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
范文 |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通用28篇)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骆惠宁书记明确指出:“山西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提出了“四个自信”,并特别阐释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就没有自身的血脉与根基,就没有事业的生机与进步。对于我们山西来说,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战胜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化为现实,就必须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干事创业。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山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党的事业共命运,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为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过重大牺牲,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山西人民的文化自信,既来自优秀传统文化,更来自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最核心、最具标识意义的是革命精神。当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党领导革命武装和各族人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山西大地上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蕴含着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等优良品格和作风,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感天动地的革命精神,既拓展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丰润营养,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依然历久弥新,不断放射出新时代光芒。 山西一段时间发生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给山西的发展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损害。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上看,最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放弃了党的宗旨,淡忘了人民群众,丢掉了革命精神。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坚持和弘扬革命传统、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党的事业就进步;背弃了革命传统,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害。只有在革命精神激励下保持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 当前,我省既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又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时期,还处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时期,越是压力大、困难多,越需要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责任和激情,用革命精神滋养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塑造山西美好形象,落实好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落实好党代会报告的各项任务要求,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就能够焕发出凝心聚力抓发展、廉洁为民抓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能够推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大步向前,就能够守住初心、打开思想和事业的新境界。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面对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当前,长治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要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激情,大干苦干实干,打开思想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合力。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铸造理想品格,把红色基因激活,浸入灵魂深处,在党性锻炼和品格塑造上来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前,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做好向下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发展上,把工作的发力点打到企业和项目上,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由煤促兴的新路,把长治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要做艰苦奋斗作风硬的表率。要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 全体党员应该珍惜机遇,遵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更好地指导实践,干好工作。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开展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其学科内涵问题,也要明确其历史定位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将革命精神归纳为三种,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现有的“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笔者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蕴含着整个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而红船精神的提出则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明确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特征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的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辈们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这正是坚持发扬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鲜活反映。 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过概括,他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我党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泽东同志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综观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4在中国共产党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孕育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含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对于推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教育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共建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加强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研究,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发挥高校优势、推进党史研究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是落实中央要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举措。必须准确把握研究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努力建设党史和革命精神研究的高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宣传的阵地,积极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努力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智库。 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研究中心建设。一要坚持以好的作风抓建设,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运用于中心建设,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力倡导同志提出的短、实、新的文风。二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志研究党史与革命精神、积极传播革命文化的党史人才队伍。三要按照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发挥优势、有利于突出特点、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原则,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将加强与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密切配合,加强研究中心理事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秘书处的建设,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有力保障;各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高校要高度重视研究中心建设,切实履行指导和管理职责。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提出了“四个自信”,并特别阐释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没有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就没有自身的血脉与根基,就没有事业的生机与进步。对于我们山西来说,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战胜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化为现实,就必须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干事创业。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山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党的事业共命运,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为民族独立解放做出过重大牺牲,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山西人民的文化自信,既来自优秀传统文化,更来自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最核心、最具标识意义的是革命精神。当国家危难存亡之际,党领导革命武装和各族人民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山西大地上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蕴含着信念坚定、不怕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等优良品格和作风,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感天动地的革命精神,既拓展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丰润营养,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但依然历久弥新,不断放射出新时代光芒。 山西一段时间发生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给山西的发展和形象都造成了严重损害。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上看,最根本原因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放弃了党的宗旨,淡忘了人民群众,丢掉了革命精神。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坚持和弘扬革命传统、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党的事业就进步;背弃了革命传统,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害。只有在革命精神激励下保持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坚持和拓展好。 当前,我省既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又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时期,还处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时期,越是压力大、困难多,越需要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责任和激情,用革命精神滋养我们的思想,激励我们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塑造山西美好形象,落实好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落实好党代会报告的各项任务要求,实现山西振兴崛起。就能够焕发出凝心聚力抓发展、廉洁为民抓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能够推动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大步向前,就能够守住初心、打开思想和事业的新境界。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6今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以国家的名义向烈士致敬,让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人的缅怀和敬仰,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大举措。 辛亥革命以来,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革命先烈在民族遭受屈辱和磨难之时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上下求索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表现出的舍生取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生死抉择之时表现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坚定信念,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换来了人民幸福安康、欢声笑语;换来了清风明月、朗朗乾坤。他们是民族复兴的先行者、追求者和实践者,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骄傲。在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强烈士纪念工作,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烈士纪念工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参加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办法》、《烈士安葬办法》、《烈士公祭办法》,以及烈属抚恤、医疗、供养、入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修订颁布了《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部署开展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xx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经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设立了烈士纪念日。所有这些,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烈士纪念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追终慎远的传统美德。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有众多三湘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收入《三湘英烈传》的就有12万多人。在灿若群星的三湘英烈中,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6位亲人,有人民军队创始者之一的贺龙元帅的5位至亲;有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建党时期的理论家蔡和森、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女中豪杰向警予、我党早期军事家王尔琢、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革命先行者;有、欧阳海、陈林、谭千秋等新中国成立后的英烈。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是湖南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湖湘文化的具体表现,烈士纪念工作具有坚实的文化基因和群众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发扬我省崇尚英烈的优良传统,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省更好地营造弘扬烈士精神的良好氛围,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凝聚正能量。 要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将宣传烈士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烈士精神。充分发挥我省文化资源和优势,积极创作出版以烈士英雄事迹为题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在全社会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 要深入开展纪念活动。在每年烈士纪念日、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期间,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以及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广泛开展祭奠烈士活动,缅怀烈士功绩。 