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
范文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精选27篇)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一、指导思想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材注意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与前两册相比,更加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增加了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教材选择了一些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着重培养探究习惯、探究方法,使学生品味到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将品德培养、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对自我、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中,学会关心、学会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为最终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措施及教学处理: 新课标强调: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一)课前打基础——充分准备,参与活动 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相对较少,对于有些课文内容学生了解不多,甚至很陌生,这就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结构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环境条件,课前让学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感性材料,将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活动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搜集资料。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响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为认知表象,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文明理,增强感性体验。 2、实践活动。上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实践。 (二)课堂抓住关键——精选活动,自主学习。 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通过感知和直接体验,去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三)课后求发展——拓展延伸,生华内化。 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将品德与生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能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内化和升华,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1、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如:学完《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可以和班级中五好队员的评比结合,在班里搞一些小竞赛活动。 2、与学校活动相结合。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与生活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4、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课堂内容转化成社会实践,必须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的效力不仅在课堂上,同时也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活动中。课前学生的准备是积极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是主动的,因而教学效果也是最持久的。 四、教学进度 略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3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家乡,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亲身感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4、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5、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七、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4一、同学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习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全册教学内容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四、具体内容 周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周 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 班集体真温暖 1、 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 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习惯。 3、 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 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 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 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 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 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 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 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 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 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 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5一、班级情况简介 202班,班主任xx老师。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该班是z老师从一年级直接带上来的一个班级,平时,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非常认真。所以该班学风好,班风正,学生纪律性强,学习自觉性强。从第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积极动脑,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课。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共三课。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共三课。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共三课。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共三课。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帮帮有困难的人的积极情感;在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英雄的积极情感;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在伴随年龄的增长的同时,能力,情感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编写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让学生自己看书后,从中获得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书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并附以文字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品德行为实际,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品德课教学的初衷,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个案剖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以学生自读悟理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行为的变化。 3、搞好组织教学,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5、作业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情况为重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至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单元 第十至十二周:第四单元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单元 第十六至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质量检测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6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新学年开始了 1.引导学生把暑假所见所闻的趣事讲给大家听,交流内心感受,自己设计展示方案,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体验的习惯和交流表达能力。 2.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爱学习、会学习,从小养成学习不马虎、不拖拉、不懂就问、认真完成作业等好习惯。 3.知道做事有始有终是学习和做事成功的重要保证,培养学生学习、做事有耐心、有毅力、有始有终有意志品质。 4.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纸张是宝贵资源,应该爱惜学习用品,节约用纸,激发学生对学习用品的爱惜之情。 第二单元:我爱祖国 1.知道 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感受全国人民欢度国庆节的喜悦,为自己是中国人民感到自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可爱的祖国,表达对祖国最美好的祝福,抒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知道爱国小英雄的故事,了解人民英雄的事迹,缅怀人民英雄,激发学生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第三单元:注意安全 1.通过让学生看交通规则资料片和请交警叔叔讲交通规则,了解交通规则的作用,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不在有危险的地方玩,防止受到伤害,不玩火,防触电。 3.通过情境讨论和模拟表演,让学生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遇到危险会打110、119、120等求助电话。 第四单元:我和大家一起长大 1.知道自己一年来的成长变化情况,能看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能够愉快地生活。 3.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愿意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要学会倾诉,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个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孩子。 第五单元;我了解的社会常识 1.认识哪些物品是公共财物,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要做到自觉爱护公物,不故意损坏。 2.了解粮食的用途,知道粮食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换来的,应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爱护庄稼。 3.了解水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水电是宝贵资源,应节约水电,从小养成节约水电的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7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安排活动主题,形成灵活、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育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探究,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将学生引入到发现与研究的快乐之中。