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
范文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2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 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板书设计】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鲤鱼)【教学后记】 生命周期(流程图)卵→雏鸡→成鸡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成虫小羊→成羊幼仔→成年熊猫卵→幼鱼→成年鱼生命周期的时间约14年约20年约1年约15年约20年约50年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教师设计好“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收集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容量较大。主要包括的内容: 1、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歌唱方法; 2、介绍西洋乐器(键盘乐器、拉弦乐器、木管乐器。)并欣赏西洋乐器演奏的乐曲; 3、系统复习已学过的读谱知识、欣赏知识; 4、欣赏和学唱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 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教师应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教学目标 一)唱歌教学 1、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歌唱方法。 2、有感情地背唱2-4首教材歌曲。 3、学唱1-2首合唱曲,做到声部间音高准确,声音统一和谐。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二)、听音教学 1、听记2-4小节旋律。 2、听辨不同主音结束的歌曲与旋律。 (三)、欣赏教学 1、介绍西洋乐器,并欣赏由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 2、了解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黄自先生,并欣赏和学唱他的作品。 3、熟悉2-3首欣赏曲。 4、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四)、读谱知识与视唱 1、系统复习已学过的读谱知识。 2、视谱学唱4-8小节的旋律。 3、能够随琴视唱歌曲的旋律。 (五)节奏练习与律动 用学过的节奏型为歌曲、乐曲伴奏。 (六)器乐教学 1、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2、继续口琴的吹奏,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3、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4、演奏简单的乐曲2-3首。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上课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大胆表现对音乐的看法,创新意识较强。学生喜欢音乐课,学习态度端正,上课举手积极,发言热烈;尤其是个别的男生,表现欲较强,气氛活跃。但有学生上课不够自觉,个别同学倾听的习惯还未养成,上课参与不够积极主动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普遍不喜欢教材上音乐。 具体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3、深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参与性。 4、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时期在的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 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20xx年2月18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我所任教的六(4)班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一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五、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七、教学进度表 1始业教育;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3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热起来了 5 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 7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 8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9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10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1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3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14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15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5《新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和树叶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外进行一些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让学生在对大树和美丽的树叶的观察研究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爱护草木,保护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叶的.颜色、形状、大小、构成、叶脉、叶柄等多方面的知识。 2.“动物”单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从材料角度进行分类。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质。 4.“水和空气”单元学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器材(瓶子、脸盘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关于水的资料,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通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7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验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实验安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6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 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 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 生长” “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 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 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 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 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 “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 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 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 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 等。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 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 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 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 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 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 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 2 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 图或影像资料。 “磁铁”单元 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 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 元的钢币,5 角的铜币和钢 币,1 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 2、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 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3、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 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 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 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 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 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 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 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 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 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 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 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 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搜集信息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种植饲养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课时安排: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7一、教材分析及全册目的要求: 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本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共包括了五个单元17课时的内容。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本册教材强调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本册教材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手脑结合的教学要求。