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
范文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3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 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素质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共57人,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4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46名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习能力与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平时的课堂观察和学习效果反馈来看,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成绩差别较大。整体来看,其中5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有3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1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还有10%的学生在班级中是属于极差的,测试考察很少及格,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课堂学习效率低;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知识体系梳理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数的运算}。年、月、日{常见的量}。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图形的认识}。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七、具体安排 (一)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课前复习-归纳整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梳理勾通-形成网络-综合应用。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9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能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5我们备课组共有四名教师,我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 一、坚持理论学习,优化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我们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教研教改知识,每月一个主题,并且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改革。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坚持除了组内的上课听课,这一学期备课组每人开了1节公开课。在活动中学到了新一轮的课改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们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备课组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互相听、评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 由于办公室的特点,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还组织了学生作品展、数学竞赛等学科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备课组有收获,但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开展活动没有周期性,在培优和补差方面还没有发挥团队精神,在下学期会努力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全组成员通过努力,继续发扬团结无私协作进取的精神能够在培优补差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培养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小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6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 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 (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 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 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三一班某小组同学“献爱心”的情况: 捐款 黄娜 董泽 李彤 张阳 任一 捐物 孟涛 李彤 任一 吴越 张恒 张旭 生1:我发现在这次“献爱心”活动中,有捐款的,还有捐物的。 生2:我发现捐款的有5人,捐物的有6人。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捐款的比捐物的少几人? 生2:捐物的比捐款的多几人? 生3:捐款的和捐物的一共多少人? 2.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师:参加捐款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 生:11人、10人、9人。 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 生:里面的同学重复了。 师:哪里重复了?(李彤和任一,课件闪动。) 看来这张表格不能让我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将表格中的名字作以调整,让人们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人?为此,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可以随意活动姓名的表格。请看黑板:(揭示黑板上的活动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去调整表格?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调整表格。(各组代表汇报、操作、展示) 方案一: 捐款 李彤 任一 黄娜 董泽 张阳 捐物 李彤 任一 孟涛 吴越 张恒 张旭 师:你觉得你们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把重复的两个同学摆在前面,能引人注意。 师:谁都赞同他们的摆法?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个积极探索的小组。你们组的摆法的确不错,可老师还是觉得,有时还会将总人数看成11人,哪一组还有更好的摆法?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从左往右看。那么,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把既捐款又捐物的人名移到左边。) 方案二: 捐款 李彤 任一 黄娜 董泽 张阳 捐物 孟涛 吴越 张恒 张旭 师:哇!你们的摆法很独特,说说你们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因为有两个李彤和任一,我们取下来一个李彤和任一,将剩下的李彤和任一放在中间,既表示捐款的人,又表示捐物的人,这样,很清楚的看出一共有9人。 师:你们组的摆法真的很有创意,他们组的摆法你满意吗?(生生评价)授予你们小组为“勇于创新小组”。同学们,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生成: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个方案,可以启发:当你和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你既想牵爸爸的手,又想牵妈妈的手,你应该走到什么位置?那么,同样的道理,李彤和任一这两个同学既捐了款又捐了物,他们应该放到什么位置?) 2.圈一圈。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调整后的表格,捐款的都有哪些人?捐物的都有哪些人?你能分别把它们圈出来吗? 设计意图:(不同颜色的粉笔圈出来更明显)为韦恩图的形成奠定基础。 3.探究韦恩图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直观,请看大屏幕: (1)取消表格。 表示捐款和捐物的人名单我们已经用线圈起来了,底下的表格已经没有用了,可以将它取消。 (2)捐款的移到左边,捐物的移到右边。 (3)线条歪歪曲曲的,将它画好就更美观了。(课件出现韦恩图) 设计意图:感受韦恩图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介绍韦恩图。 师: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韦恩图。(出现韦恩图三个字)你们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作韦恩图吗?因为这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韦恩在19世纪发明的,后来,就把这样的图叫韦恩图,也叫集合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有关集合的知识《数学广角》——集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介绍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将一幅不能很清楚的看到“捐款和捐物一共有多少人?”的表格,经过旋转演变后,转化成这副既科学合理又形象直观的韦恩图,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大屏幕,回答老师的提问。 4.列式计算。 (1)课件分别出示韦恩图的五个部分,学生分别说出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课件一一呈现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看懂韦恩图了,也真正领悟到了每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并且,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你能计算出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多少人吗?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2)计算板演。 方法一:5+6-2=9(人)答:捐款和捐物的一共有9人。(贴答数) 讨论:为什么要减2?(因为有2个人既捐款又捐物) 方法二:3+2+4=9(口答) 方法三:5+4=9(口答) 方法四:3+6=9(口答)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其实,利用韦恩图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看: 1.举一反三(4道抢答题) 4.思维训练 三年级有10名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1)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2)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几人? (3)只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有梯度的练习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举一反三抢答题强调重点,内化知识;思维训练题求重叠部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学到了很多关于集合的知识,下面,有请获得红花和红星奖励的小朋友上台。红花站左边、红星站右边。 引发冲突:两种都有的学生应该站哪?(中间)请观察这一排同学,回答问题: 1.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2.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3.既获得红花奖励又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4.只获得红花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5.只获得红星奖励的指哪些同学? 6.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内化集合知识;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知识升华 我是小小设计师。(课后作业) 请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集合图。大胆尝试吧!只要我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风破浪、历练出一身好本领,一定会设计并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以讲台前获得红花奖励和红星奖励的学生人数为题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设计出集合图。