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班主任迎新生发言稿范文 |
范文 | 班主任迎新生发言稿范文(通用3篇) 班主任迎新生发言稿范文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金秋十月,是一个撒播希望、预示收获的季节,我们在此迎来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20xx年迎新晚会。在此,请让我代表经济与管理系全体教职员工对20xx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 亲爱的同学们,因为你们的到来,因为相聚的缘分,让我们今晚能够欢聚一堂。正是因为你们的朝气和活力为经济与管理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今夜的也将因为你们而更加生动美丽!你们经历了十年寒窗,穿越了千山万水,相会在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相聚在我们经济与管理系。同学们,三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启程,在你们前面漫长而又短暂的大学时光里,只有规划好自己,才能让你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只有珍惜好别人,才能让你们的人生道路越来越精彩。经济与管理系,作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最富有生机的系部之一,我们现已拥有省级特色专业点建设点两个,我们正在努力进取,不断的超越自己,而你们,就是这场实践的参与者和行动者。作为老师,我们唯一的等待就是希望你们能够肩负起“经世济民、管乾理坤”的时代责任,期盼你们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同学们,为了你们心中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你们将来灿烂的前程,让我们共同奋进!同时,就在今夜,就在这个时刻,让我们尽情享受缘分带来的欢乐,让今夜的明月见证我们的情谊,让今夜的晚会满载我们的欢乐! 最后,预祝经济与管理系迎新晚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班主任迎新生发言稿范文 篇2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真诚祝欢迎大家成为拜泉县第三中学七年四班的学生,祝贺你们又迈出了自己迅速成长的一步.从今天开始,我们这个班集体就正式成立了!让我们用掌声来祝贺这个新集体的诞生!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你们能同样成为老师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班主任我将: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过一个葡萄架。葡萄熟了,一串串挂在高高的葡萄架上,晶莹剔透,十分诱人。狐狸垂涎三尺,于是使劲儿一跳,但是葡萄架很高,狐狸没有成功,“人生能有几回搏,让我再试一次”,很遗憾,它仍没有够着,三次、四次,试了很多次,最后它筋疲力尽。在我们同学中间也有这种情况,经过多次努力,成绩还是不理想,但这种不理想并不是无路可走,此时需要的是回头来找找自己的失败的原因。对这些同学我想说,你们是让人敬佩的,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依然坚持了,屡败屡战,何等坚强!以后还有什么样的挫折你们不能承受?有一句名言: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窗的同时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我想送给这些同学几句话: 第二只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像第一只狐狸一样,也没能摘到葡萄,他想:这么鲜美的葡萄我都不能享用,上帝太不公平,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成功便成仁,自尽吧。 在我们同学当中可能有这样一种想法:我小学成绩就不好,老师也看不上我,已经给我划分到差生之列了,上了初中也不会好的,在新的环境下,我们要有新的开始,我们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实初中生活,不能生活在过去的影子下,树立信心,奋发向前。 第三、第四只狐狸也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们看前两只都没有摘到葡萄,于是开始想办法,它们搬来砖头找来棍子,开始摘葡萄,但是他们惟恐对方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互相争斗,结果可想而知,两败俱伤。 曾有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我有一位好朋友,我们学习成绩差不多,有时他好一些,有时我好一些。但是当他比我考得好时,我心里就难受,不服气,就不想理他,你说我是不是很自私,很虚伪,我心理正常吗? 我是这样回答的: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把你真实的想法说给我听。 首先祝贺你,有人把你作为对手,说明你优秀;有人做你的对手,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追求进步的人,满足现状的人会有对手吗? 其次,正是因为对手的存在你才进步得更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有一位武林高手叫独孤求败,一个人没有对手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人生不能没有竞争对手,棋逢对手、高手对弈这才叫酣畅淋漓。这个对手可能在你身边,也可能在远方;可能是困苦的环境,也可能是自己薄弱的意志。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你能否战胜自己的脆弱,自己的狭隘? 再者,学会接纳他人,友善相处。人需要自尊心、自信心,但如果过度,就会演变为嫉妒心和虚荣心。三国时的周瑜曾感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我周瑜智慧超群,又何必生他一个诸葛亮聪明绝伦呢?如果一个人由于担心别人优于自己而产生愤怒和嫉妒心理,是非常有害的`,它使自己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紧张、不安、担心、愤怒的情绪中,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为自己,也为别人。 人群中有这样几种心态: 我行,你不行:自大; 你行,我不行:自卑; 我不行,你也不行:嫉妒; 我行,你也行:欣赏。 自大、自卑、嫉妒都阻碍了你前进的脚步。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为自己喝彩,也为别人鼓掌。 