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
范文 |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2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确,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__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3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 我感觉《论语》和经典的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到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4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在《论语》中,我明白了人要孝敬父母,凡是以孝为先。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子女的要尽到孝道,光让父母有吃有喝还不够,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让我们看看今天的所谓孝道,在物质条件已经很丰富的年代,让长辈有吃有喝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又有几个让能真正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呢?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快乐,可是一旦走向社会,却为什么要到最后才能想到要对父母尽孝呢?这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作为一名中学生对父母的孝道可能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业上不让父母操心,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让他们容颜有光,我想这也算是尽孝了吧! 我还从《论语》中明白了仁爱的意义。我们经常说,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英雄,他平时一定是有储备的。英雄的行为有时候只在一个瞬间,但是考验的却是他平时的人格。仁爱就是这样一种日常的涵养,在生死危难关头,使人可以有如此无谓的表现。 《论语》里始终贯穿的“仁、义、礼、智、信”让我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让我明白了做事的基本原则、让我明白了大爱、小爱、博爱、让我明白了…… 两千多年来,《论语》因为她的博大精深,她的深刻内涵,一直被人们所敬仰,而我却只能了解其皮毛,我想我将穷毕生之精力去解读她、感悟她,我相信她一定还会让我们明白更多……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5《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着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着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是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对我的事情样样提醒,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马上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严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马上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强烈的牵挂。因为我很怕改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始,我十分关注我妈妈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醒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一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6《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精华思想。以前未曾学过《论语》,对它知之甚少。自9月份以来,由李华老师引领我们学习《论语》后,才了解到,悠悠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源头竟然是《论语》。 孔子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无法被岁月所磨灭的精神巨匠。他用最锐利的智慧,打开了一道为时光所尘封的门,使仁爱之心溢满天地;他用最深刻的言语,铺展起一条充满哲理芳香的坦途,让子孙后代奏响了成功的凯歌;他用最简单朴素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在广袤的文化大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斫痕。 读《论语》是一种享受。犹如静心独坐于清泉碧水边上,细细品茗。仿佛《论语》的字字精华,便沉淀在绿叶清茶中,喝一口,它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荡漾胸怀,足以洗涤冲刷你灵魂中的一切欲念。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弥留在充满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感受儒家思想与仁义之道的巨大魅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包容与豁达以及“仁”是做君子的根本。《论语》所充盈的儒家气息是如此的浓厚而深邃,不失为一次精神旅行。 读《论语》是一种学习。在品读间,学习为人处事之道,在“仁"的思维熏陶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仁义之花盛开在每一位贤士心中。于感悟中,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论语》是一场精神洗礼。让原本枯燥的心灵得儒学的甘霖以滋养,让原来疲乏的思维得精妙的哲语以启迪。那一句句循循善诱的言语,那一段段平易朴实的文字,震醒了你我,也浇湿了被快节奏生活带动下,一颗颗骚动的心灵。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7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星星引导你去前进,而让我转变的就是一颗星,那个照亮了我生命的启明星—《论语》。 《论语》是孔子所说的话,每短短的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最社会,对世界,对现实之中的事情,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我正处于人生的路口,不知从何处出发,也许,踏错一步就会进入那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的诱惑,电脑、游戏、赌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们成长的环境。但从《论语》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鱼蛋阿姨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我来说,学习第一,我们正式学习的年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 张若虚在《春江花日夜》里树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需要规划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你会吗?我想说是了学习的时候了,学习是很重要的,学而第一,为自己的将来而打拼!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讲道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是需要道德的。讲话为名,有礼貌。促进到的法治社会的发展。 在《论语》中的不断探索,我发现我的心灵成长了很多。当然,在《论语》中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虽然在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不不同。但连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样去面对现代社会呢了?