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
范文 |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十三篇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1时光飞逝,“三进三同”活动已接近尾声。时间过处不留痕迹,唯一的回响便是心底的曾经的那份欢乐,那些洒过的汗水,走过的回忆…… “三进三同”活动期间我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也参加了不少活动工作:5月在科技楼演播厅参加“红歌合唱”比赛;9月担任迎接新生的自愿者;10月当自考自愿者;11月参加我们部门组织的农家乐;11月11—13日运动会三天与文娱部合作组织系啦啦队,并负责送水、加油等后勤服务工作看着运动员比赛,虽然作为啦啦队,可整个人体神经都是紧绷的。系里拿名次了,会情不自禁的跳起来,没拿到好成绩时会惋惜。当然,有班上同学参加的话,比赛前先给他们打气,赛后就把他们供为英雄了。没到我们系比赛时就去看其他的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着激动人心的比赛,偶尔几个人再咀嚼、评论一番,感觉真好,是一个催人上进、驱逐坏心情的不错秘方耶!与学习部合作组织了以“学风建设”等为主题的团课;每月督促《时事周刊》的创作;《中国青年报》《年轻人》订阅的宣传和统计工作;整理每个系干5月到11月的“三进三同”表并统计其工作日;完成系所有团员证的注册;与院里各部门合作,11月8日为系部“英语四级动员大会”“学术讲座”“消防安全主题会议”布置会场;班级团支部月评的评定;参加班上组织的“自行车—老校区之行”…… 我记忆最深刻的活动之一是10月我们部门组织的农家乐。活动前,各班10位同学(包括班干部)分成4组,然后一起到菜市场买菜、饮料等活动用品。到达农家乐场地后,大家洗碗的洗碗,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开始忙起来……最精彩的便是炒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生火,“大厨们”负责炒菜,“服务员”负责端菜,“闲人”负责守护各组的菜,防止他组的来偷菜吃。最后,当然是享受美食啦!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露出来灿烂的笑容,吃得美滋滋的,笑声飘扬在农家乐的整个上空。 另一个我一想起就兴奋不已的便是班上组织的“自行车—老校区之行”。租好自行车后,有单个骑的,有男生搭女生的,所有自行车排成一排,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路上,谁骑累了就换人,我沿途边看风景边把大家骑自行车的风姿拍下来……开心有时很简单,同学,单车,便是完美组合。虽然累了,可我们真的放松了,笑了,真好! “三进三同”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也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是它丰富了我这段时间的生活,在时间长河中为我留下了一段如此美好的回忆! 因此,我想说,“三进三同”活动达到了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进一步深化全院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密切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着力提高团组织青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2今年寒假,我回到我的家乡,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大学生“三进三同”活动,这也是我大学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随行的还有西华师范大学的几名同学。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切身体会到了何为“三进三同”。 虽然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但是却使我感悟许多。首先,让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三进三同”期间,住在农户家里,和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吃着农村家庭自家种的青菜、芋头、土豆、花椒、自制的腊肉等农家菜,尽管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是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次期间,我们还一起慰问了当地的孤寡老人,他们是需要大家关心和帮助。但还有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的人更值得我们敬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奉献。短短七天,却可以影响我的一生。其次,我也了解到现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迅速。在党近来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鼓励支持下,现在的新农村与以前我们大多数印象中的农村不一样了。现在的新农村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农民住的是洋房,家里用的是自来水,也有必要的生活电器,村里的公路路面硬化程度也很高,各个村的公路相通,农民们的出入方便了很多,也能享受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 随行的村里干部也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认识到,“三进三同”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推进剂”、“润滑剂”。通过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与群众“零距离”的交流沟通,去深刻感受群众的淳朴与善良,深切体会到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就能进一步推动干部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唤醒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强化了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增强干部们与他们的感情,了解了他们的期望,体察了民心民情,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三进三同”不但是历练党员干部的良好平台,更是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通过与群众之间亲切攀谈,群众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干部当成自己人,让干部们深刻感受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真谛,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就是要保持与群众血脉相通、心气相连,密切联系群众,多渠道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想问题、办事情。只有这样,党群干群关系才能避免“油”、“水”分离,实现“鱼”、“水”情深,党的事业和工作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长久支持和拥护。 再者,三进三同”活动是党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传家宝”。