充分地利用韦恩图,让他们明白韦恩图在平时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板书设计,凸显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7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独立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经验,培养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8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开学几天的观察与接触,我对三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同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习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取的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 (1)加强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7、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分层设置作业,尽最大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8、加强书写训练,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七、教具与学具: 学生直尺、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八、教学进度(见附表) 九: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 吨的认识—————————————3课时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复习了————————————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整理和复习了 ———————————————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了——————————————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9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好几位学困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0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学生15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五、教改实验专题: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1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及大量数据的统计,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中位数教学,渗透一组数对称的数学美。 2)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前些天一个朋友到我家做客,他向我倾诉了前段时间的打工遭遇。朋友看到了一份招聘广告:本公司的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20xx元。他一看条件不错就去应聘了。可是一个月干下来,老板却只发给他1400元。于是他拿着招聘广告去找老板理论,要个说法。如果你是我那位朋友,你会向老板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 师:老板拿出员工工资表,(课件出示工资表)说:看,我们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就是20xx元啊。 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看后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月平均工资20xx元是这组数据里的平均数,当它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还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中位数。 师:既然平均数不能真实的反映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反映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请你先思考,同桌再说一说。 (学生汇报:可以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比较一下这几个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更合理呢?请小组内讨论,交流你们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现在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都认为150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那么请观察这几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1500元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答:从大到小,中间位置。 师:无论是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1500都处于这组数据的最中间位置。你能给1500这个数据取个名字吗? 学生试着取名。师引导中间位置的数叫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的概括能力真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中位数的理解越来越全面了,看来用中位数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水平。 (课件出示: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齐读。) 师:那么公司老板为什么要在招聘启事中打出平均数而没用中位数呢? 生答。 师:看来啊,这是商家的一种策略。我们分析一组数据时,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往往关注点就不同,所以才会选择不同的统计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师:我的朋友考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的加入使工资表发生了变化,现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课件出示加入朋友之后的工资表) 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口算一下应该是多少? 师:对照这两组数据中位数的求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当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看来中位数只和数据的位置和排列有关系。 2.众数。 师:其实生活中中位数的应用很多,这是老师课下调查并整理的一部分学生的体重。(出示体重表)(出示数据:。) 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先把数据排列出来,再找中位数) 师:仔细观察这组数据,除了能找出中位数以外,你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有3个同学的体重是一样的,是80斤。 师:说明8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生:我认为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多的数。 师:(电脑出示众数概念并指名读。)我们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 生:80。 师:说明在调查的这几个同学中,体重是80斤的最多。看来众数只和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系。 师:王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今年多大了?(10、11、12。)10岁的举手我们看一下,11岁的举手,那12岁的呢?你们说咱班十几岁的同学最多?(11。)那么11就是我们班同学年龄......(众数。) 师: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老师还想做一个现场小调查。你们都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码的鞋吗?现在分别统计一下男女同学的鞋号。(生分男、女生组开始统计,记录员进行整理。)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穿37号鞋的同学最多,穿40号鞋的最少。 师:如果你是一家儿童鞋店的经理,针对这两组数据提供的信息,会对你有什么帮助? 生:多进37号的鞋,因为穿它的人多。 生:我想再多进一些38号的鞋,因为随着学生长大脚也会变大。 生:少进一些34号、40号的鞋,因为穿这些号的人少。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它们3个统计量都有什么特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但会分析数据,还能根据数据进行决策呢,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 板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 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中间的数中位数(1个) 一组数据出现次数最多众数(0个,1个或多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2这一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我顺利完成了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1.我坚持在每一节课前认真备课,努力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认真设计教学方法,争取每一节课学生都听得懂,效果达到最佳。每节课后,我认真总结这一节课上得如何,好的方法以后继续采用,不好的方法尽快改进。 2.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这一学期以来,我能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 我能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处理好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进行教学,力求使每一节课上得最好。 3.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课后,我能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找出学生错误的地方并给予更正,对于作业中较多错误的采取面批,使学生及时掌握没有掌握好的内容, 对于做得较好的或进步较大的,我能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very good! 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你写的字很有进步!”等等。 二.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1.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我在开学初就制定了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2.我还根据每次考试测验的成绩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进得辅导,使他们将一个单元里掌握不够好的知识及时掌握好。 3.实施学生奋斗目标跟踪制度。在一开学,我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了每次考试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每次考试后,指导学生对照自己的奋斗目标,表扬达标的同学,鼓励没有达标的同学继续努力,真正达到了奋斗目标跟踪制度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顺利完成了这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但是,还有几个单元的测验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今后,我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3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老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4班级情景分析: 一、基本情景。 