连古代经典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论语》点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感悟了成长。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8《论语》,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对话。它是一部对我们很重要,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习,是我们必读的名著。论语里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须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据中学的历史课本记载,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开始,一直到清末,《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年之久。 事实上,这两千年中,官家推行论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因为论语讲“礼”、讲“仁”;讲“忠”,将“孝”;或许也因为《论语》中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 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的解答。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9少年时开始读论语,开始的时候情趣也比较高,喜欢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摇头晃脑,先把脑袋使劲的拗过去,再像模像样的拗过来,虽然读了若许年,毕竟年少理解力是跟不上的。由于肚子里有那么几句孔夫子的教诲,闲暇的时候自己便反刍、琢磨。我把那几句耳熟能详的金科玉律推敲了又推敲,琢磨了又琢磨,发现了些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发现了问题,就对《论语》起了兴趣,琢磨《论语》便成了一大爱好。为了更好的体验古圣先贤的智慧,每每有闲暇的时间我便拿起笔,在本子上工工整整的抄写那些名言警句,前前后后竟也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然,单纯的抄写是不费事的,也花费不了那么多时间,况且对像我这样一个没有那么多闲暇的人来说空余时间尤为难得,我是一边抄写一边琢磨一边体会,另外,我在抄写的时候是怀着一个无比崇敬的心的。生怕自己的不用心把字体写的太丑以至于玷污了圣贤。那样,我会悔恨不已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有了自己的心的体会,而且这是一种前人重来没有提及的体会。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善为人者,不善人之师”,当然,现在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不同的版本的,在这里不做讨论,我姑且战战兢兢的把它翻译为“做得好的人,行为高尚的人,应该作为那些做得不好的人,行为不高尚的人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见谅,不要过分的苛责我的粗鄙和见识短浅。 《论语》说到底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来至于孔子的言传身教,换句话说,《论语》来至于社会生活,来至于俗世。《论语》是俗世的论语,是大众化的《论语》,要在生活中体会,在生活中感悟孔子的智慧。 现在,我们都是把《论语》拿到课堂上,把《论语》摆在大学者、大专家的案头,这是不科学的,《论语》它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俗世。我想,假如《论语》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或者是“阳春白雪”,那么它也不会流传至今,毕竟“阳春白雪”虽好,还是“下里巴人”更有生命力。 不能不说,我是十分的尊敬孔老夫子的。假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里面的“女子”确确实实是指广大妇女的话,我绝不会认为孔子是圣人;假如“贤贤易色”翻译为“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美女子”的话,我甚至会第一个站出来骂老夫子是欺世盗名之徒。 然而,问题可能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离经叛道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背叛祖宗、曲解经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己的原因,我是不愿说也不敢说的,我只能把问题归罪于外。姑且认为罪魁祸首是达尔文吧,反正他是个外国人,更是个死了的人。我怕活着的人,可不怕死去的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中国那么有市场,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请问,这么赤裸裸的、冰凉的话语,要把道德置于何地。有人说我幼稚,说我单纯,达尔文的粉丝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人要遵从“自然法则”的,没有什么不道德的,是你自己是个“弱者”,活该受到凌辱,活该受到欺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一个社会忘记了道德,到处都是达尔文的拥护者,就不得不用刑罚来治理国家,然而,路上摔倒的老太太不会再有人去扶了,行乞的人也只能可怜怜巴巴的瑟缩在垃圾堆里刨食,人与人木然以视,个人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犯法的人越来越少了,表面上看来社会越来越和谐了,其实不然,人与人隔着的不仅仅是肚皮,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看着对方,都怕暗算,都怕受伤。道德为基准的社会,知耻而有所不为,人与人相亲相爱,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和谐,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是到处都是真善美。 时常听人们说,《论语》是腐朽的封建文化的代表,自然不仅仅是《论语》,还有《道德经》,《易经》等等,这些代表着人类最高智慧的书被贴上了封条打入冷宫转移出人们的视线,仿佛做了冒天下之大不韪错事的后宫嫔妃。 《易经》当然也不是迷信,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人归为了“三才”,人当与天地比肩!这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比它的作用更大。之所以古人那么重视礼义廉耻就是这个原因。人,顶天立地,为万物之灵,所以我们总要自觉地拉开与动物的区别,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便是禽兽的进化法则,中华民族最痛恨的就是禽兽… 可现在不行了,我们视乎在亦步亦趋的朝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靠近。 这时候,从新读《论语》就显得有必要了。《论语》是老夫子对于全体人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要求也是给人类的一个定位,“天、地、人”,三才比肩!作为一个人总要努力的拉开自己与动物的距离。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0一看见《论语》,就让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时代的课程中学的几篇《论语》精文,在那个年龄阶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觉得牙酸。一恍,就时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论语》,又是别一样的体味,认真读了几遍后,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深读《论语》后,悟出以下学习、做事、择友的心得体会: 一、以《论语》学习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以《论语》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三、以《论语》择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亲属,还要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所以,俗语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诚信的人。