

  五、布置作业 

  教学要求:

  巩固生字和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并背诵。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2、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二、细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题“生命桥”,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第1段,思考:

  当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时,

  羚羊群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板书:遇险

  分析这段课文,理出顺序:(分类 老羚羊 叫 年轻羚羊 应 飞跃)

  指名口述第一段的内容。

  3、齐读第2段,思考:出现了什么奇迹?指名回答。

  让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意思画下来。

  然后选出一幅复制在黑板上,老师讲评。

  板书:老羚羊献身。

  4、指名读第3段。

  提问:“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

  “凌空腾起”的“凌”是什么意思?

  思考:为什么他是神圣的?

  猎人门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映示:为什么把羚羊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读。)

  板书:成功飞跃

  5、学生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6、放录音,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短文歌颂了一种什么精神?你从这则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板书:勇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三、齐背“生命桥”

  四、作业 :

  任选一则小故事背下来。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 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2组词;3按课文内容填空;4听写词语。

  课外:1排列句子;2阅读一段话,并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qing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8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附板书设计:

  18、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老少分类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猎人惊呆

  3.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

  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

  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qing揭题

  1.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桥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组词。

  蚂怜具弃

  妈玲俱奔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1

  一、初读,感受大火的肆虐。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读课题

  师:谁能为“壮歌”的“壮”字组个词语?

  生1:壮丽

  生2:壮观

  生3:强壮

  生4:雄壮

  生5:悲壮

  生6:壮士

  生7:气壮山河、

  (学生把自己组的词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首先检查一下,是否有错别字。

  生1:壮观的壮少了一竖。

  师:你给他补上。

  师: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很好,大家的词汇量很丰富。咱们以后写字,要把这些常用的字写正确。

  (学生点头)

  师: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有两个小故事,这跟我们常见的课文有所不同,第一个小故事是什么?

  生:蚁国英雄

  师:第二个小故事呢?

  生:生命桥

  师:不管是蚁国英雄还是生命桥,他们书写的是同一首歌,这首歌叫

  生接:生命的壮歌

  (师板书:蚁)

  师:说起蚂蚁,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咱们平时常见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看到小蚂蚁,你们很自然会想起哪些词语?

  生1:不堪一击

  生2:渺小

  生3:弱小

  生4:脆弱

  生5:微不足道

  师:是呀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这些小蚂蚁根本就是——区区弱者

  (老师板书:区区弱者)

  师:这区区弱者书写的是一首怎样的壮歌呢?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把文章读一遍,读准生字、词语,读完后,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先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学生吞吞吐吐地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只蚂蚁被火包围了,但是他没有束手待毙,准备逃离火海,被火围住了。

  师:逃离火海,也就是想

  生1接:突围

  师:(师板书突围)在突围之前呢?

  生接:突围之前被火包围了。

  师:那不就是

  生接:被围

  师:(师板书被围)他们并没有束手待毙,突围出了火圈,突围成功就意味着脱离了

  生接:危险

  师:(板书脱险)根据板书,谁能再简单地说一说主要内容?

  生:一次由于游客的不慎,使草丛起火了,蚂蚁被火包围了,但是它们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向河里突围,最后脱险了。

  师:说得比较简洁。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简单的概括。这是我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常用的方法。

  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排词语?

  (大屏幕出示)

  火舌   项链   舐动   火海   火神

  肆虐   焚烧   焦臭   烧焦   灼焦

  生:(读第一行词语)

  师: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第一排词语有什么规律呢?

  生:跟火有联系。

  师:课文中,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

  生:课文中把火舌比作了一串红色的项链。

  师:这是一串怎样的项链?回到课文中,谁来读一读?

  生1: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师:这是一串怎样的项链?

  生:那是一串红的项链

  师:哦,你见到了它的颜色。妈妈常常挂在脖子上的项链,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遐想!但现在是一串怎样的项链?

  生1:那是一串让人产生恐惧的项链。

  师:那是令人恐惧的吞噬生命的项链,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1:“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师:是的,那是一串要吞噬生命的项链,一起读。

  生:(齐读句子)

  师:火海在蔓延,火神在咆哮,谁来读读第二行词语。

  生:(读第二行词语)

  师:读得字正腔圆,清清爽爽,读着读着,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一群蚂蚁被火包围着,许多蚂蚁被火烧死了。

  (大屏幕出示)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师:读出了画面真好,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句子)

  师:如果注意适当的停顿,大家会读得更好。

  (大屏幕出示)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生:(朗读句子)

  师:你的停顿很正确了,但似乎把我们看到的那幅画面给丢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踊跃举手)

  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读出了画面真棒!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

  二.精读,感叹蚂蚁的壮举

  师:火舌在肆虐,火神在咆哮,火海在蔓延,面对强大的火势,作者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作者的感觉是惋惜。

  师:是呀!让我们去体会体会作者的第一感觉。

  生:(自由朗读)

  (大屏幕出示)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师:请你读读作者的心理。

  生:朗读句子

  师:听听王老师读。

  (大屏幕出示)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这群可怜的蚂蚁,大概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师:(读第二句)

  师:老师读的这句跟原句有什么区别?