本册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概念,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问“为什么”,并能分析问题的主次,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认真展开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与测量、假设与搜集证据、解释与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各相关主题之下,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科学的人文精神的渗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对科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神秘感,认为科学是很高不可攀的事情。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通过科学课的学习,破除学生对于科学的畏惧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科学当中,当好小小科学家。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这一册是《科学》起始年级,从探究对象上看以认识事物的现象和变化的现象为主,即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主要话题;从探究水平上看,以引导性探究为主,即教师以示范性、扶一把的方式教孩子学习探究,不可操之过急,要求过高;从过程与方法上看,以观察与测量为主,培养学生观察与描述,学会使用测量工具采集数据。这是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础。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课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中要渗透新时期课改的有关教育理念,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做到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8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7、8、12、15、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三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遍布我们的周围,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和美好的环境,研究植物是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的存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精品教育资料文库。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栽小葱,通过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的喝水情况,了解到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也初步了解到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本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四年级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六年级学习生态平衡打下基础。 本单元精选了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从学习目标上看,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设计意图: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设计意图:声音对于地球上的动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声音,整个世界便会沉浸于一片静寂当中,动物将失去感知环境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随时随地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里,无论是否在感知或愿意感知,声音都客观存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单元围绕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特征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研究、认知声音的奥秘。声音无疑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充耳不闻”的,从婴儿时期就早已“耳熟能详”了。但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很多人对此缺少思考,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本单元通过系列科学探究活动解答声音的产生、传播与变化这三大疑惑,用活动体验纠正偏见,也为初中学段学习声音规律提供知识基础与实践经验,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本单元的探究活动采用了显性化的方式,让难以直接观察到的声音“现身”,使声音“看得见”,以及听得见声音在各类物质中传播等,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东西也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学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设计意图: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从文具、衣帽、课桌到轮船、火车、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材料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也都是以材料为标志来划分的。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材料的特征?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材料的特征?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研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材料?这些都是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为材料总览。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材料,使学生意识到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按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接下来是并列平行的三课,分别选取了纸、金属和塑料为研究对象,它们不仅常见、易得,而且既有天然材料也有人造材料。这三课的设计模式大体相同:在认识材料性质的同时,交织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练习。所涉及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有:观察、描述、控制变量、作出假设、实验、概括推理、表达交流等。 本单元也将“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一环境”结合得非常好,可以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在纸的硏究中,渗透了保护纸的原材料——木材资源的教育;在《金属》一课中,让学生综合考虑材料的多种性能,进行材料的设计;在《塑料》一课中,让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等等。 第5单元《观察天气》设计意图:天气是大气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天气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天气定量的观测以及对量的分级,是人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依据。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只有充分把握其特点才能预防灾害、减少损失。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相关知识,学会观测天气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关于天气的观念,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地球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众对天气与气候的熟知程度,对其参与诸如气候变暖等全球性话题的讨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中年级的孩子对天气的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低年级时他们学过《关心天气》这个单元,但是对天气缺乏定量观测的经验。他们已经认识到天气变化、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但不会从量的意义上去判断影响的程度。此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分不清,对各气象要素也未形成整体的认识。 儿童在天气这一概念的建立上有进阶性,他们是先认识具体的天气现象,进而了解这些现象的规律,最后才能搞明白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本单元处于儿童天气概念发展的中间环节,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概念,通过观测天气去把握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不只是呈现关于天气与气候的若干科学知识,还鲜明地显示出天气知识从形成到运用的逻辑,由这样几个问题串联起来:为什么要知道关于天气的量?怎样才能知道这些量?知道这些量可以做什么?带领学生弄清楚这些问题,其用意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天气知识的意义何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在科学教育的过程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虽然探究式科学教学是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过程,但由于儿童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应采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以适合儿童发展水平。 科学方法是研究者用以考察自然界的步骤、程序,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总结而来的。科学方法创造了科学知识,体现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彰显着科学的本质与价值。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整个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回顾和分析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一些共同的要素,例如基于对自然的观察提出问题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要素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要素,包括提岀问题、作岀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八个方面。以要素形式来提出,提示我们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一定完全按照这个流程的顺序,也不一定在所有的探究活动中都涵盖全部八个要素,例如,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问题不一定是由学生自己提岀来的。但是,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流程,那么他们今后面对问题时,就有了自主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基础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将运用并发展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等科学方法,这些被称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科学探究的技能不是孤立出来逐个培养,而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做中学”的方式,逐步得到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是科学教入学的重要目标。 