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调查报告 |
范文 | 初中调查报告十篇 初中调查报告 篇1通过多年一线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和本次的网上学习。我作了一些调查并写了报告,以下就是我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想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通过调查我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老师们只在要上公开课时才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学校多媒体教室虽然不多,只有四个,平时却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此外,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等级。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还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能够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而令我感受至深的是,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我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而沟通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对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用有色眼睛来看待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也是人,有时他们对学生看法有些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是真有老师是势力眼的话,你们有权利把这样的老师轰出教室,因为这样的老师是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至少不配作老师,我以后会不会这样,那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了。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同时,有的学生还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那种上课幽默,不爱批评学生,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因为我调查的对象多是高中生,所以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现在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艺术生,对他们来说,平时不但要学好文化科,还要学好艺术科。甚至有的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也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作练习题上。针对这种情况我也问了几个老师,老师们告诉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多不自觉,二是学校每年的评优、评先工作还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三是学生家长为学生选学校时看的也是学校的升学情况。这样他们就只有在学生的成绩上多下功夫。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初中调查报告 篇2调查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或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文字材料。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的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及提出的相应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近年来调查报告型试题在各地的政治中考中频频出现。下面结合试题谈谈调查报告的撰写。 试题: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在全民族大力倡导艰苦奋牛的创业精神“为主题,以周围同学为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篇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这是某省的一道中考政治试题。要求考生以艰苦奋斗为主题、以周围同学为对象写一篇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撰写;在格式和内容上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标题。根据调查目的列出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1)单标题,如上例可拟成《中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现状的调查》 (2)双标题,如上例可拟成《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一xx中学学生生活态度表现的调查》,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标题,都要符合调查的主题。 2.引言。引言一般要说明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如上例,调查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浪费奢侈的不良习惯;调查对象可以初三年级的同学为主要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同学们平时的生活态度和表现;调查方法可有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 3.主体。主体是全文的主干,它具体叙述调查的基本情况.列举典型事例和数据,并恰当地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主体部分的撰写应注意三点: (1)要把调查的情况写清楚。这需要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如上例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表现有哪些,二是“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表现有哪些,它们各占多少比例等。 (2)要做到有叙有议,要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表现进行分析、议论,阐明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要通过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4.结论和建议。这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一般要对全篇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性说明,得出结论.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如上例。可建议学校在同学中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开展“勤俭朴素为荣.浪费奢侈为耻”的活动。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调查报告 篇3娘子关中学 八年级89班 调查人:高倩 指导教师:明 前言: 做为成长特别时期中的学生,我们的头脑里满是自己独特的想法,很有自己的一番主见。希望他人可以尊重自己,不希望有太多的负担,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解与烦恼却不愿意讲出来。老师和家长与学生沟通时,也会因由此造成的小心结而感到困惑,对孩子的想法猜不透、摸不着。这阻碍了我们的正常交流,所以,我决定,以中学生的心理为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及采访。研究课题为《初中生心理成长特别期调查报告》。 一、准备情况: 1、调查对象: 抽取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进行个人采访。 调查形式:问卷及采访 2.、研究方法 1)简单初步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 2)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及资料。 3)对同学进行采访,问卷。 4)对所有资料汇总、分折调查结果、编写报告。 3.、实施步骤 1)对中学生的心理疑问提出问题,进行筛选,整理问题,然后决定调查的问题。 