  生1:原句是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而老师读的是大概要葬身火海。

  师:为什么这里用肯定而不用大概呢?

  生1:因为大概不确定,而肯定是非常确定。

  生2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这句话应该是感叹句,而老师读成了疑问句?

  师:好,那谁能读出肯定?

  生1:(朗读句子)

  师:真的不一样了,谁再来?

  生2:(朗读句子)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表达一下自己惋惜的心情。

  生:(齐读句子)

  师:在当时我能想到的就是这区区弱者要葬身火海,而事实这群小蚂蚁都葬身火海了吗?请大家读读文章,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找、划句子)

  师:(大屏幕出示)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句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特别的印象?做个记号。

  生:(默读,做记号)

  师:好,特别让你感动的词语有哪些?

  生1:有“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生2:至死、不松动分毫,这些词语体现了蚁团虽然被灼焦。但是他们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师:他关注了灼焦,你呢?

  生3:我注意到了烧焦这个词,可以体现那惨不忍睹的场面。

  师:回到这段话中,我想有六个字足以能够概括大家所感慨的场面。那就是

  (大屏幕增大红字出示)

  万万没有想到

  生:读“万万没有想到”。

  师:什么是“万万没有想到”呢?

  生1:就是怎么也不敢想象这一场面。

  生2:因为前面作者已经肯定蚂蚁要葬身火海了,可是蚂蚁这一区区弱者竟然开始突围了,作者怎么也没有想到。

  师:联系前面句子,你读懂了万万没想到。

  师:在这三句话中找一找,哪些是作者能想到的呢?

  生1:他能想到是蚂蚁肯定会被烧死的。

  师:哪个句子是作者能想到的?

  生:我能想到的是这一群蚂蚁束手待毙。

  师:原来能想到的只能坐以待毙,用书上的话就是束手待毙,让我们细细地先来读第一句,我万万没想到什么?

  生1: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方向突围。这句话写了作者万万没有想到,这些蚂蚁没有坐以待毙。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2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课文《生命的壮歌》后,感动了许多学生。这是一篇讴歌生命的文章,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再现了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现身精神,共同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

  在教学时,文章本身感动了我和许多学生,同时我联系到了生活中的许多生死攸关的事例,让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和同伴间无私的奉献精神已经有了全新的解读。在上完课文内容后,我安排了学生回去写小练笔,练笔采取了写“读后感”这一方式,让学生将课文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产生对生命更深的感悟。

  首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再次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或令你感动的句子,学生都有说的欲望,并且说的都很好,含义深刻,富有感情。相信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悟。最后,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引入课堂:如,在地震中老师用身体保护学生,母亲用生命挽救孩子,同学以身体的残缺作为代价换回同伴的平安……这些不都具有老羚羊的精神吗?当说到这里,许多学生都用专注的眼神看着我,相信他们与文本有了共鸣,于是很多学生争着诉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当看着学生们写的一篇篇读后感,我心里感慨万分,因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学会了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同时更让他们体会到弱小生命间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可贵精神。在地震来临时,生命是如此顽强,人们的互助与献身更令人敬仰,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坚强的克服任何困难,团结在一起,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一篇读后感,给学生以心灵的洗礼,让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生命的壮歌》教学反思

  《生命的壮歌》一课中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讴歌生命的篇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感受生命的激情,接受精神的洗礼,促使情感的升华。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教学两个故事时,我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蚂蚁、英雄、羚羊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发言积极,通过交流,认识到:蚂蚁在生活中是极其弱小的生灵,正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它们不过是区区弱者,一阵微风、一个手头就可以使其毙命,在自然界它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的心目中英雄是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小小蚂蚁怎么会被称为英雄,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在密林深处,一群羚羊被狞猎队一步步逼上了悬崖。悬崖是这样高耸入云,下面是万丈深渊,对面山崖又离得较远,一只羚羊无论如何不能跳到对面崖上。它们会怎样呢?交流着交流着,学生渐渐入情了。这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珠玉落盘,清脆亮丽之声不绝与耳,这是生命体的撞击绝唱,是师生借助文本奏响的生命乐章。