要坚持用英烈事迹教育青少年。在中小学充实关于著名烈士英雄事迹教育的内容,将烈士事迹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全面落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相关法规,整合纪念设施资源,明确保护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烈士史料和遗物的收集、抢救、挖掘、保护和陈列展示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教育功能。 要完善和落实烈属抚恤优待政策。进一步完善烈属优待帮扶政策,抓好烈属各项抚恤待遇落实,妥善解决烈属生活、医疗、住房和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烈属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烈属送温暖献爱心,让广大烈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要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定期研究解决烈士纪念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行政主导、部门主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烈士纪念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精神和凝聚力的民族是涣散的。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开创中国梦湖南新篇章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省烈士纪念工作整体水平。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7“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这是因为“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实践开篇、动力源泉。 一、“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回顾我们党九十多年历程,伴随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特性,又无论从定义解释还是从渊源关系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定义解释看。《辞海》对“革命”作出如下定义:广义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狭义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这里所指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一种狭义革命而产生的精神,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思想结晶,是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写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源于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现实的一种又一种独特精神。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无论从定义解释看,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从定义要素看。根据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需要两个要素。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主体要素。这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而产生的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次,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这两个要素来观察,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仅仅具有革命精神形态,并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而“五四”运动后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渊源关系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革命者在各个革命实践活动中会有不同精神表现,因而在伟大革命历史进程中分别产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国革命精神。然而,这些革命精神产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在红船上完成缔造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红船航向,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并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也非常具体地说明了“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其中“红船精神”是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红船精神”里找到源头;其它革命精神既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发展,是“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红船精神”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回首我们党发展史,“红船精神”不仅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为标志,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铺平了道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并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创建了我们的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历史反复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科学的理论也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强大物质力量。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到了一个关节点,迫切需要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它剥削阶级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经出现,就自觉地担当起阶级重任和民族重任,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并伴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地主阶级洋务派幻想用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来补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统治之天,资产阶级维新派幻想通过圣明贤达的皇帝进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给中国带来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随后的历史反复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始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后来的历史表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不能走笔直的发展道路,而必须先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才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这一切认识的起点,都有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所确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动力源泉 面向新征程,需要新精神。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斗的精神历程,追根溯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动力源泉,那就是“红船精神”;面向新征程,同样需要依靠“红船精神”,让我们党革命精神不断延续与发展。 拥有首创精神,才能勇于开辟新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认识到革命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这就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创新精神为自己开辟道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核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沿着红船航向,根据实情,结合实际,勇探新路,不断成功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面向新征程,拥有首创精神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只有不断弘扬首创精神,才能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创新,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拥有奋斗精神,才能不断赢得胜利。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复杂,无数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美好事业。面对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曾经遭受多次挫折与失败,但凭着这种与生俱来的奋斗精神,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把革命从胜利引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过多次挫折与失误,也是凭着这种奋斗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终于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支撑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向新征程,同样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正确引导与精神支撑。 拥有奉献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本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党的一大会议最后在红船上通过的纲领,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的思想。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了“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立志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党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正是同这一历史创造者建立起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亲密无间的关系,革命力量才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一切貌似强大、欺压人民的反动势力,创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面临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只有广大共产党员继续弘扬奉献精神,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整个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才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总之,“红船精神”作为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干部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篇3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和支柱。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展现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图景,是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灯,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靠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围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才冲破围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岭,胜利会师陕甘;延安时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国热血青年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时期,还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撑,才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历史启迪我们,理想信念关乎党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失,丝毫不能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迫切需要。随着世情、国情、党情、舆情深刻变化,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强化精神动力支撑。二是重建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在利益格局调整、文化生态嬗变中迷失方向,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必须树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当前,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规矩。要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学好和遵守党章党规,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二是涵养核心价值,砥砺高尚情操。要加强党性修养,唤醒党员意识,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认准目标方向,立足岗位进取。要牢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要践行“三严三实”,在辛勤劳动中追求价值,在悉心奉献中报国为民。四是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负重担当。要在困难挫折面前,发扬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冲锋在前,适时“亮剑”。 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倡导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使党和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次又一次绝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冈山斗争,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苏区时期,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掀起农村调查研究的热潮;长征途中,正是实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使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失败的阴影;延安时期,党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在毛泽东思想统领下达到空前团结;西柏坡时期,还是沐浴实事求是的光辉,党掀起土改热潮,发起“三大战役”,终将革命进行到底,开辟了历史新的纪元。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前进;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诸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不但要有敢于斗争的革命胆识,还要有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二是医治思想作风“顽症痼疾”的迫切需要。当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的现象仍然不少。医治这些“顽症痼疾”,需要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按实事求是规律要求办事。一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避免“瞎干”、“蛮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科学的实践。为确保各项工作和事业不偏离正确轨道,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陈旧思维方式,以客观实际为参照创新创造;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摸清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中开拓进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当前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多发。要破除僵化思维和惰性思维,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开拓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熔铸历史智慧,着眼全面执政和建设使命而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思想武器。强调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两个务必”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因为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井冈山军民才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诗篇,苏区干部才养成“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的好作风;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长征将士才迸发英勇拼杀、浴血奋战的非凡智慧和勇气,铸就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军民在大封锁、大困难面前才兴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解放区军民才响应“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上演“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威武长剧。 