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使党员对基层村社干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我们与村支部书记的交谈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既是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也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在“三进三同”的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得到了不少启发,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将让我受用终生。“三进三同”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影响却没有结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常怀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努力深造自己,将来为国家服务。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320xx年11月3日,我区的大学生村官队伍也拉开了“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序幕。此次活动围绕“走进农家知民情,磨练意志靓青春”的主题而展开,以丰富的“四个一”活动为内涵:让我们对白市驿镇高田坎村的村民进行一次便访;为他们建立一个信息涵盖全面的民情信息库;为一个农户或者一个社、乃至一个村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脱贫致富计划;撰写一篇真挚情感的心得体会。 活动伊始,我们便对高田坎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个摸底,所有的村官2人为一个小组,对一个社进行逐户走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除去未在家的人户外,每家每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我们的活动都非常支持,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此行目的何在。在各社社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对高田坎村村民情况的摸底调查。同志们在白天辛苦走访过后,晚上还得加班把这些信息录入电脑,但没有一个同志喊苦、叫累。因为大家都觉得很值! 活动进行到一半,我们便在村里领导和社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集体劳动——挖红薯。尽管大多数同志对农活并不熟悉,但都学着社长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挖起来。由于我们在种地方面都是外行,所以可怜了社长家的红薯地,被大家挖得有点凌乱不堪。可是大家却在最朴实的劳动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活动到结束阶段,没有一个泄气的;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将任务完成得有声有色。看着一份份写得满满的《民情信息表》,一个个脱贫致富计划,我们不得不感叹同志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此次活动不仅更进一将科学发展带到基层,更是将“三项制度”在我们农村落地生根;不仅拉近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更增进了群众和我们之间的感情;不仅让我们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呼声,更在磨练意志的同时增强了我们的党性。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4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院里安排,于今年10月12日与院里其他同志一道,到**县赵家乡香炉社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多次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们采取以俏俏的进城,打枪的不要的方式,临时到农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群众生活,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 我住在香炉社熊支书(村总.支.书.记)家,在向书记了解了香炉社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社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嶺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社一农户了看到,房屋较宽,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丈夫60多岁,其妻年龄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该乡公路时,双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该农户户主身残志不残,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夫妻俩互警互爱,共同劳做,响应镇府号召,种植烟叶,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 在我们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熊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 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熊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其四,经过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在赵家乡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一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 其五,几点建议: 1、扶贫,要以精神力量、科学知识为主,金钱为辅。 2、重点解决交通、发展经济战略决策的支援。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5今年暑假,在学校的号召下,在各班委的努力下,在各同学的大力支持下,我带领一个小组于20__年8月24日至9月1日在我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大学生暑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们小组四人住进了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验到了农村的生活、农民的辛苦、劳动成果的不易以及团结的力量,同时让我对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思想状态、农民的生活难处和希望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我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情,更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这一周的时间中,我们的队员除了帮助我家收割稻子之外,还利用休息时间照顾院子里的空巢老人王婆婆。王婆婆今年已经高龄94岁,和年过70的媳妇万大娘、刚上初一的曾孙女婷婷一起生活,王婆婆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还有严重的耳聋,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我们就时不时的跑到她家,做个午饭、打扫打扫杂乱的房间、洗洗衣服,还给她买了补药。王婆婆对此感激不已,说我们是“活菩萨”。婷婷才12岁,由于爸妈长期在外打工,婷婷完全交由奶奶抚养,万大娘没上过学,更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婷婷的学业她从不过问。这就导致了婷婷在对待学习的散漫态度,在交流中我们得知,婷婷的成绩不好,尤其是英语。