本套教材以专项学习的形式,设置“像科学家那样”单元,与程师那样”单元一起形成两个面向的专项技能发展体系。在一年级到年级 的12册教材中,分上、下两册交替安排,各有侧重,做到依据学单的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的重点和深度,让学生获得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专项学习的选题,选取有利于凸显清晰的探究过程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探究活动的过程要素及其关系。对学生认识探究活动过程要素的教学,并非仅在本专项学习中进行,应该渗透在全年段教学过程中。因此,每学年所安排的专项学习强调的要点,教师要有所把握,在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并在专项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明晰,形成完整的认识本套教材专项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基本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同样呈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的学习中是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来统领的;进入中年段以后呈现的是七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进入高 年段以后,进一步增加了查阅文献。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下雪以后,人们会在积雪冰冻的道路上撒工业盐”的生活情境,通过提出“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三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的方法,通过对比“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撒盐”和“在冰上撒盐和不撒盐,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理解要提出能够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案,强调实验的公平性;再次,在得岀结论时,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证据)来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强调分享交流时要结合证据介绍结论以及在交流质疑时也要提出证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对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如作出假设、处理信息,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些过程。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上学期相比,经过二年半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定的科学素养;但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及跳跃性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9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学习情况 学生人数:132 平均分:90.5 优秀率:76.5% 及格率:95.7% 知识及能力情况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不够好。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继续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以及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情况 学生对科学小制作、小实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比较感兴趣,热爱相关的科学拓展学习。是展开科学系的的契机。经过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与模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提高。 学习困难生情况 个别学生对于实验课的纪律自我约束有待改进,本学期继续明确目标与标准,培养良好科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要求 科学探究 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和生活中,并力争发展创新,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探究植物的花、种子和果实的特点,了解植物繁殖的过程。 2.探究天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的特点与作用。 3.研究太阳、太阳与影子、太阳与生物、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4.认识溶解的特点、作用,了解加快溶解的'知识。 5.知道人体消化器官器官,了解其作用与保健。 6.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知道如何保护呼吸系统。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23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太阳与影子:(包括1-3课),玩一玩有趣的手影游戏,找出影子产生的原因;做一个日晷模型来计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混合与分离:(包括4-5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3、生活中的材料 (7-10) 4、植物的繁殖(11-14) 5、常见的力(包括15、16、17课),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探究活动,逐步推进以“学生对常见的力的认知”为线索,进行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事实证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6.消化与吸收(18-20) 7.设计与发明(21-23)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指导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0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等四个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温度与水单元引导学生测量水温变化的过程,比较水的冷热,了解水的三态循环,正确使用温度计。 磁铁单元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两极,以及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教学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种植我们的植物 3、我们先看到了根 4、种子变成了幼苗 5、茎越长越高 6、开花了,结果了 7、我们的大丰收 8、单元1评价 9、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10、蚕的生长变化 11、蚕变了新摸样 12、蛹变成了什么 13、蚕的生命周期 14、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5、我们的生命周期 16、单元2评价 17、温度与温度计 18、测量水的变化 19、水结冰了 20、冰融化了 21、水珠从哪里来 22、水和水蒸气 23、水的三态变化 24、单元3评价 25、我们知道的磁铁 26、磁铁有磁性 27、磁铁的两极 28、磁极的相互作用 29、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30、指南针 31、单元4评价 32、学期总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 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板书设计】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鲤鱼)【教学后记】 生命周期(流程图)卵→雏鸡→成鸡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成虫小羊→成羊幼仔→成年熊猫卵→幼鱼→成年鱼生命周期的时间约14年约20年约1年约15年约20年约50年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教师设计好“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收集婴儿、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我们的生命周期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 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引出“面积” 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 探究新知 (一)结合实例 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 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1、摸一摸 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 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为小组活动做铺垫。 好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物品”。怎么猜呢?老师这儿有4种备选物品,根据老师的提示,发挥你的想象,选出你认为合适的物品,准备好了吗?第一件物品:它的面比数学书封面大一些,但比课桌面小一些。它是什么?第二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4个数学书封面那么大。它是什么?(引出方法:摆一摆)第三件物品:它的面大约是6个手掌面积那么大。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 1、比眼力 (出示两张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卡纸) 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即可判断面积大小。师加大难度,让学生想办法验证通过眼睛观察得到的结论。引出 “重叠法”。 2、度量意识的培养 (出示两张不易一眼看出大小的卡纸) 让学生回忆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会回答“用尺子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用尺子量其实也就是看线段里有几个1厘米,那现在要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可提示学生:“是不是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想办法?”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发现,也像1厘米的长度单位那样,我们也可以用一模一样小一点的图形摆一摆,看卡纸上能摆几个小图形,就能比较出来面积的大小。 3、小组活动——选择统一单位度量 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发现有的小组用三角形摆,有的小组用圆形来摆,但选择正方形来摆的小组占多数。通过采访,明确了只有用正方形来摆,才能恰好摆满卡纸。最后老师提问:如果想准确测量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觉得选择什么图形来摆更合适?并告知学生,其实,国际上也就是用正方形来度量面积的。 (三)区分周长与面积 师出示一种比较面积的方法,即用毛线绳沿图形围一周,谁用的毛线长,谁的面积就大。让学生判断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通过探讨,学生明确了围一周指的是周长,而不是面积,进一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体会面积守恒的数学思想 1、拼一拼 请三名同学上台抽取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黑板上摆出作品。用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磁卡,分别拼出一个周长最长的图形,周长最短的图形,任意图形。