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解决,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心和爱护同伴,尊敬和关心老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伟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 4、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让我想想 11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2 可爱的祖国 3 学习生活有计划 13 国旗国旗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4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5 我在长大 6 帮助残疾病人 16 我在长大 7 帮助残疾病人 17 努力才会有收获 8 我发现 18 丰收会 9 我也做研究 19 复习 10 我也做研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8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包括五个单元。分别是:1、 开开心心每一天包括有勇气、我真棒和天天好心情。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2、 让我的身体更棒包括坐立走、有精神;爱清洁、讲卫生;伸伸腿、弯弯腰。教育学生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3、 我会照顾自己包括出门看天气;红绿灯,在站岗,遇到危险怎么办?告诉学生一些生活常识。4、 我生活的地方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会更好。5、 我爱绿树 我爱蓝天包括我身边的环境;爱惜资源;美,就这么简单。 三、教学目标: 1、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共同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安全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养成一个好习惯。 2、体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六、全册课时安排: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开开心心每一天” 6课时 第二单元“让我的身体更棒” 6课时 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 6课时 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8课时 第五单元“我爱绿树 我爱蓝天” 6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9一、班级情况简介 202班,班主任肖凤琼老师。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4人。该班是肖凤琼老师从一年级直接带上来的一个班级,平时,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非常认真。所以该班学风好,班风正,学生纪律性强,学习自觉性强。从第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积极动脑,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课。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共三课。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共三课。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共三课。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共三课。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帮帮有困难的人的积极情感;在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英雄的积极情感;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只有付出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在伴随年龄的增长的同时,能力,情感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编写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让学生自己看书后,从中获得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书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并附以文字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品德行为实际,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品德课教学的初衷,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个案剖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以学生自读悟理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行为的变化。 3、搞好组织教学,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5、作业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情况为重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至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单元 第十至十二周:第四单元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单元 第十六至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质量检测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0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XX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勤思考、善思考方面表现不够。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尚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的安排思路是: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为依据,用综合主题方式编排了爱学习、爱祖国、爱自己和遵守规范的活动内容。安排了“新学年开始了”、“我爱祖国”、“注意安全”、“我和大家一起成长”、“遵守社会规范”等5个单元,共17个主题活动。 内容安排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珍爱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 3、自信,性格开朗,积极进取。 (二)、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学习、做事有计划、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2、遵守社会基本的规范,爱护公物。 3、乐于参与班级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 2、了解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注意安全的一些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知道一些爱国小英雄的事迹。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与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5、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6、当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7、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8、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1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136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但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勤思考、善思考方面表现不够。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尚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现在的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 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的安排思路是: 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为依据,用综合主题方式编排了爱学习、爱祖国、爱自己和遵守规范的活动内容。安排了“新学年开始了”、“我爱祖国”、“注意安全”、“我和大家一起成长”、“遵守社会规范”等5个单元,共17个主题活动。 内容安排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从学生的生活逻辑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切实需要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综合地学习和思考。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的特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编写典型范例,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活动的设计尽可能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采用儿童的语言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珍爱生活,有自我保护意识。 3、自信,性格开朗,积极进取。 (二)、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学习、做事有计划、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2、遵守社会基本的规范,爱护公物。 3、乐于参与班级组织的有意义的活动,乐于与他人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 2、了解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注意安全的一些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知道一些爱国小英雄的事迹。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与信息。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5、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6、当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7、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8、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2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学生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五、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七、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3一、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鲁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四个单元,根据小学二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经过一年级的过度,逐渐开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间里尝试独立生活的需要出发,设计主题单元。在单元的编排和组织上,教科书不强求体系的结构性和完备性,而是遵循儿童生活自身的逻辑,从儿童生活出发,以时间推进过程中儿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选择知道的重心,设计主题单元。同时,本册教科书还试图以社会技能、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编写的暗线。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四、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教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 3、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同学们养成爱思考爱生活的习惯。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4《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5一、指导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优化结构体系、避免生硬说教、丰富练习内容、加强实践性以及面向农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图“利学”“便教”。