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车间生产年度总结范例 |
范文 | 车间生产年度总结范例(精选3篇) 车间生产年度总结范例 篇120__年,生产部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节前全面安全检查为契机,认真落实隐患排查,开展柴油质量监控,认真组织各项生产管理活动,顺利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现将20__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确保业务执行有力 20__年,生产累计船进4次,计7312.956吨;船出3次,计5423.768吨;车进3次,计88.66吨;车出166次,计3568.78吨;灌桶48桶,计9.1吨。 二、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措施,确保货物收、发、存质量安全 1、继续加强在库物料品质监控 督促化验员对在库物料、入库物料质量管理,对船进、船出、车进、车出物料取样分析。收、发、存期间无质量不良反映; 2、组织班组处理 d2、d3、bc01、cp6、ch3线,以及d10、d12、b06、b13、d01、c10、c03、c02、c01、b13罐及管线清理,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3、定期刷新基础油发车管线台帐 确保基础油发车质量受控; 三、严格落实数量控制措施,确保货物收、发、存数量安全 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书,落实客户业务执行 根据业务计划,编制“__”基础油外轮、“__”基础油、“__”汽油、“__”基础油生产作业计划书并通过__评审、发布,重点落实汽油接卸流程,储罐附件检查,确保船舶切换流程、扫舱、管线通球操作安全。 2、牵头召开__业务执行协调会,安全接卸汽油入库 __月__日,生产部组织值班经理、计量员参加__业务执行专题会议,会上业务部就__业务模式向与会人员做介绍,__部就当前码头安全管理、储罐顶水等环保工作提具体要求。生产部对__物料的数质量管理提出入库前检验、入库验收、日常监控、安全出库的工作步骤。同月__日,成功接卸“__”第一船汽油,目前在库数量正常。 四、班组建设等其他工作 1、开展员工培训 组织员工学习《生产调度会__》中“安全一刻”内容,本月班组共组织内部培训12次,班组消防训练4次。 2、配合公司安委会组织春节前安全大检查 共发现与生产有关的安全隐患1项,部门督促班组按时整改,整改及时率100%。 3、积极开展“6s”管理 组织班组对固废堆放处整顿、清理、清扫;持续清理横二沟卫生,并落实每日处理效果的监督检查。 4、落实调度会精神 加强值班经理交接班管理,实行关键岗位表单化交接,有效控制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五、不足及改进方面 本年__月外轮船舶靠离泊期间,码头发生护弦损坏事件,该事件说明码头储运工在船舶作业期间巡检力度不够,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生产部已对责任人进行通报处理,同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码头储运工的工作责任心。 车间生产年度总结范例 篇220xx年,全市水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实施渔业资源保护为重点,通过积极争取水产项目和扎实落实惠渔政策,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目标,加快了全市水产业健康发展步伐,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 9万亩,比上年增加1200亩;水产品产量达到7.6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12.2%;水产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加4.0亿元,增长17.4%;渔民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300元,达到11800元,同比增长12.4%。 (二)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全市坚持科技兴渔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今年培训渔民6000人次以上。推广鱼鳖混养、“18221”、黄颡鱼池塘养殖、鲌鱼养殖四大模式1.5万亩,全市新增效益4000万元。开展鱼病定点测报和免费水质检测工作,为渔民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大力推广轮捕轮放和罾网捕捞技术,使捕捞劳动强度大幅下降,渔民改变过去春节前集中干塘捕捞的习惯,根据市场行情随时捕捞商品鱼上市。在上半年鱼价大幅上涨时,渔民抓住市场行情捕捞上市,全市单季增收2500万元。 (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认真实施精养鱼池改造补贴政策,使全市养殖户开展基础设施改造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今年全市共完成鱼池改造12950亩。改造后的鱼池水深普遍增加0.8-1米,达到2.5米以上,养殖单产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全市标准化渔池达到5万亩。池塘养殖单位产量进一步增加,亩平单产达到800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0公斤左右。 (四)水产二三产业进一步壮大。水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全市渔业工业全年产值达4.5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2.3万吨,产值2.3亿元。宜昌湘宜食品有限公司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新增胶原蛋白、鱼粉、发酵蛋白等生产线。生产后可年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产值达到7.5亿元。其中水产营销优势进一步突出,全市水产营销队伍达到20xx人左右,专业活鱼运输车辆达到500台以上。年销售水产品10万吨,其中5万吨从周边县市采购。全市在稳定四川、重庆省城和地区主要市场的基础上,将销售触角延伸到璧山、忠县、石柱、内江等县级市场。另一方面全市水产销售人员不断探索新兴市场,最远销售到青海、新疆、西藏等边远省市。 (五)渔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全市水产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比上年增加4家,注册总资本达1400万元。合作社在规范水产生产和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积极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全年各个专业合作社共为渔民筹集生产资金2.5亿元,提供无公害饲料5万吨。