之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拼组图形正对着我们的面。问:你们能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吗?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变魔术 将第三名同学摆出的任意图形,变换形状。通过观察、探索、发现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却是相同的。 四、全课小节 请同学说自己收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带着今天的收获,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开始入手。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面积”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在对比两张卡纸的大小时,学生先是用观察法,然后是重叠法。最后,在两种方法都无法得到结果时,老师通过适时提醒:“同学们,我们在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时,是怎么做到的?”使学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后引出统一单位来度量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同时,度量意识也得到了培养。最后拓展提升部分,通过拼一拼、变魔术的活动,学生对面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度量意识也得到培养。但也由于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我想如果我在一开始,允许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去度量两张卡纸面积大小,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打开,最后再探索到用一模一样的正方形来度量会更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3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听辨音的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习创编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基本认识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中的部分乐器。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40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内容 1 祖国妈妈 2 春来了 3 愉快的劳动 4 两只小山羊 5 小棋手 6 母子情 7 友爱之花 8 快乐的节日 9 小骆驼 10 梦之船 11 音乐家冼星海 12 喜洋洋 13 选唱选听春季,音乐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4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文化,培养学生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基本内容分析: 本学期使用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下)》(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2),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两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 内容安排 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 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本册教材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听说、认读(包括动物、食品、数字、同学、家庭成员、数字等6个话题)的单词,并能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演游戏;4)能听、做TPR活动;5)能学会书中的小制作;6)能唱书本里的英文歌曲;7)能听、说、唱书中的歌谣;8)能完成8个形成性评价活动;9)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二)教学重、难点 1、 能掌握26格外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和格式。2、 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3、 活用四会句型, 4、 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5、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三)教学关键 1 .强调语言运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运用功能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 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 .注重能力培养力求用生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目标鼓励学生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 .突出兴趣激发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三年级二班共有47位学生。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针对性措施: 小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体现,小学英语对话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怎样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呢?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对话。根据这些对话稍稍用心设计一下,便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学习对话的良好氛围。 通过复习与新授对话内容有联系的已学过的对话,为新对话教学作好辅垫,并可以以此导入新对话教学。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更好地为新授打好基础。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教师与全班对话(个别学生也可),或是让学生问候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二)、 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场景,表演对话。 在教学对话前为学生设计场景,营造氛围,诱发学生的语言动机。让学生发言,教师稍稍加以引导,将他们的句子串联成对话。请学生跟读。然后操练几遍,便可让学生在设置的场景里进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而下面的学生当“观众”并打分,并请打分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打这个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怎么说?对不对?应带怎样的表情?怎样演会更好?学生无论是表演的还是看表演的,都会在打分时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 (三)、 通过娱乐、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小学生中,就是再高年级的学生还是非常爱玩。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对话教学中,设计各类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比中学,猜中学,玩中学,唱、跳中学。如:藏卡片、快看快说、快听快指等。印象会特别深。 (四)、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手势。 把一些单词、短语、甚至是句子与手势或是肢体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全身活动,手脑并用,即加深了记忆,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五)、注重字母教学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5一、指导思想: 教师应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最新理念来实施教学活动。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倡导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互动的学习模式;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正确把握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要培养良好的发音,正确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新版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更加贴近”剑桥少儿英语”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更能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为他们今后的继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下册7-16单元,每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本套教材生动活泼,教材整体设计体现了听,说,读,写,并通过说,听,chant,sing、play多途径来激发兴趣,并最终形成语言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语音、语调基础;在一些英语教学活动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或完成教学活动。 四、教学措施 1、考虑到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6、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小奖品等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评价,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等途径,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6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7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 年中的月份数、大月、小月的天数,以及判断平年、闰年;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是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四、教学时间: 6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年×月×日,有的同学还知道×时×分,你知道这些信息里都包含哪些信息吗?(年、月、日、时、分) 2.解题:这些都是时间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时、分、秒,这节课我们要认识年、月、日。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20__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观察黑板上20__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大月、小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提问:20__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__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认识平年和闰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教师不做评价。 2.