于是,我们只一群英语专业的女生又义务当了几天的“家庭教师”,对婷婷进行了几天高强度的英语补习。经常都是我们好几个人同时教她一个人,婷婷说:“在学校她根本不可 能享受到这样的优待。”后来,婷婷又叫上了她的两个玩伴,也都是成绩不怎么好的中学生,于是我们后期就开始一对一的教学,每天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轮着来。农村的孩子吃得了苦,大热的天也没人抱怨。在补习的时候我们还有目的性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希望能借此督促他们学习,也教给他们一些我们的学习方法。尽管时间不长,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 彼时中合村村委刚结束对“三项政策”的宣传,村子里家家户户的墙上都贴着“三项制度”的宣传单。可当我问起院子里的人有关“三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时,却没人能回答得出来。一问,才知道,虽然村委干部的确亲自进行了入户宣传,可是干部们来得急,走得也匆忙,再加上农村的人对这些政策知之甚少,听不明白,所以,即便是宣传了也没起到实际效果。我们几个一商量,决定对“三项政策”重新进行一次更详细的宣传,力争让“三进三同”深入人心,并能为农民运用,达到为自己维权、排忧解难的目地。于是我们就趁着闲暇时间,跑到农民家里,和他们“摆龙门阵”,一边摆,一边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三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告诉他们了,他们说:“要不是你们给我们讲解,我们这些没得一点文化的人朗阁晓得哟!” 在农村呆了一周,我看得出来,同学们,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习惯和态度都改变了很多,开始他们觉得农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的眼里是有不舍的。 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是锤炼我们大学生的“熔炉”、 培养干部的学校。让大学生到基层去学习、历练、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在基层实战,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熟悉基层工作,了解农民疾苦,倾听农民的心声,帮助他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和基层实践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才干。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我对农民的思想状态有了一个更为准确的了解,对农民的心声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达到了以下效果: 1、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 2、磨练工作作风,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3、丰富工作经验,深化对基层群众的认识。 尽管我自己也是农村孩子,但我很少像这次一样,带着深度剖析农民思想的心态去和他们交流,而恰恰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交谈,折射出农民心中所想。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看法:对我们的政府及政策的评价等等。什么让他们忧愁,什么让他们欢喜,我从和他们的亲身接触和交谈中得出一部分结论: 农民忧愁的是: 1. 看病难,药价实在太贵,根本看不起; 2. 买房难,房价高得吓死人,省吃俭用一辈子也住不进城里; 3. 出行难,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粮食出不去,卖不出钱; 4. 养老难,农村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在外打工,家里老人没人尽孝道。 农民欢喜的是: 1. 不用交皇粮,还有“工资”领; 2. 干部办实事,解决问题不含糊; 3. 生活水平步步高,农民口袋里越来越多钞票。 此次“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到农家,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洒向农村,七天里,我们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与农民为友,以干农活为乐,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一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项看似困难的工作,在经过我们的分工合作之后,就变得简单得多。这直接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定会对我们将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也明白一个道理,要做一名能真正为群众办事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还要有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更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 “大学生”要想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国家,就必须走进农村、走到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中去,我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户、走进农民群众当中,亲身解读农民的思想,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搜集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意见建议,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倾听农民的心声,深化对基层群众的认识,为农民群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实事。 用切身实践与亲身经历来加深自己对农民的理解与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融入社会,达到体验生活、收获经验、感悟社会的作用,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6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淳朴、勤劳,他们不畏艰辛,为了生活而每天忙碌奔波,也许他们生活的方式不为人所知,但他们仍然努力地用强而有力的双手创造生活。他们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有崇高心灵的农村人。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的暑假,经团市委及校团委的批准,我光荣地加入了“三进三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队伍。这个团体充斥着老师对我们的信任,本着“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原则进行此次社会实践活动。7月1日下午,怀揣着忐忑而又激动的心情我们整个团队在校车的乘载下缓缓驶入小坎村,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方的农村,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未知。 地面上是无尽的灰尘,村委会办公室貌似仍在建设中,没有想象中的空调,甚至没有风扇,我们整个团队32个人以及老师、村领导挤在一间很小的布满灰尘的会议室中开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感觉很糟糕,很想回去,无法想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是怎样的一种苦,怎样的一种艰辛。