  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感动的句段。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思考之后,纷纷举手:

  一生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可以看出蚁国的英雄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竟然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以生命为代价,以求得整群蚂蚁的生存。蚂蚁突遇灾难时让人的惋惜到其脱险方式的果断、巧妙,着实令人惊喜又惊叹!尤其叹这些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抱团突围”一层中的两个“也不”,完美地诠释了这些英雄们至死坚守岗位的那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

  一生说:“ 生活中的桥是从此岸通向彼岸的道路,在《生命桥》中,山涧上空那一道道眼花缭乱的弧线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是从这边悬崖通向那边悬崖的道路,更是从死亡走向新生的道路。这一通道是用老羊的生命换来的。”此时,羚羊飞渡那悲壮场景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之际,他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文章的丰富内涵,这时不妨留一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在学生沉思之后,让他们说说是否想呼唤些什么时,学生的回音是:

  ——让我们爱护动物,世界会更美好!

  ——保护珍惜动物,不要让他们灭绝!

  ——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

  讴歌生命的篇章,要生命去撞击,学生体会其中的内含,思想也就得到了升华。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3

  在备本课时,课文给我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备完课,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十分出色的文章,是启迪人类发展的文章,是授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学生一篇好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但是故事性特殊强,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

  “蚁国英雄”说的是一群蚂蚁面对大火的围攻,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生命桥”着重记述了一群无辜的羚羊面对狩猎队的捕杀,沉着冷静、团结协作,最终年青羚羊在老羚羊的带领下奇迹般逃生的故事。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主题却极为相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和大无谓的献身精神。

  在两堂课的教学中,我布满激情的导入把学生带入到那种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课文的内涵。教学时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字词,在读中赏析语句,在读中揣摩情感。学生通过激情朗读,似乎把当时情景进行再现,使得老师和学生们的那颗心被都被震醒了。课堂上我没有任何特殊的讲解,没有非凡的引导,更多的只是孩子们的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课文的内容所感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后,读书的个性化也随之有了提高。而在“生命桥”一课教学时,利用简笔画的勾画,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整堂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深入理解、体会外层蚂蚁和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的壮举,又要在读中领悟到外层蚂蚁和老羚羊舍己为“人”、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先声夺人,从心开始——谈《生命的壮歌》的初读教学

  在我的印象里,教学《生命的壮歌》一课是很有难度的。

  今天我尝试着这样进行教学,我给起个题目,叫做《先声夺人,从心开始》。

  我的教学是从学生没有预习开始的。

  【第一教时的教学过程】:

  一、抓住词语,突破课题

  1、从“壮、状”的区别开始启航。

  上课伊始,我首先说:“同学们经常写错这样两个字,请大家看我板书。”我把“壮、状”两个字写在黑板上,其中,我把“壮”字写在黑板的中上部,把“状”字写在黑板的左上侧。接着,我说:“我们知道,‘状’字是形状的状。大家想一想,‘壮’字能组成哪些词语呀?请大家说一说!”

  我一边听同学们发言,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说了很多:

  壮汉 壮丁 壮年 健壮 壮士 雄壮 壮实 粗壮 壮丽

  壮胆 壮观 壮美 壮大 茁壮 肥壮 壮举 悲壮

  年轻力壮 兵强马壮 壮志凌云 老当益壮 豪言壮语 身强力壮

  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同学们做了如下的分类:

  (1)、可以用来写人的词语:

  年轻力壮 兵强马壮 壮志凌云 老当益壮 豪言壮语 身强力壮

  壮汉 壮丁 壮年 健壮 壮士 强壮 壮实 壮举 悲壮

  (2)、表现美的词语:

  壮丽 壮观 壮美 雄壮

  (3)、表示心情的词语:

  悲壮

  最后,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分好的类别读一读,记一记。

  2、理解课题

  (1)、谈话导入新课:

  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课题之中就含有这个‘壮’字。下面请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

  我先引导学生说说“歌”字的意思,然后,我向同学们问道:“课文要写的什么方面的歌呀?”同学们看着课题,有的说:“是赞美生命的壮歌!”有的说:“是关于生命的悲壮之歌!”