2)对同学们进行口头访问,记录相关口述资料。 3)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分折、统计、分类。 4)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 1、影响中学生人生的最重要的品德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1%的同学认为奉献精神最为重要,26.5%的同学认为坚强最为重要, 42.1%的同学认为诚信最为重要,仅有5.3%的同学认为努力最为重要。“诚信”高居选择榜首。 进一步采访中发现,同学们选择的理由都很充分: a同学说:“我选择信誉。我觉得,有信誉,朋友就多。尤其,自己被人信任和依赖的感觉很快乐。” b同学说:“我选择奉献。古人告诉我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只要帮助了他人,他人必会加倍回报。大家都这样,感觉多好。 c同学认为:“坚强最重要。无论干什么,只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遇到挫折,也不垂头丧气,想办法坚持下来就会成功。 d同学说:“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所以,努力最重要啊。” 2、心事诉说的对象 有心事怎么办?许多同学的做法是对自己的知心朋友或同学诉说。约占74.4%;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占到了16.2%;余下9.4%愿意同父母、家人及老师商量解决办法。把心事憋在心里的同学将近2成。 3、成长的困惑 通过问卷调查所反馈的信息,以及对一些同学的采访,超过半数同学表示,学习目的不明确,还不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一点算一点,所谓的学习看似浪费时间。此外,因为自己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与社会现实落差很大而迷惑的同学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这些同学所接触的人与事都是与自己生活相背离的,加上没有老师、同学、家人的关爱,造成了一种失落感,如无正确的引导也许会踏上歧途走上不归路。另外,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外貌、打扮感到苦恼失落。 4、在校最担心的事情 80.6%的同学说自己在校日夜拼搏是为父母,而不是自己。当取得好成绩,就觉得完成了父母交予的任务。反之,自己的成绩差,就担心遭到老师、父母的批评;12.7%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事情是老师不关心,同学不喜欢;另外还分别有2.6%和4.1%的同学表示最担心的是遇到同学的欺负、被人小看,以及遭到同学的孤立,没有知心朋友。 三、解决方案: 1.老师的话: a老师:初中生的心理是多变而且略带叛逆的,对很多事情充满困惑又缺少能力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同学们要正视这些现象,不仅要相信自己,也要信任家长和老师,相信他们有能力给你带来帮助。当然,老师和家长也有责任和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来正确的沟通引导,与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初中调查报告 篇4一、调查原因: 好不容易盼到暑假了,本想痛痛快快的玩一场,可妈妈又在催我去补习班,补、补、补,我晕。其实饱受补课之苦的又何尝我一人呢?每到双休日和假期同学们就赶集似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可又有几人愿意补习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 我在补习班调查了63人,结果有56人说不愿意补课,只有7人是自愿的。我把同学们在补课班的表现归为三类。 1、云中漫步者: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 2、地下工作者:老师上面讲,他在下面玩。 3、逍遥逃学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他便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反感补课呢?我分析了几点原因: 1、家长不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了,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2、家长们送孩子去补习班,剥夺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让双休日、寒暑假变成了黑色假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孩子们会受不了的。 四、调查建议: 1、家长们应还给孩子双休日和假期,鼓励孩子们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 补习班时,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兴趣是热爱的前提,这样才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强行给孩子增加营养,反而会营养不良的。 家长们,好好反思一下吧,让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吧!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为了完成这次调查报告,在20xx年的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我特意走上街头去卖花,这样可以让我更好地完成这次作业,使自己的社会调查作业不必过于空洞,脱离实际。更可以让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与生存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调查内容: 情人节,这个西方社会的舶来品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并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了追求时尚、浪漫的新生代的钟爱,迅速传播开来,成为继圣诞节之后又一在中国大受欢迎的西方节日。但是,人们对于情人节的了解程度却不尽如人意: 90%的市民知道2月14日情人节,但仅有24%的市民同时知道2月14日和农历7月7日为西方情人节和我国传统情人节;83%的市民会选择在2月14日送礼物给自己的爱人或亲人;95%的孩子不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86%的孩子不知道“七月七日”要吃巧果……以上是我在调查中得到的结果。 就在我们已经将西方的情人节再也过不出新意的时候,竟然还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在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也有情人节,那就是每年的农历7月7日。最早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牛郎织女就会搭着鹊桥在天上相会……中国情人节所推崇的内敛性和含蓄性相比于西方情人节缺少了热情开放和轻松刺激的内容,却另有一番韵味。 “七夕”是我国最动人的神话故事之一,历史悠久,但它的知名程度和热闹程度为什么远远敌不过西方的“情人节”?它的原因又在哪里? 西方情人节虽然是舶来品,但市民却对它情有独钟,商场、花店、礼品店纷纷打造出了情人节时尚。年轻人对西方情人节趋之若鹜、对传统情人节却日趋淡漠,有人说,“七夕节”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有人说,洋节的特性商品更明显,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有人说,七夕节太土了,不够时尚;还有人说,洋节的盛行是不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自身感想:商品经济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伴随着这一时代的到来,西方商及文化在中国畅通无阻,经济文化上的侵略,比起军事侵略,更甚。这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切记——我们的——根! 我是福建的所以我不知道 初中调查报告 篇5摘要:一、问题的提出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年龄阶段,我们必须加强调研,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更好的指导这一关键时期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 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 处在初中年龄儿童的心理活动显得激烈、动荡、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给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会。