但是心中也有一丝小小的期待,期待接下来的为时一周的生活。 在“家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自己的“家”,见到了自己的临时“父母”。他们的皮肤很黑,穿着很简朴,操着一口浓重的'重庆口音显然很激动的接待着我们。他们很淳朴,与我们聊着家常,问我们的大学生活,好似在与自己的儿女交谈,毫无做作。小孩子们光着脚丫,奔跑在各家之间,他们开心的笑,没有心机的大声玩耍,他们一个个脏的要命,却一点也不在意。走在乡间路上,道路两旁是不知名字的树木,各种草类,仍有各种蔬菜,到处都是绿色的。夕阳西下,这里的天空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汽车尾气散到空中的污尘。天空是蓝的,太阳是火红的,衬得周围的云也似被火烧过般明亮,景色很美,让人忍不住多瞧几眼。 太阳落山了,农村吃饭真晚啊,这里的米饭好硬,但是却很有味道。吃着自家种的菜,感觉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很美味。大家有说有笑的交谈,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帮着“父母”洗碗,很开心。这里的厨房很不一样,有着很大的锅,用各种梗烧火做饭,没有抽油烟机,会有很大的烟充斥在房屋各处,熏得眼睛硬生生的疼,会流出很多眼泪。这就是农村吧!洗澡水是用锅烧出来的,这里没有太阳能,没有热水器,是用桶子装满水用毛巾往身上淋,会有蚊子在你身旁飞舞,这里的蚊子咬人真疼啊! 夜幕降临,屋外静悄悄的,走在外面很凉爽,会有微风吹过,很舒服。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却有农田泥土气息的芬芳,安静的能听到各种蚱蜢鸣叫的声音。在这里真的可以忘记各种不悦,感受微风拂过,在这里,我们只能和各种爬行的小动物一起睡觉,会有各种奇怪的小虫子在你身边飞动爬行。 这里的人很勤奋,清晨,会很早的起床,去自家的菜地摘菜,做农活,感受晨间的凉爽,她们的米是自制的,每年会在大大的院子里晒谷子,作为明年的粮食。 这就是我在这里生活一周的感受,这里有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他们努力地过生活,不畏艰辛。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应当发扬这种精神,把劳动人民的努力埋在心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发掘自己内心的那种渴望与追求!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7我是来自重庆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为了解民情长才干,感知“三农”促医德,特于20__年7月15日与几名同学一起前往重庆市万州区云阳县故陵镇开展“三进三同”的活动,我们主要是走访当地居民,以各种方式进行,如实践,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状况。 当天我们一大早就从万州市区出发,由于路程比较远,坐了两个小时的客车才到达目的地。云阳是个很小的乡镇,只有一两条街道,能够供给人们日需品的商店也很少,只有两三个。有一个乡卫生院,里面有5-10名医生,学历都不高,大多都是专科毕业,而且医疗设施简陋,卫生条件也很差,挺多垃圾与积水。当天没碰上赶集,行人很少,只有少数从村里赶来买东西的村民和小孩的疯闹,所以街道显得更加的冷清。 可是,虽然没有城市中奢华享受的东西,不方便也不发达,可是大家依然很开心,互相认识的开着玩笑,小孩开心地打闹,买了东西的满意地回家。或许在城市里住惯了的我们,可以时不时地放下紧张快捷的工作,体会一下这些简单的快乐,而且从这些切身感受中去发现我们能够为他们改善条件做些什么。 7月17日,我们集中安排到她们自家的一片玉米地去进行一项劳动-掰玉米。虽说看过别人干过一点农活,但真正到了自己动手的时候,还真有些无从下手。不过好在同学手把手的教我们,下力的点,力应该落在什么位置。之后我再去掰玉米的时候,就是得心应手了。看着满满一大箩筐的玉米,自己的辛勤劳动,无 比的欣慰。虽然双脚沾满了泥浆,双手打磨出了泡,但切实体会了农村生活,也拉近了我们与农民的感情。 拜访中遇到了几个很热情的乡亲,在他们做问卷的空闲时间邀请我们吃他们自己包的汤圆,留我们吃家里的水果,带我们参观家里的牲畜、菜地等等,那些都是他们进步富裕的自豪,我们也都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但是乡里的卫生条件真的有待进一步改善,吃东西的碗筷留有一些没洗的污垢,如果这些入口的卫生能够改善的话,农村的手足口病也会越来越少。村里的儿童玩起来显得很和谐,以前那些留守儿童的自闭症或者脾气不好的方面在他们的身上已经在城乡教育逐渐和谐的发展中少了很多,我们看到的是大家的欢笑、大家的积极乐观,与对生活的相信;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小孩显得比较呆滞,怯生很明显,他们,正是现在社会需要更多保护的一群人。可是现在有些地方出台了村里学生无法读市区里的学校的政策,这给儿童的教育发展以及乡镇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阻碍。通过与这些小孩的接触,我认为政府需要更加关注城乡的弱势群体,因为每个人都是中国未来的发展。 不得不说下过雨的乡间小路真的很泥泞,可是听当地的村民说起很多小孩每天都要走这些路去上学,而现在城里很多学生却不珍惜条件、不想学习之类的,如果能让他们也多接触接触乡村,多感触贫穷,那么城里的教育应该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在某一程度上我挺佩服这些一年四季走乡间小路的人,至少他们不觉得这些是困难。走在这些地方,心情很好,离开了城市的浮躁与污染,云阳显得很清新,我们都很喜欢感受这里的味道;途经村社的住户时看到一家人在门前烘烤猪头来团年,我们趁着热闹还去看了一下他们自家喂养的猪,过年的气氛不和城里一样是在饭店里大家团聚,带着另一种别具风情的其乐融融;有些条件好的居民还在自家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信号接收器收看更多的电视频道,代表着乡村的发展进步。 在七天的时间里,通过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地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朋友的真情实感,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农民朋友对惠农政策真心拥护。 与驻点村民“摆龙门阵”,他们总是满怀欣喜地谈起新“农合”、新“五保”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变化;“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新政策为他们带来的不少好处。因此,党的惠农政策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从心眼里是赞成和拥护的。 二是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对农业农村的关注和支持需要一以贯之,不能搞形式主义和“一阵风”。 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过程中,看到村民家中破旧的生产生活设施、走着乡间崎岖不平的“马路”,盯着闪烁不定的电视屏幕,我感到农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城市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农业、农村为支持城市的发展做了几十年的贡献,现在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全面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必须坚持长期扶持。同时,这种扶持不能搞“一阵风”式的活动,不能是讲究光鲜漂亮的形式,而必须是能够长期保持、长期执行的政策导向和实际行动。 三是群众的感情朴实无华、真诚动人。 每当农民朋友用自己喂养的鸡、自已做的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我们,还一再劝大家多吃的时候,我认为那种发自他们内心的笑容是最真诚感人的,那是一种劳动收获后的自豪,也是善良好客自然流露的喜悦。