帮助渔民销售鲜鱼6万吨,每吨销售价格高出外地鱼1000元左右,帮助渔民增收6000多万元。 (六)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出台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启动。城区内的主要超市及乡镇的农产品市场均实行挂牌监督。强力推进健康养殖,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安全。将陶家湖养殖场、八亩养殖场建设成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确定了健康养殖模式。协助杨林湖养殖专业合作社、杨家湖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双认”申报工作。全市健康养殖基地面积达4万亩。 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开展“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渔业科技服务。一是抓好新挖堰塘养鱼技术推广。全市“挖万塘”活动共整治堰塘1000口。按照“灌溉为主、宜渔则渔”的原则,我局制定了粗放养殖和半精养化养殖两种模式,指导农民增收。在堰塘整治较多的4个镇(街办)选择8个村16个堰塘进行示范性养殖,统一免费为渔民送鱼种1万余斤,建立服务档案,做好效益分析。预计20xx年全市4000多亩新改造堰塘鱼产量可增1000吨以上,为全市农民新增收入800万元。二是开展渔业科技培训。全市累计开展春季渔业专题技术培训30场次,培训渔民6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套),编印发放《枝江水产》等技术资料7期1.4万余份。三是开展“测水养鱼”技术服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建技术专班到各镇(街办)养殖区域,开展现场测水服务40余次,检测水样70个,服务水面8000余亩。四是开展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展了“黑尾鮊”、黄颡鱼养殖示范,推广池塘主养和套养1000亩,增收500万元以上。在枝江市西部地区推广“80:20”、黄颡鱼主套模式;在东部地区推广“黑尾鮊、翘嘴鲌”养殖和“18221”鱼鳖混养技术,引导渔民调优养殖结构,增加收入。大力推广“池塘微生态水质改良技术”,不断提高渔民对该技术的认可度。五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服务。深入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指导。5月17日,在枝江市清源生态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孔雀石绿等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枝江市电视台《乡村行》记者全程进行跟踪报道,此项活动标志着全市水产品药残的例行抽检工作正式启动。 (二)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渔民增收目标,全市重点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树立典型抓示范。以身边典型带动养殖结构调整。先后在陶家湖、杨林湖养殖基地开展鱼鳖混养示范,在董市、马家店开展黄颡鱼主养及套养示范,均取得明显效果;先后组织9个镇(街办)的农业服务中心带领400多个养殖户到示范基地学习,逐步增强养殖户调整结构决心。二是强化基础抓繁育。先后到丹江口水库、四川眉山等地引进黑尾鲌、翘嘴红鲌、黄颡鱼亲本1000多组,在枝江市天丰良种场、陶家湖苗种繁育场进行繁育,今年共繁育名优鱼苗8000余万尾,有效确保结构调整所需的苗种供应。三是以点带面抓推广。在抓培训、抓示范、确保苗种供应的前提下,大面积进行养殖结构的调整,今年全市调整养殖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面积达1.5万亩。四是突破传统抓创新。针对全市四大湖湖底上升、湖容下降、生态不断恶化的现状,水产局鼓励承包人跳出渔业抓水产,通过考察学习,从外省市引进芡实种植,在三大湖种植11000亩。年终收获芡实550万斤,总产值达到20xx多万元,纯利润高达1200多万元,比养鱼利润增加70%。 (三)狠抓精养渔池改造。按照《枝江市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有1.29万亩鱼池进行了清淤整修。扎实完成20xx年精养鱼池标准化升级改造验收和补贴工作,验收合格面积5625亩,发放补贴297户。抓好板块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塑水产板块在全省的样板形象。引导渔民利用闲时大搞渔业基本建设,搞好沟渠整修、堤坝加固、设施维修和各种基地建设,整修道路28千米,沟渠整修 1.5万米,鱼池清塘5万亩,为全年渔业生产夯实基础。 (四)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水产局《关于开展20xx年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及有效实施《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创建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健康养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水产局成立了健康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年初召开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专题会,制定方案,对全市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重点、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进行全面部署。二是抓好重点基地建设。对全市各镇(街办)200亩以后的集中养殖区进行摸底,重点扶持10个养殖小区开展健康养殖创建工作。今年陶家湖、毛湖淌、八亩、杨林湖、杨家湖等一批基础较好的养殖场在健康养殖示范工作中走在全市前列,完成道路改造14500米,场内鱼池改造率达95%以上,鱼机全部配套,制定并上墙明示生产操作规范,确定健康养殖模式,建立三项记录。三是抓好健康养殖技术扶持指导。为使更多的养殖户理解健康养殖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健康养殖技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积极开展丰富有效的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及扶持工作。今年共组织500多人次集中开展健康养殖培训,到市内几大健康养殖示范场参观学习,有效加快全市健康养殖的推广步伐。四是积极为健康养殖场创建工作抓好配套服务。为促进各个健康养殖场创建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为今后的进一步建设打好基础,市水产局积极鼓励市内各个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场开展“双认”申报工作,帮助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养殖技术,准备申报材料。