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
范文 |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十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1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十。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我先看要点, 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 ,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就这样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八九不离十了。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而昂奋,好 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 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 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 ,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2假期中,我读了《于丹心得》。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论语》心得”我听的不完整,有了一些了解。从心底讲,很欣赏于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性女子气质,侃侃而谈间流露着一个学者的聪明睿智,从容自信。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曾以一个空杯子作比喻说明了“致虚极,守静笃”的人生感悟,给了我很大启发。所以我今天就想以“杯子”为题来谈谈的学习体会,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谈杯子,做人常怀谦虚之心。 就从这只空杯子谈起。“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杯子之所以能盛水,就是因为它的虚,它的不满。由这只杯子我想到做人,就应常怀谦虚之心,只有常怀谦虚之心的人,才能包含更多。 我校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学校中资历比我深,能力比我强,学识比我渊博,处事比我练达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更要以谦虚之心,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多反思、多积累。在学校中,我曾担任过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学,每一段岗位经历,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一段人生体验。就如同这只杯子,它曾经装载过我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如今我要再一次倾空它,为新学期的教学留出空间。 二谈杯子,看人切记一分为二。 当你往杯子中注入半杯水时,你看到了什么?有人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也有人看到了满的那一半。心境的不同,决定了眼光的不同。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肯定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就如同这装了半杯水的杯子,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当我们在抱怨那些不太出色的学生时,那往往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它空的一半。但如果调整心态,放正眼光,你就应该看到那已被加入水的一半。所以一个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他可能很关爱集体,可能在运动场上是一个很棒的运动员,可能动手制作的能力比同龄人强,也可能正好有一副好嗓子 作为教师,看待同事也是如此。每个老师身上都会有自己的长处、短处,要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的优点。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听到老教师们或当面或背后议论我们年轻人什么都不懂时,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反感。如今我也成了一名不算太年轻的老教师了,就发现自己也有了一些“倚老卖老”的心态,如今想来,这种心态很是要不得。 三谈杯子,学习力求不断进取。 有一个故事,说老和尚让小和尚把一只杯子填满。小和尚先装进了鹅卵石,老和尚说,不满,还能装;小和尚再装进了小石块,老和尚说,不满,再装;小和尚再装入细沙,可老和尚还是说,不满,说着倒入了清水? 由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学习。学习,只要你想学,总能挤出时间。担任中层干部以后,我发现自己钻研业务的时间少了,看书的时间少了,静下心来写点东西的时间少了。有时也会自己原谅自己:“学校里的事儿太多,忙不过来。”可心里也知道,忙并不是自己原谅自己的理由。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惰性,而离开学校后的学习靠的完全是自律,是自我要求。 还有三只杯子,并排放在桌上,有搪瓷做的大杯子,质朴浑厚;有白瓷的'茶杯,杯身绘上雅致的图案;有玻璃的小杯子,剔透玲珑。当你要用时,你会选哪一只? 三只杯子取哪只,关键看你派什么用,人也如此,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关键要让他发挥己长,即“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有一颗伯乐之心,让每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这个发挥的过程就是一个走近他,了解他,信任他,激励他的过程。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要“时习之”呢?我的体会是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景况境遇,会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人生感悟,因此才要不断学习,不断体验,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以此与各位老师共勉。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3一代智者万代师,被称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他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式,他贯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一句句论语,倾诉着 他的心声,那一句句论语,凝聚着他的智慧。哪怕相隔几千年,我们依旧聆听着他的教诲,我们懂得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心,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中孔子的告诫,我们明白了”礼之用,和为贵,贤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他的教导。而那一条 条论语中,最令我触动的,还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 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 今的平静。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 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 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4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 《〈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 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生活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5初读论语,有一种高不可及之感。但静下心来,慢慢去品味,你便会发现书中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论语是一本记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语录,它运用了最朴实的语言去阐述一个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在我眼中,孔子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圣人。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善诱的,跟人言榷的口气。从他的言语中,我看到了孔子的态度,一种儒家的态度,一种朴素。温暖的态度。 我们看到的孔子,态度平和但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所以,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他的学生自贡曾经问过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这就是论语中自贡问政的故事。而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自贡却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去什么?孔夫子说:去兵。我们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自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接这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信念的重要地位。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至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就现在而言,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信仰。国家的凝聚归根到底是信仰的强大力量。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令我记忆犹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过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家里很穷,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里。这么艰苦的环境对于别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够自得其乐。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很佩服颜回,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时,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我想也只有那些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相比现在,很多人虽然已“丰衣足食”,但仍不满。因为他看到的总是比自己更富裕的上一阶层。而论语所阐述的,便是去寻找你内心中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合上论语,孔子的思想却仍历历在目。论语中虽然都是浅显的道理,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让我们细细地去品味论语,品味孔子的思想吧。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6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分为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等,但实际上又可大致可分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类。