总人数55,男生28,女生27 二、学习情景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理解本事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必须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本事,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此刻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头地些资料: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资料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资料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构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确定本事;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资料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资料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本事,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资料。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能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够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本事。最终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本事,并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所以,让学生认识这些资料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确定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确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7、使学生经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本事,发展思维本事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本事。 本册中在关各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本事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异常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经过题目会自我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本事。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提高。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本事。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资料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5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例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数位顺序表知识 (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个级的数的读法.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40002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①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②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③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①讨论:2496与26960000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②联系:“2496”不讨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③即时训练.读一读:50000180 (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①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老老师;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③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有教老师总结说明;先读万级上的数(多少万)再读个级上的数 ④即时训练.读一读: (4)每级中见有0的数的读法.写出85000300 ①讨论,尝试读法 ②要求按读数的步骤进行; 启发: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正确读法: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③即时训练.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文第5页的”做一做” 2、课文第8页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不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 3、课文练习一的第3~5题。 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面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先哲合适的读数方法。 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面的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亿的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读数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由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体会和总结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先读万级的数,在读个数的数.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联系两个0或着三个0的只读一个零),没级末尾的0不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6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7一、指导思想 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主要目标放在阅读、写作中,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如、等,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习作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培优补差对象 根据学习进程和学生情况定人。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7、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8、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9、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0、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8【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所以设计的重叠问题有较简单的,也有一题多法的,还有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重叠问题的实践题目,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各有所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又由于重叠问题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较复杂和抽象,所以设计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领会重叠问题的基本结构,并让他们借助实物图等帮助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感知集合图形的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难点:借助直观图解决集合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小明排队:小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数起小明排第4,你猜这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人? 师: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一下这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 (1)调查本班学生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情况。 (2)游戏:参加数学小组、作文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两个呼啦圈里。 问题:当有同学既参加数学小组,又参加作文小组时怎么站? 引出问题,学生想办法解决。 (3)说说呼啦圈里各部分学生所表示的意思。 2.自主绘图,加深理解。 课件出示: 三(1)班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情况表 数学 小明丁旭小小小强小兵小东张伟赵军 作文 小平刘红小东于丽小史陶伟小小卢强小光 (1)提问: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学生说说理由) 师:能不能设计一幅图,把学生的姓名写在合适的位置,让我们能一眼就看出参加数学的、参加作文的和两个项目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呢?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交流,逐步整理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韦恩图)。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科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科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4.读图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图中的各种信息。 5.观察图表,算法探究。 师:你们能很快地算出参加数学、作文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列式。 6.比较图与表格,突出韦恩图的优点,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巩固应用】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既……又…… 8+9-2=15(人) 8-2+9=15(人) 9-2+8=15(人) 6+7+2=15(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19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0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供给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本事。 二、学生情景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进取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必须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必须的学习数学的本事。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本事。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教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构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本事,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本事。 解决问题: 1、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本事。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我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一样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供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到达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我是经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经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和发散思维本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1一、班级实际情况 本年级学生共有59人,整体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只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有一小半学生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有难度的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特别有3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不知道怎么学习,基础知识很差,每次考试很难得到60分,经常不及格。