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产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会变得很难教育,给以后的发展造成困难,不少十分聪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疏导,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年龄”段而丧失成才机会的。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采取正确的疏导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年龄”,正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我校社区环境差,生源差。本学区小学升初中时,经过重点学校两次筛选后进入我校。小学六年苦读,未进入重点校,这本身便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挫折。在这一挫折下产生逆反心理是现状之一。此外,我校教师竞争意识强,总希望经过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上能赶上重点校学生的中考成绩。而这一目标又常常难以实现,于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支配下,则有可能产生教育方法的不恰当,导致学生受到新的挫折,这是初中生因受挫而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之二。因此,及时地调查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疏导,这正是调查我校初中生心理现状的需要。 3、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课题是《初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其疏导》,课题研究的核心是通过正确疏导,促进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要进行正确疏导,必须通过调查了解其表现,分析其成因,才能据此选择正确而有效的疏导措施,因此,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来看,一般有自负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种类型。本课题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内涵是通过对本校初一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促进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预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实施调查,目的是了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分析导致此种心理的内外因素,为寻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导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验证初步疏导的效果。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第一次调查为以下两步:第一步,公开信调查和谈话式调查。4月,我们向全校教职工宣讲课题研究方案,在教师们充分了解课题研究内涵、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上发出公开信,由教师以书面形式提供可能属于逆反心理的各种表现。同时,我们选择了初三的一个班进行谈话式调查(话题是:三年来,你对教师或家长是否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你渲泄此种情绪的方式有哪些?),并由学生写出自己渲泄反感情绪的表现形式。第二步,5月,课题研究中心组认真分析了第一步调查的资料,与潍坊学院前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8名大学生一起研究设计了调查卷,然后选定9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培训,对初一(7个班)300余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了问卷调查。 第二次调查:4月,在对学生和教师近一年的心理疏导之后,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份调查卷,对原初二195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和新初二新初一各100名(随机抽取4个班)学生实施了对比验证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公开信与谈话式调查结果: 60封公开信调查反馈:认为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的教师为100%,列举出可能属于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现的教师为71%(43份)。谈话式调查反馈:三年来对教师和家长曾有过较强烈的反感情绪的学生分别为48%和22%,其反感情绪的渲泄方式有10余种(下文将作具体分析)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人数 百分数 1、诊断受挫情形明显减轻 106人 54% 2、诊断受挫情形未见减轻 45人 23% 3、诊断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认为经疏导能把挫折转化为动力 57人 29% 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 (1)抽样本分析,我们从两次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样卷作了分析,结果见下表: 统计主项(学生数) 第1次 第2次 1、自认为没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认为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认为家长教育不当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样本分析,我们对接受了两次调查的195名学生的问卷作了全样本分析,结果见下表: (二)初步分析 1、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心理角度说,初中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成人感较突出,但却缺乏涵养,往往会过分地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当他们的需要因不能满足而感到受挫时,往往会采取怀疑和敌视态度看待周围世界。而这种怀疑与敌视态度因其缺乏自控能力总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我们平时观察不够,未能发现或观察到了却未作细致分析,常以“差”一言蔽之罢了。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具有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会在学习、交往、工作方面以下列表现渲泄反感情绪。 (1)学习方面:大多表现为兴趣谈化或丧失,经常走神,学得及其被动;有的表现为故作学态或抄袭作业,以逃避老师或家长的责备;严重的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转移同学注意力,干扰教师教学;少数学生还会借故迟到,早退甚至借故负气出走。 (2)交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老师或家长敬而远之,不理不睬,装聋作哑,不说真话;有的会背后嘀咕或说长道短,甚至假传教师意图,离间师生关系;严重的会故意找茬或当面顶撞。 (3)工作方面:有的会在班级工作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以此渲泄内心的不满;完全把自己当作局外之人。 2、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要成因: 导致学生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去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忽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措施不适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加之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支配下一味地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去要求学生,则难免会出现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诸因素中,教师的不当行为的确不容忽视。