本册教材编排方法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除了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外,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通过学习它能养成小朋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和目标 1、自己拿主意 包括(让我想想相信自己学习生活有计划)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献出我们的爱 包括(我们手拉手爷爷奶奶你们好帮帮残疾人)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我们去发现 包括(我发现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你好,祖国妈妈 包括(可爱的祖国国旗国旗真美丽敬礼,人民英雄)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 包括(我在长大努力才会有收获丰收会)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突出德育取向。 品德课当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素材,把抽象的道德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教育内容中,引导儿童建构自己得到的生活,为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服务。 2、尊重儿童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实现儿童的权利,尊重并保障每个儿童的权利成为教育的重要职能。我们营学会欣赏每个儿童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在教学中提供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只有当儿童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得到尊重,并能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学习和表现是,他们就会学得更好,学得更有兴致,从而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自身有受教育的需要,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面对新教材,我们要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读书,多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我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4、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潜能生辅导计划 1、课堂上多关注、多鼓励刘恩泽、刘雅婷等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下去对其进行重点指导。 3、课间多和孩子交流、谈心。 4、把握品德教育的时机,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 七、教学业务研修活动 1、期初召开全年级组教材分析会议,和全组品德与生活老师探讨、交流,全面把握教材。 2、每周不定期和全年级组品德与生活老师集体备课。 3、不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 4、不定期外出观摩学习。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6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脑活动能力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地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为发展线索选取低年级学生生活必需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身理、心理、道德情操发展和培养的故事为主线,通过讨论、游戏、表演、观摩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三、教学目的 :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的家乡与校园,了解家乡与校园,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用模范的行动指导自己的言行。 2、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组织,少先队。认识自己的班级体,培养学生的荣誉心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看着课文说出内容,联系实际能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注重安全,增加安全教育,了解常用的紧急呼叫电话号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学会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能掌握生活中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难点 爱心的培养,交流技能、生活中基本技能的培养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任务与进度: (一) 教学任务: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 总课时51节(十七周)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2节)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5节)增加热爱家乡和大自然的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 (9节)了解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的来由,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9节) 第五单元;安全手册 (6节) (增加的内容) (二)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四周 第一单元 : 我生活的地方 十二节 第五周——第九周 第二单元 : 让家园更美好十五节 第十周——第十二周 第三单元: 快乐的少先队 九节 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第四单元; 我们在长大 九节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五单元; 安全知识 六节 供给51节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7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学生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重点 1、教材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表现能力、分析能力。 2、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五、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 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七、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八、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 自己拿主意 7课时 第二单元 献出我们的爱 7课时 第三单元 我们去发现 8课时 第四单元 你好,祖国妈妈 8课时 第五单元 愉快的收获 8课时 复习、考试 2课时 总计: 40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8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德育,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让孩子终生受益。教材就是根据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在生活事件的选取上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我的生日、共和国的生日、少先队的生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共和国的生日)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和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部分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方面,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在文明习惯方面,能坚持讲普通话,使用文明语言,与同学团结相处,乐于助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卫生方面,热爱劳动,不随地扔垃圾。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生日的祝福”,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我们班级的生日、我的生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动手动脑更聪明”,3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第四单元“你好,人类的朋友”,4个主题活动带头学生走进动、植物王国中,使学生知道所有的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这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与人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四、具体措施: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通过表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通过谈论交流,让儿童获得体验。分享交流,锻炼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在谈论中,使学生学会表情达意,学会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验学习的快乐,并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善于学习,乐于思索,尝试不同的方法实现探究活动,努力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步。 3、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4、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5、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6、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五.教学进度及可是安排: 单元主题课时安排 一、生日的祝福1.我们班一岁了2课时 2.我的生日4课时日3.共和国的生日3课时日4.少先队的生日2课时 二、美丽的秋天 5.秋天到了3课时 6.秋天里的传统节日3课时 7.秋季运动2课时会8.健健康康过秋天4课时 三、动手动脑更聪明 9.玩中有窍门2课时 10.做有心人2课时 11.做中学,我快乐2课时 四、你好人类的朋友 12.亲密的朋友2课时 13.我喜爱的动植物2课时 14.可爱的生命2课时 15.爱护我们的朋友3课时 机动课时6课时 整理与考评4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19一、指导思想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追求。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必须充分关注低年级课程在形态、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构建符合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的课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优化结构体系、避免生硬说教、丰富练习内容、加强实践性以及面向农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图“利学”“便教”。本册教材编排方法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除了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外,更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通过学习它能养成小朋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和目标 1、自己拿主意 包括(让我想想 相信自己 学习生活有计划)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做事用心;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 献出我们的爱 包括(我们手拉手 爷爷奶奶你们好 帮帮残疾人)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要求学生诚实友爱,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3、 我们去发现 包括(我发现 我也做研究 我们的科学小组)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够应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4、 你好,祖国妈妈 包括(可爱的祖国 国旗国旗真美丽 敬礼,人民英雄)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获 包括(我在长大 努力才会有收获 丰收会) 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要求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样,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突出德育取向。 