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精选3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篇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国社会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国社会革命伟大实践的变革成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实现历史飞跃。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如此,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同样是如此。40年来,马克思主义再一次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不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的伟大实践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以实践为鲜明指向。正像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的:“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对了立场、观点、方法,就会结出实践的硕果。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实践硕果。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社会的最大实际,什么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永恒的课题在20世纪下半叶更加突显出来。通过解放思想,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邓小平讲得更明确,“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奠定了改革开放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这就需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体现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还体现在制度建设不够成熟、没有定型。所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继续调整、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类体制和相应运行机制,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就是40年来改革开放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深化,束缚中国社会的一些僵化保守的观念不断被打破,新的认识、新的政策不断涌现。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这一思想与实践相交织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提出一系列精辟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这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得中国社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最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经济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大增强,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纯依靠军事力量赢者通吃还能全身而退,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总结历史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且,“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伴随着“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科学判断的作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大踏步地赶上时代,从建立经济特区到“三来一补”,从坚定“复关”到成功“入世”,从被动融入到主动引领,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存在,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发展状态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可能真正实现。于是,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全球化,甚至准备筑墙把自己封闭起来的时候,中国社会成为中流砥柱,扛起了捍卫推动改善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5年多来,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全球共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开始深度塑造世界。

  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飞跃

  实践是理论创新不竭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改天换地的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我们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有这样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改革开放不断从辉煌走向辉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在改革开放的高歌猛进中实现着自身的历史性飞跃。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基础上,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把书本当教条,不能照搬外国模式,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认识到中国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认识到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等等。这一系列来自实践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继毛泽东思想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给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四大考验”中保持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国社会如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有效避免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发展的可持续,等等。实践出考题,理论做答卷。通过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深刻回答,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理论创造自当不断与时俱进。党的xx大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让中国社会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更重要的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也渐次展开。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伟大的实践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在这样坚实的实践基础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其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定力与理论自觉

  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讲清楚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对了什么,既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马克思主义谈中国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脚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在中国大地上枝繁叶茂,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风格,要能为开辟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与思想保障。离开中国的实际,离开中国的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变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连说“好箭”就是不发射。好箭是用来打靶射“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有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特点、中国气派,概言之,要有“中国味”。这中国味,就是几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生命和血液中的中国情感、中国意志、中国愿望、中国思维等等,就是中国文化的精、气、神。我们不可能离开自己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去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没有中华优秀文化沃土的滋养,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生机勃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化”,要化为理论、化为信仰、化为武器、化为实践。毛泽东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化”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理论武装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从书本里、文件中、会议上走出来,走进群众火热的生活、走向中国蓬勃的实践,以简明的内容、通俗的形式、大众的思维、普及的方式让群众能掌握、会运用。让广大群众所认知、所接受、所实践,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也才能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

  理论的最高目标是指导实践,理论的最高成就是化为实践。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都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原则的遵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要求的践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目标的追求。不能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如果理论上讲的与实践中做的不仅不一致还相互打架,既损害了理论的权威,也会让实践走入误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是改旗易帜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结论,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篇2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多次亲临宣传思想文化单位调研考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科学界定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文化工作的性质地位,明确了职责使命,提出了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重要论述,是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是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根本遵循。