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因此,复习时要抓补差工作,让全体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复习的主要内容 1、混合运算和乘除法计算(第1、4、6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整千数学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2、加和减的计算(第3单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察物体与周长的理解、计算(第2、5单元)。这部分内容包括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进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并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求多边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4、年月日的知识(第7单元)。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判断闰年、平年、大月和小月;知道一年有四个季度及每个季度的天数;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掌握;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5、认识小数(第8单元)。借助元角分的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充分依托班班通设备,合理选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5、搜集一些题型,出4份单元复习试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了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乘除法计算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难点:观察物体、年月日的知识、周长的计算。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错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设立错题小册子; 2、选择适当的练习题型与题量,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打开思路。 3、重点抓好班级的后进生,力争期末时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利用学优生的资源,成立“二帮一”学习小组。 4、统观全册教材,帮助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方法。 5、注意孩子细心方面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做题习惯。 6、复习以基础为主,同时注意练习、作业精心设计,以帮助优等生拔高,差生补基础。对重点难点增加课时量,要讲深入一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2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难点: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3一、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有部分学生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少数学生对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另外还有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复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一)数与代数: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5、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 周长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与搭配中的学问,这两部分内容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三、复习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复习重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然后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精讲多练,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六、复习时间安排 1、万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2、倍的认识…………………………………1课时 3、多位数乘一位数………………………………2课时 4、四边形…………………………………………1课时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1课时 6、分数的初步知识………………………………1课时 7、综合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4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绝大部分学生家蒲塘、鲁村等行政村,有水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根据上学年成绩检测情况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七、课时安排 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5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是三(1)班和三(2)班,两个班共101人。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计算方面,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面,在数学思想方面等等都有了相对二年级一个较大的进步。三(1)班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但部分学生较为浮躁,倾听方面差,书写马虎,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三(2)班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比较集中,课堂纪律较好。作业书写好的学生很多。但两头的学生差距比较大,学困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比(1)班差,也很懒。 两个班级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估算习惯与能力有待提高; (2)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如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答题速度过于缓慢; (3)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 二、复习内容分析(▲为学生重点,●为学生掌握不够好的地方) 1、测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 ▲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 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5、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 6、时分秒: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学生能做到节约时间。 7、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可能性和数学广角: 知道事件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知道可能性有大小;●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发现各单元内容与以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主要有长度 和质量单位、时间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分数和整数的关系),初步认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2、复习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查漏补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复习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复习重点: 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 五、复习难点: 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概念的体验与换算;四边形;解决问题。 六、复习措施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算理、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图形部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5、注重在总复习阶段温故知新、拾遗补漏和培优补差。比如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分析、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认识。 6、精讲精练,保持学习兴趣。 7、班内的后进生,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8、复习结束时,让学生在全班中谈谈自己的复习收获。 六、复习时间安排 万以内的加、减法 ………………………………………………………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1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 ………………………………………………………1课时 四边形 ………………………………………………………1课时 时、分、秒、千米和吨 ………………………………………………………1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 ………………………………………………………1课时 综合练习 ………………………………………………………4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6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 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只参加跳绳比赛的有6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3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有5人,一共有14人。 3.对比分析,介绍韦恩图。 (1)对比、分析,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而且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图示表示。上面的三幅图中,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预设1:喜欢第三幅,去掉了重复的学生的姓名,更清楚,很容易看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学生情况。 预设2:喜欢第三幅,用两个长方形的重叠部分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很直观。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就研究集合。(板书课题:集合。) (2)介绍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师:第三幅图先把参加跳绳的和踢毽的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在了长方形里,很直观。回忆一下,在认识百以内数的时候,按要求写数时,就把提供的数和按要求写出的数都用类似长方形的圈圈了起,每个圈都分别表示一个集合。 师:在数学上我们常用这样的方法,直观地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多媒体课件出示左下图,或在黑板上将姓名卡片圈起。) 师:这个图表示什么? 预设: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的集合。 