还有第五只狐狸的故事,你可以续编下去……(第一次的作文) 朋友们,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初中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意味着你们在长大成熟,同时也意味着你们将面临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更为激烈的竞争,这里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要忙调整心态,为自己树立目标, 人不可能事事行,也不可能事事不行; 一事行不等于事事行,一事不行不等于事事不行; 今天行不等于明天行,今天不行不等于明天不行; 做事不行不等于做人不行。虽然成功未必在我,但努力一定有我! 我们不仅要设立一生的目标,一生的远大理想,还要设立一个阶段,一年学期,甚至一天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步印,踏踏实实,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实现目标有三个条件,一是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自主不被动学,不要情绪化学习,高兴时学,不高兴时不学,就是要坚持每天学,还有就是三年都学,不要以为初一初二简单,到初三来得及,二是方法得当,合理用时,三是有良好的心态,心无杂念,四是提高修养遵师重教。 小学和初中有很多不同;首先,就是同学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成熟了,你们不在是小孩子而是青年,你们很想摆脱教师和家长的控制和束缚,但又自己不能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完全把握自己,第二,课业负担重,科目多,程度深,与以前联系的少,小学是浅,少,易,而初中是,深多难这都要求学生学会自立,不要做每天三饱,一个倒的学生,睁开眼浑浑一天,闭上眼迷迷糊糊一宿, 班主任迎新生发言稿范文 篇3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每个家庭的状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探讨到位。下面,针对于“高三”这个特殊时期,提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1、了解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自己的孩子当然了解了!他就是脾气倔,学习不努力,懒散……”如果仅仅如此,那就太肤浅了。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盯着缺点不放;其次,了解孩子应该力求全方位,不但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还要深入他的性格及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他为什么那样做?他为什么那么想?”而不仅仅是“怎样才能不让他那样做”“怎样才能不让他那么想”。 “对症下药”——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谈得上治愈的方法。 2、反思自己 教育的过程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了解并反思自己就很难对孩子施加影响。比如,与孩子关系闹得很僵,家长只是一味地埋怨和生气,想“我的孩子怎么这样”“气死我了”,而不去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呢?”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可能是,孩子也只会埋怨和生气,不去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言行。 其实,每位孩子的眼睛都是极其雪亮的,孩子往往会通过察言观色和模仿来认识这个世界并修改自己的言行。就像我们老师,如果某个问题不懂装懂或者知错不改,学生马上就能够感觉得到,并且在他的心中就会留下一份轻视,并促使他类似不良言行的发生。当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通过行动让孩子感知到时,孩子就会学会一种极其有用的品格——反思,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自己的行为。 3、沟通交流 交流一定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基础上的。尤其孩子已经成年,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去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我想起自己女儿学走路的过程,先是学会了慢慢站立,再是扶着沙发或床沿移动,而后扶着大人的手迈步,再后来我用一根线绳引导着让她向前走了几步,直到后来她慢慢地学会了独立行走以至于奔跑。这个过程想必家长们都深有体会。当孩子学会了走路,他就再也不愿意被搀扶;如果一定要去搀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不耐烦或恼怒,这时的搀扶对他来说,不再是帮助而是挑衅——搀扶的行为伤了他的自尊、妨碍了他的成长。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类似的,他会不断地要求一些突破,并以挑战的姿态或言行来宣示自己的成长。当他觉得自己的成长受到束缚,他就会发起挑战或进攻。而与孩子走得最近的家长往往会成为孩子挑战的对象,尤其是在他们感觉被父母控制而感觉失去自由的时候。这时,有的家长就会感觉到权威受到胁迫,要么直面向前与自己的子女“开战”,要么就感觉到手足无措。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或父母被子女控制,很少有父母能够最终控制得了子女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形式上的、暂时的,或者子女的成长是被完全压抑着的。 可能会有家长说,“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我们就需要撒手不管了?”毫无疑问,肯定不是。即使是孩子成家立业了,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问。只是,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交流的方式也要随着做出一些改变,要从“命令遵从”逐渐过渡到“协商建议”。要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并学会对自己负责。 所谓“叛逆”,往往是在被压制的环境中才会发生的行为。父母与子女交流不畅,多数原因是由父母的“控制”与子女的“反控制”引起的。作为父母,要时时警醒自己是不是在“控制”或者“想控制”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控制。 另外,父母所提供的影响尽可能不要太显露在外。“你能不能像谁谁谁那样……”这种显性化的教育往往会成为子女眼中的干涉,召来的多是抗拒。 针对于如何与子女交流呢?特提出如下几条供家长们参考: (1)换位思考、控制言行 多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问题,不要紧盯行为,要深挖其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最近情绪有些低落或者成绩波动较大,不要第一时间就质疑和责难,而是尽可能地通过更多观察、咨询老师、尝试交流等方式了解原因。出了问题,孩子肯定也会处在焦虑不安中,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压力,如果父母再施压而不是帮忙他解决真正的问题,往往会使孩子更加心烦意乱,甚至会与父母爆发冲突、冷战或者自暴自弃。