品德课当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利用蕴藏于儿童自己生活中的丰富素材,把抽象的道德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教育内容中,引导儿童建构自己得到的生活,为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服务。 2、尊重儿童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关注如何实现儿童的权利,尊重并保障每个儿童的权利成为教育的重要职能。我们营学会欣赏每个儿童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在教学中提供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只有当儿童不同的能力和需要得到尊重,并能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学习和表现是,他们就会学得更好,学得更有兴致,从而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发展。 3、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人,自身有受教育的需要,教师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面对新教材,我们要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读书,多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让我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4、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潜能生辅导计划 1、课堂上多关注、多鼓励刘恩泽、刘雅婷等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下去对其进行重点指导。 3、课间多和孩子交流、谈心。 4、把握品德教育的时机,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 七、教学业务研修活动 1、期初召开全年级组教材分析会议,和全组品德与生活老师探讨、交流,全面把握教材。 2、每周不定期和全年级组品德与生活老师集体备课。 3、不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 4、不定期外出观摩学习。 七、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1、教育学生爱惜书本。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教育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下课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八、教学课时安排 1、自己拿主意 5——6课时 2、献出我们的爱 5——6课时 3、我们去发现 5——6课时 4、你好,祖国妈妈 5——6 课时 5、愉快的收获5——6课时 总计30课时左右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0《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1一、班级情况简介 XX班,班主任XX老师。现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该班是XX老师从一年级直接带上来的一个班级,平时,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非常认真。所以该班学风好,班风正,学生纪律性强,学习自觉性强。从第一周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能积极动脑,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数不多,个别学生小动作比较多,注意力不能保持,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材简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共有五个单元,第一单元:自己拿主意,共三课。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共三课。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共三课。第四单元:你好,祖国妈妈,共三课。第五单元:愉快的收获,共三课。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拿主意,自信,自己安排自己事情的能力;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帮帮有困难的人的积极情感;在大自然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能力;热爱祖国和人民英雄的积极情感;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只有付出的努力,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使学生在伴随年龄的增长的同时,能力,情感也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教法透析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是新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编写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让学生自己看书后,从中获得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书中有丰富的图片资料,并附以文字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地加以利用,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品德行为实际,引导和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不能离开品德课教学的初衷,为考试而教。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自学辅导法、讨论法、实践法、个案剖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提高教育效果的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以学生自读悟理为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行为的变化。 3、搞好组织教学,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教学中加强针对性。 5、作业以了解学生思想和行为情况为重点。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至三周:第一单元 第四至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九周:第三单元 第十至十二周:第四单元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单元 第十六至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质量检测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2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习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二、本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习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并展望未来。 三、教学资源分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呈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方法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3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 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 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 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 3 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 2 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措施: 1、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六、课时安排: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4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5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100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5.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6一、教材内容及编排 第四册《品德与生活》教材采用长、短单元相结合的编排结构,分四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学做文明人》、《春姐姐的脚步》、《我的兴趣爱好》及《我长大了》。 第一单元《学做文明人》安排了《家里来了客》、《我随爸爸去做客》、《我跟妈妈看演出》、《我会打电话 看电视》四个主题活动,计7课时。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层面引导孩子认识待客、做客,观看演出、打电话、看电视也必须有文明的举止和习惯,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体现本课程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这一核心。第二单元《春姐姐的脚步》以儿童在春天里的活动为主线,安排了一系列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在和煦的春风、燕子的呢喃、柳树的新芽中去感知春天;在“种瓜种豆”的种植活动中去收获喜悦;唱着《风筝谣》让风筝高高飘在蓝天;动手做一做,做个纸风车,一边玩一边探究……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设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快乐多》、《我与小动物》、《我最爱读的书》四个活动主题,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许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我长大了》是第四册最后一个单元。经历了近两年的听故事、做游戏、爱生活、长知识、学做人等一系列的学校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懂得自信,学习自理,并渴望有新的生活目标。本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走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谈话,教他们体验,分享他们进步的快乐,并和他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和心愿。 二、教材特点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2、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4、支持随机进入教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了分化的现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而人与人相处之道在于真诚,人在社会生存之道在于诚信,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应该真实;课堂外,教师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波及校外。 四、本册教学计划 态度和情感: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情感和态度。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亲近自然。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行为和习惯: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保护环境,有生态意识。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 过程和方法: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运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知识和技能:愿意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有好奇心,喜欢提问,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五、教学进度(如下表)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 篇27《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六、课时安排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