每当我们走访了困难群众,告别时,他们总是握着手久久不愿放下;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言,几句话语却在他们的口中不停重复;当我们走过山凹,回过头去,他仍在那边山头上挥手“再见”……此情此景,总是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农民群众是善良和淳厚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首先在感情上亲近群众、尊重群众,才能在未来为民着想、替民分忧。 因此,要做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具备扎实做群众工作的实际能力。我们也要以“三进三同”活动为契机,并将其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才能不断提升解决突出信访问题的能力,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大学生”只能代表我的现在,只有将以往在学校的荣誉与光环放下,才能真正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干好农村工作。是实践将我们与农村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只有倍加珍惜组织给予我们的机遇,才不辱当代大学生村官这个称呼。通过此次“三进三同”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入到农家,把党和政府的希望洒向农村,与农民为友,以农村为乐。在广袤的农村这片土地上,我洒下青春的汗水,无怨无悔!一次下乡的活动带给了我以上的新感受,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但希望我的体会与建议能够为城乡建设献出一份力,希望乡村建设越来越好,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8“三进三同”活动是重庆市委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群众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为了响应重庆市委的号召,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也于20__年1月7日参与了本次活动,我也有幸成为本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中的一员。 近年来,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话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所以本次活动便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我们数十名志愿者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走访了三名留守儿童的家。我与其他两名志愿者来到了吴云的家中,吴云家是在陈家桥镇双佛村的一个院落里,顺着低矮的屋檐和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我们走了好一会儿才来到他的家中。是普通的稍显破旧的两层小楼,吴云家是租住的二楼的两间小屋,没有什么多余的家具,只是普通的一张木床,一个木柜。看着我们到来,吴云的妈妈搬来凳子,甚至都凑不齐三张一样的凳子,而吴云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桌,蹲在床边写着作业。我们和吴云一起坐下来,向他了解了生活和学习一系列情况,并对他的功课进行了辅导。吃饭时,大家围在一张房间外的桌子旁,站着吃饭,期间,我们了解到,吴云的父母都是云南过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爸爸暂时还没有工作,而生活的重担就单靠妈妈在纺织厂工作,日子过得十分艰巨。在吴云家为吴云辅导功课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沙坪坝区第二福利院,去看望那里的空巢老人们。福利院正准备着吃团年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打扫,我们也加入进去扫地擦桌子,随后又来到老人的房间里,和老人聊天谈心。从交谈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的孤单,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但是非常希望看到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小孙子,我们这次的前往,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份温暖,老人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临走时,老人还将我们送到了门口,看着我们离开的身影挥手告别。 在这个社会中,就是有那么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着我们不曾体会得到孤独,他们或许得到过些微的关注,但是他们最想得到的还是家人的关心和问候。我们不仅要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他们这个群体,也要呼吁这个群体的家人们,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920xx年1月21至27日,我们一行11人来到南川大观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三进三同”活动。尽管是短暂的七天,但在这七天里我们增长了见识,了解到了许多的兴农政策。在“三进三同”的过程中我们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就现在的热点问题,根据当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记得,我被安排在大观镇当地一个叫孙久渝的大爷家中,我们每天帮助孙大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例如喂猪、喂兔、喂鸡、烧火、做饭等。作为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我对眼前的这一切充满了好奇。七天的生活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不易,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淳朴和热情。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走访调研了许多的农户,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南川大观镇主要公路上都已安装了路灯和警示牌,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小路。在我们走访的农户家,好多家里都有电灯、电视、冰箱、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等,用电现在在农村基本上不用担心。同时,乡镇为了更好的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还在当地建立起了特色蔬菜大棚、薰衣草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以及星级农家乐等等,这样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当地乡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确切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为乡镇发展带来了活力。这些都真正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在与农户们的交谈中,所提到最多的还是当下所实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户对这个土地流转政策是持支持态度的。政府在保证农户旱涝保收的情况下,还能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打工,增加收入。