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
范文 |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通用21篇)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工作要求,我工作小组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县**局、县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努力为*镇*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局与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局包村联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 办公室,负责处理小组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认真细致,做好包村工作 (一)加强调度,做好包村工作。 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工作调度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召开调度会议、听取部门汇报、深入基层走访等形式,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二)深入基层,做好联户工作。 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结合我工作小组工作特点,主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驻村蹲点,做好帮扶工作。 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我小组共安排两名技术骨干到*村驻村蹲点,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促,努力做好村民的贴心人。按照精准帮扶工作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结合我工作小组的实际情况,从*局、共抽调* 名帮扶人员,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四)真抓实干,为包扶村做实事。 20xx年以来,我工作组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村*户*人和建档立卡工作。 今年以来*局已向*村发放村委会维修改造费用**元;添臵价值*元办公桌椅*套;过节期间,前往*村慰问贫困户并发放慰问品。现已将*村*组、*村*组 、*村* 、*村*组 纳入 规划当中,日后将结合 具体情况逐步实施。 机关工委今年已向*村发放干杂果建设费用**元;村容村貌政治费用**元;为*村发放科技读物、报刊**余份;慰问该村困难户并发放慰问品;在村内开展党务工作培训3次。 三、20xx年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将立足本职,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地开展好包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让所包扶村和所联系贫困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搞好技术服务。 我局将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包村联户的投入力度,强化先进技术扶持,跟踪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好包村联户工作,深入推进包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注重实际成效,建立督查机制。 强化效能督查,落实考评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构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最新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篇2: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档案信息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发展三大经济,构建和谐西湖”奋斗目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加快推进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区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重要历史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日前,根据区人大会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会卢华英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20xx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走访了乡镇街道、部门及重点工程项目等共计16家,分别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评价 20xx年以来,区政府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努力完善档案机构建设,推进档案软硬件条件改善,做好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20xx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新增对本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区、镇街、各部门建档单位成立档案协会,并划分协作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各镇、街道及部分职能部门成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有些单位还将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科室及个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实现了将档案管理网络向下延伸,如区劳动保障局已将档案管理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劳动保障室一级,区教育局也建立了局、校二级管理网络,档案管理实现系统化;55个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基本达到四有标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镇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部分还纳入了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区内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每年通过单位自查、组内互查、档案局抽查等方式开展档案年检;部分单位还在系统内部开展档案工作自查和考核,通过职能部门各科室档案工作考核评比,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指导建档单位创建达标,目前全区档案工作达省级标准的有25家单位,达市级标准的有35家单位。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20xx年以来档案利用人次增加约40%,共接待查档利用1600余人次,提供案卷20xx余卷、件。二是信息化建设有所推进。区档案馆建立了文件级档案检索系统,馆藏中重要全宗及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已录入电脑,开放档案案卷目录在西湖区档案馆网站上公布;20xx年区档案局开展专题培训,在全区推广新型档案管理软件即档案检索系统;部分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查询系统和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如区城管办的数字城管管理系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应届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婚登档案管理系统等,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 二、 存在困难和问题 档案作为特殊的信息载体,有着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严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档案的收集又涉及到各项工作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程序性、规范化和权威性要求。虽然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区当前完成区划调整、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基层组织民主自治水平提升,社会稳定要求提高的特殊时期档案管理现实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 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对本职范围内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较少过问档案工作,对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人、财、物保障不足。二是部分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不平衡。目前,我区的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业务线上的台帐要求来开展,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除业务线上较重视的公文、财务、执法档案相对规范外,如科技类(包括科学研究、设备仪器、基本建设、产品资料等)、文化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及经济活动档案(如合同、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书)在现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档案管理问题较多。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均,差距较大,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差距存在,没有及时落实措施加以改进,导致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三是档案工作宣传方法较少。档案管理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出业绩和作用。由于宣传的活动和载体不多,相关知识和新闻很少出现在各类媒体、简报上,宣传力度不强、氛围不浓。机关干部欠缺档案概念,自觉管理、依法收集的意识比较淡薄,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区档案局尚未完全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职能,与基层联系不多,有些部门甚至不知道档案馆已经变成档案局;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的指导协调职责还不明确,管理职能难以落实。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相应的专业知识,花费大量的工作精力。但目前,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在调研单位中除一两个镇街外,其他单位的档案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后持档案管理证件上岗,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很少,近两年来绝大部分档案管理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不超过一次,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三是档案收集、管理规范和标准不够明细。一方面,区级层面缺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档案分类方法和归档范围标准,各级各部门虽然有归档的意识,但对哪些要归档、如何归档没有具体的标准。另一方面,省、市制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规范、标准未能得到贯彻落实,镇、街道和村(社)领导、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规范存在,或是没有完全按照这些规范开展工作。更重要的,特殊时期、临时机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缺乏指导性意见。当前我区正处在完成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化建设开发大幅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机构变动大、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机构多、资料依据性强、工作要求高,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档案收集管理的困难问题,同时,这些特殊时期和重大项目档案与政府、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保存要求,但目前,政府对这些档案管理还缺少明确的管理规范标准方面的要求,已经出现有的重要资料遗失,有的重要资料收集不全,有的交接制度不明确,有的档案资料收集程序缺失等种种问题,工作隐患严重。如,有的重大工程项目由于缺少必要的档案资料接收程序,致使建设档案中部分承包单位的资料不齐全,且补充完善的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工程后期权证的办理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随着档案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如行政区划调整后原转塘、龙坞、周浦、袁浦等乡镇街道的档案按规定应当收入区档案馆,但现阶段只能留在原单位,其他单位和职能部门也普遍存在库房紧张的问题。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的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三室不分,基础条件很差,如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9个平方的档案室内存放了四千余份人才档案,地方小、通风差,八防措施无法落实,存档、阅档、整理、办公同室,完全不符合人事档案管理标准;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如区人事局各类工作档案与全区工资统发系统计算机中心机房、复印室及其他杂物同室,既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也不符合统发工资中心机房安全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随着城市化推进和体制的调整,村(社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村务公开要求越来越高,与股民、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村(社区)档案已经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绝大多数行政村和撤村建居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 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整合档案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计划设立信息公开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很重、时间也很紧。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配置不到位、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工作量巨大等原因,各级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较为缓慢。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如人事、城管、劳动保障等部门都通过大型数据库开展工作,部门间通过OA办公系统完成公文往来,工程建设、重大活动、文化艺术类等工作以影像资料形式保存,如何实现这些特殊载体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序管理,迫切需要探索和加强。 三、 建议意见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工作跟上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为全区各项事业实现“走在前列、争当示范”作出积极贡献,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软硬件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议程,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要从单纯注重文书档案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从注重机关内部档案工作转变为同时注重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地把档案事业推向前进。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档案法律和业务知识,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如领导干部、各业务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等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的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明确各村(社)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是尽快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认真梳理现行各类档案管理具体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规范,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单位、基层机构学习掌握这些规范标准,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尽快制订出台区级层面的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标准,特别要对镇、街道及村、社区的档案收集管理范围标准加以规范;进一步完善区档案局开展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的相关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尽快明确在行政区划调整、机构变动、人员调整等重点时期、区内各类临时机构、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移交机制,确保重要档案类目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三是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及早落实档案局三定方案,充实档案局人员力量,切实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服务、监督职责,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保证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时间,确保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严肃性及权威性;切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按照区政府设立信息公开中心要求,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配备和更新必要的信息化设备;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区和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和各种类型档案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要加强对电子类、数码影像类等新型档案载体保存规范的研究探索,保障新型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和安全性;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力度,丰富专题汇编和编研成果,发挥档案部门参政、资政职能。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2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在基层,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应该说我系统各级班子对基层规范化工作高度重视,在近两年税收形势紧张,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制定工作规划,转变“重任务、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对税收各项工作的基础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基础管理,加大基层投入,如遵化市局两年来投入基层建设资金150余万元,使基层分局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2.环境整洁,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调研中发现,各单位的共同亮点是高标准的环境卫生和内务管理。如,遵化新店子分局在市局突访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办公场所整洁明亮,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内务管理井井有条。丰南区局征收分局按照总局的标准统一标识,划分功能区,便民服务设施齐全、管理有序。 3.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基层规范化管理与地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各单位在做好征收管理、美化环境、创造优良秩序等共性管理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以地税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上水平。如滦南县局基层建设方面各分局各有所长:长宁分局注重纳税环境建设,设立地税文化宣传站,为纳税人提供了良好的税收知识学习平台,提高了纳税意识;柏各庄分局注重廉政文化建设,该分局的文化展室及地税文化网页成为一大亮点,在20xx年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县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等称号;胡各庄分局以其独特新颖的“宿舍文化”形式,深入浅出的“木桶理论”理念,将个人追求与团队精神有机融合;扒港分局提炼出“争先、创新”的精神主线,确定了“制度约束、文化熏陶、精神激励”三方面表现形式……各分局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税收征管这一中心工作,在20xx年税收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地税文化建设 1.地税文化建设推动了税收中心工作。先进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建局20xx年以来,从最初的“四爱”教育,到“争一、争旗”的地税精神,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到今天的地税文化建设,其实质都是文化作为加强税收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不断在强化提升。应该说各级领导班子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灌输和责任意识培养,有力地促进了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互动式的交流,确保了“收好税,带好队”,干部职工的气平、心稳、劲足、积极性高。这样的治局理念,带来了和谐、文明、高效、廉洁的良好局面。 2.税收文化推动了干部队伍建设。滦南县局在文化建设中提炼总结出了“以德治局文化强局”的核心理念,建成文化展室、税收史料展室,20xx年在职工中开展“四德”教育,邀请专家做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讲座,在全局形成了积极、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组织编印了报纸《税苑》,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促进工作,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地税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服务社会是地税文化建设一个特性,也是基本宗旨。丰南区局征收分局在地税文化建设中突出服务文化建设,他们推行“一窗式”服务,把地税文化建设过程,变成为纳税人提供文明、优质、快捷的服务过程,变为税务形象的塑造过程,从而打造出良好的地税“品牌”,最终营造良好的征纳双方关系,实现“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目的。 (三)干部队伍现状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基层规范化管理方面 一是抓管理不到位。目前我系统的基层建设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可以说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管理工作中部分单位还属于粗放型管理,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死角不少,如有的单位环境卫生还有死角,后院物品摆放杂乱,宿舍和食堂的管理漏洞相对较多;有些单位还存在着个别干部着装不规范、不挂牌上岗的现象,临时人员尚未做到统一着装。上述问题的存在暴露出基层日常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二是地税文化建设与基层规范化管理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个别单位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的精神,不能随着形势发展,对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标准进行新的定位;不能把地税文化建设与基层规范化管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于一次性投入和建设,满足于维持现状。个别单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导致了工作的止步不前。 三是基层分局网络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省、市、县、分局四级联网,分局建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一直是我局在全省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中领先于其他市局的一大特色。但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的网站日常维护不到位,不能做到及时更新;有些分局网站和县(区)局网站的内容重复,缺乏自身特色;还有一些县(区)局由于网站更新,造成分局网站链接不上。 (二)地税文化建设方面 从地税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发展最为迅猛,基层分局的办公环境、办税服务厅建设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也都找到了着力点,但通过座谈我们感到,一是一些基层分局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普遍对地税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认识,甚至将地税文化简单化、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将税务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环境的布置、开展文体活动、办摄影展等,忽略了税务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地税事业发展中的核心灵魂作用。