圣人很难做到,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做得到,大家都是众人,甚至是小人。小人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我们所推崇的是君子。君子是我们做人的目标,是我们努力要做成的一种人。所以在《论语》里提到君子的就有80余处。那么,《论语》里崇尚的“君子”是怎样一种人呢? 君子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 君子的美德之一就是要宽容。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坦”即平;“荡荡”即宽广的样子;“长”指常;“戚戚”是忧愁、悲伤的样子。意思是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能得到百姓拥护,有亲和力的条件。孔子说“宽则得众”(当权者宽容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所以,商汤说:“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 君子的美德之二就是要谦让。孔子认为君子有四种道德品行。其中之一就是谦逊。 君子的美德之三就是讲仁义。君子明白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正因为如此,君子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地位在他以上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得礼节的人,厌恶固执任性顽固不化的人。 君子是一种能力高强的人 《论语·为政》记录了孔子的话“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文质彬彬”是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论语·里仁》记录孔子的话:“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无适:没有专门的规定一定要这样。无莫:没有专门的规定不能这样。义:宜,适合。比:挨着、靠近。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要怎样做,也没有固定不变的不应该怎样做,而是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情理,实际上表现了作为君子的一种智慧,一种分辨是非的能力。 君子是一种勤勉自律的人 君子是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君子的自我修养正如《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7《论语》我以前只是非常粗略的看过,对于其中的含义自知甚少,只从局里每个科室发了一本《论语》后,我认为真的读了几遍,真的感觉到; 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论语》一书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不长,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死而不学者網。”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才是最自己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二、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爱己。 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为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之恒爱之,敬人者之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至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三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自己的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对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座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你都能做好每个人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特别是看到北京大学教授于丹编写的《论语》心得一书,更是耳目一新,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中印证的每一个小故事,内容虽短小浅显,却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世的大道理,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自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以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告诉你们我们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中愿与他人凡是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有可比性,关键在于比较方法要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我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8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书籍是文化的记载,在我看来,《论语》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君子品德之书。数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备受诗人推崇,而孔子也被历代帝王尊为衍圣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爱《论语》,孔子言简意赅,却蕴含了许多君子品质与精神。 诚实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可以说,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我们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决不能欺瞒他人,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满是谎言,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起初有心与你交友,真心对你,而你却谎言相待,到了最后,那人也会鄙夷于你,不屑于你,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诚实守信,会有更多人愿交好于你,于人于己皆利。 谨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遗憾,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个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谦逊好学是君子之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为人若是能够谦逊好学,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仅要从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以人为鉴,我们应当学习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喜爱《论语》,其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感慨而发。可以说,《论语》一书便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做人,当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风”。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9<<论语>>着本流传了千百年的书籍,只到今天,甚至连外国人也来学习<<论语>>。孔子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用金钱衡量的财富。里面的精神足以使我们学习一辈子。年幼的我,读完《论语》,虽然里面有很多精神仍不能充份了解,可是读完着本名著后心得也很多……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着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从来都不懂得复习,总以为自己后会把这些知识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到了即将大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才发现自己记住的东西并不多,在离大考的前几天里,总是在很辛苦地记知识点。即使是这样,还是不能把知识点都记全。在考试上吃亏的总是自己。可是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开开始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果然记得牢了,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论语》教会了我一个学习方法,使我学习更轻松了,学得更高兴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张威威。”意思是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却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了出来,妈妈也表扬了我。《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这样使我再也不会担心牛奶被姐姐找到或被妈妈发现我把牛奶藏起来了。 读论语心得体会1000字 篇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他的言传身教被弟子所记录下来,形成了最有名的《论语》。每每诵读它,都能教人反省和深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最喜欢的是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则对我启发很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在时常在反省自己。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去帮助朋友,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特别是在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快的解决,包括友谊,我悟到:在生活中诚心诚意对待朋友,有困难尽力帮助,这样的自己会很感到很充足也很愉悦;在工作上,我时常反思自己在上课时,有没有把重难点讲清,有没有关注学生,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当发现学生还学不懂时,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备课没有认真,授课时没讲清楚,表达的方式是否准确,在课后辅导学生时,是否做到耐心细致讲解;在学习时我也时常反思,不管是校外培训还是校内教研,还是导师指导,在这些过程中我都能虚心学习,并多钻研复习,争取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那个年代什么都很慢,古人们的人生也在慢慢规划,正如孔子所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每到人生的一个阶段就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而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急于成功,忽略了做学问的乐趣,也没有了古时悠闲的生活意境,每天匆忙的奔走在路上,幸福感却没有因此提升,快乐少了。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想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不妨慢下来好好品读孔子留给我们的思想,虽然有些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经典永不会过期,值得我们诵读。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