今年市内有杨林湖、杨家湖两个水产专业合作社完成了“双认”申报。 (五)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十二五”期间,全市按照“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要求,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加快渔业工业园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水产品加工业产值15亿元。一是大力发展外向出口型水产品加工,重点是斑点叉尾鮰,鲟鱼籽酱等加工出口;二是大力发展草、鲢、鳙、鳊、鲂等大宗水产品加工包装冷鲜鱼、鱼糜、鱼糕、鱼丸、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三是推进精深加工,充分利用低值产品和加工下脚料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围绕以上任务目标,今年枝江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向内挖潜,加快技改扩规步伐并取得成效。宜昌湘宜食品有限公司投资4200万元,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和加工生产规模,新增鮰鱼网箱养殖基地200亩,签订草鱼、白鲢等原料鱼供应合同3.5万吨,新建加工厂房和科研大楼等1.2万平方米。加快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新增鱼糜、胶原蛋白、鱼粉、发酵蛋白等生产线和设备124台套,项目正在推进中。达产后,可利用鱼类加固体废弃物3万吨,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 (六)启动水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市水产局高度重视省、宜昌市关于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负责抓好全市水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出台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制定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工作步骤。明确各部门职责,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抓好水产养殖环节的安全生产培训、宣传和水产品质量的'例行检测,并定期按规定程序向社会公布。市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负责抓好投入品和市场水产品的监督检测,对违反规定者依法进行处理,限期整改。确定城区内两家最大的超市作为市场准入的示范单位。各镇(街办)也逐步启动准入工作,并实行挂牌监督。加强宣传,制作监督牌、公示牌等30多个,并利用枝江电视台滚动字幕、新闻等方式多次进行宣传。 (七)认真开展疫病防控。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对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今年以来,我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一是强化病害测报预报。结合全市实际,分镇(街办)设立7个常年测报点,建立测报网络,测报面积8000亩。适时在《枝江水产》、枝江电视台《乡村行》栏目上发布渔业病害信息,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指导渔民科学防控。二是抓好鲤春病毒血症专项监测工作。根据湖北省鱼类病害防治及预测预报中心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20xx年的鲤春病毒血症专项监测工作,科学设置监测点,严格按照监测时间,规范采集样品,圆满完成春秋两季监控采样送检任务。三是开展巡回诊疗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鱼病防治方针,帮助和指导渔民科学诊断防治鱼病,正确合理施用药物。今年全市渔业主要以细菌性病害发生为主,平均发病率0.75%,平均死亡率0.05%,同比分别下降98.5%、90.5%,渔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八)抓好渔业资源保护。一是抓好长江禁渔工作。认真做好长江禁渔宣传。市渔政部门通过张贴禁渔标语、拉禁渔横幅、出动宣传车、新闻媒体等方式对长江禁渔进行全方位宣传,同渔民签订禁渔期间承诺书。积极组织沿江镇(街办)农业服务中心的水产专干参与长江枝江段巡查。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33人次,出动执法船40天,巡查了全市所有禁渔江段。查获违规捕捞案件9起、电鱼案件6起,移送司法部门刑事案件1起,有效打击了长江非法捕鱼行为。5月19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李富荣局长及省水产局李胜强局长来枝江市检查指导长江禁渔工作,对全市禁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6月20日,枝江市举办了枝江市第五届长江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以“修复长江渔业资源,携手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号召社会各界参与资源与环境保护。此次放流“四大家鱼”大规格鱼种100万尾,其中白鲢30万尾、花鲢30万尾、草鱼30万尾、青鱼10万尾,价值1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九)认真做好渔业统计工作。切实落实农业部、省水产局各项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始终把渔业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分析研究各项统计数据,弄清渔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找准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渔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推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按时按质完成月报、半年报和抽样数据等上报工作。在渔业统计工作中,加强与镇村调查员和调查户的联系与沟通,取得合作支持。提高调查户和调查员工作补助标准,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渔业统计和渔业抽样调查工作被省水产局评为先进单位。 (十)狠抓渔业项目争取及落实工作。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努力争取各类水产项目及惠渔农资金,增强全市水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重点争取了8个项目,到年底已落实项目达7个,到位惠渔农资金总计366万元。