二是地税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内容还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包括基本目标、即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内的目标体系,导致了地税文化的发展缺乏延续性,出现了大量的短期行为。 (三)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三、下步工作目标和打算 (一)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抓好检查督导。检查就是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效进行衡量和评价,督导就是对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督促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省、市局已经对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定了“有形”的标准,我们可以采取跟踪检查督导和阶段检查督导相结合、典型检查督导和普通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我们计划在5、6月份组织各单位主管局长和政工科长开展县区互查,使他们相互之间借鉴经验,缩小各县区管理工作差距,为全面提升我市整体规范化管理水平打基础。 (二)更新理念,以软环境的提升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整体再上新水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科学、现代的管理理念是推进税务基层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我们计划在下半年继续与扬州税院合作,组织一期分局长培训班,通过学习研讨,拓宽视野,更新管理理念,为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打下思想基础。 (三)丰富载体,开展多形式的文化创建活动。今年我们将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县区局创建活动进行指导,形成各具特色、群芳争艳的创建局面。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不断增强税务干部的创建意识,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使税务干部产生归属感,进而激发团队创造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四)突出重点,注重地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地税文化建设中,要把地税文化理念真正与我们的管理、执法、服务、廉政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指导思想,规划总体思路,充实文化内容,完善整体框架,形成一套有鲜明特色的地税文化体系,从而规范、引导、约束干部的行为和工作,使地税文化真正起到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的作用,真正成为发展税收事业的精神支撑。 (五)狠抓落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按照总局提出的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目前我们结合我局当前工作和干部队伍实情,已制定了《唐山市地方税务局20xx―20xx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培训规划,目的就是要下大力气抓好人员素质再造工程,开展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全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明显改观,尽快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要求。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3一、我县乡镇民政办现状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乡镇民政工作得到一定加强,民政助理员队伍结构得到一定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大部分民政助理员工作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整个民政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但是,随着民政业务的深化发展,以及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施,面对民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民政办规范化水平不对称,民政助理员人员数量不足、整体力量薄弱,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影响和制约整个民政事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情况看,目前在乡镇民政办规范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专职民政助理员配置不足,兼职情况比较突出。 (二)民政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四偏”现象。 (三)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一是部分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思路和方法陈旧,习惯于老一套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对民政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停留在以前狭义的认识上,适应并融入现代民政反应比较缓慢。特别是随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难于适应用现代手段做好民政工作,30%以上的助理员由于各种原因还不会操作使用电脑,60%以上的助理员不会网上办事,大部分乡镇民政干部无法较熟练使用电脑办公。二是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性不够强,主动性不够。“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牢固,个别不安心本职工作,怕繁、怕难、怕苦的情绪时有流露,作风不扎实,造成工作质量的不稳定。三是少数干部由于年龄、自身学习、身体状况等因素,加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没有参加系统的民政业务培训,对民政有关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缺乏钻研,掌握了解不深;面对面广、量大、实打实的民政工作,无法经常性入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于胜任其工作。 (四)乡镇民政办办公环境普遍较差,与民政对象的需求相差较大。 3、乡镇民政办制度上墙情况。有7个乡镇没有做到制度上墙。有上墙的乡镇,除才溪镇外,其他绝大多数乡镇只简单张贴工作职责、没有办事程序,且不少还是80、90年代上墙的制度,既不整齐,又不规范,影响办公场所环境美观。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4为使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7月初,我们通过座谈、个别访谈和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我校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教职工党员中,具有教授或正高级职称的52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4.0%;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18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94人,占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0.7%。教职工中现有19名流动党员,其中外出学习半年以上的党员13人,在外单位工作的党员6人。从总体上看,我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广大共产党员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项工作中,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组织,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广大师生普遍反映:“学校建设、发展、改革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湖北工业大学能有今天,除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外,学校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功不可没。” 二、主要成绩 2、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20xx年下半年,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批能力强、水平高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增强班子活力。今年6月,学校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一批政治强、作风正、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同志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近些年来,学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显著,共有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多名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先后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学校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4、党建的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先后制定了《党建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委(总支)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党委会议事规则》、《党政领导工作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党建制度体系,为我校的党建工作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5、作风建设明显进步。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办学思想进一步端正。在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师生排忧解难,解决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 6、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排查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种突发性事件,保持了学校的持续稳定,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7、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98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教学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明显,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20xx年5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评审,成功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今年学校博士学位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立项评审。学校正在向全国一流地方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基本经验 多年来,我校党建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必须始终不渝地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把维护高校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学校。 四、主要问题 调研表明,我校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理想信念方面,有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有些党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和错位的现象。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迷茫,信心不足;有的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意识不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大局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利益调整,斤斤计较部门和个人得失;有的对国家大势看不清楚,对一些现实问题看不明白,甚至不想当党员等等。 二是在基层组织方面,少数党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个别党的基层组织不能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少数班子不团结,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生活中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对党员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使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等。 三是在干部素质方面,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办学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不力,上岗后的表现与竞聘时的承诺差距明显,工作成绩不理想;有的干部大局意识淡薄,本位主义和部门意识较浓;少数快到退休年龄或提拔空间不大的干部,思想松懈,不求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决策、盲目拍板;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意识,不遵校纪校规,不按规矩程序办事,为人不正、处事不公。 四是在校风方面,有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少数党员教师育人意识不强、为人师表不够,部分党员学风不端正。有的党员缺乏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能力不强;有的人缺乏事业心,精神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有的人工作拖拉、方法简单、效率不高,遇到矛盾就上交,见到困难绕道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有的人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有的甚至以个人为中心,为己不为民;少数党员教师还没有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工作中不理解、不尊重学生,生活上不关心、不帮助学生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科研工作中还存在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由散漫,成天得过且过;部分学生压力不足,应付考试,对社会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认识模糊,缺乏竞争意识;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尚不能完全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一些学生党员不讲诚信,不严格要求自己,考试舞弊和恶意欠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 这些情况,反映了在我们的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同时,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崇尚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学术地位的提高、重视物质利益的获取,轻视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自身品德修养等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倾向在高校党员干部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高校的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以社会为参照系,总认为自己各方面还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影响了我校的党建工作。 二是深化改革出现的问题。98年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以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积极推行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学科调整、后勤社会化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措施打破了学校原有的平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少数师生员工没有及时从心理上适应过来。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校党的建设。 三是理论学习动力的不足。少数党员认为思想作风、学风建设是软任务,提高学术水平是硬任务,缺少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存在先“专”后“红”的思想。即便是理论学习时也不能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理论束之高阁。理论脱离实际与实际脱离理论两种倾向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数党员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四信”发生动摇,导致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出现偏差,意志衰退,思想空虚,对马克思主义心存疑虑,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疑惑。个别学生党员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四是党内生活的松懈。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少数学院领导班子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健全,要求不严,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把党内民主生活会当成了一般性的学习和工作通气会,缺乏针对性,成员之间思想交流不够;一些党支部不严格执行党内组织制度,民主生活会不按时召开,或者只走过场、搞形式,降低了生活会的质量;一些新任支部书记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开展党内生活,民主生活的创造性不够,效果较差。 六、工作建议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校本年度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全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对全校党员党性观念、大局意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全校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考验。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通过强化教育,解决学校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大党员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对我校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主要有: 1、要建立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广大党员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各级党组织都要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分工情况抓好分管(联系)部门(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组织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拿出足够的精力,精心组织,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2、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家认为,基层党组织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也是先进性教育的工作重心。先进性教育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于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很好地履行职责。因此希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工作要领,尽心尽责地把中央、省委、高校工委的精神,学校党委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搞好。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5目前全镇已有3000多家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80000多名从业人员,1000多个已注册的牛仔服装品牌、产品远销中国香港,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新塘镇荣膺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新塘国际牛仔城是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贸易为主,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设计中心,创新科技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商贸城、新塘国际牛仔城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设有商铺位3000多个、它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齐全的牛仔服装,纺织品商贸城、新城国际牛仔城商场是经营牛仔服装,纺织品类的理想大型商场、商20xx个人工作总结:场两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首层,二层铺位共800多个,第三层为商务办公中心,第四层为铺位租户仓库、商场内通道宽敞,备有中央空调,自动扶梯,货运电梯,电话通信及完善的消防系统、商场附近设有大型停车场和发往各地的大型货运场,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的优势: 1、市场专业、全国最大的牛仔服装专业批发市场。 2、政策支持、增城政府重点扶持。 3、价格便宜、厂家直销。 4、规划合理、市场环境优美,集生产,贸易,科研,居住,20xx个人工作总结:旅游为一体。 5、规模宏大、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商铺3000多个 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的劣势: 1、交通地理较偏、地处增城新塘镇 2、经营时间较晚,知名度不高、市场20xx年开始兴建,20xx年8月开业、广告传播力度不够致使市场知名度不高、增城新塘板块:以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为重点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目前仍不旺的原因: 2、广告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只在增城等地做了少量的招商广告以及在一外地电视台做了少量的广告,而且时间在晚上十点钟,这样的时20xx个人工作总结:间导致了传播效果更差,因而,整个服装城广告传播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经营方式特殊、新塘国际牛仔服装城商场主要是看样定单,服装城业主的服装产品主要是用来展示给客户看的,每套服装只有一件,没有现货供应,客户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版式,然后下单给经营户、经营户在服装企业生产后再通过汽车托运和火车托运给客户,因而,在商城内很少看见打货理货的热闹场景。 虎门服装批发市场板块 虎门镇雄踞珠江东岸,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门,南临伶仃洋,面积1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5万,外来人口约5020xx个人工作总结:多万、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还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刺绣等配套厂100多家、全镇年产服装逾亿件/套,年销售额逾100亿元、虎门不仅是坚实的生产基地,而且是庞大的服装市场、有着名闻遐迩的富民商业大厦,龙泉商业广场,黄河时装城等17个现代化时装商场,8,500多家商铺,形成了一个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时装城、虎门不仅成了全国最活跃的服装批销中心,而且成为出口东南亚,欧美,西亚各地的重要基地,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装名镇"称号、虎门服装市场名牌荟萃,精品如云、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过八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和四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成为服装界闻名遐迩的瞩目盛事、 (一)富民服装批发市场 市场概况:富民服装批发市场是由专注于批发市场开发与管理的虎门富民服务公司投资兴建,在投资富民服装批发市场之后,陆续开发了富民童装城,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富民鞋业市场,富民布料批发市场,富民第二市场,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发市场,富民进出口公司和富民时装网,富民服务公司拟投资建一座占地3000亩的富民物流中心,其中包括首期占地500亩投资20亿元的富民商贸城,使富民成为华南地区拥有传统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商业航母。 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经营品种齐全。 