根据调查卷的反映,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教师行为有:重复哆嗦,随意拖堂,教法陈旧,作业过量;讽刺挖苦,当众训斥,告状揭短,秋后算帐;偏爱优生,漠视差生,随意停课,体罚与变相体罚。此外,把男女生的正常交往误作早恋看待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校周边环境差,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普遍存在。据调查卷的反映和观察所见,易引起学生受挫型逆心理的家长行为有:唠叨、贬斥、打骂;擅定考分指标;许诺不兑现;家庭纠纷,夫妻离异;此外,强行要求子女受家教或参加名目烦多的校外补习也会引起逆反心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生身心发展速度加快,心理活动复杂而激烈,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常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心理需求与现实的制约矛盾日趋突出,这是引起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其次,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衣食玩乐条件优越,缺乏磨练,感情脆弱,大多不能把外来挫折内化为前进动力,也是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因之一。 五、主要疏导措施与初步效果 我校心育课题研究组在认真分析了第1次调查结果后,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教师、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力争在一年内使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有明显改进,把学生的受挫型逆反心理现状得到缓解。 1、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改善来自教师的使学生心理受挫的外部条件。 要实现上述设想,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除了及时地与施挫教师谈心外还利用政治学习经常地向教师通报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时对教师进行宣传教育。此外,我们还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以“读书会”为阵地,引导教师们学习中外教育教学新经验、新理念。据统计,38位读书会成员一年来利用工作之余读了70余部教育教学著作,写了20多万的读书笔记。“读书会”还以心理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举办了17次讲座。通过《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疏导技巧》、《焦虑心理的辅导》、《挫折心理》、《创新人格与心理发展》、《创新潜能开发与心理发展》等专题讲座和讨论交流,使教师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师生观,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改进教育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了解,过去那种因恨铁不成钢而发生的不当行为明显减少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蔚然成风。 2、开放聊天室,开放聊天信箱,以心理咨询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努力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改善形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内部条件。 近一年来,心理咨询室接待了数十名来访学生,凡有来访者,我校值班咨询人员都能十分自然地抛弃自身价值和经验参照体系,以“真实的自我”而非角色的朋友身份坦诚地面对来访的学生,开试布公地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并能以各种心理暗示技巧,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此外,我们还认真处理了数十封学生来信。每封信我们都仔细阅读,揣摩心结所在,分析内外因素,及时回信,帮他们排忧解烦。 通过与来访学生谈心和书信往来,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后,我们还对许多学生进行了跟踪疏导并分类别进行了不定期的团体辅导,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这一年来,我们把对教师和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紧密结合起来,把随机咨询与跟踪疏导同集体辅导紧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造成受挫型逆反心理的主客观条件,促进了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从前文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中可见一斑,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的课题研究尚在中期,大量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摸索,为了及时反馈课题进展情况,谨以此文向领导和专家汇报,并以此与心育课题研究同仁者交流。 当你关心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关心着自己! 当你帮助他人的时候,你就在帮助着自己! 初中调查报告 篇6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在不断地更改,给更多的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因此造成我国大量单亲家庭,为了准备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的原因。以及人们因此对此的看法和认识与其评价,为了使我国人民更加和谐,青少年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我将以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单亲家庭数量、比例 根据我国在南京调查结果,在740个调查样本中。如下表: 单亲家庭占0.82% 离婚有子女家庭占0.68% 未婚子女的占0.04% 因此通过上表得出结果,单亲家庭高出于离婚有子女的14%,现在社会的人们太多出于不负责任,在婚姻素质方面太过于低,在我国单亲家庭大约占我国人民20%,而且数量不定,有上升现象。 二、造成单亲家庭逐渐增多的原因: 单亲家庭有着诸多的原因和困难,离婚率的增高就是单亲家庭的原因之一,例如:丧偶、分居、失踪、恶意遗弃或虐待,未婚生育等,都是问题的原因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升级,离婚率逐渐上升与其达到剧烈的程度。原因 (1):由于违背家庭规则和家庭成员的主观意见让家庭成为了一种被动状态,在这种状态占我国单亲家庭中的12.74%。 (2):家庭随着时间而自然死亡,多半出于重组家庭,和年龄悬殊大,关系不符合,但这占单亲家庭增大不多。 (3):单亲家庭的个我主观性太强占我国单亲家庭的87.26%,其一由于家庭暴力,而让另一方压力太大而选择自由,其二离婚虽普遍但造成这原因主要是第三者插足,这占我国单亲家庭的5%以上。总之,不管是在一个怎样的原因下,都会不利单亲同学的成长和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对比 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肯定是没有双亲家庭的爱要充足,总会少那么一些什么,单亲家庭中的青少年总会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生长在世界上没有父母亲的疼爱,留给他们的是那么冷冰冰的房间和重重的责任,他们就像一根草一样没有人疼爱。而双亲家庭他们有充足的阳光和财富,他们有父母亲给他的问候与其比单亲家庭双倍的爱。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他们有着花工的照顾,所以单亲家庭是永远不能与双亲家庭能比的。他们需要我门社会上给的关爱,哪怕只是一点。 四、单亲家庭给青少年带来的伤害与其措施 单亲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敏感、亲情观淡泊、整体要比双亲家庭要灰暗一些和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与其自己本身的年龄不符,渴望父母父母亲的疼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应该多与他们说说话,谈谈心,少忽视他们,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五、我们应该如何阻止单亲家庭增多 家庭的稳定性是阻止单亲家庭增多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家庭稳定性有了保证,那么小孩的成长环境就有了保障了!