历史警示我们,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我们党也难以长久执政。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党员干部也将失去先进性、纯洁性,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警钟长鸣。二是党接力“赶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员领导干部要交出“赶考”优异答卷,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两个务必”。 当前,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一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努力向书本、向实践、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格言,坚持科学决策,虚心听取民意,切忌鲁莽草率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二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勤俭节约,传承美德。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艰苦朴素美德;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四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众求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8感受红色经典,回忆峥嵘岁月里我党、我军在重重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历史功勋,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不断增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最生动的象征。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它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制度、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尤其应注意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他们否定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鼓吹所谓“普世价值”、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挑起事端,制造民族分裂,妄图使我们改旗易帜。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红色文化百炼成钢,是抵御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文化侵蚀、防止“和平演变”的利器。应充分认识其内涵、意义,切实用好这一思想武器。 弘扬红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把握列宁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所讲的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毛泽东同志的系列论著。同时,要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掌握识别真伪的武器,从思想上武装起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保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的清醒和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弘扬红色文化,还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导。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9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面对世界复杂、多元的文化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中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实现对文化的理性自觉与自信。当前,长治市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要贯彻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打造全省重要增长极,任务异常艰巨,迫切需要我们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把革命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责任和激情,大干苦干实干,打开思想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凝聚起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合力。 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骆惠宁在长治市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学习的重点,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铸造理想品格,把红色基因激活,浸入灵魂深处,在党性锻炼和品格塑造上来一次新的提升。要做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表率,不忘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要做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表率,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当前,尤其要抓好脱贫攻坚,做好向下服务,办好民生实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把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要做敢于担当实干的表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发展上,把工作的发力点打到企业和项目上,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由煤促兴的新路,把长治打造成为全省重要增长极。要做艰苦奋斗作风硬的表率。要敢于吃苦,甘愿吃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可以信赖的人、同事和朋友值得敬重的人、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 全体党员应该珍惜机遇,遵守纪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更好地指导实践,干好工作。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临沂是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临沂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武器。 开拓奋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 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沂蒙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沂蒙精神更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敢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上,体现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开拓意识,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开拓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艰苦创业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内涵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气,是领导者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前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共产党员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志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共产党员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虚报浮夸,“夸”不出一粒粮食;弄虚作假,“弄”不出一件产品。只有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 第三,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无私奉献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一个党员置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除此之外不能谋取任何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是最华美和最高昂的乐章。沂蒙精神作为我们党精心培育和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先进群体意识,它所表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应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要把对上负责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把关心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为人民谋利益同保护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党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尤其是这样。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懂得,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休戚与共的,只有社会主义的整体事业兴旺发达,每个成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每个党员都要坚持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第三,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许多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员干部带头廉洁从政,哪个地方或部门的党风、政风就比较好;哪个地方、部门的领导干部不遵守纪律,哪个地方或部门就容易产生歪风邪气。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自己在廉洁自律问题上所负的责任,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基层和一般党员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并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努力使自己成为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模范。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1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定实践者,又是在重要历史关头的时代大义的勇敢承担者。抗战时期共产党人和衷共济、共赴国难,挽救民族危亡的生动实践,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再生和创造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岩精神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和大后方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结晶。 正如指出的,红岩精神“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既具有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共性,也具有抗战时期大后方特殊的历史时空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留下的独特个性。 一是目标坚定,担当大义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发展史上有凯歌行进的时候,也有艰难曲折的时候。在抗日战争风雨如晦的战斗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英勇奋斗。尤其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地区这样一个“重要战场”,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争取抗战胜利,开拓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为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南方局这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卓有成效的工作,没有大后方经济的支撑,党主张和建立的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很难坚持,也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就没有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基础。 二是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足够的政治智慧,能够处理各种复杂局面,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创造性地贯彻了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其大智大勇是红岩精神中最见功力、最具风采的华彩乐章。在国民党对“皖南事变”消息严加封锁的情况下,周恩来指示用一张可以通过检查的《新华日报》的版面与国民党新闻检查官虚与委蛇,同时,却连夜将印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题词的报纸于次日将事变真相公诸天下。“皖南事变”后,南方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极为险恶的环境中保存自己的力量,扭转被动局面,使“皖南事变”成为国民党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下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逐步上升的转折点。 三是“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在国统区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开展党的工作何其艰难!周恩来曾多次告诫南方局的同志和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这种“六月风荷”的政治品格,是南方局开展党的建设、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红岩精神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与国民党当局打交道的过程中,党坚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牢牢把握领导权;要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社会氛围下经受灯红酒绿的考验,不被浊流所淹没,而始终与群众在一起,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战斗在大后方特殊环境中的共产党人,无论是公开斗争,还是深入虎穴;无论是政坛搏击,还是商海沉浮;无论是身在红岩,还是隐于乡间,都能坚持操守,经受住严峻考验。“和而不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南方局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实践难能可贵。 四是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南方局创造性地运用于国统区的实践,为建立新中国增添了光彩,也为红岩精神的形成增添了光彩。南方局既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又严格区分国民党顽固派与爱国民主派的界限,争取多数,化敌为友。尤其是把做好对中间势力的团结争取工作,作为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周恩来等南方局领导人以宽阔的胸怀,与中间党派广交朋友,协调步调,密切配合,团结战斗,奠定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础。 五是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时代风貌。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南方局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中开拓新局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在革命顺利时,不骄不躁,甘于奉献;当暗流袭来时,不灰心气馁,不怕牺牲;即使不幸被捕,深陷囹圄,他们都面对威逼利诱、威武不屈,以“热血似潮水般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捍卫真理,以“只要一息尚存,誓为真理而抗争”的大义凛然笑对屠刀。 红岩精神既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穿越时空的实践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我们实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了历史镜鉴。 首先,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孕育过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奉献了“从实际出发,敢闯新路,努力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气”的井冈山精神;在长征路上,我们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克服了千难万险,实现了战略转移,奉献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奉献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在西柏坡,我们党完成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战略决战,完成了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奉献了“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的执政镜鉴的西柏坡精神。而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奉献了红岩精神这一闪耀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光辉的宝贵财富。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曲折发展中走向成熟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以全国性政党公开走向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的政治舞台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从“山沟”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开端。 