同时,承包商在开发时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为村子中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 说到新生代农民工,我不禁想起了孙大爷家后面的那几座大脚菌培育大棚。据孙大爷告诉我们,这几座大棚是一位新生代农民工回乡自己创建的,在外打工学习到了技术,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回报家乡。这样的例子在大观镇还有不少,就我们所了解到的,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创业意识更为强烈,他们已不满足于在外打工、领工资吃饭的生活现状,多数通过在外打工、学习技术、资金积累、寻找机会,达到自主创业的人生目标。这让我感叹,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我们当代大学生只有迎头而上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 此次“三进三同”活动,负责接待我们的有一位大学生村官。由于年龄相仿,我们都和她聊得投缘。当我们问起她基层农村工作感受的时候,她的回答朴实而让我们感到钦佩,她说:基层工作很累很辛苦,每天都要跑非常远的路,但当你临走时农户们回头对你说“谢谢你,慢慢走,有空来耍”,就让我非常满足。我突然明白,学校党课讲的那句“为人民服务”不过如此,就是踏踏实实工作,不求回报,做好每一件老百姓关心的事吧。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大观镇的乡镇领导的平均岁数是35岁,这包括了好几位大学生村官。在后来我们的讨论中我们总结到,农村的建设发展,迫切需要一批扎根农村、扎根基层,肯为农民着想的有知识的人,这样才能使农村的建设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后,感谢此次“三进三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深入农村,去了解国情、民情,还为我的人生找到一个方向。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回到学校努力学习,将来争取能考上村官,到农村基层去做点实事,去实现我人生的追求和目标。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10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活动结束了,这一周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许多坐在办公室里永远无法体会到的东西。 这一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吃住在农户家、走访困难群众、看望穷亲戚。提到农村,也许不少人会马上想到无污染、空气清新、绿色蔬菜、土鸡土鸭土鸡蛋等好处,时下更有不少在城市里生活、居住的人利用周末假期等闲瑕时光到农家乐度假。然而,在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却常年背井离乡拼命涌进拥挤而陌生的城市,留下的多是老人、儿童、妇女。是他们不懂得像城里人那样享受生活?还是农村远不如城里人想象的那般好?4月16日,是我们下村的第一天,对于在办公室里坐得太久的我来说能够坐坐车、下下村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那天阳光明媚,洋槐树被牛奶般白的槐花挂得满满的,淡淡的清香洒满了整条小道,这种久违的清香一点也没变,我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候:摘下槐花,吮吸根部的甜味心情真的很好,原来下村这么幸福。 到达的第一站是我们小组其中一个人的三进三同户。这家是两层楼的砖房,外墙是砖红色,里墙是泥灰色,地面也是泥灰色。楼房旁边有一间灰白与泥黄相间的用作厨房的土瓦房。堂屋里摆了张没有刷漆的木制饭桌,几张条凳,一张旧的老式凉沙发,沙发对面是一副遮得好好的棺材。村领导把我们的目的介绍清楚后,那家人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其中一个人这一周晚上都要住在他家里),然后又是泡茶又是拿自家种的橘子,还硬要我们留下吃饭。这户一共有四口人:男户主、妻子、女儿、老母亲。44岁的妻子有腰椎病不能劳动还要买药吃,70多岁的老母亲还能帮忙做点简单的家务,女儿在一中读书今年参加高考,全家的收入来源全靠男主人承包的三亩鱼塘。 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北组最偏远的一户人家,也是当天访问的最后一站。 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土墙房子,屋顶炊烟袅袅。我们刚走到房子前面的田埂,一条白色土狗就叫着跑到我们面前摇起了尾巴。有人还在开玩笑似地说:“这狗还真是贤惠哦!”(暂叫它小白吧)小白太瘦了,再加上摇尾巴的时候用力太大,整个身子都随着尾巴一晃一晃的。 刚进坝子,一位70来岁的婆婆就出来了。社里的人跟她讲了我们的来意。婆婆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里坐。屋里冷冷清清,橘黄色的灯光下,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正在写做业,脸跟花猫似的。婆婆说:她今年72岁了,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女儿嫁到合江去了,儿子儿媳在福建打工。留下她和老伴在家里带孙子。儿子儿媳每个月寄几百块钱的生活费回来,老两口自己还种点粮食。我们快走的时候,老大爷才挑着粪桶回来。 走出来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几眼这家人。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所以留守儿童的心情我懂:哪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在自己身边,哪个孩子不希望被妈妈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哪个孩子不希望在被别的孩子欺负后可以向爸爸妈妈“告状”,哪个孩子不希望家长会父母不再缺席。看着老两口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辛苦,心里酸酸的。 接下来的访问情况大同小异,贫困程度不尽相同,原因却类似:疾病、上学、五零六零人员找不到工作而庄稼又卖不起钱、年迈无劳动力子女或无力赡养或不愿赡养的老人。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户住得比较偏散,但又是走访的重点对象,所以我们只好踏着泥泞小路硬着走过去。路上杂草丛生,不知道是路窄了,还是草把路摭挡了,走的时候得盯着,一不留神就可能摔个大跟头。这样的路况,他们要出来办点事该不容易吧。 最后一天上午,在走访的时候社里的梁主任听说上坝发生了一起纠纷,要社里出面去调解。经过一翻颠簸和步行后,我们终于到了上坝。这一湾只有三座陈旧的土墙瓦房,其中两户都关着门,这个时候大概在干农活吧。最左边那家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我们刚到路口的时候有个60多岁的婆婆情绪激动地走向我们嘴里吧叽吧叽反复地念着:她不该打他,要打把他打死算了屋旁一个年纪稍轻一点的婆婆打着光脚挑着粪正准备出门,见我们来了,她放下桶,进屋给我们端凳子。屋里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哭声。 劝了很久,里面那个哭声才出来。原来是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我们都穿得单薄,他却穿了一件秋衣两件外套。 梁主任让老大爷跟我们说说情况,老大爷像听不见似的仍然伤心地哭着;让挑粪那个婆婆说的时候,另外他和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却开始说了;老大爷终于开口说话了,但说的尽是陈谷子烂芝麻的事。 最后,我们终于了解了情况:挑粪那位婆婆种的玉米秧不见了,她怀疑是那位大爷给拔了,于是就骂谁偷了她的玉米秧。而老大爷以为她在骂自己也开始骂起来,不但骂了那婆婆,连她女儿也一并骂了。婆婆气不过,端起手里的粪给大爷泼过去,大爷也不甘示弱,扭扯起来。最后大爷跑到她家水缸上坐着,把她的衣服收来穿起,一直坐到我们过来。 情绪激动那个婆婆和爷爷曾经是夫妻,已离婚多年,她说他自私,谁也吃不到他的东西,他们就分开过了。她一边让她(挑粪婆婆)打死他算了,一边骂他不要哭,一边又去帮他擦眼泪、穿衣服。