我们应该减少家庭暴力和大男子主义让家庭更加的和谐,我们虽不能阻止离婚率的增加,但我们可以让这一现象从此不在有,我们应该改变父母对婚姻法的观念加强他们对婚姻法的认识,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让父母们对婚姻观念更加正确一些。让他们的是想得到改观,解决他们的是想问题,说出他们对婚姻的想法和对单亲家庭的意见。 六、结果 结果证明,我国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单亲家庭的逐渐增多我们应该有效控制,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更加的和谐美满,是我国人民都走向幸福,不再出现单亲家庭增多现象,而成反比,能让我国青少年更加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多实行措施控制当前情况,我们应该重各个方面来发展,只有家庭的美满,家庭的稳定,社会才会稳定,青少年才会健康的成长。 初中调查报告 篇7一、调查的具体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具体目标 1、初中生的语文课堂需求现状 2、初中生语文课堂需求的心理及其成因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上坝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关于初中学生语文课堂的需求心理 (四)调查过程 1、20xx年10月9日,召开教研组会议,确定了此次调查的主题。并对调查过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2、20xx年10月10日,讨论制定并通过了问卷调查样表。调查样表的设计突出了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3、20xx年10月16日,在上坝中学初中四个年级,16个班级下发调查表,并有学生自主就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历时近2个小时。之后,收集齐了下发调查表853份。回收率达到100%。达到了预期目的。 4、20xx年10月17日—11月初,对问卷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5、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调查材料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召开了两次部分师生座谈会。 6、11月中旬开始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11月18日定稿。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统计体现的学生课堂需求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习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应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作用是为了应用,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调查显示,85%的初中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只有15%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文知识的掌握为自身需要。 3、调查显示,语文课堂需求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创新和教师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面。只有22%的学生认为此项需求不在意。 4、调查显示,83%的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关注程度高于知识目标。只有17%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目标关注程度高于情感目标。 (二)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又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归宿。首先,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在学习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的语文体验和感悟。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才能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成的精神追求。第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才会满足学生多层面的需求。第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不同看法、想法间实际蕴藏了太多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看法,那怕是有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能轻易扼杀他们的见解。 三、初中学生语文课堂需求变化成因的思考 当前初中生的课堂需求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说明他们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健康地成长。同时,学生课堂需求变化也体现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正是社会发展推动了初中学生课堂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主要受到了下列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更加关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三)社会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影响 我们审视一下传统的教学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教育定位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它最大的特点是教教材—教学的全部任务在于完成知识点的接受。因此,完成认知性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其他目标,如情感目标、价值观的培养等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整合。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之上,而社会发展推动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需求的变化。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及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需求的策略 (一)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满足学生知识需求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二)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需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课堂上淡化教师出场,在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想、交流和感受。 (三)鼓励合作学习,满足学生参与意识的需求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在语文课堂中。就会极大的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满足学生课堂自我发展的需求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也将会极大的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加强语文课堂学生的对话,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课堂需求的淡漠,必须革除。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力。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由于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堂进展走向上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共享制定课堂秩序、课堂方向,以及课堂纪律规范等。