  二、初读课文,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主要过程如下:

  1、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

  ①、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②、有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做上记号。

  ③、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生命的壮歌”里是几首歌?概括起来说,这“生命的壮歌”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呢?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同位讨论,相互交流。

  3、大组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书,老师分别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好以下问题:字音,个别句子的读法,把初步的感受读出来。

  ②、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简单的问题当时就引导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就集中起来,记住,告诉学生那些问题将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

  ③、回答“初读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地再次默读或者浏览课文,再一次思考,感受,归纳,总结,使自己的感受更加明朗化。

  然后,我组织学生们谈谈读完课文以后的感受。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而且在第一个同学的表述方式得到我的肯定以后,自觉地学会了表达。我把他们说的全都板书在黑板上了。

  同学们说出来的词语是:

  颂扬之歌 庄严之歌 悲壮之歌 赞美之歌

  壮勇之歌 壮举之歌 美好之歌 神圣之歌

  【我的思考及认识】:

  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一个老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最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感受到了学生在随着教学环节的转换和阅读的一步步深入而逐步沉浸到了课文之中,从轻松到沉重,从喜悦到悲壮,学生逐步从课文之外深入到了课文之中,心在读中感受,心在悟中感化。我在课堂上触摸到了学生的心,感受到了我的收获。

  1、引导学生从分辨入手,激活了学生储存在大脑之中的词语,让他们在表达、分类之中加深认识了“壮”,为后面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设下了伏笔,让教学活动先入同学们的心。入心方能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投入。

  2、在对“壮”有了温习、加深和拓展之后,有了这个基础,老师的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和兴奋点转移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壮”就有了新的思考,也就说,把学生的思维延伸了,拉长了,一环扣一环,波澜不断,信息不断地撞击着学生的大脑。

  3、在初读阶段,学生再一次抓住“壮”字,在游历课文的过程之中,围绕着“壮”字,积极思索,深入思考,潜心会读,用心感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鲜明的主题,那就是生与死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之中进入了人类终极的思考,感受到了死的伟大,死的哲学意义,。所以,在学生有了这些较为深入地思考之后,自然就唱起了生命的颂歌——颂扬之歌,庄严之歌,悲壮之歌,赞美之歌,壮勇之歌,壮举之歌,美好之歌,神圣之歌!

  4、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关于三维目标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之下,抓住“壮”字,先入情入心,然后通过知识的学习,课文的阅读,大脑的思考与感悟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抓住了知识学习这个“把手”,在扎实的研读过程之中,借助了思维、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就生成了,感受如有源之水,从学生的嘴巴里自然唱出了对生命的赞歌。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5

  第一关:字词训练营,人人当英雄1、我会写:

  2、词语积累:                                                     3、我理解了这些词语:                                             第二关: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这首诗歌我读了     遍,已读熟。检查人签字         第三关:入情入境,品悟人生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2、找出文中描写老羚羊的句子,读读体会交流思考:为什么称老羚羊“生命桥?                                                                    3.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蚁球外层的蚂蚁称为“蚁国英雄”?第四关:化文化人,学以致用学完本文后,你收获了什么,你以后该如何去做?东沙河镇小学东南部教研协作区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教师党旗伟 执教教师         教材章节      

  课题 17、《生命的壮歌》 课时 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所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文中的两个故事中感悟其中所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 收集一些关于动物逃生自救的有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修 议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导入 谈话交流进入教学流程。       二、教学流程:    第一关:字词训练营,人人当英雄。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展示组的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进行字词小测试,完毕后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测试情况。 3.教师小结本关的完成情况。引入第二关。      第二关:我读我入境,流利有感情。 1、请展示组的同学展示对本课的诵读情况。 2、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进入第三关的学习。         第三关:交换思维,品悟人生。 1、请展示组的同学展示对课文的感悟 (1)、出示文中描写老羚羊的句子,展示自己的感悟理解。 (2)、展示对为什么把蚁球外层的蚂蚁称为“蚁国英雄”?的理解感悟。 2、老师小结本关情况,引入第四关的学习。 第四关:化人化文,学以致用。 请展示组的同学展示自己对本课的收获。                   三、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指出不足。力求全体同学进一步努力。                           展示组的同学读字词,其他同学纠正。     听写生字词,批改后小组长汇报。             小组长先介绍本组   读书的方式,然后朗读课文。               展示小组展示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理解。                 展示小组展示自己的收获。               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17、生命桥 团结       合作            奉献    关注生命                珍爱生命         教 学 反 思             学科备课组长签名                                日   期:

第8册《生命的壮歌》送教课教学设计 篇16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课,之前你知道吗?你想象中我是个怎样的人?