揭题: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课件分别出示20__~20__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引导:这是20__~20__年2月的天数,依次观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2)组织交流。 ①反馈填写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②引导观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0__、20__、20__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3)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表格,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是随意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再让大家将表格中的闰年圈出来。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__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问: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 学生根据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回答:2月29日。 2.数学文化。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四年一闰”的规律吗?这里面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8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指名阅读短文,并让学生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如20__年、1600年是闰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季度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师出示表格并追问: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追问: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3课时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2.填空: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通常每( )年里有( )个平年,( )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 )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 )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4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2.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 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 小结。 3.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提问: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三、反馈完善 1.说一说: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 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你认识这个图标吗?(禁止机动车通行),7:30~18:30表示什么?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绿色圃中小学教om (提醒学生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提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5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并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改成普通计时法吗? 指名汇报后引入第 课时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交流共享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om 引导: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14:00)什么时候结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师:钟面上是从2:00到3: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从3:00到4:00经过几小时?(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16-14=2(时)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谈话: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开始时8: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10到8: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提问:现在你能计算从8:10到8: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引导: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13-12=1(时) 17-15=2(时) 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 提问: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讲评。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小明是几时睡觉的?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时间从第一天晚上的8时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计算?应该怎样计算?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时)。 方法二: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即12-2=10(时)。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6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1时=60分 1分=60秒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 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 (3)提问:王叔叔11: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思考题。 (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 (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8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基本步入了正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本学校的重中之重,在王校长的号召下,我的本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所执教的班级有三四班、三五班、三六班。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上好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教学管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座位等,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2、在每个任务前,老师要提前预设可能发生的情景,在做活动之前,讲清规则,提出要求。语气要中肯有力度,对学生产生威严感。 3、合理分组,优中培优。英语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关键,因此,打好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更有影响。本学期,我将努力改善自己的课堂效率,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争取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给其留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引导其自主创新。特别是对于操作能力较强,课堂上又“吃不饱”的学生,要给其布置更为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其独创性。 4、互帮互助,优中带差。对于英语课老师来说,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作风懒散又兴趣不高的学生,这一点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效率不高也是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这方面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创造一些较为丰富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课堂上布置任务体现分层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特别是后进生,应给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他们解决不了的任务,充分利用分组的作用,让学生互帮互助,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共同努力共同解决。 5、建立合理的长效的课堂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奖励评价机制要细致化。例如:积累分数,或者发放报喜单,积累印章,贴画,口头表扬等等。 6、不断提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7、批改作业。作业要规范化,在学生写作业之前,统一好作业的格式,对于易错的,给予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尽量做到面批。不能完全改完学生的作业的情况下,尽量挑出一半多的学生进行批改,总结易错知识点和原因。在改完作业后,尽量给学生分类,哪些学生写得好,哪些学生写得不好,自己了然于胸。好的在课堂上要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不好的学生,可在课下,单独进行指导。帮助他逐步提高。 二、教育教学能力 1、认真、及时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 2、多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促进个人发展。 3、积极开展英语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个人素养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一直在不断地提升,作为一名老师,我需要在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主宰着世界,因此,我在平时需要大量的汲取教学理念,本学期看的几本书有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教师成长密码》等。 2、加强个人专业素养。 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虽然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但是自己的英语储备量正在不断地流失。因此,本学期,要坚持加强专业素养的培养,多听原声磁带,坚持看一些英文报纸和一些著名的英语演讲。 四、提高教学质量,培优补差的措施 1、教师时刻注意用英语作为课堂教学工具,用英语来教英语,使学生习惯于从情景中,从表情、手势、辅助教具中去领会意思,理解内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采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培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游戏、比赛、唱歌、小韵文、诗歌、角色表演等,或改变座位放置,鼓励自由会话等到,使学生对英语的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好学动力,使他们对语言的爱好转而形成为对语言的饥饿。 