在课堂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初中调查报告 篇8一、调查意义与目的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成长德行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意义非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具有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于课内阅读,老师们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课课清、人人读。但课内阅读远远不能满足课标的要求,所以,加强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还需要我们对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实效。 二、调查内容 主要研究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现状和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阅读的态度、影响等。 1.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习惯。如:喜不喜欢读课外书?为什么要读课外书? 2.了解九学生所阅读的书的来源。如:书籍来源是书馆、阅览室,还是父母购买?是同学互借等 3.了解九年级同学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如每天能看多少时间书?具体阅读量是多少。 4.了解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如何对待他们的课外阅读。如:家长是否赞同孩子读课外书?家长是否陪同孩子读书等。 5.了解九学生阅读的障碍是什么。如:没有时间、缺少方法等。 6、了解学生看书类型,了解学生对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等。 三、调查的对象 为了科学、有效地了解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对66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访谈。发放调查问卷668份,有效问卷660份,同时对不同户籍、性别、各成绩段学生进行了访谈。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问卷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选择题为主。采取不记名答卷的方法,使所有抽样的学生在答卷中消除了顾虑和心理负担,使本次调查获得了比较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2.访谈法 我利用课外时间,对九年级12个班进行了走访,随机抽样进行访谈,并如实、准确地记录下访谈资料。 五、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对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涉及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 (一)九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 关于阅读兴趣方面,有75%选择“非常喜欢”、21%选择“比较喜欢”、3 %选择“一般”;39%的同学平时能“主动阅读”,61%的同学在“老师要求”下读书;60%— 80%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很有意思,可以学到知识。15%的同学觉得读课外书具有消遣性。 在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较喜欢的阅读方式有“小组阅读”和“个人默读”“表情朗读”。 (二)受应试教育及升学压力影响,九年级学生阅读时间十分欠缺 30%的学生每天读书在20分钟左右,8%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25%的学生在10分钟左右,每天没时间读课外书的占到37﹪。 (三)九年级学生阅读书目较单一 受升学压力影响,学生阅读教辅读物占到70%。科普类只占8﹪,故事类占到16﹪,其他6﹪。可见我九年级大部分学生阅读呈现单一化趋势。 (四)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 家庭藏书50册以上的家庭占45%,20—50册的家庭占40%,20册以下的家庭只有5%,说明我校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支持孩子读书占38﹪,不支持不限制占33﹪,反对读课外书,认为影响学习占29﹪。这与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增大、负担沉重关系很大。 (五)影响我校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1.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看书是目前影响学生阅读的`最大因素。在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阅读的最大障碍是功课太多,没时间看书。 2.书源单一,我校九年级学生有60%的学生只读自己购买的书,或与同学借阅,因各种因素影响,书馆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3、家长对孩子阅读方面的重视还不够。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家长不能定期为孩子购买书,并且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本人也没有阅读的习惯,不注重家庭中读书氛围的营造。 4、部分学生追求浅阅读,即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对文章内容只知大概,而不去细细揣摩。个别学生满足于故事、漫画带来的视觉惊喜与消遣,对于故事本身的教育意义及文学价值缺乏思考。部分学生对文学名著敬而远之,束之高阁。 5、虽然我校每学期都为学生设置有读书卡,写读书笔记,但读书方法指导较少,具有无序化、盲目性的欠缺。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去读书,自愿或自觉读书的很少,未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 6、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未达到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九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通过调查,只有5%的学生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阅读量,而95%的学生都不达标。对语文课标推荐的名著只有9﹪的学生做过全本阅读。 六、整改措施: 针对当前现状,我们拟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无论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阅读,及时写出自己的感悟、体会。 2、教师要努力寻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根据主题单元的内容,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科活动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研究者。及时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 3.教师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空,经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书目,介绍新书,交流心得。设置班级“读书档案表”,做到篇篇有名句、一日一记、三日一诵读、一周一好书、一月一交流。每月评选“诗文诵读大王”“读书之星”,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提高。 4、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籍,或交换书籍阅读;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5、鼓励学生相互借阅,对借阅率高的学生予以表彰;督促学生到学校、街道书馆、书店等地去借或租书,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阅读。建立了班级佳作园地,以写促读,把同学的优秀作文都贴到佳作园地上,与同龄人交流,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6、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唐诗宋词精选》、《论语》、《读者》、《意林》、“四大名著”、语文课标要求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学生指定长远阅读规划,坚持长期阅读。 