看得出来,她还是关心大爷的。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场面,再加上我们不熟悉村里的情况,显得有点束手无策。梁主任却很淡然,一边记录一边有条不紊地调解着。出来的时候,他们的邻居说老大爷是五保户,跟情绪激动那个婆婆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配合起简直是天下无双。遇到这样的事,又好气又好笑。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村干部真是让人敬佩啊,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啊。 农村的清新空气、生态食物固然值得羡慕,可农村的落后、贫穷、艰辛又有多少人了解。通过这次走访,我有一个体会:这十年来,城镇发展快速,很难再想到十年前城镇是什么模样,而农村的发展却不明显。十年前我生活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看起来并无多少差异。 我能为群众做的事真的很少,但从现在起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做,尽量让他们少跑几趟路。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11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来到酉阳县清泉乡清溪村6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即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通过深入基层,亲身体验群众生活,感受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于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先锋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亲身体验基层群众的冷暖期盼 “三进三同”的时间里,亲眼看到了孤独的老人蜷缩在房子一角,无人居住的木制老屋摇摇欲坠,有荒草丛生的水田无人问津……所见所闻,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看到了农村荒凉的景象,急需发展的面貌。 虽然现在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村的具体情况与我们想像中的民情、村情、社情确实还有差距。 二、重温鱼水深情锤炼作风党性 鱼和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向农民兄弟学习,学习他们克服困难顽强生活的坚定意志;向农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甘于清贫为民办实事的精神。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这项活动拓展了党性锻炼的新渠道,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三、对照自己的不足扎实整改 通过这次集中开展的三进三同活动,经过实地走访,相互交流,向群众学、向其他同志学,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我认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学习,提高自己。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适应新的形势。要发扬“钉子”精神,努力挤时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维,提升境界。 2、创优服务,改进作风。发扬“认真负责、扎实苦干、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埋头实干,树好形象,为学校形象添彩。 3、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4、严于律己,拼搏奉献。“成才不自在,自在不成才”。始终把自己的职位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看作是一种责任,看作是一种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教好书育好人,为当地教育继续作贡献。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12绵绵细雨,洋洋洒洒已近数日,骤降的气温,寒流来袭。相比夏日骄阳的燥热,时至今日已凭添了些许萧条的景象。灰暗的天空,让周围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琐屑,自己杂乱无章的处理方式,让本已昏暗的季节的心绪也增添了丝丝神伤之感。 回想近两日的下村生活,真的是让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回,做官难的感觉。作为村支部副书记这个职务,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职务的工作实质。 “走家串户”的开展工作,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唯有实践,才是我们基层工作最需要的。脱下漂亮的高跟鞋,穿上雨靴,冒着小雨,和村干部徒步进村入户,往返于村路,田间,山路,小径之间,踏踏实实的感受村干部的职责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经历,一路的听闻,让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此次进村工作,主要围绕低保问题开展,而我们工作中也发现,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难的,太多的群众的条件几乎相当。群众中太多的人,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质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况调查不准确”、“漏报”等等,群众也确实需要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一路走过,农户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此次进村的良好效果,对于我们的进村调查工作,群众表示满意并欢迎,对于他们而言,在某些工作开展中,就需要我们这样的走访方式。从群众那里,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这些生活总的问题,确实让我们觉得作为村干部,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重,我们做的确实太少了。工作一年以来,下村的经历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所以在一些接触过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计生专干。而此次我是以村支部副书记的名义走访,下村的第一天,听到群众热情的喊我为“支书”时,心里的感觉很踏实。确实感觉到了群众的那份淳朴的感情,很温暖。 而在两天的进村工作中,对于我最切实的感受: 1、过去比富,如今比穷。 我们经常用淳朴形容辛勤耕作的农民,但由于近些年,农村现状的改变,让一些农村淳朴的风气,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以往的农村生活,群众间喜欢比勤快、比哪个家里先致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一些优抚政策出台,本意是想扶助一些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以及生活条件落后的群众。由于私心作祟,在现今的农村中出现了一种“比穷”的态势,一些农户家中楼房宽敞明亮,家庭用品现代化,衣着光鲜,但调查问及“那家比较穷困”时,他首先就说自己,问及“比他还穷困的有没有”时,他会毫不羞涩的说:没有。听了这样的言语不得不令人汗颜!人有私心不为过,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这么自私!还存在一部分人,他会协助调查说出一些他了解的贫困农户,但是三句话不理本体,总要把自己放在里面,头痛、感冒、发烧,也能堂而皇之的说成自己是长期服药。