3、有着丰富的市场资源、服装城所在地处在全国闻名的服装生产基地——虎门镇、在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还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刺绣等配套厂100多家,全镇年产服装逾亿件/套,年销售额逾100亿元、这些都为服装市场的经营提供了货源。 4、有效的经营管理。 5、浓厚的商业氛围、市场周边是虎门镇重要商业繁华区,商业氛围及其浓厚。 6、客流量大、每天的人流量达到十万人次以上。 7、实现了品牌经营、在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市场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富民童装城,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富民鞋业市场,富民布料批发市场,富民第二市场,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 8、广告宣传手段多样、富民服装批发市场广告宣传有网络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户外广告,内部刊物,DM等,富民还建立了自己的专门服装网,不仅宣传企业形象,还发布服装市场信息和各种跟服装有关的市场知识,管理技巧等。 9、经营时间早,管理经验丰富 富民服装批发市场的劣势: 1、周边服装批发市场正在瓜分经营份额。 2、租金偏高、比黄河时装城的租金明显偏高。 (二)黄河时装城 市场概况:黄河时装城位于服装名城--虎门、坐落于太平繁华商业中心,南贯通虎门大道,西临银龙路及虎门广场、黄河时装城是黄河集团公司属下开发的,集时装批发,超市百货,商贸,证券,娱乐,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 黄河时装城集传统服装批发商场经营管理之精华,注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独创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虎门本土文化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公司秉着:营造大市场,搞好大流通,推动大生产,带动大繁荣的经营理念。荣辱与共、经营目标:创建全国性至大服装批发贸易中心,成为"南派时装"的代名词。在变化中抢占先机,在竞争中创造优势。 黄河时装城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坐落于太平繁华商业中心,南贯通虎门大道,西临银龙路及虎门广场。 2、交通便利、商场南临太平中巴站,虎门货物托运总站、,拟在商场东北侧建中巴站,在广州,深圳等火车站,机场设立黄河商业城办事处,运送顾客及货物。 3、起点高,规划合理、市场一至三楼是时装商场,四楼是香港时装城,六楼是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主会场,七楼是南方证券,黄河集团,黄河时装城办公室,八楼是高级时装写字楼,大型时装表演中心。 4、市场定位准确、黄河时装城集时装批发,超市百货,商贸,证券,娱乐,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商贸中心。 5、经营富有特色、每年都在时装城举办虎门国际服装节,在四楼设有香港时装城,这是所有广东省各批发市场最具特色的服装市场类型。 6、大型停车场、在时装城地下有大型停车场,能够满足客户车辆停靠需要,并能解决大型服装节停车需要。 7、人流量大、由于时装城大厅前有通往全省各地的客运站,客运站能够带来巨大的人流。 8、摊位面积大、在时装城内摊位面积从8—30平方米都有,但主要是18—30平方米的为主,明显要比其它市场摊位面积大。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6今年以来,我镇团委在团区委、镇党委的领导下,以和“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紧紧围绕我镇“三年行动计划两年完成”总体目标,按照年初镇党委党委制订的“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的各项工作任务,配合党委,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以下,将对我镇团委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认真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⒈注重思想教育。注重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所以我们把学习“作为教育青年、引导青年的理论武器,使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首先在团干部中,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其次,利用“双学”小组在全镇各团支部中组织团员青年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理论学习和投身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构筑了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 ⒉开展主题教育。以各类纪念日为契机,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镇党委开展的青少年成长健康教育活动,月日,组织了中学、上大附外中多名学生团员举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在仪式上,团员代表们纷纷表态发言,表示要从小立大志,吸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增长知识,为我镇的发展添砖加瓦。月日,会同镇组织科开展“永远跟党走,我镇在前进”七一恳谈会。会上,青年党员、团员青年畅所欲言,决心要向老党员学习、向老干部学习,永远跟党走,投身我镇改革。 二、积极配合镇党委工作 ⒈按照党委年初制订的“我镇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各级团组织积极参与,认真落实。在我镇国家级卫生镇的创建活动中,动员了全镇青年积极参创。协同镇宣传科一起举办了“十月歌会”活动,激起群众性歌唱活动的高潮。做好我镇第九届运动会的宣传、报名、组织,在中学拉出一支学生团体操队伍,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演出。配合党委政府,以“为主题,收集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我镇近十年来“三个集中”的建设成果,并将其组织整理形成一套总结材料。 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暑假期间开展了“我爱我镇”系列征文比赛,组织了全镇的中小学生参加,按照不同年级的不同水平,评出了奖项。中学、小学分别与武警总队第五支队一大队结成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单位,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配合综治部门,着力加强校园内部与周边环境,对青少年易于涉足的场所,如游艺机房、网吧等一些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坚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和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毒害,维护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正常秩序。 ⒊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今年月日,是我镇镇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全镇万多名农民全部实现农转非并纳入了上海市小城镇保险,我镇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化。随着撤村建居委会以及实业公司与居委会分离的改革,为了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主力军作用,镇团委及时向镇党委推荐了名基层后备青年干部,经审查、考核,共有名团员青年被列入了我镇镇后备青年干部,并有名团员青年充实到基层的公司、居委会班子,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镇青年投身我镇改革的力度,加速了我镇青年的培养力度。 三、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⒈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年的月日是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服务广大社区居民的统一行动日。我镇以纪念雷锋为契机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活动,组织了附外中名团员青年赴各居委会给户贫困家庭的子女送上了书籍和文具用品,打扫卫生;组织了中学、附外中团员青年到镇敬老院,给敬老院老人们讲故事,与他们促膝交谈,并送上了学生们自制的精美纪念品;组织了中学、小学团员青年到我镇各十字路口宣传交通法规、宣传七不规范、分发各类规范行为的宣传资料;组织了卫生院团员青年到我镇各社区居委会为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身体检查,并进行了卫生知识的宣传。同时又会同了人武部在广场设摊开展各类义务医疗、义务修理、义务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从而为推动我镇镇的文明程度贡献了一份力量。 ⒉开展文艺专场活动。为纪念“五四”运动周年,认真回顾和深切缅怀党的光辉历史岁月,继承和体现“五四”精神在新时期对青年的激励作用,展示和宣传我镇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团结带领广大青少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我镇城市化建设,月日,我们组织了多名团员青年,在我镇影剧院开展了“我爱我镇”——我镇镇各界青年共庆“五四”周年庆祝大会暨文艺活动。在暑假期间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举办了场学生文艺活动广场演出,既展示了我镇中小学生的文艺水平,也丰富了居民生活。 ⒊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青年教师是我镇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力量,为展示我镇青年教师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起当代青年教师良好形象,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职责,月日,我们组织了学校各界的青年团员教师举办了“青春飞扬”师德演讲比赛,青年教师们声情并茂的演讲、形式多样的媒体制作,博得了在场多名观众的阵阵掌声。演讲赛上共决出了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鼓励奖若干名。 四、努力实现基层团建新突破 ⒈基层团建工作实现新突破。xx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在新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由于农转非的实现,村全部改为居委会,而且实业公司与居委会分离,再加上企业改制等多种客观因素,我镇的基层团建有了一些变化。经济实力的壮大,招商力度的加大,新经济组织的增多,也为我们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按照团区委的工作要求,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团建工作也开始逐步展开。首先是对我镇(主要是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对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四家企业实行试点,目前已经落实了团建负责人,参加了团区委组织的“两新组织团建联系人培训班”,达成了初步意向。 ⒉少先队建设有了新进展。十月初,附属外国语中学召开了第一届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们民主选举了大队委员会,聘请了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少代会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改进学校建设管理的议案,宣布了答复内容和改进措施,进一步营造了校园内的民主氛围,培养了少先队员的民主能力和主人翁思想。 五、认真抓好团干部自身素质培养 ⒈注重团干部自身建设。加强团干部自身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使团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为此,我镇团干部不仅注重学历培训,而且注重业务培训,从而提高了自身素质。 ⒉充实团委班子成员。为进一步加快我镇城市化发展步伐,加速我镇青年人才的培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充实陆晓韵同志为共青团我镇镇委员会委员,团的班子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要加强团干部学习培训。由于基层党政班子调整,团支部的负责人也有所变动,下一步我们打算对新上来的团干部进行培训和学习,让他们可以尽快合格上岗,以便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要加强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继续加强与两大园区四个团建试点企业的联系,争取在企业中早日建立团支部,实现我镇新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突破。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团建范围,在实业公司、改制后的企业以及其它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团支部,把优秀青年都团结到党的周围。 三要加强服务青年的工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从以往的管理为主,逐渐转为管理与服务齐抓。从服务青年入手,把青年集中起来,聚集在党和团的周围。开展跨单位、跨行业的联谊活动,加强青年之间的沟通,增进互相的了解,培养一支蓬勃向上的青年队伍。 四要加强与兄弟镇、街道以及其它单位的往来联系。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7关于我区20xx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了解我区20xx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近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益文率城环委深入我区相关部门、街镇、园城及企业,通过广泛走访、实地察看和座谈交流深入调研了解我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工作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区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认真施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相关综合方案,制定年度目标,及时分解落实,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二)有序开展环保“五大行动”。碧水行动。落实“河长制”责任,开展沙溪河、通惠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新建污水治理设施10座,加强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加强工业废水、医疗废水、采石场废水监管和治理。蓝天行动。加强城区扬尘污染管控。强化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督促水泥和砖瓦窑企业错峰生产,改造砖瓦窑19家。淘汰黄标车20xx辆。绿地行动。加强老瀛山、长田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启动编制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等规划。实施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基本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全覆盖。田园行动。完成市下达的7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任务,完成152家2.45万头生猪当量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宁静行动。对坝坝舞、夜间烧烤等噪声开展专项整治,及时制止和查处夜间施工扰民投诉举报394件。 (三)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坚持“提前介入,靠前服务”,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成工业园区环评修编工作,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管理,认真落实负面清单、污染物排放许可、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全年共计审批项目环评69件,受理网上项目环评备案114件。 (四)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环保普法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开展餐饮油烟、城区噪声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企业日常监管,抽查企业1579家次。严厉打击恶意违法排污和造假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共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00件,处罚金额412万元。 (五)整改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贯彻落实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反馈意见精神,制定细化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对标对表,打表推进,按时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20xx年度整改任务。接受20xx年全市环保督察,及时办理督察组交办的相关工作,顺利通过市环保集中督察。 二、总体评价 20xx年,区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研究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五大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绩值得肯定。一是认真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加快推进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对城区给排水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环境刑事违法案件实现零突破,移交公安机关行政拘留5件,移交刑事犯罪案件3件。加大对街镇、部门环保工作考核力度,考核分值从20xx年的4分、5分统一提高到10分,促进街镇、部门落实环保职责。二是区域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环保目标较好完成。加强城乡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3%,较上年度提高五点二个百分点。20xx年,全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超市下达目标任务4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同比下降。地表水水环境总体较好,綦江河、蒲河等河流监测断面均达到Ⅲ类水质要求。城区噪声得到控制,声环境质量达标。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责任意识有待提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精神不够,意识有待提升。部分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环保投入足不,管理能力弱,重生产轻环保现象还比较突出。街镇和部门环保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人员流动性大,属地监管、行业监管难。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法治意识不强,自觉参与保护环境的意识比较淡漠。 (二)环保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环保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单位、街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环保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情况,导致监管不到位、监管缺位。特别是城镇污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污水治理设施缺乏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及时移交和统一管理等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存在多头管理又无人管理的情况,尤其是东部新城至龙角桥段污水主管网的管理维护问题突出,箱涵污水大量外溢流入綦河,造成河流的污染。 (三)污水治理问题尤为突出。一是规划缺失。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导致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没有前瞻性,已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之间不匹配、不协调,导致运行成本增加,作用发挥不好。比如,綦河东岸的污水主箱涵未考虑东部新城片区的污水容量,食品园区污水处理厂标高比污水箱涵高10余米。二是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建设。在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污水治理设施没有同步规划建设,导致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流。比如,老城区雨污未分流,三江、赶水等污水处理站建设进展缓慢,东部新城通惠场、登瀛场和沙溪河上游没有及时建设污水管网。三是污水治理设施管理不到位。通惠河、沙溪河黑臭水体整治不彻底,綦河、通惠河、沙溪河两岸仍有不少污水没有接入主管网,綦河两岸污水主箱涵淤积未及时清掏,部分开发企业存在随意搭接污水管网问题,东部新城部分污水箱涵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导致河水进入箱涵,街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低。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8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伴随第一书记帮包村的不断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明显增强。近期,市局组织人事科对如何加强曹店村党支部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曹店村的现状 曹店村村委成员由5人组成,加上第一书记,现有6人。该村班子2019年选举上任,村“两委”合二为一,村支书兼村主任。该村共有党员17人,其中正式党员16人,预备党员1人。年龄结构:60岁以上13人,40岁-60岁2人 ,40岁以下1人。学历结构:高中以上1人—该村村支部书记曹军,高中以下16人。 曹店村村级班子总体情况良好,在全镇是一个相对团结、高效、快捷的团队。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班子队伍整体素质较好,能够识大局,紧扣发展、和谐两大主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使全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该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及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设有简易村务公开栏,通过该窗口栏目,基本能做到不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收支及计生工作情况。该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适于种植粮食作物,便于机械作业。该村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劳力95%在外打工。目前,全村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改善。 二、曹店村班子队伍中存在的不足 (一)发展党员力度不大,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 该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发展党员力度不大,导致该村党员队伍和领导班子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影响了该村党组织的活动,削弱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活动内容陈旧,无创新 党员教育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创出特色。 (三)教育设施不齐全,学习开展无成效 村活动室设备少,户外文体设施、户外活动场地还是不完善。党员居住分散、居住距离远,不便于集中开展教育学习。村党组织的图书未能起到提升党员素质的作用。 三、曹店村班子队伍建设对策和措施 (一)制定该村党员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大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把能够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致富能手、生产技术能手、农村女青年、村组干部、共青团及返乡的知识青年和退伍军人等吸纳到党组织中,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加强该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群众致富发展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图书室功能的发挥,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抓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认真抓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多形式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同时,学习到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也拥有了参政议政的意识。搞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党建工作,既充实了我们带头致富队伍,又在农民当中树立了典型,将促进该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在学习教育的活动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除了规定性的动作以外,多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热情参与的活动。比如搞好文娱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从而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既可以使大家受到教育,又能陶冶情操。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9为加快推进我区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实地走访了区档案馆库房、地税城区分局、区法院、澄江街道办事处档案室等相关单位,听取了区档案局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1989年挂牌成立,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切实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利用两种职能。