7、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8、家校沟通,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动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帮助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等。 9、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读书讲座、沙龙、文学社、校报等平台,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 10、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写作,以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七、结束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一名虔诚地读书人;在和学生共同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授生以渔”,教给学生实用的读书方法,鼓励学生终生与书为伴,好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学生人生路途中的“指路明灯”。 初中调查报告 篇9一、调查目的 在我进入工作岗位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数学学困生,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调查概况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我所工作学校的部分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因而对学困生有了较深的了解。 三、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 通过与学生、老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家访的方式收集了很多有效资料。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我找到了学困生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以及让学困生转化的六个主要对策。 正文所谓“学困生”,我是这样界定的: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和班级,而我实习的班级学困生人数竟达到班上总人数的30%—40%。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在与学生,老师的交流中,特别是在家访的过程中,我发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社会,个人方面。 1、家庭方面 我认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这在我们班上特别严重,班上有超过20%的学生都遭遇过家庭变故,出现单亲、离婚、再婚、夫妻关系破裂等现象。这些都给学生的心里蒙上了很深的阴影,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全,以致于让他们产生厌学,目无纪律的情况;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顾,没有很好的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而孩子也疏于管理,性格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三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一部分家庭富裕的孩子,由于生活优越,家长有求必应,让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且很多家长没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经常在孩子面前骂脏话、吸烟、喝酒,我们班有七八个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的坏榜样而染上了吸烟的坏毛病。 2、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网吧,媒体方面的侵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特别是网吧,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引导而不能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他们一天沉迷于游戏或生活在一种不健康的网络小说或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二是由于受当前经济意识的影响,认为有真才实学不一定有用武之地,文盲照样挣大钱,调查结果显示这种错误观点在学生中占了近10%,而这种错误的观点与学校的教育存在相悖的一面,导致学习基础本来较差的学生对学习更加丧失了信心,从而在无聊和无为中虚度年华。 3、个人方面 个人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正当的交友,他们经常三五成群,打架斗殴,不仅害了自己,也影响班集体的团结;二是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本来就不好,三天两头的生病,因而严重影响了学习,这在女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特别是像我们班的学生正处于初二,有些学生心思开始没有放在学习上,一上课就走神,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听课效果。 针对上述原因,我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让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主动地多与学困生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诚恳地征求他们对教学的建议,经常问问:老师讲课会太快吗?听课有什么困难?作业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课内,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学困生的情绪变化,迅速地通过自己的语言、手势、眼神传递出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会贴近,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近感,由对教师的爱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创造机会,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才能让他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4、加强方法指导,让学困生学会学习 有些学困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学习。加强学法指导首先要从学困生学法上的薄弱点和数学知识学习所需方法的矛盾处下手,有针对性地重点指导,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提高学困生“看、听、悟、敢、练”的能力。 (1)、看“脉络”。学困生不爱看书,不会看书。要么从头到尾浏览一遍,要么一目十行,东翻翻、西瞧瞧。看书,是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演练”掌握沿着某一思路看书的方法。如: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有什么联系?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教材的思路是怎样的?难点、疑点在哪里?并根据自己的习惯画上相应的标记。这样看书,就能帮助他们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构建认知结构。 (2)、听“门道”。有的学生讲,听课时好象都懂了,一到做练习又糊涂了。可见,学生听课客观存在会听和不会听的差别。怎样听?听老师如何展开思路,如何阐述道理,如何分析教材,如何进行总结。还要听同学发言,用别人的见解启发自己。听要专心,以免发生“断路”;边听边想,才能消化吸收。 (3)、悟“道理”。学困生都有侥幸心理“反正不会问我”,所以对老师的提问不当回事;遇到难题,“这么难我怎么会呢?”要设法让他们明白“激思索果,就能出智慧”的道理。教师要通过典型的范例,引导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常思、多思、善思,思在知识转折点、思在问题疑难处、思在真理探求中。他们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启思明理,就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4)、敢“参与”。参与是人的一种本能,即便是学困生也不例外。