出示右上图,随学生回答将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姓名填入圈中。 在填入姓名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圈中的姓名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体会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每个圈中姓名的摆放次序可以多样,体会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3)介绍用韦恩图表示集合的运算。 提问:利用这两个图怎样才能让他人直观地看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员情况”呢?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将左右两个图部分重叠的过程,或操作姓名卡片,去掉重复的姓名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姓名出现两次的学生是这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可以用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它们的交集。 提问: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 提问:整个图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或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 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1)尝试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预设:9+8-3=14,9+(8-3)=14,8+(9-3)=14,6+3+5=14等。 让学生通过图示与算式结合进行表达,感悟多种集合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韦恩图上指一指它们求出的是哪一部分,体会并集;指一指算式中每一步表达的是哪一部分,如“8-3”和“9-3”,体会差集。 (3)比较辨析,体会基本方法。 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发现虽然具体列式方法不同,但都解决了问题,即求出了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9+8-3=14这一算式表达的含义,“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再减去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体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个数”这一基本方法。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可先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让学生填入相应的序号,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将两个集合并的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第(1)题的?要注意什么? 预设:圈出重复的姓名,再数出。要认真仔细找,不要漏掉。 提问2:第(2)题是求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预设:第(2)题求的是获得“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获得了任何一个奖都要计算进去。先数出获得“语文之星”的集合的人数,再数出获得“数学之星”的集合的人数,相加后,再去掉既获得“语文之星”又获得“数学之星”的人数。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借助韦恩图帮助学生理解。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合的知识,还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7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8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50人,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但同时,仍然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二、指导思想: 本年级的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计划如下: 三、培优辅差对象 ①学业成绩优秀及表现积极(优生)培养对象 陈思彤、张慧敏、储子钰、潘慧 ②辅差对象 陈露红、曾盟智、陈玟琪、陈庆禾 四、具体措施: 1、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2、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差生,改变差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4、对差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5、充分利用早早读和午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6、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7、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8、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9、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29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本人担任三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对各班学生情况作如下分析: 三年级5班共有76名学生,其显著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其中30%学生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经常达到优秀甚至满分。如:韩世杰、刘成篪、邵子涵、吴思雨等。有50%的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懒散等毛病,导致成绩上不去,很少或难得可以达到优秀,一直处于中间水平。他们的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还是有的,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还有20%左右的学生是在学习上还暂时处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只有七、八十分,甚至还会出现六十几分,在班级中是属于差的,严重地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总体水平。这些同学身上的缺点就是: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我们班还有2个特殊的学生,张扬林子和耿超然,由于特殊的家庭情况和自身的智力问题,每次测试都只在50分以内,对于他们来说,成绩要上去,真的有点困难。 三年级6班原有77名学生,现有2名正处于病假当中。本班大部分学生特别活泼好动,一般来说,活泼好动意味着聪明,但是聪明却不扎实,成绩不稳定。虽然本班每次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还不错,但高分不够多。对比平时的检测可以发现成绩稳定的在90分以上的较少,基本能达到20%。本班的学生大部分家长比较负责任,家庭教育较好,只是部分孩子缺少严谨的思考习惯和专心的学习态度。 二、指导思想 在期末复习时,我们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结合青岛版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优化复习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整理与回顾中,形成对所学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查漏补缺、提优辅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习内容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与计算 数与计算主要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主要包括:观察物体、平行与相交。 3.统计 统计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 四、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解决问题。 复习的难点是24时计时法、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平行与相交以及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回顾整理全册内容及完成综合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熟练相关内容。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参与对知识整理与复习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引导学生体验分类整理知识的必要性,加强对回顾与整理方法的指导,初步掌握复习的方法。 本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充分利用综合情景图中的内容为线索,对本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复习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一边引导,一边示范,借助分知识板块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按知识体系整理知识的方法。 2.采用独立回顾整理、小组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课前回顾整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回顾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系统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完善各自回顾整理的内容。对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要加以鼓励、表扬,并对学生的整理方式提出和理化的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以激发学生对回顾与整理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综合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对于教材中的综合练习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打乱顺序,也可以适当的调整、分解、改动和补充。例如,计算课,精讲算法,引导学生用高效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概念课,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用举例、画图、联系实际、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促使学生做到灵活运用。空间与图形,可以通过实物观察、比较、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特征,并能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正确的画垂线和平行线;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事和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条线统计图的方法和作用。 4.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回顾整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方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有差异,应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并进行适当的帮助,及时查漏补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提高优生与辅导学困生的关系——辅导学困生为主。 (二)内容及时间安排 根据本学期时间和内容,复习约安排12天左右的时间,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把以下内容和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复习内容 时间安排 平行与相交;观察物体 6月17、18日 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6月21、22日 统计;计算器 6月23日 三位数乘两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月24、25、28日 6月29——7月2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0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做一做”:25.2÷634.5÷1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应该如何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师:生活中除了买东西时需要用到计算,还有很多情况都需要用到计算知识,所以希望咱们的同学能真正学好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1一、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难点: 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建立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涂颜色”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1)要求学生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 (2)讨论: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生:因为右边的图形小,左边的图形大。)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课桌的表面要比数学书的表面大。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比较下面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问: (1)第2图与第4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图1与图3?(3)第5图与第6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迭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5、导入面积单位。上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哪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多,哪个面积就大。可是方格有大有小,(出示下图)看,这个图形的形状与图 5的一样,它们所包含的方格数也相等,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这说明,单靠数方格还不准确。因此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73页。 6、认识面积单位。 提问: (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2)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师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三张正方形纸摆成如下图形,让学生看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要测量操场或房间地面的大小,你们认为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恰当? (4)要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数方格比面积大小。 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6平方厘米长方形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2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数学科。本班学生有57人,其中男生有32人,女生有25人。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有: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3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整体的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复习工作。根据学校的新要求,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复习,有目的、有计划,有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复习质量,为期末考试和检测成绩的提高打下基础。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全册知识点概括 1、全册知识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部分、薄弱部分 比较好的部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单位置与变换、 、第一单元千克、克、吨 第八单元可能性 薄弱部分: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各部分知识进行概括和提炼 (一)乘除法计算(第2、4、6单元)。 1、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2、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练习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计算和商中间、末尾有0的题目。 3、混合运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4、能联系生活实际,解答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二)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换算(第3、7单元)。 1、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强化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特别是对吨、千克、克的理解。 2、通过各种不同的的练习形式,熟悉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 (三)位置变换与周长的理解、计算。 1.理解周长的内涵,能通过测量、平移等多种方法计算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四)可能性、生活中的推理及物体搭配问题。 1、通过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些可能性的练习及推理练习。 2、通过些找规律的题型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推理过程中小结规律,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3、自己复习时候的侧重点。(含学生易错内容) (1)计算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提高。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2)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分清这几种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4).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三、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 (1)班级整体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也有部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每次作业都难以完成;学习中注意力差,书写普遍差。全班学生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大意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班级有5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极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引导工作。 (2)班级本学科知识、优势薄弱点 比较好的部分: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单位置与变换、 、第一单元千克、克、吨 第八单元可能性;薄弱部分: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 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三年级数学学习计划总结篇三 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已结束,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积累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了学期末统测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特拟定出以下语文复习计划: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39名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水平在中等层的学生居多,优等到学生较少;有3个学困生和7个后进学生。因此本次复习计划决定从学生自己的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导,来进行组织复习教学工作,注重课本知识扩能力的把握。让学生能在这段复习的时间里,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争取在期末统测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二、复习内容 (1)、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并能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单位,同时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2)、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和笔算的验算(特别是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 (3)、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乘法:把握倍的认识与计算;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续进位的计算),能解决相关的乘法问题。 (5)、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8)、数字的编码与集合的认识。 三、复习的重难点 1、扎实抓好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习惯。尽可能保证学生在计算上不出错。 2、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训练与指导,对于易出错的问题加强练习。 3、学生综合性知识的运用与练习。 四、后进生及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一)是互帮互学,优化组合。课内,我们主要采用互帮互学的形式,优等生与学困生搭配,发挥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外,主要采用优优组合的形式,让同一层次的学生自由配对,发挥学生之间的竞争、激励机制。 (二)是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让学生质疑问题,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便及时矫正或查漏补缺。 (三)是情绪的保持。积极的情绪是复习质量的保证。复习期间合理安排一些调节,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四)是灵活辅导: (1)对于优生:让他们进行一些新题型的训练,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2)对于学困生: 1、组成“一帮一”小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 2、练习面批面改,及时改正错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 篇34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2人,其中男同学人,女同学37人。本学期学生整体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性高,表现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班里还有5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三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有陈曦、陈志威、孙云龙、魏翔宇等)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力争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其中优秀率占全班总人数的45%,合格率占95%,希望通过期末复习使他们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天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4、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力争优秀率达到70%及格率达到100%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