  把学习摆在首位,努力成为敏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生活习惯。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必须努力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政治素养,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是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的必备。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原原本本、深入系统、联系实际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与精髓,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把科学理论内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运用到丰富的、具体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度的政治自觉、鲜明的人民立场、强烈的责任担当、过硬的能力本领。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成为政治坚定、忠诚可靠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工作,都有着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说到底是政治工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思想文化从来都是与政治密不可分的,没有所谓的纯学术、纯艺术,也没有抽象绝对的“新闻自由”,脱离了政治的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新闻报道,往往就会偏离历史的方向、失去时代的光彩、丧失应有的价值。过硬的政治素质、政治觉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不论是从事理论研究、新闻出版、文艺创作,还是从事文化经营管理、国际传播工作,都要懂政治、讲政治。自觉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始终做到听党指挥,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做到守规矩、听招呼、能干事、有底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成为一名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未来发展蓝图,“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一招不让地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闻舆论界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继续保持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主张、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反映群众呼声、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做全面准确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努力做理论联系实际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干家,努力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想舆论的主力军,努力做与时俱进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行者,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把人民放在心里,努力成为一名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是人民立场,最厚重的是人民史观,最真挚的是人民情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面光辉旗帜永不褪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党的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大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秉持人民立场、增进人民情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学术追求、创作追求、工作追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谋划工作的根本视角,把人民的喜怒哀乐作为我们判断是非正误、检验成果成效的唯一标准,真正让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民的社会实践,成为我们研究、创作、报道、讴歌的主题和主角,更多地深入生活、更多地深入实践,多讲老百姓的故事,多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多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把人民群众始终团结在党的周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篇3

  今年“七一”前夕,江苏张家港市委组织部推出党建动漫形象代言人“沙沙”和“洲洲”,它们的名字代表着张家港的古称——沙洲。身穿蓝花衣、手拿镰刀代表农民形象的“沙沙”,头戴小红帽、手拿斧头代表工人形象的“洲洲”,瞬间走红该市党员群众微信“朋友圈”。

  “沙沙”“洲洲”的走红,带动了党建工作的“走心”,这是张家港市党建文化成果的最新注脚。

  创新传播党建文化

  线上“沙沙”和“洲洲”抓眼球,线下也有特殊礼物。今年“七一”前夕,张家港市大新镇老党员尹进宝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枚金色党龄纪念章。

  该市发放的党龄纪念章分金色、银色、铜色3款,分别授予20xx年党龄30周年、40周年、50周年及以上的党员。同时,该市为首批842名新发展入党的对象发放《入党纪念册》,增强入党“仪式感”。张家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樊建兵说,“基层党建也需要‘仪式感’,这能唤醒和强化党员意识。”

  此外,该市还开设《七月阳光》《先锋擂台》等党建专栏,采用微电影、微动漫等形式,用更加短、平、快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传播党建文化。

  全域打造红色堡垒

  前不久,《张家港红色堡垒地图》新鲜出炉。在这份地图里,金村园茂里1926党支部旧址、张家港保税区外企党建集群服务中心等一个个鲜红的“坐标”格外醒目,这些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红色“坐标”,代表着全市各个党建示范基地、党性教育基地。

  作为红色堡垒地图的配套“指南”,《党建示范基地TOP线路》和《党性教育基地TOP点位》同步推出。同时,张家港市还开展“万名党员进基地”活动,编排了首批12条半日行线路,让广大党员群众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堡垒地图让广大党员群众在体验不同类型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党建的温度。”张家港市“两新”工委副书记周颖说。

  全域打造红色堡垒,做精做亮红色堡垒地图,增强了党建文化“显示度”。张家港正同步推动建设党建文化广场、党建红色步道以及党员睦邻坊等网格先锋驿站,增强党建文化“辨识度”。

  孵化生动党建成果

  今年7月6日,“共沐阳光——张家港市党建文化培育孵化十年成果分享会”在该市锡剧艺术中心举办。现场,党建专家、文化学者以及党员群众,纷纷点赞这份党建文化“成绩单”。

  当天亮相的情景剧《托起长江梦》,艺术再现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张家港市长江村党委书记郁霞秋带领乡亲谋幸福的感人故事。20xx年来,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借助党建文化培育孵化工程,打磨了一批优秀党建文艺作品。

  “通过增强党建文化显性,提升党建文化实效,用最新的文化成果、先进的文化理念、生动的文化形式,促进党建元素彰显、党建声音传递、党建形象亲民,展现基层党建工作特有的魅力、张扬的活力,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德峰说。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