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网络建设,全区机关、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编制审查,并成立了相应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档案室负责人,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的四有标准。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乡镇(街道)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重新修订了《黄岩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调整接收档案单位名册,确保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全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档案馆1999年11月即通过省二级档案馆验收;x2年,被台州市档案局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市级示范县;澄江街道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乡镇,其综合档案室通过省一级目标认定,其余18个乡镇(街道)机关综合档案室全部通过省二级验收。组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以来,区司法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23家单位通过省级标准认定,7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全区民生部门建档率达100%,信访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就业处等14个涉民单位达到省级以上档案目标管理水平。建立了婚姻、移民等多种民生专业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60多个涉民部门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实施市、县(区)两级联动,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近三年来,累计接待群众查档357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4500多卷(册),复印档案资料8000多张,档案联动服务360多人次。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区档案馆以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为载体,整合馆藏资源,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建成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文件级目录数据达91多万条,馆藏档案全文扫描170多万页。加快了数字档案室建设,特别对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全区共有6个单位建成了省示范数字档案室,36个综合档案室建成了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如:城区地税务分局、区法院等单位,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同时还创建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涉农档案一键共享。 二、存在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对本职范围内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较少过问档案工作,对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人、财、物保障不足。二是部分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不平衡。目前,我区的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业务线上的台帐要求来开展,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均,差距较大。三是档案工作宣传方法较少。由于宣传的活动和载体不多,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新闻很少出现在各类媒体、简报上,宣传力度不强、氛围不浓。机关干部欠缺档案概念,自觉管理、依法收集的意识比较淡薄,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档案业务知识培训较少,近几年来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档案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全区共有222个进馆单位,尚有86个单位档案未接收进馆;绝大部分机关单位仅接收到八十年代初;半数以上乡镇(街道)六十年代以来的档案至今未接收进馆;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到期未接收进馆档案共有40多万卷、近30万件。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绝大多数行政村和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 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全区绝大部分单位的业务档案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展,信息化工作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支撑,涉及到的硬件、软件及安全维护,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我区财政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投入远不能满足信息化业务开展和信息安全保障。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地开展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一要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区),明确各村(社区)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力争将档案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智慧档案建设列入《智慧黄岩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促进全区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全区档案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规划,配备和更新必要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各部门各单位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步伐,实现区和乡镇(街道)以及村(社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互通,资源共享,提升档案信息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库房和各种类型档案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要加强对电子类、数码影像类等新型档案载体保存规范的研究探索,保障新型档案保存的长久性和安全性。 4、切实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要切实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两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功能要求,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使新馆设施设备符合档案“八防”和现代化管理,档案安全装备装具现代化和智能化。同时要切实按照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将全区机关单位的一部分档案接收,以缓解各单位档案库房压力。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0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xx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性保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乡地域辽阔,农民居住比较集中,流动人口不多,文化水平较低、鉴于以上因素,我乡逐年加大对群众工作的开展力度,并随着形势的变化,积极探索着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办法,力争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但如何将群众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局,这就对我们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采取新措施、树立新观念、探索新办法。 一、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密切联系群众 1、与群众“面对面”。 与群众“面对面”,才能体察民情民意,切身感受群众的疾苦,找到群众工作的方法,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的频次要多,形成常态化。覆盖的群众要多,不指定对象、缩小范围。采取的形式要多,不满足于开开座谈会、听听汇报、看看典型,要通过主动接访、网络互动交流等,与群众坦诚谈心交心,为群众释疑解困。 2、与群众“心贴心”。 联系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与群众打交道,就要放下“官架子”,随和亲切。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与新社会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年人说话,给顶了回去,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群众的要求、不熟悉群众的话语方式。如果领导干部开诚布公、虚怀若谷,群众自然愿“掏心窝子”讲实话。 3、与群众“实打实”。 越是基层群众,越是讲究实在。心实不实,决定着能否真正被群众信任。我们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当前,全自治区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作出公开承诺,并且不折不扣兑现,决不搞形式主义。 (二)紧紧依靠群众 1、当好倾听者。 正确对待群众牢骚和意见。乐于倾听群众意见是一种政治智慧。乐于倾听群众呼声,就是要把群众意愿作为执政用权的第一信号,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开言路,问计于民,特别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营造让群众敢于说真话的环境。 2、当好引导者。 诚心理解教育群众。做群众工作,真诚平等地沟通,是最有力的武器。要会做、善做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沟通交流,相互理解,深化信任,达成共识,有效地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真正领会党的政策,达到由群众去做群众工作、由群众团结更多群众的效果。 3、当好组织者。 学会组织发动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把群众真正组织发动起来,就能创造奇迹、干成大事业。我们要学会组织发动群众,多管齐下,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好各级组织、党支部的作用。善于在激励感染中组织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臶”,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真心服务群众 1、对群众福祉要格外重视。 服务群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工程,把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 2、对群众权益要格外保障。 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各项体制机制,实施公正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决不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正确调处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方法,依法公正解决群众问题。 3、对群众疾苦要格外关注。 要重视群众诉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畅通信访渠道,提高信访办结率,强化便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和工作效率。真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多做帮贫扶困、送温暖献爱心的工作,对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群、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二、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党的科学精神的不断学习贯彻,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再认识,能够把群众观念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但我们也不难看到当前农村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的甚至还很尖锐: (一)有的地方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基层政权 运转遇到了难题,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导致当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黑恶势力乘虚而入。而有的地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在权力分工、职能区分上“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交替出现,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协作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效率,削弱了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而有的地方,由于体制机制约束力不强,村务不透明,侵占集体利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引起当地农民群众的不满。另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成为老人、妇女与儿童的留守地,农村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新问题已经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当群众的意见与干部不一致,不去用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办法进行,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要求群众;在政治、政策的宣传上,认为现在电视、报纸、电脑等现代化传媒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不需要也不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在群众的联系上,认为现在的农民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无需干部再去指手画脚。 (三)群众情绪还存在着对立。在农村基层群众中,群众认为干部不象话,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不信任干部,干部不理解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基层干部一些经常性的事情缠身,很难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上。 以上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断积累加剧,有些是老问题发生的新变化,有些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总的来看,都是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在交织,情况更复杂,问题表现得也更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群众学习政策、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各种诉求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因素都促使当前既是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的时期,对此我们也应该抱着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不必刻意回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其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把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放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既要深化认识、把握规律,又要加强实践探索、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做好当前农村群众工作,必须把握的几个方面 要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研究农村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探索新机制,不断推进农村群众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群众利益为上。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任何情况下,广大基层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办任何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具体工作,也要采取群众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实事求是为策。党的政策是原则,它来自于基层的实践,但不一定完全适应某一地方的实际。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吃透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实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要反对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也要反对借口不符实际,延缓党的正确政策的 贯彻,做到上情与实情相结合,党的主张与群众愿望、群众能力相统一。 三、多予少取为本。农村、农民的全面实现小康是全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要更多从政策、资金、智力等方面给农村、农业、农民予支持,以帮助农村、农业、农民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三农"问题不很好解决,国家不稳,群众不富,民族不兴。要切实减轻不合理的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 四、宣传示范为重。做好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一定要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强调实际效果。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群众接受的方式,切忌生硬难懂、简单说教。在推进一些根本上有益于群众,但群众一时又难以理解或认同的工作时,一定要用典型引路,用事实启发,不能一味埋怨指责,甚至强制推行。 五、方便及时为限。群众工作无大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基层干部通过努力大多数都能解决;群众工作也无小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基层干部解决不力或不及时,群众就有看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对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能办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办的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间,不可能办的也要给百姓讲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六、感情储备为先。新的形势下,做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矛盾会更多,需要各级干部用更真挚的感情去换取老百姓更大的理解和支持。要用亲人般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情,群众也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干部。 七、诚实守信为高。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说话办事一定要讲信用,做得到的就讲、就承诺,做不到的决不能欺骗群众,求得一时的满足。群众最讲实际。党的组织和干部只要失信群众一次,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疏远一次。失去群众的信任,党的任何工作将一事无成。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1一、乡镇财政监督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现行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就*县目前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主要依赖于县级财政监督部门,乡镇财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级财政监督部门工作,没有或者很少主动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由于体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乡镇财政部门自主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主动监督意识不强,存在等靠望思想。大部分乡镇财政所认为财政监督是县监督局的事情,主观认识不足。 2、管理体制不顺,开展监督检查阻力大。由于*县财政所“人、才、物”归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遵从地方政府的旨意,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不能展开手脚开展监督检查。 3、执法主体不明,处理落实力度薄弱。由于财政所是乡镇的一家事业单位,不属于一级执法主体,没有执法权力,往往查出问题,也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和落实,大多数只能是不了了之。 4、检查程序不规范,监督检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学性。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乡镇财政监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再加上乡镇财政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在执行财政监督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有力的执法依据,实行财政监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1、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体制已由原来的一级财政改为“乡财县管乡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不再核算税收收入,除镇政府和财政所,其他部门全部垂直上划。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和非税收入,而乡镇政府及财政部门都没有收费及罚没等政府非税收入科目所赋予的职能,大部分是地方企业上交及上级专项补助等自筹收入,从严格上讲,只能属于自筹收入,而且收入来源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给监督检查也增加了难度。 2、乡镇财政收入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乡镇政府和村组织存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少数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等。 3、乡镇财政收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如何规范乡镇收入形式,严禁乱收费行为,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的监督,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难点是:村级收入管理不规范,没有真正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对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督促整改及处理处罚力度不够。 (三)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问题1、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就*县而言,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实行“乡财县管”和“国库授权支付”模式。对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编制部门预算,对村级转移支付支出编制公共支出预算。 2、乡镇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乡镇项目资金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很难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畴。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部门预算也仅仅是规范了财政预算内支出,而预算外支出预算在编制和执行上都不严格,部门预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严密性。 (四)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与类别,违纪违规的主要表现形式,检查的重点及难点1、*县乡镇财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部门预算支出:是指乡镇政府和财政所的部门预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村级补助支出:是指村级转移支付和取消农业税后农业税附加。 (3)专项资金支出:包括各类惠农补贴资金、民政优抚资金及项目资金等。 (4)“以钱养事”支出:指对以钱养事单位的补助支出。 2、违纪违规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资金科目,不严格按照科目支出类型使用财政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部分项目资金现象,有的地方还存在用下年度资金弥补上年度资金缺口现象,形成寅吃卯粮状况。 (五)乡镇财政如何开展财务、会计、资产和绩效监督,重点是什么1、转变观念,强化监管意识。乡镇财政部门要增强大财政监督意识,要把加强财政监督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畴,要争取财政监督的主动性、经常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重点检查工作。 