3、坚持教改实验,强调听说领先,积极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多说英语,爱说英语,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4、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强化听的训练,帮助学生学到正确标准语音语调。 5、抓好教学质量,坚持人人课课过关,及时复现巩固,查漏补缺,指导学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9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森林王国、我们来下棋、生日快乐、风来了、百变娃、拼拼摆摆、线的秘密、追风快车、文具小管家、风铃叮当、六面怪脸、可爱的班集体、彩墨游戏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内容安排 1、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设计有趣的; 2、通过棋盆的整体布局渗透浅显的设计意识 3、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学习与游戏活动的乐趣 掌握棋盘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围绕主题进行棋盘关卡的构思与表现。 4 通过听、唱、舞蹈、诗歌欣赏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过生日的快乐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感受亲情。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0新的学期,面对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1一、班级基本情况: 英语对于小学三年级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从同一水平开始学习。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初步了解中西文文化的差导。 二、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式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基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民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六、教学方法: (一)会话教学(Let’s talk/Let’s play) 本教材的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三年级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在会话教学中,注意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Let’s talk),让学生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而不要将会话教学变成跟老师念,跟录音读,集体、小组、个人读的枯燥无味的形式。在会话表演中,教师的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二)词汇教学(Let’s learn/Let’s do) 学生用书中的单词都是围绕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记忆和开展课题的讨论。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以一几点: 1、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Let’s learn) 巧用实物和卡片是指不要单纯地利用实物和卡片进行反复领读、跟读的练习,而要提倡“巧”用,即利用游戏,使用实物或卡片,如:教动物Panda时,教师就用可爱的毛绒玩具熊猫与大家对话:“Hello! I’m Panda!”示范几次后请学会的学生接过熊猫说:“Hello! I’m Panda!”再传给举手要说的学生,在全班学生都听懂的基础上进行快传快说游戏。实践证明,在兴奋刺激的游戏中学会的单词记忆率高。生词卡片更是可以用来做各种各样的复习巩固生词的游戏,如:“快看快说”、“快听快指”、“藏藏、找找、说说”等。 2、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 1)力求做到在旧语言中学生词,用旧词练习新语言。 2)利用并丰富教师教学用书中供选择的游戏,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至两种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3)设计生动活泼的交际性游戏。 3、充分的挥TPR活动的优势(Let’s do) TPR活动深受儿童喜爱。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TPR活动的操作方式: 1)Listen, look and guess(听音、看图、猜意) 2)Listen and point(听音指图) 3)Listen and do(听听做做)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2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大学生对英语感兴趣,有的模仿能力,但刚学过字母,对单词读音的记忆有难度度,很容易遗忘;并且注意不长,对游戏、直观图片等感兴趣。,在激发兴趣的,还需培养的学习习惯。就上学期期末成绩而言,听力还需加强训练,有些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这学期要狠抓基础知识,课堂上要注重检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要求》编写而成的。本册供以小学三年级学期使用。其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分析、许多种国内外小学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博采众长,了本套教材特编写体系。,有吸收了当今国内外英语外语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我国的小学外语教学相,以我国小学英语的外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册教材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也语言的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英语学习来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各学段的顺畅。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兴趣,实现愉快教学小学英语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起始启蒙阶段,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就喜爱英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开展愉快教学,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2、保持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与有节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英语时间的量要大,面要宽,(教学论文)二是指课堂上学生个别训练量要大,尽可能多的提高学生口语操练和口语交际的人次。 3、积极进行英语思维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讲或少讲汉语。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使之生动活泼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或模型等直观教具和表情、身势以及其他副语言行为辅助教学。 四、运用各种教具 激发学习欲望,例如演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也可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应多多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利用录音机的录音、放音功能,用声音为学生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全方位最佳情景,达到音像、动静结合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3一、学情分析: 学生热爱美术,自信心较强,创造力也较强,爱好生活,好奇心强。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三、《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第六册美术教材的要求: 1、 运用立体图形组合表现景和物。 2、 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认识间色 。 3、 用生活中的废料制作立体图形。 4、 用彩墨材料制作画面,继续学习彩墨画。 5、 选用简便的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6、 学习电脑绘画 。 7、 学习剪纸。 四、教学目的、任务: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运用立体图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用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运用间色进行绘画 ;用立体材料粘画,学习彩墨画;选用简单的材料,采用剪、贴、拼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 学生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培养创新经省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六、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促进人格全面发展,自觉的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4【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及活动 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 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 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二、 创设情境、了解新知 (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 1、师:孩子们,姜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 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2)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 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这两个班是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 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三(1)班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 (3)交流讨论 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同桌两人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25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本册“统计”中认识横式统计图,与认识竖式统计图在其他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学生对竖式统计图与横式统计图比较观察,更容易理解。 2. 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 课题 复式统计表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__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品 总计 13 第一组 10 3 3 1 第二组 4 0 6 第三组 4 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