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
范文 |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精选31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历史这门学科,在学生的观念中处于“二流学科”的境遇,课堂时间有限,课后更没时间顾暇及此,要想比较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需要在课堂上全心投入,惜时如金。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上都被调动起来,但学习方法还有所欠缺。所任教四个班在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二(1)班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二(2)、二(3)班学生的思维很灵活,课堂气氛活跃,且掌握知识的水平较高;二(4)班的课堂气氛较好,但极个别的学生讲小话。 教材简析 本学期讲授第三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近代史,共24课,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重点工作及措施 重点工作: 1、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措施: 1、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教参,吃透《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案,经常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经验。 2、上课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十六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课后及时反思,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优点和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做到节节反思,周周反思,从反思中找到不足,促进自己成长。 4、加强学习业务,多读书,充实自己,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5、宽容对待学生,多于学生谈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学进度 初二历史第三册共有24课每周两课时,按学校教学进度进行。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一、指导思想: 贯彻历史课程标准,做新课程的实施者,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水平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二、师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既无升学压力,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本期由本人继续任教历史,师生彼此熟悉,有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但也有学生想耍花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上的分化开始,明显地出现学科兴趣的偏向。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中国历史》第三册,学习内容为中国近代史,共分七大版块: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2、近代化的起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经济与社会生活; 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和重要的人物、事件;能够初步处理历史材料,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认识中国近代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教训;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教学进度及内容: 教材共有24课。历史课每周安排2个课时。预计期中学到第17课,期末学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师生共同商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具体安排如下: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4课时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6课时 五四运动——红军长征 6课时 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 4课时 重庆谈判、解放战争的反攻——解放战争的胜利 3课时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课时 近代科技之星——近代思想文化 2课时 段考 2课时 期考 3课时 机动 2课时 五、教学要求及措施: 1、历史课时一定要得到保证,不能敷衍塞责更不能误课。 2、精心备课,既要深入又要浅出。 3、组织课堂教学,拔尖优生,带动中层学生,开发学习困难生的潜力。 4、要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作一分贡献。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历史课程。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象、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 9、注重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加强复习备考工作,发挥集体力量,搞好重点研究。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第二课欧洲中世纪文明;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4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课改的要求,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属于中国历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时间较久远,特别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学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时间有关的内容比较难一些,需要分析的较少,重点内容是在奴隶社会的基本发展及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还有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后半部分主要讲到封建社会的诞生、发展,统一国家的产生、发展,创造的中国古代史上的灿烂文明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纵向为近代史,主要内容体现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国由封建社会没落到开始社会转型,接受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打破传统思想,摧毁旧的社会体系,这些内容贯穿本书的始终;主要内容是: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内战烽火,近代的社会变化和成就。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情况,现在还不是很细致的了解,从目前的初步了解及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尚可,态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共87名学生里,优生较少,大约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体,大约在50人左右,后进生约20多人,而且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来自不同的学校,所以学习观念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级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了,106名学生,优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后进生20人左右,在优生里,学习主动性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的指导;中等生里,大部分都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在课堂上还不能进行完整的听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就更加困难,不仅基础差,而且态度问题特别难以处理.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整个学期总共有约19个周,每周2课时,共38节课,若除去节假日,所剩课时约有30节左右,现将七八年级的进度安排 七年级:1至10周完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1至12周复习、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到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8、19周,复习、期末考试、总结。 八年级:1至10周完成第一课(鸦片战争)到第十二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复习、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到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19周,复习、期末考试、总结。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5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 代 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五、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三十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三亚市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六、八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 间 内 容 1 周 9、3——9、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2 周 9、10——9、14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3 周 9、17——9、21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4 周 9、24——9、28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5 周 10、1——10、5 国庆节放假 6 周 10、8——10、12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7 周 10、15——10、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8周 10、22——10、2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9 周 10、29——11、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周 11、5——11、9 期中考试 11 周 11、12——11、16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周 11、19——11、23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周 11、20——11、24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4周 11、26——11、30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5周 12、3——12、7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6 周 12、10——12、14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7 周 12、17——12、21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 周 12、24——12、28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9周 期末复习 20周 1、7——1、11期末考试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6一、本期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由这些年的情况得知,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上学年全乡七年级考得最好的一个班级及格率刚50%。整个学科教学环境不好,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7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初二4—6班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我所教的3个班156名学生,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男女比例相当。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忆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在目标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热爱班级体,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要求 通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的评价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3课,教学中心是中国近代史,重点是教会学生爱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初二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思想历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3、讲究恰当的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练习。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做到在愉快和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分期搞好单元测验。以使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8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和教育局的“抓常规、重落实”的精神,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三、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七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七个单元共21课内容,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导入、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新课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2.26-3.2 第一、二课 2 3.3-3.9 第三课及单元复习测验 3 3.10-3.16 第四、五课 4 3.17-3.23 第六、七课 5 3.24-3.30 第八、九课 6 3.31-4.6 第十、十一课 7 4.7—4.13 第十二、十三课 8 4.14—4.20 期中考试 9 4.21—4.27 期中试卷分析 10 4.28一5.4 第十四、十五课 11 5.5—5.11 第十六、十七课 12 5.12—5.18 单元总结测验 13 5.19—5.25 第十八、十九课 14 5.26一6.1 第二十、二十一课 15 6.2一6.8 单元复习测验 16 6.9一6.15 单元复习测验 17 6.16—6.22 单元复习测验 18 6.23—6.29 期末复习 19 6.30—7.6 期末考试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9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__的“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积极宣传党的精神,神化学科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习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初中二年级共分为六个年级,共有学生400人左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优秀生几乎没有,及格生也不多。