但学困生往往怕自己表现不好,让同学笑话,不敢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这样就可以慢慢减轻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利影响,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5)、练“规律”。练习是手段不是目的。在练习后要引导他们学会抽出现象看本质,分辨差异找规律,以求达到“举一反三”、“执一绳百”的效果。 5、善于激励,增强学困生的信心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提升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对学困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及时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 6、持之以恒,搞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有忍心耐心,要打持久战,千万不可急躁粗暴。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学困生做了许多工作,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转变却很慢,收效甚微。这时如果缺乏耐心,就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容易泄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必须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要明确: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是漫长的、曲折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学困生的基础差、起步小、与优生的差距大,哪怕是点滴的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及时加以肯定。 初中调查报告 篇10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 为确保调查的成功,我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首先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为七年级一班和十二班的同学: 一百名同学,其中男生五十名,女生五十名;调查形式为固定时间统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第一步: 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初步认识确定调查问题,整理调查问卷; 第二步: 派发调查文件,收集调查结果; 第三步: 对所收集的调查文件进行整理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再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初一阶段的学生百分之四十二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百分之五十五,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百分之五十九,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百分之八十六。 基于此我感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工作: 第一,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内因。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关键因素,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见证人,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孩子是因为老师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老师应在这个环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孩子和家庭的沟通工作,做好关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工作,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家庭,感谢学校,感谢同学,在感恩的过程中顺便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第二,重视孩子的角色意识,尊重孩子。调查结果显示接触对象不尊重自己引来的逆反心理的占百分之五十五,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希望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被尊重的感觉。 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乐成长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第三,正确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对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事件的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用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教导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人生信念。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中教会孩子学会辨别、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学会理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孩子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保持清醒的同时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发展,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长; 第四,开展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交流、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 第二,尊重孩子的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力,与孩子商谈,平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 第三,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 在学校教育中对老师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 第二,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 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第三,教师的教育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 作为暗示的实施者和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同时,还应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并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第四,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因为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减缓这一情形的占百分之八十六,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如原来举行的读书超市,书香晨会等,孩子们在读书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更收获了友谊,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快乐因素。 对学生的建议。 第一,学会理解。 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 第二,把握自我。 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 第三,学会适应。 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努力!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