三是博学多闻的人。损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态度伪善的人,夸夸其谈的人。 北师大教授于丹又进一步给我们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损。"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质"的朋友。是在做事和做人时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不骄不躁;交"有量"的朋友。对人宽容,心胸要豁达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怀。交"多闻"的朋友。广见博识,内涵深厚,知识丰富。"三损"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这种人头脑简单,自控力差,给你带来诸多的麻烦;另一种人是"善柔"型的,做事优柔寡断,容易干扰你的行为,误导你的决策;还有一种人更可怕,心怀鬼胎,表面称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做到时时事事与人与已都满意是很难的,需要我们结交好的朋友,从中收益,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读《论语》、悟《论语》,这就是我从中觅得的修身、齐家的体会。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1于丹《论语心得》就是要揭示《论语》在今天的广泛意义,是《论语》的古意今解,古语今用,透析《论语》的泛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论语心得》在于“心”,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来自于丹自身对《论语》的品读和对人生的感受,而心灵感悟,是需要用心来读来解的,也需要用心与人对话的。于丹教授讲《论语》,不在 《论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解释作文章,而在《论语》的整体性,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 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 亲切,娓娓动听,感性自然,颇多警句,深入透辟,哲理隽永,耐人寻味。于丹用她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们讲述《论语》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时空,与古圣人直面对话,倾谈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发人深省,沁人心脾,变深奥而浅出,化腐朽为神奇。《论语》的深奥难懂,在于丹《论语心得》,则以浅显动人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许多女性的花拳绣腿,多了许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论语》心得,唱得人心舒畅;一番《论语》感悟,解读的眼明耳顺。于丹《论语》“论剑”,激荡着学者的情真意切,荡漾着女性的细腻温馨。 于丹《论语心得》故事连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有理有据。于丹所述故事,不囿于《论语》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诠释了“仁爱之人”的气度……每一个故事就是一章《论语》,就是为人的启示,就是处世的经典,读之受益终身。 于丹向我们展示了圣贤的仁爱,透视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种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浮躁而闲情逸致,少争斗而宽容和谐;知满足而 淡私欲,晓道德而远邪恶。于丹话《论语》心得,不仅阐释古人的仁德风范,而且穿透今人的心灵世界。于丹《论语》心得,春风化雨,却又震撼人心。于丹《论 语》心得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于丹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告诉了我们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全方 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向我们传递着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启迪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安宁的生活态度。 品味《论语》,是一种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种情趣。读懂古文《论语》显现的是知识的渊博,而读懂于丹《论语》心得则是一次人生的升华。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这是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的。读《论语》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义,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复杂,我们可以把艰涩的古语简洁化,把复杂的思想单纯化,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于丹说:“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了解了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于丹要告诉我们她的《论语心得》的目的意义就是“《论语》注我”——借《论语》来诠释 自己的生命。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2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的星星引导你去前进,而让我转变的就是一颗星,那个照亮了我生命的启明星—《论语》。 《论语》是孔子所说的话,每短短的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最社会,对世界,对现实之中的事情,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我正处于人生的路口,不知从何处出发,也许,踏错一步就会进入那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在当今社会中,有很多的诱惑,电脑、游戏、赌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们成长的环境。但从《论语》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鱼蛋阿姨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在我来说,学习第一,我们正式学习的年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 张若虚在《春江花日夜》里树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需要规划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你会吗?我想说是了学习的时候了,学习是很重要的,学而第一,为自己的将来而打拼!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讲道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是需要道德的。讲话为名,有礼貌。促进到的法治社会的发展。 在《论语》中的不断探索,我发现我的心灵成长了很多。当然,在《论语》中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3于丹《论语心得》就是要揭示《论语》在今天的广泛意义,是《论语》的古意今解,古语今用,透析《论语》的泛化价值和教育意义。《论语心得》在于“心”,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来自于丹自身对《论语》的品读和对人生的感受,而心灵感悟,是需要用心来读来解的,也需要用心与人对话的。于丹教授讲《论语》,不在 《论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解释作文章,而在《论语》的整体性,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 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理想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 亲切,娓娓动听,感性自然,颇多警句,深入透辟,哲理隽永,耐人寻味。