其中20xx年度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省级项目补贴资金80万元;省级投资“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省级投资水产技术推广站病防站续建项目资金30万元; 20xx年长江渔业增殖放流补贴资金20万元;小龙虾板块建设项目资金20万元,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创建项目资金10万元;渔用燃油补贴项目资金171万元。另外,落户枝江市安福寺镇的集鲟鱼养殖、加工、观光为一体的天润天泽公司已完成投资1.5亿元,预计明年2月投产运行,可产生年利润0.7亿,提供就业岗位400个。我局为争取20xx年度中央财政投资1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省财政厅、水产局对枝江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该项目的最终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安排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强化产业特色。以鱼池标准化改造、示范基地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营销、科技推广、加工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渔业资源保护,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全市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养殖面积稳定在13万亩;水产品总量8.2万吨,比上年7.6万吨增加0.6万吨,增7.8%,实现水产业总产值31亿元,比上年27亿元增加4亿元,增长14.8%。其中渔业产值16.5亿元,增加1.2亿元,同比增长7.8%。渔民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11800元增加1500元,达到13300元,同比增长12.7%。努力构建产品质量优、生产效益好、环境优美、资源节约的现代渔业。 (三)主要措施 1、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着眼于提高现代渔业物质装备水平,夯实水产业长远发展基础。结合基础设施修复,采取政府引导、渔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办法,继续大力实施“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工程”,20xx年全市完成1万亩改造任务。全市选择10个200亩以上集中养殖区,按照大板块、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规划建设其基础设施,新建一批 “吨鱼塘、万元池”,提升全市集中养殖小区的养殖水平。建设发展一批城郊休闲渔业示范点,全面提升全市渔业综合生产能力。 2、壮大二三产业,不断延长水产业增值链条。一是壮大水产品加工业。按照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发展战略,扶持市内现有湘宜、三合、覃姐鱼糕、天润天泽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规壮大,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引进芡实深加工项目,扶持陶家养殖场将芡实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帮助农民增收。20xx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业力争达到7亿元;二是大力扶持苗种产业。扶持三江渔业、天丰良种场、陶家湖繁殖场等苗种繁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三年创部级苗种繁殖场,为全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奠定基础。20xx年全市鱼苗繁育力争达到3.5亿尾,苗种产值达到1.5亿元;三是大力发展流通产业。抓好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力争20xx年专业市场建成投产。加大专业水产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华山渔业申报省级流通型龙头企业。20xx年水产流通业产值力争达到9亿元。 3、坚持科技兴渔,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以科技推广为抓手,加大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鱼鳖混养、“18221”、黄颡鱼池塘养殖、鲌鱼养殖等高效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向科技要效益,力争新增名优养殖面积1万亩,使全市名优养殖面积达80%,实现养殖方式由粗放型常规养殖向集约化名优养殖的转变。大力推广池塘“80:20”、“池塘纳米微孔增氧”和“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等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单位水面产量。科研性进行“跳水鱼”草鱼养殖。抓好渔业病害诊疗服务,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全年免费为渔民“测水养鱼”服务面积1万亩。以水产推广站、养殖专家、水产协会、养殖大户为骨干,建立渔民与专家技术沟通信息化平台,实现技术服务的即时化、直观化和广泛化。继续办好面向普通渔民的水产技术培训,全年培训渔民30期6000人次以上。全年印发8期以上《枝江水产》技术资料。继续与市电视台合作利用《乡村行》栏目,搞好水产业技术宣传。 4、推行健康养殖,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全面推行生态健康养殖。结合鱼池改造项目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微孔增氧、水质在线监测、循环水利用等现代化技术和装备,增强健康养殖意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为稳产、高产、优产打下基础。全年力争新创无公害“双认”基地2个、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以上;二是按照全省统一安排,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市场准入监管规模,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枝江市苗种、饲料、鱼药等投入品的监管机制,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关;四是逐步推进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在陶家湖养殖场、三江渔业公司进行推广落实;五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把好执法关。