第二,红岩精神为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红岩精神并没有过时,它是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弘扬红岩精神,就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使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又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党面对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红岩精神为共产党人长期执政和执好政提供了历史借鉴。以弘扬红岩精神为养分,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下长期执政和执好政,就要继承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倡导和实践的“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风范,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凝聚人心,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2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头等大事,迅速组织学,按照要求做,聚焦问题改,确保全会精神落到基层,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观念在全党上下全面形成,这是巩固拓展群众路线、巩固三严三实教育成果,推动全面纵深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抓住“两学一做”的契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促进自我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古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知识型社会中,做一个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已经成为了我党干部加强自我规范,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学会先做人,后做事,是“两学一做”教会我们的哲理。 在我们国家经济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和党建建设任重而道远。自觉投身两学一做,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党章党规,明确了党员的基本标准、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为规范。通过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帮助我们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铸就坚固的思想钢铁长城,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行动指导意义。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3为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的艰辛历程,体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今年7月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遵义、重庆社会考察活动。先后参观了息烽集中营、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等地,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让我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厚重。 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力支撑。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追求独立梦、解放梦过程中所铸就的系列革命精神,无疑是中国精神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典型呈现。今天,伴随着革命精神得以诞生的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虽然已经被永久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这些革命事件中诞生出来的伟大革命精神,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能够跨越历史的鸿沟,继续支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诞生在贵州大地上的遵义会议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神表征。如果从一个更大的历史尺度来看,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一种政治精神,更是一种历史精神、文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独立和解放历程中一笔有着独特价值的精神财富,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长河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必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有梦想,但往往被习惯的思维定势、固有的思想观念所禁锢。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信心不足,缺乏敢于争先的意识;自我满足的思想蔓延,缺乏追求卓越的意识;怕担责任,缺乏勇于担当的意识等。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敢于批评、勇于反思精神,并以形象、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出来,让我们在接受崇高革命精神的洗礼中突破思想的禁锢、实现思想的解放,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思路开拓中国美好的明天. 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中国人的力量。“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只有将个人的愿景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并使之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才能凝聚发展的正能量,为 “中国梦”汇集强大力量。遥想当年,通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的召开,党和红军进一步深化了民主、实现了团结、凝聚了力量,终于走出了困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团结奋斗,敢想、敢干、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突破,就一定能凝聚起全体国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正能量,一定能把革命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大众的行动力、实践力,一定能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同心构筑中国梦。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4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和支柱。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展现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图景,是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灯,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靠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围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才冲破围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岭,胜利会师陕甘;延安时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国热血青年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时期,还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撑,才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历史启迪我们,理想信念关乎党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失,丝毫不能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迫切需要。随着世情、国情、党情、舆情深刻变化,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强化精神动力支撑。二是重建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在利益格局调整、文化生态嬗变中迷失方向,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必须树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当前,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规矩。要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学好和遵守党章党规,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二是涵养核心价值,砥砺高尚情操。要加强党性修养,唤醒党员意识,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认准目标方向,立足岗位进取。要牢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要践行“三严三实”,在辛勤劳动中追求价值,在悉心奉献中报国为民。四是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负重担当。要在困难挫折面前,发扬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冲锋在前,适时“亮剑”。 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倡导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使党和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次又一次绝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冈山斗争,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苏区时期,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掀起农村调查研究的热潮;长征途中,正是实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使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失败的阴影;延安时期,党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在毛泽东思想统领下达到空前团结;西柏坡时期,还是沐浴实事求是的光辉,党掀起土改热潮,发起“三大战役”,终将革命进行到底,开辟了历史新的纪元。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前进;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诸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不但要有敢于斗争的革命胆识,还要有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二是医治思想作风“顽症痼疾”的迫切需要。当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的现象仍然不少。医治这些“顽症痼疾”,需要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按实事求是规律要求办事。一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避免“瞎干”、“蛮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科学的实践。为确保各项工作和事业不偏离正确轨道,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陈旧思维方式,以客观实际为参照创新创造;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摸清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中开拓进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当前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多发。要破除僵化思维和惰性思维,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开拓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熔铸历史智慧,着眼全面执政和建设使命而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思想武器。强调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两个务必”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因为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井冈山军民才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诗篇,苏区干部才养成“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的好作风;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长征将士才迸发英勇拼杀、浴血奋战的非凡智慧和勇气,铸就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军民在大封锁、大困难面前才兴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解放区军民才响应“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上演“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威武长剧。 历史警示我们,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我们党也难以长久执政。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党员干部也将失去先进性、纯洁性,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警钟长鸣。二是党接力“赶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员领导干部要交出“赶考”优异答卷,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两个务必”。 当前,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一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努力向书本、向实践、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格言,坚持科学决策,虚心听取民意,切忌鲁莽草率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二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勤俭节约,传承美德。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艰苦朴素美德;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四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众求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5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1941年,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南泥湾精神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繁荣的可喜景象,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发前的南泥湾,是一片杂草丛生、豺狼成群、没有人烟的荒野。三五九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披星戴月,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不仅逐步做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而且在1944年还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担。 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在三五九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同甘共苦,战胜困难。正是靠着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根据地军民凭着自己的双手,不但摆脱了困难,而且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6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顾沂蒙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沂蒙精神的淬炼下,沂蒙党政军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这片沃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和感天动地的沂蒙红色文化。作为沂蒙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说沂蒙红色文化是沂蒙党政军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党政军民的灵魂,这种基因与灵魂构成了沂蒙党政军民的“特质”,是沂蒙党政军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xx年11月,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沂蒙精神含着双重主体、双重内涵,一方面是沂蒙党政军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两者构成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 从沂蒙党政军这个主体看,表现出“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大仁”。这种“大仁”是“仁政”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念的深度融合。从沂蒙人民这个主体看,表现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大义”。