2、发挥优势,探索监管思路。一是要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二是要完善乡镇财政监督队伍建设;三是要明确乡镇财政监督职能和完善监督机构设置;四是要增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权力;四是要理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五是要保障乡镇财政财政监督工作经费。 3、上下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上级财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监督检查的考核检查和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要建立财政监督情况上报和重点违纪违规情况预警防空防控机制,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合力。 4、齐抓共管,开创监管局面。财政监督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积极营造大财政监督氛围,形成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六)实行“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新情况、新问题,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是什么1、“乡财县管”和“村财乡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乡财县管”主要是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难到位,对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缺乏力度;“村财乡管”主要是管帐,对资金和资产管理难到位,综合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够。 (2)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白纸条入帐、现金余额过大现象普遍。 (3)会计执法环境不优,农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无法提供规范的原始发票,支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 2、违纪违规的新表现形式主要有: (1)编制和申报虚假或重复申报项目套取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2)挤占、截留或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3)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两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钱、人人用钱现象;(4)以钱养事项目不清,明是养事,实是养人。 二、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制度:由县财政监督机构派出财政监督专员驻乡镇或区域负责辖区财政监督日常工作,履行财政监督职责,执行上级重点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任务。 (二)规范乡镇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和完善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和执法程序。 (三)明确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和内容。 (四)建立乡镇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评价机制,注重绩效评价。 (五)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赋予必要的执法权力。 (六)加强乡镇财政监督检查队伍自身建设,建立乡镇财政监督专员考核考评和异地交流机制,实行再监督。 (七)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统一的乡镇财政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导,便于乡镇财政干部的异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调动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长期愿望,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大计。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 基层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的成败. 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一、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法治是一个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要素, 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首先依赖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健全、完替。目前, 在基层法治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 诸多要素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这些要素自身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顺利进行①。 (一)立法方面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 立法的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法的贯彻、执行、遵守、适用、关系到法的实现和实效, 直接影响到法治的进程。由于立法观念陈旧, 程序、体制不科学, 技术落后, 以及对立法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基层立法是不健全、不完善的。 1、一些基层关系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 造成法律盲区的出现。如目前我国基层集体经济中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形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有利于促进基层的经济发展,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调整, 导致其发展缓慢。 2、一些法律、法规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 造成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我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可是在基层索要彩礼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一来, 一但发生这方面的纠纷, 如按法律规定办事, 就可能造成农民对法律的不满, 甚至对抗法律的执行。如按村规民俗办事, 则又会损害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这就造成这些法律、法规在执行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一些调整基层事务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 缺乏可操作性。在减轻基层负担的一些法律、法规中规定, 解决基层负担的问题由行政机关解决。而实际上, 行政机关本身就是负担的制造者和实施者, 减少基层负担就是要减少他们的财政收入, 除非良心发现, 否则很难想象这些机关及其领导能真正依法办事,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维护基层利益。 4、基层仍然存在大量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村规民俗。一些村规民俗规定: 女子出嫁后, 土地承包权将被没收, 同村同姓不得结婚等。这些村规民俗的存在严重侵犯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破坏了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权威, 导致广大村民厌法、避法, 阻碍了基层法治建设进程。 (二)司法、执法方面 司法、执法是法治的关键, 没有严格的司法、执法, 法律规定就是一纸空文, 法治就不能实现。在基层, 司法、执法也存在种种问题。 1、地方党委和政府干预司法、执法现象突出。地方司法机关对地方党、政府和人大客观依附性导致司法权的地方化。特别是司法机关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党委和政府, 行政化趋势严重, 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 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往往因此挺不起腰杆, 造成地方党委政府经常干预司法。在行政执法上, 由于过分强调党委绝对领导和行政上的绝对服从, 也导致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经常以言代法, 以权代法, 以党代法, 干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破坏了法制的统一, 是对法治的践踏。 2、司法执法问题严重。由于司法执法体制不科学、不合理, 司法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致使司法执法问题严重。司法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突出, 滥权, 违法乱纪、侵犯人权现象层出不穷, 贪赃枉法、拘私枉法、权钱交易屡见不鲜, 地方保护主义也比较严重且时有发生。 (三)守法方面 立法的目的是守法, 就是要使法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实施, 如果法制定出来却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遵守和执行, 那将失去立法的目的, 也失去了法的权威和尊严在基层, 农民不守法比较普遍②, 主要表为: 1、基层群众缺乏法治观念。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以及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宗法x理以及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 基层群众普遍缺乏民主法治观念, 没有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 义务观念极强, 权利思想十分淡薄, 他们提倡重义轻利、安分守己、谦恭忍让、与民不争, 要求个人绝对服从整体、国家, 蔑视个人权利和价值。他们特权等级思想极其浓厚, 缺乏平等和主体意识, 把自我作为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客体, 忽视自我主体身份, 在态度上回避法律. 在行为上被动地听由法律支配, 不能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厌诉意识极其浓厚。他们没有抵抗恶法意识, 没有法律至上观念, 个人权威往往高于法律, 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依村规民俗而不是法律。他们对法律没有信任感、依赖感, 人身依附、权力依附明显, 祟拜权力, 敬权畏官, 清官意识以及官本位思想较浓. 他们普遍不懂法、不知法或懂法、知法甚少, 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法律。 2、基层群众和干部。部分基层干部不守法现象突出。由于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自身素质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 加上社会不良思想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等, 基层群众与基层领导干部不守法现象比较突出。近几年来, 在基层, 打架斗殴、盗窃、赌博、虐待老人、家庭暴力以及一些杀人、重伤、抢劫、强x、拐,妇女等违法犯罪时常发生。一些基层干部非法干预基层群众生产经营自主权, 侵犯农民财产权、人身权、自由权等权利,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基层群众集体上访, 甚至对抗政府和法律。 (四)其他方面 法律监督是现代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 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基层法律资源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 基层法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法治建设的成败和基层的发展与稳定。从目前来看, 基层法律监督机构不健全、不完善, 监督人员比较匮乏,同时加上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一人多职, 工作压力大, 处理问题经常是力不从心等问题已经凸显。除了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外, 绝大多数地区的法律咨询机关、基层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都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二、基层法治的对策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严重阻碍了基层法治进程, 影响到我国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的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这些对策主要有: (一)加快发展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 从根本上来说, 基层法治中存在的问题都根源于基层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 推进基层法治必须要首先加快基层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现代文化的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必然使人们产生法治观念, 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所需要的主体法律意识和文化观念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有利于激发广大人们群众的政治热情, 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树立民主法制意识和法律至上观念, 积极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加强对国家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防止权力失控甚至异化和滥用, 保障人民的权利及其行使, 从而推进现代法治形成。法治需要以特定类型的文化为其文化基础, 这种特定的文化就是理性文化。就实行法治的需要来说, 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只有当这些文化要求成为根深叶茂的社会意识, 法治才能变为现实③。 加快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现代文化就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推进基层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改革, 为基层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 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基层经济发展,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居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 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监督制度, 改进决策机制, 加强居委会的自治性, 实行居务公开, 推进依法治村。加大基层教育投资力度, 发展基层文化教育事业, 解放居民思想, 提高居民素质, 增强居民民主法治意识等。 (二)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 基层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中的关键和核心, 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基层法治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 推进基层法治就必须健全、完善基层法律制度。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和立法人员必须革新立法观念, 改进立法程序, 提高立法技术, 确保立法的科学性; 要及时对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 推进法律和法规的立、改、废, 保持法律的连续性、适应性; 明确立法权限, 加强立法监督, 废除一切同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土法规、土政策和村规民俗④。 推进司法、执法改革, 确保司法、执法机关及其人员能依法办案, 依法办事, 做到司法公正, 依法行政; 建立、健全司法、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 做到奖惩分明;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制约, 避免干预司法、执法, 以权代法、以言代法; 加强对司法、执法人员教育, 提高司法、执法人员素质, 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自觉抵制腐b和违法乱纪行为; 加大对基层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维护社会安定, 为基层法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构, 增强监督人员素质, 规范监督行为, 使监督法律化、制度化, 提高监督质量和效率,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及时对违法乱纪行为提出批评, 进行曝光。建立、健全基层司法执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关, 大力培养法律人才, 改善司法执法机关办公条件、设备, 增加办公经费等。 (三)培养、提升基层群众及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 群众法律意识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高低的标志, 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 直接影响到法治建设的继续推进。从根本意义上而论, 法律精神和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现代化乃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 要实现社会法治, 必然要形成与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 并作为现代法制的起点、依据、核心和实质的现代法律精神, 形成社会主体普遍的现代法律意识⑤。培养、提高基层群众与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需要做到: 推进执政党率先垂范, 党不仅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 更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 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 更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法关系, 严格实行党政分开和司法独立制度, 克服党政不分, 党法不分, 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 提高他们依法决策, 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明执法, 公正司法, 树立法律之重、法律之威, 提高人们对法律的信任感、依赖感、亲近感、正义感和神圣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开展法制教育, 提高人们法治观念, 使人们知法、守法和用法等。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3(一)机构和人员情况 我县共有5个县直医疗单位(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防疫站),9个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个,其它医疗机构个。卫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人,其中在职人,离退休人;在职职工中共有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占,中级职称人,占,初级职称人,占,无职称人,占;按学历结构分,本科人,占,专科人,占,中专人,占,初中人,占。全县共有乡村医生人。 (二)资产情况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有资产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万元,占;土地及房屋价值万元,占;医疗仪器设备价值万元,占。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共负债万元,人平负债达万元,固定资产负债率为。 (三)经费收支情况 20__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共计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拨款万,;医疗收入万元,占;药品收入万元,占;其他收入万元,占。人平创收万元(剔除财政拨款部分)。支出共计万元,其中人员工资万元,占,人均工资为元;药品购置万元,占;其他支出万元,占;设备购置万元,占。人平支出万元。 (四)主要卫生工作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坚持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快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措建设资金近万元,改建扩建房屋万平方米,添置大型医疗设备多台件。目前全县共开设病张。二是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杜绝了霍乱的传入和控制了大宗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0万左右,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疫;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万和‰以内,均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提前年达到了全球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中期目标,提前年实现了国家第一个《十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三是加速提高了医疗技术。全县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了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技术配套)标准,的医院达到了“一甲医院”标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达到了“二甲医院”标准。四是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全县各医疗单位都建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医院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持续开展行风评议。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全区“《广西母婴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和“自治区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态势 近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配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从年起,我县在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了医院业务收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管理办法,每年初由县卫生局根据近几年医疗医药费用的收入情况,给每个医院下达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控制指标,如超过控制指标比例,则对医院采取一定的惩处措施。据县卫生部门检查统计,通过采取这一管理办法,近3年全县医院业务收入增长幅度下降了个百分点,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下降了个百分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情况得到初步遏制。 (二)开展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规范了医疗机构购药行为。我县从年启动医疗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采购成本、遏制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目的,受到了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企业的肯定和欢迎。 (三)推进了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一些医疗卫生单位推行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机构的活力。 (四)推行了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公开查询业务,增加了医药收费的透明度。从年起,县卫生局规定医疗单位都要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县级一些医疗卫生单位创造条件开展收费电脑查询,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 (五)配合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狠抓了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县卫生局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费用贵、药品回扣等热点问题,下达了有关禁令,即:医疗机构严禁各类开单提成、严禁收受药品回扣和药品促销提成、严禁参加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安排的促销旅游活动、严禁医疗机构向科室不切实际的指令性经济收入指标、严禁推诿危重病人。对违反上 述“五条禁令”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医务人员违禁者,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取消或降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是我县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国家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保证“福利”给医疗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另一方面,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药品、医疗用品以及后勤服务等)无不取决于市场。纵然不以赢利为目的,为维持医疗卫生单位正常的运转,也必须倾向于至少保本经营。