  生:严肃,板着脸。

  生:幽默的人。

  师:谢谢,这个评价我很喜欢。

  生:活泼的人。

  师:我们现在上课。同学们,在那一望无际的青藏高原上,在那一碧如洗的蓝天下,生活着一种动物,它们喜欢奔跑,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雪域精灵”的藏羚羊。一声枪响,狩猎队把它们赶到了悬崖边,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的壮歌》第二篇《生命桥》。

  师:一起来读课题。

  生齐读

  师:通过预习,这些生词你读准了吗?自己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

  师:他读得字音很准确。

  生再读

  师:“狩猎”,这个词要看仔细了,读准确。一起来读读这些词好吗?

  生齐读

  师:生词读得很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谁愿意给我们来读一下?

  生分段朗读课文

  师:你读得很认真,但这个地方不能读破,读破了意思就不对了。你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藏羚羊被赶到了悬崖边,它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藏羚羊分成了两群,年轻羚羊为一队,老羚羊为一队……

  师:他说得很详细也很完整,谁能说得简略一些?

  生:有一老一少一队羚羊为大家做示范,飞跃山涧,年轻羚羊活下来了,而老羚羊坠落山涧。

  师:老羚羊用自己的死亡来帮助年轻羚羊逃生,令猎人们都感到这是个奇迹。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是个奇迹,静静地读一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是奇迹的句子或词语。

  师:你认为课文描述的哪些地方是奇迹?

  生:刚好落到悬崖的另一边。

  师:怎么这么巧呢,“刚好”是个奇迹。

  生:羚羊们秩序井然,没有拥挤,没有争夺。

  师:临危不乱是个奇迹。

  生:老羚羊主动站出来,年轻羚羊主动配合。

  师:面对生死迅速做出反应是奇迹。

  生:猎人们放下了猎枪

  师:连猎人们都放下了猎枪,被感动了,这也是奇迹。有个同学对这段文字感受很深,我们也来看看这段文字,读一读。

  师:“刚好”是什么意思?

  生:正正好,非常精确。

  师:怎么就这么巧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会有所收获。

  生自由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羚羊跃起的高度比年轻羚羊要低一些。

  师:看来读书要上下联系,好好读读这段文字,圈画出动词,看看这一老一少是怎样逃生的?

  生读书圈画

  师:能不能根据圈画的动词画出这一老一少逃生的线路图,画在插图上。

  师:谁来画一画?

  师:先画哪一根线路?

  生:年轻羚羊的

  师:再画老羚羊,比年轻羚羊低一些,画完了吗?

  生:没有,年轻羚羊猛蹬一下,飞跃到另一边悬崖。

  师:继续画

  生:老羚羊坠入山涧。

  师:看线路图,哪个动词最敲击着你的心灵?

  生:飞跃

  生:猛蹬

  师: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如果读得慢一些,感受会更深。一起来读一读。

  师:回过头来再看“刚好”这个词,为什么就那么巧呢?

  生:为了自己的后代生存,故意安排的,有意这样做的。

  生: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心灵是相通的。

  师:“应声”是什么意思?

  生:答应了一声。

  生:随机应了一声。

  师:应声在字典上的理解是随着叫声就立即去做一件事。老羚羊一叫,年轻羚羊就去做了。

  师:在分队前的几分钟,羚羊们会商量些什么?

  生:遇到生命的危险,要勇敢地生存。

  生:要孩子们寻找新的生存的环境。

  生:老羚羊要牺牲自己,延续后代的生命。

  师:一叫一应得背后是一种献身,当年轻羚羊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试跳成功,看,第二对羚羊……齐读

  师:紧接着一对对羚羊……读

  师:生活中常见到过桥墩,桥墩起什么作用?

  生:支撑桥的作用

  师:在这儿桥墩起什么作用?

  生:支撑年轻羚羊的生命

  生:延续后代的生命

  师:猎人是冷酷无情的,捕杀猎物对他们来说就是财富,是什么让猎人们也放下了猎枪呢?

  生:是羚羊们坚定地意念打动了猎人。

  生:是生存的欲望感动了猎人。

  师:此刻,猎人会想些什么?

  生:谁都有妻儿子女,他们下不了手。

  生:猎人们也有子孙后代,他们也不忍心捕杀羚羊了。

  师:他已经读到了猎人的心中去了,让这悲壮神圣的一幕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师:为了家族的延续,它们义无反顾——读;这就是羚羊们用生命创造的——奇迹,这就是老羚羊用生命做桥墩支撑起的——生命桥,这就是羚羊们谱写的——生命的壮歌。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