这种“大义”是“义理”的升华,是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沂蒙党政军民还共同具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表现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和平时期表现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种“奋发有为”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展现,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来,与沂蒙精神的双重主体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内涵体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大仁大义、奋发有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是齐鲁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发展,不仅能够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双重意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精神内核。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扬沂蒙党政军民“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精神,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内容而言,要做到一个“深刻认识”,把握三个“着力点”。一个“深刻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是党政军“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三个“着力点”,一是要充分运用沂蒙文化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弘扬中国精神,凝练中国共识,汇聚中国力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主体而言,要牢固树立“双主体”思维。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与军队这一“主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这一“主体”,要高度信任党、真心拥护党。沂蒙精神生成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双主体”,意味着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也客观存在着“双主体”,任何一个主体的缺位,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也无以为继。 就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而言,要做好“三个节点”的有效衔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要尊重历史,着眼现实,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区域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实践。实践沂蒙精神,党员干部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要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青少年学生主要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7伟大的民族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精神,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风貌,培育出了红色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等。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史是一部伟大的诗史,那么红色精神就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篇章。红色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恢宏深邃的精神文化意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对红色精神的美学性质进行研究和理论建设,彰显其美学价值。 红色精神属于社会美类型。美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是美的存在形式。社会美离不开社会的审美标准,承载着人类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对人的行为评价,必然会涉及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真善美的关系是美学理论的重要问题。真是客体尺度,肯定了人对真理的追求。善是主体功利性的尺度,即真理为我所用;美是主体内在的尺度,它体现着主体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这是人类至善至美的社会理想。它并非唯美空想,而是具体的、科学的,具有真的价值。如果没有将真理付诸实践的行为和勇气,真理无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种善的追求,体现着真的价值。还需指出,善不但具有价值尺度含义,也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道德尺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追求崇高的道德,“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即是社会的道德楷模。红色精神之美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容的,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实践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新中国的诞生,彰显了理想的胜利,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价值,这其中即有合规律性的真、合目的性的善,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美的规律。 红色精神的审美范畴是崇高。美学上以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等界定审美范畴。崇高美集中体现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内在联系,许多美学家都致力于美与道德关系的研究。有的学者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内涵概括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开拓创新的无畏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尊重群众的人本意识,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这都具有积极肯定的社会意义。红色精神的代表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他们能够超越生活的平庸、狭隘的私利,甚至能够超越生死而为信仰献身。在这里,牺牲不是毁灭,而是通往永恒的崇高方式,是英雄的自由意志,有强烈的主体合目的性,更充满了实现自由意志的胜利和欢愉,使人生价值得以彰显。这就是崇高对优美在形式上的突破。红色精神肯定和张扬了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体现了人的尊严和道德感、使命感,而这正是崇高美的特征。 红色精神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崇高审美往往必须经历“痛感”,审美主体在对象中直观自身,随之在震惊、觉醒中唤起主体内在力量或人类的本质力量,从而将自己提高到对象的高度。这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人类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种解放使主体获得自由,产生美感。红色精神则不只是以情感人,它可以唤起人的道德理性,促使人对自身进行道德审视和理性思考,从而有利于人的道德的培养和重建。 红色精神对德育和美育不乏启迪意义。道德精神的塑造,不仅需要道德理性,更需要美的熏陶启迪。红色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崇高审美对人的心灵有着强大的震撼力、冲击力,更能激发人的潜质,重塑人的精神。在对红色精神美的审视中,崇敬感油然而生,可以使我们更严肃地对待生活,更能超越自身局限,更加具有责任感。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8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所概括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 ,20xx年6月4日]这24个字的表述,已为大家普遍认同。井冈山精神的鲜明特色是: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延续和展开。井冈山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是“源’’和“流’’的关系,井冈山革命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具有同一性,基本内容和方向是一致的,但在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具体历史条件和革命的中心任务不同,又表现出差异性,各有自己的特色。井冈山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存在于个性中,个性之中有共性。井冈山精神源远流长,它同其他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国近现代史上雄伟壮丽的精神长河,流淌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之中。 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井冈山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没有井冈山精神,就没有井冈山道路,反之,没有井冈山道路,也没有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在井冈山道路的开辟中产生,井冈山道路在井冈山精神的光照下形成,两者同时孕育产生,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井冈山道路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是独辟蹊径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是它最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井冈山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同步进行的。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井冈山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井冈山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是不同领域的意识形式,但本质上是相通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同井冈山精神是契合的,也是在井冈山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初步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思想道德领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集中反映。井冈山精神永远同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这在中国革命思想史上是第一次。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神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党的xx大报告所总结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条精神血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屡经劫难而不衰,并创造过历史的辉煌,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入侵,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民族良知、历史任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就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要向红军战士学习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党和人民的利益面前,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在本职岗位上做讲奉献、有所作为的合格党员。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19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科学把握红色文化体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并延续至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的条件、性质和任务不同,红色文化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在本质精髓上一脉相承,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上丰富多样。革命战争年代孕育而生的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体系中的光辉坐标之一。 长征精神一方面继承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中诸如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清廉为民、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等优秀品质;一方面又启迪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对形成内容完整、逻辑缜密的红色文化体系产生了特殊作用。从途径14个省,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殊死搏斗,到啃树皮、吃野菜,战胜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寒伤病,长征将红色文化中坚定信念的精髓予以发扬光大;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到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作坚决斗争,长征将红色文化中听党指挥的信条予以发扬光大;从长征伊始就明令“严格执行阶级路线,不许丝毫损害工农群众的利益”,到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提出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我们党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将红色文化中清廉为民的宗旨予以发扬光大……可见,长征精神为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长征精神既是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深刻理解红色文化价值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有血与火铸成的红色文化,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指出,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由长征铸成的长征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缘由的一个窗口、洞悉文化自信精髓的重要管道、彰显红色文化价值的一面旗帜。 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不畏强暴和不怕牺牲的写照。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人,受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扯断自己的肠子后壮烈牺牲;在法国传教士薄复礼的笔下有“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天天不分昼夜地行走……但这些身着破衣、草鞋的年轻战士还常常围绕着人的精神等哲学命题讨论”的场景。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爱国爱民、勇于担当和顾全大局胸怀的展示。长征期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交织缠绕,我们党却在最艰难的时候,以民族利益为重,高扬北上抗日的大旗。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知耻后勇、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的再现。在长征路上,我们党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为我们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长征既是一场与国民党军队真枪实弹的较量,又是一次与国民党政府争取民心的博弈。长征中,红军每到一地,都深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废苛捐,严守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国民党和白军则军纪涣散、盘剥百姓,失道寡助。长征精神是一代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将反法西斯的中国力量壮大为一支争取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升华。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长征中,我们党始终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为己任,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沿阵地联系在一起,以长征的胜利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的先进文化,遵循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增添文化自信的底气,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集中国力量的迫切需要,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增强文化自信中走好新的长征路 在宁夏考察时要求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并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激活红色文化基因的体现,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长征呈现了一幅气壮山河的历史画卷:有平均每三百米就倒下一名战士的纪录;有冻死的红军战士仍紧握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费的场面;有泸定桥上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链冲锋的身影;还有张闻天“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这一发自肺腑的话语;等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将促使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力量。 要弘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期间,武器简陋的红军将士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四百场以上的战斗,平均每三天就要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指出,长征是“震惊世界的行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是长征取得胜利的保障,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品质。