通过健康养殖和质量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水产品。 5、健全规范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渔民组织化程度。在稳定现有水产专业合作社数量基础上,对市内现有12家渔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使其组织机构更加完善,中介服务功能更加健全,辐射带动能力更加突出。鼓励扶持水产专业合作社加强基地建设,开展“双认”申报工作。20xx年力争每个合作社建成基地1000亩以上,扶持1-2家专业合作社建成基地1万亩以上。 6、加强项目建设,增强水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争取各类水产项目及惠渔农资金,增强我市水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大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投资1000万元现代农业水产项目;二是搞好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省级项目补贴资金的争取工作;三是抓好省级投资“菜篮子”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四是大力争取长江渔业增殖放流补贴资金;五是抓好小龙虾板块建设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六是抓好宜昌市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创建项目;七是争取渔用燃油补贴项目;八是积极争取省级投资渔业生态修复工程。 7、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强化渔业安全管理。一是抓好渔业资源保护。严格执行长江春季禁渔制度和淡水小龙虾禁捕令,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开展长江增殖放流活动。积极争取第六届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在长江禁渔期内,放流大规格“四大家鱼”100万尾,为长江渔业资源保护做出应有贡献;三是狠抓渔业安全工作。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打造“平安渔业”,争创全省平安渔业示范县(市)。 车间生产年度总结范例 篇3一、基本县情 xx县地处重庆市东部边缘,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全县辖30个乡镇,386个村、居委会,4598个社,24.62万农业户,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65万人,46.14万个农村劳动力。全县幅员面积4099.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35万亩(习惯面积),其中水田18.3万亩。 二、粮食生产落实情况及效果 (一)粮食产量和面积 200X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429552吨,比重庆市下达计划385400吨,增加产量44200吨,增产11.5%;比200X年增产24352吨,增6.0%。全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68万亩,比市计划147.90万亩,增加1.78万亩,增1.2%。其中小春播种面积51.08万亩,产量95510吨;小麦15.83万亩、23675吨,胡豌豆7.25万亩、8554吨,洋芋28万亩、63281吨。大春播种面积80.60万亩,产量30292吨;水稻18.09万亩、73021吨,玉米32.74万亩、128623吨,红苕22.40万亩、102401吨,豆类5.66万亩、3961吨,其他杂粮1.71万亩、1286吨。晚秋播种面积20.10万亩、24750吨,比市计划18万亩,增11.7%。再生稻2.10万亩、3600吨,秋洋芋10.5万亩、12600吨,秋红苕5.40万亩、7500吨,秋荞2.10万亩、1030吨。撂荒地5.56万亩已全部复耕,以村为单位经两次公示。目前正在兑现农民直补资金; (二)技术推广 xx县制定了扶耕助粮和狠抓粮食生产的意见。5月上旬,县委、县府、人大、政协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到朱衣镇帮助贫困户搞“双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农促耕”活动开展。 在龙桥乡建立1000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实现单产485.9公斤,比该乡平均产量增17.9%;在公平镇、红土乡建立稻草覆盖秋洋芋示范片20xx亩,得到了市农业局检查的充分肯定。各乡镇分别建立300-500亩的高产示范片,有力地推动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 (三)实施百万工程 xx县按照重庆市农业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实施了“优质芸豆基地建设项目”,在3个乡镇实施。完成基地建设示范面积1.08万亩,平均亩产192.5公斤,实现总产20xx吨,比对照平均亩产102.8公斤,增产89.7公斤,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6.1%,并建立种子繁育基地28亩,为生产提供优良种子。 为了推进产业化实施进程,xx县农业局联系了“彭氏加工厂”、“红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万胜粮食加工厂”三家龙头企业,并建立长期联系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龙头企业与农户落实了订单1.65万亩,农产品数量4950吨,目前已收购产品3890吨,订单兑现率已达78.6%。 (四)信息反馈 xx县按照《重庆市调度月历》要求,按时规范上报了相关数据及资料,未出现一项未报情况。并积极主动上传粮食生产动态,增产增收,结构调整,实用技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业化开发,抗灾、救灾及民情的民意等信息今年共上报农情统计39次、中国种植业网采用xx县农情材料29篇、在《农业》上报道生产动态155篇。 三、增产原因分析 今年,xx县粮食呈现恢复性增长,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种植面积、生产投入等方面有较大的增长。 (二)播种面积扩大。过去,部分地方片面理解结构调整,认为结构调整就是减粮扩经,没有理解结构调整的真正内涵,缩减了粮食种植面积。通过认真宣传结构调整的真正含义,恢复性的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特别是重庆市出台的撂荒地复耕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就扩大了5万多亩面积,确保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三)粮价上扬,市场看好。