而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保本经营或保证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运转,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卫生资源相对过剩,重复建设,浪费较严重,效率不高。卫生资源集中在县城的医院,城镇医疗服务供过于求。三是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不合理。医疗机构的经济补偿主要来源于药品收支盈余。这种“以药养医”的补偿模式,诱使医疗机构扩大药品销售,促使医生开大处方、用进口药,也诱使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造成了医疗药品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加重了财政、企业和病人的负担。四是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医疗机构之间和医务人员之间缺乏竞争,这种“吃大锅饭”、“捧铁饭碗”的体制,导致了医疗卫生机构不断膨胀,人满为患,效率下降。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弛,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五是医疗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尚未成熟的市场,也是一个没有完全放开、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其市场行为还没有规范,市场需求缺乏弹性,对医疗市场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六是医疗卫生机构部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医疗卫生单位有一种“救世主”的高姿态,居高临下面对患者,医生说一不二,患者完全听命于医生的摆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让病人选择医院”、“让病人选择医生”,这种改革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病人来医院,不单纯是为了接受治疗,而是通过货币的变换来享受医疗服务,他需要得到“放心、及时、方便、有效”的优质服务。这些,需要医疗卫生单位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人民走向富裕、服务要走向市场的新时代,改变旧的服务模式,变“救世主”为人民的公仆。 (二)投入少,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20__—20__年,全县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和,分别占人员工资的、和。 (三)医疗供需脱节,农民的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县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个,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人,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倍。相当一部分村卫生室因长期得不到集体经济的支持,完全处于“自流”状态,与个体药铺、诊所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乡镇村卫生室全部变成了个体诊所,不愿无偿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任务,致使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工作很难完全落实到位,农民的预防、保健得不到完全保障。 (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欠缺。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 (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四、加快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我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实践和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搞好区域卫生规划。要根据重点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管好一般卫生院的原则,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重新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搞好医疗卫生机构和网点布局,认真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三是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四是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村一室。村卫生室由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发证,主要承担村级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任务,经批准可开展一般常见病的诊治服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体制改革。一是确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好院长是搞好卫生院的关键。院长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公开竞争的形式产生;也可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考或招聘等多种形式产生。要真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二是搞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大学本科以上医学专业毕业生以及业务技术骨干,要适当提高待遇。 3、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一是搞好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医疗机构、个体医疗点的“五统一”管理。第一,统一组织领导。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镇党委、政府及医院领导组成,具体指导和督促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第二,统一人员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人员,要根据辖区医疗布局、人口、医疗任务等因素由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调配。要建立健全乡村医师档案,实行乡村医生执业考试。第三,统一业务指导。由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县卫生局制定乡村卫生机构业务考试、考核办法,负责培训和考核,指导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生转化。第四,统一购进药品。辖区内所有乡村卫生机构用药都由当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到市药品集中采购中心代购,确保进药渠道正规,保证医疗用药安全。第五,统一财务管理。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财会帐目,特别是必须建立药品购进、销售明细帐。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物价政策,加强财务监督规范管理。二是加快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步伐。我县今年内要办好2-3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年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一体化管理。 4、落实农村卫生各项经费政策。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争取县财政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县政府要按照国办厅〔20__〕39号文件规定,将卫生经费列入预算,并尽量落实到位。同时,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额补足,且补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中心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也要适当给予补助。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本医疗服务等。对其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经费,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安排。对人员经费,政府要根据医疗机构的不同情况及其承担的任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5、抓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我县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我县卫生队伍结构。到20__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至年底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今后,新进村卫生室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二是要继续贯彻城镇医务人员到农村服务的政策,恢复和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 6、着力规范整顿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后,要切实加大对医疗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市场,搞好医疗市场的管理。 (二)敢于打破垄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过去,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7个方面的垄断:即医疗卫生单位政事不分、定点医疗、国家办医、药房经营、人事任免、自办后勤和购药行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种垄断性经营,束缚了医疗卫生单位的手脚,出现了稳端“铁饭碗”的现象,不思改革和进取,缺乏服务思想,以致影响了医疗卫生部门的群体形象。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4关于对基层环境保护问题的调研报告 11月7日,池河镇人大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对全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中省市反馈环保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视察。代表们先后对明星村彭中友、张守彩养殖场,明星村万吨有机肥厂、池河污水处理厂、双营村生石灰厂进行视察,了解情况。 一、工作现状 (一)水质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按照省市县关于“河湖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全面推动我镇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20xx年,建立了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河湖长制”工作会议;建立工作动态报告制度,每月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各村进行河道管理量化考核。截止目前,池河和境内11条河沟的醒目位置均已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同时与涉及河流的村全部签订了“河长制”目标责任书,并安排15名护河员负责辖区内江(河)道垃圾杂物清理和水体漂浮物的日常打捞工作,切实落实好“河长制”。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广泛开展。为扎实推进我镇治污降霾工作,努力实现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助力追赶超越,我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池河镇20xx年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依法依规治污,科学精准降霾。一是加快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深入开展“气化乡村”工作;二是从严控制扬尘污染,加强施工工地监管,对各个建筑工地进行巡查,要求建设项目“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措施必须落实;三是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督促全镇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必须强制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四是严查秸秆杂草焚烧。镇环保所及各村加大巡查力度,严控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与农户签订秸秆禁烧奖补协议书,对秸秆还田或运离存储不进行焚烧的农户进行奖补100元/亩。截至目前,焚烧秸秆处罚共计10余起,处罚金额20xx余元。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强生活污染源治理,做好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进污水管网;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督促各村与石泉县金豪物业有限公司签订垃圾清运合同,定期对收集垃圾进行清运,基本实现农村无垃圾堆积。 二、我镇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我镇饮水来源大多为山泉水或地下浅层水源,极易受到污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虽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待细化。经过多方努力,我镇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但是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存在概念不明确、划分不细、落实不够有力等问题。例如:对于秸秆的界定范围、奖补政策的兑现、违反对象的处罚力度、秸秆综合利用率等都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完善。 (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池河镇作为农业大镇,发展养殖的群众较多,但大都为分散小型养殖户,缺乏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也基本没有,集中治理难度大。同时在对于农药管理上面,目前未有具体管理措施,为降低生产成本,群众大都使用普通化肥,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目前,池河镇每个村都建立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场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限制、管理措施不完善、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等,个别地方任然存在垃圾乱倒、焚烧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是积极探索多种投资渠道,加大农村环保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导,逐年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一方面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对重点流域、水源地、畜禽养殖等进行专项治理,另一方面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和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三是积极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的同时,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秸秆回收利用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在镇环保所的统一管理下,逐步在各村设立环境保护监督员岗位,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思,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一心、全民参与、共抓环保的良好氛围。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5一、当前征地拆迁引发矛盾的主要表现 (一)期望值过高,征收补偿要求脱离实际。有的想拆一补多,少量补差价,甚至不补差价;有的想通过征收发财致富,进而漫天要价,无理取闹;有的不仅要求解决住房安置问题,还要求解决诸如失地、就业、医保、养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旦被征收人的“希望”落空,就会寻找种种借口和理由抵制征收,即使经过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仍然对征收补偿安置不满,致使征收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谋利益,违反规划,突击建房。个别村组平房能加盖到四层五层,见地就盖房,致使整个村庄已“无路可走”。暴力抗法现象也是不断发生,甚至有人在较短时间内采取协议离婚的方式,人为将一家人分为两户甚至更多户,以获得更多的住房安置,等等一系列的违法行为,使征收工作寸步难行。虽然我办对拆迁房屋进行了摸底录像,但违规建房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是超越红线建设、改变结构和擅自加层已成既定事实,政府如果严格执行规划及建设的有关法律规定,就要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必然引起居民对抗甚至群体事件;另一方面,如果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定性,又势必导致跟风,破坏整个城市规划结构,制造安全隐患。 (三)被征地农民缺乏社会保障,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被征地农民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一些年龄大、文化低、无技能的被征收户难以找到工作,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显下降。但长远讲,随着安置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势必凸现,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社会治安状况堪忧,部分失地农民面临返贫的风险与日俱增。 (四)行政强拆与司法强拆执行难。行政强拆和司法强拆都是为维护房屋征收工作的公正公平,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但行政强拆和司法强拆执行难度越来越大,执法人员在群体抗拆事件中的权威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仅靠政府的执行人员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繁杂的征地拆迁工作,从而影响征收工作的进度。 (五)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一些人抱着“法不责众”和“事情闹得越凶,领导越重视,越容易解决”的心态,成团结伙,集体越级上访,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些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统一口径,明确分工,造谣生事,挑动群众盲目参与。 (六)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信访重复率高。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已经历了多次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多,这些问题牵涉的时间跨度长、范围广、复杂性强、难度大,难以及时处理到位。从而影响了后续拆迁工作,在处理过程中相关部门拖延、敷衍、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农民产生不满和对抗情绪,不断重复上访。 (七)媒体的舆论引导失范,持续放大征地拆迁问题的严重程度。媒体的过度聚焦和非理性报道,将群众与政府敌对起来,造成和激化了群众对政府的对立情绪。作为拆迁工作执行者的政府被舆论完全地孤立,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不仅大大提高了执法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构建。 二、征地拆迁引发矛盾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造成的原因 1、补偿标准不够统一。存在同一个地段、同一片被征土地因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公,打“人情牌”的现象,相同条件的拆迁户补偿标准不一致,面积测算标准不一样,造成群众互相攀比。 2、行政行为不规范。政府拆迁部门过于追求征地拆迁效率而忽视程序的正当性和透明性,当拆迁方和被拆迁人在不能及时达成协议时,拆迁方为赶进度而发生随意表态、“强制拆迁”等现象,由此引起被拆迁群众的不满而上访。 3、政策执行没有连续性或“断层”现象严重,在征地拆迁方面有些规定没有完全依照上级相关规定来执行,与上面政策有不符之处,而随着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维权意识也越来越浓,由此也引发群众的诸多诉求。 (二)被征地拆迁对象所造成的原因 1、失地农民缺乏社会保障。那些年龄大、文化低、无技能的拆迁户难以找到工作,由于拆迁实行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生活出现困难,却又得不到帮扶或救济,“坐吃山空”后,又只好回过头来找政府,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个不稳定的群体。 2、被拆迁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土地做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下岗”,失去了劳动对象,多数农民的生活来源没有着落,而且要失去祖辈留下来或自己辛苦一生积蓄而换来的房屋财产,同时要改变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打破或影响他们原有所交往的社会关系,从而带来许多麻烦和不便。这就使得被征地拆迁对象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3、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滞后,非理智方式抵制征地拆迁工作。少数被征地拆迁对象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在拆迁中遇到利益冲突时,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错误的认为“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一些村民以个人利益为纽带形成松散组织,采取集体上访、阻工闹事等极易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方式向政府施压,期望以破坏社会稳定的方式来引起政府对自己诉求的重视,具有很大的对抗性,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极大危害了社会安定。 (三)建设施工单位所造成的原因 少数建设施工单位操之过急,工作方法简单, 缺少与村组干部沟通。个别施工单位以建设工期紧张等为理由,在施工前不进行必要的公示、公告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就开始进场作业施工,从而与拆迁对象形成对立,出现问题又不向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导致政府被动处理问题,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就会上访,就会维权,不仅拆迁搞不成,还极易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的稳定。 (四)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原因 有一些是既无合法产权来源和土地使用证明,也无其他合法建房手续的房屋,还有一些是已被规划主管部门认定的违章建筑,此类多数无证房屋都是农民群众的安身之所,直接关系到被拆迁户的根本利益,可这些又不符合现在的征地拆迁政策,农民经过几次拆迁后,久而久之,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工作人员不懂政策,乱发言、乱表达、乱承诺,从而造成了拆迁后群众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在下次的拆迁中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三、解决征地拆迁矛盾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探索完善多元化补偿安置办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拆迁应本着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与保证社会稳定为原则,对本地的实际现状、群众的愿望等进行深入的摸底调查,在准确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结合本地的征地拆迁标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探索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多元化补偿安置办法,不仅仅解决一次性的补偿费用,而且要配套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生活、养老、医疗、教育等长远利益问题,确保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居,失地不失医,失地不失教”。 (二)依法规范操作,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很强又很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纠纷与矛盾,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办事。在征地调查和征地补偿时,深入村组户,实地调查确保公平、公正。按照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的原则,依法编制征地方案和补偿安置方案。同时对征地全过程拍照、摄像,并将影像资料存入档案,以备后用。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相互配合,及时沟通,迅速地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三)加大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在征地拆迁之前召开农户动员大会,发布征地公告,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宣传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二是组织征地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发挥他们的幅射与带头作用,教育和提高全体被拆迁安置群众的政策法律素质;三是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宣传,重点宣传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的政策、标准、好处、操作程序,这样有利于消除被征地拆迁对象对拆迁的顾虑和疑惑;四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深入征地拆迁对象家中广交朋友,并一户一户面对面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进行感情沟通和释疑解惑,多站在拆迁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平衡好国家和拆迁户的利益,将补偿安置政策按时落实到位。 (四)全面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对于征地拆迁信访工作,要坚持领导点名接访制度,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抽调有关部门熟悉政策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集中进行排查,力争从最基层和源头上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和隐患,排出时间表,及时化解矛盾。对可能出现的“针子户”要有预案,有方法,尽最大可能去做思想工作,对拒不执行征拆的,依法使用行政和司法手段强制执行征拆,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对抢修抢建、突击装修、违规乱搭乱建、煽动阻扰正常施工等违法行为,要迅速、果断、坚决地予以打击。 (五)建设施工单位应全力配合政府做好工作。建设施工单位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内部进行组织分工,明确各自职责、范围和目标,要制订工作制度,建立工作网络,规定相关纪律与注意事项,出台相应的奖罚措施和拆迁户友善和谐相处,条件不成熟不要急于建设,盲目施工,对于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联系,防止发生不应有的事件,以全力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六)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处理征地拆迁遗留问题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对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考虑,以赢得工作的主动权。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的不同情况,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实行目标管理,突出重点,包干负责,奖罚兑现。对于部分拆迁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在政策上适当倾斜。此外,还要保持拆迁安置工作的延续性,切实落实对被拆迁群众的承诺,勤政为民,廉洁为公,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6**乡位于**县中东部,乡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总人口3069户8919人,有26个党支部党员551名。全乡共有25个团支部,其中村级团支部22个,乡机关支部1个,小学支部1个,两新组织1个。团员共有308人,其中女团员133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3.4%。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团委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基层”为宗旨,以“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积极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在渗透中求实效,在发展中求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奋发进取,在促进我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乡党委高度重视团建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听取乡团委的工作汇报,及时指导、关心团委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大力推进“党建带团建”,把乡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的总体格局,统一部署实施。并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将团组织活动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为确保团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拨出专项经费近万元。而村、学校党支部也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为基层团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和场所,支持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团的组织、队伍和阵地建设。一是乡团委按期换届,民主选举,由年轻实干的副乡长兼任团委书记,下设副书记2名和委员3名;二是对各基层团组织的团支部书记进行调整,让各村大学生村官担任团支部书记,并选拔年轻优秀的青年人充实到团干部的队伍中来,目前,村团支部书记22人,平均年龄为31岁。三是坚持贯彻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在团员中发展,把思想素质好,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团员和团干部作党的发展对象,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四是创建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团支部1个,为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力惠农专业种植合作社,其余因团员青年较少,全部就近挂靠村团支部。五是在大团委建设中,我乡团委积极探索建团新方式,成立了力惠农养殖协会、香花槐种植协会、篮球协会、舞蹈协议等20个直属团组织,各协会由大学生村官或青年致富带头人负责,能定期开展活动,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六是合理整合资源,将农村文化阵地和团组织阵地建设巧妙结合,务求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功效。乡文化活动中心拥有适合青年阅读的书刊和活动器材、场地等,村文化室和图书室也向青少年开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丰富活动项目,最大限度发挥活动中心的综合作用,进一步提升团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我们站在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高度,以特色活动为重点、以服务经济为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有益于全乡青年成长的活动。一是“服务青年创业致富”活动。乡团委将服务青年创业致富作为团工作的重点,大力实施“青年创业支援计划”,组织引导青年团员积极争取到科技、农业、扶贫、信用社等部门政策支持,同时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并按照“引进—示范—推广”的方式,辐射、带动和培育一批青年创业带头人,帮助青年增收成才。近年来,建成青年创业基地4个,分别是大学生村官领办的菌种种植基地、香花槐种植基地、襄子老粗布纺织基地和回乡青年李清创办的鱼类养殖及垂钓基地。二是“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革命老区,我乡团委一直把“继承革命遗志,展现青年新风”的志愿者品牌作为组织青年工作的重点。志愿者活动做到主题活动系列化,常规活动制度化,特色活动科学化。常规活动有: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主题活动有:以学习雷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小学生前往围困战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特色活动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及森林防火工作“小手拉大手”宣传活动和“我是后备军,党在我心中”的“党性教育日”活动。三是“大学生村官服务队”活动。 我乡共有大学生村官14名,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的“村官青年服务队”活动如火如荼。村官关慧慧、杨瑜等5人组织的服务队立足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广大“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村官等4人组织的服务队多次下乡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村官等5人组织“村官青年服务队”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丰富青年的农村文化生活。 (四)关爱留守儿童。我乡现共有留守儿童14名,因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不断探索,多以下几方面对留守儿童加以关爱。一是根据对本乡的“留守”儿童数量、状况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台帐,依托每个村的“农村书屋”和乡村文化站的建设,组建“留守儿童之家”,现各村农家书屋都购置有符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学习辅导资料和课外读物。二是实施“代理家长”制度。发动党员干部和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积极开展心手相牵“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推进“代理家长”关爱行动,“代理家长”采用“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的形式,进行牵手结对帮扶。三是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向家长宣传国家最新惠农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就近就业、创业,把浓浓亲情留在了孩子身边。四是丰富工作载体,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环境。组织开展符合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诸如“今日我当家”、“我给爸妈写封信”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自信、活泼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整体素质不高,对团的各项政策理解不清晰,每逢农忙时节团的日常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无法积极有效的配合乡团委的工作。 二是流动团员多不能按时上交团费,在需要解决问题时不能上下及时沟通,很难有效地按团委的组织要求顺利开展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团委经费来源困难,影响了团委一些重要活动的正常开展,团委是广大团员青年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我乡乡村经济薄弱,对团委的投入相应受到制约,在基层开展团务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 总之,我乡共青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拼搏精神,努力开拓新时期基层团建工作的新局面。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7为贯彻落实“人文__、科技__、绿色__”青年行动计划,__镇团委以争创“团建百强街乡(镇)”为有利契机,以团的活动阵地建设为核心,以密切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目标,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大力推动青年汇工作创新,扩大青年汇的影响力,促进扶植青年就业、凝聚青年力量、丰富青年文化生活、服务青年成长发展。青年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简要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一、乡村青年汇建设基本情况 __镇目前共有市级社区(乡村)青年汇3个,分别是__利健足球活动中心青年汇、兴农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青年汇、水之露女子SPA时尚会馆青年汇。涵盖的工作职能主要包括:信息宣传、便民服务、创业就业、交友联谊、志愿服务、文体娱乐等职能。各青年汇专门配备一名青年汇总干事专项负责。以“汇青年、汇活动、汇服务、汇信息、汇力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会员日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建立完善青年汇体系 (一)建立机制,规范管理。自青年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团委将此项活动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统一的管理章程、规范运作机制,做到定期联系、定点联系、定人联系的“三定原则”,即:每月至少两次到青年汇指导、领导小组成员每2人定点负责一个青年汇工作;建立每月例会制度。规定每月召开一次青年汇及青年社团负责人工作会议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各个青年汇的工作情况和发展动态;建立重大活动汇总制度。规定青年汇在举办大型活动时,将活动方案向镇团委汇报,活动结束时上报活动总结,包括照片存档并在每月底上报上个月活动情况和下个月活动计划;建立互相帮扶支援制度。利用镇团委的资源和组织优势,积极为青年汇解决实际困难,聘请各方面的专家、顾问指导青年汇的工作项目,有效保证青年汇日常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在镇内三家青年汇中建立联动体系,达到活动同搞、会员同用、信息同享。 (二)以人为本,凝聚青年。青年汇服务会员主要以青年社团、兴趣青年会员、特定青年会员为主。本着会员特点开发适当的服务项目,定期开展会员主题活动,使青年能在青年汇消费、工作的同时享受到团的青年服务。同时在管理层面,尽量吸引更多的青年专业人才参与到青年汇工作项目中来,同时优先解决本镇青年就业。 三、整合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充分发挥青年汇职能 青年汇是新时期联系、凝聚、服务青年的阵地和载体。通过开展健康性、娱乐性、互助性、公益性等活动,服务社区青年的学习、健身、娱乐、交友,引领青年社团、青年开展公益活动,服务镇域发展。 (一)汇服务、汇信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兴农天力青年汇成立以来,依托农业合作社的优势,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多项针对青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机操作培训,培训青年农民200余人次,在进行系统化、多元化培训的同时免费为青年会员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服务,对会员在农业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随时指导,及时解决,为青年补充技术“营养”,促进青年增收致富。利健足球青年汇依托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和足协元老分会,每月免费开办青少年足球培训课堂,暑假期间免费开设足球夏令营;水之露女子会馆青年汇,每月定期开办美容知识讲座、中医理疗课堂,受到青年欢迎。 (二)汇青年、汇组织,关注青年思想导向。 我镇三家市级青年汇目前共有会员1300人,每年在青年汇活动的青年社团、自组织100多家,直接服务青年近2万人次。 此外,以青年汇为阵地,重点开发针对流动团员及来京务工青年学习成才、生活娱乐、交友互动等工作项目,切实抓好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阵地建设,进一步推进青年汇对青年的吸引凝聚。 华威家具集团、北郎中种猪场等流动青年较多的企业青年自组织,自愿加入利健足球青年汇,成为会员,各企业团支部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组织青年开展足球友谊赛。 (三)汇活动、汇力量,力推青年健康成长 将青年汇丰富多彩的活动送到一线,送到青少年身边,使青年汇真正成为青少年的组织阵地和心灵家园,不断巩固和扩大团的青少年群众基础,凝聚强大的社会动力。在利健青年汇定期举办青少年足球友谊赛、“利健杯”足球邀请赛和“育星杯”青年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同时结合团组织工作,举办__镇“青年健身节”、“五四”垂钓比赛等青年主题活动、先后联合镇内各企业、兄弟乡镇开展了10余场足球友谊赛。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__镇青年足球队”,刚刚结束的“金盾杯”足球邀请赛,又吸引了6支来自全区不同领域的球队参加。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青年汇的影响力,也使更多的青年享受到了团组织的服务,加大了凝聚青 年的力度。 四、扩大宣传,树立典型,努力扩大青年汇影响 (一)加大对青年汇的宣传。青年汇发展需要扩大影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吸引青年人的广泛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他们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我们通过电视台、顺义共青在线、共青团微博、手机报等舆论阵地为青年汇提供宣传、展示的平台。 (二)选树先进集体、个人典型,发挥引导示范、典型带动的宣传效果。以团的组织格局创新为契机,今年我们将青年汇总干事推选为镇团委编制外副书记,进一步稳固了团组织与青年汇的关系和地位,同时,提高了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政治待遇,使青年汇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青年汇骨干联系与沟通,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向。特别是注重总干事的使用与培养,在全镇各类活动中,要求他们担任评委、嘉宾等职务;在农业培训中,邀请他们作为农业创业导师;经常参加区镇的各类青年汇会议和参观,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工作意识。同时加强纵向联系,镇内青年汇干事通过每月例会,做到经常沟通,共同谋划各类活动,相互宣传各自企业,打造青年汇工作“共同体”。 五、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一)镇团委把青年汇建设工作纳入到20__年重点工作项目,加强青年汇的管理,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不断深化青年汇社团建设,探索对乡镇青少年管理、联系和指导的有效途径,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青少年社会组织。 (三)以统一主题、统一标识等方式,紧密结合青年需求,不断丰富青年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加强青年汇作为共青团联系服务农村青年的阵地和载体重要作用。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8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19一、 落实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进一步强化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业意识。一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传达。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作用,担负起更加繁重的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任务。二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过加强党员活动场地、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待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以提高党员致富带富的成就感。三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村支部两委交叉任职”等办法,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分子选拔出来,树立正确的选人导向;要以德才为本,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职责分明,科学调配,树立科学的用人导向。 (二)建立村(居)委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题述职制度。建议镇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汇报交流会,听取村(居)委党组织书记汇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强化村(居)委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意识。同时,根据年度党建工作计划,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联系村(居)委工作,向党委会汇报履行党建工作职责情况。 (三)始终坚持围绕科学发展来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要统筹镇村领导班子的配备、培养和使用,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干部培训和锻炼,着力优化结构,盘活干部资源,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梯次队伍。 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实现城乡组织共建。选择党建基础好、经济实力强、党员较多、条件成熟的村委组建党委,并试行党代表常任制。积极探索创新党的组织设置模式,不断加大联建共建力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组织体系。一是立足现有组织抓调整。着重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现有党组织设置调整。二是打破区域限制抓组建。积极探索推进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方式,发挥社区、企业党组织带动效应,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三是紧扣产业特色抓组建。根据目前形成的“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特色,依托产业化、两新组织、行业协会、重大项目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体,在产业链上建立合作社、协会党支部,提高农村党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城乡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二)为适应城乡组织构成的多样化趋势,应加大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坚持单独组建优先,对确不具备独立处理党组织条件的,采取联合组建、村企联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党组织;必须在现有按单位、地域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大联建共建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城乡全面覆盖。 三、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一)在组织活动上坚持转变方式、注重实效,突出多样性。一是以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主,发挥电化教育的优势,不断探索网上教育的新途径,激发党员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从集中活动向小组活动转变,平时以党小组活动为主,支部按季活动一次,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以党性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体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的党性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搭建平台。 (二)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采用分散、集中、业余时间搞小型活动等,注重与推动“两新”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科学决策,塑造先进文化和开展公益活动相结合,让党组织活动得到业主支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紧密结合“两新”组织实际,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和“三带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爱岗敬业,带头服务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党员干部要联系“两新”组织,经常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协助和帮助解决“两新”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党委要帮助“两新”组织党组织搞好活动阵地建设,协调“两新”组织为业主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活动场所,多渠道筹措“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鼓励“两新”组织对党组织开展活动给予资助,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四、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抓好“三个三”,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 1、分类指导,在培训中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培训目标设定与不同类型党员相适应,根据不同类型党员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二是培训内容涉设计与不同类型党员相适应。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规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三是培训形式安排与不同的党员相适应。结合培训对象实际选择培训形式,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取观看电教片、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人物作报告、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2、以培训优秀党员为目标,在培训中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强化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教育,使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注重领导能力培养。适应不同的职责要求,增强党员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相应的素质。三是注重廉政勤政教育。通过学习有关文件,树立先进典型,剖析反面案例,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的自觉性。 3、加强组织领导。在培训中做到“三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建立党员培训层级负责制。二是管理到位。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对党员参加培训情况造册登记,严格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党员日常培训的管理。三是督查到位。