这种品质能够使我们在困难的时候看到光明、在曲折的局面里得到勇气、在失败的逆境中振奋前行。 要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途中,红军没有飞机和足够的枪支弹药,缺医少药,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却在极其艰难的自然和战争环境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红军中传唱的“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的《牛皮腰带歌》,恰好证明了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中的评论,“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证明了法国女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在《长征》中的赞叹,“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增强文化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不可或缺的品德。这种品德能够使我们不忘根本站得牢、不移壮志立得住、不忘初心行得远。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0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和支柱。提出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传承好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展现着人类社会的美好图景,是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探索前行的指路明灯,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靠着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才能在白色恐怖四面包围中造成星火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才冲破围追堵截,走出雪山草地,翻越高山峻岭,胜利会师陕甘;延安时期,正是在崇高理想的感召下,造就了全国热血青年心向往之的革命圣地;西柏坡时期,还是靠理想信念的支撑,才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历史启迪我们,理想信念关乎党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失,丝毫不能动摇;理想信念是党性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迫切需要。随着世情、国情、党情、舆情深刻变化,党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强化精神动力支撑。二是重建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受诸多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在利益格局调整、文化生态嬗变中迷失方向,出现理想信念动摇、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甚至跌入腐败堕落的泥潭。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必须树立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当前,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一是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规矩。要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学好和遵守党章党规,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二是涵养核心价值,砥砺高尚情操。要加强党性修养,唤醒党员意识,勤于自省,慎独慎微;要提升道德境界,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认准目标方向,立足岗位进取。要牢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自觉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要践行“三严三实”,在辛勤劳动中追求价值,在悉心奉献中报国为民。四是不惧艰难险阻,敢于负重担当。要在困难挫折面前,发扬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冲锋在前,适时“亮剑”。 实事求是闯新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基本内容。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法宝。倡导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正是实事求是这个法宝,使党和中国革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一次又一次绝境逢生,柳暗花明。井冈山斗争,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苏区时期,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掀起农村调查研究的热潮;长征途中,正是实事求是光芒照耀,才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使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失败的阴影;延安时期,党的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在毛泽东思想统领下达到空前团结;西柏坡时期,还是沐浴实事求是的光辉,党掀起土改热潮,发起“三大战役”,终将革命进行到底,开辟了历史新的纪元。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发展规律、合乎人民群众的意愿,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前进;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会蒙受损失甚至遭到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掌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实事求是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中国梦排除障碍和干扰,化解危机和风险,增强动力和活力。面对国际国内诸多特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党不但要有敢于斗争的革命胆识,还要有善于斗争的科学方略。二是医治思想作风“顽症痼疾”的迫切需要。当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工作方法的现象仍然不少。医治这些“顽症痼疾”,需要将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 当前,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始终按实事求是规律要求办事。一是从实际出发谋事创业。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符合客观规律,避免“拍脑袋”决策,避免“瞎干”、“蛮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接受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科学的实践。为确保各项工作和事业不偏离正确轨道,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破除传统观念束缚,改革陈旧思维方式,以客观实际为参照创新创造;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摸清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规律,在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中开拓进取。四是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当前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各类矛盾问题频发多发。要破除僵化思维和惰性思维,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开拓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谱系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地位独特,影响深远。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我们党熔铸历史智慧,着眼全面执政和建设使命而提出“两个务必”,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思想武器。强调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顽强生存、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紧要关头,“两个务必”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因为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井冈山军民才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诗篇,苏区干部才养成“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的好作风;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长征将士才迸发英勇拼杀、浴血奋战的非凡智慧和勇气,铸就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延安军民在大封锁、大困难面前才兴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因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解放区军民才响应“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上演“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威武长剧。 历史警示我们,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我们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我们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我们党也难以长久执政。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撑,党员干部也将失去先进性、纯洁性,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两个务必”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迫切需要。当前,仍有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构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体制机制,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警钟长鸣。二是党接力“赶考”的迫切需要。我们党要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党员领导干部要交出“赶考”优异答卷,就要靠“头脑清醒”,靠“两个务必”。 当前,坚持艰苦奋斗攻难关,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应保持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身体力行“两个务必”。一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努力向书本、向实践、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格言,坚持科学决策,虚心听取民意,切忌鲁莽草率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二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要增强忧患意识,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古训,永葆先进性、纯洁性;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三是勤俭节约,传承美德。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传承艰苦朴素美德;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四是廉洁奉公,无私奉献。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人格操守。 依靠群众求胜利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1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头等大事,迅速组织学,按照要求做,聚焦问题改,确保全会精神落到基层,推动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观念在全党上下全面形成,这是巩固拓展群众路线、巩固三严三实教育成果,推动全面纵深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抓住“两学一做”的契机,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促进自我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古人有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知识型社会中,做一个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时时不忘给自己充电已经成为了我党干部加强自我规范,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学会先做人,后做事,是“两学一做”教会我们的哲理。 在我们国家经济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和党建建设任重而道远。自觉投身两学一做,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党章党规,明确了党员的基本标准、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为规范。通过深入领会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帮助我们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铸就坚固的思想钢铁长城,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行动指导意义。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2八路军是民族脊梁。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抗日救亡的钢铁长城。他们是人民军队的中坚、共和国的柱石。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浴血奋战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鲜血和钢铁般的斗志,依托有利地形,特别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同侵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在极其艰难、复杂、曲折、险恶的斗争环境中,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文武英才,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太行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行山哺育了中国革命。正是太行山这座革命大熔炉,培养锻炼了八路军,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以爱国御敌为核心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当中华民族又一次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时,是共产党、八路军发动、组织、武装民众奋起抗击,救亡图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和阴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华北沦陷、民族危难、国民党节节溃退的紧急关头,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身而出,毅然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上点燃了抗日烽火,建立起华北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并很快通过发动、组织、武装人民群众,将根据地扩展到河北、山东,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正是共产党唤醒了民众,引导他们拿起大刀、长矛、锄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太行精神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形成的军民一家、鱼水依存、并肩作战、百折不挠、艰苦朴素的团结精神。太行根据地的创建,八路军是其中的钢骨,当地人民群众是浇铸钢骨的水泥。八路军之所以能在四面受敌、前狼后虎、围攻扫荡不断的恶劣环境下生存发展为敌后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关键的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善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为了民族生存,不当亡国奴,老年人、青壮年、妇女、儿童都组织起来,成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在根据地,共产党实行了解放妇女、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等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把农民引向进步和幸福,因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八路军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太行精神是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亲民精神,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不顾一切困难,无私奉献的爱民精神。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不仅以英勇善战著名,更以爱民言行被称道。八路军走到哪里,就把铁的纪律带到那里,也把好事做到那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一丝不苟。在根据地,军民更是一家亲。太行根据地为减轻群众负担,大力发展集市贸易,鼓励发展小商品经济,实行统一累进税、整理村财政、反贪污浪费等,把人民利益真正放在了第一位。 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战业绩将彪炳千古!抗日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浇铸成的太行精神将光照万代! 在当今,我们应大力继承和弘扬太行精神。牢记昨天的血泪艰辛,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平,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和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铸新的历史辉煌。