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当有了烦心事时,有人不是给你帮忙,而是质询、责难甚至嘲讽,你会有什么感受? 即使了解了孩子出现某些状况的原因,也不能够贸然采取行动。应该先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是怎样看待这样问题的,我会纠结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想一想,我能够为他做些什么,如果我采取这样的言行,会起到什么效果,对他有帮忙吗?如果说出的话只能引发孩子的“叛逆”行为,那还不如不说。 遇事一顿臭骂或者暴打,有时看似有效,实则往往适得其反。有的家长说,我实在忍不住了才打骂的。那我只能说,孩子也会忍不住越来越叛逆。果真打骂了孩子,事后还需要花相当的精力去安抚孩子,争取孩子的理解和宽容。与其事后弥补,不若事前防范。 又有家长说,除了打骂,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如果你的打骂只能造成对立、加强孩子的叛逆,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这肯定比没有帮忙孩子解决问题还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要好得多。 “为什么孩子就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哀叹。“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这个侧面来说,父母也并未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渴望和需求。倘若父母带着真诚及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往往也会尝试去体会父母的感受。 (2)给予信任,真诚交流 很多时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时一样,只要我们放手再稍加鼓励,孩子自己就能够解决问题、顺利前行。就拿我的成长为例,自从上了中学,在学习上,我父母就极少管我,可以说是“不闻不问”,当有人对我父母说,“你孩子懂事,不用人多操心!”我父母就会笑着回答,“这倒是的,他们没用我们操什么心!”父母的信任给了我别样的动力,让我感觉到自己不能够让他们失望。高中三年,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在校外租房子吃住,也确实基本做到了没有让父母操心。 现在的许多孩子最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不相信他们,导致的结果是他们也拒绝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育。18岁的孩子正当成年,极其渴望别人能够认同这个事实,期待能够得到成人的待遇。如果你把他当成“小屁孩”来进行教育,显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抗拒。成人间是怎样交流的?肯定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言听计从。 作为父母,要时时注意自己是否是在“蹲下来”(这里不是指身高而是指态度)与孩子进行真诚平等的交流。 成长就意味着会遇到一些挫折、要克服一些困难、要实现一些蜕变。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会“十分听话”,太听话的孩子的成长往往是处于停滞状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跟我们设想的一不样才是正常的,这说明孩子正在尝试独立地思考问题、探索生活。明白了这些,作为父母,也许就不会常常因着急于“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慌不择路”地采取行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问题,这非常正常。 父母心平气和,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即使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议,也往往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在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信任及交流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正能量。 另外,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这样怎么可能学得好”“我看你就学不好了”“你就会这样屡教不改”“你就是不要好”,甚至直接说“笨蛋”“蠢猪”“败家子”……这样往往不仅会引起孩子反感和不配合态度,还可能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最后真的如父母所预言的那样成了笨蛋败家子。 (3)适度示弱,引发共鸣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凡人,都既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特意在孩子面前“装大”。就像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不能够很好地作答,就应该坦然承认,不懂装懂的结果往往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坦然承认了,孩子就会受到“诚实”品质的熏陶,从而会被老师的真诚感动,增加老师的亲和力。示弱是为了让看到生活的本质,学生从老师承认不足并努力改进的言行中,就会学到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父母对待孩子也应如此。 父母适度示弱,去除“权威”的伪装,就会发现有些家庭教育的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或解决。比如,主动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缺乏耐心、方式粗暴、拥有的不良习惯等),并且寻求子女的谅解,就会发现,子女真的能够谅解自己;倘若父母一边打骂一边说“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呢”,给孩子的第一感觉往往是,“你还不理解我呢,我凭什么要理解你!”,打骂得凶了,他们与父母心的距离就更远了。 父母与子女闹了矛盾,不一定要子女向父母赔不是,父母有时也可以主动些。如果你觉得当面向孩子示弱有些不适应,可以尝试通过QQ短信、手机短信、写便条、写信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求和解。当子女收到父母反思自己言行的短信或书信时,他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言行。 说了那么多,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想要子女作出改变,父母首先要作出改变;父母成长了,才能够更好带动子女成长。”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