每年由组织部门牵头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奖惩,促进党员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通过互帮互助、党员互助会、走访慰问、定期发放补贴等措施,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努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共同发展,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一是完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较差的村的扶持力度,探索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二是完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办法。三是完善困难党员关爱帮扶机制。不断加大党内关怀力度,积极开展经常性党内走访慰问和送温暖活动,切实帮助党员和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此外,特别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 五、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一)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大力选拔在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愿意为群众服务、群众威信高的经济能人担任“村官”,积极探索并形式富有特色的“能人治村”模式。一改以往长期只选“老实人”、“本分人”当村支书的传统做法,探索选拔和推荐有党性、有公心、有能力、有魄力的“四有”新型“村官”,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动农村阶级社会发展。 (二)优化党建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城乡间、区域间基层党建工作的对接与融合,使城乡党建资源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整合,由村间使用转向开放共享:一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继续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程,积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研究培养引进紧缺实用性人才的政策措施,争创人才工作新优势。二是优化配备财力资源。健全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财政投入的重点向农村、两新组织等领域倾斜,加大党费使用向农村、基层组织等领域的力度。三是优化配置物力资源。建立健全党建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层党建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开放共享。 六、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机制、落实措施,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通过凝聚流动党员、发现新党员,最终达到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壮大党组织的目的;必须加强各领域党组织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密切党组织与党员沟通联系,全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在结对共建中采取积极措施,使帮扶工作取得真正的实效。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措施。党组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结对共建工作的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共建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结对共建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抓好落实。要将结对共建活动列入本单位党的建设年度目标,以保证结对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精心组织,广泛发动。要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结对共建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结对共建活动。要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常规性项目,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要加强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共建注入活力。要注意总结本单位共建经验,学习外地经验,不断提高共建水平。要做好共建活动台帐与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及时向上级报送共建工作情况。三是健全机制,加强考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健全共建的机制,明确共建的责任,提升共建水平。把机关党组织参加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情况纳入机关党建年度考核内容,以提高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度,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良性互动。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20x年起,x县纪委积极探索加强派驻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的思路,推行向各县直部门单位派驻纪检组织的作法,实现了对县直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关口前置、工作重心下移。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县直派驻纪检组织建设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县直单位监督有效途径 坚持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积极借鉴派驻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成熟作法,分战线向县直单位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织。一是推进上力求“四个到位”:机构组建到位。按照性质相关、归口设置的原则,将县直各部门单位划分为综合、农林、公交、文卫、政法和财贸6条战线,分别组建了派驻县直单位纪检组,配备了纪检组组长或负责人。培训调研到位。开展了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活动,组织到其他市县乡镇派驻室进行了考察学习,深入各驻管部门单位进行座谈调研,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工作规范到位。研究制订了会议监督、工作报告、内部管理等17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图,统一建立了“一帐二册三表四簿五档”等基础资料,工作实现了规范统一。后勤保障到位。为各派驻纪检组协调解决了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并随时保障办公车辆。二是机制上做到“四个明确”:明确了管理权限。规定每个驻检组编制为3人,组长为正科级,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组织关系以及管理考评等统一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明确了责任定位。对县直派驻纪检组织具有的监督权、指导权、建议权和调查权“四项权利”进行了明确细化,确保派驻组织工作到位不越位,治乱不添乱。明确了工作关系。县直派驻纪检组织与县纪委监察局是被领导和领导关系,直接向县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与所辖各部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参与部门单位业务分工;与所辖单位纪委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协调、指导驻管部门和单位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明确了管理要求。实行周五例会制度,主管领导与各派驻组一起总结分析本周工作,研究谋划下周思路。县纪委每月集中听取一次各派驻组工作,每季度对派驻工作进行一次实地督导检查,半年和年末时对派驻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测评。三是效果上实现“四个防止”:防止了权力失控。综合运用列席会议、现场监督、督导检查等手段开展监督工作。年初以来,共列席驻在部门各项会议31次,参议各类事项70余项,参与重大事项监督活动23次,有效规范了权力运行。防止了决策失误。督促各部门单位制订《党委会重大决定集体票决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等制度53项,并认真监督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各部门单位科学民主决策。防止了行为失范。为县直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建立廉政档案712份,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11批次,督促领导干部认真报告重大个人事项,对出现的廉政倾向性问题进行及时提醒预防,促进了驻管单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防止了工作失职。通过专项督导、明查暗访、半年考核等方式,加强对各驻管部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了驻管部门单位认真履行廉政建设工作职责,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二、深入剖析,充分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向县直部门派驻纪检组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制不全,不利监督。虽然明确了派驻纪检组对驻管单位有监督权,但对监督工作没有制订统一要求、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纪检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对监督什么内容、以什么标准、方式监督、达到什么监督效果等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工作有时带有随意性,缺少规范性,影响了监督效果。 二是关系复杂,不愿监督。有的派驻纪检组长与驻管部门单位领导非常熟悉,或与驻管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碍于情面,不愿深入监督。有的从自身利益考虑,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发现问题时睁一只眼闭一支眼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监督作用弱化,职能发挥不好。 三是业务不熟,不会监督。大多数派驻组干部是从各单位、各乡镇干部转任,且集中培训时间较短,对纪检监察业务不精通,对工作程序不熟悉,进入角色有些慢,有些工作不够深入,仅停留在上传下达上。加上不了解所监督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运行状况、资金流向和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抓不住监督重点,找不准症结所在,导致监督上比较盲目,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配合不够,不能监督。有的被监督单位对设立县直派驻纪检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配合工作上不积极主动,有些情况不及时通报,有些文字材料不按时报送,导致驻检组信息渠道单一不畅。有的部门单位甚至存在抵触和防范心理,把派驻干部当成“外人”防范,有些重要工作会议,特别是涉及“三重一大”的会议不邀请或不及时邀请派驻纪检组织参加,导致无法对重点领域和环节实际有效监督。 五是常期驻在,不便监督。目前对派驻纪检组织实行“分战线派驻,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受县纪委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但由于工作人员在驻在部门工作,县纪委无法实现全程直接管理,驻在部门又不便管理,不敢监督,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真空地带,有管理“两层皮”现象。 三、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县直派驻纪检组织建设 加强县直派驻纪检组织建设,要从完善机制,创新形式入手,紧紧围绕强化监督这个重点,深入研究探索派驻工作规律,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派驻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以确保平稳运行为基础,优化工作格局。一是配齐配强人员。积极争取上级纪委和县委县政府对县直派驻工作的大力支持,认真核定并落实好人员编制和职级,确保人员数与工作量相匹配。同时,要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充实工作力量,通过面向社会招考、从基层纪检机关选调等方式把那些政治成熟、思想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派驻纪检监察组织工作,为做好县直派驻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做到专人专用。派驻纪检组长可以担任驻在单位党委委员(党组成员),并参加有关党委(党组)会议和行政会议,但不要参与或变相参与驻在单位业务分工,确保纪检组长从其他琐碎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监督工作,研究解决派驻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县直派驻纪检组织的考核机制,每年对派驻纪检组长进行一次述职考核,重点考核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完成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工作情况;向纪委及时报告请示重要事项、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切实提高派驻组织的责任和履职意识。同时,建立和完善联合督查、交叉办案、定期轮岗、目标管理等工作制度,激发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阻力。 (二)以提升人员素质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派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敢于从监督的角度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在干部监督和查办案件中坚持原则,自觉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针对派驻工作的实际和特点,认真制定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计划,并有组织,有步骤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双管齐下,通过抽调参加委局机关的专项工作、协助办案、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党纪法纪意识和业务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参加驻管部门会议、参与业务检查等方式学习熟悉驻管部门主要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派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成为纪检监察业务和驻管部门业务的“双内行”。三是加大指导力度。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每个纪委领导负责联系、指导和协调一个派驻纪检组工作,帮助派驻纪检监察组织把握工作重点和程序,研究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基础软件,尽快帮助派驻工作走入正轨,看到成效。 (三)以改进工作方式为切入,增强监督效果。一是加强协调,取得支持。要加强和驻管单位的联系,使各单位充分认识派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派驻组的工作性质、工作要求、工作程序,提高驻管部门党政“一把手”主动接受监督意识,更好地支持和配合派驻组开展工作。同时,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各部门接受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主动地向纪委汇报工作,取得县纪委监察局的支持和指导。二是主动融入,履职尽责。县直派驻纪检组织要坚持在“融入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围绕驻管单位的工作中心,将监督的各项职能巧妙地融合、穿插于驻管单位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之中,通过主动参与驻管单位的重要工作、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履行对驻管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检查的职责。三是讲求方法,统筹推进。在整体推进派驻工作的同时,要选准工作的侧重点和突破点,抓住“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重点事项和关键领域开展监督工作,确保派驻工作重点突出,事半功倍。 (四)以健全工作机制为保障,促进长效推进。一是推进统一管理。进一步强化派驻县直部门纪检组织统一管理模式,县纪委监察局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织实行“人、财、物”统管,不但真管派驻干部的考察考核、交流任免及日常业务工作,而且要负责他们的工资福利和后勤保障,使派驻组织能够超脱于驻管部门之外,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提高行使监督权力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制订完善监督工作的会议参与、监督检查以及年度述廉、办案回避等具体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具体参与监督的环节、方式,确保工作人员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遵,规范工作程序,依法依纪开展工作。三是抓好制度落实。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工程建设项目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考核问责制度,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考核。同时,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有意回避监督、规避问题,甚至制造阻力对抗监督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从机制上防止或减少不配合监督问题的发生。 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2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不仅直接反映社会文明程度,更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区文明办立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抓好了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全区家庭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数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 一、**区城乡家庭文明建设现状 近年来,**区根据广大市民和家庭需求,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孝老爱亲之星”、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提高家庭文明素质,促进城乡文明,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1、始终坚持抓家庭文明建设的“魂”,即以家庭之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与社会风气相通互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区把做好家风家教宣传作为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一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传承好家风。全区从2019年起,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传统美德教材,在全区全面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带动了家庭和睦、邻里相融、社会和谐。二是从家规家训入手,引领家风建设。通过宣传典范家庭事迹、开展征集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故事会等活动,围绕家风教化、家风约束、家风导向、家风传承等,引导机关干部、学生、教师、家长等,通过谈体会、讲故事、写文章等方式,深入交流持家心得,推动自觉传承优秀家风。三是吸纳融合时代精神,践行好家风。将家风建设与“大爱.最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各个家庭中寻找“孝老爱亲之星”,在全区开展“书香家庭”等家庭美德创建活动,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平等和谐、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学习向上、勤劳创业、爱心奉献的“最美家庭”,涌现出了湖南“最美家庭”家庭、“孝老爱亲之星”等为代表的家庭文明建设先进楷模。 2、始终坚持凝家庭文明建设的“气”——以宣传之势营造家庭文明社会环境。该区多措并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家庭文明教育,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通过“三度”,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文明社会环境。一是新闻宣传有热度。通过区直媒体加大了政策、法律及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等知识的宣传力度,设立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基金,年终对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绩效加分等奖励,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二是社会宣传有密度。通过加大社会宣传投入,通过户外大型公益广告、社区网格宣传栏、楼栋提示牌、入户宣传单、教育读本等,引导家庭成员崇尚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诚信文明的社会风尚,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三是文艺宣传有深度。利用“之夏”音乐周和市民大舞台两个平台,组织一批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演出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的作品和节目;常态化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凡人善举和典型事例开展有特色的文艺创作,如对子调《能干嫂》等节目进基层巡演,让广大家庭成员在喜闻乐见的娱乐中得到教育。 3、始终坚持塑家庭文明建设的“形”——以载体之力加快家庭文明建设步伐。 一是以“四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即节日感染学、讲堂集中学、实践体验学、示范带动学。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家庭为单位,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性庆祝、纪念活动。如每年都利用3月5日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志愿精神深入各个家庭;通过“市民学校”“道德讲堂”,深入社区各家庭,围绕礼仪、诚信、和睦等主题,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在各个家庭中掀起了一股传播道德故事,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二是重视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社区活动中心”“休闲读书吧”等活动阵地,大力发展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小型文艺晚会、家庭才艺表演、猜灯谜、征文、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把文明理念融入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中。三是构筑未成年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全市之先开展的“家长论坛”、打造“幸福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分享等各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家庭为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未成年人。 二、当前家庭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不断加速,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遇到新挑战、出现新变化。全区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大量出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家庭生产、养育、消费、养老等备受关注。各类家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观的多元及对个性自由的盲目追逐使一些家庭家风失范、家规失效,家庭成员流动导致数量庞大的留守妇女、儿童和留守老人,有的家庭忽视了家风家教重智轻德,使一些家庭对子女教育进入误区等。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一些贪腐案件,普遍出现了贪腐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了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朽,这些都充分表明新时期要进一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在好家风、浓情中升华。继续深入抓好家风建设,将此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等家庭文明创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的家庭中落地生根,建设起广大群众的美好精神家园。 二是让文化氛围在家庭中更浓,以家庭文化建设助推家庭文明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型家庭”、“学习型家庭”,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让家庭成员素质不断提升。将文明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礼仪教育,培养和发挥学生文明素养及影响力,形成劝导、影响家庭成员提升素质的长效机制;完善居民文明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对积极提高文明素质的困难家庭优先提供岗位、政策、培训、服务等援助。 四是加强社区(村组)文化活动建设,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业余群众文体团队,提高中青年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立各种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扶持不同类型的群众业余文化组织,注意把群众自发的、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