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3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既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工程,也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优良传统的本质,就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进灵魂。 土地革命时期,罗荣桓总结他在根据地开展政治工作的体会,第一条就是“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他回忆说,试问我们的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再进一步问他,他会回答:“为了苏维埃新中国!”更进一步问,他会回答:“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每个农民参军,都经历了一个对革命目的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由初步具有这种认识,随后就变成每个革命战士终生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政治思想和斗争信念。战斗力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 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党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浓缩了时代的精华,代表了进步的革命精神,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改造思想、坚定信念、端正价值追求、提升人生境界的有力武器。 开展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的过程,就是用先进理论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过程。实践证明,理论武装愈彻底,思想改造才能愈彻底,理想信念才能愈坚定,人生追求才能愈崇高,灵魂深处才能愈阳光。“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的真谛就在于此。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面对思想文化领域交融频繁、斗争复杂的严峻形势,思想理论武装的任务更加繁重,强化精神支柱更加现实而紧迫。思想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日益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前,缺乏阵地意识、斗争意识不行,陷入“本领恐慌”更不行。如果理论武装工作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就会犯难以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强军必须先强精神,强精神必重思想引领。只有大力加强并认真改进理论武装工作,才能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实践证明,深入扎实抓好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坚持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部队,引领官兵,是用革命精神塑造先进灵魂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根本保证。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4当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之际,回首我们的民族走过的五千年漫漫岁月,展望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秀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它是推动我们民族发展和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过去五千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其发展的进程中繁衍兴盛,融会众多民族,并且形成和维系了团结统一的趋势。这一大趋势穿越数千年时空历久而弥坚。没有这一强大的驱动力,中华民族不可能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压力与日俱增,民族的生存和命运又一次面临挑战之际,掀起改革开放大潮,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开辟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我认为当代的革命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勤奋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气节精神、斗争精神、改革精神和开放精神十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革命精神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革命精神融会古今,是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整合。如上所述,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至今的发展史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自强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势张力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中国古代哲人通过观测宇宙的变动不居,提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自强,包含民族的自强和个人的自强两个层面。不畏艰难困苦,不屈服于任何压迫者,是中华民族的本色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地与生存环境抗争,与内外邪恶势力抗争的历史。自强不息,不仅是指在常境和顺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奋斗。历代俊彦豪杰追寻“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怀激情,力行“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坚忍精神。自古以来,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的范例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腐刑之辱,仍发愤作《史记》,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成大业。其精神皆垂范后世。 仁爱精神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人民亲和共处所依凭的准则。千百年来,经过世代哲人先贤的琢磨锤炼,激浊扬清,仁爱思想升华凝聚,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伦理道德大厦的基准和标尺,并广为人民所认同。仁爱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易经中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强调一种“仁“的精神。《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什么是“仁“?“仁“就是爱人,与人友好相亲。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张问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诸问之,曰:“恭、宽、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所提倡的仁爱精神则达到了极致。墨家主张“兼爱“,推崇一种“天下之人皆相爱“的和谐境界,此即“强不执弱,众不却寡,富不欺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概而言之,仁爱精神涵盖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个方面。这样的仁爱精神熏陶、哺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勤奋精神是我们的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勤奋,是我们民族历来推重的美德之一。我们民族的传统认为,勤奋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和勤于劳作。手不释卷,孜孜不倦,谓之勤学;霄衣旰食,励精图治,谓之勤政;胼手胝足,持业不辍,谓之勤劳。勤奋,包含勤勉与奋发有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有志于奋发有为方能勤勉,非勤勉不能有所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俓,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许多广为流传的古训俗谚,体现了我们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自古以来,以勤奋精神立学、立言、立德和立业者恒河沙数。悬梁刺股,苇编三绝,愚公移山,等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佳话传说。正是这样的勤奋精神,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世世代代奋斗不息。 探索精神是中华文明发展昌盛的强力推进器。中国历代的哲人智士都把探索未知作为人生的重要目的。这一探索指向宇宙法则和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即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强调通过格物致知以追求真理和追寻价值。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因而,这样的探索被赋予崇高的意义。故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屈原不畏“路漫漫“,而“上下求索“,虽九死不悔。此外,这样的探索,不仅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包含了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探索。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研究包罗宏富,邃密精深,流派纷呈,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在世界上引领风骚数千年。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累累硕果,更是风采卓异,璀灿多姿,是世界文明中的瑰宝。 创新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华民族是富于智能和创造力的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正是与五千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各方面与时俱进的推陈出新或发明创造相伴随。以科学技术为例,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指导下所着《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当代世界的基本发明和创造,可能有半数以上来源于中国的古老文明。他列举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现代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毒气、枪炮、降落伞、载人飞行、白兰地、威士忌、蒸汽机的核心设计,几乎都源于中国的发明。李约瑟博士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举世公认。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和由此导致的国势衰弱,这样的创新精神受到束缚和压抑。新中国的建立为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开辟了天地,但是长期存在的左倾指导思想的错误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这种发展的巨大潜力。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大解放和生产力大解放,是中国人民得以充份发挥智能和创造力的美好春天。二十二年来中国在思想理论、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如同熔岩喷发,不可遏止,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业绩,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创造力和创新力。 气节精神是天地间的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气者,乃正气、骨气;节者,为节义、节操。中国传统精神认为,人的生命包含着价值因素,是生命价值的载体。生命,只有承担了道义,才是可贵的。因此,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都以气节操守为立身之本。王夫之提出:“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立生,生可舍“,就是这种精神的凝聚。孟子万世传颂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中华气节操守精神的经典标尺。文天祥以生命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树立了气节精神的丰碑。五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具有这样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他们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鞠躬尽瘁,或刚正不阿冒死请命,或毁家纾难精忠报国,或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或临危不惧舍身取义。他们的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正是这样的国魂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征服千难万险,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 爱国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祖国荣誉重于一切,爱国就是要卫国和兴国。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嘉行懿德广为人民所传颂。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以炽热的爱国激情“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邓公年七十四,壮心不已,掀动矌古未有的改革大潮,二十年间打造出一个富强的中国,正是因为他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根深叶茂,能够抵御任何狂风暴雨。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59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了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党校校长出席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汇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我们党对文化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一个新的境界。文化自信是支撑“三个自信”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信仰、信念的底气和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关键是要看到我们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生生不息乃中华文化之优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气神,是走好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宝贵的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养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应当很好坚守的精神高地,是我们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历来就伴随着国家、民族、人类、个人从事的一切活动,成为弘扬和激励奋斗者取得胜利的精神食粮,引导和鼓舞着人们,从一个时代奔向另一个时代。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作为重要方针落实到文化建设各个方面。 文化是人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内存于心,必将影响深远。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中国文化从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都成为民族振兴,社会前行的进军号角,成为滋养人类社会发展的阳光雨露,规范和教育着人们。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奋斗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发展的历史。开展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仅要解决其学科内涵问题,也要明确其历史定位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个阶段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多将革命精神归纳为三种,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将西柏坡精神纳入其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并列在一起。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现有的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笔者认为,红船精神可以作为中共创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与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精神。 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 红船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开展创建党组织活动的全过程,蕴含着整个建党初期开展革命活动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起点,而红船精神的提出则使中共革命精神史与中共党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性。20xx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明确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们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充分体现了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井冈山精神: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路先锋 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20xx年5月,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特征是敢闯新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的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这是一个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问题。