学生情绪很不稳,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 (2)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是中国近代史。教学难点是怎样记住“落后就要挨大”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3)、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教学成绩达到的目标: 争取在本学期历史成绩有所上升,及格率达65%。 四、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4、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5、使用尝试法教学,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6、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7、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感。 五、周进度安排: 周次 时 间 主要内容 一 8.15-8.21 第1课. 鸦片战争 二 8.22-8.28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收复新疆 三 8.29-9.4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四 9.5-9.11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五 9.12-9.18 第8课辛亥革命 政教处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六 9.19-9.25 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北伐战争 七 9.26—10.2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政教处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八 10.3-10.9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校委会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九 10.10—10.16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与复习 十 10.17一10.23 复习 十一 10.24—10.30 期中考试 十二 10.31—11.6 第17课内战烽火 十三 11.7—11.13 第18课战略大决战 十四 11.14一11.20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十五 11.21一11.27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十六 11.28一12.4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十七 12.5—12.11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教导处 十八 12.12—12.18 复习 十九 12.19—12.25 复习 二十 12.26—1.1 复习 二十一 1.2一1.8 期末考试 二十二 1.9—1.15 放寒假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0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 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 学生特点: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 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八年级(5—9)班的历史课。从总体来说,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具体来讲,班级人数多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也不利于辅优培差工作的开展。女生,听话守纪,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分析理解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男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有针对性性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大多有价值,不过,男生不喜欢识记基础的知识点,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七个单元。具体单元内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一至五单元,难点是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也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四、教学措施: 教师应帮助八年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认真抓好辅优培差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辅优培差工作计划。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近代有无数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五、课时安排: 八年级历史上册总共有22课,每课1课时,其中新课教学占22个课时,单元复习占6个课时,期中复习占1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2个课时,活动课3课时。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2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为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所以,课堂纪律一定要狠抓过硬。才能确保学生正常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一时,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3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4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典范性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趣味性 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三)启蒙性 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四)开放性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基本理念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4、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5、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6、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阶段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经典古诗文60篇(首或段),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经典著作,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武、孙膑等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魏征、唐明皇、包拯、成吉思汗、康熙、乾隆等政治方面的杰出历史人物;屈原、张衡、王羲之、吴道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康有为等文化艺术、科学名人,长城、泰山、黄帝陵等名胜古迹,诗、词、曲、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实施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要建立开放的课程资源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等本地文化教育资源,并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方式和类型,对学生进行教育。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四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两个单元。《论语》十三则各一课时,名人长廊中四个人物各一课时,合计共17课时。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5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历史知识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太浓,特别是男同学学习自觉性较差,需要老师经常督导。特别是学生对材料阅读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达到县平均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尽量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讲求教学技巧,加强课堂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地图、文献资料等,将历史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增加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每上完一课就做一课的练习,讲解一课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有充分的时间补充知识,拓展视野。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6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193、194班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我所教的2个班的学生,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男女比例相当。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忆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在目标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热爱班级体,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要求 通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的评价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4课,教学中心是中国现代史,重点是教会学生爱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八年级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思想历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3、讲究恰当的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练习。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做到在愉快和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分期搞好单元测验。以使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7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和教育局的“抓常规、重落实”的精神,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三、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七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七个单元共21课内容,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导入、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新课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七、教学进度表 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8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3——806两个班级,这4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几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三、学期教学目标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 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19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慢节奏,重技巧,重方法。 二、进一步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修养,使教育教学论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 三、熟悉教材,认真备课。 要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只有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灵活自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历史课的特点及其经常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四、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提高教学质量,中心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对客观性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对主观性问题,要求学生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分析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抓好知识落实,没课完成后,对学生进行逐一过关。 六、加强课堂纪律,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总之,一定要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0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由这些年的经验得知,八年级学生学习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 二、指导思想 为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圆满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2、基础知识教学 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1一、指导思想 依照新课标要求,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为主要课型,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特点: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教学评价方案 通过分析测试卷的重难点、题型变化、易错点等相关情况,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七、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二周至第三周 第二单元:第四周至第六周 第三单元:第七周至第十一周 期中复习考试: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 第五单元:第十五周至第十七周 第六单元:第十八周至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考试:第二十一周至第二十二周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2本学期,我只担任初二级一个班(二8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一两周的教学和观察,发觉二8班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为了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是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针对学生的实质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近代历史的事件、人物、现象等。 