从去年10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呈上扬趋势,使种粮效益逐步提高,增强了农民种粮的信心,使部分撂荒多年的土地种上了粮食。 (四)技术落实到位。由于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广泛开展了技术入村到户,多次印发技术资料、科技赶场、召开各种培训会等种形式,将技术落实到田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四、主要措施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面对全县粮食生产的.实际,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对粮食生产进行专题研究。并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粮食目标责任书,制发了《xx县关于抓好200X年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了200X年粮食生产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用以指导全县粮食生产工作的全面实施。 基本思路:切实保护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突出标准化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确保全县粮食恢复性增长,实现农民增收。 总体目标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145万亩,总产达到42万吨,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2万亩,总产达到1.2万吨,粮食总产比上年增长4%以上。 工作重点是:深挖复种潜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狠抓晚秋生产,开发利用秋冬资源;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二)、深挖复种潜力,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恢复发展粮食的难点是恢复粮食播种面积,由于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调整,加之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播种面积一度呈下滑趋势,给恢复粮食播种面积带来了较大难度。xx县通过撂荒地复耕,采取间套种,增加复种指数,特别是开发晚秋来扩大复种面积。一是抓住关键季节,指导和鼓励农民种满种尽撂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四脚等可利用耕地;二是实行分类指导,适度增加旱粮和杂粮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利用田坎种植玉米、高梁、大豆、杂豆等作物;三是科学间套作、优化耕种模式,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 (三)、切实抓好晚秋生产,充分利用秋冬季资源 xx县秋季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宜种晚秋作物较多,同时晚秋作物具有成本低、时间短、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效益好的特点,把发展晚秋生产作为当前增加粮食产量,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来抓,突出抓好以秋洋芋、秋红苕、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生产。 (四)、努力推广标准化先进实用技术 要稳定粮食面积,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秋冬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实现增效。 一是大力推广良种。引导农户选用农业技术部门推介的农作物良种。在市农业局推介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水稻主推了Q优5号,Q优2号、川香优2号、D优6 8、D优527等优质杂交良种。玉米主推登海3号、登海11号、绵单1号、海禾1号、长城990 4、成单19等品种,马铃薯主推鄂薯3号、脱毒米拉等品种,红苕主推67-1 2、南薯8 8、梅营1号等品种。 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推广力度。根据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场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标准体系。将市里制定的优质水稻等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编制成普及资料,及时印发培训到农户;重点推广主要粮油品种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同时开展粮食品种、产地环境、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检测方法等标准、规程的推广,使主要粮食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环节都有标准可循。 三是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抛秧,脱毒马铃薯,玉米地膜覆盖育苗,平衡施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避灾增产技术。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16万亩,抛秧2.5万亩,地膜玉米6万亩,脱毒马铃薯8万亩,平衡施肥60万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130万亩次。 四是大力示范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农田保护性耕作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于一体,且有免耕栽培节省投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和种植的农产品无公害的特点,是一项简化了生产流程的农业新技术的全新综合体,其关键技术是要求秸杆覆盖,免耕种植,保持水土流失,是省工省力、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产的好技术。我县按照农田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和各地具体情况,加快了试验示范推广进程。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