苏联的革命经验不能照搬,马列主义又没有现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辈们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这正是坚持发扬勇于开拓、敢闯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鲜活反映。 苏区精神:建立政权、执政为民的重要实践 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先争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并列的中共革命精神历史坐标。苏区精神的核心特征是一心为民,我党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正是从中央苏区时期开始形成的。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会上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级党政军干部自觉践行一心为民的宗旨,关心群众生活、真心为群众着想、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苏区干部好作风。 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的恢弘篇章 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作出过概括,他认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破了时空界限,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类精神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延安精神: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 延安精神是中共革命精神的集中呈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中共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在延安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延安时期鲜明地打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二是延安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在延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形成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我党首次全面接受了实事求是精神的洗礼。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全党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聚集到延安宝塔山下寻求真理,奉献青春和热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形成了改造中国社会的巨大能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西柏坡精神:迈入新中国殿堂前的精神洗礼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包括:两个务必的精神,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时机,展开战略大决战,展现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胆识和气魄;两个善于的精神,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都是在由革命时期向建设时期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中两个务必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特征。毛泽东同志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课题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西柏坡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高瞻远瞩。 综观中共革命精神史,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一脉相承,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树起了一座座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7“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这是因为“红船精神”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实践开篇、动力源泉。 一、“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回顾我们党九十多年历程,伴随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特性,又无论从定义解释还是从渊源关系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红船精神”是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定义解释看。《辞海》对“革命”作出如下定义:广义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狭义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这里所指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一种狭义革命而产生的精神,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思想结晶,是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写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源于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现实的一种又一种独特精神。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无论从定义解释看,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从定义要素看。根据定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需要两个要素。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主体要素。这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而产生的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其次,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这两个要素来观察,“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符合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运动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仅仅具有革命精神形态,并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而“五四”运动后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这一开天辟地大事变所蕴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诞生起点。 从渊源关系看。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同,革命者在各个革命实践活动中会有不同精神表现,因而在伟大革命历史进程中分别产生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伟大中国革命精神。然而,这些革命精神产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础,就是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红船精神”。在红船上完成缔造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红船精神”指引下,沿着红船航向,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并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也非常具体地说明了“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其中“红船精神”是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红船精神”里找到源头;其它革命精神既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又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发展,是“红船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红船精神”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回首我们党发展史,“红船精神”不仅是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历史地位,是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开篇。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为标志,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铺平了道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并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创建了我们的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历史反复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科学的理论也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强大物质力量。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入到20世纪20xx年代的时候,到了一个关节点,迫切需要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明确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及其它剥削阶级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经出现,就自觉地担当起阶级重任和民族重任,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并伴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红船精神”里包含着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地主阶级洋务派幻想用资本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来补摇摇欲坠的封建专制统治之天,资产阶级维新派幻想通过圣明贤达的皇帝进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给中国带来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随后的历史反复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始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这就是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后来的历史表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不能走笔直的发展道路,而必须先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后才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这一切认识的起点,都有源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所确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动力源泉 面向新征程,需要新精神。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奋斗的精神历程,追根溯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动力源泉,那就是“红船精神”;面向新征程,同样需要依靠“红船精神”,让我们党革命精神不断延续与发展。 拥有首创精神,才能勇于开辟新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认识到革命没有现成道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这就需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创新精神为自己开辟道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核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沿着红船航向,根据实情,结合实际,勇探新路,不断成功走向了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面向新征程,拥有首创精神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只有不断弘扬首创精神,才能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发展、实践不断创新,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拥有奋斗精神,才能不断赢得胜利。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复杂,无数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抛头颅、洒热血,甚至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因为他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美好事业。面对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曾经遭受多次挫折与失败,但凭着这种与生俱来的奋斗精神,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把革命从胜利引向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过多次挫折与失误,也是凭着这种奋斗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终于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支撑着无数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向新征程,同样离不开奋斗精神的正确引导与精神支撑。 拥有奉献精神,才能始终保持本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党的一大会议最后在红船上通过的纲领,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的思想。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了“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立志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党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正是同这一历史创造者建立起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亲密无间的关系,革命力量才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一切貌似强大、欺压人民的反动势力,创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面临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只有广大共产党员继续弘扬奉献精神,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整个社会倡导奉献精神,才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总之,“红船精神”作为我们党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员弘扬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发言稿 篇28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号召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要求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在党的革命和建设时期,是群众路线夯实了党在白色恐怖中生存发展的基础,系牢了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纽带,使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新的胜利。井冈山斗争,"唤起工农千百万",才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局面;苏维埃政府保护工人农民阶级利益,才使苏区扩大巩固;转战途中,红军纪律严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各族群众筹款筹粮支援,成为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才能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柏坡时期,砸碎封建土地枷锁,才能同人民群众一道,改写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 历史告诫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党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和人民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今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发展对传承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一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迫切需要。增进人民福祉,追求公平正义,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满足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改革发展"含金量"。二是标本兼治"四风"的迫切需要。彻底根除背离党的群众路线、脱离人民群众的"四风"积弊,需要对症施治,猛药去疴。 当前,坚持依靠群众求胜利,投身"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是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促进群众利益。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二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体国情、炼意志、长本领、作贡献,努力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三是运用群众路线方法推动工作事业发展。要把群众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参与和监督中开创工作和事业新局面。四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统一起来。要牢记党的宗旨,重塑公仆本色,从以自己为主体转变为以群众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