2、培养学生识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有关的历史学习资料。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好的成绩。 二、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2、根据学生情况使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兴趣,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每一节课前进行前一节课知识点的默写,然后布置下一节课知识点的默写。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4、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3一、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二、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本学科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40分钟,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38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38分钟分成三份:前5到8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15分钟教学新课;后15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加强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有关的历史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6、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4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五、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三十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三亚市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六、八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 间 内 容 1 周 9、3——9、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2 周 9、10——9、14 第一章:侵略与反抗 3 周 9、17——9、21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4 周 9、24——9、28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5 周 10、1——10、5 国庆节放假 6 周 10、8——10、12 第二章 近代化的探索 7 周 10、15——10、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8周 10、22——10、2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9 周 10、29——11、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0周 11、5——11、9 期中考试 11 周 11、12——11、16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周 11、19——11、23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周 11、20——11、24 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4周 11、26——11、30第五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5周 12、3——12、7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6 周 12、10——12、14第六章:经济和社会生活 17 周 12、17——12、21 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8 周 12、24——12、28第七章: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9周 期末复习 20周 1、7——1、11期末考试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5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五、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度(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6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4、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期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所教的八年级1至4班多数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以八2班学生为代表。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出好月考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8、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7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193、194班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我所教的2个班的学生,基本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男女比例相当。学习态度端正,理解记忆的能力比较强,但个别同学心理素质较差,要提高他们的抗挫折力,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大多数学生在目标明确,思想上积极进取、热爱班级体,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及要求 通过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全面的评价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使之由“学会”变为“会学”,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锻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24课,教学中心是中国现代史,重点是教会学生爱国。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八年级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措施 1、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并深刻领会思想历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3、讲究恰当的学习方法,精讲多练,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练习。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结构,做到在愉快和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6、分期搞好单元测验。以使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略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8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继续担任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各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智慧,使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29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个学期对历史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具体工作 1、着眼新课改,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深入研究。 八年级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课堂,用新的思想塑造新的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课改心得和体会,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起来,形成有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整体水平。 备课组要认真落实学校对集体备课的相关要求,落实好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确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主题、中心发言人,要保证落实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各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认真组织好教师之间听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鼓励教师多听多评,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对教学薄弱的教师重点帮扶,群策群力,使其尽快赶上,通过这两项工作,形成组内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四、本学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学期主要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从而更好的来学习。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30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历史教材包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和下册。本教材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内容安排注意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着力克服内容的“难、繁、偏、旧”,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动脑筋”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本教材以课为单位,上册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 二、班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2)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所以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很不踏实,对史实的记忆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应重在监督学生记忆。总之,希望通过努力,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教学及学生学习常规 教师要深化对《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1、抓好常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好目标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帮扶工作,要求他们继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加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第一,培养多向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在横向方面,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在纵向方面,要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这两个方面增加学习的综合、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二,培养思维能力的准确性,指导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段限、明确概念、牢固掌握人、时、地、事等等重要因素,并力求把知识点扩大为知识面。 第三,培养思维能力的敏捷性,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并能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适量的书面或口头练习,不仅要强调准确,而且要强调速度。不仅要牢固掌握教材中的直接知识,而且对间接知识,还能够触类旁通,做出敏捷反应。 4、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5、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6、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2024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篇31新学期我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将牢牢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进步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备课组成员的个人上风与特长,以集体备课、说课、研课、听课、评课为载体,在具体的课改和教研活动中,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自身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现拟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于学期初,传达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等相关工作布置,要求各成员认真做实、做细,及时完成学校各相关部分分配的任务。 2、及时组织组内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统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同时,及时认真地辅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3、本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定每周周四集体备课时间。 4、强化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要求各成员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及时写好每一个教案,并有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有周反思、月反思及期中、期末教学反思与小结。 5、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历史知识爱好小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物古迹,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历史专题讲座,历史知识墙报、板报、手抄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视野,并达到培优扶差的目的.。 6、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一学期至少听10节。坚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努力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做新的突破。 7、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组织组内成员参加兄弟学校之间的校际教研和课改活动等。 8、坚持备课、研课常态化,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发言人,认真研讨教学重点难点、日常备课及试卷新题型等。 9、积极配合教务处做好迎接每一次的质量监控,并及时完成相关的质量分析工作。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