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人很无奈。 2、老党员需要关爱。 对于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当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担任过村里的干部,而今他们已年迈体弱,对于他们以前的贡献,是永远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为后来人的我们,需要给予这些老党员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走访中,村干部带我去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家中,观其生活状况,简陋的木房,房内漆黑,角落里老支书孤独的坐着,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儿女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老支书如今已双目失明,双腿高位截肢。当我们与其攀谈时,他一直在表示对党组织的感谢,并表示他对于担任几十年的村干部无怨无悔。从他微弱颤抖的声音中,我读懂了他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当我们表明我们此行,也因为低保问题,考虑到他的家境,经党员会决定为其家庭的两位老人解决低保,而当老支书听到时,他却极力推辞,他说他的儿女都在外面务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维持,他建议我们把这样的名额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对这样一个老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对于我们在场的人员,听了不得不为之感动。与那些年纪尚轻,自私自利的人,老支书显得那么的高尚。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党员,他不是一个特例,而是老党员精神的体现者。而他们年迈,如今已经算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关爱,让他们在这样的年纪也能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这些就是近日进出入户中的点滴体验,走访工作暂时结束。到这里,我也可以暂时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键盘,偷个懒,给自己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不能晒一晒发霉的心情,总还可以让风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烦乱。为自己准备一份杂志,一杯散出微微热气的水,让自己的心态像杯中的睡一样纯净,散尽心绪中的伤,牢固心中的责任。再去体会书中铿锵的词语、柔美的诗句、唯美的篇章,体会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故事情节。 三进三同心得体会 篇13按照县局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 5月24日——5月30日我与所里其他同事在所长带领下,来到光明村与基层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深入走访、自觉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作息,深刻地了解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了农民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有了一些肤浅的想法: 第一,勤字当头,勤劳致富。 我们住在光明村村长家,在向村长了解了光明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村的幅源状况)后,经过一周翻山越岭的走访,感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已经远去,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勤劳的,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通过勤劳的双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还很实在。该村村民杜正龙几年前还住在邻近一个偏远的山凹里,家里十分贫寒,经常为生计而愁。如今的杜正龙举家搬迁出深山,不等不靠,来到交通和取水较为方便的光明村,办起了一个仔猪养殖场,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难能可贵的是杜正龙的猪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池沼渣种蔬菜,蔬菜除向市场销售外,部分粗菜叶用于养猪,实行了良性的循环生产。现在杜正龙已盖起了一座小别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杜正龙侃侃而谈:还准备向农民租更多的土地,发展大棚蔬菜;还要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子拟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农作物运输合作社,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杜正龙为何能够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实现由穷到富的转变,成为农村小康路上的致富带头人?最为主要的是杜正龙意志坚强,凭自己的勤劳,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不怕穷,不怕累,不怕脏,白天跑市场,转猪场,晚上自已专研养猪技术。很快从一名养猪“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第二,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公允地讲光明村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注意到该村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村极少数村民坐地等花开的思想比较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送来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来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穷吃穷,只会更穷。 第三,大实话的我们不是“扶贫专业户”。 按该村村长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第四,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在村里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农户,但总体感觉是贫富差距比较大。富裕的一些农户有的住别墅,开小车,资产可上百万。但一些贫困的农户还存在吃饭、住房、看病、上学、饮水、交通等一系列的困难。 光明村的贫富差距也许只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作为一名不怎么懂农村工作的国税新进人员,确实也无力解决这个重大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今后的国税工作中,我会更认真履行职责,竭诚为纳税人服务,宣传好税法,用好税收的优惠政策,同时认真搞好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为国家聚集更多的财力,使国家能有更充足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养老、医疗保险、救济等民生工程保障中,为实现共同富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