于丹用她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们讲述《论语》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 深深之意,跨越时空,与古圣人直面对话,倾谈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发人深省,沁人心脾,变深奥而浅出,化腐朽为神奇。《论语》的深奥难懂,在于丹《论语心得》,则以浅显动人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许多女性的花拳绣腿,多了许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论语》心得,唱得人心舒畅;一番《论语》感悟,解读的眼明耳顺。于丹《论语》“论剑”,激荡着学者的情真意切,荡漾着女性的细腻温馨。 于丹《论语心得》故事连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有理有据。于丹所述故事,不囿于《论语》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诠释了“仁爱之人”的气度……每一个故事就是一章《论语》,就是为人的启示,就是处世的经典,读之受益终身。 于丹向我们展示了圣贤的仁爱,透视了君子的道德,崇尚一种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浮躁而闲情逸致,少争斗而宽容和谐;知满足而 淡私欲,晓道德而远邪恶。于丹话《论语》心得,不仅阐释古人的仁德风范,而且穿透今人的心灵世界。于丹《论语》心得,春风化雨,却又震撼人心。于丹《论 语》心得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于丹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告诉了我们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全方 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向我们传递着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启迪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安宁的生活态度。 品味《论语》,是一种享受,品味于丹,是一种情趣。读懂古文《论语》显现的是知识的渊博,而读懂于丹《论语》心得则是一次人生的升华。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这是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一开始就告诉大家的。读《论语》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义,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复杂,我们可以把艰涩的古语简洁化,把复杂的思想单纯化,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于丹说:“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了解了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正 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于丹要告诉我们她的《论语心得》的目的意义就是“《论语》注我”——借《论语》来诠释 自己的生命。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4我爱看书,我有一本好书,这本课外阅读——《论语》,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好书。这本《论语》书里记载着古时候鲁国最有名的孔子的名言名句。刚开始我读起来并不理解,可是当我静下心来认真读了几篇后,就越来越喜欢这本《论语》了。 《论语》这本书中有精美的插图,丰富的知识,趣味的故事,十分适合我们少年儿童阅读,爸妈让我背诵原文,开始我背不熟,可是原文下头有注释,告诉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词,注释旁还有详细的精彩解说,最终是故事链接,这样清楚、明白的解释,我很快就背的滚瓜烂熟。我们不但要学会背里面的资料,还要按照书上的去做,养成书中所说的那些学习生活的好习惯。 《论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文中的一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意思是说:学了知识以后,按必须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这正是我们在学习上应当做到的,无论是教师在学校里教我们的知识,还是在家中父母传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都应当去反复的去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论语》还有一则给我的感触最深,文中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知识,都默默的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这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深远。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书里有学不完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所以我们应当多读像《论语》这样的好书,用知识来武装自我,丰富自我的阅历。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 篇15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受《论语》影响的社会中长大,从学习到生活,我们的行为处事的标准无一不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读了论语,更觉得是如此。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他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仁义礼智信是孔子学说的基石和支柱,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孔子学说中涉及到仁学、义利,礼乐智和、诚信、和谐、人生、君子、孝道、正直、朋友、修身、好学、志向、忧患、教育、德育、为政、用人、为官、饮食、感恩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孔子关于朋友方面的论述。 有一首歌唱到:“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歌词虽然浅显,却把朋友对于人生的意义说得很到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就充分显示了朋友在孔子的人生当中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我非常认同一句话:亲情是最让人觉得温暖的,爱情是最让人觉得甜蜜的,而友情才是最让人觉得快乐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使佞,损矣。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和正直的人交友。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治理强调我们要和君子做好朋友。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为自己和家人奋斗,然而在这奋斗的过程中,与自己共同度过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会使通往成功的路上,不那么孤单,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而这种关系得以维系的桥梁就是信任与诚信。两个人的相处,如果没有信任可言,那么这样的关系是不会持久的。答应朋友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要随便答应。 读孔子的《论语》,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朋友对我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去交朋友,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一句话,读《论语》,我受益匪浅!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